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智慧课堂实施方案

时间:2023-09-16

智慧课堂实施方案集锦(3篇)。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慧课堂实施方案集锦(3篇)”,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智慧课堂实施方案 篇1

21世纪,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世纪。面对新世纪,我们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创新是新世纪的主旋律,创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我们必须进行课题改革,进行创新教育,推进新课程顺利实施。[趣祝福 ZF133.cOM]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为推动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已呈现出可喜的一步,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

(1)、现代化教学设备少,掌握现代化教学技术不熟练。

(2)、教法生硬、不灵活。

(3)、平时教学仍主要靠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

(4)、学生仍靠听、记为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用的少。

(5)、忽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缺乏情感交流、主要以问答式解决问题等等。

为让创新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灵魂,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品牌学校,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必须对现行的课题教学进行改革。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

1、以“一切为了学生服务、一切为了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为总目标。

2、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学习与探索的氛围,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3、坚持“民主”是基础,“人本”为核心,“创新”促发展的教育理念。

4、以开放性课堂教学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性。

5、探索具有特色的、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6、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等学习方式学习。

7、尽可能多的利用和变换教学方法。如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式教法等。

8、面向全体教学,分层次辅导。

9、充分利用现代、直观的教学手段上课。如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等,提高教学效果。

10、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创新教育观念。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3、提高教师教学基本技能。

4、探索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5、创造性利用课程资源。

6、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辅助上课。

7、探索教学评价方式。

四、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

(一)、新授课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2、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3、巩固拓展,自主评价。

(二)、复习课

1、自主整理。

2、合作体验。

3、汇报交流。

4、总结评价。

5、练习深化。

(三)、讲评课

1、总结测试,引入课题。

2、自我评价,试卷分析。

3、合作交流,补救练习。

4、整理汇报,课堂小结。

(四)、活动课

1、提出问题。2、小组探究。

3、合作交流。4、自我评价。

注意事项:

1、课堂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2、板书设计要美观、条理、清晰。

3、及时撰写课后反思。

4、可以布置创新性作业。

五、课堂教学改革基本程序

1、探索构思阶段

展开教师研讨会,认清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提出建议,形成方案。

2、实践研究阶段

激励、引导教师学习本方案,研究教法、学法,教育教学理论,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教学水平,探索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3、研讨交流阶段

开展公开课、研讨课、优质课等评比活动,分析、交流,总结经验。

4、总结推广阶段

根据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完善教学模式,撰写实验报告,推广创新经验。

六、课堂教学改革的注意事项

1、正确处理课堂教学改革与常规教学管理的关系。

2、不能只求课堂形式,应注重教学效果的提高。

3、灵活应用先进的教学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4、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探索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方式。

6、注重讲评课、活动课的开展。

7、注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与常规学习方式的关系。

智慧课堂实施方案 篇2

第1章建设背景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多国家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

智慧教育是促进学生智慧能力发展的新的教育形态,当前,在中小学校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智慧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瓶颈有以下几方面:

1.疑难知识不好理解。当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时会觉得学习的知识太难,理解不了,这时无论教师如何讲解,学生都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也不会有高质、高效。有些知识太抽象,如果只靠教师讲,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若利用信息手段,形象生动的展现抽象知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综合问题的解决能力形成困难。学生在碰到含有多个知识点的问题时,形成解决这类复杂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困难的。教师拼命地通过做练习试图让学生形成这种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做法缺乏系统性、条理性。

3.很难做到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水平是有差异的,统一化教学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生难以动态获取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当想要深入了解某些内容的时候,常规条件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

4.几乎无法开展情趣相投的合作学习。目前教学中常常提到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合作探究的前提是合作伙伴间已有的知识水平差异应该很小,应情趣相投,否则在常规教学条件下是很难合作探究的。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与教师没有机会交流,学生与教师间互动、交流的机会不均衡。

5.学生很难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过程轨迹很难系统全面的进行记录。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课前专题预习内容、课上互动内容、试题测验及错题记录等都急需管理起来。

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提升教育质量,就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智慧教室能够支撑讲授型、认知自主协作型和探究自主协作型三种教学模型的智慧教育教学支撑环境,能够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智慧,物化优秀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传播和复制,实现教学水平提供及教育均衡发展。

第2章建设目标

智慧教室建设的目标是搭建智慧教学的支撑环境,支撑优秀教师教学智慧的物化与传播,促进教师能力水平提高,提升教学质量;支撑学生开展自主、个性化、协作、泛在学习,让学生在学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轻松、愉快、主动、高质高效的学习,培养智慧型人才。

第3章总体设计方案

3.1逻辑结构设计

智慧教育需要智慧化的支撑环境,智慧化的支撑环境提供问题与任务、问题发现、知识构想与归纳、训练与测试、知识体系梳理、作业等支撑。通过识记、理解、发现与归纳、掌握、理解、应用和综合应用等过程与环节,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根据以上智慧教育支撑环境的需要,智慧教室环境建设上应包括课堂多媒体教学系统、学科教学资源库系统、题库系统、云管理系统、备课支撑系统以及终端系统等几个方面。其中:

1)课堂多媒体教学支撑:协助教师进行备课、授课、参考案例、素材检索及共享;

2)学科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师资源管理、资源存储及共享等应用;

3)题库支撑:实现教师试题管理等应用;

4)备课支撑:学科教学工具软件为各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支撑,方便教师进行备课,备课结果支持PC环境及智能平板终端环境。

5)终端系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运行备课结果,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支撑智慧教育。

因此,智慧教室的逻辑架构如下所示。

3.2技术架构设计

备课与教学系统软件由备课支撑工具、教学支撑工具和互动支撑工具构成。在资源服务器、无线设备、交互服务电脑、投影等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实现智慧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利用备课支撑工具在校本资源库、区域资源库、题库等资源支撑下实现在线备课;备课资源自动上传到云服务器保存,并通过教学支撑工具进行下载使用。

教学支撑工具通过网络从服务器上下载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资源,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以及师生互动使用。

互动支撑工具包括在线列表、推屏演示、举手、认真听讲、收集图片、分享图片、提问、收发文件、投票等课堂互动功能。

第4章智慧教室建设方案

智慧教室是一套支撑智慧教学的数字化环境,能够支撑优秀教师教学智慧的物化与传播,促进教师能力水平提高,提升教学质量;支撑学生开展自主与协作、个性化、泛在学习,让学生在学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轻松、愉快、主动、高质高效的学习,培养智慧型人才。

在智慧教育理念与实施方法的指导下,智慧教室能够有效支撑三种教学模式(讲授型、自主协作型和智慧型)的组织与开展,能够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智慧;支撑教师组织课堂活动,物化优秀教学方式方法,通过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传播和复制,实现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4.1智慧教室互动教学系统软件

4.1.1云管理系统

云管理系统负责教师和学生的账号信息的设置与管理,教务信息维护以及用户信息的统一认证,对智慧课堂资源进行统一管理。

4.1.2备课支撑工具

备课支撑工具提供开放、可视化、易于操作、类似PPT操作风格的集成环境,能够将文件操作工具、编辑工具、学科构建工具、辅助工具等有机集成;可根据教学需要生成多个教学页面,每个页面上可调用编辑工具、学科构建工具、辅助工具等,并能够分别调用出各自相应的功能;对编辑或构建的内容可放大缩小、旋转、拖动等,能够从外部导入多媒体资源,能够编辑试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等)、文本(能设置字体颜色和字号)及基本图形(线条、形状、箭头、流程图、标注、星与旗帜等);所制作的所有页面可以从任一页开始播放(类似PPT操作风格)。

备课支撑工具可以支持小学、初中、高中21个主干学科的备课。根据智慧教室环境下的教学要求,教师用户可以将编辑完成的资源上传到服务器,供平板端下载应用,也可以对资源进行管理和二次编辑,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动态组合教学软件,解决个性化教学软件制作困难问题。该工具为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转变,使网络环境下基于内容的教研和互动教学成为可能,为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课堂教学创新、给学习带来革命性变化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4.1.3教学支撑工具

(1)课件:交互式的电子课件,整合了丰富的学科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可以作为智慧课堂教学的课件资源,也可以是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资源等等。教师和学生可以从服务器上下载获得通过课堂教学支撑工具上传的课件资源。

ü用户可以按学科查找课程资源,支持课程资源由office工具或个性化课堂备课支撑工具生成,制作时可添加图片、文字、试题、声音、动画、视频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及交互式学习工具;支持教师选择课程资源发布给学生,发布时可选择接收对象,全班学生或某一组学生;学生可在线观看教师发布的课程资源。

(2)导学:可以按学科查找导学,支持教师在制作导学时添加含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试题等数字化学习资源;支持富文本编辑器编辑导学稿内容,教师可自由进行加粗、分段、改变字体大小等内容排版,支持教师在导学稿的任意位置插入资源,插入的资源以图标的形式显示,点击图标可进行资源的浏览或播放。支持教师选择导学发布给学生,发布时可选择接收对象,全班学生或某一组学生;支持教师查看已发布导学学生学习情况统计,包括学生导学学习次数、导学中的素材学习次数;支持学生在线查看教师发布的导学内容,可点击导学中的素材进行观看。

(3)作业:支持教师端查看作业信息、统计分析,进行作业的取消发布、删除操作及作业答疑;支持学生在线进行作业作答、查看作业详情、交流讨论。留智能作业时,支持对每一道试题增加微课解析视频,当学生提交作业后可查看标准答案、文字解析和微课解析,实现问题的及时反馈。作业统计包括作业概况、整体报告,各班级提交人数及班级平均正确率等;能够按照学生维度进行分析,查看每一个学生的作业提交状态,学生作业报告可查看学生详细作答情况;可按试题维度分析,能够查看试题详细情况,解析及作答情况统计。作业支持分层分组发布。

(4)公共编辑:

①文本: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文本框,在文本框内输入文字,可修改文本的字体、字号、颜色属性。

②手写: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手写框,实现手写输入,完全保存用户的真实笔迹,可修改手写的笔迹粗细、笔迹颜色、添加空格、换行、删除,以及左右分屏连续书写功能。

③圆珠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圆珠笔笔迹,可修改笔迹的宽度、颜色属性。

④荧光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荧光笔笔迹,可修改笔迹的宽度、颜色属性。

⑤图形: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添加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包括线条、形状、箭头、流程图、标注、星与旗帜六大类共129个常见图形,可修改图形的线条颜色、线条粗细、箭头样式、填充颜色等属性。

⑥绘制笔: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添加绘制笔笔迹,可修改笔迹的宽度、颜色属性。

⑦插入

图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自己平板电脑中的图片资源插入到指定的位置;

视频: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自己平板电脑中的视频资源插入到指定的位置;

音频: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自己平板电脑中的音频资源插入到指定的位置;

动画: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自己平板电脑中的动画资源插入到指定的位置。

⑧录制

照相:用户可以通过摄像头采集图片,并将图片插入到指定的位置;

录像:用户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录制视频,并将视频插入到指定的位置;

录音:用户可以通过麦克风采集声音数据,并将数据插入到指定的位置;

截屏: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屏幕中需要截取的矩形区域,将截取区域作为图片保存到平板端的图库中。

⑨工具:提供直尺、三角板和量角器工具。

⑩删除:用户可以对通过以上方式添加到当前页面中的对象,进行选择,点击删除,逐个对内容进行删除。

⑪选择:可以选择自己添加的内容,进行拖拽、移动、旋转等。

⑫清空:用户可以通过清空按钮,将当前页面上所有自己添加的内容进行删除。

⑬上下切换:工具栏的位置可以在页面顶端和底部切换。

4.1.4互动支撑工具

l教师端

(1)在线列表:用于显示当前课堂上在线的学生列表,通过查看学生列表可以对学生的在线情况一目了然。

(2)举手:可以查看学生的举手情况和所提交上来的问题。

(3)推屏演示:可以实现单推屏、四分屏、六分屏、抢屏幕等多种形式的屏幕共享演示。

(4)认真听讲:教师可以控制学生的平板进入认真听讲状态,学生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5)分享图片:老师可以分享一张或多张图片,供大家欣赏,也可以将图片发送给大家。学生可以在图片上使用编辑工具进行批注、发表意见,并将自己标记完成的图片再发送给教师。老师可以从学生发来的点评图片中挑选优秀作品进行讲解,对于选中的图片,学生可以点赞,可以保存,可以放大观看;老师可以让图片作者在平板端讲解点评图片,大屏幕会同步显示讲解过程。

(6)收集图片:教师发出收集图片指令,学生可以通过选择本地图片或者现场拍照,将图片发送给教师。教师可以通过缩略图或者全屏方式查看学生发送的图片,并选择一张或多张图片发给所有学生进行讲解。对于选中的图片,学生可以点赞,可以保存,可以放大观看;老师可以让图片作者在平板端讲解点评图片,大屏幕会同步显示讲解过程。

(7)提问:教师可以对当前页面中的题目发起主观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的提问。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选择通答、抢答、点名答题或随机答题形式。客观题答题结果自动统计,可以通过柱状图或饼状图查看统计结果;可以查看每个选项的答题人数及学生列表;可以查看题目的正确率和错误率。教师可以收集主观题答案,可以选择典型答案进行讲解,对于讲解的主观题答案,学生可以点赞,可以下载到本地,可以放大观看;老师可以让主观题答案的作者在平板端讲解自已的思路,大屏幕会同步显示讲解过程。

(8)收发文件:在未锁定状态下,师生之间可以互传文件。教师给学生发送文件时,可以按人发送或按组发送。

(9)屏幕笔: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屏幕笔对当前屏幕进行批注、讲解。

(10)投票:教师针对某一意见或话题发起投票功能。选项内容可设置默认填充项,分别是分组、字母及数字。教师可以设置学生投票数量,提供“最多”、“最少”、“只能”选项。教师端可实时显示票数统计柱状图,获得投票最多的选项使用特殊颜色标示;投票结束后,教师点击某选项的柱状统计图,会显示投票给此选项的学生名单。

(11)分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自动分组和手动分组。

l学生端

(1)举手:上课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举手添加消息,发送给教师。

(2)收发文件:在未锁定状态下,师生之间可以互传文件。学生给教师发送的文件,教师可以选择性接收。

(3)申请演示:学生发送大屏幕演示请求,如果教师端处理学生演示请求,学生的屏幕将会投到大屏幕上分享给全班同学。

4.1.5管控支撑工具

管控支撑工具可以实现对安卓系统的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智能管理和控制。教师可以限制学生的移动终端上可使用的应用软件;学生可以使用默认的应用,也可以下载教师推荐的应用。

管控支撑工具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控制课堂,学生不能随意下载游戏及除教师推荐的其他应用。管控支撑工具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4.2智慧教室终端环境

4.2.1智慧教室终端环境

智慧教室是一套能够支撑讲授型、认知自主协作型和探究自主协作型三种教学模型的智慧教育教学支撑环境,能够支撑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智慧;支持微课的录制采集,物化优秀教学方式方法。

智慧课堂实施方案 篇3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为未来智慧课堂教学的构建及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核心素养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倡导通过构建智慧课堂实现教学的整体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加快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与水平。因此,本文重点探讨构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策略,讨论如何通过智慧课堂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构建智慧课堂的必要性

1.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综合能力,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渴望。因此,构建智慧课堂实现了以信息化及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而随着教育教学多元化的发展,在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不断得到应用的今天,构建智慧教学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使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此外,智慧化课堂的构建摒弃了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引入,通过引入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等,使小学语文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2.帮助学生扩大知识容量

传统课堂多为单一式的填鸭教学,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而随着智慧课堂的兴起,教师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小学生扩大知识容量,同时能节省花费在板书上的时间,为学生普及更多的语文知识。通过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所学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上引入多媒体设备,对知识进行直观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获取知识,从而节约了大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也更好。与此同时,智慧课堂的应用也能够使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展现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乐学的环境氛围中,学生可以接受知识,实现思维的拓展,从而能够提高教学效率。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智慧教学的构建与应用,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有选择性地设计课件,将多媒体资源提供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后也能进行学习。此外,智慧化课堂的构建也能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仅提升了教学效率,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构建智慧课堂的有效策略

1.借助多媒体解答疑点,强调重点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并非课本知识的灌输,而是教会学生如何感受和欣赏文字的魅力。通常,语文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因此,运用智慧教学课堂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教学内容,能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中优美词句的意象,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2.通过动态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

智慧化教学,不仅能直观地让学生们了解和接受知识,同时也能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存在着不同,因此,教师要通过运用多功能设备及动态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动态式的教学能够提高其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对资料进行学习,直到掌握所学知识为止,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转化率,减少学生的问题,不断巩固和复习已学的知识内容。因此,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梳理,并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尽可能用直观简洁的方式呈现学习的重点内容,以便学生运在课后开展更深入的学习。

3.利用数据交互提高教学效益

智慧课堂中,出现了“PPT教学”“电子书包教学”等大数据交互的教学形式,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发挥了大数据智慧教学的优势。教师可以进行智慧型教学,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解决,从而使得后续教学更有效率。为此教师需要掌握各类新兴教学方式,以促进教学目标更好完成,落实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综上,许多教师革新了传统的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新兴的智慧教学,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拓展自身思维,拓宽知识面。智慧课堂的构建及应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使信息化走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使教育教學不断向智能化与信息化发展,实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颜若银《基于智慧教育基础上构建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策略》,《文理导航》2019年第3期。

[2]王建敏《基于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措施分析》,《好家长》2018年第101期。

编辑推荐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集锦6篇)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集锦6篇),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1】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的多练。

2.侧重书面练习。

3.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

4.多是“一刀切”的练习,

5.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拟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二、研究的意义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四、课题的实施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五、实验的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主要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研究方法及对象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实验的对象:一年级的八个班

七、实验的具体策略

1.支持性练习策略

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顺应教师的预设时,教师应采用支持性策略调节学生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设计时,就要估计练习时学生思维可能出现的障碍,准备一些支持性教学策略,给学生的思维“搭脚手架”。我们应用的支持性练习策略有:画龙点睛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与学生进行数学对话、倾听、资料链接,情境再现等。

2.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往往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引入练习之中。比如学习圆柱的特征后,为了巩固圆柱的侧面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向学生出示一道操作练习题,要求学生动手做一个笔筒。学生在做笔筒的过程中,学生要经过多次尝试,反复计算、剪和粘才能做成功。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外,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大胆去操作和实践,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克服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3、改变作业批改方式。

课堂练习的批改要及时,最好是当面批改,趁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忘记练习的思维过程的痕迹时,就知道自己思路是否正确,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及时纠正,练习结果很有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的作业不只给学生一个等级,而在批改后,给每个学生有针对性的写一句话,有鼓励的,有提出要求的,有指出努力方向的,把作业当作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的一个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

4、错题收集。

每个学生的错题都具有个性特征,这要求教师要尽可能面对面地辅导。辅导后要求学生把错题收集在一起,分别写出错误原因和订正过程。学生坚持这一做法,既避免了犯同类的错误,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练习活动

(1)心算能力训练。

课题实施近二年时间里,教师利用早读和每节数学课课前时间进行心算题训练。训练形式有听算、视算、比赛算、定时算、“开火车”算、同学出题大家算等。心算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比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具有挑战性。同时心算题容易,能产生成就感,学生对心算训练乐此不疲。

(2)速算比赛。

每月全年级开展一次速算比赛。每次出口算题80道,共80分;简算题16道,共80分;总分160分;在30分钟内完成。140分以上的为优胜者,向优胜者发奖。

(3)开展作业本评比活动。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本编上页码。每天都要先改错,然后再完成当天作业。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大方。本子写完后要不缺页数、不破损。优的个数达到12个以上就被评为优秀作业本。优秀作业本在全班展览,并发奖品。通过作业本的评比,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作业,养成做事认真和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组织好“综合实践”课。

除运用好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外,还要研究、开发其他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节约能源》、《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绿化校园》、《数字与编码》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八、备课与观课议课研讨

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中要体现有效练习,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在备课中要事先预设好。

教师在上公开课时要把这一课题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他教师在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

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对此进行反思,写出心得体会。

九、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2】

先锋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对学情了解不够。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情,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造成学生难学、畏学、厌学。

2、重教轻学。教师以灌输为主,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侧重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不敢放手或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3、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的培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教学只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情感态度的培养。

4、缺乏教学后的再思考,对教学中的得失没有及时总结,为日后教学制定有效措施。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的依赖性强,不愿动脑。

2、畏难、厌学情绪突出,怕动脑,随意性强。

3、学习习惯差。不会预习、不会自学。

以上问题都是因为教师已经习惯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怎样教、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是学生参与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营造者。鉴于以上问题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我校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课程新体系,深化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三、课改主题

创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真实有效的课堂

四、工作目标:

以改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实现在新课改中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及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构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真实有效的课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成立课改小组:

组 长:(负责总体课改思路的制定,主持课改领导小组专题会议,负责全校课改工作的总协调。)

副组长:(协助校长制定学校课改思路,负责课改方案的具体制定和落实,协调全校课改工作)

课改成员: 语文组 组 长: 组 员: 数学组 组 长:

组 员: 资料收集整理:

六、具体措施

1、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先在每个年级挑选部分教师实施改革方案,通过实践、摸索、反思、研讨形成我校特有的真实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然后在全校推广。

2、培训学习,加强认识,提高教师素养。以校本培训为主,组织教师聆听专家报告和学校领导的讲座,帮助教师更新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培训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为保障的课改方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倡导教师的真实,鼓励学生的真实,追求过程的真实,力求实现“真实有效”的课堂。

3、努力实践,勤于反思。课改教师上完每一堂课后必须及时地撰写教学反思,及时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能预测可能会产生的一些影响,然后,把这些问题进行归类、分析、讨论、寻求解决的策略,并做好详细的记载。

4、交流研讨,共同提高。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研组内的研讨,伙伴之间的交流学习等活动。每两周必须有一次集体学习或研讨有关课程改革的内容,并做好详细的学习笔记和活动记录,真正把课改落到实处。

5、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参加课改的班级要成立学习合作小组,制定好小组的管理及评价制度。积极培训小组长,培养组内成员分工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6、课堂模式

