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21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篇)。

你是否也想编写出一篇优秀的教案?教师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学生们在成长,教师上课时即使不带教案,也会提前准备好教案。教案不是为了应对课堂的,而是为老师上课做准备的,这里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的范文,感谢您关注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与您的兴趣相契合!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不能说谎话,要做诚实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

i、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ii、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不能说谎话,要做诚实的孩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二、读中感悟,突破难点。

1、借助拼音读课文最后三段。

2、同桌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小组讨论: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为什么一家人都笑了?如果学生没提出,老师可以提出来让大家讨论。

5、全班交流。对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孩子们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不一定要统一答案。

三、拓展延伸。

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瓦尼亚说些什么呢?可以和小伙伴说一说,可以找老师说一说,还可以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选择你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2、同桌欣赏,评议所写的`字。

3、在小组内向同学们请教难写的字。

4、向老师请教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5、自己练习,难写的字多写几个。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霜、霞”等秀”等6个生字。

流利地读课文。

3、热爱自然,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识记13个字,书写6个生字以及读背对子歌。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你是怎么懂事的,说出来我们一起分享。

2、今天和老师一起走进第三单元,走进美丽的大自然,去欣赏美丽的景物,好不好?

二、 学习“蝶”、“蜂”

师:用一个字说就是——蝶。(黑板上贴“蝶”字)

2、出示“蜜蜂”图片,这是什么?

师:用一个字说就是——蜂。(黑板上贴“蜂”字)

3、看看这两个字,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都是虫子旁的字。

4、为什么都是虫字旁呢?

生:因为他们都是虫子。

5、是的,虫子旁的字都和昆虫有关。指名组词。

6、蝶和蜂还可以这样读:出示“蝶对蜂”。指多名同学读。

过渡:好玩吧,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3》就是这样的对子歌。

三、 自由读文,感知对子歌。

读流利。读好后举起你成功的小手。

师:想不想把这篇课文读得有趣?全体起立,拿出双手,(摇头,拍手)逐句领读。

4、全班摇头拍手齐读。

四、 学习第一节

1、接下来,和老一起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吧!

出示“雾”“霜”“霞”风景图片。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三个汉字有什么地方长得是一样的?(雨字头)

3、指名组词。

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忆?(指名回答)学习它的另一个读音。

7、谁敢来挑战他。(继续指名读)

五、学习第二节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美丽的景物?

先让生闭眼睛,出示后睁开。你看到了什么?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可以在书上找找。(万紫千红)

谁敢来挑战?(指名挑战)

六、学习第三节

1、还想挑战的同学我们继续读,逐句出示图片和句子,逐句读。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美丽的自然景物为什么能“对”得起来?(同是景物、植物、动物、水果)

2、对,这就是对子。

3、师生对读。

,把“对”字去掉,又有新的词语出现了。你们读一读。

5、学生开火车读。

七、书写汉字

秀”,你发现了什么?

2、生:都有个“禾”。

生:禾字在左边,捺变成点。

生:禾字在上面,中间的竖写短,撇和捺写舒展。

3、师范写,学生书写两个。

4、师挑选写得好的和有问题的在全班指导。

八、总结拓展

今天的收获真大,会读对子歌,会认

九、作业布置

香”

2、继续背诵对子歌。

十、板书设计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揭题

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1、读通

⑴ 师:这首诗是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⑵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⑶ 指名背诵

⑷ 认记汉字

(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 春晓 处处 闻啼鸟

2、理解感悟

⑴ 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⑵ 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⑶ 交流讨论学习。

⑷ 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⑸ 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⑹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⑺ 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摘苹果的场景,引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看懂主题图中的问题“这个箱子装得下吗?”让学生先估一估,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再算一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对于能直接计算出得数的学生,利用计算器来理解运算方法;对于困难的学生,借助这一工具帮助学生探索计算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很容易就能掌握对位方法,但在如何计算时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索新知,解决问题。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让不同的人数学上获得不同的收获。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让学生在拨一拨、算一算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并能正确计算。

2、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设疑,诱导学习

师:孩子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到处硕果累累,香味四飘。有两个小朋友正忙着收苹果呢!(出示“摘苹果”情境图)看:他们正在说什么呢?

生:淘气摘了17个苹果,笑笑摘了38个苹果。

师:观察图片你还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您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淘气比笑笑少摘几个?

生: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

生:旁边的箱子能装得下他们摘的苹果吗?

师:你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生:可以。

生: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我计算不出来。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二、解疑,探索新知

活动一:估一估

在笑笑身边准备了一个箱子可以装60个苹果,如果把淘气和笑笑俩人摘的苹果装在这个箱子里,这个箱子能够装得下吗?现在我们不需要计算,只需要估算,同桌之间互相的讨论一下。估一估这个箱子能装的下吗?

学生汇报时,可以让估算结果较合理的学生讲讲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估算方法:

生1:把38看作40,17+40=57,装得下。

生2: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装得下。

活动二:算一算

到底能不能装的下就需要我们算一算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怎么样来列式呢?

1、尝试解题。

学生列出的“17+38=?”教师适时板书。然后让学生利用小棒或者计数器来尝试计算出结果,独立完成之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学生可能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10+30=407+8=15 40+15=55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先拨出17,再在个位上拨出8,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写5,十位上的1加上3再加进上来的1就是5,和起来就是55。

方法三:17+30=47,47+8=55。

方法四:20+38=58,58-3=55。

方法五:20+40=60,60-5=55。

方法六:竖式计算

3、比较这些方法,你认为哪个方法最好,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总结出竖式计算更方便更直观。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请学生汇报总结出两位数进位加法列竖式的方法,引导学生编成一首儿歌:进位加法要牢记,相同数位要对齐。先从个位加起来,个位满十要进一。

三、悟出,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的算一算,说一说。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汇报时,请4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

2、串项链。(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估一估,说方法。

3课本的练一练的第3题。

学生在书中列竖式独立完成,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掌握计算和书写的方法。

4、森林医生。(第72页练一练的第4题。)

同桌一组讨论有什么错误;请学生按顺序说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

四、知识拓展,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课本第72页的“练一练”第5题:我们去春游

问题:每辆车最多能坐60人,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把各班人数做成卡片,让学生进行搭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

五、回顾,自我省视

师:同学们,对于这节课对自己的表现还还满意吗?

学生活动(谈看法)

六、作业:体验,快乐学习

回家考考爸爸、妈妈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延伸阅读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精选8篇


对于写好教案有具体的思路吗?老师是校园里辛勤的园丁,做一份好的教案是老师的特长之一。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快进入重点内容,今天教师资源网向大家强烈推荐的是“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创新指导!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1】

一、教材分析:

《统计》,它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内容,课改以前的教材是中高年级开始学习统计,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始从一年级学习,目的是强化学生的统计意识。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统计,但是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了,比如老师要了解班里有多少同学在学校吃饭或者有多少同学坐校车,同学则举手表示等,这些经验正是帮助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基础。学好它也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系统的统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有三点:

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

2、会认识简单统计图表,并能选择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和解答这些问题。

3、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初步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知道统计与生活的广泛应用。

4、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过程。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填写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准确地收集、整理数据。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题卡等。

二、教学过程:

(一)调节学生情绪,做好新知的铺垫.

