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三年级数学认识教案下册。
教师资源网精心整理了关于“小学三年级三年级数学认识教案下册”的一系列资料。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 学生反应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继续阅读下方的文章以获取更多有关该话题的资讯!
小学三年级三年级数学认识教案下册【篇1】
本单元教学一位小数。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能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进行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全单元编写了四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三次想想做做和一个练习,还安排了一道思考题和一篇你知道吗。
在本册教材第八单元认识分数里学生已经知道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本单元以此为教学的起点。
通过第100页的两道例题教学一位小数的意义。这两道例题先引起学生的回忆:5分米是5/10米、4分米是4/10米、2角是2/10元,然后告诉学生5/10米还可以写成0.5米、4/10米还可以写成0.4米、2/10元还可以写成0.2元。上面的一道例题写成零点几这样的小数,下面的一道例题写成几点几这样的小数。通过把十分之几写成小数,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位小数的意义。教学时要突出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这样的分数改写出来的,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两道例题之后,列举了以前学过的数1、2、3以及0,指出它们都是整数。又列举了0.5、0.4指出它们都是小数。引导学生在数的外部形态上认识小数,但这不是小数的本质意义,教学小数的意义不能局限在数中间有个小数点上。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想想做做第1题把1分米、3分米、7分米、9分米先分别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分数,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第3题的图中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先用分数表示其中的涂色部分,再写出相应的小数。这两题都让学生从十分之几写出一位小数,学生能再次体会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想想做做第5题在数轴上写相应的小数,有序地整理一位小数。虽然没有要求学生写出分数,但学生在看数轴上的点写数时,都需要先想到相应的分数,又一次体会了零点几表示十分之几,几点几是几和十分之几合起来的数。
第102页的例题教学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例题从比较两种冷饮的价钱的实际问题引出比较0.8和0.5这两个小数大小的数学问题。教材让学生应用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自己想办法进行。无论是转化成8角与5角再比较,还是转化成十分之八和十分之五比较,都没有离开小数的意义。教材统筹安排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试一试里比较零点几和几点几的大小,想想做做里还有比较两个几点几这样的小数的大小。教材不用文字语言总结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意图是通过大小比较加强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只要学生能联系小数意义进行思考,怎样想都可以。
想想做做第1题要把9厘米、6厘米分别写成以分米为单位的数,最好能既写成分数,又写成小数,可以又一次体会一位小数的意义。第4题的教学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联系数轴上的点理解0.7、1.3、1.9和2.4这四个小数的意义;第二,比较数轴下面的三组小数的大小;第三,看一看这四个数在数轴上的排列顺序。
第104页的例题教学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
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把小数点对齐了算。教材没有把法则作为规定告诉学生,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这是需要,就应该这样算。例题计算0.5加0.7的和,先根据小数的意义,把0.5元和0.7元分别化成5角和7角相加,由此推理得到0.5加0.7的和是1.2。然后思考,如果列竖式计算,应该便于5角和7角相加,即把0.5和0.7中的5与7上下对齐,这样就把这两个小数的小数点对齐了。由于5角加7角的和超过1元,所以0.5加0.7要向表示元的那位上进1,也就是向小数点左边那一位上进1。学生理解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向小数减法迁移是很容易的。教材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基本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想想做做第5题估计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结果比1大还是比1小,是在能进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估计又促进对笔算的掌握。
练习十是对全单元内容的回忆、整理与实际应用。第1~4题再现小数的意义,其中第4题要求略有提高。第5题练习计算,四组题里都含有加法与减法的比较。第6、7题解决实际问题,其中第7题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第8、9题中含有找规律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小学三年级三年级数学认识教案下册【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 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
1、完成P97 第4题 和 P98 第6题。
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
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 0.95 - 0.58 = 0.37 ;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 – 1.3 = 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
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三年级数学认识教案下册【篇3】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现实生活情景,初步认识小数,掌握小数特征;
2.结合商品的价格,进一步认识小数;
3.能正确读小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认识小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意识。
2.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理解小数的现实意义,丰富学生数学文化。
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互相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互相改写。
下面这些是什么数?
