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工作总结 >导航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5-03-13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

第四章、物种的多样性

1、目前已知生物圈中的生物有200多万种,其中动物150多万种,植物40多万种。

2、对生物进行分类时,首先要找出不同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根据其中某一性状的不同,把生物分成两大类。

3、对生物进行分类,在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是根据经济价值进行分类。

4、在生物科学研究上,则多以生物的形态、习性或生理上的特点,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关系为依据来进行分类。

5、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单位,分类单位越小,包括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小,具有的共同特征越多。

6、检索表是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和差异编制成的,利用检索表可以查出每种生物的名称,了解每种生物的分类地位,并能找出不同种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第五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把握制作洋葱临时装片的过程:滴清水、撕取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

2、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应该加生理盐水,并漱口。

3、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常见的玻片标本有三种:涂片(液体材料)、装片、切片。

4、生物几乎都是细胞组成的,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通过细胞完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1590年左右,荷兰詹森发明了(显微镜),1665年,英国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19世纪30年代德国施莱登、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即: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6、注图字时,应在图的(右)方用尺引出水平的指示线,注明所指的各种结构的名称。

7、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8、植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细胞壁),液泡里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多种物质,(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被称为“第七营养素”。有清理肠道的作用。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9、柿子、石榴细胞液中有单宁,涩味,能使皮变成柔软的皮革。甘蔗、甜菜等细胞液含糖很高。

10、植物细胞液中有许多色素,花青素就是其中一种,能随着细胞液酸碱度的变化而改变颜色。

11、(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有用的物质不能任意的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进入细胞。(线粒体)为细胞提供能量,是能量转换器,(叶绿体)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实现物质转化。(细胞质)能不停地流动,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的交换。(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12、人们从细胞膜的功能得到启发,制造出了人工膜,进行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等。

13、(染色体)是指细胞核里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每种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染色体内有遗传物质DNA。

14、细胞分裂时,染色体通过复制,数目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二个子细胞中,保持遗传物质的稳定。

15、生物体通过细胞的(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通过(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因而生物体由小长大。

16、细胞不可能无限长大,癌细胞是由正常的组织细胞发生变化形成的。

17、(细胞分化)是在细胞分裂和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不同形态和结构的细胞群的过程。

18、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形成的结果。

19、植物: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细胞壁薄,具有贮存营养物质的作用,属于营养组织;叶脉细胞呈管状。具有运输功能,属于输导组织。

20、人和动物: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具有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功能。骨组织、血液都属于结缔组织。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三种。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21、植物的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

22、动物的基本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23、大多数的多细胞生物,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一定的条件,都有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这叫做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人们创造的组织培养技术主是依据这个原理。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实现植物苗的“工厂化”生产。

24、不同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25、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6、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27、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或动物体。

28、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由六种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其中根、茎、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是繁殖器官。

29、人体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内分泌、神经、泌尿、运动、生殖、免疫系统。

30、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在水中能够自由游动,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31、草履虫通过收集管和伸缩泡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体外。通过胞肛排出食物残渣。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运动。通过口沟摄取食物。通过细胞膜进行呼吸。在食物泡内消化食物。

32、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组成,这一个细胞能够完成生物体全部的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小球藻、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2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浆(主要成分是水)、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和营养物质及废物、红细胞运输氧气。

2、白细胞的作用:吞噬病菌 白细胞过多:患炎症 红细胞过少:贫血症(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

2、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 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

3、血管的连接:(心室发出的血管)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心房的血管)

4、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器官是:心脏

5、心脏中的瓣膜:房室瓣(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 动脉瓣(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 静脉瓣(只存在于四肢静脉中)

6、体循环的起点:左心室 肺循环的'起点:右心室

7、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二者同时进行;体循环、肺循环的区分:肺循环一定经过肺部、体循环不经过肺部。

8、背诵口诀:我左图右、上房下室;房连静、室连动;左室主动、右室肺动;右房上下、左房肺静;心肌最厚左心室。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3

1、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生物囤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我们的衣食住行等都依赖于生物圈。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但是人口的过快增长必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目前,由于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类的需要和自然界可能提供的资源、能源之间,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如土地和淡水的人均占有量日渐减少。由此造成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局面。同时,人口的迅速增长,使我们的环境污染加剧。此外,人口的大量增加,还给住房、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严重阻碍了人们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2、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

(1)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问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2)稳定的生态系统的特征。

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动物和植物在数量上保持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完整的营养级结构,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当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时,只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能通过自动调节恢复平衡。但若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4

1、显微镜所看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总数越少(大暗少)