这个环节我设计的内容是一上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就在大屏幕上出现课间10分钟活动的画面,画面上有的同学在跳绳,有的同学在踢毽,还有的在拍球,爬竿,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我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说说图上有什么?孩子们会说出有四项活动,还有每项活动的人数。在这里我没有按照教材提供的统计孩子们喜欢什么颜色这个素材进行教学,而选择了课间10分钟活动,是考虑到活动更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他们更感兴趣,有实际经验,喜闻乐见。

接下来我请同学们试着根据每项活动的人数在小格中涂颜色,纸上有四竖行空白小格,下面印着这四项活动的图,先让学生明确一个格表示一个人,学生明确后继续追问有3个人涂几个小格,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使学生马上联想到有几个人就涂几个小格。

这个活动完成后进行评价,先是请几位同学把涂好颜色的纸拿到投影下展示,其他同学说说哪涂得好,哪涂得不好;再请小伙伴交换互评,互相判断小格的个数是否涂对了,如果有错马上改过来,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一个小格表示一个人,还使学生感悟到统计过程中的严谨性,同时又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来,评价结束后每人奖励一颗星,做为一种激励。

这时我板书统计,但是这里所呈现的只是统计的一部分,因为统计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并做出决策的过程,而这里是最初步的统计认识,没有结束决策。

(二)、展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探究.

这部分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我共设计4个层次进行,使学生亲身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获得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填写统计图表的亲身体验。

1、收集数据。

首先我给每个孩子发一张印有跳绳、踢毽、爬竿和拍球四个项目的题卡,请他们在自己最喜欢的项目下面画“√”,当我把提卡汇集到一起时,我先请同学们猜一猜班里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最多,在这里同学们猜哪项活动的可能性都有,到底谁猜对了呢?同学们都想马上知道结果,这就激发了他们继续想探究的愿望,突出了学习过程中的猜测与论证的思想,很自然地就进入到了第2步的学习整理数据。

2、整理数据。

为了更好的统计每项活动的人数,我发给同位两个人一张纸,准备记录。记录前先说说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记录。我估计孩子们会说出画“О”、画“√”、画“”、画“”等,可能极个别同学会说用“正”字来记录,但也有可能说不出来,那么由我再给同学介绍,然后用课件及时演示“正”字加深对“正”字的认识,并指定一组接受能力高的同学到黑板来用正字记录,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记录。老师唱票学生一人记录,一人监督,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还降低了记录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唱票结束我又请同学们比较用哪种方法记录好,有可能孩子会发现用“正”字记录好,可以五个五个数,占地方小,渗透用正字记录的优越性,使认识得到升华,也可能还有一部分人喜欢画О、√等,但是我在这个问题上不限制孩子,不规定他们必须用什么符号记,这样做是为了给他们留下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领悟。

3、学习统计图和统计表。

首先用课件出示空白的统计图,提问如果是1个人怎么涂,4个人、6个人呢,在回答中体会统计图左侧的数与小格的关系,再去比较统计图与刚才涂颜色的小格有什么区别,发现涂小格时要一个格一个格去数,涂统计图中的小个可以看数涂,这对于学生来讲是认知上的一个飞跃。

在这个层次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留有大量的时间在观察中掌握涂格的方法,因为现场统计的'数据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利用课件的交互性随时调节,并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4、完成统计图并着重解决两个问题。

一个从统计图能获取些信息,另一个是根据获得的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把今天所学知识与以前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及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注意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加强演练,巩固新知。

我安排了两个内容:

1、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问题和解决问题。

用课件出示根据全班同学生日情况提前制作好的统计图。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从统计图中都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比一比哪组提出的问题多,解答的正确。这样做的目的是再一次体现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统计图,提高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生日图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信息,比如可以根据月份提问,知识丰富的同学还可以根据上半年、下半年或季度等提问。

2、独立填写统计图表并回答问题。

我制作一个课件,内容是伴随优美的音乐出示天塔、水上公园、长城、盘山的四个景点图,我想同学们会又一次兴奋,天津太美了,这里很自然的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接下来的任务是统计每个景点要去多少人,我在黑板先贴出这四个景区图,请孩子们把桌上的红五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景点下面,贴好后一起数清人数,独立完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在这里让孩子们再一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独立填写统计图表的全过程,体验统计的社会意义和作用,掌握初步的统计方法。

这个活动结束后我又安排了一次交换评价,让每个同学为自己的同桌画上小星星。这种评价方法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经常用,效果很好,孩子们评价时很客观,无论是给自己的同桌最高级别的五颗星还是给四颗星都要说清原因,使评价具体化,不仅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还体现多元化评价。

(四)知识拓展,开阔视野.

在这里我又收集了一些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统计图,用课件展示,目的是使学生的眼光不是只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走出课堂,从其他地方看到统计知识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果画面做得很精美,还可以使学生感到赏心悦目,又培养了审美情趣。

最后我又安排学生课后在报纸、杂志或网上收集喜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下一节课用来交流欣赏。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2】

一、放歌曲《母鸭带小鸭》,学生做动作。

1、 导语:同学们,我是谁啊?今天老师变成了鸭妈妈,你们就变成鸭宝宝了。(把准备好的贴图贴起来,每人一个。)

2、向学生介绍有关鸭子的科普知识,让学生知道鸭子扁平的身体,蹼、都是适应水中生活的。

师:小鸭子们,你们现在知道自己有什么本事了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的鸭宝宝们真棒啊!你们还有只鸭弟弟要出生了!

3、出示一个刚刚出壳的小鸭子课件,再出示课文插图,伴着着音乐老师讲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鸭妈妈的孩子出世了。他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看着这个美丽的世界,啊!有花、有草、还有小溪,太美了。小鸭子高兴的“嘎嘎”的叫。他看到清清的小溪会想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4、师:这只小鸭子到底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第十四课,小声地读课文,把小鸭子说的话画出来。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谁找到小鸭子的话了?

指名读。

师:原来这只小鸭子想去游泳啊,你们想不想去游泳呢?让我们把小鸭子很想去游泳的.心情读出来。(重点指导读出恳求的语气,“您”的发音。)

2、师:鸭妈妈听了小鸭子的话说什么呢?

生回答。

师:这只鸭妈妈真狠心啊,一点都不爱自己的孩子。要是我啊,才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去吃苦,去冒险呢!小鸭子们,你们喜欢哪只鸭妈妈呢?

学生自由回答

3、师:说得真好,我真是受到教育了。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吧!

