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20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系列3篇)。

写教案一定要严谨吗?如果我们是船,那老师就是帆,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向前,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义务和责任。教案是属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这篇文笔流畅观点独到的“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深深吸引了教师资源网,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篇1)

小鹿在门前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是就在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等他伤好以后,玫瑰已经谢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就在小鹿兄弟俩感到惋惜的时候,黄莺和微风过来告诉他们,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小鹿不再难过了。一个很美丽的故事,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的哲理。我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着重按新课标的精神,上完这堂课,感触颇多。

一、追求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堂应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置身于与教材、与作者、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师生共同经历,共同生成。《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让学生体验到"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是不太容易的,但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实则颇具玩味的词句,如:"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二、注重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因此,课堂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就多处引"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学生一会儿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可是一朵玫瑰花也没看到,你的心情会怎样?"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时的那种惋惜和难过。一会儿又成了黄莺和微风,在"黄莺,你为什么见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风,大伙儿在夸你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给别人带来的快乐。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没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不断的角色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三、激活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如,在指导读好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以后,我先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帮助想象的平台: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飞来了,她说──。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跑过来,她说──,继而让学生自由想象说话。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和思维的开启,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纷纷浮于脑海。一个问题展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

"为他人开一朵花",小鹿这样的行为,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地想到学生喜欢什么,常常地为他们带去快乐。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篇2)

《学棋》描述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所学结果截然不同的生动故事,启示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由果找因、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教学,清晰地展现了文章的主旨,让学生懂得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

1、利用文中插图导入新授内容。

根据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充分利用好文中插图,先让学生给图中人物命名,然后问为什么他们要跟秋学棋,这样很自然的导入文中的第一段。在学习第一段时,我抓住了“远近闻名”和“能手”两个词让学生感受秋的棋艺高超,让学生心生赞叹,有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由果找因。

学完第一段后,直接导出了第三段——两个学生的学棋结果。在理解了“出色”、“没有多大长进”后,问学生读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提问:“两个学生跟同一个老师学下棋,为什么学习的结果不一样?”这时我再让他们自己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原因。课文中的插图和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形象地展示了两个学生学习时的不同表现,对比鲜明。所以教学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图画上的情景。按照学生的观察顺序分别出中的句子,再采用对比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看,自己读,自己去总结。简洁的叙述学生一读就懂,这时就让学生进行讨论,都是秋的学生,都是秋在教,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让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由此学生们自悟出了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我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将来受益无穷。

3、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

例如:通过理解“能手”、“远近闻名”,然后提问“秋的棋艺这么高超,你能读出他的名气吗?”又如:理解“专心致志”一词时,没有单独解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而是联系课文,让学生先通过朗读感悟,再从文中找出体现“专心致志”的三个动词“听”、“看”、“问”,进而拓展“他上课还会做些什么呢?”学生由此想到了“记”、“练”、“说”、“想”这些词,最后点拨:像这样边学边想,全心全意做好一件事就叫专心致志。学生不仅掌握了“专心致志”的意思,更了解了如何才能专心致志。这样的朗读既有层次,又有坡度,学生很容易就把意思读出来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自己首先做回学生,做文章的.第一读者,用心研读,吃透教材,与文本对话,体会作者的本意,然后细心地设想学生在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而不是第一步就去翻阅教参、花心思设计缜密的教学过程、寻找丰富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语文课上出特色来,激发起孩子们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努力把每一篇课文都当做和学生平等对话的资源,培养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扎扎实实地训练他们的语文基本功。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篇3)

一. 歌曲导入:

1. 我知道大家平时都很喜欢唱歌,今天我们就先来听一段美妙的歌曲。《天堂》

3. 对了,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草原的早晨非常的美,今天呀我们就再一次跟随作者的脚步走入草原,看看草原的早晨究竟美在哪里?

二. 复习字词:

1. 好了,我们要出发了,把我们的生字朋友也带上吧!你们看,他们来了!

2. 出示生字词,要求:开火车读。读对的跟读两遍;读得不对,大家就把小嘴闭的紧紧的!

三. 正文学习:

1. 好,带上了生字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牧民的脚步去看看草原的早晨吧!出示课件

2. 师范读课文,草原的早晨究竟美在哪儿?

3. 生回答。师小结:是啊。绿绿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欢快蹦跳的羊儿,快乐的牧民,动听的歌声都值得我们慢慢品位,细细学习!

1. 下面自己来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从哪句话,哪个词你读懂的?)

2. 理解“醒”,人睡一觉醒来了会伸个懒腰,可草原是怎么醒来的?这是怎么回事啊?

刚才草地上还是静悄悄的,现在太阳升起来了,草地也亮起来了。

3. 指名读。生评价,怎么个好法?

4. 全班齐读。“人多力量大,让我们把这美丽的草原唤醒吧!”

1. 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就醒来了,那么醒来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 生答草原醒来的样子。先说近处,再说远处。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指名读第二段。这段话有几句?先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从“涌”字你想到了什么?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谁也不让谁!所以用了“涌出”

指名读本句。带着羊儿欢快的感情读。

4. 羊儿欢快地去吃草了,游戏了,那牧民呢?指名读第二句,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5. 全体起立,老师范读,生表演,再齐读。(来吧,小牧民们,让我们骑上骏马,开心激动地奔驰在大草原上吧!)

学习第三段:

1. 小牧民们,刚才在放牧的时候,远处的羊群是什么样的?

3. 齐读前半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说的真好,羊儿成群地散步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所以远远望去,很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4. 再读前半句,想想此时的羊群还像什么?

5. 读后半句,那么美那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回荡!

6. 我相信,那么美的歌声,和快乐的羊群一定会深深留在你的脑海中,美读第3段。

四. 总结全文:

1. 我想,现在这个时候响亮的鞭声,铺满新绿的草原,成群的羊儿,快乐的牧民,优美的歌声已经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了。

2. 今天我们领略到了草原早晨的美景,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快乐下面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快乐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

3. 想办法,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留下这美丽的草原。

通过讲授《草原的早晨》这一课,我明白了要想上好一节成功,生动的课,千万不能在课堂中形成“学生死角”

在这一节课上,由于自己本身对教案的不熟悉,导致在上课时不能更多的关注全体学生,尤其表现在学生回答问题方面:

教师在设计问题以及在课堂上与学生生成问题时,应首先以学生思维及角度从实际出发考虑。而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大部分学生还回答不出来,此时教师应让学生再继续深入地理解,吃透教材,教师切不可在此时只叫那些反应快,优秀的孩子回答,而要面向全体。

所以我也更加清楚地知道,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首先自己得把教材,教案深熟于心,只有这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才能与学生的配合游刃有余,面向全体,关注每一个受教育的孩子,正所谓“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精选阅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简短


怎样构思教案才能让课堂有趣呢?以德感人,为人师表,通过教案我们可以看出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素养。教师必须将教案落实到实际课堂中以最大化教学成果,大家好编辑今天要介绍一下“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的相关内容,欢迎你来品鉴本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1】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和小伙伴做游戏,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当时没敢承认,但心里很内疚。当“我”用自己攒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孩子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愧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品质——诚实;老奶奶宽容的心也值得我们学习。根据教材和本班学生情况,我从下面两方面进行教学:

一、抓住文本,引领朗读

针对这样一篇充满人文色彩的文章,我以小男孩的心理变化为主线,以多种形式的读为手段,抓住文本。因为文本是阅读的基础和前提,教师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活动中始终是主体,文本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凭借,与他们进行着意义的交融,教师的教学也是为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升阅读品位、获取人文素养服务的。让学生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反复让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去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自己会怎么做,让学生在体验小男孩的情感变化过程中知道了做了错事要勇于承认,做一个知错就改的孩子。在体验了小男孩的情感过后,我让学生想象老奶奶的心情。当她看到玻璃被打碎,“我”又逃跑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当看到“我”和往常一样送报纸时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当看到“我”的道歉信和“7美元”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在体验老奶奶的情感时,感受了她博大的胸怀,知道了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真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义,领会文中的道理和情感,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上,我通过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归纳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通过让学生写便条,这一“空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练笔的机会。挖掘文章空白点,领会文本的内涵,将所学的语言文字有效地迁移于自己的言语实践。还让学生对“老奶奶这么高度评价我、表扬我”谈谈看法,学生各抒己见,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对事件进行鉴别和评价的能力。这样做,主要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学会评价是与非。

课后,我对这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感觉到有待改进的地方。(1)朗读中的评价还不够,应该让学生之间多一些评价,评价应该具体,而不是泛泛的读得挺好、有感情等概括性的评价。(2)课上的启发性语言不够,有些问题学生理解不到位,我没有做到循循善诱,使得问题解决得不透彻,说明自己在课堂灵活性上还需下功夫,努力钻研,多多练习。(3)没有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应该让学生谈谈假如自己在生活中做过类似的事情,到现在没有承认,那学了这篇课文后,自己知道怎样做了没有?开个主题班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做法。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完课,多多少少都会留下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多做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上的缺陷,扬长避短,不断磨练,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2】

在教学本单元中,由于本人年龄原因,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

一、学生在"玩"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法。

二、在写字方面

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3】

今年我担任二年级班主任及语文课程。我们班有50个学生,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50个人一个班班容量很大。听校长宣布后,我心里着急很担心,我就在想,我是不是能把这个班带好,我是不是能把语文教好。

要带好一个班首先是抓好纪律。现在的孩子都活泼好动,教室里总是乱哄哄的,我强制性地禁止孩子不要说话,认真学习可是收效甚微。我想教改不是要求少批评多表扬鼓励吗?我为什么不用呢?再次孩子都乱说话时,我就树立榜样,谁谁真乖,没有说话在认真学习;谁谁进步了,这次没说话;谁谁真是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纪律是学习的保障,没多久,班级纪律果然好多了。

纪律有了保障还是不够的,学习还应养成习惯,首先我从写字入手,本班学生有一个缺点就是书写错误较多,原因是书写随意,不讲格式,作业做完了就可以了,从不检查,针对这种情况,我注意强调书写格式,并要求写得慢些,写得工整,让我看时针对孩子写的字,给出针对性评价。书写太不工整时,一律重新做过,过了一段时间,书写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错误还是较多,于是我在班上宣布了这样一条规矩,如果五次连续全对又工整,就发奖品,这样激发了好学生的兴趣,一部分学生是懒习惯了,对此无动于衷,怎么办呢?当然还有办法,每天作业错了改三遍,再到我跟前背才算过关,慢慢错误少了。

50个人不可能一个一个过关,也不可能不过关。二年级孩子小,背得快,也忘得过,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一课生字让他们背三遍。第一遍,先同桌交换背,再给组长背,接着第二天再复习一遍,老师提问背,最后听写一遍。孩子多就要充分利用小组长的主动作用,除了平时给组长背外,还让组长帮着看作业。二年级孩子较小,由于年龄特点,也不会太认真,然后我就先让组长看,再让我看,持时我就会注意哪个小组看得就没有出错,及时表扬小组长,其他小组长就会认真一看。

二年级学生应该有一个主动学习的良好好习惯了。孩子们年龄特点也不会主动去学习,我就帮产制定了一系列步骤,每一课都要先背一类生字,生字背完了写两遍。写完之后,可以先用字典查一查二类生字的组词、字义等,对二类生字有个初步的了解,在讲二类生字,孩子们可以说很多组词。孩子们会觉得自己很棒,下次肯定会更认真查。学习完二类生字就开始读课文,读文就要标段,回答课文后的问题。在讲课之时,让孩子有话可说,学完课文,孩子们就可以做练习册了,做完练习册可以看看课外书,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把你看到的故事讲给全班学生听。孩子们没有主动性,我就帮孩子制定好步骤,即使你不布置,孩子们也会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做。

这是我一个月来的一点收获总结,但是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探索,寻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4】

《一分钟》是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钟,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有如下反思:

一、导入部分:我以一道算式导入“1=20”让学生看了以后产生疑问而进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识字教学是:我在上新课以前都要求学生自己回家做字卡,在做字卡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有一个识字的过程。到第二天上课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字卡互相检测。我再去检查、纠正就比较容易。而有些词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表演,理解如“叹气,哈欠”。又如“丁零零,哈欠”要读轻声,特别出示词语,范读,为阅读课文扫清了障碍。

三、阅读教学:通过字词的教学,学生把字宝宝放入课文进行朗读,让学生能根据板书“1=20”讲出课文的大概内容,并适时板书。我认为这一环节设计得比较好,但我在教学中由于紧张,自己没有指出一位学生回答问题中所犯的一个语法错误。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元元认为这一分钟重要吗?”这里学生之间产生了分歧,有的说重要,有的说不重要。我怕学生纠缠在这里浪费时间直接自己说出了答案,后来经过老师们的指点,我认为是应该让学生说明理由。相对于睡懒觉,元元觉得这一分钟重要,而对上学迟一分去,又觉得这一分钟不重要。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独特理解,让学生去分析、辩解,反复朗读,不能遇到意外生成一带而过。这也是提醒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所提的问题应该明确,指向性强。四、写字教学:在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第一自然段所要写得6个生字,让学生观摩每个生字。然后说一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写,并进行了范写指导。但这一环节中我疏忽了对学生所写的字进行展示点评,以致于学生对自己所写的字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对于低段学生很重要。

2、在备课中要反复分析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和自己更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3、在教学碰到难点,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更多的说话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通过两次公开教学,在同事们的指点帮助下,我自己觉得受益匪浅,今后,我将认真备课。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5】

1、《找春天》教学反思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进行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圈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第一段我抓住两个它“!”第二段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适时引导:这段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应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 课文第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

时,要读得亲切活泼。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2、古诗二首

《草》教学反思

片段:《草》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把诗背给妈妈听?(学生举手,老师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我当你妈妈,你现在背给我听好吗?想一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交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

生:哥哥,今年天我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好吗?

师:那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白”字。我先背给你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春……春……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你奶奶没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花儿不写,干吗写草啊?