2、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光线强时: 用小光圈、平面镜

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清水;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二者均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为了更好观察细胞结构。

4、动植物细胞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植物的'绿色部分、一般在叶片中才有、当然部分茎也有)

5、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膜、核、质)光合作用的器官是叶、场所是叶绿体;动物植物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液泡:存在酸甜苦辣等物质。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5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结缔组织),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两块相邻的骨上、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3、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肱二头肌是两块肌肉组成一组,肱三头肌是三块肌肉组成一组。双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直臂竖直向上提起重物或双手抓住单杠身体自然下垂,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4、运动系统的功能:运动、支持、保护。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控制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5、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下,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提供能量,能量来自有机物的分解)共同完成运动。运动能力发达,利于捕食和避敌,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6、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使关节牢固的结构特点是:关节囊及囊里面、外面的韧带。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是: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内表面还能分泌滑液,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7、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由于进行体育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因用力过猛或不慎摔倒所致。)

二、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蚂蚁做巢等。还有菜青虫取食,

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3、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注意:并非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社会行为,如蝗虫群体没有。)

4、社会行为的特征:

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5、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

6、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可产生性外激素,通过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来交尾。据此,可以制造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昆虫或干扰使昆虫不能识别同种昆虫的性外激素。

7、探究《蚂蚁的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

(3)设计实验,完成实验‘

在设计实验时,在离蚁穴较远的地方放的一些食物中,应既有肉食又有植食。因为蚂蚁的种类很多,食性也不尽相同,有的为肉食性,有的为植食性,有的则为杂食性。在饲养蚂蚁时也需注意它的食性,蚂蚁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是19~29℃,10℃以下冬眠,洞内要求空气湿度为90%~95%,饲养沙土含水量为10%---15%。

(4)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支持假设。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

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

1、叶的表皮细胞无色透明,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的有机物,所以落叶时,叶片的正面着地。

2、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有利于(输送氧气)。

3、卵细胞是人体最大的细胞,因为细胞内含有较多提供养料的(卵黄)。

4、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5、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能进行的生命活动有(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

6、流感病毒有200多个变种,病毒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而不是分裂。接种一种流感病毒的疫苗,也可能患流感,因为(抗体具有专一性,抗体与在、抗原具有一一对应性)。

7、炎热的夏天绿色植物在一天中光照最强的时间段气孔是关闭的,目的是(降低蒸腾作用)防止水分过快散失,但是同时造成的后果是(光合作用减弱)。

8、肾小管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

9、在人体的八大系统中,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组织细胞联系在一起的系统是(循环系统)。

10、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以及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11、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古代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1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过程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变成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然后通过(捕食关系)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以及死亡后的遗体,通过(细菌、真菌)的分解作用将该物质分解,形成(二氧化碳)重新回到大气中。

13、吸气时,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的总称)处在(收缩)状态。

14、酸味,甜味、辣味、刺激性的气味、决定花瓣的颜色的花表素等都是溶解在细胞的(液泡)的细胞中的成分中。

15、幼根的标记方法的结果:变化最明显的是(伸长区),标记线变得最模糊不清的(伸长区),得出的结论(伸长区是生长最快的部位)。

16、蒸腾作用对植物自身的意义:(降低植物表面的温度、促进根对水的吸收、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运输)。

17、果树常用的生殖方法是(嫁接)。

18、保护易感者的措施(a、接种疫苗。b、锻炼身体。c、远离传染源。)。

19、观察动物细胞时,载玻片的中央滴的是(0.9℅的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滴加清水,则会出现(吸水胀破)。观察植物细胞时,滴加的是(清水)细胞会保持饱满的形态,这与(细胞壁)有关。

20、萝卜空心的原因是(细胞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了)。

初中生物知识

一、细菌、真菌和病毒

1、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集中的DNA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叶绿体。

2、细菌的生殖方式:分裂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3、真菌(酵母菌、青霉、曲霉、蘑菇等)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体。

4、真菌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

5、细菌、真菌的作用:酵母菌制面包馒头、酿酒;乳酸菌制酸奶、泡酸菜;醋酸菌制醋;霉菌制豆腐乳、酱等。

6、病毒的分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7、病毒的结构: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8、病毒的生活:寄生在活细胞中,靠自己的遗传信息制造新病毒。

二、生物的分类

1、被子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是其分类的主要依据,动物主要通过其形态特征分类。

2、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3、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

4、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基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实质上就是基因的多样性。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有性生殖:经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马铃薯、蒜等。

3、无性生殖的运用:(1)扦插(2)嫁接。

4、昆虫、青蛙发育的类型:变态发育。它可分为:

