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二年级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16

二年级退位减法教学反思10篇。

宏讲学术启文明,栽桃种李最多情,老师在开展教学前一般都需要提前准备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的与学生参与互动,从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该如何写出一篇让自己满意的教案呢?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了一下“二年级退位减法教学反思”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品味这篇文章带你进入新的世界!

二年级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1】

本周一年级的孩子结束了二十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学习,其实在上这一单元之前,孩子们基本上已经在平时的生活中或者原来的学前教育中接触到了这些内容,但是我们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就放在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重点在于“比较熟练”。孩子们虽然都会计算,但是部分学生是掰着手指计算的,有的学生则是很艰难的想了半天才给出答案,所以我们教的不是计算的正确结果,而是既准确又快速的计算方法。

我觉得本单元的计算方法比较好用的、学生掌握比较好的就是“算减想加”,部分接受能力好一点的对“破十法”很青睐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我记得刚教“破十法“的.时候,班上一个平时计算不太灵光的孩子很快的接受了这一算法,在课上的练习中,这个孩子不停的在说个不停,我凑近一听就听见她在说着:”13-9,我把13先看做10,10-9等于1,1再加上3等于4,所以13-9等于4.“接着就在书上写上了自己的答案,抬起头看见我在看她的时候,她很开心的告诉我:”汪老师,我用这个方法算算的很快哦,而且我保证是正确的。“说完就低下头继续计算了,嘴里也继续说着自己的”宝贝“算法,然后写的题又快又正确,真的很棒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反思不过在解决问题方面,部分孩子孩子有些迷糊,总是想用加法去摆算式,以后这点还要加以引导。

真的希望七班的孩子可以越来越好,开开心心的学习数学!

二年级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2】

《连续退位减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千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一个知识点。这是笔算减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要理解并掌握这一知识点,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减法,但不作速度上的要求,因为后面还有两个例题进行讲解。

在新课的一开始,我复习了千以内的退位减法,出示了224-108,让学生自己计算并说说退位减法的算理,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接着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这里的教学活动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是引发认知冲突,利用例题内容列出算式204-108,让学生试算,当学生发现竖式计算时个位不够减。按照已有认知结构,要从十位退1。但是,被减数十位上是0,无法直接退1,怎么办?许多学生都在苦思冥想,有的皱着眉头,有的窃窃私语,有的看着我……,当我问及怎么了?学生抢着说:老师,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但十位上是0怎么退啊?这时小华说:老师我会我会。我说:那你说说怎么办?小华说:可以先从百位上退,退给十位,然后再退给个位。我问学生你们听明白了吗?许多学生摇着头说:不明白。我笑着说:小华刚才说得很对,只是大家还是不太理解,那么我们借助我们的好朋友,计数器来看一看好吗?学生点头,我拿出计数器,在计数器上拨出了204,然后问学生现在要减去108,你们看一看在个位上,能不能从4里面减去8?学生说:不能。“应该从十位上拨掉一个一珠子,加到个位上再减。”“可是,现在十位上有珠子吗?”“没有。”“那应该怎么办啊?”学生说:“从百位上退1个。”“百位上退1,那应该在哪一位上拨10个珠子呢?”“一个百是多少个十呢?”“10个十”“应该在哪一位上拨10呢?”学生说:在十位上拨10个珠子。我问:为什么?学生:因为1个百是10个十。我笑着说:你们真聪明。现在十位上有10个珠子了,你们看能不能退给个位?学生说:可以了。从十位拨掉一个珠子,个位现在是多少了?是14。14能不能减8?能。个位是6。十位现在是多少个珠子了?9。9-0得多少?9。百位上是几?1。减去1还有没有?没有。现在得多少?96。现在你们想一想刚才的过程。个位不够减,从哪一位退了?先退给谁再退给谁?同桌说一说。然后又请同学站起来说,经过说,发现许多学生理解了隔位退位减的道理。现在你们明白了小华所说的了吗?你们现在会列竖式了吗?学生说会了。独立完成后,又让学生对着自己的竖式说了计算过程。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如果光针对竖式,直接从百位退1,不借助其他的学具,而是抽象理解的话,学生很难明白为什么要那样做?我借助了计数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直观的感觉出可以从百位退,通过拨珠计算,体会隔位退位的算理。在实践后,我更能体会到这段“感性认识”安排的必要性。然后把拨珠计算提升成竖式计算,经历比较深刻的数学化过程,水到渠成。最后再让学生相互交流,进一步明确隔位退位的步骤和方法。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既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活动,也是发挥创新精神,发展演绎推理的过程。对学生而言,“被减数十位上是0,没有1可退,因而从百位上退1,当十用,而这时十位上就有10了,再从十位上的10中退1给个位”是他们解决新矛盾的设想,提出这样的策略已经是一种创新。他们依据1个百是10个十,从百位上拨去1颗算珠的同时,十位上拨上10颗算珠;依据1个十是10个一,再从十位上拨去1颗算珠的同时,个位上拨上10颗算珠,演绎思维伴随着拨珠动作而展开,领会退位原理也就是在其中。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应从百位上退1到十位后再继续减。然后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在教学试一试“1000-537=”时,如果按照教材这样教学,我认为学生虽然能够理解千以内的隔位退位减法的算理,但如果让学生在刚刚理解算理后马上就完成“1000-537=”,这种需要三次退位且十位和百位都是0,从千位退1后才能计算的题目,计算原理与例题虽然相同,但隔位退位的跨度大,步骤多,学生计算起来的难度很大。为了降低难度我就在这之前设计了“500-416=”,先让他们试一试,学生已经知道算理,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不够退,就从百位退1,于是个位是“10-6=4”,十位是几减几呢?通过学生的讨论、争议,明白了十位应是“9-1=8”,百位是“4-4=0”(不写)。等做完这题,再让学生做书上的试一试,这样难度减少了很多。大部分学生都会做了。