生:(一愣)嗯……是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他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你看俺孙女多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了!奶奶先你怎么大的时候,那有钱上学啊!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小朋友,放学回家就把这首《草》背给家里人听。

分析与反思:

这位老师在教学《草》这首诗时,充分掌握了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兴趣,活泼而实在。学生背古诗,既是一个整体把握、复习巩固的过程,也是检测学习效果的过程。在背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对古诗的理解以及展示、运用都有所顾及,而且每一轮引导都逐渐深入。但存在的问题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能力?写字能力及巩固?背诵的面——其他学生背的效果?时间——有人说是表演,玩花样!新课标始终坚持认为学习要以全体学生为主,要注重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

3、《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同事的评价作了回顾、反思,感触颇多,现小结如下:

一、多法并用,感受诗境

1、抓重点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抓住重点词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图文对照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菜园的美丽、恬静,感受花丛追蝶的快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

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班学生已经积累了40多首古诗,孩子很希望有个展示的机会。时值春天大好时机,我想,何不收集几张图片来让学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说说此时此刻想到的诗句,况且也能促进本课情感目标的达成。果然,孩子们的情绪很高,不仅能对着图片恰如其分地说出诗句,还能发出由衷的赞叹:“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春天真是个魔术师,把大地装扮得这么美丽。”“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为孩子的灵性在闪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喷发了。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预设欠充分

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充分,精彩菜会涌现。如: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是个教学难点,准备用图片、板画、扩词来解决。在两次试教中,学生都能一点就通,难点突破不再是个难题了。但在这次教学中,情况出人意料,学生竟理解为“篱笆很密”。我想如果开始能收集一张“密不可钻的篱笆”图片比较一下,诗意就显而易见了。

2、方法欠巩固

在理解诗意之前,我让学生回顾了以前理解诗意的方法,接着就让学生学习今天的“边看插图边读诗”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诗,最后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旧方法并用,也许难点就会迎刃而解了;如果能在理解诗意中,强化新方法,也许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提高更快;如果能在拓展说诗中,引导学生感悟图文相通的妙处,也许学生的感悟理解就会更深刻。

期待更精彩的课堂到来。

4、《笋芽儿》教学反思:

《笋芽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在成长过程。

于是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把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潜在能力得到发展。

一、“生活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影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的教学触角已经延伸到学生的生命领域,彰显出非凡的人文气息。

在教学《笋芽儿》这篇文章第6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如果你是笋芽儿,笋芽儿还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小朋友的回答真好。第一个小朋友说:“我看见了一棵大树,有黄牛伯伯在树下吃草,并且它还向我问好。”我说:“你也向牛伯伯问声好吧!”第二个小朋友说:“我看见一位仙女在弹琴,一个小姑娘在跳舞。”我说:“那个小姑娘肯定就是你。”第三个小朋友说:“我看到了许多鲜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说:“老师也闻到了花香。”……。这些问答,正因为老师关注了孩童纯真的生活,关注了孩童纯真的心灵,语文教学才充满了温情的人性之美,才滋润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播撤了爱和希望的种子,而没有因为预先设定的答案,机械僵化、生硬、失去活力。

二、“生活化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个体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着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喜欢用语言来陈述自己的思考等等,这些都是显示了他们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在教学《笋芽儿》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这些才能,学生把“春雨姑娘的美就像弹奏着乐曲,大嗓门的雷公公,唠叨的竹子妈妈,可爱的小笋芽儿”读得出神入化,有时还边读边演。此时,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三、“生活化教学”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教学《笋芽儿》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读中感悟笋芽儿在大家的帮助下,奋力向上,努力想长大,向往外面的世界,最后终于长成了一棵健壮的竹子。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想怎样长大?一位小朋友说:“我要像笋芽儿一样,克服困难,一个劲儿地长大。”一位小朋友说:“我要像笋芽儿一样,经历风雨,才能茁壮成长。” ……。学生的回答,让老师觉得学生从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体验。

生活化教学向我们昭示了如此诱人的教学前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更好地实践语文教学生活化。

5、《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小鹿在门前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是就在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等他伤好以后,玫瑰已经谢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就在小鹿兄弟俩感到惋惜的时候,黄莺和微风过来告诉他们,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小鹿不再难过了。一个很美丽的故事,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的哲理。我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时着重按新课标的精神,上完这堂课,感触颇多。

一、 追求平等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语文课堂应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置身于与教材、与作者、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师生共同经历,共同生成。《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让学生体验到"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是不太容易的,但通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教学中,我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实则颇具玩味的词句,如:"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生成。

二、 注重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因此,课堂中,我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内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就多处引"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学生一会儿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可是一朵玫瑰花也没看到,你的心情会怎样?"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时的那种惋惜和难过。一会儿又成了黄莺和微风,在"黄莺,你为什么见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风,大伙儿在夸你的时候,你心里怎么想?"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给别人带来的快乐。随着体验的深入,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没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不断的角色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对课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组合和建构。

三、 激活创造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如,在指导读好黄莺和微风说的话以后,我先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帮助想象的平台:还有谁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飞来了,她说──。一位可爱的小姑娘跑过来,她说──,继而让学生自由想象说话。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和思维的开启,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纷纷浮于脑海。一个问题展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

"为他人开一朵花",小鹿这样的行为,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我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应该常常地想到学生喜欢什么,常常地为他们带去快乐。

6、《泉水》教学反思:

在教学《泉水》这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特点,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理解上,情感的体验上,特别是语言的迁移运用上,设计了一个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在读和说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读中感悟,以读激情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洋溢着对泉水的赞美之情,是一篇学习语言、情感熏陶的好教材。因此,我力争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扮演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一遍有一遍的效果,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了情感的体验,提高了审美的情趣。

二、自主学习,升华提高

另外我还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先让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然后鼓励学生大胆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在交流中,学生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美,体会到了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己的情感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在一起,在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能适时地给予点拨、引导、调控,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愈加高涨。

三、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语文要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为此我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说话、仿写练习,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里的语言。我还让学生从课外收集有关泉水的诗歌,如〈小池〉。从而,学生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总之,这节语文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代教,读中有恰,读中有想的教学理念,既上得扎扎实实,又有新意,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7、《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反思:

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很多老师害怕上这样一些伟人、名人的文章,像二册的《邓小平植树》、《吃水不忘挖井人》,觉得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有的甚至觉得没必要选入教材中。刚开始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偶然间我发现我们班孩子模仿“奥特曼”的游戏,很多男生谈到长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奥特曼,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喜欢它呢——那是因为“奥特曼”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诚善良、易受熏陶感染的特点,把我们文章中的“雷锋、邓小平、毛泽东”等名人也成为孩子心中模仿的英雄呢?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英雄故事,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来,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了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哪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简短【篇6】

课文记叙了小鹿在家门前种了一丛玫瑰,因为脚受伤而没有看到玫瑰花开的境象。但听到了黄莺和微风的感谢后,又非常高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在写作特色上,本课从不同角色的角度进行描写,安由浅入深的推理方法去安排的内容。故事的表层,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表现出趣味,从而也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

在教学本课的思想上,力求从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从读中感悟课文中所蕴涵的情感。”以“读为主线”采用不同的方式读,个人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范读、表演读等。力求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积极的状态,以“读”达到教学目的。(“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会幸福;给予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得到快乐”这是本课的难点)

一、本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情感变化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感悟为手段”的新课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读中,以具体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读”体会出小鹿的玫瑰花所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会得到快乐”的朴素哲理。

二、注重朗读。从读的层次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从读的形式上,根据学生实际,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分别采取了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引读、表演课本内容等。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如、指名表演加深理解,演小鹿者要创造性地表演“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未看到玫瑰花的情景。细心地揣摩小鹿没看到玫瑰花的心情,从中感悟“惋惜”一词的含义。接着又是“黄莺”“微风”的出现,体会小鹿心情变化。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角色体验,体悟到小鹿前后心情的强烈反差。同时,文中“弟弟”的两次说话具有拓展性,“既源于本义,又高于文本”引导学生扎实而灵活地训练。)