4、师:大家读得真好,要是一边读一边表演就更好了,对吗?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表演,我看哪一组表演的好,就请哪一组的同学带上老师这里漂亮的头饰上台表演。

5、小组自由表演

6、汇报表演。

7、师:表演得真好,奖给你一条小鱼吃。

8、师:小鸭子们,你们不仅就学会了本领,还懂得了很多知识,现在啊,又有一个小动物遇到难题了,你们想不想帮助他呀?(出示小鹰的图片)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小鹰和鹰妈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各小组带着问题表演读或者合作读。(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式。)1、小鹰怎样对妈妈说什么?2、妈妈怎么回答?3、最后小鹰怎么样呢?4、小鹰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2|、汇报。

3、总结:鸭妈妈对小鸭子说什么?请学生上来板书:自己去游。鹰妈妈说什么呢?学生上来板书:自己去看。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怎么样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谁说一说你自己学会了什么呢?(学生手拿自己的照片,当小明星,说得好的贴在黑板上)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自己选择喜欢的作业完成)

1、表演:回家把这个故事表演给家长看。

2、画画。可以画小鸭子、鸭妈妈、小鹰、鹰妈妈。

3、做做。回去自己学会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回来介绍经验。

板书设计:

14、自己去吧

图图贴学生的照片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85-----8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并通过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课前谈话,参与游戏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记得多”。

2.感知规律,揭示课题:

好,记住了吗?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秘密?(生答)

对,像第一组这样前面怎样,后面也是怎样的,而且不断地重复出现,一般来说至少出现3次,我们就说第一组是有规律的。

(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

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这就是我们就今天学习的内容:找规律(补充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创设情境:孩子们,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答)你们喜欢“六一”儿童节吗?六一儿童节学校布置了一个漂亮的会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这幅图中有什么?

预设:

图中有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图中的规律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2)指导学生描述规律

1.学生同桌说规律时教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引导学生描述规律:

1、我找到了(xx)的排列规律。

2、(xx)的排列规律是(xx)。

【如:彩旗的规律是按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

学生说完后,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刚才找到了彩旗、小花、灯笼和跳舞的小朋友,都是按顺序重复出现的,像这样按顺序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3)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在图上圈一圈

同学们刚才发现了不少的规律。在我们找到的每一组规律中都有重复的部分。你能找出每组中有规律的重复部分并用虚线框圈出来吗?

教师总结: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排列。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

当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两个层次,先出示“彩旗”,引导学生找规律;接着同时出现“灯笼”图、“彩花”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

本环节如此安排的依据是: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先找简单的规律再找复杂的规律,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既面向全体,又让有困难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懂,还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找出规律的渴求。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自学检测)

同学们可真聪明,接下来我们进行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吗?

(一)第一关:猜一猜,接下来是谁?

(二)(出示课件,让学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

师提问:比一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规律有什么不用?

总结: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规律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既可以是2个2个一组的,也可以是3个3个一组的,体会规律的多样化。)

(二)第二关:涂一涂,接下来是谁?(出示课件)

同学们表现很不错,接下来我们来闯第二关涂一涂

(要求:先确定规律,再按照这个规律来涂。涂好后请用虚线分组。

同桌可以互相评一评,说一说。)

汇报展示,评议。

第三关:动手摆一摆(小小设计师)

2.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是有心人!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那你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三人一个小组,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创造吧!看哪个小组创造出来的规律又特别又漂亮。要求:

(1)用学具盒中的圆片和三角形摆出有规律的图案。

(2)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摆的规律。

{展示学生摆的作品,指名让学生说,他摆的图形是按照(xx)重复排列的}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一猜”、“涂一涂”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接着完成“摆一摆”,让学生动手摆学具,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地发散并创设出更多的、更复杂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学生通过按规律摆学具环节,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已得到加强,已能判断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所以此环节承上启下,意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此环节重在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四、当堂测试:

1.找规律填数:

2.摆一摆,填一填。

3.火眼金晴

五、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

3.漂亮的条格背心,一道红一道白,一道黑一道白。

漂亮的手链。

钟表上刻度的排列。

布匹上美丽的图案。

军队中整齐划一的步调。

公路上的人行横道,一道白一道黑。

(本课的教学没有停留于寻找规律和创设规律上,而是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有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藏在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七:抽查清:

1.每条小鱼用7块卡片拼成,拼3条小鱼,一共用了多少块卡片?

2.一共有13人,每4人一个小组。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八、板书设计:

找规律

有规律的一组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4】

《发新书》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既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又能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课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供教师选择。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学生再通过分析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要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教学是从儿童的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算式,杨老师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对教材进行了新的组合、加工和创造。

一、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发新书》这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实施的,学生对于此课的重难点的认识有了很好的知识储备。针对这个特点,杨老师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首先,杨老师问:“我们班有男生19人,女生18人,每人发一本,40本够不够?”设计了一个与生活实际联系相结合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针对情景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新的问题,要知道40本书够不够,应该算出什么?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欲望被调动起来了。接着杨老师用课件出示发新书的情景过程,这一情景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感受其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已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你能解决19+18这个问题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探讨计算方法上。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会出现多种不同算法。先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在学生感悟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不同算法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二、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杨老师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进行解答。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杨老师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学生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并抽象出加法算式:19+18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结果。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合作,学会选择

在教学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并对别人的算法进行理解,使学生的思维空间更为广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多样化的算法之中,有一些是比较简单或比较适合学生的,如:竖式计算、口算,杨老师也注重引导选择恰当的方法。注意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担任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如在讨论算法多样化时,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只是在他们表达不清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说明,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呈现方式多样,体现趣味性

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活动,培养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在学中乐、乐中学。学生在激烈的比赛气氛中,兴趣盎然地、积极乐意地完成练习,这是所有老师都期望的学习场面。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精神。

我认为杨老师的课是一节寓教于乐的成功课,值得我自己借鉴的地方很多。

我认为,这堂课欠缺的是:杨老师在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应注意强调满十进一的书写格式,及十位数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一。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5】

【说课稿】

在解构——建构过程中认识百数表

《百数表》这个教学内容安排在一年级学生刚刚认识百以内数的组成,会读、会写百以内数的基础上,这是教材中第一次把100以内的数全部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刚刚认识数时所认识的数是“独立的”,而对数之间关联的意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需要教师适时的帮助学生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百数表正是这样的好材料,因此想充分挖掘百数表中的规律,引导孩子感受数之间的关系。

由于数较多,《百数表》里面呈现的很多规律不利于学生发现,因此在认识百数表时必须经历一个给百数表解构的过程。同时,100个数有规律的排列在一起,已经成为数的系统,初步显现了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因此又需要我们对其中的数朋友进行归纳、整理,构建数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对百以内的数有整体的认识,这就要引领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也正是在不断地解构与建构的过程中,学生对数的认识才能得以深化。

一、在解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

(一)解构百数表,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由于百数表有顺序的把数展示出来,数在排列的过程中就呈现出很多的规律,而这些规律的呈现又是很多规律交叉进行,不利于学生观察与发现,因此在教学中以按顺序出现数队伍的方式解构百数表:横行、竖行、斜行,引导孩子们通过比较每一队中的数朋友,发现数的十位与个位上的变化是与数所在的位置有关系,位置排列的有规律,数的排列也有规律。通过探寻为什么从而深化学生对数位、计数单位的认识,感受数的神奇。

