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早发白帝城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发白帝城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以此激发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说话结合感情朗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绝句》
一、背诵古诗,引如新课
1、师即兴背诵一首古诗,引发学生兴趣。问: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给大家听听。
2、回忆杜甫的诗,学生背。
3、揭题并板书。(《绝句》)
二、自读诗歌,感知大意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并按预习提示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自读诗歌。
2、自学检查:
⑴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行(háng)岭(lǐng)泊(bó)
⑵说说,通过自学,学懂了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小组合作,描画诗歌
1、朗读诗歌,说说:通过朗读、自学,从诗中感受到什么?
2、小组合作画诗歌:面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举起了手中的照相机,拍下了四幅美丽的春景照片。把诗句与插图上的照片对应,小组同学轮把每幅照片的内容讲一讲。再选择其中共同喜欢的一幅照片,小组同学把它画下来。
四、精读品味,理解诗歌
1、展示图画,再读诗歌。小组代表展示图画,朗读诗句,讲解图画的内容。把学生的图画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2、集体讨论,诗人的视线是怎样转移的,你最喜欢哪张照片,从这四幅照片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3、学生讲最喜欢的照片的内容。重点指导讲“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4、小结诗歌特点。
5、学生独自读,齐读全诗,发现诗歌在词语方面有什么特点没有?自由读全诗,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五、拓展活动,启发想象
1、把这首诗歌默写下来。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想象画面,把想到的内容画下来。可以在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丰富内容。
第二课时
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长江的水路图,请一生为大家简介其线路。
2、出示全诗
3、指导朗读
4、“你问我答”相互质疑
二、再读体会诗意
1、自由体会诗意
2、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的内容
3、比赛:用自己的话将诗歌改写成故事或现代诗歌。(内化的过程)
4、个性延伸:找出你认为诗中最生动的词,并说明理由。(深化的过程)
教学思路:“彩云”勾画出了白帝城的美丽。(视觉)
“一日还”说明心情急切,船速很快。(感觉)
“啼不住”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听觉)
“轻舟”既写了船轻,又写了作者心情轻松.(心情)
三、回归中心
1、从“轻舟”的轻,体会当时的心情,并适时介绍当时的背景(流放中途遇赦)
2、整体体会,自己归纳中心。
四、课外延伸(二选一)
1、作画(据诗意)
2、写一首现代诗
早发白帝城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的:
1、学会本首古诗中的生字新词。
2、在弄懂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重难点:
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出示图片:看图回忆古诗《绝句》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古诗。
出示一段话:(略)
教师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喜欢读那一段话?说出理由。(喜欢读古诗,古诗读起来象唱歌)
师:朗读古诗要注意节奏,就像大家做操一样,要跟着节奏,才能做出优美的动作。
三: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
1预习情况,解释词语意思。
白帝城辞江陵还
2出示地图从图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师:作者正是从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轻舟已过万重山)
同学们思考:作者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长时间?
师:诗中用多长时间?(一天)
师: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达千万里的路程?
3教师简单讲诗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时遭人陷害被皇帝流放到很远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乡。这时的李白是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返回家中的。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写下了经典的《早发白帝称》。
师: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感情来朗读这首古诗呢?(轻松愉快的心情)
板书:朗读古诗。(创新之处打节奏读古诗)
师:刚才大家说喜欢读古诗,因为读起来比较优美,我们以前用什么样的方法读古诗?
(拍手打节奏:一句来两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
1学生分别用三种节奏来朗读古诗,感受诗的节奏美。教师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小结用那一种节奏读起来比较好?(一句两拍)大家再来读一遍。
板书:体会古诗
师:读完古诗,你从中知道了诗中写了那些内容?(学生回答)
师:诗中写了谁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从白帝城出发到江陵去)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诗的题目)
师:“发”是什么意思?(出发学生对出发可能不懂,教师稍加讲解。例:我们从学校出发到烈士陵园。)
学习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学生的要学习方法:自己理解,教师启发。
师:彩云间是什么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解释诗意)
早晨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师:白帝城距江陵有多远?诗中写了吗?(相距千里)
师: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得数字。这样远的路程作者什么时候才能到达?。(一日表明速度快)
学生想:一天能到达吗?现在坐火车到北京还需要一个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吗?