三、分角色朗读,表演读去激发学生兴趣,去激活学生思维,这是深化阅读的有效“灵方”(从动作、表情、语气等方面进行评价)“揣摩角色的表情和语言”是实实在在的阅读感悟过程。

四、拓展实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对比写法”(作者通过“惋惜”与“高兴”前后对比,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当小鹿一朵花也没看到时,鹿弟弟惋惜地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与“当听到……说:“你的玫瑰没有白栽。”)指导学生练习写话时运用这种对比的方法。适当简介对比的种类“横向对比与纵向对比”“横向对比”是指贬低一个,褒扬另一个。“纵向对比”是由于时间的变化而形成对比。本文就属于纵向对比。(紧抓课后问题,共渡难关。如、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

通过以上教学思想,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的学习情绪浓厚,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渴求获知的欲望,作业效果较为理想,本课的教学是务实的。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6篇


教师只要心中有梦,工作也就有了目标,优秀的教师授课前,都会备好教案。教案可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编辑精心推荐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2.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一)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边听边唱,表演动作。

(二)引入课题: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独立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圈画出本课生字。

2.合作读。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有不会读的字词,帮一帮。

3.集体对读。

(1)检查朗读。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真好!现在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听?(逐个自然段检查朗读)

(2)相机正音。第一至三自然段,提示学生“遮”是翘舌音。第四至七自然段,“嫩”字的读音是难点,提示学生“嫩”字声母是鼻音,韵母是前鼻音,强调读准确。第八自然段,“触”的读音易错,学生容易与“zhù”“cù”混淆,要注意区分。

(二)分类整合,多元识字。

认读词语“脱掉、寻找、探出、解冻、触到”,借助做动作识记。

2.第二组:生字“袄、姑、嫩、符、杜、鹃”组成的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1)认读词语“棉袄、姑娘”,联系生活经验识记,强调衣字旁的字与衣服有关,女字旁的字与女性有关。

(2)出示多种植物嫩芽的图片,认读词语“嫩芽”。

(3)联系音乐课本中所见,出示各种音符图片,识记“音符”。

(4)认读“杜鹃”,出示杜鹃鸟的图片,并作简单介绍帮助识记。

(1)教师做动作,让学生猜字读词“遮遮掩掩”。

(2)了解“遮”的意思就是“掩”,“遮遮掩掩”是一对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AABB式的词语。

(3)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两个,认读积累新词“躲躲藏藏、叮叮咚咚”。

甲骨文,像一个人手持羊头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隶书。它的原意是指谦恭进献烤羊,然后引申为恭敬的、惭愧的。

(一)轻声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小朋友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你从那些词语、句子中体会到的。

(二)学生反馈。随机品读1、2自然段。

2.代入角色练读。春天悄悄地来了,你发现了,心情怎样?引导发现感叹号。你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指名说、读句子。

3.为什么要一样的句子说两遍?怎么读能表达小朋友的心情?指名试读。

4.是呀,第一个“春天来了”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第二个“春天来了”是告诉所有人,那就要更大声地告诉大家呢!指导读出喜悦、兴奋之情。

5.出示第2自然段,找一找、圈一圈表示动作的词语“脱掉”“冲出”“奔向”。

6.看插图,孩子们为什么要“脱、冲、奔”?引导学生带上动作读句子,体会小朋友去寻找春天时无比急切、激动的心情。指导朗读,语速较快,重读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整体感知,春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出示句子: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害羞”。想象“害羞的小姑娘”的画面。

3.句子中还有哪些词语告诉我们春姑娘很害羞?相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遮遮掩掩”,做动作体会“躲躲藏藏”。指导朗读,两个叠词读得轻而缓。

5.春天刚刚来到,她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到她的踪迹呢?(板书:找)抓住“找哇,找哇”指导朗读,重音落到“找”上,语气词“哇”要读得气息深长,读出期待之情。

(四)配乐齐读1至3自然段。

(一)发现规律。在田字格中呈现四个生字。仔细观察,你发现这四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冲、姑、娘”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二)重点指导。师生合作发现“寻”的重点笔画,“寸”的“一横”要写长,托住上面部分。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一)创设情境。开往春天的地铁要开动了,读对了车身上的词语就能顺利出发。

(二)认读游戏。巩固词语:脱掉、寻找、探出、解冻、触到、棉袄、姑娘、嫩芽、音符、杜鹃、害羞、遮遮掩掩。

(三)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找春天吧!

(一)自由读课文4至7自然段,思考: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孩子们找到了(什么),它就像是春天的(什么)。引导学生准确地提取出文本中的相关信息。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4至7自然段句子。(板书:小草、野花、嫩芽、小溪)

(三)观察四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四个问句,句式很像:什么景物+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吧?

(四)品读描写小草的句子,指导朗读,注意语气和重音。

1.抓住“探”体会,先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本意,再换词,和“长”比较哪个用的好?

2.引导想象,从“探”字看到了怎样的小草?试试怎样读出小草的样子?学生练读句子。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说探出头来的小草是春天的眉毛呢?将草芽图片和眉毛对照,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短而细小。

4.想象小草是春姑娘的“眉毛”。(板书:想 眉毛)指导朗读句子,注意“探出”重读,“眉毛”轻读,“眉”的读音拖长,“毛”读得轻而短,尾音上扬,表现出小草青青浅浅、稀稀疏疏的样子。

5.齐读句子。我们找到了!小草感受到春风的抚摸,从沉睡中醒了过来,破土而出,成为春天的使者,这是春的召唤。

(五)品读描写野花的句子,指导朗读,注意语气和重音。

1.早开的野花是什么样子的?抓住“一朵两朵”体会野花迫不及待开放。

2.早春的野花十分稀少,很难发现。引导学生体会野花像睁开眼睛来看看这个世界了。(板书:眼睛)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发现野花之后的的惊喜之情,可以把“眼”的读音拖长,“睛”读得轻而短,尾音上扬。

3.齐读句子。我们找到了!春天的眼慢慢张开,早开的野花随风摇曳,向过往的人们传递春的信息。

(六)品读描写嫩芽的句子,指导朗读,注意语气和重音。

1.一边读一边想象,树木吐出一点一点的嫩芽是什么样的?

2.出示嫩芽图。瞧,这就是嫩芽。演示“嫩芽”图与“音符”图重合,直观画面体会嫩芽小而多。(板书:音符)

3.当春风一吹,这一点一点的小嫩芽就用力地冒呀!冒呀!这一个个小音符就跟着一个一个的跳呀跳的,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指名说、读。

4.像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就有画面感,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就能读得更好了。指导朗读句子。注意“吐出”重读,“音符”的“符”读音拉长,尾音上扬。

5.齐读句子。我们找到了!枝条间吐出点点嫩芽,绿色的音符在树枝间跳跃,向人们宣布春的到来。

(七)品读描写小溪的句子,指导朗读,注意语气和重音。

1.同学们看到过什么样的小溪?指名说。

2.视频出示“解冻的小溪”。严寒的冬天过去了,随着春天的到来,温度的上升,冰冻的小溪开始解冻融化了。

3.播放小溪的流水声和琵琶的琴声。听着听着,你就会有发现!这是溪水声变成了琴声。(板书:琴声)抓住“叮叮咚咚”,体会小溪从解冻到奔流时的欢快。指导朗读,注意“叮叮咚咚”读得轻快,“琴声”重音轻读,快中显慢。

4.齐读句子。我们找到了!溪水快乐地奔流,叮叮咚咚,歌唱春的乐曲。

(八)看板书小结,搭建语言表达的支架: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通过读懂句子,我们找到了春天的“小草、野花、树木、小溪”,还通过想象画面,把这些景物想象成春天的“眉毛、眼睛、音符、琴声”,多么美妙啊!