(1)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如:蝇、家蚕。

(2)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过卵、幼虫、成虫3个时期。如:蝗虫、螳螂。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6

生态与环境

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食物链的写法(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

3、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怎么变化(难降解的有害物质循环到最高级消费者体内富集,即最高营养级最多)

4、有机物与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如何变化(越来越少)

5、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生物圈)

6、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生态系统一般遵守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物种越多越复杂,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7、树立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所有生物由细胞构成,病毒例外,但是病毒是生物。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与区别

3、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4、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细胞核中储存有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5、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核先分裂,接着细胞质分裂,出现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出现新的细胞壁。

6、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分裂的结果形成组织。生物体由小到大,表现出的生长现象,也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的。

7、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也是微观到宏观的过程)

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9、动物体的组织与植物体的组织

10、植物体的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11、人体的器官:心脏,胃,小肠,大肠,耳,鼻等

思考:心脏由哪些组织构成?植物的叶片含有哪些组织?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7

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后,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探究的一般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2、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中,只有光照是不同的,所以它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而其他条件如温度、土壤的潮湿程度等因素都是一样的。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3、环境与生物的关系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有两类,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分别是非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4、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的影响。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8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还具有其他特征。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9

课题一菊花的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细胞分化: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出现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以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的细胞排列疏松而无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由高度分化的植物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植物细胞工程

具有某种生物全套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即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在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并不表现出来,这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有:实现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培育脱毒作物;制作人工种子;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有什么生理意义?

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结构和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比较根尖分生组织和愈伤组织的异同

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

材料: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植物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试验的成败。植物的种类、材料的年龄和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实验结果。菊花组织培养一般选择未开花植物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作材料。一般来说,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容易进行组织培养。选取生长旺盛嫩枝进行组培的是嫩枝生理状态好,容易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营养:离体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对营养、环境等条件的要求相对特殊,需要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是MS培养基,其中含有的大量元素是N、P、S、K、Ca、Mg,微量元素是Fe、Mn、B、Zn、Cu、Mo、I、Co,有机物有甘氨酸、烟酸、肌醇、维生素、蔗糖等。

激素: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在生长素存在的情况下,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呈现加强趋势。在培养基中需要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其浓度、使用的先后顺序、用量的比例等都影响结果。

4、操作流程环境条件:PH、温度、光等环境条件。

不同的植物对各种条件的要求往往不同。进行菊花的组织培养,一般将pH控制在58左右,温度控制在18~22℃,并且每日用日光灯照射12h

配制MS固体培养基:配制各种母液:将各种成分按配方比例配制成的浓缩液(培养基母液)。

使用时根据母液的浓缩倍数,计算用量,并加蒸馏水稀释。

配制培养基:应加入的物质有琼脂、蔗糖、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和植物激素的母液,并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毫升。

在菊花组织培养中,可以不添加植物激素

原因是菊花茎段组织培养比较容易。灭菌:采取的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

MS培养基中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是什么?与肉汤培养基相比,MS培养基有哪些特点?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提供植物细胞所必需的无机盐;蔗糖提供碳源,维持细胞渗透压;甘氨酸、维生素等物质主要是为了满足离体植物细胞在正常代谢途径受到一定影响后所产生的特殊营养需求。

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

外植体的消毒外植体:用于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或组织片段。选取菊花茎段时,要取生长旺盛的嫩枝。菊花茎段用流水冲洗后可加少许洗衣粉,用软刷轻轻刷洗,刷洗后在流水下冲洗20min左右。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摇动2~3次,持续6~7s,立即将外植体取出,在无菌水中清洗。取出后仍用无菌吸水纸吸干外植体表面水分,放入质量分数为01%的氯化汞溶液中1~2min。取出后,在无菌水中至少清洗3次,漂洗消毒液。

注意:对外植体进行表面消毒时,就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又要考虑植物的耐受能力。

接种:接种过程中插入外植体时形态学上端朝上,每个锥形瓶接种7~8个外植体。外植体接种与细菌接种相似,操作步骤相同,而且都要求无菌操作。

培养:应该放在无菌箱中进行,并定期进行消毒,保持适宜的温度(18~22℃)和光照(12h)

移栽:栽前应先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让其在培养间生长几日,然后用流水清洗根部培养基。然后将幼苗移植到消过毒的蛭石或珍珠岩等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进行壮苗。最后进行露天栽培。

栽培

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会被污染,原因有外植体消毒不彻底;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接种中被杂菌污染;锥形瓶密封性差等。

