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案模板 >导航

二年级课件教案

时间:2024-08-25

二年级课件教案(系列6篇)。

老师就像花园里的园丁,默默守护着代表着未来的花朵。好的教案可以让学子更清楚理解老师教育的知识、一份好的教案要体现创新性。怎样能将教案写的具有创造性呢?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二年级课件教案(系列6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二年级课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形成“9的乘法”的一系列活动,理解9的乘法含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归纳编撰能力。

2、熟练掌握因数为9的乘除法。

3、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9的乘法意义,归纳编撰9的乘法口诀,熟练掌握9的乘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

理解9的乘法意义,归纳编撰9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教学平台——9的乘除法

教学过程:

一、迁移与感知

1、复习3、6 的乘法口诀。

2、3、6、9之间的相互关系。

(1)回忆:3的乘法于6的乘法有什么关系?

(2)3的3倍是()

3、揭示课题

〖复习3、6的乘法口诀,回忆3和6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习9的乘法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一)主动建构“9的乘法”

1、观察与思考媒体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感知。

2、操作与感悟

(1)学生独立完成:画弧线、填数、写出几个几。

(2)交流描述强化乘法含义。

3、探寻规律合编口诀

(1)独自推算下列一组算式的积(板书)

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

(2)想一想:这一组乘法题有什么规律?(让学生充分地说)

(3)编一编:同桌合编9的乘法口诀。

(4)说一说

a、指明介绍所编的乘法口诀

b、说说编乘法口诀时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乘法口诀

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5)看看想想:9的乘法口诀中有几句是新学的?

4、自寻方法熟记口诀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9的乘法口诀?

5、游戏:九的乘法口诀的手指操。

6、独立写出交换题。(看书校对)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编口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两人合作编口诀,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此外也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适当降低了难度。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自寻方法、熟记口诀,便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手指操的游戏使学变得有趣,也易于学生熟记口诀。

(二)互动推出“9的除法”

1、写出下列乘法口诀的“兄弟姐妹”。

四九三十六 七九() ()×()=() ()×()=() ()×()=() ()×()=() ()÷()=() ()÷()=() ()÷()=() ()÷()=() 题1指名完成,题2独立完成后交流。

2、根据乘法口诀写除法算式。(完成后交流核对)

六九五十四 三九() ()九七十二 ()÷()=() ()÷()=() ()÷()=() ()÷()=() ()÷()=() ()÷()=() 3、小结。

〖通过“兄弟姐妹”的形式引进9的除法,学生易于掌握,并且能加深对乘除法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内化新知

1、p48题2

(1)尝试解答

(2)交流反馈

板书:6×9=54(个)

答:装满六盒一共需要54个苹果。

2、p48题3 独立完成后反馈。

3、p48题4

媒体出示:水仙花(图略)9元玫瑰花(图略)45元

(1)同桌合作编题

(2)交流并板书

a、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买两盆花需要多少钱?

9+45=54(元)答:略。

b、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一盆玫瑰花的价钱比水仙花贵多少钱?

45-9=36 (元)答:略。

c、一盆水仙花9元,一盆玫瑰花45元,一盆玫瑰花的价钱是一盆水仙花的几倍?

45÷9=5 (元)答:略。

教学反思:

本堂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点辅导为辅”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探寻规律,合编口诀;自寻方法,熟记口诀;手指操等途径,真正掌握本课知识。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表达的能力。整堂课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点拨者。

二年级课件教案 篇2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草》教学设计

《草》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 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 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二年级《草》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 喜欢阅读古诗,有主动积累古诗的愿望。

2. 借助拼音认识7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6个字。

3. 诵读课文,感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诵读课文,感悟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阅读《赋得古原草送别》,了解诗人及诗意。

学生:观察春天小草生长的情况,或读读写小草的儿歌。

教学过程:

一、朗读古诗,引入新课

1. 会背古诗的小朋友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课内和课外学的古诗都可以)。

2.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与春天有关的古诗,并揭示课题:草。告诉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二、初读全诗,学习生字

1. 借助拼音读课文,标出生字多读几遍。

2. 相互交流,提醒读准难读的字因。

3. 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可以采取开火车、个体与集体的形式认读。

4. 抽读课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加强学习过程中的反馈矫正。

三、再读课文,想象画面

1. 看图读课文,想象画面的内容。

2. 说一说:一边读,一边想到了什么?