(九)整合语言,自由表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的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十)师生配乐合作读课文4至7自然段。

(一)自由读第8自然段。春天真是无处不在!春天真的来到了人间,到处都是春天的信息。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到她?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三)我们找到了春天,非常欣喜。指导朗读句子,读出“春天来了”的惊喜,重读“来了、看到、听到、闻到、触到”。

(四)我们继续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还会找到更多美丽的春天。春天还会在哪里呢?

(五)指名说。相机出示句子: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六)情境描述,拓展画面,感情引读。

(七)思考文末的省略号,春天还会在什么地方?

(一)出示句式:

(什么景物)(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吧?

春天在(什么地方),她(怎么样)。

(二)学生选择一种句式,说一说春天是什么样的。

(一)发现规律。在田字格中呈现五个生字。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五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吐、柳、桃”都是左窄右宽。“荡、杏”是上下结构,“荡”是上扁下宽,“杏”是上宽下窄。)

(二)重点指导。“荡”是上扁下宽,注意不要写成左右结构,第七笔要一气呵成。“柳”字左窄右宽,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提醒学生“木”字作偏旁时,捺要变成点。“卯”的第三笔是“撇”,写的时候要穿插到木字旁“点”的下方。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六)抄写词语“野花、眼睛、柳枝、桃花、杏花”。

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还有一颗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心。

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开展“我眼中的春天”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2

让插图为学习抹上一层亮色

一、让插图亮起来,形成阅读期待

师:(出示课文插图1和插图4)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两幅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这两幅图都画着太阳公公和风婆婆。

生:第一幅图,太阳和风都翘起了大拇指。第二幅图上只有太阳翘起大拇指。

师: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想想第一幅图的两个大拇指是奖给谁的,第二幅图的一个大拇指又是奖给谁的?

生:第一幅图的两个大拇指,是奖给他们自己的。第二幅图的一个大拇指是奖给风婆婆的。

师:咦?太阳怎么会把大拇指奖给风的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赶快把书打开吧!认真读了,我们会找到答案的。

问题的诱惑,学生急不可待的打开书,尽情地大声读起课文来,朗朗读书声充塞着我的耳膜,两幅图的差异,引起了学生阅读的冲动,好奇心驱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在平时,我感觉学生的预习的兴趣高于精读课文,喜欢的故事在他们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渐之淡漠,细算预习时读5遍课文,第一教时又读至少4遍,在精彩的故事都会没有了味。阅读期待是满足学生好奇心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取向。今天利用插图对比,提出了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太阳为什么把拇指奖给风?是什么原因让他的态度有这么大的改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乐读,爱学。

二、让插图活起来,感悟课文内涵

片段(1)出示插图1

师:小朋友知道太阳有什么本领吗?

生:太阳能带给我们温暖。

生:没有的太阳,我们的地球会一片黑暗。

生:太阳还可以为我们做事,我家就装着太阳能热水器,洗澡不用烧水,靠阳光就行了。

师:是吗?那风有什么本领吗?小朋友知道吗?

生:夏天,风能带来凉快。

生:有了风,我们就可以把风筝放上天。

生:风还可以发电。

师:那是风力发电。太阳和风有这么大的本事,他们碰到一起,翘起大拇指会向对方说些什么呀?

生:(略)

师:书上的那句话就是讲了刚才同学们表演的?

出示: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师:谁能把这句话给读好了?

片段(2)出示插图4

师:看见风能让船儿驶得飞快,太阳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会对风说些什么?

生:没想到,风的本领也挺大的嘛。

生:太阳在想,风的本领不比我差。

生:太阳这时可能会说,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师:谁来做一回太阳,翘起大拇指夸夸风?

生:风啊风,你的本领也真大。刚才我小看你了。

生:风啊风,你能让船开的飞快,本领可真大。

师:风听了会说什么呀?

生:风也会翘起拇指说,不,太阳,你的本领真大,我可要像学习。

生:风可能对太阳说,以后我们不要再比了。太阳肯定会同意的

太阳和风各自有什么本领,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与精美的插图想结合,透过画面在头脑中出现广阔的空间,动态的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搭建过渡的知识桥梁,了解了太阳和风各有各的本领后,在理解他们比什么,怎么比,比的结果的基础上,再次利用插图夸夸对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课文的内涵,明白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优势,悟出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三、让插图动起来,丰富故事内容

第三天,风遇到了太阳,他们会干什么呢?这个问题的设想,延伸了故事情节,想象太阳和风以后的事情,诱发学生续遍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故事的内容。

真的,有时不能小看插图,它是学习中一抹亮丽的色彩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3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学习雷雨后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课文,并说说通过朗读知道了什么,学生们都认真读书,课文中所描写的雷雨后的景色全找了出来。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追问:你们觉得这部分课文中哪些字词用得好呢?为什么?这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学生的兴致很高,纷纷举手发言,说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有的说:我认为挂字用得好,这个字让我们感受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天空,美丽极了。还有的说:我觉得坐字用得好,坐着是很舒服、很快乐的,这个字让我感觉到蜘蛛很悠闲、很自在。学生不仅理解了词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学生还能将前后文对照着说,比如坐一字,学生对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后的不同,不用老师说,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4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但是这个童话故事中出现的角色比较多(一共有9个角色:长颈鹿大叔、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故事情节上下两个部分时间跨度比较大(收到奇怪的包裹——到春天才发现这是美好的礼物),故事上下两部分的情节衔接过度不是很清晰,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有一定的难度。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突破几个难点的具体做法

难点之一:角色较多,较难理顺

对于2年级的孩子来说本课的角色偏多,理顺这角色关系有一定难度,所以在上课时,我一开始就让学生先拎出主要角色(长颈鹿寄给鼹鼠先生包裹,而包裹内的东西不知道是什么,鼹鼠先生询问松鼠太太),这样抓住主要角色进入故事情节,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难点之二:为什么说这些花籽是美好的礼物

在鼹鼠先生去松鼠太太家做客,一路上经过刺猬、狐狸的家,最后到达松鼠太太家,它们都无一例外的发现门前的小路开满鲜花,在这里,我引导学生抓住“惊奇、奇怪”来练习朗读,可仅仅这样是不能深入理解课文的,在“小狐狸、小刺猬、小松鼠在这条小路上玩的很开心”一段中,我让学生想象说话:“它们在玩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还有谁会来到这条小路上?有感觉如何?”这样的角色体验和想象说话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这条小路带给了动物们开心、快乐等等,正因为如此才能体会到这些花籽是美好的礼物。

难点之三:2年级的孩子对环保的意义和具体做法存在困惑

有了之前学生对这条小路带来了开心、快乐和美的享受的基础上,我给学生欣赏了一组图片,有气势磅礴的大瀑布,有山涧小溪,有清澈见底的大海和四季不同的美景,无论哪种美,都是大自然馈赠我们的礼物,美丽的大自然让学生感叹,正在他们从课文一路到拓展环节都是美好的享受时,我接下来给孩子们看的`是被破坏的大自然:秃山、废弃污染等等,强烈的对比让学生们想要保护大自然的心油然而生,这一难点就此攻破,在一首“我希望“的小诗后,学生们都拿起笔开始抒发自己的想法。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5

