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音乐课教学方案

时间:2023-09-07

音乐课教学方案精选10篇。

很难想象,对于重要的事情没有的执行方案的话它会能成功,为了让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翻开新的篇章。我们要开始做相关的方案了,良好的方案有助于上下级之间更加友好的沟通。这篇文章是有关“音乐课教学方案”的重要性和意义的精华文章,分享这篇文章让您的朋友们也能够受益跟您一起学习!

音乐课教学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2、感受新年快乐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根据音乐旋律和节奏表现相应的动作,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进场律动《小雪花》,幼儿能跟着音乐旋律做动作。

2、复习歌曲《新年好》,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3、师生谈话互动,感受新年快乐的气氛。

提问: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我们小朋友春节的时候都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呢?

除了穿新衣、戴新帽;吃年夜饭、吃元宵以外,春节见面说些什么祝福的话呢?

小结:新年到,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吃元宵和年夜饭;家家户户放鞭炮。

恭喜恭喜新年好,快快乐乐哈哈笑,恭喜恭喜新年好,过年真是好热闹。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新年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恭喜恭喜》。

二、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

1、教师播放歌曲《恭喜恭喜》,幼儿完整欣赏,熟悉歌曲旋律。

提问: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这首歌听上去感觉怎么样啊?

歌曲里面唱了些什么呢?让我来唱一唱。

2、播放歌曲伴奏,教师跟着伴奏演唱歌曲《恭喜恭喜》,幼儿欣赏第二遍。

提问:

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一起唱。

3、教师弹琴演唱歌曲,幼儿轻声跟唱。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歌曲里面是怎么拜年的?出示节奏图谱,幼儿学唱附点节奏。

马上要过年了,让我们和自己的好朋友还有那么多的客人老师高高兴兴地来拜年。

4、播放多媒体,幼儿演唱歌曲,鼓励幼儿跟着音乐做动作。

幼儿与同伴在“新年快乐”的舞曲中大胆表现,感受新年快乐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在整个活动中老师的眼神关注每个幼儿,呵护每一颗童心,表情跟着音乐走,体态随每个音符跳动,营造了轻松的氛围,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地享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设计意图:

结合“过新年”的主题,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感受音乐情境———反复听赏歌曲————学唱重点节奏————完整表达表现,学唱《恭喜恭喜》这首歌曲,并能跟着音乐学唱歌曲,并随着歌曲节奏做动作,也体验到了过新年互相祝福所带来的快乐。

音乐课教学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节奏活动,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对音乐的开始与结束的反应能力。

3、对幼儿进行气息的训练及力度的控制和想象力的练习。

4、能够完整地歌唱歌曲并且大胆地表现歌曲的情感。活动准备:节奏卡片吹泡泡的玩具铃鼓铃圈单响筒圆舞板活动过程:

1、师生问好。

2、节奏游戏。

二、复习巩固对16分音符的认识。

1、师:这是谁呀,你们认识吗?幼:十六分音符。师:对,我们就是一个苹果分四瓣,一人吃一口的,所以走路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为什么?所以唱歌的声音是长还是短?

2、将16分音符放在节奏图中,先分行拍,再连贯着拍。

师:现在我在节奏图里又加上了十六分音符,难度加大了,你能边念边拍出节奏来吗?

3、教师将幼儿分成四组,进行节奏练习比赛。

师:好,那这一次我们来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拍的最最好!(师生一起先分行拍,再连贯着拍。)

4、尝试用节奏说一段话。

师:其实这个节奏就是上次我们学过了一首童谣,你们听——的大,的哥的哥大,三个臭皮匠在写文章;的大,的哥的哥大,凑成一个诸葛亮啊!(教师用教棒指图谱)

6、请部分幼儿和家长一起表演。

三、游戏《吹泡泡》。

1、教师开始吹泡泡引起幼儿的注意。要求请每一位小朋友盯住一个泡泡去看,泡泡的颜色、在阳光下的颜色、形状,引出歌词。

师:老师在吹泡泡的时候,请你用小眼睛仔细盯住一个泡泡看看一看泡泡在阳光下的颜色是什么?形状是什么样的?

