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案模板 >导航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28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11篇)。

教师资源网小编觉得“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是一个值得您关注的话题不妨一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制定好的教案尤为重要。希望您能实用将这篇文章收藏起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流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流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3、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学习重点】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观察流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学习准备】

1、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2、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学习流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流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流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流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流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流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流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流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被注:观察蜗牛的身体和观察蜗牛的运动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3、关注:饲养流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

4、设计意图:在饲养流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2】

第一课时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教学过程: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 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 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 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 学生读书圈划。

b.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 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 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板书:

3、爬天都峰

又高又陡

奋力向上 互相鼓励 战胜困难

相互道谢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腊、牺、牲、舰、桅、惶、措、顷”8个生字,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词语的意思。学习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的解词方法。积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从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品质。展开想象,把第3节写具体。

3.通过学习阿基米德指挥希腊人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烧毁罗马战舰的故事,感受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初步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

2.学习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认识到他是一个大智大勇、善于运用科学的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面镜子),这是——镜子。你们听到运用镜子作武器击败强大的敌人舰队这种奇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8课《智烧敌舰》。出示课题。学习“舰”:大型的军用船只;军舰。

2.读题质疑。谁想出办法烧了敌舰?用怎样的办法烧了敌舰?结果怎样?

3.自由读课文,交流、总结。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 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焦头烂额 欣喜若狂

二、整体感知,认识人物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你能用什么方法理解上述词语?(乘虚而入 惊惶失措 欣喜若狂 焦头烂额)

(3)完成填空: 有一年,罗马帝国派军舰侵略希腊,希腊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惊惶失措,这时,阿基米德指挥大家一字儿排开,利用镜子反射阳光,集中对准军舰的布帆,使木制的军舰燃烧起来,最终打败了罗马军队。

(4)用直线划出人们评价阿基米德的语句。

2.学习生字: 腊 牺 牲 桅 腊:与“措”比较(媒体) 牺牲:指导写正确。(媒体) 桅:看课文插图认识舰上的“桅杆”。

3.交流填空,读划线句子 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希腊最聪明的人。 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

>>

三、学习故事,了解人物

(一) 学习课文第2、3节

1.读文,理解“乘虚而入”:查字典理解“虚”意思;根据关键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读文理解课文中“虚”的意思。 指导读句:希腊这个国家很小,许多年轻力壮的男人牺牲了,留下的尽是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2.罗马人乘虚而入,发动一场侵略战争,希腊人陷入险境,他们(惊惶失措)。

3.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惊惶失措;明白希腊人惊惶失措的原因 (找出相关语句,朗读) 。

4.联系上下文写话:

大家急得惊惶失措:老人 (动作),喃喃祷告: “ ”;妇女 (神情)说:“ ”;孩子 。

(二)学习课文第4——8节

1.当人们惊惶失措,希腊危在旦夕之时,阿基米德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找出相关语句。

2.相机出示第4、6、7节

(1) 多角度引读第四节,体会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

(2) 指导朗读第六节,抓住词语“一字儿排开、集中对准、布帆”感受阿基 米德的观察入微和指挥若定;抓住“焦头烂额”一词,通过它与“乘虚而入”一词的对比,感受罗马士兵落荒而逃的`惨状,加深对阿基米德的智慧的认识。

(3)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语言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

(4) 朗读第七节,整理板书,体会“欣喜若狂”的意思,再次深化对阿基米 德的智慧的认识。

3.学习第8节

(1) 默读课文,并说说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科学原理。

(2) 读句子(阿基米德笑眯眯地说:“我有什么本事?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

讨论:你同意阿基米德的说法吗?说说你的观点。

四、总结拓展,巩固练习

1.学了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把对他的评价用几句话写下来。

2.积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顷刻间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

2、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3、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过程:

1、 先从两个观察游戏入手的,第一个游戏是观察猜字,学生说出猜的是什么字,并简单说说理由。第二个游戏观察图形,从中找到需要的梳子、哑铃和毛笔。用这种方式导入,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老师也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清楚地表达、认真地倾听的能力。