1、学会认读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学会认读、书写生字。

1、学会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想)

2、放音乐《小燕子》同学们注意听,猜一猜(小燕子)教师出示燕子模型

录音:小朋友,你们好,我首先在这里祝大家过年好,我是刚刚从南方赶来找春天的,可是找着找着,春天不见了,你们愿意帮帮我吗(愿意)

师语: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小燕子找的春天已悄悄地钻进了我们的课本,请大家打开书,从文中把春天找出来,并且还要读给小燕子听,能行吗(同学们口答:行)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3、请小老师上讲台进行识字教学,班内交流识字方法,并给生字找新朋友(组词)筛出难认的字,重点教学。如“羞、嫩、掩、溪、摇”等。

1、自己读课文。

1、师语:小朋友们,生字小朋友们玩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吗(出示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再次认读)

2、教师范写,学生仿写。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6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出示挂图)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到课文中去 “找春天”吧。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2、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现在请大家看生字,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生:我会认“躲”、“身”和“朵”组合起来就是“躲”,生齐读“躲”。

4、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生:做动作,演示“羞”、“遮”、“掩”、“探”、“触”。

5、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一位小老师再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6、师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呀!请大家再读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一、品读课文,读中悟文。

(过渡:同学们,通过我们留心观察,发现 春天来了,大自有很大的变化,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让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生: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2、“探出头来”是什么样子呢?做做动作,那小草探出头来是什么样的呢?

4、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5、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吗?请找出来读一读。

7、真棒,让我们来夸夸他。

三、强化感受,升华感情。

1、是呀,美丽的春天来了,面花盛开,百鸟争鸣,泉水叮呼咚,花香扑鼻,柳枝柔柔,溪水凉凉。春天真是无处不在呀!

2、请小朋友们把你找到的春天向大家介绍。

3、请一位小朋友讲讲他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4、小朋友们,你们找到的春天可真美呀!

四、本课小结:

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已经轻轻地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优美的词句来赞美它吧!]

2、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略知诗意,背诵课文。

3、积累语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二、师范读《草》。

1、出示生字,认读。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

2、再读诗歌,了解大致意思。

3、小组且讨论后汇报解决。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


我们总可以看到老师在办公室写教案。教案更能够让教师们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意图清晰,如何根据课件写教案呢?教师资源网的编辑精心制作‘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让您终身受益,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 篇1

通过选择学习方式与合作学习方式的引进,打乱了严谨、封闭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宽松的、合作的、自我的学习氛围中自主探究,更能促使学生思维的灵动、开放、创新。同时通过多向评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独到和深刻。如评价表演时学生对于大街情境的补白:表演车子的同学来回穿校还不时发出喇叭鸣叫声,行人三三两两说话,有商人叫卖声,有路人还价声这样的表演使得文章所描写的平实的生活场景一下子生动形象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对于人物神态动作的补白:表演安培的同学低看头、故看眉,不时还揉一下太阳穴,嘴里还在喃喃自语,这表演逼真传神地再现了一个专心思考、沉浸于自己思维中的科学家。在这样表演的基础上如果能配以朗读不就更多彩了?学生的演、读、评,极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感悟了语言,体会了人物的思想。

在低年级教学中,表演环节的创设不光为了激活课堂气氛,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而服务的。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检查到学生懂得了安培心算题目的入迷,懂得了他看见黑板的喜悦,懂得了他把马车车厢后壁错当成黑板的原因,在灵动地交流评价中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到安培这种忘我钻研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安培会随身带着粉笔?我让学生联系课文,反复诵读。最后,这个学生自己得出了答案——因为安培搞研究非常专心,专心到需要随时演算。他随身携带粉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培的钻研精神。

经常听到有老师说指导孩子读书要有梯度、有坡度,在教学中能体现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读书有了很大的进步。在《“黑板”跑了》这一课中,我就做出了一定尝试,表现在:循序渐进式的阅读要求,有梯度地引领学生读好课文、理解词语。

在解读课题、质疑课题以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并出示了第一遍读课文的要求:(1)自己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确;(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理解生字词以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这一次的要求比第一遍时要高一些,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读流利;第三遍读课文的要求是默读,并讲清默读的要求,要求学生不发声地边读边想,“黑板为什么会跑了?”“黑板上为什么加引号?”这样有梯度地引导学生读课文,层次比较清楚,学生也能在老师有意识的安排和引导下顺利地读通课文、读顺课文。而且还能使学生跳一跳,就摘到了桃子,在每一阶段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种层次性的教训学不仅体现在课文的朗读指导上,在词语的教学中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我出示四组精心设计的词语,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把生字以及词语的音读正确,然后去掉拼音,用开火车的形式抽读词语,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去理解词语,从而达到读好词语的目的。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 篇2

这是一篇科普散文。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展示了激光的神奇魅力和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

导入环节,我采用了问题导入方式,向学生发问:有一种光,亮度极高,比太阳的亮度可高几十亿倍!(说到这时,学生发出“哇...~~~”,一副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你们知道是什么光吗?学生似乎已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了,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后,引出课题。学生有了问题,就会有如饥似渴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探索“谜底”时建立一种“阅读期待”。导入新课设计和运用得好,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识字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样既可以使学习生字的速度加快,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字时有极高的兴趣,更不会对此感到枯燥。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了,整堂课使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拓了思维和想象,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了识字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拓展训练,在新课结束后,我灵活地设计了“写话”的活动。课文中的激光,以第一人称“我”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和用途。趁着学生对“激光讲话”兴趣未退时,让学生选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也像文中的“激光”一样,以第一人称介绍给大家。学生处于一种自由的、放松的、乐于表达的状态,没有写作压力。不论是写的好的还是不好的,都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乐于写作的好习惯。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 篇3

让工具和人文在阅读教学中和谐统一

《鸟岛》教学赏析

片断一教学第二自然段中

师:鸟儿是怎样飞来的?

生:一群一群地飞。

师:还可以从哪些词看出来?

生:陆续地飞来。

师:陆续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生活中什么情况就是陆续的。(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陆续)

生:在下课时,我们不是一下子出去的,而是一个接一个出去的。这就是陆续。

师:对,闭上眼睛,听教师读想象画面来飞。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闭眼,想象。之后,教师请一个小组表扬鸟儿飞的样子。(学生按先后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排着队飞到了老师的身边。)

教师表扬,在要求大家上位后请大家说说飞去想干什么?

[反思]:

一、联系生活,理解词义

二年级作为低年级的学生,无论在认知水平,还是在词语积累上,毕竟都在低级阶段。传统的说出词义的方法,会给学生正确理解词语带来一些难度,可能会造成茶壶里煮饺子有话倒不出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可能会扼杀学生理解词义的创造性。吴老师没有忘记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积极地将生活注入文本,将文本引向生活,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积累,使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加接近,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二、表演文本,加深体验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安排一个小组表演:鸟儿是怎么飞的。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是检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一种手法,而且还为下一个环节说说飞去的感受作了很好的情感体验上的铺垫,一举多得。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小小的偏差:学生的表演把陆续的意思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但一群一群则没有很好的演绎出来(因为学生表演时从前到后都是一个接着一个,没有形成两个一群,三个一伙的场面)。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至少有两个:1、学生对一群一群还没有彻底的理解;2、就算学生理解了,可能也缺乏表现的技巧。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可利用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如果教师引导其余同学对表演作评价,找出表演中存在的缺憾,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共同探讨一群一群的表现形式,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渗透了一种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片断二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边听教师读第三自然段,边看图片;

2、听完课文,交流感知成果:鸟多、鸟蛋多、鸟窝多;

3、精读课文:文章是从哪里表现这三多的?

