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做一个大写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3-02-13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是栏目小编花时间整理的内容。一本好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读后感是人们增加对读者的印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 篇1

最近,我阅读了薛法根老师的著作《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它犹如一缕和煦的春风吹醒了行走在教学之路上迷惘的我。薛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地让我折服。那一篇篇真挚感人的教育故事;一段段睿智简约的教学片段;一句句真诚友善的激励之语……激起了我的教育热情,打开了我的教育思路,唤醒了我的教育初心。

一、爱的力量,让教育梦成为现实。

1.怀揣着一颗炽热的教育之心。

薛法根老师30年来,无论再忙再累,他每天晚上都坚持伏案在书桌前看两个小时的教育理论,边看边做批注、笔记,一点一点地记,一点一点地啃。即使后来担任学校的校长,他也坚守在教育的一线,刻苦钻研教学工作,一心一意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寻求高效简约的语文课堂。薛老师曾说:“一个不曾把心安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之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的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目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试问,如果一个教师对教育没有一颗真挚的炽热之心,又怎么能在繁琐的教育事件中保持平静的心态?又怎么能在平凡琐碎的日子里周而复始地坚持研究?

2.关爱并无限信任每一个孩子。

薛老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正充满智慧的教育必定充满了教育的大爱。”是的,爱是教育的灵魂。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一个班四十几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起点、学习能力不一样,这就难以避免学困生的存在。当然,我班也有。小浩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记忆力不强,语文识字能力较差。每次学完新课后,我都会单独留他下来,教他独字、识字。通常一天下来,他最多也只能正确地书写一半的生字词。面对着他,我总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的不耐烦。但是每次看到一大片空白的听写本或者几乎全错的试卷,我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怀疑孩子是否用心去学习,是否有能力学好!有时甚至想直接把他放弃。看了薛老师的《给孩子一张自由行走的名片》一文,我深深地感到每个孩子都很重要。身为教师要真诚地关爱每一个同学,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的热情,无论孩子的基础有多差,只要对学习保持无限的热情和信心,就一定能学好。

二、组块教学,言意兼得,唤醒孩子的智慧潜能。

薛法根老师的语文课堂充满智慧,以“发展儿童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简单、扎实地进行教学,并逐步形成了清简、睿智、厚实的教学风格。

简约的组块教学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它犹如中国的水墨画,用简单的线条和黑色墨水勾画,却包含丰富的内涵,是简约中的丰富。组块教学的简约之美,美在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便、教学媒介简单、教学用语简要。乍一看,好像所有教学环节都化简了,但是不代表老师要做得事情就减少了,相反,对语文老师的专业化要求更高了。

我们在运用“组块教学”时,首先,要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解析每一项语文能力形成的过程阶段及相关的知识背景。明确每一个阶段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就能学得深入细致。其次,要善于从文本中捕捉具有教学价值的知识点。文本解读是我的短板,不说解读的新颖性与深刻性,但也常常犯人云亦云或者过于肤浅的毛病。在教学时往往会跟着课文内容跑,课文写了什么就教什么,忽略文中深处最具核心价值的知识点,导致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总是停留在“知其然”的阶段,却达不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高度。最根本的症结就在于自己相关的理论知识相对匮乏。为了治愈研读教材“肤浅、错误、散乱”等顽症,我觉得离不开两个办法:一、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语文相关的书籍、文献,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培养语文课程意识。二、多花点时间反复朗读文本,反复研究,反复琢磨,找出具有真正教学价值的语言材料。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显得深刻和实在。最后,要擅长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加以重组、整合,形成教学内容板块,实现一个内容板块包含多个教学内容。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很多、很杂,如果我们不加以选择,想着面面俱到,而教学时间又有限,那势必会造成语文课堂的高耗低效。“组块教学”重组教学内容,将课文中值得教又值得学的“精华”筛选出来,作为教学内容的“内核”。然后围绕“内核”,将选编的相关内容有机组合,形成一个个教学板块。这样的“组块教学”使教学任务更加集中,也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薛老师主张语文教学理念要走向智慧,要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目标,因此,组块教学中的每一个板块都要体现言语智慧教育。我记得薛老师上《小露珠》一课时,他将文中大量“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这样的短语重组成一个教学板块,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地朗读、识记。既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又促进言语的发展。薛老师面对着文本,往往有一双慧眼,他总能根据文本的特点将课文中的词语进行重组,给人一种惊喜感与敬佩感。反观自己的语文课堂,识字教学是我最容易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识字方面的内容基本都是教材指定的生字词教学。而且在教学时,大多也只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识记生字词的读音和字形。这样的识字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学生学起来往往兴趣不大。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紧跟在薛老师的身后,多研读教材,多思考,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将“讲课文”变成“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唤醒学生的智慧潜能!