整个教学过程还比较顺利,但是,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并不很理想。总有少数学生漏点退位点,也有个别学生即使点上了退位点,在计算时也忽略了它的存在,再就是把减法算成加法,把数字抄错,书写格式不正确等等。根据出现的问题我反思改进如下:

1、加强口算练习,每次上课前3分钟,让学生逐步达到听到算式就能说出结果。

2、在教学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格式。

3、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多创设机会让学生讲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十位的计算方法却是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次说出十位的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点上退位点的数要很快反映出是多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这一规律“0头有点看作9,其他数上有点看少 1” ,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

4、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多分析比较计算方法。

二年级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3】

上一周进行了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检测。第二单元要求掌握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另一方面是有关知识的运用。孩子们完成的情况还可以。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计算方法没有掌握,计算不认真,正确率有待提高。典型错误有14+2=6,14-7=3,13+3=10等。

(2)逆向思维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一题中表现由为突出。典型错误有4+(8)=13(7)-5=12,15-(13)=8,5+2=(7)-6。

(3)解决问题中信息找不准,解决方法不正确。典型错误有(1)停车场原来有17辆汽车,现在只有9辆,开走了几辆?列式为:17-8=9(辆)。(2)一共有12个皮球左边有5个,右边有几个?列式为:12+5=17(个)(3)商店买出5副羽毛球拍,还剩8副,商店原来有几副羽毛球拍?列式为:8-5=3(副)。

反思:从以上错误中不难看出,计算基础不够扎实,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仍需要加强训练,特别是算理和算法的训练。加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训练,观察和读题后,能找到那些信息?根据找到的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最后就是要培养孩子们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题的好习惯。

二年级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4】

不退位减法一课,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基础,从复习加法计算导入,由学生依据类推方法,猜想竖式计算的方法,从而进行竖式计算。本节课设计了以下活动空间。反思如下:

空间一:温故知新。复习采用了,我来算,你点评的生生互动方式。小小点评员,是今年的课堂中开始尝试的新的生生交流方式,这样的点评虽然有时耗时,但是却能起到两个很好的作用,一是不漏痕迹的重复了方法,重点内容,而不至于让学生觉得乏味。二是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一名同学汇报时,其他的孩子能认真的观察,思考。反思这一环节,学生的点评点很散。涉及到计算方法,书写方法等等。本意里只希望复习计算方法,忽然意识到,即使是对书写的要求,因为老师,有意识的要求着,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关注。细化要求,让好习惯成为孩子的一种需求。另外,课堂中,教师需要还应该更精炼,对书写的要求,应在强调算法之后再强调,可能能让点评员更有重点的点评。另外这一环节严重超时,控制时间是课堂改革中最不好把控的。我想把课堂还给孩子,想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但是时间总是不够用。希望在思考中改变,能最终得到平衡。