师: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行的快。
(学生解释诗意)
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师:作者如此喜悦的心情,他不去欣赏沿江两岸那美丽的风景吗?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猿猴的叫声看到万重的高山)
师:万重山是什么意思?是一重两重。(解释诗意)
在猿猴不断的叫声中,轻快的小舟已经穿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朗读诗意。
小结:这首诗主要讲作者在归途中觉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达。表明他无比喜悦的心情。作者还为我们描述了长江两岸,群山连绵,猿声不断,响彻山谷的壮丽画面。还写出了一叶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作者归途的喜悦心情。
师:这样美的画面大家不详把他描绘出来吗?好,下面大家拿出画笔来画出这优美的景色吧。
板书:描绘诗句。
作业:画出一幅表现诗句的图画。
早发白帝城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3、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 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韵律美。
2、 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策略方法:
1、 自主合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古诗更是如此。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逐字的为学生解释,再把字意串连起来,然后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古诗的.意思。这样的教学完全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独特的情感体验。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自己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通过反复诵读借助插图或多媒体手段创设的画面展开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情感及意境,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2、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创设的动画或图片、磁带、录音机
设计思路:
一、 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李白所写古诗)
学生已经会背了许多首古诗,所以教师的激趣会引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吟诵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外自学、课内展示的舞台。学生在争先恐后地吟诵中,一种渴望学习古诗的欲望被点燃,兴趣盎然的开头,使新诗的学习成功了一半。这一环节既是积累,也是激趣。
二、借助画面——主动学习古诗。
这一大环节中包含着四个环环相扣的小环节:
1、 读——自学质疑。看题目质疑和读诗文质疑。
2、 看——观察图景。创设情景突出重点,边读边看边想象,以达到理解诗意的目的。
3、 思——读议释疑。小组同学在一起把各自的理解议一议,开展讨论突破难点。
4、 诵——图文结合,体会思想感情,反复吟诵,感情升华。
三、 自学生字——识写课内生字
四、 拓展延伸——课外背诵古诗。
早发白帝城教案 篇4
课文简介: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一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这首诗是作者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乘船返回江陵途中所作。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的心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在语境中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文中动画,展开想象来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心情。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展开小组讨论,对古诗的意思及意境进行理解、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猜猜是谁呢?(出示画像)
生:李白
生:是“诗仙”李白。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不少,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李白六十几岁死的。(众人笑)
师:应该说病逝。
生:李白是61岁病逝的。
师:李白虽然只活了六十多岁,却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你还了解些什么?
生:李白又叫李太白,他有一本诗集叫《李太白全集》。
生:我知道他写了九百九十多首诗。
师:流传至今的大约有九百九十多首。
师:(出示李白简介)是的,李白的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人们又美称他为“诗仙”。你们会背他的诗吗?谁能美美的背给大家听一听?(配优美的古筝曲)
生:我背的是《望天门山》,“天门中……”
师:背得不错,谁能比她的声音更洪亮
生:我喜欢背《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生:《古朗月行》……(掌声响起)
师:(鼓掌)真棒,同学们课下“每周一诗”的活动开展得真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看谁能很快记住?
师:在学习前,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李白的故事,想听吗?(想)请仔细听:
师:(讲故事)故事发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到很远很远,荒无人烟的夜郎城。(师声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里极其悲伤,他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沿地势险要,江水湍急的三峡逆流而上(出示地图动画)。当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驶到白帝城时,突然他接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师声音激动)“他无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决定顺水行舟(点击小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写下了一首世人传诵的古诗《早发白帝城》。板书: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生:齐读课题
二: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师:让我们一起来静静的欣赏这首诗(播放带着配乐的朗诵)
生:(静听,学生表情很专注)
师:再听一次,注意听清字音
生:(静听)
师: 听完这首古诗,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想说些什么?
生:这首诗真美。我仿佛来到了三峡。
生:我眼前仿佛有一幅美景。
生:我觉得作者很高兴。
生:我也好像坐着小船在那里很快的行驶。
师:同学们的想法说得真好,那我们就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带着你的想法去读一读,老师有个小建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请把书翻到47页,自己读。
(生自由读,老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把诗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同学要注意听,是否读正确了。
(抽两生读)
生:这两位同学读得很不错,声音很宏亮,但我想对XX说:你把“朝”的音读成“早”了。(谢谢)
师:谁还愿来正确的朗读?