薛老师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追求大道至简的教学。书中的每一个篇章都充分地展现了薛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灵活自如的教学机智和“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风格。虽然我不具备薛老师高超的教育教学技巧和艺术,但是我相信只要初心不改,认真地研读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就一定能够让学生学好语文,启迪学生的心智。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 篇2

放暑假了,难得独守一份静怡,我倾心拜读了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书,如清风一缕,他的文字带我阅读到一段颇具质感的教育人生。

薛老师在书中说: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学困生,面对教学中的难题,不应回避,而要迎难而上,竭尽全力去解困、去解难。有了这样的专业精神,才会在求解的过程中,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才会构建起属于你自己的教育学,获得属于你的专业尊严!

我在薛老师的教学案例中感受到一个语文教师深邃而独特的思考,他总是在看似平易中寻得语文的特有味道。我很高兴在众多章节中,读到对儿童的呵护与潜心解读。这是一位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怀中最闪光的地方,一个没有心怀童年世界的老师不能迸发出颇具灵感的教学体悟来。

薛老师在书中提出只教不懂,不教已懂的,让我受益匪浅。他提倡三不教:学生不懂的不教,学生自己可以弄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暂时可以不教。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疑难问题,再由师生共同梳理提取课堂上学生合作讨论,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感受学讲课堂的新鲜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而激发学习的内驱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而做是根本,是中心。薛老师在这本书中也提到了体验教学的重要性,他说,没有经历,就没有体验,没有体验,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与成长。当然,薛老师提到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主要的、好的环境,是无声的教育,是无言的老师、无限的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教育不求快而求真,不求出名而求实效、教师在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甚至鼓励学生尝试错误。等教育思想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说,一个不曾把心放在高处的教师,看见的只能是满身的疲劳和满腹的牢骚。把你的心放在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上,你的胸怀就会变得宽阔而高远,所有凡尘杂事,都会被悄悄滤去,留下的必定是满园的教育风景和无限的教育乐趣。我也要向薛老师学习,去追求更美丽的教育风景和更快乐的教育乐趣。

在薛老师的成长路上,我读到了一份执着,一份近乎痴迷的执着。在他一路前行的状态中,我越发感觉到一个教师的专业尊严不是来自外部评价,而是来自于内心的自我认同。我想,如能坚持,不久的将来,我的教育人生定会灿烂无比。

濮阳市第三小学 丁玉花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 篇3

第一次捧读薛法根老师的著作,竟然有些懊恼未曾亲临现场观摩薛老师的课堂,那必定是从容淡定的,并且闪烁着智慧之光。《做一个大写的教师》是一部教育随笔,真实再现了薛老师专业成长的心路历程,一共包括四个章节:教育的闲适、专业的尊严、用心才能看见、悄悄地长大。这本书实在有意思,薛老师敢说敢言,仿佛每一个词都发乎心间,一字一句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一名资历尚浅的教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我在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是否浮躁了一些?

薛老师心目中的教育闲适,意味着有时候需要“浪费”时间,用闲适的心态去迎接未知,消化已知。教育闲适,意味着不再灌输知识,扼杀想象力,泯灭好奇心;意味着与学习浮躁的心态对抗,保持学生的求知欲望;也意味着每一位教师要学会选择与适当放弃,踏着从容的步伐走上自己的个人专业成长道路。薛老师所言甚是。但是我在一边看,也一边产生了自己的疑问。刻板的传统教学缺少自由、游戏、快乐,容易让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幸福,感受不到课堂的魅力,因而总是出走。急躁中的学习难免流于形式和程序,如同机器一样,失去了自己的体悟和灵魂,对于语文,尤其如此。只是,该如何闲适?或者说,如何有智慧地闲适?个中的尺度应当如何把握,而不至于堕入懈怠?这是我今后需要探索明白的问题。

