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案模板 >导航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3-05-08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是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今天栏目小编为大家介绍一篇对于“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非常详尽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本文!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篇1)

《田忌赛马》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齐威王赛马,在孙膑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是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田忌赛马》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使学生从中学习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本课时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学生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继续巩固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来体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的方法。

情感目标:懂得在学习生活中勤于动脑、善于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本文赛马情节生动,文字浅显的特点,贯彻新基础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教授从生命的层次和动态生成的观点构建了新的课堂教学观,认为生命型的课堂教学为生命意义而发展,而不单纯是传授知识而存在,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上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学,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说,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自己问,自己去体会,把握训练的兴奋点让学生自己练,拓宽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己想,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使学生的生命在课堂中闪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实践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理念,改变教师角色,创设和谐、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在互动中获得新知,获得生命的满足。对本节课的教学,作如下的设计:

首先,复习导入,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按初赛失败、孙膑献计、再赛胜利、取胜原因来写的。为了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孙膑献的是什么计呢?田忌能转败为胜是什么原因?大部分同学认为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我顺着他们的发言,继续追问,田忌能转败为胜,这是什么原因?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转败为胜?大家深究了吗?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这样可以唤起探索问题的兴趣,激发思维动机,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接着,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两次赛马的段落,边读边思考:田忌是怎样调换马的顺序呢?此时课堂上,学生有的读课文有关的段落,有的摆学具马,有的在小组交流而后,我请一位同学读描写第一次赛马的段落,其他同学思考:从第一次赛马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在交流汇报中,我请一位同学上台用学具马摆出了第一次赛马的阵势图。为了便于两次赛马的比较,我就请同学读描写第二次赛马情形的段落,同桌边读边议,边动手摆弄课前准备的学具马。同学们非常地投入,摆动得津津有味,其中摆得最快的小组派一名代表把黑板上第一次赛马的阵势图略作调整,就变成了第二次赛马的阵势图。我请同学们说说前后赛马不同在哪里?让同学在小组里交流讨论,突破难点,分析赛马胜负的原因。此时的课堂,在师生的多向互动中,学生心情释然,畅所欲言,坦诚相见,这不正是叶澜教授指出的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课堂氛围,能使每个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得到多方面的满足的充分体现吗?

两次赛马中间的对话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田忌、孙膑、齐威王不同的神态、表情、语气激发了学生界朗读的兴趣。对于这样对话多的段落,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可以分角色读,也可以采用表演的形式等等,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立即同学在小组里主动要求扮演田忌、孙膑、齐威王,无论是在分角色朗读,还是在表演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独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以读悟情,培养让学生主动领略和体会语言文字,在体会语言文字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实现用人物的神态、语言来体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

课上到这里,为了尊重学生个人阅读的体验,让学生自由释放各自阅读体验。我说:在田忌、孙膑、齐威王三个人中,你最喜欢谁?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再一次热闹起来,学生们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不作统一结论,只是引导同学们共同认识:竞赛双方都要注意策略,策略高低是胜败的关键。

叶澜教授指出:只有与生活世界能沟通的知识,只有能提高、完善学生能力和本质的学习,才富有生命活力。据此,在课上我设计了:还是原来的马,田忌如果要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还会有哪些方式?结果又会怎样?大家都很兴奋,又摆弄起学具马来,课堂学习得到延伸,在这基础上,谈谈读完这个故事的收获,做到了语思融合,文道统一。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感觉自己能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组织教学,相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师生互动效果较好,但是老师还是有点越俎代疱,放得不够开,如:没有提供足够的时空,扩大学生参与的面,让学生在同桌或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再进行全班交流,因而这节课生生互动体现还不够。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之二

语文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主要任务,而思维能力在语文素质各个构成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凭借课文来进行,下面我就在《田忌赛马》一课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谈两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田忌赛马》是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帮助大将田忌在赛马时以智胜了齐威王的故事。课文的文字浅显,情节简单,但读起来很有情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材料。