A、语文课堂“5+6”教学模式

“5”指五个基本原则:即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挑战性原则,真实性原则;“6”指六个教学环节,即课前预习——激情导入——初步感知— —合作探究——交流点拨——运用拓展。

B、数学课堂“问题教学”模式

即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真实问题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形成动静有致的课堂教学氛围,具体模式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七、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2016年3月—2016年4月)。3月28日召开了全校教师动员大会,更新观念,明确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第二阶段:学习研讨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

1、学校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2、认真学习研读课程标准,掌握操作要领,领悟内涵;

3、通过网络学习先进学校的课改经验。

4、开展校本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明确课改目标和任务。

5、加强不同学科基本操作模式的研讨,组织优秀教师根据基本模式的操作流程实施备课,设计导学案。

第三阶段:引领示范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

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真实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讨课、示范课活动。把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中青年教师选拔出来,作为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培养造就一批学科标兵,形成梯次发展的良好局面。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本土专家,并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使全体教师初步掌握并能尝试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真实有效的课堂模式,逐步构建起各学科的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2016年12月—2017.4)。在全校推广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认真学习运用基本模式的同时,加强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丰富真实有效课堂的内涵。同时要发挥学科带头人或课堂教学本土专家的作用,通过举办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等活动,推广他们的典型课例,使每位教师都能上出真实有效的课。

八、激励措施和后勤保障

1、学校的经费向新课改倾斜,优先保证课改经费的支出。

2、实行组长负责制,只要是有利于课改的,有利于教师素养提高,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活动,各组要有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学校从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3】

安定区景泉中心小学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体局学习高效课堂教学为指导,认真落实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全面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积极借鉴江苏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等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成功经验,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堂为阵地,深入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策略、方法和途径,积极总结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提升我校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大面积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改革目标

从2012年春季开学起,在全面学习“六模块 3+x建筑式课堂教学模式”等理论的基础上,由点到面,在我校分级分科积极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工作,着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力争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基本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年的努力,师生对高效课堂模式熟练掌握;通过两年的努力,形成学校的高效课堂特色,在全校所有年级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三、方法步骤

(一)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景泉初级中学课堂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汉山(校长)

副组长:何树英(副校长)

成 员:张江龙宋永红杨淑玲

2、学科指导组

语文学科组长:宋永红

数学学科组长:杨淑玲

英语学科组长:史续鹤

(二)时间与对象

1、在时间实验与运用上:从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对象为全校任课教师,中高年级学生。先设立五年级作为高效课堂教学“试点”实验班,领导带头,教师人人参与。以点带面,进而全面推进铺开实践学习。

2、实验班:

五年级班主任史续鹤

3、学科教师:

语文 史续鹤数学 张江龙英语 侯月兰

(三)培训学习

组织全体教师观看高万祥、张四宝、李炳亭等专家的讲座,派学校课改教师到兰州进行高效课堂培训,印发六模块 3+x教学模式解读材料,集体组织学习,从听课直观感受课堂教学模式到模式解读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理念,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

(四)实施预设

实验学习分段安排:

“试点”班实验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基本掌握模式;以年级推进学习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达到熟练运用;学校整体推广学习阶段:2012年9月——2013年3月,形成特色模式。

(五)基本模式

“六模块 3+x”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第一模块: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第二模块: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第三模块: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第四模块: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第五模块:反馈矫正,尊重差异;

第六模块: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其模式解读附有学习材料一份。

(六)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20日】学习、规划,确定实施方案

学校利用星期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学习教育局教研室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材料,利用星期四下午“校本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观看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试验经验总结报告录像,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讨论。同时,立足我校实际,集思广益,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景泉中心小学2011—2012年“高效课堂”改革试验规划及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1日—2012年3月23日】确定试点年级、学科及课题承担人,展开“高效课堂”学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探索、总结经验。

1、创新学习环境。首先重点以 “课桌摆放”“教室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大胆进行课堂改革、探索。

2、探索、制订我校教师“课堂教学导学案”。

3、创建“学习小组”和“班级管理小组”,尝试发挥小组的作用。

4、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进行“有效教学”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策略、方法、途径。

第三阶段:【2012年3月24日—2011年7月1日】在七、八年级所有学科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探索,初步总结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要点。

初步规划如下:

第4周①例行召开“校本教研”学期安排及“高效课堂”推进会;

②安排各班配合高效课堂教学,积极营造各具特色的‘班级教室文化’;

③指导各班建立健全“学习小组”、“班级管理小组”。

第5—6周:五年级全员“高效课堂”公开课系列讲课、听课、评课活动;

第7—8周:校内开展每年级每学科1人的“高效课堂校级赛教”活动。第9周:表彰“校级赛教优胜者”。

第12—14周:举行“校级赛教获奖选手”高效课堂示范观摩系列活动。

第16周召开“高效课堂”改革试验学总结、表彰会。

第四阶段:【2012年9月1日—2012年元月底】全面推行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点),进一步总结经验,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

第五、六阶段 :在总结前面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阶段目标,完善实施方案

(七)激励与评价 学校制定任课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成长评价意见,鼓励我们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所建树,要在课堂上、学生上做足文章,敢于尝试,勇于探索,不畏困难,充满自信,做一个有责任、有理想、有作为的现代教师,学校要转变评价教师理念与方式,不能只注重教学业绩,要关注教师的成长经历,不能只注重教师的一次、二次获奖,要关注教师的学习与创新精神,不能只注重教师的其它方面结果,更要关注教师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成长力、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师,学校要给予鼓励,大力表彰,如评选“十佳语文教师”、“十佳数学教师”、“十佳最具成长力教师”等,同时学校要给有为的教师搭建广阔的舞台,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充分展露才华,实现自身价值。

建立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是我校具体落实区教体局高效课堂教学的一项新举措,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做好此项工作。这次教学改革中课改年级担当着教学前沿的重任,分管年级领导、年级、教研组长、实验教师、学生有责任与义务,讲学习、讲奉献、义无容辞地承担起这项光荣的任务,是职业责任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专业学习,是教学需要给了我们一个施展才

华的平台。在学校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指导下,扎实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有计划、有目标开展好这项工作。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4】

乐至县童家镇新团小学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县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全县初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的要求,扎实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先学后导,当堂训练”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工作小组,全面负责我校高效课堂模式改革工作:

组 长:颜 波 副组长:赵天久

组 员:王太菊 吴成彬 刘海 童春林 雷俊良

2、领导小组职责:

①负责对本校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领导、组织,总体安排部署,确定工作方向,制定各种制度、职责、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

②做好高效课堂教改实验宣传工作,具体组织对高效课堂教改理论的学习、研讨和执行,并做好推进教改实验的日常工作,认真组织教师的教改培训、教法研究等校本培训工作。

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及时发现和反映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④组织教改经验交流和阶段性总结。

⑤在经费使用、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等方面提供保障,组织协调并及时解决教改实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试点班级、人员安排:

确定新团小学五年级为我校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试点班级;语文学科由王太菊老师担任主研、数学由罗祖慧老师担任主研。

四、“先学后导,当堂训练”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流程: ⒈提示课堂教学目标。(用时约1分钟)

【操作】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让学生看。【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注意点】①要认真钻研课标,准确地制定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要求。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②要层次清楚,简明扼要,不要太长。③要引导学生认真看清楚要求。

⒉引导学生自学。(用时约2分钟)

【操作】课前制作好投影或小黑板,课上通过投影或小黑板让学生看。【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到时如何检测等。

【注意点】自学指导要层次分明,让学生看了之后,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自学内容。即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有的教材内容单一,一般一次性自学;有的教材内容多,可视情况分几次自学,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写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②明确自学方法。例如,看书,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③明确自学后的要求。即用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要求,到时如何检测等。

⒊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用时约5~8分钟)

【操作】学生自学,教师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注意点】①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②重点巡视中下学生,可以给中下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也变得认真起来。③既要面向全体,又应尊重个体,注意不能因为只关心一个学生或少数几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

⒋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用时约5~8分钟)【操作】让中下生尤其是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

【注意点】①要解放思想,真正让后进生做演示操作,千万不得搞形式主义,叫尖子生演练,表面上正确率高,实质上掩盖问题,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②要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时,要照顾全体同学,让他们聆听别人回答问题,随时准备纠正错误,或布置他们做哪些练习等。③教师要巡视,搜集座位上的同学有哪些错误,并及时分类,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把倾向性的错误用投影打出或黑板写出,供评讲时用。

⒌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用时约8~10分钟)

【操作】①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②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③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④指导学生归纳,形成能力,以指导以后的运用。

【目的】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②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点】学生更正后,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①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坚决不教。②明确教的方式。可以采用“兵教兵”的方式,也就是让通过自学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质疑,讨论,最后教师再引导、再补充。③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6、当堂训练。(用时不少于15分钟)

【操作】①布置课堂作业;②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③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

【目的】通过完成课堂作业,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注意点】①课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②课堂作业要典型、适度和适量。③课堂作业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④尤其是后进生的操作,要给予肯定,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⑤要注意矫正学生的坐姿等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实施步骤及措施: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模仿适应阶段(2015年3月21日—2015年7月2日)

本阶段主要目标为:

1、做好全体教师特别是主研教师的理念转变工作,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进行课程改革,全面启动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能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课改实践当中去。

2、通过组织学习、网络自学、现场观摩等方式让主研教师掌握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理解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适应高效课堂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中付诸于实践。

3、初步确定出试点班级将要使用的“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4、让实验班级全体学生逐步适应这种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

具体措施:

1、学校成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高效课堂模式课改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五年级语文、数学两科高效课堂教改实验。

2、教导处准备相关资料、表册,编印并下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制度、方案、措施、理论、案例。

3、教导处分别以语、数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观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展示课,召开主研教师高效课堂研讨会,开展教学评议和互动交流活动。

4、五、六年级语数教师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探索、模仿、实践中去。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要求每一位参与教师及时总结反思,总结教改中的成功经验,提出存在的有关问题,以便于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5、学校领导深入听课,及时了解实施过程的困难,反馈有关存在问题。第二阶段:全面启动,熟练应用阶段(2015年9月8日—2017年1月20日)

本阶段的大体目标为:

课改小组成员和两位主研教师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几轮研究课,总结经验,最终形成“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新授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全体教师对此种教学模式进行认识,提出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便于在后期研究中及时整改。

具体措施:

1、主研教师做好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工作,大胆实践和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其他非试点班级也可以主动参与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

2、教导处组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组织组校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经验交流会、专题探讨研究等多种方式提高试点班级教师运用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尽快掌握此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预习、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3、教导处抓好教改实验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加强对全体教师教改实验的全程跟踪和反馈总结。要全面抓好对全体教师教学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同时,教导处和教研组要加大对备课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备课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面、多角度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

第三阶段:经验推广,总结提高阶段(2017年3月25日—2017年5月30日)

本阶段大体工作目标为:

主研教师已基本掌握“先学后导,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此教学模式也已经定型。老师和学生都能够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老师也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够在全体教师中进行推广、试行,争取使各班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能够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能有明显的提高。

具体工作:

1、总结经验。及时总结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论

文、教学反思、教学研讨等形式在全体教师中予以交流推广,以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创新提高。教导处在总结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教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种制度、措施,以便于深入以后更进一步的使高效课堂研究向纵深发展。

3、奖励先进。学校将对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试点班级教师绩效奖励倾斜,评优晋级优先。

六、工作要求:

1、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加强对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

2、参与教师要切实做好教改实践,积极研讨、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抓好各个环节的落实,并不断反思、改进。在改革起始阶段,可采用“建立框架、先学后教”的方式逐渐过渡到“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模式,防止学生在适应期产生知识难以掌握和巩固的问题,确保学习效果,确保平稳过渡,确保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3、主研教师将自己的过程资料、教改经验、反思材料上交学校统一管理,以便资源共享。教研组平时要注意协助教务处做好高效课堂教改文本、图像、音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

4、开展改革的班级及学科教师必须结合校情、学情实际,深钻细研,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既避免盲目照搬,华而不实,又力戒借实验改革之名,避实就虚,搞形式主义,努力使每节课“真实、朴实、踏实、高效”,确保本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取得成功。

乐至县童家镇新团小学教导处

2015年3月20日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5】

小学自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学校的生命线是教学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则是课堂,而课堂的焦点是效益。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进一步落实《罗庄区自能高效课堂实施意见》,加强高效课堂研究,强化“预习引领、先学后教”,“学为主体、以学定教”,“精讲精练、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研室建构自能高效课堂精神为指导,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要求

1、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

2、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增强全体任课教师对教学新策略的实施与运用的意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优质、轻负”的课堂。

4、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共赢。

5.培养一大批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教学程序

1、导入示标。强调教学导入自然、简洁、有效,出示的学习目标要准确,表述要简单明确而又具体,不能大而模糊。

2、阅读自学。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通过看书、查阅课辅资料,或经过简单的思考就能够独立自学完成。具体要求:

(1)自学提纲要有目的性。即必须针对整堂课的内容来设计,不能只涉及局部问题,要起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作用。

(2)自学提纲要有指导性。要让学生看到提纲就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自己做什么、怎么做。

3、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是开启学生发散思维,提供学生全面参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过程。教师的重点应该放在小组学习的组织和指导上,利用生生互动,相互质疑,相互争论,相互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巡回,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及时发现亮点和问题,并加以鼓励和纠正。教学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技能,选择的题目要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问题的设计通过一定情景,能够启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生成。

4、精讲点拨(展示点拨):采用多种形式反馈小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给小组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避免回到过去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拔的,教师讲,可以由学生教学生的,让学生教。

5、成果检验阶段(达标测评、拓展提高):

(1)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习题,题不在多而贵精,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又要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来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发扬,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

(2)习题设计要有梯度,既要考察知识,又要检测能力,并能分层次要求。要求教师大

量收集、演练各类试题,作到选题准确、典型;在学生练习前,教师先试做完成,做到知量。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导学达标阶段,可穿插安排对应小练习,但最后必须要留10-15分钟时间进行整体检测,达到当堂训练的效果;教师在评价时,要把握分寸,既要客观公正,又要适时鼓励,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求知欲。

(4)教师在学生训练时,可随机进行个别辅导和批改作业,尤其是学困生的作业,讲述方法提高作业批改效果。也可安排能力强的学生辅助个别学困生完成训练并批注。课后,教师可将未批改的作业收集,也可另抽查部分学生批注的作业进行课后批改。

四、具体内容:

1、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细致作出对教材处理的构想,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为有效备课打牢基础。

2、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要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要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高质量落实我区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备课,让每一节课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3、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构建自能高效课堂。一是充分研究学生,要清楚学生“现有发展区”,找准“最近发展区”,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层次,使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二是明确教学目标,要树立三维目标整合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适切的课程目标,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三是创新教与学方式,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五是坚持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形成自觉审视、反思自己教学的习惯,不断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寻找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4、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明确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五、实施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互动。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课堂教学中的单调(听→讲)、单项(师→生)、单一(教材)、滞后(反馈不及时)、被动(老师逼迫学生学习)的境况限制了学生的手脚,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秉承“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种形态(展示进行交流、点拨实现提升、纠错进行落实、开放实现拓展),实现教师真正地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共成长。

2、明确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达成为核心。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人人学会是目标。懂得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每个老师都要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解放学生,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的身动、心动、神动和肯学、想学、会学成为课堂的基本元素。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该掌握的要当时掌握;该会运用的,要当堂运用;该检测的要当堂检测。

3、改进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学习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在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做到独学,对学,群学,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质疑。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教师课堂教学中要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参与;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确;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通过“三看”,关注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于高效课堂。

4、加强课堂管理,拓展“课堂空间”。

自能高效课堂中,教师是引导着、策划者、合作者、开发者,加强课堂管理是实现自能高效的基本前提。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编制导学案,让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方向盘;学生课前要进行充分的预习;课中老师要进行学情调查、问题汇总,解决互动的针对性问题,根据问题再讲解,精讲点拨,要当堂检测。课后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学生要做到当堂问题当堂清。

附:高效课堂的具体要求:

1、课堂要求:①文本挖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是否有自己的认识、观点;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

2、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学兵,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声音洪亮,无语病;③版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纠错及时;⑤每节课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3、课堂流程: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穿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4、课堂气氛:做到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表现自我,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人人参与、紧张活泼的氛围,使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

六、主要措施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三五×策略及区教研室倡导研究的学科教学策略,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同时要通过专家讲座、骨干示范、同事合作、个人研读等形式,采取培养典型、过程考核、教材教法考试等措施,落实本阶段工作要求。

2、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集体备课检查制度,设立专门的集体备课室,有分管教干包组督促,建立集体备课机制,开展备课案例评析研究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3、广泛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开展全员性自能高效课堂教学评比、青年教师创优课、中老年教

师献艺课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坚持开展高质量的校本研训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量化,开展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七、实施步骤

1.理论学习阶段

重点是全面系统学习自能高效的相关理论与具体要求,有效提升全体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增强科学运用新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效益的自觉性与紧迫感。并制定个人行之有效的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特别是注重定期召开学科教研会、班级教导会等活动,对学习领悟到的认识、体会等交换意见,从内心真正走进新课改。

2.初步尝试阶段

本阶段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对“自能高效”新策略进行初步的尝试运用。首先要规范教案的设计,其设计理念要求体现新策略的目标要求。其次是课堂教学能够体现新策略的指导思想。本阶段的重点与难点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求任课教师首先要进行认真反思、对照查排、研究对策与实施补救,然后在教研会上进行交流,共同研究,找出合适的方法。

3.学科试点阶段

本阶段是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以部分学科作为突破口实行课改,对其他的学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首先由个人申报:教师本人要有强烈的课改意识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能力,即可向教导处申报课改之星;同时申报教师确定自己的课改实验班级,教导处要对课改实验班级进行挂牌,并组织教师观摩课堂教学。

4.全面推广阶段

在对课改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予以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实施深层次研讨与探究。对比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观察实验效果,确立适合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同时期末评出教师课改之星和课改班级之星,召开全体教师会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在自能高效课堂实践中做出较大贡献并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和班级,教师课改之星颁发证书(在职称聘任时相当于校级成绩奖),期末量化每人加3分;班级课改之星班主任颁发证书(在职称聘任时相当于办事处优秀教师荣誉),期末量化奖励班主任3分,该班申报参加课改之星评选的任课教师各加1分,以此激励一线教师积极投入课改实验,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篇6】

一、比赛目的

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实施高效课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为促进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形成优秀的教师梯队,特开展本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活动。

二、参赛学科及时间

学校7个学科都要参加此次教学大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xx年4月21——22日两天,参加的学科有:数学、音乐、英语和科学。第二阶段为2016年秋季(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参加的学科有语文、美术、体育。

三、参赛对象

每个学科40岁以下的教师都要参赛(特殊情况需向学校说明情况,待学校批准后方可弃赛)

四、比赛方式

为真实地再现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交流,感受教师课堂信息的捕捉和处理能力,本次比赛采用有生上课的方式,即随班上课。比赛前一天抽取序号、班级和课题,提前备课,且赛后认真整理教案,上交一份至教导处。

五、评委组成

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本次比赛外请评委,除数学五位评委外,其他学科都邀请3位评委参加评选工作。

六、关于奖励

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县第一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评分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分值

得分

教学

基本功

(20分)

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和力,语言规范,应变和调控能力强。

5分

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10分

表达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抑扬顿挫,富于变化。体育教师能合理使用场地,口令清晰,动作规范标准。

5分

教学目标

(10分)

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符合学生实际。

5分

三维目标与学习内容能有机结合,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5分

教学内容

(10分)

教材处理深浅适度,容量恰当,层次分明;注重新旧知识的纵横联系。

5分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注重双基落实和能力培养。

5分

教学过程

(25分)

教学思路清晰,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具有创新性。

5分

围绕三维目标进行教学,教学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合理、清楚,过渡自然,密度适中,效率高。

5分

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教学信息多向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5分

注重学法指导,情知交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5分

注重结合现实和学生生活实际,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5分

教学方法

(10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多法结合,优法活用,具有创新性。

5分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面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结合,观察、思考、讨论、操作有机结合。

5分

教学效果

(25分)

教学目标全面达成,各类学生都学有所获。

5分

学生掌握学法,学生思想活跃,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率高。

5分

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5分

轻负高质,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进步。

5分

软件自制,与教案吻合,实用、美观、新颖。

3分

使用电教仪器熟练,操作正确。

2分

总分100分

推进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合集


做方案的是为了可以预防出现意外,当我们在工作中开展某些项目时。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活动方案准备工作,经常写方案,你就会形成一套快速、高效解决问题的思路。根据您的需求,小编为您搜集了一些内容:推进高效课堂实施方案,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推进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篇1

小学自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学校的生命线是教学质量,提高质量的关键则是课堂,而课堂的焦点是效益。为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进一步落实《罗庄区自能高效课堂实施意见》,加强高效课堂研究,强化“预习引领、先学后教”,“学为主体、以学定教”,“精讲精练、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区教研室建构自能高效课堂精神为指导,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目标要求

1、以“有效的教,促进高效的学”的理念为指导,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交流、合作”的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教学的能力。

2、努力探索常态教学条件下,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教学方式和策略,在过程中掌握方法、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增强全体任课教师对教学新策略的实施与运用的意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优质、轻负”的课堂。

4、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共赢。

5.培养一大批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教学程序

1、导入示标。强调教学导入自然、简洁、有效,出示的学习目标要准确,表述要简单明确而又具体,不能大而模糊。

2、阅读自学。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问题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通过看书、查阅课辅资料,或经过简单的思考就能够独立自学完成。具体要求:

(1)自学提纲要有目的性。即必须针对整堂课的内容来设计,不能只涉及局部问题,要起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作用。

(2)自学提纲要有指导性。要让学生看到提纲就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需要自己做什么、怎么做。

3、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是开启学生发散思维,提供学生全面参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过程。教师的重点应该放在小组学习的组织和指导上,利用生生互动,相互质疑,相互争论,相互帮助,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这个环节中进行巡回,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及时发现亮点和问题,并加以鼓励和纠正。教学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基本技能,选择的题目要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问题的设计通过一定情景,能够启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求知识的生成。

4、精讲点拨(展示点拨):采用多种形式反馈小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给小组充分展示交流的机会,避免回到过去传统的讲授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点拔的,教师讲,可以由学生教学生的,让学生教。