2、 老师要求男同学闭上眼睛,让女同学观察毛笔的位置,然后让女同学来讲述毛笔在图形的什么地方,只能用嘴叙述,不能用动作来指点,男同学要根据女同学的描述找到毛笔。这就是在训练学生清楚地表达、认真倾听的能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学生,“谁能讲得比她更清楚?”“谁还要补充?”“根据描述,你找到了吗?”这是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3、 由学习伙伴的话作为引子,让学生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自己的发现,指名个别学生在全班发言后,老师安排小组交流,要求专心听别人的发言,记住别人的发现。然后让学生汇报小组的发现。其中,老师适时地对学生语言表达中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

4、 在小组汇报的基础上,老师启发学生“有没有你们最感兴趣的发现?”,学生纷纷回答,老师从中挑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围绕着这些感兴趣的发现,在全班示范怎样进一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5、 最后一个环节是老师出示一个现场观察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四幅图:随着太阳位置早、中、晚的变化,猫的瞳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观察猫的眼睛,引导学生说得更准确。然后再观察图片,向旁边的同学说说在什么时候猫的瞳孔是什么样子?

6、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 出示四组词语,学生认读。读给同桌听,互相检查。

2、 仔细观察每组带点的字,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3、 交流观察后的发现,并说说形声字的特点。

4、 拓展练习:展示自己课外搜集的形声字卡片。

二、 读读背背

1、 学生自由朗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 分小组练习背诵。

3、 说说这个儿歌知道了什么?

三、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构建信息环境下主体参与教学模式。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文所引发的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因为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这专题进行研究型学习。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习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历史、地理、美术、环保、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在教学中推崇创造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学情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10-11岁之间。作为四结合的实验班,学生已经懂得电脑的基本常识及基本操作。

2、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属同年级段学生中上水平。

3、学生对花感兴趣,但缺乏有关花儿开放原因的常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学生踊跃介绍从多媒体、书中、课外等获悉的材料〉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

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利用电子课本进行阅读)

那就让我们先在课文找找答案吧。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在电脑上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有喜欢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3、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三、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

3、这么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生边回答边或展示网站中的资料)

A、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就让我们上网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A、上网浏览

B、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拓展性处理教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功能〉

5、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网上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齐读第一段。

6、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四、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

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

(小组合作,由同学解答一部分)这样吧,现在大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学习。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共同讨论。

电脑出示学习步骤: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

(C)共同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学习成果。

2、组内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五、演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六、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1、利用本校校园网的BBS发表贴子当当小诗人

2、师生互评。

3、总结本课

〈这部分设计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实践应用的机会,采用选择性教学,鼓励他们主动学习,勇于创造。〉

定量评价结果:

价指标统计指标统计结果占总时间或人数百分比

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学习时间30分钟75%

学生参与的广度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时间20分钟50%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次数8次

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60人次150%

学生参与的认知水平开放性问题4个

学生提供多种答案35次

教师提供多种答案0

学生得出结论15人次

教师提供结论1

学生回答有创意8人次

学生参与的形式上网浏览、分组讨论、朗读、阅读、回答问题、说话训练

学生参与的效果回答问题正确率98%

纪律问题1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使用时间25分钟42%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重点)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3个词语的用法,并选择其中一个写句子。(难点)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生字卡片、词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

一、交流平台

1.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读书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默读)

同学们,默读是读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学习中训练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你们学会默读了吗?默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你们是怎样做的?小组交流交流。

2.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边读边思考。

默读时,我们还要注意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的不懂的问题,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画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默读时,还要注意速度,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字词上,而要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

3.同学们,你们做得都很对。我们再来看看小军他们三个人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

小军: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小丽:我默读时,会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

小妍:默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帮助我理解内容。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

同学们,一起读懂这三句话。

-65405168275

同学们,默读时一定要记得这样做哦!

