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工作计划 >导航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

时间:2023-12-09

[精]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2000字。

写好教学计划,新的学期教学才会更顺利,岁月在不经意中流逝,新的学期要充满活力,教师们可以在新学期上课开始前写一份教学计划。是否在为写学科教学计划而犯愁呢?此处提供栏目小编为您准备的“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不要忘记将这篇文字收藏起来下次需要用得到!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篇1)

1. 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导,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数学能力,完善的人格,得到全面发展,为所有学生做数学。同时,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训为中心,以思维为中心,提高素质,一切为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能力”。实现:每个人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发展出不同的数学。

2.本学期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1)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p>

(1) 让学生联系具体情况,了解乘除的含义,并能运用乘法??公式熟练掌握口算表中的乘除,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五、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实际长度为1cm和1m的外观,用尺子测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用“行数和数字”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识别东方的方向、南、西、北,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3)让学生体验从简单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并会使用“确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的可能形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在学习乘法公式时,教给学生公式的公式,让学生体验公式的过程并正确说出公式并以有条不紊的方式我自己的意见。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数与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与方法联系起来,提出并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3) 学会与同行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使学生学会初步表达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结果,在交流中更清楚地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 情绪和态度目标

(1)在学习乘法公式时,积极参与乘法公式的编写,积极参与学生其他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获得一些成功经验,初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数学思维的合理性.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能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学习习惯。

(2)本学期教学内容:

1 数与代数:乘法的意义、乘法公式、垂直乘法、除法的意义、用乘法求商、垂直除法公式,找几个加数和相同的简单实用题,平均分相关的简单实用题,对时分秒的理解。

2.空间和图形:直观理解四、五、六边形等图形,直观理解线段,常用长度单位厘米、米,用尺子测量线段和物体的长度,用“”描述物体的位置,识别东、南、西、北等方向,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3.统计和概率:用框图来收集和描述数据,简单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4.实践与综合应用:欢乐团队日活动、趣味拼图、测量、计算、田园风光。

教学重点:熟练使用1-9个乘法公式在表格中进行乘除运算

教学难点: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及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有2-4名学生有困难学习成绩差。但大部分学生学习刻苦,课堂上积极发言,及时完成作业。但是,也有少数学生在课堂上不够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作业经常出错。此外,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尤其是退位和减法。因此,根据以上情况,本学期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改正不良习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际成绩。

(二)具体措施

根据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教材的特点,措施如下:

1、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讲故事、玩游戏、直观演示等。合作交流等多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紧密相连将数学学习活动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形成一个生动的、个性化的过程。

2.建立具有多种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情绪和态度,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

3.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针对学生的弱点,在每节课前,用2分钟的时间练习口语公式,背公式,提高学生的加减乘除能力。

5、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在数学的学习实践中,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

6、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中低年级学生的辅导,全面提高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篇2)

1.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为表中的除法学习除法的基础(商是个位数)。结合划分对象的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生活中一些对象平均后有时会有余数,掌握用余数进行试商除法的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混合运算”(乘加法、乘减法、除法加法、除法减法、混合加减法、两步括号题),通过题情况,让学生体验到解决实际问题需要两步解法时,按照“先乘除再加减”和“先算括号”的操作顺序。并且能够掌握这些运算的顺序来计算相关问题。

3.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大数”,结合实例和调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有大于“百”的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体验“1000”和“10000”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估计10000以内的数字,了解数字的顺序,用10000以内的数字表达和交流。能用文字或符号来描述10000以内数字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6单元《加减法(1)》、第8单元《加减法(2)》,结合具体情况,探索万以内加减法和连续加减法养成习惯估计计算结果的大概范围,在具体情况下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

1.在第三单元“方向与路线”中,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认识八个方向。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可以识别剩下的七个方向,可以用这些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知道一张简单的路线图,可以根据路线图和途经地点告诉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方向。

2、第五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初步确立了“1公里”、“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以及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3.第八单元“看懂图形”,通过现实生活场景,认识角度。可以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通过动手操作,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3) 统计与概率

1、在以往教材中用图片或用方块着色表示数据的基础上,学习条形图。经过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将在方格纸上绘制条形图(1 个网格表示 1 个单位)。

2.可以阅读统计图表。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做一些简单的预测。

(4) 实践活动

在本书的课文或习题中,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例如:

1. 看看操场,说说校园各个方向的情况。

2. 发帖。所需区域的示意图。

3. 找出你生活中的重要数字,并与你的伴侣交谈。

4. 估计,数,有多少叶子?告诉我你是怎么数的。

5. 10米有多少步? 100米有多少步? 1000米有多少步?