5、成果检验阶段(达标测评、拓展提高):

(1)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习题,题不在多而贵精,既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又要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此来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发扬,有哪些地方有待改进。

(2)习题设计要有梯度,既要考察知识,又要检测能力,并能分层次要求。要求教师大

量收集、演练各类试题,作到选题准确、典型;在学生练习前,教师先试做完成,做到知量。

(3)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和导学达标阶段,可穿插安排对应小练习,但最后必须要留10-15分钟时间进行整体检测,达到当堂训练的效果;教师在评价时,要把握分寸,既要客观公正,又要适时鼓励,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求知欲。

(4)教师在学生训练时,可随机进行个别辅导和批改作业,尤其是学困生的作业,讲述方法提高作业批改效果。也可安排能力强的学生辅助个别学困生完成训练并批注。课后,教师可将未批改的作业收集,也可另抽查部分学生批注的作业进行课后批改。

四、具体内容:

1、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编者意图,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研读单元教材和每篇文章和章节内容,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前后教材的联系、知识纵向线索和横向结构、把握知识深度与广度、知识的内涵和教材以外的相关信息,明确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细致作出对教材处理的构想,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为有效备课打牢基础。

2、规范备课、有效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了解环境、把握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即:要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要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高质量落实我区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在此基础上,要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备课,让每一节课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线索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3、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构建自能高效课堂。一是充分研究学生,要清楚学生“现有发展区”,找准“最近发展区”,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层次,使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二是明确教学目标,要树立三维目标整合意识,为每一节课制定适切的课程目标,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三是创新教与学方式,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五是坚持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形成自觉审视、反思自己教学的习惯,不断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寻找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从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4、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明确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发挥作业批改中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师生心灵交流的激励性作用,作业及时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

五、实施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实现师生互动。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高效互动是从根本上克服传统课堂弊端的出路。课堂教学中的单调(听→讲)、单项(师→生)、单一(教材)、滞后(反馈不及时)、被动(老师逼迫学生学习)的境况限制了学生的手脚,扼杀了学生的思维。教师要秉承“通过学生、为了学生、围绕学生、激发学生、服务学生”的宗旨,通过一个转变(师生角色的转变)、两个前置(问题前置、学习前置)、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种形态(展示进行交流、点拨实现提升、纠错进行落实、开放实现拓展),实现教师真正地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共成长。

2、明确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

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达成为核心。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人人学会是目标。懂得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每个老师都要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解放学生,降低课堂精力流失率,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的身动、心动、神动和肯学、想学、会学成为课堂的基本元素。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落实“堂堂清”。该掌握的要当时掌握;该会运用的,要当堂运用;该检测的要当堂检测。

3、改进教学方法,打造“生本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改变学生学习行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在引导学生小组学习,做到独学,对学,群学,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合作探究,相互质疑。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教师课堂教学中要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参与;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是否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的使用是否正确;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通过“三看”,关注学生的自主程度、合作效度和探究深度,致力于高效课堂。

4、加强课堂管理,拓展“课堂空间”。

自能高效课堂中,教师是引导着、策划者、合作者、开发者,加强课堂管理是实现自能高效的基本前提。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编制导学案,让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方向盘;学生课前要进行充分的预习;课中老师要进行学情调查、问题汇总,解决互动的针对性问题,根据问题再讲解,精讲点拨,要当堂检测。课后教师要做好课后反思,学生要做到当堂问题当堂清。

附:高效课堂的具体要求:

1、课堂要求:①文本挖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是否有自己的认识、观点;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

2、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学兵,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声音洪亮,无语病;③版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纠错及时;⑤每节课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3、课堂流程: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穿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4、课堂气氛:做到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表现自我,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人人参与、紧张活泼的氛围,使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

六、主要措施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三五×策略及区教研室倡导研究的学科教学策略,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同时要通过专家讲座、骨干示范、同事合作、个人研读等形式,采取培养典型、过程考核、教材教法考试等措施,落实本阶段工作要求。

2、通过加强常规管理,落实集体备课检查制度,设立专门的集体备课室,有分管教干包组督促,建立集体备课机制,开展备课案例评析研究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3、广泛开展各学科、各学段、各种课型的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组织骨干教师上引路课、示范课,开展全员性自能高效课堂教学评比、青年教师创优课、中老年教

师献艺课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坚持开展高质量的校本研训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对话交流,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促进教师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通过采取完善常规作业设计要求和评价细则,加强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师布置和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和量化,开展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七、实施步骤

1.理论学习阶段

重点是全面系统学习自能高效的相关理论与具体要求,有效提升全体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增强科学运用新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效益的自觉性与紧迫感。并制定个人行之有效的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特别是注重定期召开学科教研会、班级教导会等活动,对学习领悟到的认识、体会等交换意见,从内心真正走进新课改。

2.初步尝试阶段

本阶段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对“自能高效”新策略进行初步的尝试运用。首先要规范教案的设计,其设计理念要求体现新策略的目标要求。其次是课堂教学能够体现新策略的指导思想。本阶段的重点与难点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求任课教师首先要进行认真反思、对照查排、研究对策与实施补救,然后在教研会上进行交流,共同研究,找出合适的方法。

3.学科试点阶段

本阶段是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以部分学科作为突破口实行课改,对其他的学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首先由个人申报:教师本人要有强烈的课改意识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有较高的课堂教学能力,即可向教导处申报课改之星;同时申报教师确定自己的课改实验班级,教导处要对课改实验班级进行挂牌,并组织教师观摩课堂教学。

4.全面推广阶段

在对课改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予以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实施深层次研讨与探究。对比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观察实验效果,确立适合我校特点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同时期末评出教师课改之星和课改班级之星,召开全体教师会大张旗鼓表彰奖励在自能高效课堂实践中做出较大贡献并取得优秀成绩的教师和班级,教师课改之星颁发证书(在职称聘任时相当于校级成绩奖),期末量化每人加3分;班级课改之星班主任颁发证书(在职称聘任时相当于办事处优秀教师荣誉),期末量化奖励班主任3分,该班申报参加课改之星评选的任课教师各加1分,以此激励一线教师积极投入课改实验,为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推进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篇2

安定区景泉中心小学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教体局学习高效课堂教学为指导,认真落实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全面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积极借鉴江苏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等学校“高效课堂”改革成功经验,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堂为阵地,深入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策略、方法和途径,积极总结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提升我校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大面积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改革目标

从2012年春季开学起,在全面学习“六模块 3+x建筑式课堂教学模式”等理论的基础上,由点到面,在我校分级分科积极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试验工作,着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力争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基本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年的努力,师生对高效课堂模式熟练掌握;通过两年的努力,形成学校的高效课堂特色,在全校所有年级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有效教学。

三、方法步骤

(一)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景泉初级中学课堂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杨汉山(校长)

副组长:何树英(副校长)

成 员:张江龙宋永红杨淑玲

2、学科指导组

语文学科组长:宋永红

数学学科组长:杨淑玲

英语学科组长:史续鹤

(二)时间与对象

1、在时间实验与运用上:从2012年3月至2012年10月,对象为全校任课教师,中高年级学生。先设立五年级作为高效课堂教学“试点”实验班,领导带头,教师人人参与。以点带面,进而全面推进铺开实践学习。

2、实验班:

五年级班主任史续鹤

3、学科教师:

语文 史续鹤数学 张江龙英语 侯月兰

(三)培训学习

组织全体教师观看高万祥、张四宝、李炳亭等专家的讲座,派学校课改教师到兰州进行高效课堂培训,印发六模块 3+x教学模式解读材料,集体组织学习,从听课直观感受课堂教学模式到模式解读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理念,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

(四)实施预设

实验学习分段安排:

“试点”班实验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基本掌握模式;以年级推进学习阶段:2012年4月——2012年7月,达到熟练运用;学校整体推广学习阶段:2012年9月——2013年3月,形成特色模式。

(五)基本模式

“六模块 3+x”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第一模块: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第二模块: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第三模块: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第四模块: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第五模块:反馈矫正,尊重差异;

第六模块: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其模式解读附有学习材料一份。

(六)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3月1日—2012年3月20日】学习、规划,确定实施方案

学校利用星期三下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系统学习教育局教研室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材料,利用星期四下午“校本教研活动”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观看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试验经验总结报告录像,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讨论。同时,立足我校实际,集思广益,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景泉中心小学2011—2012年“高效课堂”改革试验规划及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2年3月21日—2012年3月23日】确定试点年级、学科及课题承担人,展开“高效课堂”学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探索、总结经验。

1、创新学习环境。首先重点以 “课桌摆放”“教室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大胆进行课堂改革、探索。

2、探索、制订我校教师“课堂教学导学案”。

3、创建“学习小组”和“班级管理小组”,尝试发挥小组的作用。

4、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进行“有效教学”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策略、方法、途径。

第三阶段:【2012年3月24日—2011年7月1日】在七、八年级所有学科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探索,初步总结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要点。

初步规划如下:

第4周①例行召开“校本教研”学期安排及“高效课堂”推进会;

②安排各班配合高效课堂教学,积极营造各具特色的‘班级教室文化’;

③指导各班建立健全“学习小组”、“班级管理小组”。

第5—6周:五年级全员“高效课堂”公开课系列讲课、听课、评课活动;

第7—8周:校内开展每年级每学科1人的“高效课堂校级赛教”活动。第9周:表彰“校级赛教优胜者”。

第12—14周:举行“校级赛教获奖选手”高效课堂示范观摩系列活动。

第16周召开“高效课堂”改革试验学总结、表彰会。

第四阶段:【2012年9月1日—2012年元月底】全面推行我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点),进一步总结经验,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高效课堂”模式。

第五、六阶段 :在总结前面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阶段目标,完善实施方案

(七)激励与评价 学校制定任课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成长评价意见,鼓励我们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所建树,要在课堂上、学生上做足文章,敢于尝试,勇于探索,不畏困难,充满自信,做一个有责任、有理想、有作为的现代教师,学校要转变评价教师理念与方式,不能只注重教学业绩,要关注教师的成长经历,不能只注重教师的一次、二次获奖,要关注教师的学习与创新精神,不能只注重教师的其它方面结果,更要关注教师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成长力、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师,学校要给予鼓励,大力表彰,如评选“十佳语文教师”、“十佳数学教师”、“十佳最具成长力教师”等,同时学校要给有为的教师搭建广阔的舞台,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充分展露才华,实现自身价值。

建立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是我校具体落实区教体局高效课堂教学的一项新举措,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做好此项工作。这次教学改革中课改年级担当着教学前沿的重任,分管年级领导、年级、教研组长、实验教师、学生有责任与义务,讲学习、讲奉献、义无容辞地承担起这项光荣的任务,是职业责任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专业学习,是教学需要给了我们一个施展才

华的平台。在学校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指导下,扎实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有计划、有目标开展好这项工作。

推进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篇3

仪陇县歧山小学校

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二O一二年二月八日

(草稿)

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育局学习高效课堂教学为指导,认真落实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全面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借鉴和运用外地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与方法,结合我校实际,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具体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全力以赴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上作文章、下功夫,探索出服务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改革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基本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年的努力,师生对高效模式熟练掌握;通过两年的努力,形成学校的高效课堂特色。

三、方法步骤

(一)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组 长:杨倓 副组长:林丽

组 员:高玉书、彭应雄、张义明、张 泽、邱术梅、苟小梅、邓红勤

2、学科指导组

语文学科组长:张义明 组 员:邓红勤、刘 强、彭发容、蒋朝晖、王 钧、唐玉华、朱 全、邹春燕、彭应雄

数学学科组长:张 泽 组 员:高玉书、程 诚、邓英怀、唐昌亮、谭 刚、苟小梅、魏丽军、许 智、邱术梅 英语学科组长:王 宏 组 员:唐 燕

综合学科组长:林丽 组 员:龙思潮、阳云丰、陆玉娟、刘 婷、翁秀菊

3、培训机构

(1)培训对象: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2)培训师队伍:教科室专家、学校业务骨干

(二)时间与对象

1、在时间实验与运用上:从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对象为全校任课教师,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学生。领导带头,教师人人参与,全面推进铺开实践学习。

3、学科教师:

一年级 语文 邹春燕 数学 程 诚

二年级 语文 朱 全 邓红勤 数学 邓英怀 唐昌亮 三年级 语文 彭应雄 数学 谭 刚

四年级 语文 刘 强 张义明 数学 苟小梅 魏丽军 五年级 语文 彭发容 蒋朝晖 数学 许 智 高玉书

英语 唐 燕

六年级 语文 王 钧 唐玉华 数学 邱术梅 张 泽

英语 王 宏

各年级在学校实施方案指导下,于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日前制定出本班的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交学校审阅。

(三)培训学习 印发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解读材料,集体组织学习,从听课直观感受课堂教学模式到模式解读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理念,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

(四)实施预设

实验学习分段安排:“实验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基本掌握模式;以年级推进学习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达到熟练运用;学校整体推广学习阶段:2012年5月——2012年7月,形成特色模式。

(五)基本模式

“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第一环:学习预习,教师导学; 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第三环: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第四环:学习探究,教师引领; 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其模式解读附有学习材料一份。

(六)导学案

1、导学案编写基本要求(1)容量要求。

八开纸,页边距上下为2厘米,左右为1.5厘米,正文为5号宋体。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此作业非课下作业,而是在课前或课上完成的)。

(2)知识问题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学案内容的结构特点,课上问题要求明确且问题题坡度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3)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三个层次(C为识记题,B为理解题,A为应用拓展题)。

2、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成为学生学习的梯子、台阶;

3、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提升的一些能力;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含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教师参考书,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使用说明

把本节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小学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本节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学法指导,或对某一环节的设置、某一问题的深入进行提醒。所有这些,预习指导时,要向学生说明清楚。

(4)学生预习。

复习巩固的内容可以以少量的题目进行复习,导学部分的内容不能习题化,应将知识点问题化。

(5)合作、探究与展示。

(6)当堂检测。必须在课内独立进行。

(7)课堂总结。尽量让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可加以点拨或补充。

(8)作业布置。

(9)反思。有针对全堂课的反思,有针对某一问题的反思,有提示性反思,有个人反思。课后还要有教师的反思。

4、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每周集体备课时,组内成员先集体备课,再研究商讨主备教师所备的下一周的导学案,并且分配下一周的备课任务。主备教师在集备的基础上再进行自主备课,交给分管领导,修改后交给主备教师,主备教师再次进行修改、整理后交给分管领导。

具体流程为:(备课要求)

(1)教研组按规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主备教师说课,其他教师提供修改意见,主备教师做好记录。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讨论后,最后确定每节课的导学案。备课组活动一定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定内容。

(2)教研组长提前将备课任务分配给本组内教师、一学期两次。备课组长将分工安排表打印、发给组内每位教师,并交分管领导一份备查。

(3)主备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结果修改导学案,形成规范的导学案。(4)主备教师备好所承担任务的课,按学校统一格式,提供电子稿,并打印交给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提前一周发给组内教师,每位教师认真研读,做好讨论准备。

(5)教研组长审核导学案。(6)分管领导审批导学案。

(7)教研组长交年级领导负责打印。(8)分发给任课教师。

(9)任课教师用红笔进行二次备课。科任教师以导学案为蓝本,根据本班学情及自身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案。此教案要求有较强的课堂执行性,能一定程度反映教师课堂的组织、发动、引导、点拨、归纳、板书等行动策略设计。

5、导学案的使用

(一)新授课(1)课前活动。

(2)导入、出示学习目标。(3)自主学习。(4)小组台作探究。(5)高效展示、点评。(6)巩固落实、检测过关。(7)总结、评价课堂。

(二)讲评课

(1)反馈检查情况。

(2)研究错因、自主纠错。(3)小组合作、探究。(4)展示交流。(5)落实、巩固。(6)总结、评价课堂。

(七)上课要求

1、学情调查

上午第一、二节课的导学案,课前由小组长收齐每组学生导学案,学科组长批阅、组间互批,教师检查批阅情况。第三节课(含第三节课)以后的导学案由教师收齐、批阅。每位学生认真完成得1分。(教师做第一次学情调查)

2、解读目标

教师(或科代表)利用课间时间在黑板固定位置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关键字词,并板书课题。学生朗读学习目标,教师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约1-2分钟)

3、复习引入

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引入新授课。(约1-2分钟)

4、分工合作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学过程中的问题,然后教师分配展示任务和点评任务,要求学生讨论本组任务,音量适中。讨论时,组长安排本组内一位同学板演或准备展示内容。板演时字迹要求工整、写好组名。同时.其他同学讨论他组问题,做好补充、点评、质疑等准备。全员参与得6分,一人不参与扣2分。(10分钟左右,教师做第二次学情调查)

5、当堂展示

学生代表分组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朗读、介绍、表演、小报、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要求形式多样,学生声音宏亮,肢体语言恰当,感情丰富。其他组的同学自主点评、补充、质疑、对抗。教师要进行点评、激励、引导、分析、点拨、讲解,并提醒学生用红笔记录知识要点,同时给每个小组打分。展示打分时按A、B、C分别计2、4、6分,学生的点评、补充、质疑等每次加1-3分,展示以B、c层次学生为主。(20分钟左右,教师做第三次学情调查)

6、总结提高

教师或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或知识框架的构建。学生总结可酌情给1-3分。(1-2分钟)

7、当堂检测

测试本节课的要点,可通过书面练习、口答、讨论等形式。教师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可酌情给1—3分。(20分钟左右,教师做第四次学情调查)

8、分数统计

教师或教学助手在当堂检查时根据各环节的计分要求,核算每个小组的总得分,结束前进行点评,班长或科代表下课时将分数填在墙上的小组评价表上。

9、布置作业

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布置适量作业。布置家庭作业时,每门学科的完成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含预习导学案的时间)。

10、预习指导

学生拿出课前下发的下一节课时导学案,教师进行预习指导。(1—2分钟)

11、批阅学案

小组长收齐本节课导学案,教师批改导学案,检查作业完成、红笔订正、检查正确率等情况,并进行打分。发下去后,学生将错题用红笔在导学案右边进行订正。(教师做第五次学情调查)

(八)小组建设及评价制度

一、学习小组的划分

(一)基本形式: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2—4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二)操作方式:

1、小组的基本确立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40人的班级规模构建2—4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10个合作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10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2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分别编号为A、B、C、D。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优等生等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在学习上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小组成立之后必做的几件事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选出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应该优秀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曰进、翱翔、合力、雄鹰,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按成绩划分为从A、B、C、D四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B1、C1、D1。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

二、小组长和小组的培训

1、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四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3)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4)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5)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A、B、C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

(6)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检查成长日记、学习档案等。

2、培训小组长 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1)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行政小组长的职责:

①了解组内同学的思想动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打造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学习小团队。

②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③控制组内同学的课堂学习秩序和自主学习秩序。

④及时分配学习住务,督促组内的同学自主学习,按时高质量完成作业。

⑤⑥经常反思小组管理中的问题,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⑥及时地收齐作业,查好作业的质量,交给老师。

⑦负责了解、积累本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学习状况,发现在自学、讨论、展示、检测及导学案和训练学案的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在科研小组会上与老师共同研究改进课堂和学案的措施。

3、小组成员培训

①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

②给学困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

③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学困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④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4、深入研究指导学生搞好分层讨论、分层达标

坚持小组讨论“人人发言”的原则,然后小组对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和小组讨论不出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要坚持“A教B,B教C,C教D,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小组的文化建设

1.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酝酿制定有特色的组名和组训,并制成标志牌,激励小组的每一个成员。

2.由小组长组织订立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九)高效课堂学生学习规范要求

一、自主学习

1.根据导学案的使用说明的要求,通过精读、细读的过程,尽量弄清教材中的概念及其含义,掌握新课程的基础内容,找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新课急需集中力量解决的主要问题。

2.新旧知识是连续的,渗透的,要求学会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课前自学时如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重温旧课,先弄懂旧知识,借助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各种工具书、参考资料、网络信息、各类仪器等)进行预习。3.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导学案上不理解的问题,自我思考后,用红色笔做好标记,以便上课时听讲、提问。可通过导学案上的练习,验证掌握情况,发现难点。

4.根据导学案今天预习明天的新课,也可以提前一周预习下周新课,还可以对新教材按章节或单元自学一遍,然后在上新课前再自学一下即将学习的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得预先将当堂检测等内容提前完成。

二、合作、探究

1.课前准备好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导学案、工具书和学习用具等。

2.课堂上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自己的思维紧跟老师、同学们的思考过程。

3.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在学习小组内要积极参与,善于发挥特长,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思考,勤于发问,回答或讨论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做到声音清晰、响亮。展示时,板书要工整,表达要流畅、清晰。

4.作好课堂笔记。内容有:老师的讲课提纲、难理解的重要内容、新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当听与记矛盾时,保证先听好,课下补笔记。

三、作业

1.作业必须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把作业作为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一环。

2.各种作业独立完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确有不会的问题,一定要向身边的同学询问,真正弄懂,决不能一抄了之。

3.答题要规范,要按规定格式清楚地书写,对题目、引文、定律、公式等要认真核对。4.做错的作业要仔细订正,分析做错的原因,并将错题收集在纠错本中。(或写在导学案右边)。

5.杜绝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不在晨会时处理作业。

四、复习

1.要进行平时复习。做到先复习,后作业。每天课后认真阅读教材,整理、修改、导学案,对重点知识要经常复习,直至牢固掌握。

2.要进行阶段复习。在每单元结束后主动进行,主要是对单元、章节知识的复习巩同,复习时要进行知识归类,把握重点与新旧知识的联系,融会贯通,使这一阶段知识系统化,同时注意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单元测试,有教研组长统一时间,结束后每位教师写出试卷分析,交给各学科负责人。

3.要进行总复习。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知识全面复习巩固,复习时要对照课标要求,根据复习时间自己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解决疑难,达到全面掌握。

4.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复习时,可用表格、提纲、提要等形式提练要点,用准确的语言把所学知识归纳表述出来,“把书读薄”可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5.要学会使用各种参考资料。不要只做题,要分析做题中暴露的不足,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学习方法的提练。