二、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现在老师带你们认识几个和“目”有关的字。你们看:

(课件出示)眼睛图,“目”字演变:“目”字外面的方框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两只眼睛。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许多汉字都与眼睛有关。你们认识这些和“目”有关的字吗?

课件出示生字:睁 眨 瞪 瞅 瞧

2.同学们,这些字你会读吗?自己试试。

同学们,你能读准哪个带“目”字的字,就站起来领读哪个。正音:“睁、瞪”是后鼻音。

3.同学们,你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把你的识记好方法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①眨:形声字。表示眼睛很快地一闭一开。(动作演示)时间久了,眼睛会不会累呀?因此,右边是个“乏”。

②瞪:左右结构,形声字。“登”的意思是上,升。加上“目”表示睁大眼睛。(动作

演示)

③眶:与“框”区别识记。

④睹:加一加的方法记:目+者=睹。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几个和“目”有关的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眨眼 眼眶 怒目圆睁 目瞪口呆 耳闻目睹

同学们,你会读这些带“目”字的词语吗?同桌互读。

同学们,都会读了吗?把我们的“小火车”开起来吧。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分组比赛,比比这些词语哪组读得更出彩。

同学们,这些字词有什么特点?(都和眼睛有关)你还知道哪些和“目”有关的词语?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结:

同学们,和眼睛有关的词语还真不少!无论看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用到眼睛。你们可要好好保护眼睛啊!

1.读读想想,下面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借助词典了解每个词语的准确含义,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

①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②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③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三个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三个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为什么?小组交流交流。

2.同学们,谁来把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与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

陆续:前后相继,时断时续。例如: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了教室。

连续:一个接一个。例如:在大学我连续两年英语考了第一名。

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例如:我今天得继续做昨天没有完成的

工作。

小结:同学们,这就是用词的准确性。

一起来读读这三个句子。

-654053625853.你们理解了这三个词语的意思,也知道了这三个词语的不同用法。接下来,你能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吗?自己试试。

把你写的句子与小组同学分享分享,其他同学评议。

谁来把你们小组写得最好的一个句子与大家分享分享?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7】

【课前准备】

1、再次品味本组四篇课文,注意写作方法。

2、读记叙课余生活的作文,积累好词好句。

3、准备一二年级时期的日记。

4、作文草稿

【教学过程】

师:(品题导入)齐读课题,关键词是什么?

生:课余。

生:生活。

师:找得真准确,谁知道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动脑思考一下,看看谁最棒!

生:课余就是课堂以外的

生:生活就是做的一些事情。

师:真会思考,老师帮你们把两个词连起来说一下:“课余生活”就是上学读书以外的时间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谁的课余生活?哪位同学能把整个课题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

生:我们在上学读书以外的时间里做的一些事情。

(习作初就引导学生审题,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审题的好习惯,避免学生作文时无从下手,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想。)

师:太好了,你真会概括。上学读书以外的时间包括哪些时候?抢答!生:下课的时候。

生:放学的时候。

生:周末。

生:寒假和暑假的时候。

师:你的思维真敏捷,在这些时间里,你做了哪些事情?请用最少的文字,在草稿本上写下来。请两个同学到黑板上来写!看谁写得最正确,最迅速。生:赛车。

生:养金鱼

生:??

师:你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其实,我们本单元有三篇课文也是写课余生活的,请大家完成下面连线:

(出示课件1)

《金色的草地》辛勤劳动

《爬天都峰》外出郊游

《槐乡的孩子》游戏玩耍

(生连线。)

师:虽然三篇课文所写课余生活的内容有所不同,但他们却有一个很大的相同之处,请同学打开课本,把这三篇课文仔细地默看一遍,对比一下,它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先找到先举手。

(生默读并思考。)

师:先说相同的地方吧。

生:每篇课文都只写了一件事。

生:三篇课文都是写了课余生活。

师:那当然,三篇课文都写了什么样的课余生活,还需加一个词,谁能说得更准确、具体?