薛老师认为,好的教育应当具备的两个条件:愉悦感、进步感。愉悦感是一种情感动力,而进步感是一种持久的内驱力,让孩子慢慢成长。我深以为然。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事情,不要把所有的教育变成了“记忆之学”,抹杀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学习应当是一件幸福的事,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还应当考虑他们从中能获得的愉悦感。学习是快乐的,进步也是可能的,学习才能持续下去。我们不但要教学,还应当育人。立人以德,即体谅他人,认识自己;启人以智。即运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怡人以情,即让学生能享受学习,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由心而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切,都并非可以急功求成的事,我们教师可以日积月累,多阅读、多思考,一步步搭建自己专业成长的台阶,让成长多一些沉淀,多一份从容,方能迈得更远!(黄凯敏)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 篇4

冲着案例教师思维方式两个关键词,我借阅了王晓春老师编写的《做一个聪明的教师教师思维方式案例点评》一书。以案例讨论问题的形式来承载教育思想,想来应该比枯燥乏味的理论书籍有趣味多了,而教师思维方式一词也隐隐的让我有些期待。这两年,面对学生群体的日趋个性化,工作在教学一线,担任着班主任的我有时真觉得自己的思维有点跟不上新生代的孩子了。

翻开目录,好多话题我们都很熟稔,好多做法我们都是奉行了多年。如今看来,不至于全然舍弃,却也实实在在有必要重新思考。教育的复杂性,诚然不是能听风就是雨的,教无定法,不是吗?

1、迷信说教

书中言:迷信说教,迷信嘴皮子功夫,迷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教育界的流行思路。很多语言已经形成了套路,自动化了,教师只要一张口,那些东西就会沿着固定的河道奔腾而下,学生都快把这些说辞背下来了。

诚然,要说现在的学生,写保证书,写认错书时,多半思如泉涌,格式规范,随手拈来。作为中学教师,越来越觉得语言教育的无力感了。

结语:教育的关键是体验,亲身的体验。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而不把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要知道,孩子主要是在行动中,而不是在言论中成长的。

2、不妥协主义

书中言:大批家长、教师的思维方式是针锋相对的和学生较劲,进攻到底,不带妥协的。攻不上去怎么办?宁可败退,也不主动撤退。失败了还不承认,也不接受教训,下次继续搞不妥协主义。但这种冲冲冲的办法往往只能用来对付胆小的、年龄小的孩子。万一孩子横竖不吃,你会看到家长和教师完全变了一副面孔,成了迁就主义者和逃跑主义者。他们会对孩子做很多无原则的让步,处处哄着孩子。从一个极端跳到了另一个极端。这是败退,不是撤退。

这两年,敢于直言不讳的学生日渐多了起来,惟命是从的学生少了。铃声响了,你想拖堂几分钟完成教学任务,会有学生当面抗议,提醒你下课铃已经响了。学生上课看课外书,你想没收,会有学生质问,我的书,你凭什么没收。面对做出这样抗争的孩子,硬顶根本不管用,可一味退让,也无疑不利于班级建设。

结语:教与学这一活动,是通过无数的冲突与妥协才得以实现的,它绝不是作为理想环境中的纯粹的过程展开的。教师要懂得妥协的艺术,做一个聪明的撤退者,知道分寸,知道撤退路线,而且知道何时反击。当然,妥协是有原则的,底线不能突破。

书中还有很多鲜活的案例和王老师鞭辟入里的分析,不做赘述。诚如王老师所说,他想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醒每位教育者解剖自己,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而不是拿来主义。但愿自己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能做一个敢于反思自己教育思维的老师,而不是一味的复制他人思维方式的老师。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 篇5

炎炎夏日,以书为伴,获得内心的一片清凉。这个假期与薛法根老师结缘,源于他的一本书《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吸引我的首先是书名,其次是书中内容,进而越读越想读。薛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让此书读起来甚是有趣,书中的一些观点亦引发我的思考。回顾我七载有余的教学生涯,真是有些相逢恨晚。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与各位同行共享。