空间二:自主探究。出示减法算式,问:和刚才的算式一样吗?引导学生关注,这次是减法计算。如何进行竖式计算?独立思考计算。班级集体交流。仍然采用小小点评员进行点评式交流。反思这一环节,不退位的减法计算,通过加法的类推,30名学生26名能正确进行计算,2名学生计算成了加法,2名学生没有计算。大多数学生具有数学能力,通过班级交流,再次动笔计算,30名学生全部正确计算。在空间二,共解决4种不退位的减法问题。第一种35-21,第二种36-4,第三种25-15,第四种48-42。层层递进,逐步建立了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空间,学生的积极性较高,采用了板演的方法,触摸屏上写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的又快又准确,找到一个兴趣的切入点,是高效的基础。

遗憾是本节课仍然没有进行完预定的习题联系,只是进行了简单的计算,竖式计算,不让学生动笔,无法了解学生是否都完全掌握,动笔计算,书写速度等影响,一道计算题最快也要4分钟左右才能全部完成。这个冲突,目前无法解决。有待进一步思考。

二年级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5】

昨天上了一节第一单元的复习课——20以内的退位减法,先按照我自己的备课,我是完全按照书上题目的呈现进行教学的,在备课中,我发现了自己对教材把握的不足,我忽略了本课的重点,在学习减法表上,发现减法表的规律,通过唐老师的指点,我知道了,重点要突出表中的三个重要的规律:竖着看:减号后面的数相同,横着看,减号前面的数相同,斜着看,得数相同。所以这节课我以这张表为开始,慢慢发散题目。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我的课堂组织还要再抓紧。后来李校长评课的时候,给我的启发很大,因为现在课改之后,课堂应当是学生的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仅仅把知识硬塞给孩子,他为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把36道算式都散乱的放在黑板上,让孩子去思考怎样排列才会让别人一眼看出他们的规律。从而引出这节课的重点,为了让我理解,他还举出了例子,比如说二年级姜华老师的认识厘米的课,让孩子自己去制造一把尺子,通过量、比较、突出然后知道厘米的概念,还有六年级的比例尺,也是让孩子把教室里的面画在纸上,但是也是开放的给孩子来探究。我想,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生的学和课堂的开放性。

二年级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6】

这是三年级上册连续减法例2,这是在学习了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节课采取全生本的方式进行的,从整体上看孩子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主动,有质疑、有交流、有互动,孩子的思维得到了全面的调动。孩子在课堂上的思维碰撞已经基本成型。

从细节看,课前三分钟环节还是向以前一样,由孩子们按照原来的方式准备课前三分钟的内容,第一道问题就震惊了全场,389+156=?这个问题要让三年级的孩子口算确实存在难度,连我也有些蒙场。因此我决定对课前三分钟进行改进,改成20以内加减法口算,因为这是一切计算的基础。

整个课堂孩子反应非常好,倾听仔细,发言积极,质疑非常到位,就到点上。我很是欣喜,孩子们计算的方法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多,都有些刹不住。原本以为很成功的一堂课,其实却是失败的。

1.只过分追求方法多样性,没有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缺乏练习的环节。

2.笔算竖式没有突出,孩子们板书上书写太乱。

经过教研员的点化让我茅塞顿开,在板书设计上,我应该把507-438这个算式下面的位置流出来,专门进行竖式计算的演练,以此来突出重点——竖式计算。

教师还应该把控一下时间,在孩子汇报的方法过多时,教师应该选择喊停,让剩余的方法放到课下交流,给孩子们一些练习的时间。

在方法多样性的汇报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别人已经呈现的方法上进行改进,优化,提出更加优化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没有层次的罗列。

如果是那样的话层次会非常清晰,课堂会非常完美。有了专家的建议,我试着用上面的方法来讲例3,整百数减三位数。相同的小研究设计,用专家指点过的方式进行授课,确实有不一样的惊喜效果。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让孩子们完全展示了自己的方法,而且完成了教学目标。我十分兴奋,这是我做生本以来的第一次兴奋,刻骨铭心。

二年级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7】

《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三年级上册学生学习退位减法的难点。学生已经理解掌握连续退位减的方法,但是对于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确实很难理解,个位上不够减,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再向百位借1,即10个10,然后十位退1作10,借给个位10个1。