(一生读,全体读)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也谈了自己的理解。让我们再深入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
(师巡视,随机点拨。生边读边说,同时运用字典查找字义,同桌互助)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读,一定会有好多收获。请在小组说一说,也把不明白的问题和小组的同学议一议。
(全班共分六个大组,教师深入到每个组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同时给与指导。)
师:刚才各个小组讨论得非常热烈,下面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余组的同学也要认真听,注意补充。
生甲1:我们讨论了第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我们读懂了“朝”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李白告别了白帝城,看见了彩云。
生甲2:我补充,李白在有朝霞的早晨告辞了很高很高的白帝城。
师: 多了很高很高。
生甲3:书中还用了一个比喻句,高得插入彩云间的白帝城。
师:补充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白帝城。(指白帝城)
白帝城在山的什么位置?(生:山顶 山尖 山的最高处)
让我们来看一看白帝城的真实图像?(出示白帝城真实图片)722331.COm
生:哇,太高了!(众生脱口而出)
生:这座城太高了,我想站在城顶看看,一定很美!
生:真高!所以书中写了“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城高得像插入了云霄。
师:谁还对这句诗有不同的感受吗?
生乙1:我认为这里还能看出李白非常高兴。
师:能谈谈为什么吗?
生乙1;(沉思)
生:我来说:因为当他接到自己无罪可以获得自由的消息时,心里很高兴,看什么东西都很美,即使那天天空没有彩云,他也会把白云看着彩云。
生:我认为去的时候他的心情很悲伤,三峡两岸的美景他也不可能去欣赏,即使天空中出现彩云。他也不会发现的,也不会觉得美。
师:说得真精彩,你们有这种生活体验吗?(有)那你就用这种高兴的心情去读一读这句诗,好吗?
生:(示范读)
生:我听出他读这句诗时真高兴。
师:你来试试可以吗?
生:朝辞白帝彩云间。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别的组谁愿来说说?
生乙1:我们读懂了“两岸猿声啼不住”,是李白在回江陵城时,听见两岸的猿猴在不停的叫,船行的特别快。
生乙2:我补充,船行的特别快,好像一只猴还没叫完,船已经行到了另一只猴叫的地方。
生乙3:我认为白帝城到江陵城是顺水行舟,白帝城还很高,水流得很快,船行驶特别特别的快,“嗖”的一声,便行驶过很多座山,他眼前看不清两岸的景物,耳边只传来猿猴不停的叫声。所以他觉得猿猴的声音是在不停的叫。(热烈的掌声在同学和听课教师中响起)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真到位,真不愧是我们班(生抢着说“演讲大师”),在三峡一带猿猴特别的多,正因为船疾驶而过,作者来不及欣赏两岸的美景,耳旁只留下猿猴的叫声,所以书中下一句便写出“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老师,我知道这句的含义(抢着说)
师:那你来给同学们谈谈吧!
生:船行得非常快,好像一眨眼就过了万座山。
生:我反对,我认为不是真的有万座山。李白不可能去数,他也数不清。这里的“万重山”是指“很多很多座山”(掌声)。
生:这里用了比喻。
生:不是比喻,是夸张。
生:这首诗中还有这样的写法:“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是指很远的路,师:同学们讨论得很激烈,佩服佩服。“万重山”和“千里”确实不是实际的数目,是夸张的写法。万重山是指很多座山,千里是指很远的路,在李白的诗中常用到了这种写法,谁能举例说说?
生:我刚才背的诗《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全体学生接着背)疑是银河落九天”。
生:《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夜宿山寺》中也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师:同学们的诗词积累真丰富,是的.,这种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在李白的诗中常常出现,这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想象飞快行驶的小船,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自己体会练读)
师:对这两句诗还有不同感受的吗?
生:我认为这两句诗还能看出作者心情非常高兴。
师:你从那儿看出的?