(十)“五星”、“星级小组”

一、星级小组 1.校内得分(1)课内得分 每节课结束时,由教师或教学助手核算每个小组的总得分,课任教师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没有数额限制,都好就全部表扬。每表扬一次加1分,批评一次扣2分。

(2)课外得分

①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每次加2分,小组受到学校表扬,每次加4分。

②课间、广播操进退场秩序井然,若课间出现追逐打闹、进退场不遵守秩序,每次扣该同学所在的小组2分。

③校内购买零食、骑车等违纪情况,每人次扣该同学所在的小组4分。

④积极参加校园服务并且受到表扬的,以及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每人次给该同学所在的小组加5分。

2.校外得分

①在校外出现上网、打架等违纪情况,每人次扣该同学所在的小组4分。

②在校外做好人好事并且学校收到表扬信的,每人次给该同学所在的小组加10分。

二、星级学生

凡是被表扬的小组,组内成员同时可以获得2分的加分,由负责学习的记录员进行统计。因违反纪律、作业不按要求完成、卫生不符合要求等等不符合班级规定的行为都要扣除当事人的分数。具体是:纪律不好每次扣1分,作业类不答要求的每次扣2分,卫生不符合要求的每次扣1分。和加分进行累计,一周评出班级的星级学生,由班长第二周公布在班级的公示栏内(在室外)。学期总分数将作为评选校星级学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1.勤奋之星(此星评价以鼓励后进为主)评价标准:(1)课前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案等各类练习。(2)能按照教师要求做好课前相关的学习准备(如:学习用具、黑板的板书、双色笔等)。

(3)每次的课堂常规能认真执行等。2.参与之星评价标准:

(1)课堂上主动参与小组台作学习。(2)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展示。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评价等各个学习环节。3.点评之星评价标准:

(1)听讲要认真。如听到有价值的内容要及时把它记录下来。

(2)声音响亮,表达清晰。(3)观点鲜明,有自己的思想。

(4)不重复之前已说清楚的内容,以节约课堂时间。

(5)课堂上杜绝参考书,可在预习时参考,课堂上应说出自己内心最真诚的感受。

4.展示之星评价标准:(1)仪态自然,心情放松。

(2)面向更多的同学,必要时手指黑板。(3)声音响亮,要求脱稿。(4)把握内容,要有重点。

(5)能与其他小组互动,并适时点评其它补充的内容。5.希望之星评价标准:综合以上“四星”提名最多的学生,最终由班主任综合评定为准。

备注:

1.“五星”、“星级小组”均分为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次。

2.一个星期累计一次,分数前五名的小组得一颗星,为本周班级星级小组。以此类推,一月被评为3次班级星级小组的自动荣获年级星级小组。一学期被评为3次星级小组的则自动荣获学校星级小组。

3.“勤奋之星”、“参与之星”、“点评之星”、“展示之星”、“希望之星”最多有三个名额,可全部填写上去。

4.“星级小组”每周每班有五个名额,但填在此表格中的是得分最高的小组。

5.学校每月将对各年级评出的年级星级小组,制作宣传板在校宣传橱窗中展出。

(十一)激励与评价

学校制定任课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成长评价意见,鼓励我们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所建树,要在课堂上、学生上做足文章,敢于尝试,勇于探索,不畏困难,充满自信,做一个有责任、有理想、有作为的现代教师,学校要转变评价教师理念与方式,不能只注重教学业绩,要关注教师的成长经历,不能只注重教师的一次、二次获奖,要关注教师的学习与创新精神,不能只注重教师的其它方面结果,更要关注教师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对在今冬明春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有成长力,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师,学校要给予鼓励,大力表彰,如评选“三佳语文教师”、“三佳数学教师”、“五佳最具成长力教师”等,同时学校要给有为的教师搭建广阔的舞台,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充分展露才华,实现自身价值。

建立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是我校具体落实县教育局高效课堂教学的一项新举措,也是我校近几年来,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次创设新尝试。搞“双向五环导学”教学研究我校无论从理念上、研究上、人才上、专业上、成果上等方面还是有扎实基础的,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做好此项工作。这次教学改革担当着教学前沿的重任,分管年级领导、教研组长、教师、学生有责任与义务,讲学习、讲奉献、义无容辞地承担起这项光荣的任务,是职业责任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专业学习,是教学需要给了我们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学校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指导下,扎实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有计划、有目标开展好这项工作。

仪陇县歧山小学校

学习高效课堂教学领导小组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精选10篇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您所需的教师资源网的编辑已经准备好了。做好准备就能排除万难,每当你的生活感到沮丧时。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工作方案,写方案属于思维和逻辑双结合的活动期。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1

为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真正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经学校研究,迅速开展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尽快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确实能够大幅度提高课堂效率,让每个学生全面提高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持续、稳步提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素质教育理论、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引导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为重点,切实解决制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瓶颈问题;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1、实现教学理念的更新。从落后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掌握并落实更加适应我校教学实际的、科学的、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

2、实现课堂教学功能的转变。改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1

使课堂教学有效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个性、充分、自主的发展。

3、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体。

4、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5、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教学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学方式转变中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和任务。

6、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利用一段时间建构起体现新课程理念、具有我校特点、符合我校实际、科学高效的“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三、具体实施措施

1.成立领导组

候楼小学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长贾永祥

副组长郭同领

成员侯楼学校全体教师

2.召开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题会议,进一步学习区课改培训孙全珍主任和李志华副主任的报告,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在自己的课堂上率先实践。

3.成立备课组。各备课组要在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实行集体备课,各组员之间要分工协作,完成教案备写任务。

4、加大课前预习力度。

以学生自学发现问题为出发点,要求学生课前通读下节课所学内容,查找、整理与本课有关的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留待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解决或向老师质疑。预习导学的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要具有引导性、启发性、可操作性,体现导学的目的。预习导学要能体现学科特点,难度要适当,量要适中,要能使中等程度的学生基本完成。

5.建立学习小组

根据区课改培训精神,依据271模式建立学习小组。

6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

骨干教师业务素质好、底子厚、悟性高,并能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学习和借鉴先进教学经验、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应成为先行者。因此,要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从而使教改工作由点到面,全面扎实地开展。

7.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纳入教学量化考评。

加强过程监督、检查工作,使该项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使之成为我校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学校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同时建立教学量化奖励制度,通过年级竞赛活动,会考,优秀课例、个人经验总结、论文的评比等,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表彰先进,鞭策落后,使教师争先上游。对在课改工作中有显著成效或巨大贡献的科组或个人及时奖励,并在评优晋级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8.加大投入,保障实施。

学校要加大对教学改革的经费投入,确保教学改革所需的设备、资料、耗材、奖励等资金投入,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陈腐,又有理论、技术方面的欠缺。在较短时间内是难以奏效的,因此,不论出现什么问题,我们都要综合各方面的力量,全力解决。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决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进行持之以恒的艰苦的探索,更需要全体教师的集思广议、通力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相信,在上级领导和镇中心校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来开创课堂教学改革新路。

侯楼小学

2012-11-1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2

2016年兴隆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按照县教育局工作安排布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构建起“自主、合作、探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学习型理想课堂中的快乐课堂。

二、主要内容

1、通过教师教学行为角色的改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型。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使学习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优化教学环节、优化课堂作业、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转变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

3、重视典型的发现和培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4、从基本的学习方式入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使其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学会思维、学会评价,实现学生主动会学。

5、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支撑作用。

三、课堂改革模式

学校于2014年在践行新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出一种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一六一”教学模式,“一六一”模式,“一”备好“一教案”,六环节分“预习质疑,自学自探,合作交流,展示提高,达标测评,拓展延伸”,“一”课后“一反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实践,使其更成熟,更能发挥指导常态下的课堂教学。

四、具体措施

1、组建教学改革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 珍

副组长:冯贵贤 翟广玉

成 员:李润珍 刘采东张平贵 张建英

2、推进课改的过程中切实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先从语数英的课堂改革做起,从语、数、英三学科各选两名优秀的教师代表,语文:李润珍、边美玲;数学:白东波、翟凤娜;英语:张建英、张冰。通过研课、磨课逐步形成完善的课堂模式,然后全校推广。

3、利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加强课改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从而在思想上真正认识课改新理念,让课改在兴隆小学落地生根。

4、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升教师课改水平。邀请我县或我市优秀的课改标兵来我校做示范课,积极引领,提高教师的课改教学水平。适时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汲取外地教学经验,从而有效地提高我校教师驾驭课堂和实施教学的能力。

5、实行内部交流互动,开展“观摩课”“示范课”“展示课”等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打造一批适合我校教育发展的优秀教师团队。

6、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抓好课题研究的落实及过程的管理和指导,人人按计划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探究,提倡将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进行有机地结合,注意研究成果的推广。

7、建立和完善适合我校实际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2016.9

2016年兴隆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9月)

1、成立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

2、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启动会。

3、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初步把握其改革目的和要求。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0月至11月)

1、组织各学科教研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学习型理想课堂教学的研讨学习,并进行交流。

2、语数英学科优秀教师的研课,磨课。

3、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初步总结各学科前阶段工作成果。

三、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12月至2017年1月)

1、学校对初步构建的模式进行再实践,再研究,并全面推开。

2、总结“学习型理想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模式,以此引导广大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3

大羊镇中心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实 施 方 案

2012.03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的发挥课堂教学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主阵地的作用,认真贯彻“导学达标”四模块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课题《从低效到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广泛开展与研究努力改变我校教师形成的低效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一种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县教育局的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活动要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目标,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目标要求

1、教师要确立以下新的教学观。帮助学生通过努力达到目标;教学方式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师要激励学生,努力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及时反馈沟通师生之间的信息;注重让学生理解、探究,而不是让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

2、重新定位教师角色。教师应是学生学习人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方法,同学生一起去生长知识。寻找真理,并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

3、转变教学策略。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4、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切为了学生”是课改的核心理念,教师要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成长,引导学生讲究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使学生知识和人格都不得到提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实施步骤

我校的课改活动从2012年3月上旬开始,7月上旬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上旬至4月中旬。主要任务是学习课改文献、观看课改案例,开展校本教研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新课程怎样教》等重要资料,更进一步明确课改的目标及方向,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着力转变教学策略,重新树立教师角色。到兄弟学校去观摩学习,了解课改动态。增强课改的紧迫性。

第二阶段;4月下旬至5月中旬。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参与课改的教师运用前期所学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每周的教研会上进行交流反馈,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集体备课活动,全体老师每周要听课不低于

两节,并写出详细的感受和体会,评课交流时要开诚布公,善于接受批评意见。

第三阶段: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教师进行课改观摩,查找课堂教学中普便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培树学校的典型,积极发挥典型的带动作用。

第四阶段: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四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与镇内兄弟学校联合进行“课改研讨”,形成新课堂模式。

四、保障措施:

1、建立课改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内各成员职责,制定课改计划和制度。

2、确定我校二年级和四年级为课改实验班,二年级和四年级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施方案制定出本班的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做好落实。

3、期末时,学校教师课改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纳入对干部、教师的业务考核。评选出课改先进个人对其进行表彰奖励。

五、组织机构:

组长:赵茂侠

副组长:赵海莲

成员:孟宪蕾 李伟 刘丽 刘桂丽 张伟 马庆兰 王莉 林召兴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4

仪陇县歧山小学校

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二O一二年二月八日

(草稿)

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育局学习高效课堂教学为指导,认真落实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模式,全面扎实推进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借鉴和运用外地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与方法,结合我校实际,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具体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全力以赴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上作文章、下功夫,探索出服务我校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改革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基本实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一年的努力,师生对高效模式熟练掌握;通过两年的努力,形成学校的高效课堂特色。

三、方法步骤

(一)组织领导

1、领导小组 组 长:杨倓 副组长:林丽

组 员:高玉书、彭应雄、张义明、张 泽、邱术梅、苟小梅、邓红勤

2、学科指导组

语文学科组长:张义明 组 员:邓红勤、刘 强、彭发容、蒋朝晖、王 钧、唐玉华、朱 全、邹春燕、彭应雄

数学学科组长:张 泽 组 员:高玉书、程 诚、邓英怀、唐昌亮、谭 刚、苟小梅、魏丽军、许 智、邱术梅 英语学科组长:王 宏 组 员:唐 燕

综合学科组长:林丽 组 员:龙思潮、阳云丰、陆玉娟、刘 婷、翁秀菊

3、培训机构

(1)培训对象: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2)培训师队伍:教科室专家、学校业务骨干

(二)时间与对象

1、在时间实验与运用上:从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对象为全校任课教师,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学生。领导带头,教师人人参与,全面推进铺开实践学习。

3、学科教师:

一年级 语文 邹春燕 数学 程 诚

二年级 语文 朱 全 邓红勤 数学 邓英怀 唐昌亮 三年级 语文 彭应雄 数学 谭 刚

四年级 语文 刘 强 张义明 数学 苟小梅 魏丽军 五年级 语文 彭发容 蒋朝晖 数学 许 智 高玉书

英语 唐 燕

六年级 语文 王 钧 唐玉华 数学 邱术梅 张 泽

英语 王 宏

各年级在学校实施方案指导下,于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日前制定出本班的高效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交学校审阅。

(三)培训学习 印发主体多元“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解读材料,集体组织学习,从听课直观感受课堂教学模式到模式解读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理念,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

(四)实施预设

实验学习分段安排:“实验阶段:2012年2月——2012年3月,基本掌握模式;以年级推进学习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达到熟练运用;学校整体推广学习阶段:2012年5月——2012年7月,形成特色模式。

(五)基本模式

“双向五环”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第一环:学习预习,教师导学; 第二环:学生合作,教师参与; 第三环:学生展示,教师激励; 第四环:学习探究,教师引领; 第五环:学生达标,教师测评。其模式解读附有学习材料一份。

(六)导学案

1、导学案编写基本要求(1)容量要求。

八开纸,页边距上下为2厘米,左右为1.5厘米,正文为5号宋体。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此作业非课下作业,而是在课前或课上完成的)。

(2)知识问题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学案内容的结构特点,课上问题要求明确且问题题坡度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3)问题层次化。问题设计分为A、B、C三个层次(C为识记题,B为理解题,A为应用拓展题)。

2、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一开始设计内容不宜过于复杂,要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成为学生学习的梯子、台阶;

3、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需要了解、掌握、运用的概念、公式、要点等;能力目标:需要学生提升的一些能力;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含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个性发展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全面。

(2)重点难点。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根据课程标准、教师参考书,确定重点,提醒学生要重点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使用说明

把本节内容放在该学科整个小学学习过程中,以往所学哪些知识点为本节打下铺垫,本节为以后的学习作了哪些准备,本节学习需要哪些其它知识。对当堂学习内容进行学法指导,或对某一环节的设置、某一问题的深入进行提醒。所有这些,预习指导时,要向学生说明清楚。

(4)学生预习。

复习巩固的内容可以以少量的题目进行复习,导学部分的内容不能习题化,应将知识点问题化。

(5)合作、探究与展示。

(6)当堂检测。必须在课内独立进行。

(7)课堂总结。尽量让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可加以点拨或补充。

(8)作业布置。

(9)反思。有针对全堂课的反思,有针对某一问题的反思,有提示性反思,有个人反思。课后还要有教师的反思。

4、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每周集体备课时,组内成员先集体备课,再研究商讨主备教师所备的下一周的导学案,并且分配下一周的备课任务。主备教师在集备的基础上再进行自主备课,交给分管领导,修改后交给主备教师,主备教师再次进行修改、整理后交给分管领导。

具体流程为:(备课要求)

(1)教研组按规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主备教师说课,其他教师提供修改意见,主备教师做好记录。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讨论后,最后确定每节课的导学案。备课组活动一定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定内容。

(2)教研组长提前将备课任务分配给本组内教师、一学期两次。备课组长将分工安排表打印、发给组内每位教师,并交分管领导一份备查。

(3)主备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结果修改导学案,形成规范的导学案。(4)主备教师备好所承担任务的课,按学校统一格式,提供电子稿,并打印交给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提前一周发给组内教师,每位教师认真研读,做好讨论准备。

(5)教研组长审核导学案。(6)分管领导审批导学案。

(7)教研组长交年级领导负责打印。(8)分发给任课教师。

(9)任课教师用红笔进行二次备课。科任教师以导学案为蓝本,根据本班学情及自身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案。此教案要求有较强的课堂执行性,能一定程度反映教师课堂的组织、发动、引导、点拨、归纳、板书等行动策略设计。

5、导学案的使用

(一)新授课(1)课前活动。

(2)导入、出示学习目标。(3)自主学习。(4)小组台作探究。(5)高效展示、点评。(6)巩固落实、检测过关。(7)总结、评价课堂。

(二)讲评课

(1)反馈检查情况。

(2)研究错因、自主纠错。(3)小组合作、探究。(4)展示交流。(5)落实、巩固。(6)总结、评价课堂。

(七)上课要求

1、学情调查

上午第一、二节课的导学案,课前由小组长收齐每组学生导学案,学科组长批阅、组间互批,教师检查批阅情况。第三节课(含第三节课)以后的导学案由教师收齐、批阅。每位学生认真完成得1分。(教师做第一次学情调查)

2、解读目标

教师(或科代表)利用课间时间在黑板固定位置板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的关键字词,并板书课题。学生朗读学习目标,教师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约1-2分钟)

3、复习引入

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引入新授课。(约1-2分钟)

4、分工合作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学过程中的问题,然后教师分配展示任务和点评任务,要求学生讨论本组任务,音量适中。讨论时,组长安排本组内一位同学板演或准备展示内容。板演时字迹要求工整、写好组名。同时.其他同学讨论他组问题,做好补充、点评、质疑等准备。全员参与得6分,一人不参与扣2分。(10分钟左右,教师做第二次学情调查)

5、当堂展示

学生代表分组进行展示,可以通过朗读、介绍、表演、小报、图表等形式进行展示。要求形式多样,学生声音宏亮,肢体语言恰当,感情丰富。其他组的同学自主点评、补充、质疑、对抗。教师要进行点评、激励、引导、分析、点拨、讲解,并提醒学生用红笔记录知识要点,同时给每个小组打分。展示打分时按A、B、C分别计2、4、6分,学生的点评、补充、质疑等每次加1-3分,展示以B、c层次学生为主。(20分钟左右,教师做第三次学情调查)

6、总结提高

教师或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或知识框架的构建。学生总结可酌情给1-3分。(1-2分钟)

7、当堂检测

测试本节课的要点,可通过书面练习、口答、讨论等形式。教师根据实际完成情况可酌情给1—3分。(20分钟左右,教师做第四次学情调查)

8、分数统计

教师或教学助手在当堂检查时根据各环节的计分要求,核算每个小组的总得分,结束前进行点评,班长或科代表下课时将分数填在墙上的小组评价表上。

9、布置作业

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布置适量作业。布置家庭作业时,每门学科的完成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含预习导学案的时间)。

10、预习指导

学生拿出课前下发的下一节课时导学案,教师进行预习指导。(1—2分钟)

11、批阅学案

小组长收齐本节课导学案,教师批改导学案,检查作业完成、红笔订正、检查正确率等情况,并进行打分。发下去后,学生将错题用红笔在导学案右边进行订正。(教师做第五次学情调查)

(八)小组建设及评价制度

一、学习小组的划分

(一)基本形式: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2—4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二)操作方式:

1、小组的基本确立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以40人的班级规模构建2—4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10个合作小组。首先从全班挑选出10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2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分别编号为A、B、C、D。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各组员实力相当,组际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要特别注意为班上的优等生等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男女比例要适当,在学习上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2、小组成立之后必做的几件事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选出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应该优秀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曰进、翱翔、合力、雄鹰,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3)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之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按成绩划分为从A、B、C、D四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B1、C1、D1。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予及时评价。

二、小组长和小组的培训

1、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

(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四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3)小组长要及时检查小组成员课堂学习情况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4)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5)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A、B、C分层完成训练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

(6)小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检查成长日记、学习档案等。

2、培训小组长 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1)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行政小组长的职责:

①了解组内同学的思想动态,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打造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学习小团队。

②控制好组内同学自主学习、分层讨论和高效展示的进程,做好组织分工,明确任务目标,确保每一个学习段的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③控制组内同学的课堂学习秩序和自主学习秩序。

④及时分配学习住务,督促组内的同学自主学习,按时高质量完成作业。

⑤⑥经常反思小组管理中的问题,组织组内同学开展每周一次的小组活动,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⑥及时地收齐作业,查好作业的质量,交给老师。

⑦负责了解、积累本小组内所有同学的学习状况,发现在自学、讨论、展示、检测及导学案和训练学案的使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向老师反馈。在科研小组会上与老师共同研究改进课堂和学案的措施。

3、小组成员培训

①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

②给学困生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

③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学困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间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

④在班级和学校范围内,大力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和团队精神教育,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4、深入研究指导学生搞好分层讨论、分层达标

坚持小组讨论“人人发言”的原则,然后小组对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和小组讨论不出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要坚持“A教B,B教C,C教D,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小组的文化建设

1.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酝酿制定有特色的组名和组训,并制成标志牌,激励小组的每一个成员。

2.由小组长组织订立组规,从自学、讨论、展示、作业的完成与收交、自主学习的纪律及学习的目标达成等方面制定出基本的规范要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明确每个学习环节的具体做法。

(九)高效课堂学生学习规范要求

一、自主学习

1.根据导学案的使用说明的要求,通过精读、细读的过程,尽量弄清教材中的概念及其含义,掌握新课程的基础内容,找到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习新课急需集中力量解决的主要问题。

2.新旧知识是连续的,渗透的,要求学会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课前自学时如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重温旧课,先弄懂旧知识,借助各种学习手段(包括各种工具书、参考资料、网络信息、各类仪器等)进行预习。3.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导学案上不理解的问题,自我思考后,用红色笔做好标记,以便上课时听讲、提问。可通过导学案上的练习,验证掌握情况,发现难点。

4.根据导学案今天预习明天的新课,也可以提前一周预习下周新课,还可以对新教材按章节或单元自学一遍,然后在上新课前再自学一下即将学习的内容,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一定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得预先将当堂检测等内容提前完成。