这样的分数。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数?今天我们就要利用这些老朋友间的关系,来学习一些新知识。
师: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关小数的信息,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小结:
每个小数都有一个“点”,这个点就称之为“小数点”。
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只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师: 这把尺子上也藏着小数呢,你知道“0.1米”在哪儿吗?
米就是0.1米,你现在知道“0.1米” 在哪儿了吗?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 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份中的1份就是1分米, 1分米
就是 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你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到0.2米吗?
你找到的0.2米表示什么?说一说你的想法。
0.9米表示什么?在哪儿呢?
刚才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小数,你发现小数和谁有着密切的联系了吗?
在今年的田径运动会上,有四名男生参加跳高比赛,成绩如下表,请同学们一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给他们排出名次。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发表意见,交流,然后分组汇报。
方法一:因为0.8米=8分米 1.2米=12分米 1.1米=11分米 0.9米=9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我先比较1.2和1.1 ,1.2>1.1,再比较0.8和0.9,0.9>0.8,因为小数点前面的数大,这个数就大,所以1.1>0.9,所以1.2>1.1米>0.9米>0.8米。
方法三:我拿来卷尺分别找出他们跳高的高度,就知道了1.2>1.1米>0.9米>0.8米。
师:同学们很会想办法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解决,真棒。
1.寻找小数并读小数。
讲述:最近小数王国里要举行舞会了,但是国王发现混进了一些整数,请我们班的火眼金睛把他们区分开。
3.想一想,说一说。
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费是85.50元,就是( )元( )角。
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就是( )米。
小明买了一盒牛奶,用了两个1元和一个5分,这盒牛奶( )元。
附答案:老师这个月的手机费是85.50元,就是(85)元(5)角。
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就是( 2.26 )米。
小明买了一盒牛奶,用了两个1元和一个5分,这盒牛奶(2.05)元。
小明买了一些物品。
(1)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把它们的价钱用小数表示出来吗?
附答案:
2、用2、6、8加小数点能组成多少个小数?
附答案:能组成2.68,2.86,6.28,6.82,8.26,8.62这六个数。
3、回家量一量自己和家人的身高。告诉他们,他们的身高是多少厘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就开始应用小数了。我国古代用小棒表示数。为了表示小数,就把小数点后面的数放低一格。
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还有一部分国家是用逗号表示小数点的。
今天,我们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一定很多。我们总结一下吧。像0.6、0.45、0.8……这样的数就叫小数,小数点前面叫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是几,就表示有几个1,可以是10个一、100个一,1000个一……
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表示是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要把1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就是0.01,要把1平均分成1000份呢?每份就是0.001,还可以继续分下去……在你的生活中见到过小数吗?把你见到的小数写一写,和同桌说一说。
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数无处不在。希望你能用善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小数,用今天学的知识去认识小数,应用小数。
1米=10分米0.7米 1.2米>1.1米>0.9米>0.8米
小学三年级三年级数学认识教案下册【篇4】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仙居县安洲小学高牡丹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7-8及练习二第1、2、4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知道千米在实际中的应用,认识日常生活中和千米有关的标志。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长度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一填
1分米=()厘米1米=()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分米=()毫米
2、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二、认识千米
1、情境引入:出示P7例3主题图1
爸爸妈妈开车带小明和小叶出去旅游。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2、分析信息的含义,找出图中的一个新单位千米
叶镇21千米就是指离叶镇还有21千米,灵山23千米指离灵山还有23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3、小结:千米(它的另一个名字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单位。
4、你们以前在生活中看到过千米(或公里)吗?与大家说一说。
比如出租车打表、车站的里程表等
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小明和小叶来到了叶镇。在体育场,看到了小朋友们正在举行运动会。(出示P7例3主题图2)
2、你们知道体育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吗?
3、现在进行的是1千米的决赛,可是他们却不知道1千米有多长,你们能当小老师教教他们吗?
1千米(公里)=1000米
让学生初步感知千米与米的关系。
4、活动找千米
(1)千米是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长度单位,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比如小汽车1小时行驶80千米、马拉松比赛的长度是42千米195米等等。你能从生活中找到千米吗?