3. 教师描绘古诗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四、诵读古诗,体会意境

1. 自由朗读、抽读课文。通过读来表现小草的勃勃生机。

2. 教师范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意境。

3. 指导朗读,并背诵古诗。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六、扩展学习,提示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早春》、《咏柳》等古诗,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二年级课件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美读、品读课文,体味散文优美的语言。

2、领会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陶冶情操,热爱春天。

教学思路:理清写思路→品味佳妙语言→学会描写方法→展示新创作

一、课题的导入 (3)

1、刚才同学们很有韵味地诵读了描写春的古诗词,老师也被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意境深深地打动。而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对《春》绚丽多彩的描绘一点也不亚于哪些古诗,这节课同学们和我,还有朱自清先生一起走进《春》天,让我们共同欣赏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江南美景。

2、树立学习目标,讲明学习思路。

3、了解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他是我国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一生著书很多,著名散文有《春》、《背影》、《荷塘月色》等。

二、预习检查(2)

1、读准下列字音:朗润 酝酿 宛转 黄晕

水涨起来了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散在草丛里

2、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

三、理清写作思路:(5)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给每段标上序号。文章的思路是:盼春→绘春→赞春(板书:盼、春、赞),读后分分看,你能找到相关内容的起止段吗?(用“/”标示出)

2、文章的重点是对春天的描绘——绘春,你能说说作者重点描写了哪些景物吗?

3、学法指导:读课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 (板书:草、花、风、雨、人)

4、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品味语言(20)

文章以诗一样的语言对春天的景物进行了细腻而丰富地描写,其中有很多精妙之处,我们大家一起来品评。

讨论方式:分学习小组讨论。

一组:春草 二组:春花 三组:春风 四组:春雨 五组:迎春 六组:赞春

友情提示:对语言的品味欣赏是多角度的,可从修辞的角度、词句的精妙之处、描写的角度

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描写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也可以从自己的阅受来欣赏

学法指导:细心品读——独立思考——圈点勾画——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⑴ 学生品读交流,教师点拨。 ⑵ 师生互动交流,评点妙处。

二年级课件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石头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东西,是天然的玩具。本课以石头为教学内容,通过欣赏石头,了解石头,用石头进行拼摆组合或单个造型、添画表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单个石头和多个石头组合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塑造生活中有趣的人和物。本课在题材内容形式上,要激发学生思维想像,将石头形状的联想,装饰表现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用多种造型和装饰的手法来塑造所表现的物象,使其物体的形象更具个性和创造特色。那些造型生动有趣的学生作品,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情分析

这是二年级的一篇教材,考虑到孩子年龄小,基于这一特点,我努力通过各种直观形象法,游戏法,情景法,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自然界的石头可以通过拼摆、彩笔添画或用彩泥添加变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情感目标:

从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来感受石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美化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启发孩子们利用身边的自然物美化生活。

技能目标:1、掌握在石块上拼摆、作画和粘贴的技能。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3、提高学生的观察、想像和表现能力,利用石头的形状、特征,大胆拼摆、想像用彩笔添画或用彩泥添加。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巧妙利用石头的形状特征运用拼摆绘画或粘贴的手法表现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启迪学生的想象力,从一块小小的石块上,表现独特的风格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教师播放奇石图片。

学生看后谈感受。

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激发兴趣,初步感知教师提一袋石头,让学生摸一摸。学生谈手感,颜色和形状。让学生了解石头的特征。

欣赏名家作品

出示名家石头作品。

学生看后谈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尝试体验

艺术家能把普通的石头变得神奇,那么老师也能变。师用一块石头示范做一只青蛙。

学生观察并总结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尝试体验

艺术家能把普通的石头变得神奇,那么老师也能变。师用一块石头示范做一只青蛙。

学生观察并总结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合作学习,初步探索

课件出示石头彩绘和石头彩泥作品;表现内容:动物、人物、植物。

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研究范画给图片分分类。

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探究能力。

拓展想像。添画创作

1.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石头变化的全过程,同学们你们想用手中的石头做什么呢?可以现在小组里说一说?2、教师出示作业要求。1.小组交流。学生展开想像

2.学生了解作业要求。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欣赏评述。反思交流作品展评:布置展台。