这篇课文思维训练的重点是让学生弄清楚田忌、齐威王和孙膑三人的思路,其中孙膑的思维推理是难点。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以赛统领全篇,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所谓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善于全面地看问题,能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出问题的本性。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往往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就要培养学生较全面的思考问题,就要指导学生学会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基于此,我没有让学生按自然段的顺序逐段学习课文,而是紧扣题眼赛字,从整篇课文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第一次赛马是怎样赛的,田忌为什么输给了齐威王;第二次赛马又是怎样赛的,结果怎样,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弄清楚同样的马,两次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通过充分地思考和讨论,学生不仅知道两次赛马是谁胜谁负,而且明白了第一次赛马齐威王胜了是因为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一点,再次赛马田忌取胜的原因是因为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进而我又引导学生联系全篇,理清了课文的条理。这样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不但有利于学生较全面地理解课文内容,而且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的发展。

其次,抓住重点词句,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所谓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透过表面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就要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正确地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因此,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指导学生根据课后问题,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我让学生思考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来赢得比赛胜利的好办法,而田忌却想不到,齐威王也始料不及呢?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深究课文的兴趣。此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第二部份,要求学生细读,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和词语,抓住这些语言文字进行默读思考和朗读体味。我又用幻灯片出示了课后思考练习2提出的三个句子,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再联系课文内容,知道这三个别句子体现了孙膑分析问题的思路。学生学到这里,就能较顺利地通过人物的外部形象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一步步探明人物的思索过程,明白孙膑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乃是仔细观察、周密分析,认真推断的结果;而田忌失败后只是一味的懊恼,不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找出挽救之方法,自然是无回天之术;齐威王得意洋洋夸耀自己的马,根本没发现对手与自己的力量并不悬殊,所以再次比赛时斗力不斗智,仍按原来的顺序出场,当然只有输得目瞪口呆了。

最后,我让学生看板书思考课文内容,谈自己从这篇课文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贯通全文的思考,必然是见仁见智、有话可说。至此,学生对课文蕴含着的发人深省的教育意义肯定有所领悟,而学生思的能力也得到拓展,做到了学有所得。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篇2)

案例

师:课文学完了,你是不是有许多话想对台风和小卫星说?

生:是。

师:把你想对台风和小卫星说的话写下来。

(生自由写)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你对台风和小卫星说的话?

生:小卫星,你的功劳真大。虽然我没见过你,但是我知道你是个大功臣。如果世界上没有你,那世界就会变成大沙漠。

师:我替小卫星谢谢你。来,我们握个手。(师生握手)谁还想说?

生:台风你不要泄气,干事要干到底,不要半途而废。

师:不知该怎么回答。

很明显,以上案例第二个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材的价值取向。我知道,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的老师应理直气壮地利用文本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其心灵得到净化。但因为我对教材的把握不够,片面的以为学生的理解会和老师的理解取得一致,所以课堂上才会有这样尴尬的局面。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个引导者必须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有正确的把握。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一次会上说: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最主要的是老师和教材的对话。如果教师压根就没钻研透教材,没走进文本,没读懂,怎么教学生?

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这样,课堂上的生成才是最精彩的。

课堂教学反思

反思

情境是儿童认知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是语言、文化、知识的意义产生与实现的场所和基地。因此,创设情境对于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最为关键的。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如,学生自由读完第一自然段时问:哪个台风来大声嚷一嚷?再如第二自然段,抓住小卫星的笑,创设情境让学生笑一笑等。

试讲后,与我预想的效果相差甚远。课堂上,怎样更好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读?怎样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把真实对象与所要阅读的作品结合起来?既然课文中出现了两个角色,何不把这两个角色展现出来,在学生和老师之间

实现转换。这样,真实对象和所要阅读的作品不是会结合的更好吗?于是,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

开始,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入,同时版画:台风、卫星。这样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情境,接下来台风和卫星的形象便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转换。学生浸在其中,仿佛觉得就是台风或卫星。当卫星老师说:你们台风离我足有三百公里呢!你们再蹦跳也不管用。卫星老师这样的语言刺激了台风学生,当卫星老师问:台风们,怎么办?台风学生站起来回答:气死我了!哼!我要把你甩掉!学生随着台风感情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创设这样的情境才真正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了作用。