生:(沉思)
师:诗中有这样一个词“轻舟”,可不可以把它换成“小舟”,(不能)能说说理由吗?你觉得哪个更好?(生思索)每个同学在小组里说说,大家交流一下。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生:不行,“小舟”只能代表作者坐了一只小船,不能说明作者的心情。而“轻舟”说明作者的心情很轻松。
生:我还觉得李白由于心情轻松,小船行驶也很轻快,所以不能换“小舟。”
生:李白去时和回来心情不一样,坐的同是一艘小船,但感觉不一样,去时可以写成“小舟”回来就该改为“轻舟”
生:船是顺水行舟,当然很轻
师:是的,轻舟比小舟更能表明作者的心情是……?
生:轻松。
生:高兴。
生:欢快。
生:兴高采烈……
师:那我们就带着高兴,轻松的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
师:别的组还读懂了别的诗句吗?
生丙1:我们组认为“千里江陵一日还”,是说李白从白帝城出发,行驶了很远的路,一天就回到了江陵城。
生丙2:我补充,不是一天,只是好像一天就返回江陵城。
师:很不错,加了一个“好像”。为什么你加了一个“好象”呢?
生丙2:因为白帝城到江陵城很远,小船不可能一天就返回,只是他很高兴,感觉很快就回去了。
生:我觉得他的心里非常高兴,想急着回家,他被判有罪,家里人一定很伤心,他想马上赶回家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家里人,“他没罪了,可以获得自由了”,所以感觉像一天就回到江陵城(听课教师点头称赞)。
师:体会得真好,这个“还”就是(生接着说:回家,返回的意思)。
师:你们日常生活中有这种感受吗?
生:(简单举例说)
师:这里还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生:着急。
生:急切。
师:是的,这里不止能体会出李白高兴的心情,还能体会到急切的心情,谁愿带着这种体会读一读?
(抽生读、小组读)
师:刚才同学们一起交流了读懂的内容,体会了作者高兴,急切,轻松的心情。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猿声”是什么意思?
生:猿猴的叫声。
生:猿猴是一种动物
生:老师,猿猴的叫声好听吗?
师:(出示三峡猿猴图)猿猴的叫声很凄惨,常有“杜鹃啼血,猿悲鸣”的说法,说的是猿猴的叫声很悲惨。
生:那李白听后不就更伤心吗?
生:去的时候他听后肯定更悲伤,回来时就不一样了。
师:为什么?
生:回来心情好,就像不好看的景物他看见了也觉得很美,听见猿猴的叫声他也觉得不那么悲惨。
生:我从“猿声”中想到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名字,他叫袁浩,用袁浩的袁加上反犬旁就记住这个字了。
师:你们说得真棒!看景物和听声音和人的心情确实很有关。同时还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生摇头)那我们就带着我们共同交流的感受再次欣赏这首诗。(生欣赏诗,体会诗意)
师:再次感受完,让我们用自己的感受,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诗的含义。
(生自由说,抽生说)
师:伴着优美的乐曲,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感受,有感情的读一读。
(生有感情自由地读一读)
师:谁能伴着乐曲美美的吟诵这首诗?
生:早发白帝城……
生:我想对XX说:你读得真有感情,比我读得好,可你的声音有点小,你要是放大一点声音去读,一定会读得更美!
师:(面对作评价的学生)你给她读一读好吗?
(生读,声音洪亮)
师:(被评价的学生)你还想读一次吗?
(生读,声音洪亮,有感情)(掌声响起)
师:这么美的诗,还想读吗?(想)你们还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能背下来的同学还可以背一背。
三、主动识字 探究写字
师:学习完这首诗,诗中还有许多生字想和你们交朋友,想吗?自己先读一读,并组组词。
(生自由读)
师:哪个组愿意先来和生词交朋友?(开火车)(猿声,辞别,白帝城,江陵城,朝阳,啼不住,一日还,轻舟,两岸)
(以组为单位读生词)
师:谁愿意与生字交朋友?
(以小组为单位读生字,并组词)
生:朝,朝辞
师:你们同意这个词吗?
生:不同意,这不是一个词,朝是朝霞,辞是辞别。
生:还,还乡,还书。
师:这个字还读什么?
生:还(huái)有,生:朝,朝代
生:这个字还有一个音,读zhāo,朝霞
师:本课读什么?