4、交流品味后指导背诵。

[反思]:

从宏观上来看,教师这段的教学设计得很清晰,目的也很明确:从整体感知精读深思齐读品读积累语言,每步的设计都紧扣文本,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折射出老师对语文这门学科工具性的理解。我本来以为:当学生概括出三多之后,这一段的教学就行将结束了,没想到吴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要学生再读文字:从哪可以看得出三多?边读边想边划出相关的词来。的确,我们语文课学习的不仅仅是课文的内容知道文章写了些什么,更重要的还要学习课文的语言作者运用语言的方法。这才显示出真正的语文味。虽然,对象只是二年级的学生,但老师大胆而又巧妙的向学生渗透这种思想,培养这种能力是很有价值的。

从细节上来说,吴老师的一道练习题可谓是近心独运。在文中成了鸟的世界后面接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这个句式让学生填空。教师准确的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悟鸟岛上鸟多的情景,既训练了句式,锻炼了语言,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句式教师没有孤立于文本而单独出示,而是将它放在文本的特定的语言环境当中,让学生融合着文本的主流价值和意蕴自由地展开想象。这既是发散,而又是限制,说到底是一种不放纵的自主,那么学生所得到的结果也将是不涣散的多元。所以这样细节的设置体现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是深刻而到位。

片断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师:这么多的鸟蛋,带一个回家可以吗?

引导学生说出鸟对我们人类生活的作用。

师出示鸟类的相关资料,学生自由读后,教师范读一遍,用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体验。

[反思]:

老师的这一问题不是心血来潮,认真阅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实际上已经渗透了这样的意思。教师作为作者的知音很好地理解文本的意图,所以在教学时并没有象前两个自然段那样,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运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出示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鸟儿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用这样的方法代替对第四自然段的平淡说教,可谓事半功倍。这个教学片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执教者不仅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也没有放松对学生人文性的培养。学生浸润在语言和人文所营造的营养蜜水中。在这个浸润过程中,学生得到了道德文化的洗礼,精神文化的完善,情感文化的熏陶,时代文化的补充,技术文化的滋养,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有语文素养的人。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 篇4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我随手在黑板上用赭石色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

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吧!”这迟疑正证明了他们对诗句的不理解和疑惑,为进一步学习古诗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

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

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范文


教育学生,从爱出发,爱是一种特持久而深刻的感情。撰写教案是教师们每堂课所必须的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不断优化教师教学时的效果,如何撰写教案才能强调课堂的重点呢?教师资源网编辑特别编辑了“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范文(篇1)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为了改变串讲串问的教学结构,我抓住重点进行教学。两首古诗没有平均地使用力量。《望庐山瀑布》和《绝句》相比,第二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1、自学时间充分:

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自学提纲的设计,符合三年级的要求,同时渗透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潜移默化培养自学能力。

2、质疑环节落实:

在汇报了读懂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而且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水平。如,“疑’是“像”的意思,为什么这里不用“像”?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我当时并没有急于解答这些问题,而是把问题转向全班学生:“谁帮他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传给了学生。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第二首古诗:

基于《绝句》浅显易学的特点,学习这首古诗时,我宣布:“对于这首古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还有什么别的方法都可以试一试。”这样的安排彻底放开了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喜欢的方式学习,真正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出教为学服务的思想,课堂气氛热烈。

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还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庐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主导作用发挥得当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能顺势引导,随机应变,表现出对古诗的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观察点的巧妙解决:“我应该站在哪儿望着庐山瀑布来吟诵这首诗呢?”当一学生没有说准时,问:“谁还有不同的意见?”当学生能联系诗句说准观察点后,仍引导到“再看一看题目,还有补充吗?”这些指导与点拨,及时、准确、到位。另外,激励语言的运用,也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五、加强了课内外的结合

课堂上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收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对学生终生有益。特别是课后作业,我布置:“除了学过的,同学们再找一两首,下节课你们来做老师,给大家介绍。”它打破了课内外的界限,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范文(篇2)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我在执教《雷雨》一课时,改变传统的单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一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本课生字)及其词语。在教学设计上,我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独立地获取领悟知识这样一种新理念。首先我让学生在预习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学生们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后,再让他们自己找出难写的字,并说出理由。(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去思考和发现问题,在说理由的同时,也再次强化了这些字需要注意的地方,便于学生的记忆)。

学生们先自学容易学或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字,因为每个字都有其不同的侧重点,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将本课的生字的重点进行归类后,再到前面来自己讲解,在讲解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为他补充。(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仅是训练学生们的组织语言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们倾听的好习惯。同时这种合作学习也是为了使得他们在今后与人交流时做到认真倾听、尊重别人。)学生在讲解词义时,他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表述、朗读、结合生活实际等等方式,(他们的表演述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能激起低年级学生的求知兴趣)。然后学生们开始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课前提出的难学的字应怎样写好,讨论过后,学生们在黑板上边写边讲解几个字怎样写好。其他学生再来点评。(学生们对这几个字的间架结构、占格位置进行非常仔细的观察过后,再在小组内发表合理的见解,这不仅是训练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加强合作意识,及重点、难点也在互学、汇报的过程中得以突破,同时也为日后自学生字打下了基础,而且学生们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加强了他们写字的基本功。

通过这节课,我有几点感触,接下来我从这几方面来谈一谈:

一方面我感觉到学生们现在能自主地到前面来抓重点讲解生字,但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我今后再进行训练。有几个学生的想法很好,可一到前面来说的时候,却表达不清。我想在今后我可以鼓励他们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读的方式最好是大声地朗读,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锻炼了他们的用词造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灵活巧妙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另一方面我看到了自己基本功仍需要练习,就象李校长说的,要想上出一节成功的识字课,首先教师的字要漂亮,针对这个情况,我想每天抽半小时的时间来练习自己的粉笔字和钢笔字,每天鼓励学生也抽半个小时的时间练习铅笔字和粉笔字。而且每天无论是上课的板书,还是平时的小事记在黑板上,我在书写时首先要做到工整、仔细,让学生平时就意识到字应该怎样写,怎样写才能写好。我想日久天常的训练过后,学生们和我的字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另外我还认为学生们在小组合作这方面有很大的进步,我觉得他们的倾听能力比以前加强了,而且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配合得也越来越好了。因为在小组合作中,他们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所以他们也愿意以这种形式来学习,并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范文(篇3)

《日月潭》是一篇描写细致,语句优美的课文,易调动人的情感。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范文(篇4)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怎样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课文中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做了个实验:拿出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通过圆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说说与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动手实验,为每个孩子创造了参与的空间,弄清为什么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也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二、看一看―――利用图画明白寓意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出示课件,让学生看一组画,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这样学生终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它错了没有,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井口,站在井沿东瞧瞧,西望望。它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既丰富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