(二)解构百数表,深入认识数

没有点的深入就没有面的提高,没有对百以内个别数的深入认识就没有对百以内数的整体认识的提高。通过对个别数的深入研究,把握相同的质,帮助学生对百以内的数有新的认识。由于不同的数在表中都有各自的位置,因此从位置入手来研究数,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本节课中给“35”找家时,提供了百数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一列,实际上就为学生提供了坐标轴,让学生根据数的意义去找位置,渗透了坐标的思想,深化了对数的认识。

(三)解构百数表,深度把握概念

100个数聚集在一起,有很多数具有相同的特性,出现了相应的数学概念:单数、双数、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在教学中孩子们对数位、位数等概念非常易混,对单数和双数只是一种浅显的认识,还没有把握其根本的特点,因此本节课中利用给数照相的环节,通过分类的方式解构百数表,“分类活动的一个重要作用,既是为相应的数学抽象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学生概括得很简洁:个位上是1、3、5、7、9的数是单数……他们把握了这些概念的特征。

解构有分析的意思,解构百数表,目的在于排除干扰,深入对个体的把握,从而深度认识百以内的数。

二、在建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感

百以内的数是数系统中的一部分,是一个小的系统,因此只解构是不够的,还要带领学生不断地去建构,帮助学生对这个小系统乃至大的数系统有整体的把握。

(一)在找位置的过程中,建构数之间的关系

每一个数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也是数系统当中的一员,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而儿童“所知道的的数是孤立的,就像在学会说流利的句子之前所学的生词一样。”这也正是孩子们数感弱的原因。百数表“不仅呈现个别数,而且为说明数在逻辑结构中的联系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图形。”2因此本节课通过为数找家的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为数找位置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感受关系的多样,从而培养学生“数之间有关联的意识”,2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在指挥数站队的过程中,感受数的无限

在学生已经构建了数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十进位值制数系统的一些特性,进一步加强整体感知,因此在课的最后,通过指挥数排队把百数表变形为数轴,在数轴上进一步感受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感受两数相差得越多,离得越远,相差越少,离得越近,从而形象化的感知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同时通过数站队永远站不完来形象的感受数的无限。

这样对百数表不断地进行解构使得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深入的、不是肤浅的;帮助学生不断地建构,使得他们所认识的百以内的数是结构化的、整合的,不是零碎的、只言片语的。通过解构,深化认识,通过建构,整体把握。

这节课一直在和数做游戏,课中赋予数人的特性,淘气、可爱、有灵性,同时又需要帮助,以激发学生对数的情感,使学生感受数的可爱、感受百数表的神奇,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上数学课就成了享受。

【教学设计】

一、引入

师:百数表中来了几队数朋友,你知道每一队缺了哪些数?说说为什么?

师:如果老师请你在百数表里找十位是8的数,你到哪儿去找?

师:如果老师请你找个位是8的,你到哪儿找?

师:这些数里都有8,8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师:表示的意思不一样,它们的位置也不一样。

二、研究与讨论

(一)引导学生在给数找家的过程中感受数之间是有关系的

1.根据提供的一行一列为数找家,渗透坐标思想。

2.区分不同数位的意义。

师:你看它们都想住在这个格子里,你觉得谁应该住?(学生讨论)

3.根据百数表中无序排列的数,为数朋友找家,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师:原来的这些数朋友说我们也要出去玩了,这次你还能帮它们找家吗?

(二)根据数所在的位置猜数

1.根据位置来猜数,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这些数朋友们也出去玩了,你还能为数朋友找家吗?

这个时候有一个数悄悄地来了。

师:它找到自己的家了,你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吗?怎么想的?

2.为照片上的数找家,教给学生方法。

师:这个时候又回来了一位数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

生:想。

师:这次请一位神奇的摄影师来告诉你们,他正在给百数表照相,正好照到了这个数,它是谁?

师:这张照片上还有哪些数朋友藏起来了?

师:为了奖励大家,摄影师说了,我们再照两张,想看看照片吗?

生:想。

师:这个照片可与众不同,缺不缺数朋友?快来把这些数朋友找出来。

(三)通过分类活动,对百以内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升华学生的已有认知

1.按单双数分类,深化学生对单双数的认识。

师:这些数朋友说摄像师要给我们照相,我们都回来了。

出示百数表:

师:这个时候摄影师说,太多了,你们得变个队形我才能给你们照,你们能帮它们变队形吗?你们只要喊一二变,他们马上就变,准备好了吗?

生:一二变。

动画

师:站成了两队,它们站得有道理吗?什么样的数是单数呢?

2.按位数分类,明确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的概念。

师:这时候摄影师说了,1~9出列,100出列,我要分别给你们照一张。

师:你们明白摄影师的心思吗?摄影师是怎么想的?

3.从百数表变化成数轴,引导学生感受数的无限。

(1)通过整十数变队形,感受数的无限性以及等距性。

师:现在有一列数朋友说它们要单独照一张,是谁呢?

师:因为这条线没完没了,怎么办?用箭头表示:一直排下去吧。

师:现在我们为这些数都找到家了。你们看,从10到20,从20到30,从30到40,它们之间的距离怎么样?

生:都一样。

师:为什么它们之间距离就一样长?

生:因为他们的十位是1、2、3、4、5、6、7、8的,一个比一个多10。

师:都多10,所以它们距离就是一样的。那如果是这样的话,请问10前面的这个家是谁的?

生:0。(课件补充0)

(2)通过给数找家的游戏,进一步渗透两数的大小以及相对位置之间的关系。

师:这个时候又跑来了一行数朋友,咱们读读。

师:你们说它们的家在哪儿?

师:小于60的数朋友住在哪儿?

师:这些数朋友的家离60的家一样近吗?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6】

《地球爷爷的手》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通过成孰的桃子自已落地的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常识,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

下面结合我对这堂课的理解,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1、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知识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索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以这个理想目的'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我的课上提倡学生们的自读感悟,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如在学习地球爷爷的话时,我是这样安排的:先是我朗读了一遍,然后问学生,你们在听老师的朗读以后,你们听懂了什么?这样能把学生对这段话的理解讲出来,如果还有一定难度没有讲出来的,我就适当地引导。

2、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知识来自生活,我们的课堂更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因此,我在学习小猴请小兔吃桃子的话的前面,安排了一个说话训练,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想想如果你是小猴,你会怎么样请小兔吃桃子呢?这样就能唤醒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们在交际上的一些礼仪。另外,在学习地球爷爷的话的时候,我注意与学生们的实际相联系,问问学生还知道地球爷爷的手能干什么吗?激发起学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

3、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地球爷爷的手》: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我在课堂上是放手让学生学的,在初读课文阶段,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习生字的,然后就是卡片反馈检查,由于这课的生字比较简单,所以没有花很多时间。

4、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课文是从儿童熟知的“手”入手,引出地球爷爷也是有“手”的,而且是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面图形的拼组》,它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拼组中的第一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