(2)4人小组交流自己生活中知道的千米,组长向全班汇报交流。
老师对学生找出的千米给出评价,从合理性方面考虑。
四、感受1千米
1、量一量
小组合作测出100米的长度,并在50米处做上一个记号。
2、走一走100米和50米。
a、睁开眼睛看,走一走
b、在头脑里记下100米的长度,闭上眼睛走一走大概到什么时候会走到100米
3、估一估
a、闭上眼睛想像一下,2个100米有多远,3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
老师们最喜爱的八佰教育网
b、估计一下从学校门口开始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
c、对结果进行测评
五、练习巩固
1、练习二第1题
这是一道巩固长度观念的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试做,然后再校对。
2、练习二第2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练习二第4题
根据不同的距离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小学三年级三年级数学认识教案下册【篇5】
教学素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8-89页的内容,完成练习二十一中的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4、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学生每组准备一根米尺、一枝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小朋友超市购物的画面、超市图和商品广告单,让学生比较:广告上的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以前学过的数中间都没有小圆点,标价牌上的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标价牌上的这些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小数。(教师板书:小数)
2、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教师播放电视中出现小数的画面)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小数的认识和读写。
1、教师介绍: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
师:这些小数你们会读吗?谁来试着读一下?
2、教师指出:我们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不一样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部分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
如:18.18的读法。
3、练习:
⑴读出下面的小数。(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⑵读出杜丽在雅典奥运会射击决赛中的成绩。
4、阅读课本第94页你知道吗这个栏目。了解小数点的产生。
(二)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这些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教师问学生:谁知道5.98元表示几元几角几分?0.85元和2.60元呢?
(三)教学例1。
1、师:其实,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教师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观察米尺,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8分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1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3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18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
教师引导学生我们把大屏幕上的结论进行整理:
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我们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就是:
1分米=1/10米=0.1米
那么,3分米是3/10米,还可以写成0.3米。怎样用式子表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分米=3/10米=0.3米
8分米是8/10米,还可以写成0.8米。怎样用式子表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8分米=8/10米=0.8米
师:如果老师去掉每个等式左边的1分米、3分米、8分米,这三个式子,左右两边还相等吗?
师:如果老师去掉每个式子中的单位名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式子。
师:根据上面的规律,谁能很快地告诉老师:4/10=()5/10=()6/10=()
师:上面的式子我们可以反过来读吗?
师:像0.1、0.3、0.8、0.4、0.5、0.6这样的小数,因为小数部分只有一位,我们把他们叫作一位小数。你们看,一位小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一位小数表示的都是十分之几。
师:依此类推,同学们看,两位小数和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两位小数表示的都是百分之几。
2、小红身高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下面三位同学的身高用米作单位应该怎样表示?
3、姚明大哥哥身高2米26厘米,如果用米作单位应该是多少米?
4、完成课本第8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
2、小游戏:找朋友。
3、哪家商店的毛巾便宜?(机动)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小学三年级三年级数学认识教案下册【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1千克的物品拎在手上是什么感觉?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吗?
出示各种硬币。
谈话:请看老师收集的这些硬币,1枚硬币有1千克吗?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吗?大家有什么想法?
引入:克也是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的符号是g。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板书课题:克的认识)
[设计意图: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硬币的轻重入手,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数学学习显得更有意义。]
二、引导实践,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谈话: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感受1克的轻重。
(1)学生掂一掂2分的硬币,感受2分硬币的轻重。
(2)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枚2分的硬币,右边放10克的砝码。让学生观察,2分的硬币重多少?