二、合作、探究

1.课前准备好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导学案、工具书和学习用具等。

2.课堂上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自己的思维紧跟老师、同学们的思考过程。

3.要注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在学习小组内要积极参与,善于发挥特长,勇于承担责任。积极思考,勤于发问,回答或讨论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做到声音清晰、响亮。展示时,板书要工整,表达要流畅、清晰。

4.作好课堂笔记。内容有:老师的讲课提纲、难理解的重要内容、新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当听与记矛盾时,保证先听好,课下补笔记。

三、作业

1.作业必须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把作业作为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一环。

2.各种作业独立完成,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确有不会的问题,一定要向身边的同学询问,真正弄懂,决不能一抄了之。

3.答题要规范,要按规定格式清楚地书写,对题目、引文、定律、公式等要认真核对。4.做错的作业要仔细订正,分析做错的原因,并将错题收集在纠错本中。(或写在导学案右边)。

5.杜绝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不在晨会时处理作业。

四、复习

1.要进行平时复习。做到先复习,后作业。每天课后认真阅读教材,整理、修改、导学案,对重点知识要经常复习,直至牢固掌握。

2.要进行阶段复习。在每单元结束后主动进行,主要是对单元、章节知识的复习巩同,复习时要进行知识归类,把握重点与新旧知识的联系,融会贯通,使这一阶段知识系统化,同时注意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单元测试,有教研组长统一时间,结束后每位教师写出试卷分析,交给各学科负责人。

3.要进行总复习。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知识全面复习巩固,复习时要对照课标要求,根据复习时间自己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解决疑难,达到全面掌握。

4.要重视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复习时,可用表格、提纲、提要等形式提练要点,用准确的语言把所学知识归纳表述出来,“把书读薄”可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5.要学会使用各种参考资料。不要只做题,要分析做题中暴露的不足,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学习方法的提练。

(十)“五星”、“星级小组”

一、星级小组 1.校内得分(1)课内得分 每节课结束时,由教师或教学助手核算每个小组的总得分,课任教师对小组进行综合评价,没有数额限制,都好就全部表扬。每表扬一次加1分,批评一次扣2分。

(2)课外得分

①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每次加2分,小组受到学校表扬,每次加4分。

②课间、广播操进退场秩序井然,若课间出现追逐打闹、进退场不遵守秩序,每次扣该同学所在的小组2分。

③校内购买零食、骑车等违纪情况,每人次扣该同学所在的小组4分。

④积极参加校园服务并且受到表扬的,以及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每人次给该同学所在的小组加5分。

2.校外得分

①在校外出现上网、打架等违纪情况,每人次扣该同学所在的小组4分。

②在校外做好人好事并且学校收到表扬信的,每人次给该同学所在的小组加10分。

二、星级学生

凡是被表扬的小组,组内成员同时可以获得2分的加分,由负责学习的记录员进行统计。因违反纪律、作业不按要求完成、卫生不符合要求等等不符合班级规定的行为都要扣除当事人的分数。具体是:纪律不好每次扣1分,作业类不答要求的每次扣2分,卫生不符合要求的每次扣1分。和加分进行累计,一周评出班级的星级学生,由班长第二周公布在班级的公示栏内(在室外)。学期总分数将作为评选校星级学生的重要参考依据。

1.勤奋之星(此星评价以鼓励后进为主)评价标准:(1)课前能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学案等各类练习。(2)能按照教师要求做好课前相关的学习准备(如:学习用具、黑板的板书、双色笔等)。

(3)每次的课堂常规能认真执行等。2.参与之星评价标准:

(1)课堂上主动参与小组台作学习。(2)能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展示。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评价等各个学习环节。3.点评之星评价标准:

(1)听讲要认真。如听到有价值的内容要及时把它记录下来。

(2)声音响亮,表达清晰。(3)观点鲜明,有自己的思想。

(4)不重复之前已说清楚的内容,以节约课堂时间。

(5)课堂上杜绝参考书,可在预习时参考,课堂上应说出自己内心最真诚的感受。

4.展示之星评价标准:(1)仪态自然,心情放松。

(2)面向更多的同学,必要时手指黑板。(3)声音响亮,要求脱稿。(4)把握内容,要有重点。

(5)能与其他小组互动,并适时点评其它补充的内容。5.希望之星评价标准:综合以上“四星”提名最多的学生,最终由班主任综合评定为准。

备注:

1.“五星”、“星级小组”均分为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次。

2.一个星期累计一次,分数前五名的小组得一颗星,为本周班级星级小组。以此类推,一月被评为3次班级星级小组的自动荣获年级星级小组。一学期被评为3次星级小组的则自动荣获学校星级小组。

3.“勤奋之星”、“参与之星”、“点评之星”、“展示之星”、“希望之星”最多有三个名额,可全部填写上去。

4.“星级小组”每周每班有五个名额,但填在此表格中的是得分最高的小组。

5.学校每月将对各年级评出的年级星级小组,制作宣传板在校宣传橱窗中展出。

(十一)激励与评价

学校制定任课教师高效课堂教学成长评价意见,鼓励我们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所建树,要在课堂上、学生上做足文章,敢于尝试,勇于探索,不畏困难,充满自信,做一个有责任、有理想、有作为的现代教师,学校要转变评价教师理念与方式,不能只注重教学业绩,要关注教师的成长经历,不能只注重教师的一次、二次获奖,要关注教师的学习与创新精神,不能只注重教师的其它方面结果,更要关注教师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对在今冬明春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有成长力,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师,学校要给予鼓励,大力表彰,如评选“三佳语文教师”、“三佳数学教师”、“五佳最具成长力教师”等,同时学校要给有为的教师搭建广阔的舞台,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充分展露才华,实现自身价值。

建立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是我校具体落实县教育局高效课堂教学的一项新举措,也是我校近几年来,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次创设新尝试。搞“双向五环导学”教学研究我校无论从理念上、研究上、人才上、专业上、成果上等方面还是有扎实基础的,我们有决心和信心,做好此项工作。这次教学改革担当着教学前沿的重任,分管年级领导、教研组长、教师、学生有责任与义务,讲学习、讲奉献、义无容辞地承担起这项光荣的任务,是职业责任给了我们一次难得的专业学习,是教学需要给了我们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学校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指导下,扎实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尝试、有计划、有目标开展好这项工作。

仪陇县歧山小学校

学习高效课堂教学领导小组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5

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一年来,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都有效的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但是与其他兄弟学校相比,特别是与其他中心校相比,我校的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相对比较陈旧,教学质量比较低下。课堂教学确实存在“高耗低能”的现象,为进一步深化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区、联校课堂教学改革意见,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郊区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联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广大教师驾驭、调控课堂的能力,切实改进和解决好课堂“高耗低效”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以落实“三清”为重点,努力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有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改进目标

1、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目标、学生学习行为目标、知识目标及时间的合理利用,努力消灭、消除不合格课,力求使当堂测试合格率达到80%以上。

2、狠抓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优质课比例。重点从教师备课环节、课堂目标确定、学法指导、练习设计与运用等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力争抓出效果,抓出成绩。

3、加强课堂教学监控力度。学校教导处要根据上学年的教学成绩,加强对薄弱学科的监控力度,对成绩较差的学科,教导处要和教师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出整改措施,并跟踪监控,直到上级验收为止。

三、总体思路 我们要按照《联校2012学年度课堂教学改革第二阶段实施方案》以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为突破口,以检验学校管理措施落实效果为切入点,以检验学校、教师问题改进为着力点,全面改进课堂教学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成立领导组

为了有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特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史金柱,负责全部学科的指导与协调。

五、具体措施

1、校长和教学领导要坚持深入课堂,实行教学日监控制,保证每天听一节课,并同时检查教师的教学六环节,对存在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且要跟踪落实。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认真推行周教学例会制和月教学工作自查自评制。每周五下午,校长、教导主任以及教研组长要根据一周以来的教学工作现状,归纳整理出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召开例会。教学例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解决学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此外,学校实行教学工作月自查自评制度。按照联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努力查缺补漏,不断改进教学。每月第一周教师例会上,对上月教学管理情况和月考质量进行通报。

3、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本学期我们还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小”字上作文章,力求从小问题入手,深入研究,努力探索总结改进教学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分骨干教师的示范课研讨、青年教师的达标课、中老年教师公开展示课等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由学校课堂教学研究小组量化成绩,结合《学生课堂教学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评出等第奖,记入教师考核档案。

4、要加强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意识,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精讲多练,给学生留足充分参与与思考时间。要围绕目标精心命制课堂练习题,当堂测试不抵于80%的合格率。本学期,继续执行周练习(单元考试或阶段测试),月考试(联片教研测试或中心抽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严格考试制度,扎实考试的每一个环节,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

5、在积极推广运行区“标——学——讲——练”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每个教师都要力争处理好知识的“点-线-面”、教师的“教-学-会”、质量的“量-质-效”、学生的“记忆-理解-运用”和“知识-能力-方法”关系,保证学生当堂测试合格率达80%以上,彻底消灭、消除不合格课。

6、充分挖掘学校校本研修、学科教研力量,以联校《教学环节管理十必须》为指针,以学生行为目标和时间分配规范为突破口,抓实每位教师的备、上、批、辅、测、思六环节常规工作,重点落实教学环节跟踪、质量监管与时间的合理分配工作,每位教师保证做到提前侯课1分钟,保证学生课堂练习时间在20分钟左右,教师连续性讲解数学不超过10分钟,语文及其它学科不超过15分钟,努力倡导同伴互助式集体备课,组织好校级推门课、达级课,发现问题要进行跟踪指导,确保合格课达到100%。学校教导处要坚持做好学生的周练、月考工作,强化当堂测试和单元诊断检测的实效工作,力争当堂测试合格率达80%,落实好“三清”。

7、学校要为教师搭建平台,积极开展校本研修主题活动,即语文教师的精备同述一个教学片断练笔、数学教师的精讲10分钟竞赛、新老教师的精研一节课等主题教研活动,引领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8、继续完善“导师制”,落实“培优辅差”工作。各任课教师要开学前,认真分析全班学生的学情,并制定出不同学生本学期的发展目标与培养措施。拿出针对性的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落实。学校领导要与教师签定目标责任书,严格奖惩。

9、按照《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要强化教学各环节的监控力度,每月一个重点(主题),如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练习题的设计等,从小环节入手,从小问题着眼,抓实抓细每一个环节,力争抓出实效。

10、建立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促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实。

工作要落实,制度是保障。我们要建立完善学校的考核制度,使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全程监控,在制度的建立上,力求从严、从实,在制度的落实上,要不殉私情,严格把关,确保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不断深化,确保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6

禹小二(3)班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新课改精神和理念作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结合本班实际,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我班教育教学的质量。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在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学情,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造成学生难学、畏学、厌学。

2、重教轻学。教师侧重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不敢放手或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

3、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态度的培养。

4、对教学中的得失没有及时总结。

(二)学生方面:

1、学习的依赖性强。

2、怕动脑,随意性强。

3、学习习惯差。不会预习、不会自学。

三、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生生达标。使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生生有所学成,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4、授课体现精讲精练。最少用一半的时间给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运用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构建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小组间开展竞赛、评比等活动。

2、充分预习原则。对学生的预习做详细的要求,没预习不开讲,先学后教。

3、当堂达标原则。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避免花俏环节,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生生过关。

4、让学生在中肯的评价中得到鼓励、改进、反省。

5、教学中利用课程内容、过程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和法制教育。

6、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7、学习上分小学的经验,学完一个章节,让学生写一篇学科作文。2012.5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具有巩固、强化、反馈、提升、发展等重要作用,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的实际,学生学习的科目多,开展的各项活动多,在校,数学老师根本找不到额外的时间,也根本“抓不着”学生。怎样解决提高质量又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一矛盾问题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盲目的多练。

2.侧重书面练习。

3.局限于封闭性的练习。

4.多是“一刀切”的练习,

5.侧重技能训练,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效练习的问题基于从形式到内容缺乏整体考虑而产生的低效或无效练习的现状提出的。我们提出此课题,拟探索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策略、练习的结构与层次性、练习的形式、练习的教育价值及教师在练习中的地位等问题。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发展思维能力,更要让对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良好情感,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目标。

二、研究的意义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因素有很大的关联:练习可以出质量,但练习也有可能加重负担。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提倡“精讲多练”、“以练代讲”,所以在练习中存在着多、繁、杂的现象,而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中又有“不加强练习,不进行重复的练习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课堂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探讨,有效练习的途径,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为促进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内容。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3.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条件,促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实质和核心。

(二)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必须要经过自己亲身探索、体验、认知,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知,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才能完全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形成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创设灵活多样、富有激情的课堂练习,诱发学生自己主动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问题,巧妙地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自己去建构对知识的认识,建构知识的框架和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即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包括身与心、认知与情感、逻辑与直觉等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既是认识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同时有意义学习的结果能得到自我确认,所以有效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学习,而机械的学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但学习的结果常常不得不受到来自外部因素的强化,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低效的学习。

四、课题的实施原则

1.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

课堂练习设计应该从教学内容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出发。首先,就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其次,练习的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2.多样性和趣味性原则

课堂练习的设计追求题型的多样化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题型可以有口算练习、应用练习、操作练习等,在练习时既可以让学生集体练习,还可以有独立练习,当然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练习,既能减轻学生练习的心理负担,又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学生兴趣盎然,提高练习的效率。

3.拓展性和开放性原则

拓展性习题,思考容量大,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学有余力的学生就会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表现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

4.典型性和生活化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一节课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五、实验的目的及内容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课堂练习设计的策略,强化教师“预设”意识,促成学生“生成”的达成,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合理的练习结构和学生喜欢的课堂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数学知识的逻辑化和数学应用的三个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因素,全面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和形式思维等,优化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主要内容

1.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的原则,

2.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的内容和形式,

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教师的作用,

4.小学数学课堂有效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研究方法及对象

主要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采取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查阅法、调查法等。

实验的对象:一年级的八个班

七、实验的具体策略

1.支持性练习策略

学生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思维方向、思维结果不顺应教师的预设时,教师应采用支持性策略调节学生的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设计时,就要估计练习时学生思维可能出现的障碍,准备一些支持性教学策略,给学生的思维“搭脚手架”。我们应用的支持性练习策略有:画龙点睛的语言点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与学生进行数学对话、倾听、资料链接,情境再现等。

2.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往往把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引入练习之中。比如学习圆柱的特征后,为了巩固圆柱的侧面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向学生出示一道操作练习题,要求学生动手做一个笔筒。学生在做笔筒的过程中,学生要经过多次尝试,反复计算、剪和粘才能做成功。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外,更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空间,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大胆去操作和实践,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克服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掌握知识的快乐,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3、改变作业批改方式。

课堂练习的批改要及时,最好是当面批改,趁学生的大脑还没有忘记练习的思维过程的痕迹时,就知道自己思路是否正确,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及时纠正,练习结果很有效。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对学生的作业不只给学生一个等级,而在批改后,给每个学生有针对性的写一句话,有鼓励的,有提出要求的,有指出努力方向的,把作业当作学生与老师平等交流的一个平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期待。

4、错题收集。

每个学生的错题都具有个性特征,这要求教师要尽可能面对面地辅导。辅导后要求学生把错题收集在一起,分别写出错误原因和订正过程。学生坚持这一做法,既避免了犯同类的错误,减少了不必要的失误,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练习活动

(1)心算能力训练。

课题实施近二年时间里,教师利用早读和每节数学课课前时间进行心算题训练。训练形式有听算、视算、比赛算、定时算、“开火车”算、同学出题大家算等。心算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比学生的反应速度和正确率,具有挑战性。同时心算题容易,能产生成就感,学生对心算训练乐此不疲。

(2)速算比赛。

每月全年级开展一次速算比赛。每次出口算题80道,共80分;简算题16道,共80分;总分160分;在30分钟内完成。140分以上的为优胜者,向优胜者发奖。

(3)开展作业本评比活动。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本编上页码。每天都要先改错,然后再完成当天作业。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大方。本子写完后要不缺页数、不破损。优的个数达到12个以上就被评为优秀作业本。优秀作业本在全班展览,并发奖品。通过作业本的评比,学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作业,养成做事认真和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组织好“综合实践”课。

除运用好教材中“综合实践活动”外,还要研究、开发其他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节约能源》、《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绿化校园》、《数字与编码》等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八、备课与观课议课研讨

在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中要体现有效练习,着重体现如何设计有效练习,有哪些有效练习题。起到什么效果?在备课中要事先预设好。

教师在上公开课时要把这一课题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其他教师在听课时着重听这位教师是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练习的,议课也围绕此课题讨论有效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是否合适,所产生的效果如何来进行评议,并针对“如何设计有效练习?”这一问题进行研讨,确实把这一课题落实到实处。

课后反思体现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什么知识,起到什么作用,收到哪些效果?对此进行反思,写出心得体会。

九、课题研究的预计成果:

(一)通过有效课堂练习的研究: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活动,

2、改变学生过去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方法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4、另外,在培养学生个性、集体观念、合作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学习氛围良好,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成绩稳步上升。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通过实验,探索适用于我校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练习的一般模式,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8

**小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促进教师发展、引导学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根本途径。为了贯彻落实县局构建“快乐课堂”的“双自 六环节”课堂模式的实施,扎实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引导教师将课改的先进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改革行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办学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两年多来,我校按照中心校倡导的课堂新模式,尝试体验,实践反思。教师们有了全新的教育理念、育人观,课堂上也试着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了,学生逐渐活跃起来,思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纵观我校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暗含表面的繁荣,实质无物的隐忧:对课堂教学改革认识上有偏差,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得还是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重视知识的传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不够;合作学习形式化,没有实效,假问题、无效问题时常出现等等。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作业量过大,过多的占用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因此,我校必须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从学校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研究形式,探索出一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师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二、基本理念

1、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训练”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一堂课学生直接使用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总目标 :课堂中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有效落实三维目标,要做到一个信任、两个提高:相信每一个孩子内在的潜力,给每个孩子创造一个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孩子的思维、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

教师目标:加强科研意识,提高理论素要,提高备课能力,在不断实践和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师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学生目标:明确学习目的,是课堂中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善于合作,有独立学习的能力,积极思考问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成效目标: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探索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师生愉悦。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为了使教师能轻松积极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我校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改的总目标,杜绝搞形式主义,找出制约教学效果的因素,制定出可行的教师评价标准,本着解决身边小问题、促进教师快速提高的原则,学校确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1、倡导教师做“三能、三会”教师,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三能即:教师有独立研究教材的能力、教师有独立分析学情的能力、教师有独立设计教学预设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会即:课前教师会研究、课上教师会引导、课后教师会反思。

2、构建“六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们按照学科、年级的不同构建了两个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先全力构建完善语文、数学课堂新模式,在此带动下,使所有学科全面铺开,逐步使课改均衡、协调发展。

三至六年级: 独立预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点拨释疑----拓展应用----检测提升

(三至六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学习的能力,每天放学前老师布置预习目标,并作简单要求,学生在家进行课前独立预习,搜集相关资料或记录下自己的疑问。)

一、二年级:指导预习----提问质疑----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相机引导-----当堂检测

(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及时有效地引导。)

五、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独立预习——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点拨释疑——拓展应用——检测提升

模式语文科诠释:

独立预习:是课前学生依据课后题或老师布置的预习目标对课文的自学和初步了解,以及教师对课文的教学思路设计。

每课授课前,布置学生独立预习课文,包括查找有关资料和相关信息,通过查字典掌握文中生字、生词,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提出自己的困惑,一并记录在课前预习本上。教师利用集体办公时间,对新授内容进行同级交流,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思路,提出预设性问题。

合作交流:是指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先将自己预习本上的内容进行交流学习,质疑解疑,并结合老师的预设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本环节突出让学生人人发言,各抒己见,读中感悟。

汇报展示:各小组汇报本组的交流结果,从读中展示自己对文本的领悟,小组间展开竞争,激发学习兴趣。

点拨释疑:对于学生出现偏差的结论或想不出结论的问题,老师要及时引导点拨。

拓展应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和特殊句式,进行仿写练习,利用文中的空白点,进行想象写话或续编故事,让学生学以致用,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检测提升:针对本课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达到“堂堂清、人人清”。

新模式数学科诠释:

独立预习:是课前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学以及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独立预习,收集相关信息并找出自己的困惑,记录在预习本上。教师利用集体办公时间对新授内容进行同级交流,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思路,提出预设性问题。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预习本上的内容进行交流学习,教师及时点评并归纳出本节教学重点,本环节设计在激发学生人人发言,积极展示自己收集的信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汇报展示:针对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索学习,各小组汇报演示过程或推导过程,促进小组间互相借鉴,互相质疑,共同提高。

点拨释疑:对于学生出现偏差的结论或想不出结论的问题,老师要及时引导点拨。

拓展应用: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走进生活。

检测提升:针对本节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达到“堂堂清,人人清。”

六、实施策略

我校把教学课堂改革,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我校计划从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完善制度,落实集体备课效益等方面进行改革。

1、健全课改机制 学校成立课改领导小组,由秦淑霞校长为课改组组长,由领导组其他成员及教研组长为课改组成员,全面负责改革方案的实施。

2、落实集体备课效益 改变以往坐班、坐点的集体办公制度,真正促使教师在有效的办公时间内,使教师的个案形成定案。每课授课前,教师利用办公时间对新授内容进行同级交流,设计科学的教学思路,提出预设性的问题。教师务须积极参与备课,基本做到一课一案,一课一反思。

3、改变学习方式

(1)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2)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3)课堂中学生座位编排可以呈多样化,老师要在行动上把教师的讲台变为学生的展示台,要常走在学生中间关注、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4)倡导小组合作,具体安排:每个小组以6人左右为宜,基本要优、良、中、差相结合,每个小组中男女生搭配要协调,学生性格要互补。要设立语、数小组长各1名,小组成员必须分工到位,要开创“人人都是班干部,生生争做学习星”的局面。小组里要建立互助意识,小组间要打造竞争意识,任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制定组内评价体系和组间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良性竞争的品格的形成,做到以学风导班风。

4、反思提升

学校每个阶段要依据实施方案所制定的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课改工作中针对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反思总结,非常关键,前一阶段的总结是后一阶段工作调整提高的依据,使“推进活动”丝丝相扣,一环紧扣一环。