生:三篇课文都写了快乐的课余生活。

师:对极了,快乐这个词用得妙,三篇课文都写了快乐的课余生活。你从课文中哪个地方感受到他们的“快乐”的?找出来读一读。

(板书:快乐)

师:先说《金色的草地》吧。

生:《金色的草地》的第二段“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弟弟也假装打哈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师:草地上的玩耍体现了快乐,这里是对兄弟俩什么的描写

生:动作和语言对话。

师:你真棒,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你记得很牢固,《金色的草地》是通过对兄弟俩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体现课余生活的快乐的,那么其它两课是不是这样的呢?

生:《爬天都峰》中的“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师:爬山的过程体现快乐。

生:《槐乡的孩子》中的“男孩常常爬到树上??”

师:孩子们削槐米的过程体现快乐。好了,复习了三篇课文,我们感受到他们的课余生活的快乐、有趣,你们的课余生活又是怎样的?回忆一下,把你觉得最快乐、最有趣的一种课余生活在草稿本写下来,特别要注意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教材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编者千挑万选而得来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反复研读,温故而知新。)

师:写出来的同学请读一读,没写完的同学先听别人是怎么样写的,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

(生读。)

(和学生一起相机提出修改意见师。)

生:写得不错,我感觉了你课余生活的快乐、有趣,除快乐、有趣,我们在课余生活中还有哪些收获呢?请大家接着完成下面的连线,这是他们在课余生活中的收获

(板书:收获并出示课件2

(生完成连线。)师:请大家按照连线齐读一遍。找找看,课文是怎么样写他们在课余生活中的收获的?

生:(读)“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了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生:(读)“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手掌??”

师:你在课余生活中有什么收获,先思考一下,再和同学讨论讨论,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讨论后发言)天气冷了,我怕金鱼冻着,就往鱼缸里加热水,结果金鱼都被我烫死了,最后爸爸告诉我,金鱼是变温动物,不会怕冷,由此我学到不少关天动物的知识。师:很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并学到知识。生:??

师:下课后,把刚才你们讨论的内容接着写在作文后面,好吧。

师:课上到这儿,我们作文还没题目,我们这篇作文题目应该是什么呢?生:我们的课余生活。

生:养金鱼。

生:

师:我们再一次齐读三篇课文的课题——(生齐读。)

师:虽然三篇课都是写了课余生活,但因为内容不同,所以题目不同,所以我们的作文题目应该根据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老师认为像《养金鱼》这样的题目比较恰当。

(多设台阶,降低坡度,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

师:我们这节作文课就要结束了,但我们这篇作文还远远没有结束,希望大家草稿完成后一定要多修改,因为作文不仅要自己看得懂,别人也要看得懂。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8】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5个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

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

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过渡: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

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

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

(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2、小组学习,交流;

(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

1、分角色读。

2、理解:

(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四、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三教时

教学目的:总结课文,指导实践活动。

一、分角色朗读课文。

1、感受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的神态和语气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知道到了哪些知识?

2、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推荐一些你认为好的科普读物,并简单介绍一些内容。

2、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或制作的小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9】

教学目标

认读7个字。

选择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读课文。

能用冒号,引号写一句话。

懂得在生活中,学习之中遇到困难要坚强、勇敢。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在熟练朗读中体会大山说的话。

体会冒号引号的用法,并试写一段对话。

教学准备

结合具体内容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准备图片,课上写话练习。

学生准备

巩固复习冒号引号用法。

课前分组,准备练习分角色朗读。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二、自学生字、新词。

自由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字典等。)

三、学习交流。

1、到题目你想问些什么?

2、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次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话的方式:谁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次细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注意收集问题

5、读课文,说一说课文都介绍了谁?

(出示课件,分角色朗读)(课前分组)

四、分角色朗读。

以小组为单位,读。然后选择较好的小组展示,大家评议。要读出语言行动,形象,活泼,有感情地朗读。指名答,写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间的对话。

五、让学生说说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

全文运用了冒号、引号,在写句子前,可让学生自选一两句,读一读,体会用法,然后再写。

1、一看,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图片。

2、一想,这幅图中都有哪些动物?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挥想象,它们可能会说些什么?