在这个过程中,各位数上的变化情况因为有0的出现而更加复杂。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教学上,学生理解了算理,计算方法就自然掌握了。现在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为了学生能轻松学会本节课,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计算练习,口算10道题,每节课进行口算练习,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笔算学生已经掌握的退位减法,说一说应注意是什么,复习回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本节课研究学习作准备。

二、注重计算过程中算理的理解,抓住关键问题提问。多让学生讲讲计算的过程,紧紧抓住为什么十位上的0会变成9?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三、在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十位的计算方法却是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个角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次说出十位的计算过程,不断巩固计算法则,并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如点上退位点的数要很快反应是多少,和学生共同总结出“0上有点看作9,其他数上有点看少1”这一规律,让学生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计算。

四、直观图示的有效使用,具体形象,很好的辅助教学。计算教学枯燥无味,特别是对算理的讲解上,老师反复强调,学生却很难理解。这节课我利用计数器的直观图示,很好的帮助了我,对计算过程的每一步详细生动,学生感兴趣,容易理解。

1、画计数器使算理的呈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计算507—348,出示计数器507,个位减去8不够减,向十位借一,而十位上是零,没有珠子,只能再向百位借一,返回到十位上是10个10,再借给个位一个10,那么个位是17—8,十位上本来借来10个10,可是借给了个位1个10,还剩9个10。随着珠子的移动变化,学生很好的理解了算理。并根据直观演示,编了计算口诀: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后,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学生非常感兴趣,开心的读了一遍,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马上就记住了。

2、减数末尾有零的减法迎刃而解被减数中间有零的减法学生理解掌握后,末尾有零的减法就很容易了,学生自己计算,竖式的呈现课件以动画的形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一,十位上“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xxx”,从百位借一,“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做9”在孩子们开心的朗朗歌诀中、欢快的笑声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了。

一节本来非常难以理解掌握的计算课,我这样设计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学得扎实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自如,这不仅是教学过程每一环节的精心设计与引导,有效直观图示的使用对教学的帮助更是功不可没。

二年级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8】

不同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一个教学新理念,凭着自己对它的理解,我尝试上了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余,想法颇多……

新课程标准使“算法多样化”一炮走红,大家都在尝试,都在力求自己的课能够很好地渗透这个理念,于是,慢慢地酝酿出了这样的三句话:

1、“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

2、“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3、“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做一做,好吗?”

这三句话教师该问吗?该说吗?

我的理解:该说。

第一句:“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孩子的学习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它不仅包括学习方法及其关系,也涉及到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想法;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能否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已的思考过程;是否理解别人的思路,并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是否有反思自已思考过程的意识。”作为一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是很重要的,教师说这样的一句话,旨在让孩子学会倾听,学会一种自主学习的本领,而不是说要把算法硬塞给学生。“他的方法你听懂了吗?”简单的一句话让我们的学生充当了教师的角色,把“教”的权利给学生,让学生也去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或同意或反驳,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赏识和学习其他同学的独特、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所以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有必要。

第二句:“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算法多样”是相对于整体来说的而非个体,“你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这句话似乎有逼着学生挖空心思、转弯抹角地去想“不同算法”的味道,但是我觉得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附带那么多的意思。难道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够启迪孩子的思维,让他们说出原本不属于他们的思想和方法吗?教师的一些提示性语言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以不同的观点,认识同一件事、同一个事物,从而让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知识。在新教材实施的开始阶段,我们的学生一般不太愿意接受题目的多种算法,认为只要用一种方法做出来就行了,何必再费劲寻找不同的方法呢?所以我们尝试以表扬、鼓励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同一题目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要求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再通过讨论得出许多算法。在这样的思维活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算法多样化带来的快乐。如果能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慢慢地体会到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好处,品尝到其中的乐趣。学生的思维也会逐渐活跃起来,再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能很自觉地将自己的思维发散开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所以在这节课上老师这样的一个提问,可以很好的展现孩子自己的、独特的思维,体现出整体算法的多样化。当然,如果没有教师的提问,学生能够自发地要想表达自己不同的方法,那是最理想的。学生能够不再依赖老师,走向独立,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第三句:“下面我们一起用这位同学的方法做一做,好吗?”