2、幼儿根据观察回答教师的提问。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吹呀吹泡泡,有大又有小,飞呀飞上天飞呀飞上天,泡泡泡泡咦泡泡不见了。

3、请小朋友每人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唱“啊”音延长到泡泡破裂,破裂时发出“啪”的声音。

师:下面我们用啊的声音表示吹泡泡,用啪的声音表示泡泡破裂。(幼儿游戏)

4、用声势表现,请幼儿每人跟着一个吹出的泡泡一直轻声拍手,当泡泡破裂时跺一下脚表示。

音乐课教学方案 篇3

活动内容:

黄豆爷爷找朋友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活动准备:

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豆子,各种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图片“黄豆爷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引出认识黄豆的课题。

1、教师与幼儿边品尝边互相交流。

2、教师提问: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基本部分:(重点、难点部分)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及讨论辨别出黄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豆制品。

1、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提供黄豆、绿豆……请幼儿看、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2、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幼儿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

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上有什么?

d、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1)幼儿利用已有经验,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教师讲解什么是豆制品。)

(2)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说出豆制品。你还吃过哪些豆制品?

(3)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

4、引导幼儿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区分出豆制品。

(1)出示各种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通过游戏“豆宝宝找爷爷”让幼儿在众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音乐课教学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雨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尝试用各种容器收集雨水,并运用不同的方法比较收集到的雨水的多少。

活动准备

学生收集雨水的成器、记录纸和笔、量杯、雨具。

活动过程

一、看录像,回忆上次收集雨水的快乐经历。

1、说说录像里自己和同伴们在做什么,有哪些快乐的经历,谈论收集雨水的好处,如浇灌植物、排涝、冲洗道路,雨水经过处理也可饮用等。

2、谈论各自收集雨水的方法:用什么盛器?在哪里收集?

3、思考:为什么有的人收集的雨水多,有的人收集的少,交流各自的发现,并说说各自的推测。

二、再次实践探索

1、在记录纸上用符号表示自己准备去接雨水的容器和准备去接雨水的地点。

2、按照自己的推测去收集雨水。

3、听信号在规定的时间里出发和集中。

三、观察比较

1、集体目测比较谁收集的雨水多。

2、将每位学生收集的雨水倒入量杯,观察量杯上的刻度,并记录在各自的记录纸上。

3、和上次的记录进行比较,进一步发现可以多收集雨水的方法。

四、交流讨论。

1、交流各自的发现。

2、通过观察量杯刻度,找出今天收集雨水最多的几位学生,并从他们的观察记录中去证实,刚才大家寻找的原因是否正确。

3、从记录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并思考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活动反思

将用各种容器收集到的雨水进行量的比较,讨论如何比较水量的多少,收集来的雨水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等问题,并在以后下雨的日子里继续实践探究。

音乐课教学方案 篇5

1、游戏选材与创编:

(1)本节活动选自许卓娅老师的《创造性律动》一书。原活动是一节韵律活动,我改变为音乐游戏,结合音乐将故事“小熊喝蜜”与乐曲相结合,让孩子在与乐曲中愉快的扮演相应角色进行游戏

(2)游戏音乐作品说明:《熊和蜜蜂》的律动选用的音乐是舒伯特的《海琼斯小夜曲》

《海琼斯小夜曲》是一首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乐曲,全曲由三段组成:

A、段乐曲教平稳,给人以稳步行进的感觉。就像肥胖,笨重的小熊走路时沉重缓慢的样子。

B、段乐曲的旋律起伏明显,连贯流畅;似乎看到小熊喝蜂蜜时的满足感。

C、段乐曲急促紧张、给人一种快速敏捷的感觉;用不同的身体动作表现小熊躲藏起来,悄无声息的情形。

尾声部分的前中部分连贯流畅,后半部分的转折变化则总结性地为乐曲做了一个句号。好像小熊气喘吁吁逃回了家。

(3)游戏玩法与规则:

A、段音乐时幼儿合拍学小熊走路找蜂蜜。

B、段音乐时,创编不同的动作表达喝蜂蜜的满足感。

C、段音乐时小熊蹲下躲好,小蜜蜂出来找小熊。尾声部分,小熊逃回家,蜜蜂出来蛰小熊,然后为了可以让游戏循环,被蜜蜂蛰到的小熊做蜜蜂,循环游戏。

2、重难点的设置与处理:

教学重点:游戏中知道蜜蜂追逐时“小熊”应迅速躲避,倾听音乐尾声,遵守乐曲结束时迅速回到座位的游戏规则。

教学难点:小熊喝蜂蜜然后突然看到蜜蜂来需要躲避的心理变化用表情、动作来表现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难点克服方法:课件演示法、图谱标示法、语言引导法、活动游戏化等等。

为了让幼儿兴趣浓厚,我选择了幼儿熟悉的卡通动物形象,结合故事制作幻灯片引用到活动中去,以促进幼儿想象,在故事的情境下帮助幼儿去熟悉乐曲的结构和旋律。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2种不同的形象,合拍的模仿熊走,运用神态及动作自由表现小熊喝蜜时的满足感以及躲避蜜蜂的恐惧感。

2、根据游戏情景,借助角色的暗示,知道“蜜蜂”追捉时,小熊应躲避不动。

3、乐于参与游戏,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体验游戏的快乐。

小熊和蜜蜂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完整欣赏乐曲,进一步感知乐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每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情节

1、师:这件有趣的事藏在一段音乐里,我们一起来听听,哪里是熊出来了?哪里是小熊喝蜂蜜,哪里蜜蜂飞来了?哪里小熊跑回家?

四、分段感知乐曲,创编角色游戏动作与图谱。

1、师:如果你是小熊,肚子饿的时候是怎么走路的?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走一走?

师:让我来看看小熊是怎么走的?刚刚有几个熊宝宝走的很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他是怎么走的?有这样走的,嗯,还有那样走的,肚子很饿,能不能走的快?

2、师:走了半天,瞧!好大一罐蜂蜜呀!熊宝宝,你们怎么喝的?还会怎么喝?

师:只能蹲在那儿不动,但是蜜蜂飞来飞去,(他心里会怎么样?(很害怕)

听好,(蜜蜂打哈欠啦)~让我们一起逃回家吧!

1)师:刚刚老师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了一张图谱。我们听好音乐,看着图谱,在座位上做一做吧!

2)师:这一次不看图谱能不能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如果你不记得动作了,可以看看(图谱)

师:这是个好玩的游戏“熊与蜜蜂”,小熊在玩的时候,如果最后被蜜蜂蛰到了,就要去做小蜜蜂。明白了吗?

1、师:嗯,坐了半天,肚子好饿,宝宝们,快跟熊妈妈找东西吃吧!(完整游戏第一遍)

2、师:哎呀~这个熊宝宝身上怎么多出一个大包?(被蜜蜂蛰了)哎,我可怜的孩子。

3、师:其余熊宝宝要注意了啊!好像没吃饱,我们再去找点吃的吧!(完整游戏第二遍)

4、师:真难过,又有一些小熊被蛰了,这次出去找蜂蜜可千万要保护好自己啊!(完整游戏第三遍)

5、师:今天被蜜蜂追了那么多次,这个小熊都气喘吁吁的了,让我们一起听着音乐,休息会吧。活动中利用图谱帮助幼儿合拍表现熊走以及创编记忆几种表达喝蜂蜜满足感的动作。

音乐课教学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运用音乐语言再现对蔬菜探究的体验,体会参加“蔬菜”音乐会的快乐。

2、学习手耳协调地合作演奏,激发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蔬菜的实物、音块。

活动过程:

一、运用模仿动作,再现送菜到菜场的情境

1、回忆参观菜场的经历,谈论蔬菜的不同营养。

2、按音乐节奏用动作表现各种送菜的方法,将蔬菜送到菜场去。

3、相互观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动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买菜一一学唱歌曲《买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买菜的欢乐,表现活泼跳跃的旋律。

2、结合蔬菜的特征与口形,例如“番茄圆溜溜”——嘴巴圆圆地渐渐打开。

3、注意周围同伴的歌声,用和谐的声音唱歌,表现许多菜堆放在一起不压坏。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乐会

