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25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8篇。

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在教案当中设计一些好的学习步骤和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写出一篇高大上的教案呢?教师资源网的编辑为您收集了一些有关“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启示,希望您收藏此篇文章以便随时查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1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最挠头的是怎样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里的原因是多样的,也是复杂的,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特殊性之外,教师授课方式、水平、内容安排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教学一些课时,用不同的方法就会取得不同的效果。

本学期在设计一些课时,我抛开了书中的例题,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处理的好处不仅解决了课的重点而且节约了教学时间。大家又一次进入了学习的高潮之中。尽管要通过多个情境解决几个知识点,这么大的容量,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和感兴趣往往能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些让我反思,在平日的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太少了,常常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围绕书本讲书本,围绕例题解例题,所以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长此以往,学生感到厌烦在所难免,厌学的症结所在。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2

小学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引言: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工具。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中,平移和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平移和旋转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本文将对小学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一、教学目标分析: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学习几何图形的基础。通过平移和旋转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属性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利用教学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平移和旋转的概念、方法和应用。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具体实例的引导,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手段分析:

在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媒体,如教学实例、教学图表、教学视频等。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和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分析: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衡量和总结,它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评价上,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如笔试、口试、作业等。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一些改进的措施,如增加教学实例的数量,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可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通过对小学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学进行反思,我们可以看到,平移和旋转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它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利用教学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希望教师们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

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说”为主。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提问和描述,多数学生都达到了训练的要求。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课中我比较重视让学生描述图中的路线,对于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描述生活中的路线还不够。在下节课教学时,要将看图描述路线与描述生活中的路线结合起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第5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

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吗?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诉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诉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吗?

3、根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诉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

生说图上的信息,辨认四个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3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5

《24时计时法》教案

课前谈话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谈话导入后: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认识计时法。

师:每一位主动学习的小朋友都会积极的思考,见到这个课题,你想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它与以前我们学过的什么有关?

生:时间、年月日。。

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这个范畴的内容,一天有几个小时?我猜想你是这样想的,今天我们研究与一天24小时有关的计时方法,其实计时法我们平时生活当中是有的。你今天几点起床的啊?

生回答时刻。

师补充总结:平时我们所说的7点起床、6点半起床等等这就是一种计时方法,那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24时计时法和我们平时生活中的计时方法一样吗?这是我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你还能像老师这样提出有什么问题来吗?

生:24时计时法怎么计?24时计时法有什么规律?还有别的计时法吗?

——

师:对,同学们出来的问题都有道理,像这样提出问题的意识很重要,像这些提出的问题就非常棒,这些问题我们在课堂上慢慢解决好不好啊?有没有哪个同学说我想尝试着去解决一下?有人愿意想说说吗?这样贸贸然让大家来说可能说不出来,那大家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解

决,不断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不好啊 ?

二、认识24时计时法

1、出示两个钟面认识24时计时法的由来

师:老师先让大家来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示图两个钟面),我们看到几个钟面?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你看两个钟面吗?

生:第一个钟面到第二个钟面过了多少时间? 师:你是说第一个钟面时针转一圈是多少个小时。生:——

师:那老师为什么还要给你看第二个钟面?(生答不出)师:你们说一天时针到底要转几圈呢?我就想用左边这个钟面表示时针转的第一圈,你们知道时针在第一圈从哪里开始转呢?

生:12 师:然后恩?把手指伸出来我们一起数,从

12、然后呢1、2、3——12 OK,这是第一圈,你们知道时针一天要转两圈,那么接下来还要转第二圈对不对?我们就指着右边那个钟面,从12开始,走,1、2——12 OK,这一天24个小时钟面要转2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现在的时刻呀是9点10分,你们说是在左边那个钟面还是在右边那个钟面呢?

生:左边。

师:在第一圈还是第二圈? 生:第一圈。师:为什么是第一圈?

生:因为第一圈是早上的12点到中午的12点。师:是早上还是夜里呢?

生:夜里的。师:那第二圈呢?

生:第二圈是中午的12点到夜里的12点。

师:同意吗?说的真好。也就是说王老师说现在的时刻刚刚的9点10分,就应该在左边第一圈对不对?你们今天王老师上完课以后啊,老师要乘坐公交车进城,我准备中午2点坐车,你说中午2点应该在哪个钟面上,生:右边。

师:我在市里逛商场,准备下午的4点回家,下午4点在哪?用手指着那个4。OK,如果路上不堵车的话我在下午的6点就回家了,下午6点在哪?