一、教材分析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一学期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了,本次学习是要通过摆、拼、剪等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在上学期已有涉及,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随处可见。学生有比较好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但在做拼组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思维局限性,不能大胆的用多个材料多种方法进行拼组,教师要适当引导和示范,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标》中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及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具体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合作探究与创新的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拼组,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由于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再加上一年级儿童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差。所以,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设想

在教学《平面图形的拼组》这一课中,我结合《课标》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把教学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通过观察、操作,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二是通过”摆一摆“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平面图形间的关系,发现图形中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三是“做风车”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既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习用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感受图形美。

六、教学流程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遵循这一理念,我设计了情境激趣、旧知导入——预习汇报、构建新知——夯实基础 发展技能的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情境激趣、旧知导入

新课伊始,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班里来了一位小客人,让我们用掌声把它请进来!在掌声中出示米老鼠图片,米老鼠又建了一座新房子,邀请同学们去参观,你们高兴吗?这时出示房子图片。接着,让学生观察说出房子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情境的导入很快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既复习了旧知,又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平面图形可以拼组成其他图形。

第二板块:预习汇报 构建新知

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提高课堂时效性是完成教学目标的保障,课前预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操作空间和探究空间,同时更为优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课前预习,课上汇报巩固的形式,完成教材中的三个活动:

活动一: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

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认识不是一无所知的,只是他们的认知只停留在感性层面,在这里,我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经验,让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中自主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清“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或正方形边的什么特点””学生主要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建构,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同时,我又通过课件演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使学生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活动二:拼组图形

学生通过预习数学书27页例2,对几个相同的平面图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上我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课件汇报,巩固学生的认识。同时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图形,要求学生独立尝试进行拼组,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作品展示、与同伴交流,由学生自己讲解“用了几个什么平面图形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有了充分自我比较和与他人比较的机会,也就有了更充分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对比不同的拼组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平面图形的关系,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

活动三:做风车

“做风车”这一活动,关键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思维的提升,否则就成了手工课。所以课堂中,我把重点放在讨论“风车制作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图形,图形是如何转化的?”这一问题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我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把长方形折成正方形纸是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三角形时,看到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看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第三板块:夯实基础 发展技能

检测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节课的第三板块我设计了课堂目标检测,检测中以闯关形式设计了五个活动:即第一关:快乐填一填。第二关:动手剪一剪。第三关:用心拼一拼。第四关:仔细数一数。第五关:神奇拼一拼。

检测中前三关,重抓基础知识的落实,后两关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以及用数学的能力,符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乐于竞争的心理,以争夺智慧星的小组合作赛形式进行检测。既提升了学生自主强化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以上是我对《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设计理念的剖析与阐述,当然,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所以,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前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师: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交流。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动物?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

(2)学生摆完,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

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样多。

学生B: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熊摆了4只,鹿也摆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样多。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你怎么知道?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2)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比出好的,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3)、认识=

熊有4只,鹿也有4只,我们就说熊和鹿的只数同样多,4和4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课件出示4=4读作:4等于4

等号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4)找找动物乐园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马和猴子同样多,3=3)

(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1)认识。

①汇报。学生A:我是把猴子和兔比,兔子有5只,猴子有3只,所以兔子比猴子多。

学生B:我是摆一摆知道的,兔子摆5只,猴子摆3只,多出了2只,所以兔子比猴子多。(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②引出大于号。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小于号。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课件动画演示:把大于号转个180度就是小于号。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5(3小于5)。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教学设想: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三个好朋友。(出示课题)(4)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

(5)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

(教学设想: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精选7篇)


优秀的老师教会了我们迈上人生的第一级台阶,教师在上课之前必现会准备好上课教案。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中最为全面系统、深入具体的一步,是否写教案时总会觉得有一丝困难?推荐一篇网络文章主题是“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很有启发性,请注意以下建议仅供参考实际情况仍需根据您的实际需求来决定!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1)

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诗、首、眠等多、知、忙。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喜爱大自然之情。

【教学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及春天的古诗。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1、读通

⑴ 师:这首诗是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⑵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⑶ 指名背诵

⑷ 认记汉字

(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 春晓 处处 闻啼鸟

2、理解感悟

⑴ 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⑵ 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⑶ 交流讨论学习。

⑷ 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⑸ 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⑹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⑺ 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2)

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气候,体会夏天的美好。《夏夜多美》既写了夏天的美景,又写了夏天的情趣,是一个童话故事,旨在让学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设计了师生合作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奇、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同时引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都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我会认的字”,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使自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莲、哭”等他”等6个字。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爱护昆虫。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喜欢这篇童话故事吗?请大家出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你们读的非常认真,如果想把课文读的非常熟练,我们必须先要认识本课的生字。出示幻灯片,先自读。指名生当小老师带读。指名生说识字方法,师相机指导。同桌交流你的识字方法。去拼音齐读,开火车检测读。

4、把词语送回句子,你还会读吗?指名生读第一自然段,过渡。

三、梳理课文

指名生汇报,师板书小蚂蚁,睡莲。

师指导读出伤心,害怕的感情。齐读。

过渡:睡莲她多善良啊,小蚂蚁他多懂事啊,贴“她,他”两个生字。

四、教授生字“她、他”

1、出示生字,观察写字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指名生说。

2、师指导写字,范写。

3、生书空,组词。

4、描红,练写。师巡视。

5、展示。

六、小结:这么晚了,小蚂蚁最后回家了吗?下节课我们来学习。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3)

导入新课:

1、出示国旗飘扬的课件,简介国旗。

2、齐唱《国旗》歌。酝酿氛围。

3、我们唱的真好,真动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儿歌《国旗》。出示课题:国旗,集体拼读课题,记住国旗这两个生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国旗》,要求:学生认真的听老师读。

2、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认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语句通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

3、学生在课文中用笔画出生字,反复拼读生字。

检查初读情况:

1、小组分节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注意指导字音。

2、指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让学生纠正字音。

3、全班齐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指导读准字音。

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拼读生字。

2、指名拼读生字。

3、集体拼读生字。

4、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国、壮、雄:是三拼音节;

敬、雄、扬、朗:是后鼻音;

金:是前鼻音;

壮、朝:是翘舌音;

朗:声母是边音“l”。

了解字义,运用生字:

1、指名给生字组词。

2、用词语说话。

3、集体读词语。

4、结合课文了解词语。重点了解以下词:

国旗、国家、起立、升起、金色、雄壮、歌声、敬礼。

书写指导:重点指导以下生字:

国:注意笔顺,从外到内,先里头后封口。

旗:不要漏写右上部分的“”。

起:与“赶”字比较记忆。

金:上面人字头要伸展开。

壮:右半部分是“士”,不是“土”。

敬:右半部分是“”,不是“父”,也不是一“文”。

作业:

1、书写生字。

2、给生字组词。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以及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识字和写字

2、理解、背诵老师说的话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的话的意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拼音帮助下,把课文读通顺

2、看插图理解课文

3、有感情朗读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词在课文中勾画出来,读几遍。

(3)借助拼音读准生词,并画出不明白的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指导学生一步步进行预习。

(1)按照预习的第(1)、(2)题做,教师巡视。

(2)完成(3)、(4)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试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老师的读音。

2.学生小声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②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指导,重点理解著名的意思。

③谁能用一句话说出达芬奇是什么时候,哪国的人,干什么的?