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在学习第六自然段: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向着城市呼呼地扑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会出现一头什么样的巨兽?在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中,狮子老虎是非常疯狂、可怕的。所以在学生的想象中,眼前会出现一头凶恶的老虎或是一头凶猛的狮子。在此基础上,老师抓住巨字,引导学生想象台风是只有老虎狮子这么大吗?不是,要比老虎狮子大的多。这样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来。这样,使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相似情境中碰撞,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阅读教学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反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在处理第三自然段时,引导学生和老师比赛读。可以看出,老师的本意不是在真正地实现让学生和老师比赛谁读的更好,而是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跳入老师设下的陷阱引导学生体会台风的狂怒,变着花样让学生兴致盎然地读。结果表明,学生体会到了台风的狂怒,朗读的有滋有味。

反思

第四自然段的处理是尝试用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语言。当学生划出描写台风样子的语句时,指学生读,老师感觉不到位,便引导学生表演,借助表演理解文字,课堂教学气氛不错,但表演完,感觉只是热热闹闹,而非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是无限的,而知识是有限的。想象能使学生尽快地走进文中和作者产生共鸣。于是对教案进行了修改:让学生划出描写台风样子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引导学生借助语言展开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台风的狂暴,学生对课文有了极深的感悟。这也是最重要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篇3)

应该说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案例,是生活即课堂的案例。对于我们老师的成长来说,这是篇非常有启发性的案例,这一课可以让我们懂得陶行知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理念。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中有许多东西看似是简单的,其实里面的知识可多了,如果只是简单地玩一玩,等于是丧失许多学习机会。现在各门学科都在讲究探究性学习,其实这一课也是探究性的案例。

读这一课,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有多个问题出现,认识这些问题,明白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其实就是交给孩子一把探究性学习的金钥匙。

这个教学故事其实是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看到孩子在捉蜻蜓谈起的:

问题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学生的答案,学生一下子可以读到。吃虫子,吃露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孩子的答案是开放的,这些答案到底哪个正确?陶行知在孩子们回答之后,给了学生更明确的答案。

问题二: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简单的,当然这是第一个问题的思想提升。孩子初步理解了,肯定会有明确的认识。所以第七自然段开头就说孩子们点点头。

问题三: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这又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从第一问题来看,学生答案这么多,这个问题肯定也难以回答,孩子只能假设。所以就出现了直接观察性的答案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一种猜测性答案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在学生不知之时陶行知向孩子介绍了蜻蜓的尾巴,非常有趣,孩子们读这个答题也会感受到原来蜻蜓的尾巴真的值得研究。

问题四:关于蜻蜓的头部,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没有提出,陶先生沿着尾巴的作用直接谈起,实质上却是一个重要问题。把其放在一起,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蜻蜓。

问题五:把它放了,好不好?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成了文章的结局,这个问题的出现,肯定是在最后,放是有理由的,放是学生真正明白以后才能做的事。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将起到纲领之作用,提起这个纲领,前面所有的问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并且得以解决之后,才能高兴地放飞蜻蜓。

研究上面这五个问题,其实给学生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平时生活的许多事都可以研究,怎么研究?设计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设计几个问题,或者发现到一些问题,将其逐步解决了,就是适应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一课抓住这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可以让学生收获到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理念。

《放飞蜻蜓》教学反思

《放飞蜻蜓》一文,这些虽普通但无比可爱的字眼饱含情感,不仅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实践,更是真情的流露、灵性的涌动。学生用心倾诉,是心灵深处真正的独白。本文的主旨是在陶行知先生的循循善诱和行为表率下,使孩子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教学聚焦于陶行知怎样劝说孩子们?陶行知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读懂一段话。语文课是紧密联系生活这个大课堂的,在这一堂课中我幸运地获得了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捡着了一只死了的美丽的大蜻蜓。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喜爱动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源于对小动物的热爱,发自内心愿意接近、走近文本,学生的情感在一见到蜻蜓的刹那间已流淌出来了,他们抑制不住这份心中的激动,在一边听着老师的介绍内容,一边已慢慢踱步安静地朝前围拢过来。看清了蜻蜓的全身,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开了大嘴,都感受着自己此刻对蜻蜓不一样的心境,亲眼看到蜻蜓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能保持平衡、调整方向的尾巴一节节的,又细又长。他们看着都忍不住亲手摸一摸蜻蜓那像花边一样的膜状的翅膀。用手扇动翅膀飞舞,看着这一只仿佛活了的大蜻蜓,同学们都不禁想起了蜻蜓点水款款飞的美丽情景。感受着蜻蜓的美丽身影,同学们学习课文热情高涨,读书感情把握较好,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潮更深刻这一切都得感谢这只大蜻蜓的到来。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伤害蜻蜓的某个器官事例,认识蜻蜓身体结构特点和作用,感悟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语文课堂这时已经变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对话场,师生在七嘴八舌的混响声中,过滤和沉淀开启心智的思考,语文课堂成了一个激情、智慧、灵感、创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台。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篇4)

(出示环保名言)

师:谁来把这几句名言读一读?