生:在右边的钟面上,第二圈。

师:老师整点回家的话,可以7点前回家看新闻联播了,7点在哪?。你们都知道新闻联播是什么时候看吗?

生:晚上7点。——

师:到底是不是晚上7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视画面是写的这个时刻吗?(播放新闻联播片头)到底是6点半还是7点?哪里写了?

生:右上角。

师:画面上写的是什么?怎么没有“晚上7:00”呢?怎么没有7啊?解释一下。

生:下午的时间都要加12小时的。

师:是这样吗?你们平时看电视,电视的右上角显示的时刻都是下

午或晚上的时间加12上去的,是不是?哪你会反过来看吗?见到这个19点你能不能知道就是晚上的几点吗?怎么样?谁减12?真的都是减12吗?这个19到底是怎么来的?是从哪里数过来的啊?

生:从中午12点开始数过来的。——

师:这样不方便看,我们把刚刚那个钟面找出来(出示两个钟面图)。他说的13在哪?左边还是右边?2的位置呢?3 的4 的。。然后就是,然后就是。。。哦!原来是这么来的哦,他的这种计时方法与我们平时学的计时方法有不同没有?哪里不一样?我们平时见的右边那个1都怎么叫?叫下午1点的,现在我们不叫他下午1点了叫什么?原来下午的2点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呢?把我们的这一天24个小时不是一个钟面一个钟面来了,而是一路的这样数上去了,是不是?这样数11、12、这样一直数到多少?能不能数到25?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大家明白了?王老师再给你看样东西,也是非常能够说明问题的。在这里,(看视频)注意看和听哦!怎么样?懂了吗?像这样的一种方法它就叫24时计时法。告诉你旁边的人懂了没有,什么叫做24时计时法。给你同桌说一下。

生起来全班交流下。

既然大家都懂了那我们写一写怎么样?我们把刚刚那个时刻写下来好不好?写啊哪里?

板书:19:00,这个19点他是24时计时法的,这个19点他就是什么?

生说。。到底是晚上 7:00还是早上7:00?为什么要强调晚上7点?

师:就写7:00行吗?

生:不行?不写晚上还以为是早上7:00呢!——

师:哦,原来是这样,那这样看来一天有几个7点啊?所以要写晚上7:00,这种计时法叫12时计时法,又叫普通计时法。所以这个点我们通常要写上晚上7点,才能说清楚是天黑的那个时刻,那么这个19:00要不要呢?为什么不用?

生:不用。——他有没有把早上7点和晚上7点区分来?

我们往前写一个怎么样啊?假如“早上7:00的话,(7:00、早上7:00)那么上面写什么呢?我们打开电视看到的是什么面?这时候我们看(下面的),“早上7:00、晚上7:00”都是“7:00”怎么样?很容易搞混。但是我们这种(上面7:00、19:00)24时计时法呢?他把第一圈里面的7点就叫做7:00,他把第二圈里面的7点就叫做19:00了,你说这个计时方法好不好?这就不容易混淆了,所以这种计时方法在生活当中应用是非常多的。还在什么地方看过?

生说自己的所见,师实时评价。老师也找了一些,要不要看看啊?(出示24时计时法的地方)学生交流想法,说说各是什么时刻。

师:24时计时法他有他的好处,这种计时方法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易混淆,还有什么好处吗?你看我们这种还要写早上还要写晚上,你说我们晚上看电视的时候那个屏幕上还要写晚上7:00,你说啰嗦不啰嗦?外国人来我们中国看电视他看不懂,不认识汉子啊更不认识晚上这两个字了,所以这种方法国际通用啊,很多时候都要用24时计时法。

三、互换

同学们看,我们黑板上就写了两个时刻是不是少了点啊?要不要再写一些?但是可以写很多哦,你给同桌说一说,还能写那些?

师:如果我上面写20:00,下面就要写晚上8:00。如果写什么就要写什么,你给你旁边同学说一说,小组内说一说吧!

师:我们来写一写吧!你觉得最关键的要写什么?你觉得那一个一定要写上?并说出理由,生:24点。师:为什么?