看到这样的话,我们会不会有这样的疑惑出现:“这种方法学生不喜欢怎么办?一定要他做吗?”我认为算法多样化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让学生得到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而是在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孩子也一样。他们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的,不会依赖别人的意志而转移。当学生他有一种方法的时候,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就会很自然的抵制或抗拒和自己不同的方法。但是教师的作用往往也就在于此,当孩子有这种独立意识的时候,教师应该怎样科学的优化和完善孩子头脑中的想法呢?这就体现了教学的艺术。

我们人的认识有三个层次:第一是“懂”;第二是“会”,即会用学懂了的东西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飞跃;第三是“悟”,即有自已的特点,有自已的思考,这更是一个大的飞跃。光“懂”学生可以只是听一听;“会”就必须要自己去尝试,自已去用学懂了的东西解决问题;而“悟”是一定要在自己亲身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悟”是一个思考过程,思考是不可以替代的,是必须自已去完成的一件非常艰苦的过程。所以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听了其他小朋友的方法后再尝试做一做,这并不是为了刻意地强调其中一种方法或者面面俱到地巩固每一种方法,而是力求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们思维的真正碰撞一下。

然而在学生尝试练习的时候,也略微渗透着一点算法多样化的优化,因为随着现代数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很难讲清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我们原来认为某种方法是最好的,可能通过自己的尝试证明这个结论并不一定合适,也许我们一开始认为很“笨”的方法,结果却成为了好的方法。在解决“36-8”这样的问题时,学生提出各种方法后,最理想的方法当然是:“6减去8不够减,向30借10,变成16-8等于8,再加上20等于28。”但是这样的方法是否能够让学生接受呢?教师应该完全放手,让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尝试去学会尊重,学会欣赏,让算法多样化能够进一步优化。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作为课堂教学资源越来越引起老师地注意。

二年级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9】

本节课是笔算减法中比较难的,因为它涉及到了连续退位。学生学习新课之前,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笔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以及三位数的不连续退位,所以我在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然后让他们尝试说完整的计算过程,从而发现他们存在的错误。上完这节课后,我想了很多,也意识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一、每一个环节的连接词该如何简明地表达出来

每一次上课,我总有如此的感觉,就是每一个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总感觉联系不是很紧密,就像脱节了似的。我想这一点是我必须要努力达到的。

二、该如何让学生进行正确地估算

在学生计算之前,我让学生先进行估算,我却把估算看成了一个走过场,并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实处。我只是在例题时让学生进行了估算,而后面就完全抛弃了估算,没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性。

三、应该注重重要环节的计算过程

学生在计算时,我强调让学生说过程,让多个学生重复,互相说,可是在后面的检验的环节时,学生的正确率却不尽人意,我有点迷惑了。本节课,十位上的计算过程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而个位和百位上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也懂得迁移过来,可是十位的计算方法第一次碰到,因为十位扮演了“借”与“被借”两个角色,学生很容易忽略其中的一个角色,需要多次重复强化。

二年级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篇10】

上计算课,对于枯燥的算式学生提不起兴致,导致不管老师或是学生在讲计算过程的时候,其他学生听的效率很低。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如何吸引学生,这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考虑的。

一、情境的创设要灵活机动。

新课程理念下的计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产生对计算的需要,并在教学计算的同时有机的渗透解决问题(应用题)的教学。但我认为创设情境切忌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创设既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要照顾到知识的适用性,要灵活机动。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教学中充分把握这一逻辑性,不必每一部分内容都大搞什么情景创设,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如何很好的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学生知识体系的新的生长点上。

二、创设游戏的乐园。

蒙台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事物的需要更强烈。”当我说接下去要做游戏,小朋友一定会坐得端端正正,因为我说过我喜欢请守纪律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在做书上的数学游戏的时候,我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摆在讲台上,每一轮每组派一个代表,按照教师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数是7的减法算式,找出得数和11-2一样的算式。学生跃跃欲试,能安静的为组里的同学加油。

三、练习形式多样,及时评价跟上。

对于纯粹的计算,我通常采取开小火车或随叫随答的形式。特别是随叫随答,通过叫答能不动声色的让开小差的学生回过神来。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也就是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学生对站起来负责报答案很感兴趣,如果事先说“谁最认真,就请谁报答案”,学生处于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很认真。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