提问:怎样才能称出2分硬币的质量?(学生可能提出在左边多放几枚2分硬币的方法)
讲解用标尺上的游码称低于10克物品的质量的方法。教师示范操作,称出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
(3)学生再次掂一掂2分硬币,感受1克的轻重。
3.感受几克的轻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谈话:其他的硬币重多少克呢?请同学们先掂一掂2分硬币,再掂一掂其他的硬币,估一估它们各重多少克。
学生活动,并组织反馈。
(2)称一称。
教师用天平称出三种1角硬币的质量:1克(2000~20xx年发行的1角硬币)、2克(大的1角硬币)、3克(20xx年发行的1角硬币)。
(3)掂一掂,估一估。
让学生掂一掂1克、2克、3克的轻重,再估一估5角、1元硬币的质量。
学生小组合作称出5角(4克)、1元(6克)硬币的质量,再掂一掂。
[设计意图:通过掂、估、称等活动让学生全面感知生活中常见的硬币,使学生认识到克离我们很近,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1克、2克、3克的物品,这样不仅让学生对克的感知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也更具体形象。]
4.游戏比比谁的感觉准。
规则:两人一组,一人闭上双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币放在他的手心上,让他说出硬币重几克。两人交替做,比比谁的感觉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闭眼掂、估硬币的质量的游戏,使学生对克的认识更深刻,强化学生的感知。]
5.比一比(感知比1克轻的物品)。
谈话:将老师课前为你们准备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看哪些物品比1克轻。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比一比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1克虽然很轻,但生活中还有许多比1克轻的物品。]
6.找一找(感知几十克、几百克)。
谈话:想知道你们课前到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请小朋友们找一找,再掂一掂。
小组内再交换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设计意图:超市里常见食品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喜欢的食品。食品有多重,在这之前学生并没有注意过。借助食品包装上标注的质量,通过掂一掂的活动,易于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受到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可感受到几十克、几百克物品的轻重,为感知、估测其他物品的轻重提供了参照。]
7.算一算。
提问:利用小组同学的硬币,你们还可以得到多少克?掂一掂,感受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感受。如:10枚1元硬币重60克、3枚1元和4枚5角硬币合起来重34克
[设计意图:通过把硬币组合起来计算并感知轻重,使学生感受的范围更广阔,对克的认识也更灵活、丰富。]
8.学习以克为单位称物品的质量。
出示第34页水果图。
提问:你能看出图中物品的质量吗?怎么看出来的?
讨论:我们在称物品质量或是看图了解物品质量时,首先要观察什么?再怎样读出质量?
谈话:我们带来的水果重多少克呢?请同学们估一估、称一称。
先选几个称一称,让其他学生通过比较再次估计自己水果的质量,再称一称、掂一掂。
[设计意图:由质量相对固定的物品的轻重到生活中质量相对不固定的水果的轻重,以多种对象组织学生对克的感知。通过估一估、称一称的活动,提高学生对物品轻重的估计能力。]
9.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猜想:只看千克和克,你能猜想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你是怎样想的?
验证:(出示两袋食盐)一袋食盐的质量是500克,那么两袋这样的食盐多少克?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把这两袋食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说明两袋食盐正好是1千克。
提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食盐有多重?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1千克=1000克。)
[设计意图:千克与克一字之差,学生从字面上能够猜出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先让学生猜测再验证,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又培养学生的验证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加深对千克和克之间进率的印象。]
三、综合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试一试。
谈话:刚才我们认识了许多物品的轻重,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少克呢?
用天平称出一本数学书大约重多少克。(书重218克,也可说大约220克或200克)
提问:数学书和文具盒比,哪个重?掂一掂,再估一估自己的文具盒大约重多少克。
分别称出文具盒的质量。再比一比,看估测的对不对。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重点解决第4题:
(1)出示图,指名说说图的意思。
(2)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3)小组交流后,教师演示讲解。
四、归纳总结,课后延伸
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作业。
(1)分别掂一掂自己的学习用品和不同克数的硬币,再比一比,估计各种学习用品的克数。
(2)到超市看一看,哪些物品是用克或千克作单位的。
小学三年级三年级数学认识教案下册【篇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88—89页的内容。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通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难点: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中贯穿“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充满着猜想和探索精神的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索意识与竞争意识中,更好的落实“三维目标”,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
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游玩,你们愿意吗?