生:24:00是一天的开始。

生:24:00是前一天的结束,今天的开始。

写最后,师:哪为什么你刚刚为什么说又是一天的开始又说是一天的结束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生:因为当晚上的时候呢就是前面一天过去了,后面一天又开始了。师:哦,他说24点的时候啊咱们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他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24点,就是明天的。。(开始)0点。师写“24:00”,下面写“夜里12:00”

师:还写哪个?还有哪个?到底从几点开始我们减12的?。。从13:00这个位置我们要不要写上去?为什么要?

生:因为数到12点时,下一个不是1点,而是13点。生:——师:对了,我们写上13点,写在哪里?722331.COm

师:我们也写一个上午的。我们写个现在的时刻好不好啊?9:55怎么样?

生:如果写9:55,那么12时计时法就是上午9:55.师:前面还有个位子,要不要写一写今天是从什么时刻开始的?7点前面是6点,6点前面是。。。然后呢?然后。。直到学生说到0点。

师:好!0.点是这样子的0:00,,它是什么时候?下面怎么写?(夜里12:00)

我在写一个时刻啊!

师:20点你懂吗?20:20你懂吗?我怀疑你不会,你肯定会把它说成。就错了,生:晚上8:20.。

师:对不对?怎么还有20分呢?怎么没减12呢?你8是哪来的? 生:20-12 师:后面的20要不要也减去12呢?

生:不要。师写“晚上8:20,你觉得这个地方要不要给同学们讲一讲啊?要小心啊!不能出问题啊!

生说,师鼓励,给些掌声!谢谢!师强调两个20的意义。可以列个算式吗?怎么写?生说师写20-12=8,同学们理解的了。现在不知道那几个问题大家是不是清楚了?什么叫24时计时法清楚了吗?脑子里有没有概念?这种计时法跟我们生活中的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清楚了没有?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人们为什么要用这种计时方法?有没有他的好处?

师: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生:24时计时法转化成12时计时法时用前面的几时减去12就可以了,后面的分就不用减了,还要写上早上还是下午或晚上。

师:对啊 很有好处的啊!现在是不是真正都掌握24时计时法了吗?要不要动笔来试试做做练习呢?

师:我说一个时刻你能不能很快的知道是什么时刻?师说24时计时法时刻让小时用12时计时法表示出来。

师:好,听好了哦!老师可要说了哦!(提示学生上面写一行17:00下一行写成12时计时法的形式)17:00 21:00 21:21(现在的时刻)

生动笔写出并汇报。师实时的统观全班,查看学生的完成情况并给予肯定。

师:接下来我们反过来玩,同学们想不想也出题来考考老师呢?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让老师说成用12时计时法,出难一点的题哦!出完题后要写出标准答案啊!同桌交流谁出的好!

生:说题,师让其他学生来帮助完成。师:这些都太简单了,推荐一个有难度的来吧!生:21:50 师:晚上9:50 这个环节视学生出题的情况来灵活安排。让学生说出来,对了没有?谢谢你哦!你在真够朋友,你简直就是在帮我啊!

学生纷纷提出问题。共同解决。我们要学的知识大概就是这些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片子很有意思的啊!你愿意看吗?

师;出示介绍地球1小时活动,知道吗?世界的一个组织建议大家

每年的3月最后个一个星期六倡议大家、政府、机关呢个人都统一熄灯一个小时。具体的时间是这个时刻20:30—21:30,要求全球都在这个时刻熄灯一个小时,你知道是几点吗?懂吗?今年3月28号呢大家都参与了这个活动。

王老师去上海学习行程。王叔叔坐火车去北京时间。

师:这个题目看懂不重要,我更愿意跟你分享的是这样两个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它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非常容易让我们算出王叔叔在火车上到底走了多长时间!从9:00到15:30。几个小时?其实很容易用减法来做是不是?

生:6小时30分。

师评价学生的计算,并说说计算的方便。

四、总结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过程的学习过程,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的感觉吧!