(充分利用说的机会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且引导理解较慢的同学,给他们做示范,时间要给足。先让擅长发言的同学说,之后让理解较慢得说,实在不好的要复述别的同学发言,做到学说,学写,以促进全面协作)

4、它们之间的对话写出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注意正确使用冒号,引号(小组内自己交流,把好的作品再集体展示。)

七、作业:

1、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完成写话。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深刻的体会到小河的快乐,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坚强与勇敢。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物候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等有关知识,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4、读准“翘”“衰”“落”“观”“差”等多音字。

5、学习说明语言的准确、生动和恰当地运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2、学习写读书摘要。

3、了解物候知识的掌握和物候学的研究在农业上的重要意义,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难点:

本文的逻辑顺序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春》和《济南的冬天》这两篇课文,还记得里面是怎样分别描写小草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冬天草色“暗黄”。从“绿绿的”知道春天到了;从“暗黄色”知道冬天已经降临。大自然仿佛会告诉我们气候的信息似的。这是怎样回事呢?今天学习的《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将给人们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对一些难字难词也已经查阅过字典词典,下面一起读读课文中这几个字词。

[利用课文“预习提示”内的5组字词,让学生个别读,齐读。]

接下来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3、对照注解①,说说看,原文标题是《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课文为什么把它改为《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归纳]

1、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3、课文把原来的标题改为“大自然的语言”,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生动而有情趣,又很新颖,比直接说“物候学”更容易吸引读者;也更合乎“科学小品”这类文章的特点。

下面再通读全文。先替各自然段标上序号(一至十二),用5分钟时间快读一遍,并思考第一道练习题中的4个小题,填写段的序号。

[学生读、练后简要讨论。]各小题后括号内应填的序号为

第1题(一至三);第2题(四至五);

第3题(六至十);第4题(十一至十二)。

(三)理清层次,剖析条理。

说明文要把事理说明得清清楚楚,让人读了容易理解,就必须讲究条理性。请同学们围绕课文的中心——物候现象的介绍,划分段落,简要归纳段落大意。

[在解答第一题的基础上,引导讨论,然后归纳]

第1大段(一至三段):从一年四季中自然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是物候,并进一步说明物候学和它研究的对象。

第2大段(四至五段):说明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3大段(六至十段):分项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4大段(十一至十二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课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请再进一步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讨论后归纳]

说明应有条理,即使是并列的几个方面,也不能任意推测,而是要以一定的标准理清条理,依恰当的顺序逐项说明。课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是按照从主要(七、八、九段)到次要(十段),从空间(七、八、九段)到时间(十段)的顺序来安排的,并分别用了“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等词语,表明四个因素所起的作用,程度上有所不同。

(四)学习编写读书摘要。

同学们通过几次通读课文和讨论内容、层次,对课文已经大致理解。在阅读实践中,为了加深理解,抓住重点,或是为了记录资料,以备日后使用,我们常常会在大致理解内容之后,做一些读书摘要。摘要,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要把文章的要点或主要的内容摘录在卡片或笔记本上。摘录的形式,可以是分条的提纲,也可以是浓缩的文字;可以摘引原文的重要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今天我们先练习最简单的读书摘要;从课文中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分条抄录在笔记本上,构成本文的“摘要”。第一步,先围绕课文第一道练习中的4个小题,从文章中找出答案,在有关的句子下划一条曲线。第二步,把这些句子分别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时可适当调整语句或在句子前、后加上一些词语,使表达完整。

[学生练习,完成后相互交换阅看,订正、补充,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再将预先准备的写有“摘要”的小黑板挂出,供学生参考,但要求不必抄教师做的“摘要”。]

《大自然的语言》摘要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3、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四个因素:首先是纬度,第二是经度,第三是高下差异,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4、物候学研究,首先是为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读书摘要,加深对课文理解。