④指导朗读,重读著名一词。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5)

教学内容:

一、表演《牧童谣》《放牛歌》

二、聆听《牧童短笛》《牧童》

三、编创与活动:认识双响筒、三角铁

单元目标:

一、情感目标:

在演唱《牧童谣》《放牛歌》和聆听《牧童短笛》《牧童》几首歌曲中,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认知目标:

认识双响筒,探索其演奏方法。

三、技能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背唱歌曲;

2、掌握三角铁、双响筒的演奏方法,并能正确使用为歌曲伴奏。

课时安排:共三课时

1、表演《牧童谣》,认识三角铁;

2、聆听《牧童》《牧童短笛》,认识双响筒;

3、表演《放牛歌》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在歌曲中感受牧童的悠闲和愉快。

2、能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背唱。

3、认识三角铁,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用适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4、能完整演唱歌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

演唱歌曲旋律。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铁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识谱游戏

用抢卡片、贴卡片的游戏完成识谱,第三乐句学生可以选择学唱。

三、歌曲表演

1、讨论什么是“牧童”?

2、用柯尔文手势学唱旋律

3、歌曲学唱

聆听范唱,学生看书,学会阅读图谱歌词——听老师范唱击拍——师生对唱填唱歌词——随琴练习,强调歌曲情绪(轻快、活泼)

4、分组对唱,比一比:谁的歌声美?

四、认识三角铁

听音辨乐器材质——看乐器为乐器取名——敲一敲,试一试,怎样才能敲出最动人的音色——试为歌曲伴奏,什么节奏型最适合?——出示伴奏图谱,按学生设计的节奏型出示——部分学生伴奏,其余同学演唱歌曲。

五、板书设计

牧童谣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聆听音乐,在音乐中理解歌曲含义;

2、感受牧童生活的变化,引导学生热爱今天的生活;

3、认识双响筒,探索其演奏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双响筒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教学卡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牧童》

三、聆听《牧童短笛》

1、老师弹奏乐曲第一乐段,学生在音乐中想像音乐画面;

2、打开课本,分析画面,了解音乐描绘的景象;

3、完整聆听音乐,感受音乐段落的变化,以及每一段音乐展现的画面;

4、分析音乐的段落结构,引导学生分析音乐要素的改变带来的音乐情绪的变化;

5、复听音乐,最后一段是重复的乐段还是新的乐段?

6、板书音乐结构。

四、聆听《牧童》

1、聆听歌曲《牧童》,边听边逐句贴出歌词卡片。

设问: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从歌曲情绪和歌词内容展开讨论。

3、再次复听,并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五、小结:这些牧童都是快乐的牧童,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更热爱劳动。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带间奏的歌曲的表现。

2、感受歌曲浓郁的民歌风格。

3、尝试用凳鼓和小镲为歌曲间奏配器。

4、能用轻快的歌声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

编创节奏在歌曲间奏处加入打击乐伴奏。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歌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歌曲《牧童》

三、表演《放牛歌》

1、聆听歌曲导入

设问:这首歌和我们以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有间奏)

2、生观察课本彩图部分

设问:除了歌词还有什么?(鼓)

3、师板书鼓点节奏

指名拍击——齐练拍击——口念节奏

4、师范唱,生拍击伴奏。(启发学生用凳鼓)

5、随录音范唱,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6、视唱乐谱,对比最后一乐句两段的相同和不同,并反复的练习,正确区别。

7、随琴练唱,在间奏处按鼓点拍手,明确反复跳跃记号的使用。

8、完成全部旋律的视唱。

9、出示鼓和镲,请学生用这两种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谱。

10、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完整表演歌曲。

11、编创动作,有表情地表演歌曲。

四、板书设计

放牛歌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6)

出示课件,齐唱《国旗》歌,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国旗闪动图片和《国旗》歌。要求学生一起唱。营造氛围。

2、老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唱的歌真好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也叫《国旗》。

3、出示课题:国旗。学生读一次。再次出示拼音,学生拼读课题。

品读儿歌,理解儿歌:

1、听老师范读儿歌,要求学生认真的听,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

2、学生自由的朗读儿歌,体会感情。

3、指名读儿歌,相机指导。

精读儿歌,逐节理解:

(一)、细读第一小节:

1、读第一句:学生齐读第一句。后出示国旗升起在金色的朝霞的课件。问:“国旗升起在哪儿?”(升起在金色的朝霞里。)相机板书:升起在……,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适当评价。

2、读第二句:第一组齐读句子。出示课件,有配乐,国旗升起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问:“国旗升起在哪儿?”出示句子,小组赛读。适当评价。

3、读第三句:第二组齐读句子。出示课件,少先队员在升旗时行队礼,注目的图片。问:“国旗升起在哪儿?”出示句子,齐读句子,注目,行礼体会情感。

4、小组赛读第一小节。

(二)、细读第二小节:

1、读第一句:学生自己读第一句,出示国旗飘扬在晴朗的蓝天里的课件。观察,国旗飘扬在哪儿?(飘扬在晴朗的蓝天里。)相机板书:飘扬在……,出示句子,第四组读,适当评价。

2、读第二句:齐读句子,出示国旗飘扬在和暖的春风里的课件,问:国旗飘扬在哪儿?(飘扬在和暖的春风里。)出示句子,小组读句子,适当评价。

3、读第三句:指名读句子,处事飘扬的旗帜和少先队员微笑的课件,问国旗飘扬在哪儿?

(飘扬在我们的微笑里。)出示句子。齐读句子。适当评价。

4、男女生比赛读第二节。适当评价。

(三)、细读第三节

1、全班齐读第三节。

2、读第一句:指名读,出示升国旗时的情景课件,问:少先队员在干什么?在给国旗敬礼。)出示句子:敬礼!五星红旗。齐读句子。

3、读第二句:齐读句子,出示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比赛,抬着国旗的课件,谈话:“运动员代表我们国家参加比赛,心里感到非常的自豪,他们抬着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中国。出示句子,师范读句子,读出感情,学生自己练习读句子,齐读句子。

4、读第三句:问:“我们在你的光辉里,你在我们的哪儿呢?”出示红旗在小女孩的心窝里的课件,学生回答:你在我们的新窝里。出示句子,齐读体会感情。

5、小组赛读第三节,体会感情。

熟读成诵:

1、看课件齐读儿歌。

2、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儿歌,反复读,同桌互读,互背。

3、指名背诵。(找二到三名学生背诵,适当指导,评价。)

4、齐背儿歌。

实践运用,巩固联系:连

1、幻灯出示题目:

2、讲解范例。

3、学生自己连,教师巡视指导。

4、展台检查,纠正。

5、齐读一遍。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绘画国旗作品。

2、小朋友这是一位小朋友画的“国旗”,你也能画一幅吗?比比看谁画的最好看。

3、在轻音乐中画国旗。

4、展览作品,评比。

七:作业:朗读儿歌,背诵儿歌。

板书:

国旗我们的心窝里

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2、 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引导同学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身对歌曲的理解。

3、 通过自编动作与活动,引导同学自创动作和在歌曲的空拍处加上小动物的叫声,使歌曲的演唱更为生动有趣。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听唱法学唱歌曲《一对好朋友》。

难点:

1、引导同学探索歌曲应以赞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声音要亲切自然,并用动作表达自身对歌曲的理解。

2、编动作与活动。

课前准备

录音机,投影。

教学过程设计和思路

一、常规练习

1. 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同学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 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 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 听歌曲录音《让我们手拉手》;(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能发明性地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1) 完整地聆听全曲,要求听出歌曲所唱内容、心情怎样?