5、以制度促落实,以活动促发展

学校不定时进行片段听课,把握课堂设计情况,严把教师讲课时间不得超;备课检查做到经常化,评价备课质量改进;积极开展课改教学活动,着重检测学生素养能力,力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6、完善评价机制

(1)能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并有自己独到的处理方式,依据平时查看听的情况及备课效果依次进行评价。

(2)根据课堂教学改革进展情况分科目、分年级听课,由各教研组长组织本段教师,着重抓住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生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参与状态、目标达成等环节集体评议。

(3)以年级为单位,每月评选出优质课案、论文、课改反思及随笔等。

(4)初步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有转变行为的,通过书面东西及教师参议评议打分。

(5)对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做的突出的教师,可在年终绩效考核、职称评定、优秀教师评选中给予倾斜。

(6)对不积极参与课改的教师,将采取:“一谈”(谈话指出问题)、“二警”(提醒警告)措施,督促参与。

(7)所有评价类别分为A、B、C三类,A类5分,B类3分、C类2分。凡参加县级以上课改活动,得分依次为6分、8分、10分。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在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学科实际,不唯模式,掌握好“效度”,真正做到实在、有效。总之,必须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切实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要效益,求发展。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9

打造智慧型课堂,推动学校特色创建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当前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因素

1.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解读不够,渗透不足,无法成为全校师生精神层面的共识,难以成为师生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如“用优质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这一办学理念中,何为“优质的教育”?实现“学生终身发展”必须培养的重要素质有哪些?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何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办学理念如何指导课堂教学、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渗透等问题均不够明确。

2.学校的整体工作发展均衡,但重点工作不突出;围绕上级检查的应急性工作完成出色,但突出学校个性特色的长效性工作不明确;教干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

3.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方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或具体措施落实不到位。在教师工作的量化评估和评聘措施中,绝大多数的制度沿用了十年前学校开始实行四制改革所制定的相应制度和规定。从教育大环境来看,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对教师、学生、课程实施等方面评价办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学校在这些方面进行的相应的制度改革和调整总体来看是不到位的,尤其是教师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的导向性评价方面已经有落后于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的迹象。在学生学业成绩的综合性评价方面,虽然学校也做出了诸如“星级评价激励”制,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袋等改革措施,但受诸多因素的限制,相应措施的落实仍然停留在形式的层面,可操作性和评价主体主动实施的愿望均不够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导向作用仍不明显。

4.学校教学教研工作中常规工作完成细致到位,但缺乏创新性的工作思路。纵观学校本学年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抓好教学策略的学习、抓好常态课、借助“课堂教学活动月”开展课堂达标系列活动、突出抓好课堂教学听评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名师、骨干教师、教研员、教导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培训档案、加大课堂教学评估的力度、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树立典型,推广典型等七大工作重点及相应的措施反映出学校的教研工作思路仍是围绕常规工作及上级部门的总体工作导向,符合学校教研实际的创造性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体现较少。

5.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效性不强。学校的工作计划中提出了“树师表”、“转师观”、“砺师行”、“强师能”、“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提升”、“实施教师专业化成长考核制度,完善教师发展评价标准、过程跟踪测评制度、阶段评估考核制度”、“优化学历进修、业务培训的管理,形成教师发展性评价机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行动态的、交互式的评价”等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目标,但具体措施和实施途径不明确,在工作中的具体落实不明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主动性不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较慢,学校骨干群体出现了“断层”的迹象。

6.学校整体工作成效的宣传和推广措施不健全、力度不够。例如,学校目前初具形态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没有做到应有的辐射效应。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没有形成规模。究其原因,应该受到学校的整体管理体制、工作导向等机制问题的影响。

二、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教师层面来看:

1.部分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缺失,参与课堂教学研究的主动性不强;这与教师工作绩效的评价以及课改氛围的营造有直接关系;

2.教师的研究行为缺乏科学的引领,相当一部分教师无法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和把握研究的契机;这与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及教师自主学习行为的缺失有一定的关系;

3.教师研究团队(如教研组)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研究成效不明显。从学生层面来看:

1.学生用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时间相对较长,各科作业名目相对较多,学业负担仍然比较重;

2.学生还没有普遍建立起主动学习的良好兴趣和动机;

3.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的展示平台较少,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仍然是知识本位的。从课堂层面来看:

1.以我个人对语文及品生(社)学科的课堂教学了解的情况来看,教师的课堂观、学生观还不够成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还停留在形式的层面,缺少对教学问题深入理解和把握,缺少对学生发展的有效关注;

2.多数的课堂缺少活力,缺少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缺少教师对课堂的个性化理解和演绎;

3.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仍然缺乏一种主旨教育思想的体现,缺少一种能够获得共识的教育理念的支撑。

三、课堂教学改革思路预想

(一)改革完善各项评估机制

充分关注评价在引领教师和学生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设计科学完善的评估机制,带动教师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研究,引领学生的全面发展。请领导和专家充分论证,不在赘述。

(二)启动“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 1.确定研究方向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反思常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教学反思征集、教学论坛等形式汇总征集,学校的教研指导团队认真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把握共性的和规律性的问题,梳理提炼出符合学校实际的、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协助教师明确研究方向,同时,分析学校的研究优势和研究实际,提炼确定学校共同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明确共同的教育教学理念。

2.关注研究主体,强化教师主体观和学生主体观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关键因素,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充分关注和尊重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为教师量身打造适宜的研究空间和研究氛围;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和发展诉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1)尊重教师,继续明确和完善“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措施一: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削减教师的无效劳动,为教师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内驱力,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和成就欲。

措施二:改进和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使评价制度更好地为办学目标服务。逐步淡化针对教师的教学成果的终结性评价,关注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

措施三:关注教师的精神生活以及教师的心理和人格健康发展,通过恰当的形式丰富和满足教师教学工作之外的精神生活需求,提高教师的在学校生活中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2)尊重学生,关注学生学科知识学习之外的成长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措施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学科知识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减负,解放学生的身心。

措施二:扎扎实实地开展好课外活动,增加各项活动设施的配备量,多种渠道解决好师资问题,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之外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以上措施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利用合理的渠道引领师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使教师和学生为自身的发展更多地出谋划策。

(三)围绕共同的教育理念,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1.将确定好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科学的理论界定,并做好细致的解读,便于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深入地领悟和渗透。

2.将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渗透至教师的意识之中,并切实指导教师的教学改革工作。

3.重视教师培训,围绕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精心设计校本培训活动,从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为学校教师共同的研究工作服务,培训要有针对性,可以按照骨干与非骨干、学科学段、年龄等进行分层培训,使校本培训成为学校工作的常态,而且要关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培训的效度等。此外,要有明确的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制度,培养教师要统筹安排,有计划性,并将目光着眼于每位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要充分了解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关注每位教师的成长,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打造不同的专业成长“套餐”。

4.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依托,完善教研工作体制。

措施一:教研室和教导处形成合力,统一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共同打造科学完备的教研工作体制。

措施二:完善教研组的各项教研功能,加强教研组长的培训和使用力度,均衡教研组长的权责比例,明确教研组长的工作总量,使教研组长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让教研组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阵地,逐步形成独特的教研组文化。

措施三:将名师工作室的工作纳入学校常规教研工作,完善各项机制,让各级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与常态教研充分结合,让工作室成为课堂教学研究的试验田和先锋队。

5.课题引领,将课题研究作为教师工作的常态。首先,学校加强针对每位教师的教科研方法培训,指导教师能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积极开展行动研究,能从实际问题入手,在教学工作中主动提出问题,同时积极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和打造一批研究型教师。其次,将学校已有的部分研究成果尽快进行科学论证,确定研究方向,以课题的形式引领教师进行深入持久的研究工作。

6.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依托,培养个性化优秀人才。

措施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指标。

措施二:尽早着手实行作业改革,加大教师设计作业的自主权,合理设计和指导学生作业,使作业真正为课堂、为学生服务。

措施三:着力开发校本课程,完善课程的各项运行和评价机制,增加学生的选择范围,扩大参与面,加强辅导教师的培训,以科学和适当的方式考评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情况。

7.将艺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使学校特色显性化。发挥学校已有的艺术教育优势,充分利用艺术教育骨干教师队伍,以《古典音乐教育对学生道德素养的熏陶》课题研究为依托,扎扎实实地将学校的兴趣小组、民族乐团等做出特色,同时,促进艺体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沟通交流,将艺术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对学生道德修养、智力开发等方面的教育作用。

8.正确处理潜心研究与宣传推广的关系。古人说:“十年磨一剑”,真正有品位、有内涵的学校不是一朝一夕打造的,是需要时间的考验和锤炼的,正因为这样,学校应该在前行的道路上耐得住寂寞、抵的了诱惑、抗的住干扰,全校师生秉承一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仰,代代传承,共同打造学校独具个性的办学风格。但是,这也并不代表学校用不着宣传和推广。在将外校名师请进来、本校教师走出去的过程中,在推荐优秀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活动中,在将培养的学生一批批输送出去的过程中,学校就是在做着隐形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因此学校应该具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全校师生意识里留下深深的烙印,在每一次的与外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都要完成一次对学校精彩地展示和宣传。

(四)现有研究成果研究提升的“三二二一”策略

学校在语文、数学、英语、品生(社)、音乐等学科已用良好的研究基础,但是相应研究工作开展得不够规范,科学性有待进一步论证,提升不够,建议采用“三二二一”策略具体开展各项研究工作:

1.设计三个方案。精心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方案”“学科作业改革方案”,同时设定评价方案。

2.开展两项活动。从教师的理论成长和课题研究的进展角度出发,设计贴合实际需要的教师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也可并入学校教研活动的整体框架,但一定要体现出学科特点,符合本学科的研究需要。建议将活动周期定为一个月。

3.做好两项评价。重视教师研究工作的评价和学生发展状况评价,评价要及时、务实、中肯,使其成为学科研究工作的良好引领。

4.做好一项提升工作。通过撰写相关论文、培养骨干教师参赛、召开(或承办)各类级别的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及时总结、提升、推介相应学科的研究成果。

附:小学学科作业改革方案(语文学科为例)

一、作业现状分析:

1.课程方案的规定与实际教学时间、作业量的矛盾 2.作业的分类合理性,作业完成情况的实效性

二、作业设计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三、作业设计原则:

1.整体性:从时间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考虑,从学生每个学期学习的各个时间段的特点和综合学习内容的具体需要出发设计作业。

2.主动性:作业设计的内容、形式符合教师个性化教学的需要,交给教师设计作业的主

动权。

3.实用性: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切实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

4.多样性:兼顾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需要,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设计相关的实践类作业。

四、作业分类标准:

试行作业宽泛(粗线条)分类: 1.基础类作业(含保底作业)

包含字、词、句、段的常规训练,同时还为学习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设计了保底性作业(此类作业难度较低,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基本的知识获得),基础类作业以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的形式随机布置完成;

2.实践类作业(读书、习作、写字等)

实践类作业涵盖了学生的读书、习作、写字、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基本保证每周1—2次,结合语文教材的学习或课外阅读实践进行,可以占用课堂时间,也可以与家庭作业融合,作业形式不拘一,可以是一次作文,可以是一张练字纸,可以是一次活动后的感受的口头表达,也可以是针对自己所读书目进行的课前两分钟演讲,还可以是在班级、小组内组织的一次课本剧展演等。

总之,这两类作业的布批都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教师的整体教学设计出发,避免师生的无效劳动。

五、具体操作方式:

1.教师结合本班实际,制定学期作业设计方案(分析班级现状、明确设计目标、进行科学性分析、明确种类、次数、完成形式、完成时间、批改方式等)

2.教研组内教师间交流共享学习

六、检查指导形式:

业务主管部门可以采用由教师出示方案,口头阐述,与实际学生作业情况对照,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的检查方式。

小学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篇10

如果把教学过程看着是一条生态河流,那么它的上游就是老师的备课,中游是师生互动,下游是学生的课外延伸和拓展。就师生互动而言,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阵地在课堂。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实现由“教”到“导”的真正转变。因此,每一个教师必须格外重视课堂建设,应坚持多方向、多角度地改造课堂,加快课堂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步伐,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发展机会,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1、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学原则,正面引导和帮助每一名学生。

2、从教师方面而言,实现课堂由老师讲授到学生自主学的转变,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去主动发现、学习知识,在研究和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快乐。

3、创设友善的学习环境,打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构建高效、合作、愉快的课堂环境。

4、实践洋思“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兵教兵”的模式,落实小组合作教学,建立健全科学的合理的多渠道的最有效的课堂反馈机制。

5、实践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方法,以梯度练习,来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准备阶段

(一)建立机构。校长室直接领导下,教科室和教导处具体负责,各处室干事领衔各学科的改革实施

(二)统一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把全校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教学改革上来:

①召开全校老师会,由校长亲自宣讲和辅导

②发挥“教师讲坛”的理念引导作用,务必使全校教师形成共识:教学要改革,改革出活力,改革出效益。

(三)理论储备。以主题讨论形式,分四个模块,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杜郎口教学和洋思中学的教学改革经验,掌握其理论,理解其精髓,借鉴其方法。实行“拿来主义”,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①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组织广大青年教师进行沙龙研讨。

②全体校骨干和带头人做学习的排头兵。以“菁菁铜小”为平台,展开网上主题讨论,同骨干引领,所有老师参与,同时相关领导要到各教研组蹲点指导。

③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分学科观看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片,解析省电教中心的案例教学片,力求全面了解和掌握其教改理论方法,作为我们教改指导和借鉴。

④组织好班主任群体工作,实际参观杜郎口中学,感受其精神面貌,从而形成思想触动。特别是要全面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以便于在改革实施阶段划分学习小组。

⑤教导处成立“核心团队”,拿出一个改革的基本框架,供学校领导和教师广泛讨论,集思广益,修订完善,以备实施。

(四)理念宣示。准备好相关的标语:“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班级我管理”、“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等,悬挂在新大楼前,并采取其他措施,渲染教改气氛,营造有利于教学改革的环境。

三、实施阶段

(一)改变教室布局

1、各班增添花架,以种养殖活动为契机,摆放盆栽花木,和谐化、友善化班级环境。

(2)改变桌椅摆放布局,三桌呈“T”字型摆放,将全班学生划分为6-7个学习小组,便于展开良性竞争,便于实施“兵教兵”“合作学习”的小组组合策略。

(3)建立学习小组间合作、竞争机制,实行捆绑式评比,各组都有各组的竞争口号,经常性评比,逐步探索小组学习的激励方法,改革作业设置和批改的有效方式,增加作业的面批次数。

(4)各年级增加水桶,便于学生课间自取白开水。

(二)、“学程预设案”的编制

之所以将教案名称改为“学程预设案”,就是期望教师从备课开始,从研究自己如何教向研究学生如何学转变。新的备课要体现由“教”向“导”转变的思想,老师首先必须深钻细研教材,广泛搜集有关本课的教学资料,全面整体的把握教学内容,进而紧扣学习目标,精心设计探究的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教师还必须认真研究学生,把握学生学习的基础,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由易渐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学程预设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一备学生预习的内容和方法;二备学习内容问题化的呈现方式;三备如何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四备如何关照不同层次学生;五备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归纳所学知识。

备课是为上课准备的,所以必须注重问题的预设。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最想讲的知识,课堂互动中可能会生成的问题,这些都必须要有相应的设计。

其次,改变备课方式。一直以来,教师都是各人备个人的课,忽略了集体的智慧。我们将采取集体备课形式,每周二下午,所有语文老师集中备课,周三下午数学老师集中备课,周四下午,所有英语老师集中备课,以这种形式,使备课环节落到实处。

(三)构建“三步六环”的课堂基本模式

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我们希望“三步六环”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尊重老师创造性,又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特个性,将听、说、读、写结合;思、议、探、练一致。课堂流程用结构图显示如下:

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老师不能代替学生学。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要做好三点:

1、解决基本问题。所谓的基本问题就是学生通过文本自已能解决的问题。

2、标示疑难问题。自学中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要标示出来,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

3、突出重点问题。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小组中讨论,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记下,留待班级讨论时提出。

课堂上,学生有了问题,应该是教师作用的最佳时机,老师如何处理问题?

1、组织筛选问题。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精选出具有目标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讨论交流。

2、启发引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生生互动,组组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3、互动点拨。同时教师适时介入学生的互动,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点拨,保证课堂讨论交流的方向性和顺畅性。在自学互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形成思维导图,以巩固知识,深化理解。

课堂作业必须紧扣教材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讲究层次性,实施分层要求,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做第二目标题。作业中的问题实施兵教兵的方法,以求共同进步。

(四)强化过程管理

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合作和探究带进课堂。教师要把尊重的话语,民主的作风送给每一位学生,用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去羸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从学校层面来说,我们还必须强化过程管理,使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

1、议课。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性环节。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就是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教与学互动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即时效益与终极目标的关系。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学校组织各学科骨干和带头人研讨新课程理念下我校课堂教学有效模式,各教研组实施一课一议:在本节课中导学方法、策略、手段、技术等如何优选与创新?如何使课堂充满探究的氛围,充满合作讨论的气息,充满激情碰撞的火花?如何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磨课。各备课组要强化集体备课,教师要以“铜小学程预设案”为蓝本,认真进行个人再备。各组要努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团结协作,由“学程预设案”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经过“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反复尝试,争取经过一年的积累,磨合成我校更加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我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提升本校老师的整体实力,打造学校品牌课,提高老师的知名度,形成教学特色。

3、赛课。为推动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下半学期,教科室计划会同教导处组织年级赛课活动,逐步建立铜小课堂由“教”向“导”的转变。

4、评案。教科室计划下半学期组织一次“学程预设案”优秀案例征集评比活动,入选案例将挂在网上,并推荐参加省市区评选,用学校评价的形式促进高效常态课的推广,树立课堂教学安全的典型。

四、总结完善阶段

(一)骨干团队成员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备课组长每月写一篇学科实验阶段性报告。教科室和教导处必须针对各教研组汇报上来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拿出对策,解决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对实验进程进行调控指导,逐步完善课改内容。

(二)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

为让老师们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着力新课程评价机制的尝试。评价课堂──看“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是否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评价教师──看教师是否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评价课堂教学和教师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全面进行评价:

①教师自评。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②学生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老师的教学最有发言权。

③督查组评。由学校领导及学科能手定期或不定期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情况做出评价。评价学生──看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并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热】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集锦


根据您的需求,栏目小编为您搜集了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如果有什么需要明天做的事,最好现在就开始,为了下一阶段的工作能顺利进行。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工作方案,方案指导着未来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直接经验为基础,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体现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课程。它打破了教育和生活的分离

初三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还是很有限的。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目标应该是“在体验中学习”,即形成直接的体验,强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初始方向。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生活环境的机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问题,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好奇心,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总之,就是让他们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尝试。

考虑到三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我们的综合实践课设置了三大主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希望这三个主题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的总体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全面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良好人格。

1、亲自参与实践,注重自我体验、自学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参与实践的经验。

2、全面了解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爱社会、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学会识别,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组织总结信息,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积极探索,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培养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沟通等良好的人格素质。

4、活动重点:根据初三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初三学生在编写“活动材料”时的重点。

1、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有目的、系统、全面地观察。要求学生看、听、闻、尝、摸,综合眼、耳、鼻、舌、身的感受进行思考。

2、在初三的深度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和比较),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是非常重要的。经过深入观察,要求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5、活动难点:能够从直接经验中抽象出问题的本质,完成思维发展的飞跃,提高学生素质。

三、不及物动词实施战略:

1、结合学科教学

每个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的。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从自己的学科中产生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和处理信息,使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透彻,使综合实践活动的选择更加广泛。

2、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视而不见,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的。这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身边的小事。如果我们从研究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和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还会提高思维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3、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只会看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问题。他们对一些公共现象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渴望得到成年人的认可,希望取得和成年人一样的成就。我们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引导他们以个性化的方式深入探索,从而获得自己独到的理解。这是综合练习的主要目的。例如,通过观察、参观、调查等形式的自然,学生可以理解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珍惜生命,使学生可以从人类和自然景观中获得美好的体验。

4、结合传统节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伟大国家。悠久历史中积累的文化精华是学生学习的优秀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中秋节、重阳节延长的以尊老爱老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5、结合学校工作

综合实践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也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是通过学校德育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发展相结合,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比如可以结合国旗下讲话和红领巾广播专栏,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我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篇2】

通过学习和观摩,提升了我们的课程意识,深化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解和价值认同。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的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是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课程,也就是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丰富学生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它集中反映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价值。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

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

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

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密切联系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注重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与其他类型的课程一样,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也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但与其他类型课程的目标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的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五)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开发及实施应围绕基本内容领域来展开,注重整合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反毒品教育等内容,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是学生活动主题,因而具体内容应由学校根据学生需要来确定。

1.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不是教师或课程编制者预先具体设计的,而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2.要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学校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基地。每所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社区背景各异,学校发展的理念和学校传统不尽相同,因地制宜,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内容的基本要求。

3.要从学生生活中提出问题并确定具体活动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其课程内容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4.要避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学科化倾向。不要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不要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在教室“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要课程内容教材化,教师对“预设性教材”的依赖性太强,有许多教师与学生围绕“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让我们共同努力,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新课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课程,成为孩子们发展提高的魅力课程。

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篇3】

一、指导思想:

根据市区精神的要求,各年级、各班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而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目标要求: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不怕困难勇于合作的精神,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和公民的意识。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的良好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反对“教”综合实践活动“课”、反对反复排练的“表演式”综合实践活动,更反对自由活动式,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论述,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校本培训,认真抓好每学期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集中专题培训,增强培训和学习的实效性。使全体教师、特别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

(1)各教师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及本学期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努力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班队活动课、以及课余节假日时间,保证充足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在过程中指导学生选题、活动;展开过程、深度探究;重视交流、丰富体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大劳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力度。

(3)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本学期,要作继续深入的研究,特别要在活动过程的评价及评价指标的确立方面作深度探

究,各教师要注重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积累。指导学生设计采访提纲、活动方案、填写活动过程评价表,书写活动感受等。各教师在期末对该课题的实验情况进行专题总结,课题组撰写阶段报告。