生:———— 板书:

24时计时法

0:00

7:00

x:xx

13:00

19:00

20:00 20:20 24:00 夜里12:00 早上7:00早上x:xx 下午1:00下午7:00 晚上8:00 晚上8:20夜里12:00

20-12=8 10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6

《万以内数的减法》是新课程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里的三位数退位减法的一节课。在这堂课中,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在新课开始,利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及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增加趣味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创设了三年级的学生到云南旅游,从昆明出发,到大理,还要到丽江这条旅游线路,让他们感觉到数学的紧密联系,教学随时随地伴随在身边,这样就让需要解决的问题变得生动了活泼了,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全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探索的欲望,和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使已掌握的知识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和影响,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成为学习新知的诱发剂,这是学习数学时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将两位数、减法的笔算知识,进行迁移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知识;将学生了解的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迁移学习加减法的验算知识等。在教学时,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小学数学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比如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既要表扬使用口算方法的学生,也要表扬在脑中想竖式的学生,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算法进行思维提升,让知识本身及其中包含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扎实基础,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7

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要解决这节课的问题有几个关键:一是口诀的问题;二是竖式的书写问题;三是还有试商的问题。

学生虽然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了口诀,但学生经常想不起来乘法口诀,这就导致笔算的速度减慢或者错误。在课前我做了些复习,但在教学中效果不是太明显,不是练一道题两道题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种计算能力要在慢慢的练习中习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尽管教材中没有概括出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习策略,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一般应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应有一个合理的演算顺序。因此,教学时,很有必要通过直观操作与笔算竖式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笔算除法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是竖式的书写问题列竖式步骤的问题。如:很多学生对42÷2口算就能算出结果,也有一些学生在假期学了一点竖式除法,也会列竖式解决,但是由于不理解算理,竖式书写的格式不正确,十位和个位的数一起除,不落下来,商的位置不会写。有的干脆写完除号把口算算出的商再写出来就算完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主要让学生理解算理,除法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要让学生说清楚,如2写在了哪一位上?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4又是从哪得来的,它表示什么?使学生理解十位上的4除以2商是2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2个20是40所以4也写在了十位上末尾的0可以省略。十位上的数除完再除个位,不能放在一起。

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四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

二、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情境图是3月12日植树节,把情境图用呈现给学生,并请学生发表意见。之后,再让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完成竖式计算,初步体验试商的方法。最后出示两题练习巩固试商方法。第二个问题要解决的是调商。学生据题意列式,接着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学生解说计算的过程,老师板演,通过汇报交流,认识到为什么要调商,怎样调商,突出对算理的理解。

三、在练习的处理上,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层次,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训练、提高学生的试商速度;根据试商情况,很快说出准确的商,训练学生的调商方法;课后练习第

一、二题,商是几?比一比谁试商的速度快?综合强化学生试商和调商的方法;第三题,解决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和调商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通过课后作业反应,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竖式除法的算理,能用正确的格式来书写。

但也存在不足:

1、在课堂的把握能力上,我虽然有些进步,但和有经验的老师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学生说跑偏了,我不能给予及时的纠正。

2、上课说话不够严谨,随意性大。

3、思想上知道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但没有做到。分析原因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说才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4、重点强调不到位,有些地方很重要,老师只说了一遍,学生听了,但没有记住。

5、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在讲竖式除法时,需一步一步用规范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老师设计的梯度不合理,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

总之,这节课我付出了许多,学生收获了很多。有付出才有回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篇8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千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一步感受了千米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一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所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二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课前我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从测量铅笔的长度到测量教室的长度再到测量从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 千米的观念。

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在课前我选了几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进行测量,记录下每个地方到学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先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让学生通过多次的猜测、比较,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因为课前布置同学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出学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课堂上请几位同学说说家在哪里,再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家离学校有多远。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还是少或差不多,再进一步猜出大约是多少米。再请已经测量好的这位小朋友当小老师进行评判,比一比谁猜得最准。小朋友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全班同学一起猜,被请到的同学人数有限,学生的参与面不够,无法满足大家,所以我再让小朋友分小小组活动,让每个小朋友有猜和被猜的机会。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 1千米有多长。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对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讨论、汇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再出示三个实例:小明走100米需要210步,那他需要走多少步大约是1千米?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长?(200米)几圈才是1千米?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三个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简单化聚,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最后是课堂小结。

这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参与对1千米或几千米的体验和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结构。课前布置学生走一走、量一量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活动,而只靠学生想象1千米有多长是无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米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三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导入通过我和学生比高矮这样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帮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通过让学生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开展下面的活动。利用这样的活动引入新知,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在形成1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我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再说说15分钟能从学校门口到哪儿?再出示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让学生判断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整个过程,我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后我留了10分钟时间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让孩子们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体验走了20个来回,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