1、谈论马铃薯、胡萝卜、番茄、青菜、青椒、黄瓜等54不同蔬菜的营养。

2、幼儿自选一个音块,排成5队蔬菜(do:马铃薯,re.胡萝卜,mi:番茄,fa:青菜,sol:青椒,la:黄瓜)。

3、运用熟悉的乐曲《小星星》,演奏乐曲中属于自己音块的部分,并用接着演奏的方法合作演奏。

4、从少数幼儿参加演奏,逐渐增加人数,每一次演奏时注意倾听,共同寻找将自己的音块及时介入的方法,直到全班参加,逐步做到整齐地演奏。

5、幼儿轮流担任菜场经理,指挥“蔬菜们”合作排练和演出。

音乐课教学方案 篇7

1、引导幼儿体验自由创编表演的愉悦及帮助他人的快乐。

2、能用不同的动作、表情恰当表现歌曲内容,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教师带领幼儿按节奏朗诵歌词。

(2)教师:泥娃娃为什么不高兴呀?他没有爸爸妈妈,怎么办呢?”

3.师幼互动,学习并创编部分动作。

(1)幼儿完整表演一遍,要求幼儿动作合拍,歌曲演唱清楚完整。

提问:帮助了泥娃娃后,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连着在新中班上了两个音乐节奏活动,新中班的孩子还从没接触过乐曲,以往都是以单一的拍手表现形式,第一次看我拿出那么多“新奇”的乐器时,孩子们兴奋极了,所以在第一次尝试使用乐器敲敲打打时,许多孩子都是兴奋地盲目乱敲打,但是我没有生气,而是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敲打一会,等新鲜劲一过,再启发他们发现如何让乐器发出的响声让人听着舒服和谐,一起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合奏打击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再通过示范,讲解,教给幼儿正确的演奏方法,的确,效果很明显。

第二次为孩子们上节奏活动时,我开始配上了节奏卡,希望通过图谱的帮助,联系各种节奏,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图谱以它的直观,形象易于理解的特点,在幼儿音乐活动中有特殊的意义,它可以使看不出,摸不着的抽象音乐形象化,使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相互结合,帮助幼儿掌握音乐节奏,旋律。而活动实践下来,孩子们兴趣高极了,在图谱的引领下,发出来的声音和谐多了。

活动后我的些许思考:

节奏是音乐构成的一大要素,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节奏也是旋律的骨架,支柱,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节奏感知能力,但水平还不够,感知不够精细。因此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引导,培养,打击乐演奏教学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孩子们对音色,曲式结构,变声部的表现力的敏感性。在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我们的音乐课堂能够更精彩些。

音乐课教学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童声独唱《大海摇篮》和管弦乐《海上风暴》,并用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对不同情绪、表现力的乐曲的感受,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2.引导学生用中弱的力度、柔和的声音、贴切的动作表演唱《海》,使学生体会并表现歌曲中大海波浪起伏、宽广无边的意境。

3.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三拍子的节奏感,增强他们对音乐的美感体验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演唱、讨论、律动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用中弱的力度、柔和的声音演唱,体会并表现歌曲中,大海波涛起伏、宽广无边的意境。

教学难点:欣赏童声独唱《大海摇篮》,能从歌声中感受抒情的旋律、诗一般的歌词及少年儿童心中美丽的大海,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好地表现音乐形象。

教材分析:

《海》是一首海的抒情诗、海的赞歌。歌曲为3/4拍,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的节奏很有规律,其旋律前两乐句一伏一扬,第三、四乐句各自形成起伏,使得歌曲的旋律似大海的波涛,浪与波交融起伏、跌宕。这五个音的旋律充满了吟唱性,质朴无华。由于节奏的疏松,旋律显得宽广,有着海的气势,又因旋律多为级进式的起伏,音调带着柔和的美,描绘了月光初上碧浪

相逐远去的海面。这首短歌诗画一般的意境,让人遐想……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1.学生伴着音乐拍手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师: 2/4 1 2 3 4 | 5 - | 1 5 0 | 1 5 0 | 5 4 3 2 | 1 - ||

同学们 好! 你好 ! 你好 ! 老师 您 好!