(4)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学校来说,主要是计划、教师管理、课时管理、检查调研等过程管理方面的资料;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3、加强课程管理

通过多种途径检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督促和帮助各教师真正落实本课程。并通过问卷、抽查等形式,了解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检查的重点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证(课时、计划等的落实情况);活动过程(活动设计、展开、总结等基本环节的落实情况);活动实效(有关活动成果、教师反思和学生反映)等。要将平时了解和专题检查结合,督促教师认真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加强研究和交流。

要通过“沙龙式”、“案例分析式”、“对话研讨式”等多种形式,交流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讨论、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开发利用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

首先,校内图书室、网络教室、实验室、校园、郑店工业园,林果园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要进一步改进开放办法,使学

生能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活动。其次,各教师要充分利用家乡的历史名人和民风民俗等乡土资源,进行有选择地运用和开发。再者,要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向家长进行宣传,使广大家长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支持和正确辅导孩子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四、主题参考:

中年级:

主题一:自理能力(叠衣服、理书包、整理书桌、洗红领巾、钉纽扣等)

主题二:纸的艺术(学会简单的剪纸折纸能力)

主题三:我爱校园(校园花木调查、种数护树行动、种植花草蔬菜、盆景展示、小昆虫等)

主题四:我与网络(学会搜集资料、绘画、发E-mail、下载影音文字资料等)

高年级:

主题一:小小发明家(节水装置、废物巧用、生活创意小设计等)

主题二:小巧手(洗衣物、擦窗、设计房间、剪纸拼帖艺术等) 主题三:家乡名优特产(了解瓜果、蔬菜生产的有关知识等) 主题四:人与自然(家乡的水资源、大气资源、植被资源等情况调查,学会种植和培育常见的树木和花卉(栽种、扦插、嫁接) 主题五:家乡的骄傲(桥梁、道路、水道、公共设施等情况以

及古代现代名人知识等)

主题三:我与网络(学会网络学习、查找、交流、娱乐、购物以及创建个人空间等)

主题六:我的创意(布置自己的书房卧室、设计小摆设、简单的陶艺作品等)

五、活动安排

九月份:

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十月份;

1.各年级按计划实施方案

2.围绕秋季特点展开综合实践活动

十一月份:

1、校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2、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分别进行学生、家长、教师调查问卷。

3、综合实践活动:黄志墓的过去和现在 。

十二月份

1. 各年级按计划实施方案

2. 综合实践活动研讨活动

元月份:

1、开展校级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活

2、学校进行课程实施总结。

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篇4】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一次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就学习的对象和范围而言,它并没有特定的赖以生存的内容和领域,是让学生从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其研究的内容和领域是十分广阔的,它强调在系统学习书本知识获得直接经验的基础上,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门全新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来认识社会、了解生活、亲近自然是课程的基本目标,社会和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成果,作为老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

由于小学生年龄层次低,知识面窄,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必须在教师和家长的引领下,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经验和生活实际,与校本资源生活联系起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校采取“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生成”的课程实施构想,作为实施基本的方法和手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从点做起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领域本学期将围绕着四个领域开展活动,合理分配好活动课时。

研究性学习的计划:

初步确定本学期开学初在3至6年级研究性学习的领域进行系统培训,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有:查找资料、实验法、访问法、问卷法、观察法。对以上这些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掌握其方法,便于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运用。

查找资料:(举例收集古今中外和身边的关于孝子的故事。)

查找资料法一般需要经过5个步骤:一是课题分析;二是资料主题分析;三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四是资料的阅读与摘录;五是资料的提炼与阐述。

三、四年级需达成的目标:

了解查找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等)学会运用各种途径正确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把自己查找到的资料简单的记录下来。中年级学生学会掌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阅读与摘录就可以了,课题的分析和资料主题的分析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五、六年级需达成的目标:

掌握查找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准确查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癣整理、总结。学会使用打印机,知道哪些资料是自己所需要的,把资料整理成自己的语言,并熟悉自己查找的资料,杜绝在汇报过程中拿起没有进行处理直接读。高年级的学生需大概了解以上五个步骤并能简单的将五个步骤全部操作下来。

实验法:(举例:污水危害对鱼类生长的影响研究。在专门综合实践教室中进行实验。)

开展实验研究一般要分为五个步骤:

1、实验设计;

2、实验准备;

3、实验观察与记录;

4、实验结果分析;

5、完成实验报告。

三、四年级学生需达成的目标: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了解实验的步骤、实验时对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会对一些简单的实验进行结果分析。

五、六年级学生需达成的目标:

对要做的实验进行设计,自己操作实验做好实验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的结果和自己的猜测进行对比和分析,完成自己设计好的实验报告。

观察法:(举例:观察一年四季夜间天空的变化情况;观察城市河道在不同季节的情况;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观察校园中学生课间的活动情况;观察教师课堂教学受学生欢迎度的信息等。)

观察研究法一般有4个主要步骤:

1、制定观察计划

2、实施观察测量

3、分析观察记录

4、得出观察结论

例如:日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研究

观察目的:了解日照对植物开花的影响。重点区分短日照植物与长日照植物受日照影响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并发现同类植物由于日照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结果等。

观察对象:夏季选择天仙子;秋季选择菊花。

观察地点:学校或附近的花圃。

观察步骤:

①夏天,在接近天仙子开花的时节,在花圃里支一把小伞,每日下午定时遮阴3小时,观察其与未遮阴的天仙子哪个开花更早。

②秋天,在接近菊花开花的时节,在花圃里支一把厚布小伞,每日下午定时遮阴2~3小时,观察其与未遮阴的天仙子哪个开花更早。

观察分析:

①发现短日照植物与长日照植物受日照对开花的影响规律。

②可以发现不同植物每天受日照最佳的时间应该是多少吗?

③如果将观察结果应用到植物种植地区的迁移上,有些什么价值呢?

调查法

调查研究法的一般过程有7步: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调查内容,

2、选取调查对象,

3、设计调查方法,

4、收集资料,

5、分析研究,

6、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7、形成课题成果。

三、四年级目标需达成目标:

在开展调查研究之前,把需要调查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化、细化,要尽量清晰完成本课题究竟需要获得哪些第一手的调查材料。

能根据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注意收集好问卷调查发放的问卷,实地调研拍摄的照片、获得的录音资料、笔记等,深度访谈主要是整理后的访谈记录等。这些资料收集起来是要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作准备的,所以一定要尽量收集完备。

五、六年级目标需达成的目标:

对前一阶段调查所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研究。对调查问卷的各类数据要通过统计、分类和分析、比较,发现可资说明论题的一些信息,并且整理和归纳起来。

社区服务与社会综合实践计划: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本学期将社区服务的敬老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孝文化相结合,带领学生去敬老院以获得最直接的经验。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方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把学生的学习实践场所从学校拓展到社区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计划:

本学期我校3至6年级都定制了劳动与技术课件制作的材料和我们的小主人蔬菜园的种植相结合。

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篇5】

一、课程前言

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既包括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指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生活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反教育等非指定性学习领域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从学校实际出发,走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路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有效地扎根于学校的实际,达到“学校传统”与“现化办学理念”相交融共辉映,从而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选择意识和能力,从而逐步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反思生活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的兴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处理与研究,探索、实验验证的方法,分析、归纳、总结、反思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获取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情感体验,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良好习惯,形成崇尚真理、尊重科学、尊重他人、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爱生命、认真实践、敢于思考、大胆探索、不怕挫折、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个性品质。

三、课程内容

本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与兴趣爱好,立足校本,开发乡土教育资源,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拟定以下活动参考主题:

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1.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

2.组建活动小组;

3.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方法、活动的具体过程、任务分工、保证条件等)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一般是:

(1)激发兴趣,产生主题

(2)围绕主题展开讨论,生成子课题研究的内容并归纳指导。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小组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小组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5)实践活动方法的指导

(6)强调注意事项

这一阶段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主题的选择:主题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宜过大,要小、近、实,具有可操作性。

2.计划的制定: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指导学生制作可操作性强的方案或计划。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

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按着制定好的活动方案,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考察、收集资料、讨论、服务、宣传、公益活动、生活实践、劳动、技术设计、制作),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际的实践体验。这是整个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活动流程一般是:

(1)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采访有关人员,也可个人实践。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资料整理和交流

(3)实践过程的指导

(4)交流阶段成果,指导完善

这一阶段要注意以下问题:

1.跟踪指导

2.关注进程

3.指导方法

4.随时调整

5.注意安全

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篇6】

中心小学为了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采取“点班带动,面上推广”的工作策略,采取措施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程。

一、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国明政校长为组长,张文渻为副组长,7位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课题组。国明政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张文渻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二、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人员兼职。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灵活性培训,第一就是校内培训老师,蔺国明老师先后组织老师们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时学习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习为我所用的东西。

三、按课程表,科学运用活动课时。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在具体课时分配上,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2-3次活动,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四、充分利用现有地方教材。

学校以寿光市教研室开发的小学3-5年级(6年级正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作为指导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分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好、实施好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形式多样化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六、保证活动经费投入,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尽管我们学校财力有限,但是,学校也拨出相应的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很理想。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组合,自己去活动,但我们的教师也出现过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另外,在管理上我们也感到困惑:参加综合实践的老师工作量很大,至今我校没有找到合理计算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篇7】

一、总的要求:

坚持以深化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方向,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提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积极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学校、区域课程特色。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实践中寻找新办法、获得新经验。

二、具体工作:

1. 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课程理解和实施能力。

⑴认真组织学习《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试行)》,进一步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⑵继续认真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属性、核心任务和特有方式;不断学习各地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经验,及时掌握课程发展的最新动态。

⑶认真组织校本研修,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提升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各小学要在认真组织校级基本功比赛的基础上,积极选派教师参与区、市级相关比赛。综合实践活动老师要强化实践反思和经验总结,积极撰写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参与区、市的有关论文评比活动。

2. 强化管理,努力实现课程实施的常态化。

⑴基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制定和不断完善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策略。

⑵进一步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方式。设立较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组长由教导处或教科室的中层领导担任,以强化管理、实施和研究的协调工作;有条件的学校要按省《纲要》要求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以强化课程实施中的组织、研究与引领;建立打破学科壁垒、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落实指导任务。

⑶制定并落实课程的三级计划。学校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落实教师和课时,认真制订好本学期实施计划。同时,要求有关教师在充分进行学生需求评估和同伴交流协商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⑷积极开发和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积极关注和使用省教研室开发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成长手册》及相应的教师指导用书。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逐步形成各年级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库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

⑸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督查,定期检查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的研究情况,确保课程开足课时、有效落实。

3.落实过程,努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⑴每学期3-6年级、7-8年级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除单设的信息技术课程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际使用的教学时间不应少于24课时,不能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成纯粹的课外学习活动,并注意确保用于研究性学习的时间;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⑵重视学生实践活动核心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活动设计与活动指导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团队合作、组织与规划、信息搜集与处理、动手操作、沟通表达、观察、反思与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⑶进一步优化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提高活动的实效性。要根据实践活动各阶段的任务和重点,结合具体活动进程,适时上好选题指导课、方法指导课、过程反馈课、信息整理课、成果汇报课、总结评价课。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不断引导学生发现活动的意义,鼓励和帮助学生克服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将学生的活动引向深入,提高研究和实践的水平。

4.深化研究,努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⑴加强课题研究意识,扎实推进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指导的系列化、序列化、生活化研究”的实施,鼓励教师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积极申报课题开展研究,以科研方式推进日常工作。各学段继续围绕“综合实践活动常态课型及教学结构”、“教师的指导规范与策略”、“学生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专题开展积极的行动研究,组织好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做好已有研究成果推广工作,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⑵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组织学校共同研究过程性评价和学分认定办法,逐步形成学生成长记录的新方式。加强对小学、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进一步在区域范围内完善学生的学业质量监测体系。

⑶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研究。各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每月举行一次研讨活动,各校分管领导每学期对综合实践活动落实情况至少进行一次调研。各位指导教师每学期听综合实践活动随堂课至少一次。各中小学要确立具体的研究专题进行有效的研究,创造性地解决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积累经验。

⑷充分利用省教研室“教学新时空”平台,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充分利用平台提供的各种优质资源组织开展校本培训和专题研究活动。加强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绿色教育、少先队活动等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和老师尝试拍摄综合实践活动“精品课”、“名师课堂”、“一师一课”等视频课例,丰富课程研究资源。

5.活化交流,努力促进区域课程实施的均衡化。

⑴ 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页的建设,促进互动和交流,为共享课程资源搭建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及时提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新理论、新动态;丰富各种形式的资源,为学生自主活动、教师学习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及时交流一线教师的经验和体会、问题与困惑。

⑵ 继续加强对不同类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研,在对话和研讨的过程中推动课程发展。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骨干学校的建设,注重发挥学科基地和骨干学校的示范、辐射功能,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⑶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引导更多有热情、有潜力的学科教师关注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区、教研协作片活动平台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并切实加强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等方面的针对性指导,推动其在专业上有大的提升。

三、主要活动:

八、九月月 份内 容

1.认真组织校本培训,明确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基本过程和具体要求;制订本学期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计划、班级(年级)活动计划

2.中小学分别组织中心研究组活动,部署和商讨本学期工作

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基本功比赛报名;赛前培训

十月1.综合实践活动省规划课题研讨活动

2.组织参加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区域展示活动(新北区)

3.组织区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并择优选送参加市、省级论文评比

十一月1.组织教师收看、参与江苏省“名师课堂”网络研讨直播活动

2.组织参加省初中、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功比赛

3.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基本功比赛

十二月1.区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交流活动

2.分学段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研讨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实施方案【篇8】

一、指导思想:

在这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对学生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我们计划以“生存教育”为主题,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生存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在实施过程中,要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注重“过程”,倡导“自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课程改革。

二、总体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积极心态。

2、知识目标:了解一些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询问方法的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加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4、过程目标:掌握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研究和探索、实验演示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塑造和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主动等良好的人格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怀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懂得认识、欣赏、尊重、珍惜生命。

三、主要任务:

1、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和拓展,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学校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舞台。

3、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多个备选题目,每节课选一个进行学习,注意活动过程中的数据积累,期末整理数据。

5、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指导每个班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语文教师应积极配合数学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6、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资源和社区资源开发相结合,发展学校特色。

四、课程内容框架:

本学期初,我校将紧紧围绕“生存教育”这一主题开展活动。各年级老师会根据学校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然后认真制定“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开展活动。

初中校园足球实施方案(精选5篇)


初中校园足球实施方案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一些与您需要相关的内容。在一个企业中,时刻做好充足有效的准备是我们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我们要从很多的方面来撰写我们的方案,方案的制定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希望您分享本页内容与您朋友!

初中校园足球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市、区有关体教结合的精神为指导,把开展足球运动作为一个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以“新童谣教育”的基本内涵快乐、创造为宗旨,做强、做实、做响华富“绿茵足球俱乐部”品牌,进而创建足球特色学校。

二、发展目标

1、总目标深入挖掘和提炼“快乐、好玩、乐学、苦练”足球特色文化,将之升华为足球精神,努力探索足球活动、足球社团良好运行机制,以足球为载体,把学校创建成在市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现代化特色学校。2、分目标

(1)构建足球特色学校运行网络,创建足球特色学校。

(2)研究足球训练规律,不断提高足球训练成效力争在市的比赛中继续保持一流。

(3)探索“绿茵足球俱乐部”队员的选拔、训练、活动与比赛的运行机制,构建运作模式。

三、措施与方法:

(一)、组织与管理1、成立学校创建足球特色学校领导小组组长:芮行国(校长)副组长王晓帆胡跃辉周远志顾问:王育标(深圳市资深足球行家、福田区青少年足球负责人)组员:周明霞董刘虹专业教练:庞小强2、开展班主任足球专项工作培训,督促学生积极参加足球训练活动。3、加强“绿茵足球”社团管理,定时、定点开展训练工作。

(二)、学习与培训

1、认真贯彻落实学习有关体教结合文件资料,不断促进体教结合工作,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定期组织教练员参加足球培训活动,提高足球教练员整体素质,促进学校足球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以足球社团为抓手,积极开展创建活动1、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选拔人才,扩充足球训练队的规模。认真挖掘有潜力的新队员,建设好球队梯队,壮大球队,保证球队的持续发展。

2、协调训练时间活动时间:周一至周五下午:4:20点---5:30点3、落实活动内容:

(1)提高队员运控球能力。

(2)掌握正确的传接球技术。

(3)学习简单的传切配合技术。

4、完善训练体系

(1)进一步完善足球训练计划足球训练必须做到有计划进行,足球训练计划的制定要力求科学合理并做到严格执行足球特色学校创建方案足球特色学校创建方案。

(2)建立足球训练监督机制以教导处为主,定期对足球训练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次数。

(3)建立运动员成长档案和运动员管理制度每个运动员的成长都是一个系统训练的过程,建立成长档案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同时,运动员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比较容易冲动,较难管理,所以,建立和完善运动员管理制度非常重要。(爱耳日活动方案)

5、健全训练制度

(1)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到达训练场地,不迟到,不早退。

(2)每次训练都要履行运动员点名制度

(3)训练期间不能做与训练无关的事情

6、开展多种形式比赛

(1)每年定期举行以年级为单位的足球比赛。

(2)根据学校的情况,多与兄弟学校开展竞赛与切磋。

7、加强宣传力度

(1)形成足球特色学校创建论文的刊登、发表或交流。

(2)在校园网上开辟足球特色创建专题的网页。

(四)后勤与保障

1、组织保障:学校把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开发列入工作日事议程认真抓好,做好实施的组织、检查、评估工作。充分发挥项目组长的作用,紧紧依靠全体教师做好开发实施工作。

2、制度保障:制定相关的足球特色学校创建实施制度,搞好制度管理。

3、激励保障:把创建实施的成绩与对老师平时检查、期末检查、年度考核结合起来,与结构工资结合起来,与考核实验成果、考核先进结合起来。发挥激励机制,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

4、经费保障:学校将从学校整体预算中专门划出部分资金用于足球特色学校创建的实施,确保本课程的顺利进行。

四、预期效果

1、规模:以年级为单位做到班班有社员,每年级都有一个足球队。

2、成绩:在区的比赛中,力争第一。在市的比赛中做到保三争一。

华富小学20XX-11-23

初中校园足球实施方案 篇2

一、活动概要

1、活动宗旨:

为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x〕11号的精神,落实首批试点足球特色学校纲要及相关文件精神,并推动我校足球的快速健康发展,特举办xx县实验中学首届足球节。通过本次足球节的活动,达到传承我校足球文化,促进我校足球技术进一步提高,让足球运动深入人心,让广大师生感受足球的魅力,推动校园足球在我校及我县的发展。

2、活动主题:

大家来参与,人人爱踢球。

3、主办单位:xx县实验初级中学

赞助单位:小马奔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4、活动时间:三个阶段

a、启动、初赛阶段:xx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

b、正式比赛阶段:xx年11月初至11月底

c、总结、表彰阶段:12月初

5、拟邀参加开幕式领导

1、县政府分管教育领导、教育局及相关体卫艺领导、兄弟学校领导、教师

2、赞助商、县媒体记者

6、 “足球节”筹备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筹备工作下设以下工作组:

主席台布置组

组 长:

成 员:

职 责:负责主席台的搭建和布置,音响设备调试。

场地规划布置、裁判组:

裁判长:

裁判员:

职 责:负责场地划线、比赛器材收发、比赛结果记录、人员调度等工作。

安全保卫及医疗组

组 长:

成 员:安保人员、校医。

职 责:做好出入场及足球节足球比赛过程中的安全维护工作及比赛负伤的简易消毒、包扎处理,及时联络和处理活动中各类突发事故。

足球节活动宣传组

组 长:

成 员:

职 责:负责联系上级领导、横幅、活动摄像、照相及新闻稿件等工作。

二、活动日程及内容

开幕式内容:(校长主持)

a、升国旗、奏国歌

b、裁判长宣读足球节活动方案

c、王功瑞校长宣布“xx县实中学足球节”活动启动仪式开始

d、开幕式表演内容:《德行天下》、足球操表演、趣味足球活动

e、领导为比赛开球

表演赛:校足球队员进行5人制比赛

活动具体内容:

比赛具体时间:七年级——周二、三;八年级——周四、五,每天下午5:30——6:20,遇雨推迟,或依据比赛实际情况临时调整。

比赛规则:

1、每个年级依据抽签,分三个小组进行小组内单循环,每小组前2名进入下一轮,再分两个小组争夺前六名(三个小组第一争夺前三名,三个小组第二名争夺四至六名)。

2、比赛采取5人制小组单循环,全场30分钟,半场休息5分钟。胜得3分,平得1分,负得0分。以每队最终积分决定名次。(如同积分,以进球数分名次,如再相同,以净胜球分名次)开赛前由各班体育委员抽签决定比赛排号。

3、参赛班级与人数要求:七、八年级各班(24个教学班);5人制比赛允许女生参与,足球趣味活动初赛在班内挑选男女各三人,代表班级在年级中参加足球趣味活动决赛。

4、足球趣味互动,设置如下三个内容:

a、踢球撞柱

b、双手掷界外球

c、腿部颠球

5、趣味足球评分标准与要求:

a、踢球撞柱

每名参与的学生有两次机会,击中7米得1分,8米得2分,9米得3分,10米得4分,满分4分,取最好一次成绩积分。

b、双手掷界外球

每名参与的学生有两次机会,5-10米得1分,10-15米得2分,15-20米得3分,20米以上得4分。满分4分,取最好一次成绩积分。动作要求:双手持球于脑后、双脚不能离地,向前掷球,以远度计算成绩。

c、腿部颠球

每名参与的学生有两次机会,颠2个得1分,颠4个得2分,颠6个得3分,颠6个以上得4分,以此类推。满分10分,取最好一次成绩积分。

6、奖励:

a、各年级设置最佳比赛班级足球队前六名颁发奖状,并为班级集量化分,依据名次高低分别为班级集量化分3分(第一至第三名)、2分(第四至第六名)、1分(第七至十二名) 。

最佳男、女足球队员,颁发奖状。

b、趣味足球活动设最佳优胜团队奖。各班参与者根据完成所有内容后的积分,可为班级赢得总积分,依据各班整体总积分的排名为班级赢得量化分:依据名次高低分别为班级集量化分3分(第一至第三名)、2分(第四至第六名)、1分(第七至十二名) 。

c、从本次足球节中挑选优秀选手进入校足球队,进行节假日免费培训、享受各级赞助商的赞助与奖励、参加县、市级足球联赛、并建立档案为上级学校选拔提供依据。

初中校园足球实施方案 篇3

为贯彻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x啦啦操试点活动的通知》和重庆市渝教体卫艺《关于大力开展校园足球x啦啦操试点活动的通知》精神,推动我校足球x啦啦操活动的开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经学校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青少年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为宗旨,通过广泛开展校园足球x啦啦操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足球x啦啦操知识和技能,形成校园足球x啦啦操文化,从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x啦啦操后备人才,提高我校足球x啦啦操的运动水平。

二、工作方针

根据县教委《转发重庆市关于大力开展校园足球x啦啦操试点活动的通知》要求我校作为全县青少年校园足球x啦啦操活动的布局试点中学将先期试点启动校园足球x啦啦操活动.学校将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校园足球x啦啦操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及比赛制度为全县校园足球x啦啦操活动开展予以有力配合。

三、活动主题:

校园足球x啦啦操,我们一起来参与。

四、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校园足球x啦啦操实施方案工作的领导经校行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学校校园足球x啦啦操工作小组:

组长:姚润平(校长)

副组长:潘大程、彭东海、赵发军、向代培

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靳州礼

成员:彭健、陈文集、宋杰、刘富建、王小远、张能刚,全体班主任和其他任艺体课教师

五、职责分工

(一)教务处负责参赛运动员的学籍及注册管理;负责校园足球x啦啦操教学活动落实到艺体课堂教学中,开足开满每班每周保证有1节校园足球x啦啦操课.