四、演一演―――扮演角色再现情景

课文结束后,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由文字到形象,又由形象到文字形成逆向思维,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语文素养。

总之,在《坐井观天》一文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范文(篇5)

一、教材简说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那时起,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展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在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在深圳仙湖植物园,邓小平爷爷亲手种下的高山榕,迎着南国的风,唱着春天的歌,长得枝繁叶茂。它向每一个驻足观看和拍照留念的游人,展示着春天的图画,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春天,是植树的季节;3月12日,是植树的好日子。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当又一个植树节到来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邓小平爷爷说过的那句话:“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读着课文,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邓小平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他不仅仅是在栽树,而且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描绘我们的未来呢?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让学生看生字条,看看有没有已经认识的字。把不认识的字在课文中勾出来,借助拼音读一读。

(2)在解题和介绍背景时识字。揭示课题《邓小平爷爷植树》,认读“邓、植”两个生字。注意“邓”是后鼻音,“植”是翘舌音。结合课题简单介绍或引导学生说说课文背景,如,“植树节”是怎么回事,“邓小平爷爷”是谁,“81岁高龄”是什么意思。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节、岁、龄”等生字。

(3)朗读课文时识字。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时,出示描写邓小平爷爷认真植树的重点句子,认读“已、经、息、站、行、扶”等生字。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亲手栽种”时,落实“亲、栽”两个生字的认读。

2.生字的识记。

(1)“植、站”是翘舌音,“邓、龄、经、行”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

(2)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和以前所学汉字的联系,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熟字加偏旁:直―植

熟字换偏旁:爷―节,那―邓,多―岁,冷―龄

熟字相加:自+心―息

形近字比较:己―已

找相同部分:我―栽,拉―站―亲

3.识字的巩固。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识记情况。

(2)同学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3)读词语,看看是否有不认识的字。如:

种植、春节、岁数、年龄、已经

经常、行走、扶手、栽树、亲人

4.写字指导。

本课写字可以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爷”字上大下小,“亲”字上下相当,“节、岁”二字上小下大。“爷”和“节”都有一个部件“ㄗ”,前一个要写得比后一个短小些。本课新出现的双立人,可结合单人旁进行书写指导:

(1)撇应该写得平直;

(2)第二撇起笔处应该在第一撇下方的虚拟垂线上(教师示范);

(3)竖为垂露。“节、岁、亲、行”四个字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要重点指导学生识记和书写。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投影展示,或在黑板上范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揣摩、临写。

(二)朗读感悟

本文是一则短小的故事。重点是邓小平爷爷植树的经过。朗读本文,要读得平实,读出对邓小平爷爷的崇敬之情。关键是体会邓小平爷爷在植树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另外,从邓小平爷爷的行动中,领会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

可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1.“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可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2.“邓爷爷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抓住“挑选”、“小心”、“挥锹”进行品读。

3.“他站到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抓住“仔细”、“连声”等词语进行品读。

4.“‘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风景”美在哪里?(树长得茂盛、漂亮;是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邓小平爷爷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很多人去参观,怀念邓小平爷爷……)

(三)实践活动

1.课前活动。

了解邓小平爷爷的情况;了解植树节的来历。

2.课中活动。

讨论:为什么要植树?怎样植树?

3.课后活动。

参加植树活动。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了解多少说多少)

2.老师出示图片,介绍邓小平爷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认读字词

1.听老师范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邓小平爷爷的什么事?

2.自由拼读,勾出生字词。

3.分小组自学生字。

4.自学汇报:

(1)“我会读”:读生字卡片。自愿读;开火车读。

提示:看清声母读:植、岁、站、栽。

看清韵母读:龄、行。

(2)“我会记”:指名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

(3)“我会写”:指名先在田字格中写字,再对照课本中的字,发现规律,描红、临写。

(三)读文讨论,评价人物

朗读课文,讨论问题:

1.你觉得邓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为什么说“小平树”成了天坛公园一处美丽的风景?

讨论方式:先自己读书感悟,再小组交流,然后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老师评价总结。

(四)实践活动

1.观察校园、花园里有哪些植物,每种植物有什么特点。选一种最喜欢的植物画一画。

2.照课后说的那样做:“植树节快到了,我们也去植树吧!”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范文(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会写“爷、节”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邓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3、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记本课生字,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

体会邓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

【用具准备】

生字卡片和本课所用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则短小的故事。重点是邓爷爷植树的经过。朗读本文,关键是体会邓爷爷在植树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对他的优秀品格有所感受。另外,从邓爷爷的行动中,领会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可抓住“挑选”、“小心”、“挥锹”等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

(板书:邓爷爷)

2、课件出示邓爷爷的图片,学生说说你了解的邓爷爷,教师补充。

3、出示文中插图,邓爷爷在干什么?

(植树)这是邓爷爷1985年3月12日植树节亲手栽种一棵小柏树时的照片。想知道邓爷爷是怎样种树的吗?好!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自己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多认读几遍。

2、合作学习:

(1)互帮互学。向同组同学请教,读会所有不认识的字,再试着读读课文。

(2)小组成员轮流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纠正错误。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我会读:

①同桌互读生字。

②出示生字卡片:

自愿读。

开火车读。

(2)我会记:

自愿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等。

(3)我会写:

①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学生认读。

②重点指导:

上下结构的字:“爷”字上大下小;

“亲”字上下相当;

“节、岁”两个字上小下大。

双立人的写法可结合单立人进行指导。

③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揣摩、临写。

4、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达到正确。

5、同桌接读,读熟课文。

6、再读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

三、作业

了解植树节的来历。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范文(篇7)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在门前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是就在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等他伤好以后,玫瑰已经谢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就在小鹿兄弟俩感到惋惜的时候,黄莺和微风过来告诉他们,玫瑰花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小鹿不再难过了。

一个很美丽的故事,传递出“能够给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朴素的哲理。如何让孩子们从课文中感受到这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情呢?

一、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平等对话的课堂

教学中,我抓住了 “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和“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一路走来,孩子们通过阅读不断地理解课文,不断地体验着小鹿的感情变化。随着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体验也在不断地深化。如在读出疑问后,我问:是老师告诉你们答案呢还是你们自己去课文中找答案呢?孩子们都说:自己找。一下子把问题抛给了孩子,孩子成了课堂的主人。

二、注重情感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情感流动的过程。有真情付出,才会有心灵交汇;有情感体验,才能与文本对话。《小鹿的玫瑰花》一课,就多处引“移情”进课堂,注重体验,让学生感受小鹿的心情,如“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他们高兴极了。”中“他们为什么高兴?”孩子们说:有三十二个花骨朵儿。“为什么有三十二个花骨朵儿要高兴?孩子们立刻体验到了:三十二个花骨朵儿将会开出三十二朵玫瑰花,那可好看了。又如“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想得最多的会是什么?”的体验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时的那种惋惜和难过。

三、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

语文课,除了让孩子来阅读理解外,还是一个锻炼说话的好平台。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两次说话训练: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路过小鹿的玫瑰花前,也会对小鹿说些什么? 让我们也来夸一夸小鹿的玫瑰花。特别是第二个说话训练更是结合了语文课堂作业本中的习题,这样孩子们在作业中就能有话可写了,不会觉得困难。

“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思维品质的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时机,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保护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本课中,一个问题展开了孩子们想象的翅膀,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畅想,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创新精神。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