二、发声练习、节奏练习

三、复习歌曲《下蛋咯》

四、歌曲学唱(尽情地表演“大海”)。

1.PPT播放海的画面、大海的音效,(设置情境)教师将学生带入一个海的世界。

初听《海》,感受歌曲情绪。

师:刚才小朋友们跟着张老师一起来到了大海边,看到了美丽的大海,小朋友想唱唱我们的海吗?让我们静静聆听海的声音吧!

2.复听歌曲,熟悉旋律

师:这首歌曲给你带来怎么样的感受?海面是平静的还是波澜壮阔的?你从哪里听出来是平静的而不是波澜壮阔的?

3.熟悉四三拍节奏

师:跟张老师一起学做一朵海里的小浪花好吗?----加入三拍子浪花的动作

4.为歌曲配上打击乐(三角铁、铃鼓),熟悉旋律

三角铁节奏:X O O

铃鼓节奏: O O X

5.学唱歌曲

(1)听教师范唱,用手拍节拍,心里默默跟唱。

(2)学生随钢琴伴奏:用“lU”模唱旋律,身体轻轻晃动。

(3)学生随伴奏哼唱旋律,教师唱歌词。

(4)学生按节奏,跟老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教师伴奏,师生一块儿唱歌词。

(6)学唱第二段歌词

(7)师生合作演唱歌曲;男女生合作演唱

五、拓展表现歌曲。

1.引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优美地演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唱的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师:那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谁来试一试?

(学生讨论、回答、试唱、评议)。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歌曲。 提示学生,可用舞蹈动作,打击乐或者朗诵(配乐《海韵》)的方式自由表现。

学生讨论、交流,或独立创作,或小组合作等。

教师随时指导学生交流与合作。

(背景音乐:反复播放《海》)。

六、小结:

今天我们来到海边,感受大海母亲一样广阔的胸怀,听赏了歌曲《大海摇篮》、学会歌曲《海》还懂得了发挥自己演奏小乐器的本领,画画的本领,为大海画上一副最美丽的图画,希望小朋友象大海学习,拥有一颗比海洋还要广阔的、美好的心灵。大海妈妈真美,小浪花们更可爱,小朋友,让我们一起保护好我们的大海妈妈吧!

教学反思:

四三拍的歌曲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并不算陌生。如《小象》、《布谷》、《法国号》……这些都是典型的四三拍节奏歌曲,四三拍有明显的强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弱。孩子们在听到四三拍歌曲时会随着歌曲的节拍自由律动起来,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但是孩子们唱四三拍歌曲时总有一个通病——容易越唱越快,拍点不稳,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抢节奏。如果碰到一字多音的歌曲时,一字多音总是作为重难点来解决。

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画三角形的手势来帮助孩子们解决抢节奏的问题,同时利用手势训练边念节奏边解决一字多音难点。在此基础上,我将原先的“为歌曲配打击乐”环节调整到熟悉歌曲旋律后,这样不仅起到了再次熟悉旋律、做到有效聆听的目的,也为孩子们稳定节拍、抓住四三拍重拍起到了巩固的作用。《海》中的歌词布局类似海浪----一浪又一浪。孩子们歌词看不清,很难找到歌词的正确走向,容易将第一段看到第二段、第二段看到第一段,但在第一次上课过程中,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念歌词前没有提醒孩子,导致孩子们无法念准歌词。于是在第二次执教时,我先将歌词的走向提

前告诉孩子们:调皮的歌词就像一朵朵小浪花,跟着海浪一浪一浪的飘,小朋友们随着海的波浪一起来找找歌词飘摇的方向吧。这样孩子们念起歌词就顺多了。念歌词时,将节奏、一字多音解决后再用LU哼唱歌曲,让孩子们学会用轻柔的声音模唱旋律,这样孩子们唱旋律的同时就能感受到一个宽广无垠的大海、一个无限温柔的大海妈妈。

音乐课教学方案 篇9

活动目的: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2、辨别不同的声音。

3、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感谢大自然对人类的帮助。

课前带幼儿观察了解下雨、小溪流水的声音特征。

各种雨具、洗浴喷头、水盆、扎眼的矿泉瓶、扎眼的塑料袋、喷壶、砂纸、塑料纸等材料。

有关下雨、小溪流水图片及音像制品。

活动过程:

1、淅沥沥下雨了,小青蛙(布偶)说:“我最喜欢下雨天了,我要到雨中散步去!”于是小青蛙兴高采烈地打着雨伞出门了。(播放音带)

2、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我们来学学春天下雨声音吧。你能用桌上的材料制造出春雨“沙 沙 沙”的声音吗?