课题二月季的花药培养

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被子植物的雄蕊通常包含花丝、花药两部分。花药为囊状结构,内部含有许多花粉。花粉是由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而形成的,因此,花粉是单倍体的生殖细胞。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在小孢子四分体时期,4个单倍体细胞连在一起,进入单核期时,四分体的4个单倍体细胞彼此分离,形成4个具有单细胞核的花粉粒。这时的细胞含浓厚的原生质,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单核居中期)。随着细胞不断长大,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单核靠边期),并分裂成1个生殖细胞核和1个花粉管细胞核,进而形成两个细胞,一个是生殖细胞,一个是营养细胞。生殖细胞将在分裂一次,形成两个精子。

注意:①成熟的花粉粒有两类,一类是二核花粉粒,其花粉粒中只含花粉管细胞核和生殖细胞核,二核花粉粒的精子是在花粉管中形成的;另一类是三核花粉粒,花粉在成熟前,生殖细胞就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子,此花粉粒中含有两个精子核和一个花粉管核(营养核)②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四分体和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四分体不同。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四分体是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连在一起的单倍体细胞;而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是联会配对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由于含有四条染色单体而称为四分体。③同一生殖细胞形成的两个精子,其基因组成完全相同。

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通过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即单倍体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植物,另一种是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将其诱导分化成植株。这两种途径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注意:①无论哪种产生方式,都要先诱导生芽,再诱导生根②胚状体:植物体细胞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产生的形态与受精卵发育成的胚非常类似的结构,其发育也与受精卵发育成的胚类似,有胚芽、胚根、胚轴等完整结构,就像一粒种子,又称为细胞胚。

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诱导花粉能否成功及诱导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材料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亲本的生理状况:花粉早期是的花药比后期的更容易产生花粉植株,选择月季的初花期。

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一般来说,在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

花蕾: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

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以及接种密度等对诱导成功率都有一定影响

材料的选取: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的发育期。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材料的消毒

接种和培养:灭菌后的花蕾,要在无菌条件下除去萼片和花瓣,并立即将花药接种到培养基上。在剥离花药时,要尽量不损伤花药(否则接种后容易从受伤部位长生愈伤组织),同时还要彻底去除花丝,因为与花丝相连的花药不利于愈伤组织或胚状体的形成,通常每瓶接种花药7~10个,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不需要光照幼小植株形成后才需要光照一般经过20~30天培养后,会发现花药开裂,长出愈伤组织或形成胚状体。将愈伤组织及时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以便进一步分化出再生植株。如果花药开裂释放出胚状体,则一个花药内就会产生大量幼小植株,必须在花药开裂后尽快将幼小植株分开,分别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上,否则这些植株将很难分开。还需要对培养出来的植株做进一步的鉴定和筛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的相同之处是:培养基配制方法、无菌技术及接种操作等基本相同。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花药培养的选材非常重要,需事先摸索时期适宜的花蕾;花药裂开后释放出的愈伤组织或胚状体也要及时更换培养基;花药培养对培养基配方的要求更为严格。这些都使花药培养的难度大为增加。

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后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样品质量

毛霉的生长:条件: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来源:1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2直接接种优良毛霉菌种

时间:5天

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天左右。

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2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易酥烂3调味作用,给腐乳以必要的咸味4浸提毛酶菌丝上的蛋白酶。

配制卤汤: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酒的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以防腐2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赋予腐乳风味3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作用2杀菌防腐作用3参与并促进发酵过程

防止杂菌污染:①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②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疑难解答

(1)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

豆腐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

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3)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

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用含水量高的豆腐制作腐乳,不易成形。

(4)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

“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对人体无害。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10

高中生物知识重点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是: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产生。

(3)细胞学说的创立对生物的进化的重要意义是:它揭示了任何动植物均是由细胞构成的,从而说明动植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揭示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价值。

2.多种多样的细胞

(4)自然界的生命系统包括的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5)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拓展:

①原核细胞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原核生物如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原核生物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真核生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③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只有基因突变;真核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④原核细胞如细菌主要以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7)病毒不能独立生活,病毒的代谢和繁殖过程只能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拓展:

①病毒在生物分类上是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

②组成每种病毒核酸的基本单位是四种脱氧核苷酸,或是四种核糖核苷酸。

③病毒的培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因为病毒的繁殖必须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8)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能分离得到纯净的细胞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9)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拓展:

①行使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物质是载体。

②细胞膜与其他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化学物质的含量有差别,例如,细胞膜上糖类的含量相对与细胞器膜要多。

(10)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11)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12)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拓展:

①细菌细胞壁的成分是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②常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除去植物细胞壁。

欲了解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网的更多内容,可以访问: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