(二)教科室负责校园足球x啦啦操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印制,加强我校校园足球x啦啦操师资培训工作,尽可能配置专业教练员,每期开展1-2节校园足球x啦啦操公开示范课.

(三)体艺组负责利用体育课、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足球x啦啦操活动和比赛;建立常态化的训练机制,定期举办趣味赛、对抗赛等,另外组队参加县上组织的中学生校园足球x啦啦操比赛.

(四)各班要成立校园足球x啦啦操队伍,选出本班校园足球x啦啦操队伍的队长和训练带头人,做到有组织有纪律地实施训练。 

(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校园足球x啦啦操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后勤处负责校园足球x啦啦操活动实施的经费筹措和经费管理;负责器材和装备购置。

六、校园足球啦啦操组织方案

足球比赛以每学年度第二学期以各年级为主举办班级间小组比赛赛制采取7人制分组循环以增加比赛场次此赛分上、下半时各20分钟要求以两组不同学生上场比赛以利更多学生参与活动,比赛时间于3月开始启动至5月结束. 啦啦操比赛在此期间推进,以激起校园足球x啦啦操运动的高潮。

七、活动的目标要求

(一)组织校园足球x啦啦操训练的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强化专业素质.

(二)校园足球x啦啦操教学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逐渐加大.

(三)保证学生每周有不少于2小时校园足球x啦啦操活动时间并且全校50%以上的学生参加校园足球x啦啦操活动.

(四)定期组织班级间的足球比赛.

(五)学校组织一支能参赛的校园足球x啦啦操队伍,注重训练基本素养,同时培养出一批有特质的足球x啦啦操运动员.

八、鼓励和奖励政策

对于在校园校园足球x啦啦操活动中贡献突出的教师、学生、班主任及其它相关人员给予奖励.

初中校园足球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大力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使足球运动成为青少年终身受益的活动方式,从而呈现“以体强身,提高健康水平;以体辅德,提高道德素养;以体增智,提高文化素质;以体益美,提高审美能力;以体促教,提高教学品味”的特色办学模式,以一育促诸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二、工作方针:

坚持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全员参与,教导处,德育办、后勤处、大队部、艺体教研组等部门通力合作。学校每位领导及教师都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资源优势,学校将积极向上级争取并充分利用本校现有资源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完善管理考评奖励机制,为开展校园足球特色创造必要条件,共同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成立机构,明确职责

(一)成立校园足球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尹开彬(校长)副组长:熊承(教导主任)周群(副教导主任)

成员:班主任、体育老师。

(二)职责分工:学校各领导、教导处、后勤处、德育办、少先队大队部、工会、各年级科组等要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做好校园足球工作的组织和活动开展。

1、尹开彬校长:负责校园足球活动开展总体工作规划和组织立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研究申报工作。(周群协助)

2、周群主任:负责与各级学校校园足球活动领导小组对接协调,负责组织校内各年级足球活动及竞赛。对各年级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工作进行学期考核和评估,负责校际每学期校园比赛(包括校际之间联赛规程编制和竞赛组织、选调裁判、成绩发布、运动员名册和训练教师名册登记、活动过程资料收集及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安全教育与管理)。

3、大队辅导员:负责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宣传动员,召开动员大会,发动报名参与,编宣传资料,出版校园足球活动宣传栏、指导制作绘画书法、收集校园足球文化相关资料、宣传报道。负责督促各年级利用体育课、课外活动时间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球活动和比赛;负责参赛运动员的学籍及注册管理;负责制定校园足球教学大纲和教材。

4、后勤处:负责学校校园足球活动的配套经费,编制好每学期校园足球活动经费预算,入每学期学校教育经费预算,配备完善开展活动相关器材。

四、实施步聚

(一)3月份成校园足球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制订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学校创建足球特色项目规划和立项申报“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二)4月中旬,召开全校校园足球活动动员布置会,组织学校领导、学校足球教练学习青少年校园足球相关文件,组建成立班级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和足球队。(三)4月底邀请体育局足球专家到校指导培训裁判员、教练员。(四)5月上旬,全面启动校园足球训练活动。(五)6月份开展20xx年夏季学生校园足球班际竞赛。

五、校园足球活动的具体内容

(一)宣传学校校园足球活动增加学校宣传窗,介绍我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情况,宣传学校校园足球活动的具体做法,同时,通过国旗下讲话、宣传橱窗、版报、书画作品,召开家长会等介绍足球的相关知识和技巧,引导更多的学生关注意足球,参与校园足球活动。

(二)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将足球的基本动作和技能分解成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足球娱乐游戏项目,渗透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娱乐中健身,在健身中掌握足球基本技能和技巧。开展足球知识竞赛,足球绘画作品展,校园足球活动板报评比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足球运动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趣味活动和足球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活动氛围。

(三)校园足球活动具体内容

1、学校校内足球活动课时由教导处统筹安排落实。

2、学校成立四至六年级班级足球队(男女队),以班级为单位共20个(男女队),其中四年级(男女队)各3个,五年级(男女队)各4个,六年级(男女队)各3个;成立年级代表队6个。其中四年级(男女队)各1个,五年级(男女队)各1个,六年级(男女队)各1个。学校组织班级,年级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以交流、提高技术、鼓励推动学生广泛参与校园足球活动为主,不注重名次和比赛成绩。

3、组建校园足球队参加全镇校园足球各年龄梯队联赛。

六、校园足球比赛

1、校园足球活动比赛分为小学四年级组(7人制),五年级组(7人制),六年级组(7人制)。各班级足球队员由该班主任、体育教师动员选拔组成。学校四至六年级代表队由班主任体育老师推荐、负责校园足球队的领导及教练从各年级足球队员筛选组成。

2、校园足球活动时间安排:从20xx年3月开始至20xx年,利用3年时间,坚持每年进行两次班级际比赛,进行一次黄沙街镇学校校际间竞赛活动,每月举行以班为单位的校园足球联赛,充分利用体育课和大课间时间引导学生广泛参与,逐步形成校园足球传统活动。

3、加强安全保护工作。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中,要高度重视安全保护工作,从活动计划的安排、文体设施的检查、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过程的控制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以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4、对参加足球竞赛的学生进行一次县级医院的体检,有健康证明报告。

初中校园足球实施方案 篇5

依据上海市教委文件,结合20xx年闵行区中小学招收艺体类特长生工作意见制定本方案:

一、概况介绍

上虹中学是闵行区体育传统项目(足球)学校。20xx学年起学校又开设围棋特色教学项目。开设了围棋进课堂课程,全年级普及围棋教学,每班每周1节围棋课,注重基础教育,将特长教育课程化。

二、组织管理机构

1、学校成立特长生招生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工作小组负责围棋、足球特长生的招生项目、范围、计划人数、程序、招生录取结果及向社会公布等工作。

领导小组组长:唐颖萍

组员:王荣渤、翁欢群、沈洁红、张磊、莫樱樱

2、领导小组负责特长生招生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名单的上报等相关工作。

三、招生项目及人数

围棋特长生:5人

足球特长生:5人

四、招生对象及条件

1、报名条件:

招生对象须是闵行学籍小学毕业生,符合招生基本条件,选择在闵行区小学升初中入学;如是外省市户籍学生必须符合随迁子女招生入学条件。

(2)身体健康;爱好围棋或足球项目,有一定的基础,有相关比赛证书或相关考级证书优先录取。

(3)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成绩优良,综合素质评定为优良。

2、报名要求:

(1)提供户口本、获奖证书复印件。

(2)提供学生成长记录册(四、五年级)以及相关能证明自己具有特长或潜质的资料复印件。

(3)上交《特长生资格审查表》,从我校网站下载(附后)。

五、报名办法及相关时间节点

1、报名时间:4月11日—4月13日(上午8:00—下午4:30)

2、学校名称:上海市闵行区上虹中学

报名地址:闵行区虹桥镇环镇南路110号

3、收取材料地点:上虹中学教导处

4、材料收取人:翁老师、陈老师。

5、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翁老师64653965(教导处)

6、学校在报名的基础上,经过初步审核资料,于4月20日电话通知参加测试的学生

7、4月21日组织项目测试,依据结果择优录取。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6篇


伴随着各行各业的衍生,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好的范文是怎么样的?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小学课程实施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篇1

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党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的要求,地方课程由省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而自主开发并管理,由地方、学校实施。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

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整合课程资源,构建和完善我校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开发机制,提高我校基础教育质量。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机结合起来,

2. 整合性原则。地方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区域化、本土化,要与综合实践活动、有关专题教育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小学劳动、、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教育等主要安排在地方课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国防教育等专题教育的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利用学校课程开设专题讲座。

3.独立性原则。地方课程具有独立的地位和作用,有自身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它和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共同构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三者相辅相成,不能用国家课程代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四、课程开发内容及课时安排

《传统文化》、《环境教育》课程、《安全教育》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

1—2年级每周1节,3—5年级每周《传统文化》、《品德与社会》1节,《安全教育》课《环境教育》各1节。。

五、课程设置说明

1.《传统文化》课程,要求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会诵读或记忆一些传统的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环境教育》课程和《安全教育》课程,着重发展学生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使学生了解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一些问题,了解校园安全及自我无保护的措施。

3、《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是基本的良好的品行特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设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六、开发与实施要求

1、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时要始终渗透安全教育。

2、要充分发挥社区、校教研组的作用,鼓励有关人员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生产生活实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创造性地为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服务。

3、要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七、管理评价

1、地方课程的评价形式要多样化,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试和考查,但要以考查为主。评价要实行等级制。

2、地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结果,更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特别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评价。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要求设置新课程,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课程结构与课程安排

本着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为每个学生具有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一、二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3节,语文8节,数学4节,体育5节(包括体育活动),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与学校课程2节。每周26课时。

三、四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2节,语文7节,数学4节,英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科学2节,综合实践活动3节(信息技术1节;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1节;劳动与技术1节,利用周末、假日开展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3节(含心理健康1节、周会1节和学校开展的具体活动)。每周30课时。

五、六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3节,语文6节,数学4节,英语2节,体育3节,音乐1.5节,美术1.5节,科学3节,综合实践活动3节(信息技术1节;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1节;劳动与技术1节,利用周末、假日开展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3节(含心理健康1节、周会1节和学校开展的具体活动)。每周30课时。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篇3

中心小学为了加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采取“点班带动,面上推广”的工作策略,采取措施稳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进程。

一、组建机构。

学校建立以国明政校长为组长,张文渻为副组长,7位教师为成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科研课题组。国明政校长负责全面工作,张文渻为业务指导,其余几位教师为主研教师。

二、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教师队伍。

1、在校教师均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责任和义务。学校安排各班班主任为任课教师,,同时还积极利用当地的社会资源,聘请社会人员兼职。注重教师的培训与培养,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建设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

2、对教师们进行规范性,灵活性培训。规范性培训,就是把老师送到市级进行专题培训,充实理论,丰富内涵。灵活性培训,第一就是校内培训老师,蔺国明老师先后组织老师们学习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明白了这门课程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同时学习其他地区综合实践活动经验,弄清了具体的操作方法。第二,就是让教师走出去,多走走,多看看,见多识广,学习为我所用的东西。

三、按课程表,科学运用活动课时。

按照《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每周为3课时,同时开发利用周末、节假日等课外时间,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在具体课时分配上,研究性学习每学期组织1-2个研究课题或项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每学期2-3次活动,每学年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0天;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可按集中或分散的方式,统筹安排课时。

四、充分利用现有地方教材。

学校以寿光市教研室开发的小学3-5年级(6年级正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作为指导性教材,各班班主任充分借助这一有利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好、实施好本班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形式多样化

1、在校内开展。注重开发优势教学资源,学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各具特长的教职员工以及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设施、场地和设备等。

2、在校外开展。一是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二是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实践活动。

六、保证活动经费投入,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象其它学科,它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向自然环境,向学生的生活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这就需要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拍照、摄像、购买资料、奖励师生等,都需要经费开支,尽管我们学校财力有限,但是,学校也拨出相应的资金投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七、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做得不很理想。大家都知道,综合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自己去组合,自己去活动,但我们的教师也出现过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情况,另外,在管理上我们也感到困惑:参加综合实践的老师工作量很大,至今我校没有找到合理计算方法。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篇4

一、课程背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我校在小学阶段实施的英语口语课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程按“听、说”的顺序要求,创设真实情景,发展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听的敏感性、说的流畅性,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用简单的口语进行交流,并且语音标准。

具体目标如下:

1、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强化口语技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4、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为学生进入下一阶段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

小学三年级刚进入学习的起始阶段,主要精力都放在汉语拼音的学习上。校本英语会话课集中于口语的教授,通过开展形式各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三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四年级校本英语的主要内容有:课堂简单教学用语、打招呼、自我介绍、家庭成员介绍、朋友、学校。三四年级基础不同,因此在课程进展上有些差异。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本课程在中高年级开设,纳入课时计划,保证师资和时间,主要由英语教师分工实施。实施过程中做到计划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落实,要求实施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确保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

2、以自编校本口语教材为主线,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体现实用性和交际性,切实服务于低年级教学目标与任务。以吸收各类优秀小学英语教材为基础,逐步丰富和完善我校小学英语校本教材。

3、认真学习新课标,进行理论学习,撰写,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转变观念,用新思维、新方法渗透到课堂之中。

4、加强集体备课力度,定时定人定地点定内容,讲究实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5、不上没有准备的课,没有教具,教师自制教具,在课堂中创造师生互动、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新面貌。

6、在教学中出现问题,教研活动大家共同探讨。低年级孩子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抓住这一特点,说唱,说演,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很高。

7、课外活动充分利用情景会话、英语板报展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8、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学完一节课后,教师们在教案上写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好的经验及时总结。

9、通过家长会、周末英语反馈表等多渠道,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英语学习情况,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发挥好家、校协同教育作用。

五 校本课程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我们的英语口语课程采用以下方式:

学:每周学两句日常英语口语,英语教师活动课集中辅导。

说:利用晨检的三分钟时间,大声和同桌说英语。

英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篇活动方案听:每天学生在校时间,在课堂上播放一首英语儿童歌曲。

仿:每周红领巾广播站进行英语广播,每次都有一句跟我学,学生可跟着学,跟着说,模仿交流。

做:与美术课融合,进行英语手抄报的制作,学生在设想、勾画、摘抄、运用的实践中,提高英语能力。

玩:开设英语活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积累词汇。

演:教师与学生一起,自编自演英语童话剧(课本剧),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巩固运用英语口语。

赛:开展英语口语抢答赛、口语朗读比赛,以赛促学。

展:举办英语艺术节,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资源,利用西方某些重大的节日,开展一些诸如西方国家我知道、英语圣诞联欢会等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同时,教会他们一些相关知识,同时能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及舞台表演的能力。

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和将英语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六、教材来源

利用多媒体,网络,搜集可用的教学资源,并进行整理,利用。

七 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1、本课程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考核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评价的重点,按学年举行小学英语水平能力测试。

2、认真做好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为目标的各项活动的效果评价。评价通常在活动过程中或活动结束时进行,应包括活动计划、活动目标、活动组织、活动效果、经验总结等各方面。

3、加强对英语教师日常教学常规工作的检查,检查英语备课、教学、教研等各方面。

4、加强对小学校本英语教师参与英语环境营造表现和贡献定期评价。各项考核结果及检查记录均须存档备查,并与相关负责人奖惩紧密挂钩。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篇5

一、课题来源及价值

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以国学为核心的学术探讨、知识普及、文化建设、教育推广等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这场“国学热”正浸染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其精神影响力也愈加广泛。伴随着新课改的脚步,国学经典走进中小学也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重视、倡导和极力推动。但是随着对学校文化品牌建设的深入理解,我们发现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建设正面临越来越多新挑战。

第一,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内容有待重组和整合,尤其是年级的梯度和要求有待重新定位;

第二,国学经典文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有待丰富和拓展;

第三,国学经典文化课程在深入推进的同时,应该更有创意,更富有个性,真正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国学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的课题。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国学: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影响极大,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本课程: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本课题中的校本课程指前者。

三、主要观点及创新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剔除各种不良文化的糟粕,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使之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建设者。

2、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和诵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

3、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4、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5、我们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四、课题目标、内容及重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为学生创设文化传承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丰厚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璨若星辰与博大精深。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较为可行的国学经典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撰写出一批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论文以及阶段性实验报告,编写一套以中华国学经典为核心的校本教材。

3、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从被动的课程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课程决策者和实施者,提升教师的课程创造意识及能力,丰富教师的角色内涵,达成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研究内容:

1、现代中小生对国学知识了解的现状调查。

2、国学内容及序列,即课程内容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3、我们怎样实施,即课程方法如何校本化、特色化。

(三)研究重点: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有效的课程设计及实施的策略。

五、研究思路、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在国学内容的选择上,做到“精选篇目,分类递进”;

2、在国学教学实施上采用“分年级推进、分层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3、开发校本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4、建设文化校园,让师生成为幸福的成功者。

(二)实验对象:本校1-6年级学生。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课堂实践对相关理论进行反思、验证,继而总结出更有效的成果并加以推广。在实验中还要用到的辅助研究方法有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法、文献法等。

六、研究过程及步骤

本实验计划用两年时间(20xx年10月—20xx年7月),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月)

1、确定课题,拟定研究方案。

2、课题申报立项。

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4、明确各成员研究的侧重点、创建网站。

(二)实施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月)

1、“国学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分析,邀请专家指导课题。

2、精选经典诵读内容,编撰校本教材。

3、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并不断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4、积累典型案例、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三)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7月)

1、总结课题实施成果。

2、课题组成员写结题分报告。

3、课题组写结题总报告。

4、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迎接专家验收。

七、预期研究成果

(一)阶段成果

1、课题的实施方案、意见(网站、实验方案、调查报告)。

2、典型案例(文本、图片、学生成果)。

3、各项专题研究(论文、课件、经验总结、研究报告、校本教材等)。

(二)最终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结题报告。

八、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实力雄厚:我校是省实验小学,省教科研先进单位,现已完成省市级乃至国家级课题多项。课题负责人是我校校长,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我校的骨干教师,都主持或参与过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并已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相关论文多篇。此外,我校图书资料丰富并可上互联网查询资料,有领先的声像,电脑设备等硬件。

组织保障:课题组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通过校长室直接领导,以教科室为基础,将教导处、科研组组织起来,建立相互合作的研究组织,以调动全校教师全员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群体研究的氛围,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落实与实施。建立与研究工作相配套的工作制度,要求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职责,注重实践,积极参与理论学习,并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例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求策略,深化研究。学校教科室全面协调、组织好本课题的研究管理工作,认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督导各分工责任人在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任务。

财力保障:课题组每年将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自行筹集一定的经费,包括聘请专家指导课题研究、讲学提供相应设备,会议费用等。我们将严格管理并使用好科研基金,同时,保证学校有关教育设施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 篇6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为了发展一切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一、课程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使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科学、体验生活、走向社会,促进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思维能力,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育观、课程观的更新,改善我校的课程结构,结合本地资源,完善和丰富校本课程。

1、学生层面

初步学会如何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知道怎样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对自然、生活、社会及自我问题进行深度探究;尝试进行生产劳动,体验劳动和技术实践过程;会自主地与活动相关的社会部门与个人联系,进行表达与交流,并学会自我管理,初步转变学习方式,体现“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学生形象和

“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办学理念,促进学生的多元(差异)发展。

2、教师层面

通过对活动的参与、组织、指导和管理,转变教育观、课程观和教学方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改善教师知识结构,培养一支“一专多能”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成长。

3、学校层面

探索一条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子,建立并完善一套较为合理的具可操作性的校本课程的设置模式,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品位以及完善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

二、教学原则

1.综合性原则。在活动中,既要对以往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也要关注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原则。强调在体验中获取知识,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自主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和表达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原则。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安排、主题确定、方法运用、活动操作和成果表达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过程性原则。关注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表现,关注不断生成的新的目标和主题,关注实践活动的方法、态度、体验、诚信等。

三、主要措施

1、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动员全体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使校本课程开发纳入教师业务考核中。

3、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本科组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

4、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5、动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开设校本课程。

6、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各科组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四、课程结构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

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五、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1、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2、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3、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4、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六、教学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学校遵循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原则。

一要体现评价的过程性。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与体会。

二要注意评价内容的丰富性。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三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四要强调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