一生读得有滋有味。

师:连名言都读出了诗歌的味道,真是个朗读高手!同学们发现了吗?编辑把这组名言安排得很有节奏感,读起来的确是琅琅上口,谁再来读?

一生读得更投入了,还摇头晃脑。

(读读背背里的内容安排巧妙,非常讲究押韵与对仗,一开始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节奏之美,押韵之妙,从而让学生在朗读中激起对学习的欲望。)

师:读着读着,哪个句子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能举个例子或说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吗?

生:我举个例子吧!如果我们周围的绿树变多了,小草更绿了,那我们所呼吸到的空气一定会更加新鲜了,这样,心情舒畅了,感觉也自然更好了。我想,这应该就是树木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这两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吧!

师:说得不错,其实植树造林除了净化空气外,还有很多作用,你知道哪些?

生:可以抵挡风沙!

生:我曾经在我姐姐的语文书上读到过一篇文章,名字叫《云雀的心愿》......

(该学生把这篇课文的内容说了个大概,虽然语言不太连贯,但大家都对植树造林的作用了解得更深刻了,真感谢这位爱读书爱发言的孩子!)

......

(接着,还有同学讲了很多破环森林,破坏绿化的危害,就是在这样一种很随意的,聊天似的交流中学生接受了很多环保知识,这比单纯的让孩子讲讲对这几句话的理解应该是更有效的。)

师:同学们交流了很多,所以现在,我们再读这些名言,就是带着自己的深刻感受去读的,希望这次听到的是大家发自内心的朗读。

生齐读。

(接着,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从而增加语言的积累,受到哲理的熏陶。)

语文教学,拉近与生活的距离

《练习6》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又一次学习《古今贤文》。去年学习了《学习篇》和《志向篇》,同学们对这内容的教学已不陌生,因此,今天教学我整合了后面想想做做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们先交流表格开始的。

学生们在课前通过调查,知道我校树木总棵树为101棵(不包括生态园里一排排小叶黄杨树及综合楼后面的一排排常绿树),学校几乎所有树木都为常青树木。在实验室前面一块空地上种一些矮牵牛花,另外校长室前面有25盆茶花。学生认为,校园环境不够美,色彩不丰富。建议校长多种植一些花草,可以在教学楼前的草坪种些矮一些的小野花,尤其是在生态园,让学生自己开辟一块可供他们种植培管的园地。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归纳道: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种些花草植些树可以美化环境,它还可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今贤文环保篇》。你们先自己读读这些句子,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你已经理解了哪些句子?

生1:我知道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这句话,它告诉我们,植树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庄稼。

师:你们发现还有哪些句子也是与植树有关的?

生2: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2:不栽树,遇上大雨山上泥土会冲下山来,水会到处蔓延,会给人们带来灾难。

生3: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也是讲了不植树的坏处。

生4:树木成阴,空气清新。是讲了植树可以使空气清新。

生5:功在当代,造福子孙。这句话从表面上看与植树无关,其实它是告诉我们,植树可以造福子孙。一棵树成材要很长时间,我们现在种下树,到我们的后代才可以用树木制作家具或造纸等。

师:树木给我们人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反思: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上面这个片段,师生之间几乎是在互相对话中慢慢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的。教师把学生的各种生活体验融入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中,在闲聊中帮助学生丰富语感。

《练习六》教学反思

班上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进行写话训练,感到头疼的问题不是不会写字,而是不会点标点。大多数同学都存在着想怎么点就怎么点,不管语句通不通顺,不管用得恰不恰当,要不就是从头到尾不见个标点,很是苦恼。