2) 复听时可自编动作扮演。

个人教学特色补白

教学过程设计和思路

2. 听歌曲录音《一对好朋友》;第二遍教师范唱,引导同学边拍边听。听后谈歌曲内容

3. 歌词学习:提示式学习歌词,(边听录音边读歌词)活跃课堂气氛。

4. 歌曲学习:要求同学模唱学习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录音伴奏)。

5. 通过自编游戏扮演歌曲《一对好朋友》要求自创动作(引导同学在乐句结束处加上牛或鸭的叫声),从同学的自创运用中选编成游戏进行扮演。

三、小结:

鼓励与褒扬,指出缺乏之处。

一年级上册尾巴教学设计精选(4篇)


这是教师资源网为你收集的“一年级上册尾巴教学设计”相关信息。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案在教师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教案的艺术性体现在精巧的构思。这篇文章仅供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年级上册尾巴教学设计(篇1)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写“长、比、巴、把”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一演、说一说、朗读和补充资料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动物尾巴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问话的语气,从而达到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交流法、阅读法、资料补充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今天,动物王国要举行一场激烈的比赛呢,你们知道他们在比什么吗?(板书课题)6.比尾巴(注意轻声)(齐读课题)。

2.播放歌曲视频《谁的尾巴看》

3.是啊,比赛可真激烈,相信小朋友们都想去现场看看。今天老师就领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欣赏这场激烈的比赛!

二、整体感知

1.过渡:动物王国的动物可多了,看一看,都有哪些动物参加比赛了。先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找一找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比赛,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参加比赛的小动物。

(1)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的带拼音的词语和图片。

(2)和最喜欢的小动物,亲热地打个招呼。

预设:

生:我喜欢小兔子。你好,小兔子,你的长耳朵真可爱。

师(模仿兔子回答):谢谢!你也很可爱。

生:我喜欢孔雀。孔雀,你的衣服真漂亮。

师(模仿孔雀回答):谢谢!你的校服也很好看。

4.去掉图片认词语。

导学:现在,小动物们的照片不见了,你还能认出它们的名字吗?(自由读——齐读)

5.去掉拼音开火车读动物的名字。组织学生争当小老师教学生读。

(1)读好带轻声字的词。兔子鸭子猴子

(2)加手势读好“松鼠”:“松”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

6.学习生字词。出示带音生字:

谁、长、短、把、伞、兔、最、公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扌:读作提手旁。提手旁表示用手做某些动作,在字的左侧。长和短是一对反义词。“八字头。)

7.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感受动物王国的比尾巴大赛。

三、精读领悟

1.认识问句。

(1)听说你们都要去参加比尾巴大赛,有一位特殊的朋友也想跟着一起去,他是谁(出示:问号?)什么时候会用到?

(2)课文的第一小节全是问题。学生再听老师读第一句,试区分又有什么不同的?指导学生再读。

(3)课文中还有一个小节也是在提问题,谁来问一问。

(4)比尾巴大赛要招小记者,小记者是问问题的,谁来当当小记者?读这六个问句,男女生比赛读问句。

2.现在比尾巴大赛终于开始了,看看这些小动物,你们知道它们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吗?学生逐一汇报。

3.【松鼠】看看(PPT)为什么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学习比喻句)松鼠有这样大的尾巴心里一定很开心,你们能夸夸他吗?请用读书声表达出来。

4.再往下看,说说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5.【孔雀】我们来看看(PPT图片),这是谁?你认为孔雀漂亮吗?说说理由。

6.说得好不如读得好,同学们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孔雀的尾巴是看的?能的小朋友用坐姿告诉我。(指导读)

7.用上你自己最喜欢的语气一起夸夸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齐读这6个答句。

8.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知道了课文内容,而且会读课文了。你们能不能根据板书,把课文背下来呢?先自己背背,再同桌互背。(学生自背,同桌互背。)

9.指名背课文。

10.观察生字,学写生字:“长、比、巴、把”。

四、总结拓展

1.课堂总结:小朋友们,比尾巴大赛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跟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1)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并认识了好多动物的尾巴。

(2)对问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课堂练习

(1)拼一拼,写一写。

wěi bɑ bǐ yi bǐ

尾( ) ( )( )( )

yì bǎ sǎn cháng duǎn

( )( )伞( )短

(2)找尾巴,连一连:

兔子松鼠猴子公鸡鸭子孔雀

弯扁看长短像把伞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课文内容,分别给乌龟、鱼、锦鸡编一首儿歌。

一年级上册尾巴教学设计(篇2)

师:今天老师送给大家几条谜语,每条谜语猜一个小动物,比比谁最聪明,如果猜到了,请高举你的小手。

1、脑袋最聪明,喜欢摘桃吃。2、三瓣嘴,耳朵长。

2、像鼠不是鼠,尾巴像把伞。 4、头戴大红冠,一叫千门万户开。

5、走路摇摆摆,喜欢下河捉鱼虾。6、身穿花锦袍,尾巴像把扇。

(生猜到了就出示该动物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有礼貌的和小动物打招呼,师评价孩子们真有礼貌)

师:今天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来到我们的课堂上,他们要举行一次模特大赛,比比自己的尾巴呢,让我们齐读课题吧 。

师:要想得到模特大赛的门票就要过生字关,有信心通过吗?

师:刚才小老师教得好,同学们读得也很棒,接下来老师还要看看谁是最细心最仔细观察的孩子,谁来提醒大家哪些生字读音要注意?

生:松是平舌音还是后鼻音,鼠是翘舌音,最是平舌音,公是后鼻音(边提醒边读,边评价)

师:小朋友们读生字读得很标准,所以在学习上做到细心仔细就能学得好。看看谁是我们班的记字小明星,谁来试试看?(奖励小星星)

师:老师要考考大家记住字形没有,摘掉拼音小明帽子你还能认识吗?