3、小青蛙走着走着,雨停了。咦,这是什么声音?(播放音带,并让幼儿讨论)一条小鱼游过来说:“这是小溪流水的声音!”小青蛙说:“真是清脆好听呀!”

4、小朋友这是什么声音?你能用这些材料制造出小溪流水的声音吗?

总结分享:

请幼儿想想,为什么这些东西能制造出春雨沙沙、小溪潺潺流水的声音。

活动评价:

1、这几天还不错,春雨多了起来,于是我们马上组织孩子在阳台上或室内隔着门、窗进行观察、倾听,利用各种感官来感受沙沙的春雨。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争着抢着往前挤,伸手用手接,还有的说:“春雨落到地上,地上全是泡泡呢。”“沙沙的,真好听!”……通过多个活动孩子们对水有了极大的兴趣。我们紧接着进行第二个活动《水会唱歌》。使他们对各种声音充满了好奇。

2、活动中,由于幼儿非常兴奋,水撒到衣服上的居多。因此在以后的活动中要引导幼儿尽量不要把水弄到衣服上,洒到地面上,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结束:

请幼儿回家找找哪些东西也能发出类似春雨、小溪流水的声音。

音乐课教学方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感受不同节奏的小鸡叫声,在游戏中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2.能用(轻、慢)和洪亮的声音表现歌曲中害羞、自信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母鸡孵蛋的音乐,鸡蛋三个,三种不同形象小鸡的图片(棒棒鸡、打嗝鸡、害羞鸡)。笔。

师:今天母鸡要孵蛋了,我们来听听母鸡孵了几个蛋?

教师《母鸡叫咯咯》音乐律动进场。

二、认识三个不同特征的小鸡宝宝,并能模仿各种形式小鸡的叫声。

1.棒棒的小鸡——感受1/4小鸡的叫声,能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表现自信。

(1)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鸡?为什么?

(2)倾听棒棒小鸡的叫声,教师用简单图示表示,幼儿模仿。

(3)鼓励幼儿唱出有力的声音。

(4)想象自己是身体很棒的小鸡并演唱。

2.打嗝的小鸡——感应小节末拍节奏。

(1)听出打嗝小鸡在小节末拍打嗝的规律,教师用笔画出打嗝鸡的叫声。

(2)幼儿学会在结尾处做打嗝动作。

(3)唱歌时对着别人打嗝礼貌吗?怎样能让别人听不到打嗝的声音?

(4)练习唱准小节末拍的休止符。

3.害羞的小鸡——用轻、慢的声音进行表现害羞。

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听听害羞鸡唱歌是什么样子的?

(1)用拖小尾巴的图示表示害羞鸡的慢。

(2)师:害羞鸡在介绍自己的时候是这么样的?他的声音呢?

4.集体歌唱,模仿三种小鸡的叫声。

师:这三只小鸡的叫声合起来是一首好听的歌呢,名字叫《母鸡孵蛋》。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三、介绍铃鼓和丝巾的特点,用铃鼓和丝巾表现各种特征的小鸡叫声。

1.师:你们觉得丝巾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小鸡?铃鼓呢?

什么样的声音可以给棒棒鸡伴奏?

怎样给打嗝鸡伴奏?到了打嗝的地方可以怎么办?

怎样给害羞鸡伴奏?

2.借助乐器、道具表现歌曲《母鸡孵蛋》。

师:鸡妈妈除了孵出了那三只小鸡,还孵出了这对双胞胎小鸡。听听他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

师范唱双胞胎小鸡的叫声。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