随着年级的上升,关于逗号、句号的用法学生倒也熟稔起来,可是对双引号的用法却仍摸不着门路,尤其是当提示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之后,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今天的练习课提供给了同学一次尝试的机会,不知是课前的标点符号歌起了作用还是书上的题目比较简单,对的同学居然还挺多的,真是出乎预料。正当我暗自得意的时候,麻烦一会就出现了,在语文《一课一练》上有道习题,可难住他们了,正确率极低,真是让我大伤脑筋,不知有何妙招来解决。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篇5)

《跟踪台风的卫星》是一篇科学童话。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紧紧地跟踪、监视台风的动向,为人类预防台风袭击、减少损失作出了贡献,从而形象地向小学生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

本课的教学,注重朗读的训练。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现了台风和小星星两个形象,台风的蛮横与不可一世在一出场就表现出来了,而小星星面对强大的敌人,却毫无惧色,只是笑了笑,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读出台风的恼怒与威胁,小星星的自信与坚定。课文第二部分,作者运用了角色语言,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生动地介绍了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时,引导学生深入课文角色,在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狂怒狂暴暴跳如雷等词语,并通过插入台风肆虐的录象,使学生深切体会台风的狂暴和气势汹汹,抓住偏偏没门儿嘲笑自豪等词语,读出气象卫星的自信与坚定。课文写了台风和气象卫星的三次较量,用台风的大和气象卫星的小;台风的怒,气象卫星的笑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貌似强大的台风实际上是软弱的,而看起来渺小的卫星实际上却是威力无比的。

在教学时还存在一个薄弱的环节,在抓住狂怒狂暴暴跳如雷等词语帮助学生体会台风的气势汹汹的时候,这三个表示怒的词语其实也是层层深入,但教学时由于一开始学生就把台风的气势充分的展示出来了,后面的两个暴怒很难有更大的进展,没有体现出台风到达极点的气势。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篇6)

本课是一首著名的儿童歌曲的歌词,作者是著名的词作家乔羽。题目《让我们荡起双桨》,既是对生活在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幸福生活的真实描绘,同时也是对少年儿童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

这首歌词描述了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诗由少年儿童荡起双桨泛舟北海写起,先写北海的迷人美景,然后写荡舟湖上的喜悦心情,第三小节则以一个问题将诗歌立意进一步拓展升华。

第一小节描述少年儿童泛舟北海欣赏美丽宜人的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水,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色彩鲜艳和谐,令人陶醉。

第二小节抒发少年儿童荡舟北海的喜悦心情。置身景色迷人的北海公园,我们愉快歌唱,尽情欢乐,引来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泛舟,听我们歌唱。歌词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少年儿童对幸福生活感到无比愉悦的真切感受,同时又充满童趣。

第三小节则由尽情欢乐中的少年儿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感激之情。

如何让今天的孩子能透过这精美的文字穿越时空与作者与红领巾们共呼吸呢?于是,有了以下的一些设想:

作为一首歌,优美的歌词,悠扬的旋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于是今天的第二课时,让孩子们在充分朗读之后,我用自己甜美的嗓音,哼唱起这首曲子。孩子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也忍不住哼唱起来,看着他们眉飞色舞的样子,我知道他们开始逐渐兴奋了,开始对文本有了感觉。于是我就渐渐让他们把唱的嗓音放大,他们唱的更高兴了,一个个手舞足蹈。看着他们的兴奋劲儿,于是开始逐段地进行讲解,让他们对于文本理解得更深层一些。歌词不难理解,可歌词中所包含的含义却意义深远,比如阳光的一语双关,还有就是小船儿轻轻飘荡,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的三次出现有何作用?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其实,问题容易解决,可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们思考的方法,而不是凭空地去知道阳光的双关之意,小船儿轻轻飘荡,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的三次出现的作用。这对于三年级而言,进行阅读的分析理解是重中之重。[

最后,拓展延伸。语文教材既是例子,更是引子。怎么例,怎么引?课文学完了,孩子们心中必定有一定的感悟,那怎样才能让他们把心中的所思所感所想表达出来呢?为此,我特意在复习环节中安排了让学生写学后记,这为让孩子们说出心中的话塔建了一个平台,尽管是第一次接触,可孩子们却一个个跃跃欲试。当然,一开始,他们还对学后记显得很懵懂,可是经我一解释,他们一会儿就茅塞顿开了,兴奋地传达着自己的小发现。

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