作品展评:布置展台。

努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精神,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和反思能力。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在这一评价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纷纷放在展台上,其他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说出为什么喜欢,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把有创新的作品拿出,并说说自己的设计。

教学反思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学活动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石头变变变》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设计非常贴近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教师予以石头作品拟人化,给予它们生命,给孩子带来了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创设童话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融入这种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孩子观察石头造型,自主合作探究,总结制作方法,石头的加工、创作就这样悄然的走近了孩子的心灵!让孩子能在玩中学,学中玩。

二年级课件教案 篇5

教学设计是要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掌握需要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什么策略,即“如何学”;以下是“二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一、 对话导入。师:我们最熟悉最亲近的人就是父母了,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来表现父亲,你会选取什么材料?几生发言,师注意简要点评。师:作家朱自清先生也写父亲,选取的却是父亲的背影。而正是这篇题为《背影》的文章,自上世纪20年代问世以来,至今80多年来经久不衰,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读者。今天我们就一起品读《背影》,感悟父爱。二、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了解什么?或者,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几生分别发言。问题主要集中在:作者为什么写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的?师归纳,及时板书在黑板右侧(怎样的?为什么?)。师:学贵有疑,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两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重点探究。解决这两个问题有个前提,就是得先弄清这背影背后的故事。三、走近背影速读课文,看看令儿子念念不忘的背影是父亲在什么情形下的背影?两生分别回答,明确:父亲送儿子去车站,在月台为儿子买橘时的背影。师:那么,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呢?下面我们找到重点写背影的语段细细品读。四|、品读背影师:谁能够有感情地朗读第六段?其他同学听读,画出具体描写背影的词句。一生读完,师给与鼓励性点评。师:画的哪些词句?指名读后,课件出示: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师:动情地读读这些语句,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呢?生读,思考。师提示生可以多读几遍。生:这是艰难的背影。生结合动作描写分析。师注意倾听,引导学生品味词语“蹒跚”“ 探”“攀”“缩”“倾”等词语,体会艰难。由几名学生充分发言,把这个点品透。并反复朗读,读出艰难的感受。生:这也是个朴实的背影。生分析外貌描写。师注意点评,由“黑色”引导学生分析父亲当时的处境(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理解这更是一个沉重的背影。在分析的过程中反复朗读,齐读。师:这么艰难,这么沉重,非得去买橘子吗?非得亲自去买吗?生:可以不买,也可以让儿子自己去买。师:父亲为什么非得自己去买?生:因为爱。……师:其实,父亲的爱还体现在其它的一些细节中,你能在文中找到吗?生找到第二段、第四段、第五段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并分析。师注意点评和引导。师:母亲没了,工作丢了,值钱的东西都卖了,剩下的只是累累的负债和一家需要他来供养的.老老小小,父亲该是多么的痛苦和焦急啊!尽管如此,他却坚持送年已二十的大儿子去车站,在月台,手脚并用,爬上爬下,就留下了这样辛酸的背影:示意生齐读屏幕上背影片段。师: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个感人的场景。播放视频:《背影》电视散文父亲爬月台买橘情景。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生:父爱伟大。师:是啊,父爱如山。五、理解父爱。师:通过刚才的品读,发现同学们都能理解作者父亲对儿子的爱,那么作者理解吗?生有的说理解,有的摇头。师:跳读课文,快速找到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变化的词句。生找到“流泪”的词句,也找到“暗笑他的迂”等词句,分析理解与不理解。师: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生:被感动。生:年少不懂事。师:从20岁到28岁,从大一学生到清华讲师,从少不更事到已为人父,朱自清的心智也在不断成熟,对父亲的言行也越发理解。课件出示短文《儿子眼中的爸爸》。指名读。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师:很多东西,在时过境迁之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六、小结,质疑师:课上到这里,我们再来回顾同学们提的两个问题:怎样的背影?为什么选背影?明白了吗?生谈理解,必要时师补充。师:还有疑问吗?七、真情诉说同学们在生活的细节中也一定感受到了父亲的爱,能否说来听听?屏幕提示:也许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许是一杯温热的牛奶,或许是一句善意的提醒,也可能是……几生思考后分别发言,师注意评价语。结束语:学了《背影》,大家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体会,就让我们在生活中用眼睛去观察爱,用心去感受爱,用爱去回报爱。