生:读zhāo……
师:认识了他们,怎样才和他们真正交上了朋友呢?
(生自己和同桌说说)
生:我和“舟”交上了朋友,船去掉右半部分就是舟。
生:我认为是大船漏水了,只剩下一部分,所以就是舟
生:我的姓名叫周舟,我一定不会忘记这个字。(学生笑了)
生:我给大家猜个谜语:十月十日?
生:是朝,(对)我还可以这样记,月亮从右边落下,太阳从左边升起来,就出现朝霞。
生:我记岸,山下有个厂,厂里有人干,干完就上岸。
生:我和帝交朋友,旁边的旁的下面“方”换成“巾”就是帝。
生:我记啼,这是一个形声字,今天我们刚学完帝,再加口字旁,与嘴有关……
师:同学们用各种方法与生字交朋友,有的是字谜,有的是分析结构,有的是按形声字在记,还有的同学用自己和同学的姓名在记,各种方法真让老师佩服,这些生字一定很乐意和你们交朋友。老师如果把这些生字放在新的诗句中,你们会读吗?(出示诗句:)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生自由练读,齐读)
师:记住了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呢?回忆我们写字的方法,自己说一说。
(生自己看书中田字格中的生字分析如何写,可以合同桌讨论)
生:我认为这些字有左右结构的字:朝,辞,啼,陵,猿,他们写时应该左边稍稍窄,右边宽,但朝不一样,左边和右边差不多;还有上下结构的字:岸,帝,帝注意上包下,岸要下面托起上面。还有一个独体字舟,应该把横写在横中线上,两点在竖中线上。
师:真不愧是我们班的“书法家!”
生:陵的右下边应是折文不是反文
生:皇帝的帝上面不是立,少了一横……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仔细,有什么难写的字要老师帮忙的吗?
生:陵,啼,舟
(师示范,生书空,然后将难写字写在本上)
四、总结全文 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谁愿意把自己的收获给同学们说说?
早发白帝城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2、领会诗的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并会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对于诗歌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
1、有关三峡景色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惧有关李白的资料。
3、准备生字卡片。
4、适合诗歌朗诵的音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观察诱情。由情入文,老师利用音像资料或挂图将三峡美景展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景时产生赞叹之情,再由情入文,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看到就是我国著名的”三峡“,这里的景色美不美,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又怎样呢?我国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李也到过三峡,当时他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情绪中他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你们想学一学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朗诵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书下注间,通过上下文猜字,借助字典等方法)自己解决。
2、正音,指名读古诗,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发,朝,还,重。
3、互检,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识字
1、你认识了哪些字,找出来带大家读一读并组词。
2、游戏巩固。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一读“找一找,利用字卡,你读我找。
(三)写字
1、观察。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对学生认为的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他的字学生照书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大范围评价,如全班评。
(四)练习
1、读读我们写过的字。
2、这些词语应该怎样读,试着讲一讲它们什么时候怎么读。
重量重复重要重叠
归还还是还有还原
出发发现理发发明
“重“在形容词前读重,表重复读重,还在副词时读还,作动词用读还,发在名词中读发,在动词中读发(学生可从词的角度式意思来认识,不必讲解语法知识,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说句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早发白帝城》,谁能把它读一读,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新课
(一)解题
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早上从白帝城城出发)白帝城;地名,在原四川省今重庆市城东边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二)交流
1、自读。自读全诗,画了不理解的句子,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2、合作学习。
(1)组内汇报自学的情况。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3、汇报交流,以最的形式汇报朗读,提出还有疑问的地方全班交流(此时可能还有学生有个别问题,如为什么叫“还”,江陵那么远怎么说“一日还”,程度好的学生可交流,老师也可做适当点拨。)
4、诵读悟情
(1)诗人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试着说一说。
(2)听录音诵读、感受。
(3)试着和你身边的人互相读一读,注意感情。
(4)用你喜欢的方式给大家读一读。
5、背诵
(1)老师发现这首诗同学们已经读得很好很孰了,甚至还有一些同学已经背下来了,是不是?那就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给大家听一听。
(2)你们背得很好,老师也想背一背,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背,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