从小我们都在背诵《论语》中的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小时候都懂的道理,却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忘却了。有人说我们常常只顾低头赶路,却往往忘记抬头看看沿路的风景,回顾我过去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总是奔赴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路上,而忘记把每一堂课都变成最精彩的一课。教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课,我们是否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教学生学语文?我们都教过《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至于为什么教,往往莫衷一是。有人为识字学词而教,指向语文知识;有人为教学生练习朗读叙述语言和角色语言而教,目的在于语文技能;也有人为了教学生认识狐狸的狡诈,乌鸦的爱慕虚荣,指向思想内容。而今,我受薛老师启发,如果我再一次教这篇课文,我会把课堂聚焦在狐狸对乌鸦的“循循善诱”上,教学生学习“如何循循善诱”,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交际对象,采取正确策略,谁可与之循循善诱,谁不可与之循循善诱。若是智商更胜一筹的狼,循循善诱的计划就只能胎死腹中了”。我想这样的教学课堂,不仅仅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让他们懂得用“循循善诱”与人交际的生活智慧,实质上已经指向了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了。

言语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其基本表现就是我们语文课上关注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言语智能是人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言语能力、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内在的人文素养、精神底色。想要在语文课堂上为言语智能而教,就要转变我们的教学思维。教学生一篇课文,不能止步于学生明白“课文讲了什么”,还要琢磨课文中“是如何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我会如何说”,如果长久以往,学生一定会获得一种言说的方法、能力与智慧,这就是言语智能。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潜能,而教育的意义在于发现、唤醒并促进智慧潜能充分而自由地生长。对语文老师来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发现、唤醒并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

言语智能就如我们常说的语感、直觉一般,这种语感和直觉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千万次的倾听揣摩中反复锤炼与打磨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于无数次的反复练习中习惯对言语材料和语言形式的自觉关注。当然,言语智能植根于学生识字学习,必须重视每堂课字词量的积累,也必须重视每篇课文特有的表达形式。要做到以上第二点,就必须教师在研读教材、深挖教材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每篇课文的内容,透过内容看到背后的形式,以及形式背后的结构,才能上有特色的的语文课,做到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发展言语智能,应该会让语文课堂变得简单清晰起来。

正如薛老师所说,从“讲语文”到“学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华丽转身;而从“教语文”到“育智能”,则是语文教学的本真回归。为言语智能而教,是语文教学的时代召唤!做言语智能的责任担当者,是我们的时代使命!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 篇6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我用闲暇时间断断续续读了两个多月。这本书就像我手边的这杯淡茶,每读完一篇或者一个章节,我都清晰地感到在我心里散发着醍醐般的清香。

教师职业的路上风雨兼程,我们在奉献牺牲自己的同时,更需要发展自己,使自己的职业生活灿烂起来,丰实起来,精彩起来。人生的路上如同过隙的白驹,惊鸿一瞥间,一个人从出生躺在母亲枕边的嗷嗷待哺到晚年病床枕边离开这个世界,短短一生,昭示我们应该时时坚守自我梦想之心、完善自我提升修养之心,对教师职业的敬畏之心来看待自己的生活和人生。

如同我,从走上教师岗位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在思考,我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做新时代合格的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这块我一生耕耘的天空里飞得更好更踏实更高远呢?

我思考关于教师工作的负重,其实多干点工作没什么,不要抱怨;其实每天多些时间思考自己的工作没什么,不要懒惰;其实多一些人生的挫折也没什么,不要退缩。其实很多时候我也有过失意、迷茫、痛苦、失败,这些其实都没什么,这些经历只能砥砺我在工作中的脚步走得更稳一些、更好一些、更正一些,正因为我负重了比别人更多的人生历练,我才可能跌倒得比别人少一些啊。

我思考关于和学生的换位,我知道,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以,参加工作后,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换位思考,只有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多方位地去审视学生所学习的空间,才能善待自己和自己的学生。做事做人多替学生着想,不自以为是,学会尊重学生,不强求、不怠慢、不干涉,勇于担责。只有这样才能不作茧自缚、固步自封。

我思考人生命的长短,生命有长短,岁月无定数,日子一天天在重复着,人生全部的学问就在于和时间打交道了。时间无尽无休,生命前赴后继,是这样的道理啊!如此,我们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我思考活着的方向,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一句话,人生重要的不是所处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我到现在没有完全理解这个话的意思。我只记得人的快乐,其实是要经营好自己的长处,如果站错了位置,那对于人生也是一件痛苦的事啊。只有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才能经营有声有色的人生。美国的富兰克林总统说的好: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那么,活在当下的我们重要的就是要经营好自己教师这个职业啊,教书育人这就是我们的长处!