〔交流二三人后归纳,鼓励学生向课外阅读延伸,经常自觉地做读书摘要〕

(二)继续研讨写法。

这篇课文的写法,除了层次清晰、有条有理这个特点外,还有一个写法特点也值得理解和学习。说明事物的时候,常常要用举例子的方法,举例的多少按照需要而定,可以举一个,也可以举两个甚至更多些。这篇课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而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却举两个例子。[学生读课文]举两个必要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说明文中例子举多举少是有讲究的。读者容易明白的.地方举一个例子就可以了,不容易明白的地方就要多举两个例子。近海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如果依次类推,就会误以为春天也一定来得早,一定温暖,但是事实上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接连举了“大连——北京”和“烟台——济南”两个例子加以说明,使人确信无疑。

(三)理解语言的生动性。

这篇说明文的语言很生动。生动的说明才能让人爱读易懂。先请同学们把第一、二段仔仔细细地轻声读两遍。

[同学们自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然后挂上预先准备的小黑板]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回暖。

2、再过两个月,燕子飞来了。

3、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掉到地上。

4、杏花开了,就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叫了,该及时耕作。

要求学生通过比较对照,指出上述语句同课文中相应的语句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了解;两者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课文的语句要生动得多

[讨论后归纳。]

第1句没有课文中“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这一句生动。“渐渐回暖”是一般的说法;“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则很自然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沉睡”、“苏醒”两个词用得贴切而生动,具体地喻写了严冬的大地和早春的大地的不同情态。

第2句没有课文中“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一句生动。“飞来了”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翩然归来”是轻松、活泼的动态描写,而且还包含有亲切欢迎回到家来的感情。

第3句没有课文中“……在秋风中籁籁的落下来”这一句生动,“掉到地上”是一般的动态叙述;而“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则是具体、生动的描写,黄叶在秋天纷纷落下的情景,仿佛彩色电影的镜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第4句没有课文第二段中几个原句生动。那几句紧扣“大自然的语言”,先后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还模仿布谷鸟的叫声,写成催促农民耕作的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比直接说“及时耕作”要新鲜、生动得多。

(四)复习、复述。(略)

备注

1、黑体部分的问题和答案必须抄写在语文笔记本上。

2、三班和六班的学生参考讲过的笔记,原来已经记下来的不用抄写。原来没讲过的的需要补充在笔记本上。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1】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6、齐背成语。

三、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下面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 ) 小船顺着水流向前漂去。

( ) 看着一只只小船漂远了, 我们心里在说:" 小纸船, 希望你漂到大海去。"

( ) 星期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来到小溪边。

( ) 我们拍着手,沿着小溪追着小船。

( ) 我们用五色彩纸折成一只只小船,放在水里。

四、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荷花()

2、(),多开心啊

3、下课了老师对我说()。

指名交流,师总结。

提醒一定不能忘记加上标点。

复习引号的用法。

养成好的习惯,句子填完后要再用心读一读。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2、回答《掌声》一课课后习题四的内容。

3、出示填空:

沃克医生失声喊道:“了不起!你是一个真正的(),一块会说话的()!你不是普通的军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

4、听答。

5、把听到的内容写下来,同桌互批。

6、齐答。

六、选词填空。

宽阔 辽阔 广阔

1.南沙群岛位于我国( )的南海之中。

2.一辆宝蓝色的小汽车奔驰在( )的公路上。

3.牛羊在( )的草地上嬉戏玩耍

强烈 热烈 剧烈

1.她的歌声刚停,音乐厅里就响起一阵()的掌声。

2.课间,我们不能玩太()的活动。

3.中午,()的太阳光刺得我们睁不开眼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蜂鸟

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克—2克。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丛中的颗颗流星。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无穷。

1、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是把比作。

3、“五光十色”形容颜色多,你还能写出与“五光十色”意思相近的词吗?、

4、你喜欢蜂鸟吗?为什么?

八、复习作业(见试卷)

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