师: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去看模特大赛吧。小火车呜呜呜,我们都来开火车。(开火车读词语卡片)

师:火车终于开到了会场,请小朋友们打开语文书第83页一起去看看吧。让我们自由的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不要加字漏字,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师:同学们参加模特大赛的动物有哪些呢?让我们大声的叫出他们的名字吧。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齐读课文,看看热闹的 比尾巴模特大赛吧。

师:模特大赛上每个小动物都想把自己的尾巴展示出来,请小朋友们用笔勾出动物模特们尾巴的特点。勾完之后交换看一看。

师:谁来说一说,猴子的尾巴是什么样的呢?请你用“我是——,我有一条——的尾巴。”(同样的方法说出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理解长、短、像把伞、弯、扁、最漂亮)

师:我们的好朋友小娟没能看到动物们的模特大赛,你看她的头顶出现了一个大大的什么呀?(课件)

师:小朋友们,问号就表示有疑问,问号和句号一样都表示一句完整的话。刚才小朋友们看了模特大赛,你们愿意解答小娟的疑问吗?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公鸡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鸭子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师: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小娟谢谢你们。请同学们看到书的83页,你想学一学老师读出疑问的.语气吗?生:想

师:读之前老师给小朋友们一个建议,读疑问的时候,句子最后的部分要往上扬像读二声一样,愿意试试吗?这次小朋友们读问句,老师来回答。准备读书。

师:读得真好,哪两个小朋友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啊?

师:让我们像他们学习,取长补短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课文吧。准备读书。

师:让我们给小动物们设计动作,一边背一边表演好吗?

师:小动物玩得太高兴了,尾巴都掉了,让我们来帮他们贴上尾巴好吗?

师:昨天请小朋友们收集的其它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谁愿意来说一说。

师:刚才听见小朋友说牛尾巴的作用,老师模仿课文编了一句儿歌“谁的尾巴赶蚊子?牛的尾巴赶蚊子。”你能试着把自己介绍的尾巴编成一句儿歌吗?

师:小朋友们动物世界多奇妙啊,人和动物是朋友,让我们了解动物,爱护动物吧,让我们在地球这个共同的家园快乐的生活。

一年级上册尾巴教学设计(篇3)

教材说明:

本篇短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全文读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1种笔画和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学会疑问语气的读法。

3、知道儿歌中写了哪些动物,并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4、通过学习儿歌,背诵儿歌 ,激发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练习朗读和认字是教学重点;读好书中问句是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这首儿歌抓住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接触过这首儿歌,同时儿歌形式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好“猴子、兔子、公鸡、牛、马、鱼”等动物的图片,将动物尾巴剪下来,制成活动贴图。

2、学生可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搜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认识一个笔画撇折和三个偏旁“矢、鸟、八”。

2、能正确地朗读儿歌。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森林里多热闹呀,谁能猜一猜这些小动物都是来干什么的?

师:动物王国想请小朋友去观看这次比赛,有个要求,就是能找到生字宝宝,并读准的小朋友可以去动物王国。你们想去吗?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再读课文,用铅笔圈出自己觉得难读的字,有困难的可以问问旁边的小朋友。

1、学习有关动物名称的生字词。

(1)现在我们也已经到了比赛现场,谁当当小主持人来点点名,来参加比赛的小动物是不是都到了。(课件出示六种动物)。学生点名。集体点名。(课件随机显示六种动物的名字)

(2)带拼音指名多人点名。谁也想来当当主持人点点名,你想点谁就点谁。

教学“鸭”: 这个字中哪个字你已经认识了的――鸟,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鸟字旁,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有鸟字旁。

(3)不带拼音开火车读,集体读。(课件出示六种动物及它们的名字)

2、现在参加比赛的动物都到了,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比赛开始之前你想和小动物们说点什么?(随意说话)

(1)现在也让老师当当主持人,小朋友就是评委,我宣布: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现在开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出可爱的小动物们。(课件出示六种会动尾巴的动物)小评委们,你们公正地来评评这些动物朋友的尾巴吧,你觉得它们的尾巴怎么样?(老师可以装记者)

(2)学生发表对动物尾巴的看法。

4、这些小动物还带来了自己的生字宝宝,你会读吗?教学生字“短、扁、最、把”。自由读,指名读,当小老师领读。短,教学矢字部。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指导说完整话)把,你怎么记住它? (课件出示“巴”对比)

5、巩固生字。课件出示生字(以火车形式一个一个走过去,学生要以最快的速度读出来,不然这个字就走过去)。

1、认识诗歌的小节。 有个小朋友把你们的评选结果写成了一首儿歌(课件出示课文),这样的一个部分就是一个小节,我们来数数一共有几个小节?

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读。(你喜欢读哪个小节就读哪个小节。)指名四人读,师生对读。

1、动物王国比尾巴大赛在各位小评委的帮助下结束了,‘小动物们送给了我们一份礼物(出示:云公)你发现了什么?教学新笔画撇折,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1、把生字端正的写两个给爸爸妈妈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游戏;看口型猜字。

二、品读课文。

2、指导读好1、2两节。

(1)、出示问句,自读。(交流、指导、再读,注意疑问句和陈述句语调的区别。)

(2)、生问师答、生问生答读好1、2节。

5、师生串读。

6、小组合作,加上动作,创造性朗读课文。 交流汇报。

1、出示“狗、马、燕子、蝎子、老鼠、鳄鱼”等动物图片。

2、生观察其尾巴特点,仿照课文问答形式进行说话训练。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车、云、公、”3个生字,找出它们的共同笔画撇折。

2、指导书写“车”。

(1)、数清笔画,老师范写,学生边看边书空。

(2)、描红并书写一个。 同桌互评。 再次书写。

一年级上册尾巴教学设计(篇4)

1、森林里正举行一场比尾巴比赛,一起去看看。(板书:比尾巴)

2、学生字“比、尾、巴”。

“比”:打开书看看“比”的笔顺,并在书上描一描。一字开花(组词)。

“尾”:想想怎么记住这个字。(尾巴上有毛)。

“巴”:读“尾巴”这个词时,“巴”要读轻声(开火车正音、齐读),注意“巴”的笔顺,全班书空,在书上描一遍。

3、齐读课题。

4、学习课文

5、听课文录音,比尾巴比赛邀请大家来做裁判,听听有哪些选手参加比赛。

(出示投影片)

学生字“鸡、鸭”。

“鸡、鸭”:说说你还认识哪些字的右半部分是“鸟”字的?

6、小裁判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连线游戏。(上面一排是六个动物的样子:猴、兔、松鼠、鸭、公鸡和孔雀,下面是六个动物的名字,上下顺序不同,通过连线使上下对应起来。)

再听课文录音,说说你听到的和你看到的一样吗?

7、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学习生字“短、伞、长”。

读音注意三拼音,男女生分读,拿出三支铅笔让学生比较,让他们知道:“短”的反义词是“长”,长短是比出来的。

8、叫号游戏。

师生做“一问一答”的游戏。

学着老师的样,同桌之间做“一问一答”的游戏。

评选“朗读明星”。

评选标准:如能读通读顺课文,并能读出语气、语调,并加以动作就能当选“朗读明星”。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