二年级课件教案 篇6

教材简析:

《初冬》一课选自语文教科版第三册,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这篇课文篇幅短小,图文并茂,描写了一幅我国南方田园初冬早晨的美丽景色。课文以“雾中”“雾后”为序,文脉清晰,语言优美。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比较,知道雾中和雾散后景物有什么不同,在想象和体会的基础上朗读文本,感受初冬的景色特点,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初冬的雾大和雾美。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初冬》,伸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初冬)“初”是这篇课文中既需要会认,又需要会写的生字。观察一下,它是(手势引导学生说出:左右结构),左半部分是(衣字旁),有半部分是(刀字)。“初字”最初的意思是:裁剪衣服的第一刀。会认了我们来试着写两个。注意“衣字旁”和“衣”字的不同。

2.齐读课题。“冬”是冬天,那“初冬”是什么意思呢?

这样说来,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说那是(初春);夏天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说那是(初夏);秋天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应该是(初秋)。

二、读文感悟,品词析句。

初冬时节,在作者的家乡那个美丽的小山村,会有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到131页。

(一)听老师说要求: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就在旁边画上一个“?”。听懂了吗?(找一名同学重复读书要求)听懂了、记住了就一定能做好。开始吧。

把你自己不能解决掉的“问号“提出来,大家一起帮你解决。

(生汇报,师生共同梳理、解决问题。将可遗留在后面进行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做好标注。)

(二)同学们真会读书,不但能发现问题,还能把问题提出来,你们太了不起了!你们的优秀表现吸引了两只即将去南方过冬的小燕子,这不,临行前还有任务要交给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样的任务吗?看课后习题……

快速读课文,看看那些自然段描写的是下雾时的景象,那些自然段描写的是雾散后的景象。用//把两部分分开。

(三)让我们一起到文字中去欣赏作者家乡初冬时节美丽的早晨吧。

1.学习第1自然段:

(2)你觉得他们谁读出来的雾大呢?怎样读才能读出雾的大呢?

(引导学生关注“白茫茫”并可适时出示大雾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白茫茫”,实现以看促读。)

2.学习第2、3、7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发现什么不同了吗?

①引导学生了解由远及近的写作方法。

②引导学生去发现“看”和“望”的不同。

(2)这是下雾时的景象,雾散了以后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到后面去找一找对应的部分先自由读一读。再指名读。

(前后对比朗读,感受景象的不同。可让学生带着动作来读课文,激发学生读文兴趣且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望”字用词的准确。)

3.学习第4、6自然段:

(1)师生对比读: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一生朗读后出示句子:太阳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耀眼。师读)我觉得这样写就很好。你们觉得呢?说说你的想法。

①引导学生通过“慢慢地”一词体会太阳升起的过程,可带着动作读一读,加深体会

②引导学生感受比喻句的妙用——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2)课文中不止这一处用到了“慢慢地”,快去找一找还那里有这个词,去掉了好不好?为什么?

(3)看来很多事情过程很重要,你能用“慢慢地”说一说我们身边的人或者事吗?

(4)到后面找一找描写雾散后的太阳的句子,读一读,感受一下有什么不一样。(对比朗读,体会“发出”和“射出”的不同)

4.学习第5自然段:

在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中,不光有物,还应该有人。读一读第5个自然段,看看人们都在忙些什么呢?劳动中的人才是最美的风景。

下雾时,远处的景物望不见,近处的景物也看不清,雾散了以后可就不一样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雾散了以后可以看到哪些下雾时看不见的美景吧。

(1)感受“挂”字用词的精妙。

(2)进一步感受比喻句的好处。

三、判官断案,巩固理解。

现在请你们来当小法官,判断一下这些句子是对是错。用手势来告诉老师你的判断。

①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②农民们正在园子里忙着种白菜。

③雾慢慢地散了,太阳发出光芒来。

④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红灯笼。

把这些正确的句子连起来说成一段话,前面加上“初冬时节”。它就成了一首小诗了。

小燕子交给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大半,我们得把自己看到的美景讲给它听才算圆满完成任务。可是小燕子要等到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才回来,还有那么久,所以我们得把这美丽的景象画到自己心里,印到自己的脑袋里。

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