师:要想进入乐园必须先接受考验,读准数才能进入。
课件出示文具店一角:
问:1、让学生观察整数标价的文具,并说出标价的含义。
2、文具店是否还有不是整数标价的文具呢?它们的标价是什么意思?你们会读吗?
3、肯定学生的回答:这种数叫做“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首先用课件创设到游乐园游玩的学习情境。以生动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引导学生尝试小数的读法时,教师了解了学生对小数认识的程度,便于教师把握学习的'起点。通过问题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所学的内容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师:我们把数都读对了,看,数学乐园的大门打开了。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小数?(找学生说一说)
师:刚才有的同学会读小数了。谁能试着把这些小数(1.25,12.5,12.50,0.12,5.09,50.80元)再读一读?(找生读)
师:将你收集的小数在小组内读一读,并说说你是怎样读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读小数时,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我们以前读整数的方法去读;而小数点右边的数只要把每一个数字依次读出来就行了。
师:我们已经会读小数了,大家会写小数吗?大家试着在练习本上写一个小数。(教师巡视)
学生先独立试写,教师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引导学生观察、评价。从而让学生明白:小数点应写在右下角;小数点应写成小圆点。
师:我们一起再写一个小数好吗?看谁写得最漂亮!(再找几名学生和老师共同在黑板上板演)师生共同来评价。
同桌进一步互相读写小数。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较多的购物经历,学生最熟悉的小数就是商品的价格,对小数的读写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读写小数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 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读写小数,并进一步规范小数的书写。通过小组内交流收集的小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出示:超市购物情境,看看这里面你发现了哪些小数?
这些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呢?谁能给大家说一说?
师:让学生明白零点几元就是表示几角,零点零几元就是表示几分。
师:请你打开课本第88页,完成表格中的填空。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____元____角____分。(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超市购物是学生比较喜欢活动,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商品标价引入感知小数意义,学生较易理解。)
师:我们已经知道用小数可以表示的商品价格,那么6角、8角、65分你能写成小数吗?
请大家小组同学合作试着把它们先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分数,再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完成下面的表格。
生:零点几元表示十分之几元,表示几角;零点零几元表示百分之几元,表示几分。
师:你有自己的新发现了,真了不起!是啊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师:我们已经知道,在元、角、分里藏着的小数的这么多秘密。现在请大家猜一猜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师:老师的身高大约是1米60厘米,你们知道用米作单位怎么表示吗?(1.60米)
师:为什么1米60厘米用米作单位是1.60米呢?我们来研究一下。
课件演示,讨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怎样用分数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1分米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6分米是6/10米,还可以写成0.6米。 (设计意图:以形象的课件,唤起学生对分数的记忆。通过长度单位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对于1分米、6分米的不同呈现方式,可以避免课堂的单一枯燥,也为下一环节过渡提供铺垫。)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用分数怎样表示,还可以写成什么?
1厘米是1/100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现在你知道老师的身高1米60厘米为什么可以写成是1.60米了吗?
引导学生小结:小数点右数第一位表示几分米,右数第二位表示几厘米。
师:谁愿意说说自己的身高是几米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把自己的身高写成小数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应用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猜谜语,读数字。
(1)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它有个长长的脖子。(长颈鹿)(课件出示长颈鹿图)长颈鹿的高度可达5.80米。
(2)它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它有两个大大的耳朵和一个长长的鼻子。(非洲象)(课件出示非洲象图)非洲象的高度可达3.50米,重可达5.25吨。
(3)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鸟,它的名字叫……(非洲鸵鸟)(课件出示非洲鸵鸟图)非洲鸵鸟的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驼鸟蛋约重1.5千克。
(4)他是一名运动员,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的运动员。他是……(刘翔)(课件出示刘翔图)刘翔在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金牌,他的成绩是12.91秒。
2.课本89页“做一做”
3.组数游戏。用2、0、5三个数组成小数,看谁组的数得多。
(设计意图:练习不仅是对小数的进一步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一次再创造行为,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类推出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师:谁能向大家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意图:在头脑中梳理全课知识,进行总结。教师问: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可以让学生结合小数来自我评价,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充满人文性。)
像0.6、22.5、4.8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