没有经历过岁月无情的磨砺,就不会有创造幸福的力量;没有经历过暴风骤雨的洗礼,就不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没有全心全意教学的思想,就弹奏不出学生心中永远的敬佩!

幸福这个词只有寥寥几十笔,几十秒钟就可以写完。但它深刻的含义,却需要我们用一生去细细体会。

在马克思的故居,有这样一句话:不求人生显赫,为了人类幸福。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把职业的幸福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 篇7

对教育该有什么样的情怀?对儿童该有什么样的理解?对教学该有什么样的追求?对成长该有什么样的定义?……没有这样持续追问和深刻思考,就没有崇高的教育理念和独立的教学见解,也就难以成为大写的教师。——薛法根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一、用心才能看见“风景”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二、惜心才能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姚柳芳)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 篇8

我阅读了薛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其文笔优美又犀利地指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

薛老师提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常问“为什么这样教”,多对教学现象做更深入的剖析、更理性的思辨,看到内隐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

另外,薛老师提到对于课文本身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教师要有耐心地引动学生去深入。语文的工具性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重视能力训练,而语文的人文性则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情意、充满人文的气息、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之前在听一个老师教学生写作文《我最喜爱的水果》。老师抱了一个西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颜色,外形像什么?切开后,是什么样的,尝一尝它的味道是什么样的?学生课上兴趣是很高,课堂也很热闹,学生也都写出来不少内容,但是似乎我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很多作文写得很相似。从薛老师的这一章节里我找到了答案,语文不应该给出一个百度百科的模式,正像薛老师提到“我们无须控制学生的感悟或者思维的过程,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感悟、自觉思维的过程中来。

最后,我想薛老师等名师能够深入的研究教学,真正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勉,是对教学的热爱,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希望我能够沿著名师们的足迹,在教室成长的道路上能够找到自己的方向。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的读书笔记 篇9

《做一名大写的教师》是薛发根校长真性情的随笔,没有干枯无味的长篇大论,让人觉得“大写教师”遥不可及。他用清简、睿智、厚实、幽默的风格再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个困惑和难题,表达了自己独到而深刻的思考和见解,给人一种新鲜感,引人深思。

整本书读下来给我整体的感觉是教育处处需要慧心,大写的老师必定是个有心的、用心的老师。

一、用心才能看见“风景”

生活好似长流水,一旦你习惯了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用心的人,即使平凡无奇的日子,也能从中品咂出滋味,看到独有的风景。

在聆听名家的课时,我时常会感叹课堂实在精彩,但这课自己也上过,怎么我却上得那么平淡无奇呢?薛老师在书中告诉了我答案,名家课上的一招一式看似简单,实质上是除却繁杂之后艺术化的简约。授课者上起课来如鱼得水,听课者有所悟,拍手叫绝,都因教育者存乎一心。作为教师,先得践行初心,扎根讲台,在讲课讲学中立德树人。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航标灯,要用心育人。除此之外,还得独具匠心授知识,润物无声养习惯。薛老师在书中举了教学经典之作《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没有思想,不会思考的老师可能会把经典教成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单纯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狼”和“小羊”,然后追问“狼是怎样的一头狼?羊是怎样的一头羊?”这样教与不教没有实质区别,学生难以获得一种进步感。若备课老师加入了自己的阅读思考以及策划独具匠心的实践环节,抓住羊和狼的两次“争辩”,聚焦“争辩”,教学生学习“如何争辩”,更重要的是教学生“识别争辩的对象,谁可与之争辩,谁不可与之争辩。若是狼,则走为上策。学生不仅仅获得“争辩”的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人际交往的生活智慧。

二、惜心才能走进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特别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独立的精神和意志,作为老师要给孩子一张独立行走的名片。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愿望,无限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好的可能。永远记住激励比指责重要,告诉孩子“你能行,我相信你,再试试。”当我们总认为要教给孩子什么一生有用的知识,孩子又不感兴趣时,不妨放下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感受孩子,看看他们真实需要什么,让孩子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奇妙世界,在通往奇妙世界的路上,孩子是我们的引路人,我们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师生共舞,教育才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

《做一个大写的教师》真是一本用意深远的书。追随名师的足迹,思考教育的真谛和专业成长的路径,静下心来,好好“磨功”,希望自己可以从平凡走向优秀。(姚柳芳)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