6.测量,比较和比较,谈谈一些物体的长度。

7.折叠一张不规则的纸的一角,然后再次触摸。

8. 使用附件 1 中的七巧板拼出矩形和正方形。

9. 用学过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

10. 将几十个大豆浸泡在水中,记录生长情况,并制作统计图表。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绪。

2.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对本书的教学计划如下: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书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来设计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活动,如课本数小方块,10个长条,100个层,这样10层是一千,像这样的大方块有10个,一万个,体验“千”和“万”的实际意义。使用自制的方向板来确定教室或操场上的方向。您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提问和回答问题,通过神奇的“495”练习万以内的加减法,通过设计模式查看和理解图??形,通过实验浸泡大豆,填写和绘制统计图表等。理解和识别数学知识在上下文中。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在本卷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与同龄人交流。比如“开车去机场”,25人,面包车限8人,汽车限3人。我怎样才能派车?你觉得送车怎么合理?让学生独立思考,制定计划。他们可以分组交流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例如,以表格的形式:

(3) 加强估计,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本书的教学中,教师不应错过机会,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例如,估计一管花生的个数,一篇文章有??多少字等。在进行10000以内的加减运算时,先估计个数的大概范围,再进行计算。学习测量时,先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然后实际测量。这样做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估计技能。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维角度不同,在探索计算方法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算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比如计算后102+129=?在估算出数字的大致范围后,应鼓励学生在实际计算中采用多种方法。教师不应急于评价各种算法,而应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核对计算时,鼓励学生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核对。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卷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有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例如,研究“洗衣机”部分,研究“用省下来的钱买一台售价960元的洗衣机需要几个月?”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多种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鼓励和肯定。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与合作的重要途径。在这本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它们,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体验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的过程。

(5)保持学生已有的良好学习习惯。

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孩子们几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他们专注于积极地倾听、思考和说话。孩子们有一定的意识,也在平时的教室里。如果你做得好,就必须在这个学期保持和优化学生现有的良好学习习惯,并将其转化为满足孩子家庭需求的动力。注意需要培养的习惯,比如听力、认真的作业、阅读的爱好。过去学习和生活中没有形成的孩子,应该在平时的课堂上继续强化,让孩子体会到其中的重要性,尤其是认真做作业的重要性。一、平时的作业要严格,要让孩子明白,每一个作业我都要认真完成。从而养成良好的家庭作业习惯,为日后的有效学习打下基础。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篇3)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信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等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和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4、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的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第二、四单元:表内除法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使学生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图形和变换

1、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具体感受大数的实际含义,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等教学活动,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第七单元:万以的加法和减法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4、引导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第八单元:统计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使学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做出简单的预测,能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4、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量的计量方面,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图形图形和变换。

五、课时安排

一、解决问题(4课时)

二、表内除法(一)(13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图形与变换(4课时)

剪一剪…………………………………………1课时

四、表内除法(二)(9课时)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克和千克(2课时)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篇4)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初步认识四边形,能辨认平行四边形。

3.了解七巧板,能用七巧板拼图。在拼图和图案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第九单元 10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1.掌握1000以内简单加、减法的口算技能。

2.使学生经历尝试、探索个性化算法的过程。在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表达计算的思考过程。

3.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3.具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

4.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要充分认识评价的重要意义;

6.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

2.关注解决问题策略,区别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

3.要通过观察、想像、拼图等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防止空对空教学。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篇5)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二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66人,二(1)班32人,二(2)班34人。两班学生整体素质基本良好,学风正,学习气氛较浓厚。其中有一多半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反应灵活,学习扎实,书写规范,成绩优秀。但由于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而且家境较富裕,家长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尽量满足,多娇惯、少锻炼,致使一些学生的做事习惯、学习习惯等有所欠缺,造成他们学习不扎实,不严谨,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遇到难题不愿主动积极动脑思考,要么放弃不做,要么等待老师讲解。还有一少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差一些,理解能力低,学习吃力,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接受,需要课下补课。这所有学生中,差异很大,接受能力强的需要更好的培养,学习困难的学生需要补差,其他的学生需要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很艰巨。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我们仍然采用了两种教材,数学书(冀教版)和新数学读本(杭州版)以及思维训练。两种教材各有所长,知识的安排有交叉,冀教版数学书的知识安排贴近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杭州版课本既注重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而且更注重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本的每一单元中,都有预设的情景,锻炼学生能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但有的章节知识的切入点难度偏大,学与练的结合不够密切,知识量也大,并且每个章节后面都安排了应用与探索或选择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让优者更优。

两本书的主要内容为: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这是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掌握了每一级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学生就可以迁移类推学习;另一个重点内容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这一内容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口算和笔算加减法的基础,而且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第三个重点是混合运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是教学复合应用题的开始,是以后学习解答复杂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在量的计量方面,初步建立重量的概念,认识克、千克;在时间的计算方面,认识常用的三个时间单位:时、分、秒,并能够计算经过的一段时间;另外还有方向的认识,会设计行走路线;知道什么是对称图形,会自己做拼图;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在计算上,会通过估算判断自己计算大致正确。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3、使学生会分步(或列综合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含三个已知条件)

4、能独立快速说出空间的方向和平面上的方位,会根据平面图设计行走路线。

5、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能辨别出物体的三视图,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6、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知道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大小。

7、认识重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8、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数十的数。

9、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加减法的笔算法则,会计算、会验算,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10、能估算出三、四位数加减法的大约得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了解估算的用处。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首先独立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只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在练习中,让学生安静的独立完成,使学生从小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3、把握好教材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利用适当时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尽早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4、在计算能力上,不只提高计算速度,更要提高计算准确率,通过认真做题和细心检查争取达到会做的就要做对。

5、应用题方面,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掌握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6、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开展小组竞赛、奖励优秀等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7、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各方面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和培养。

8、根据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培优和补差。

9、在教学中设置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篇6)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难点分析:

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知识中,教学的难点是学生会结合具体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掌握。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认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篇7)

本册教材包括:有余数的除法,时、分、秒,认识方向,认识万以内的数,分米和毫米,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以及期末复习共九个单元的内容。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认识万以内的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了加强万以内数的教学,把千以内和万以内数的认识集中安排在一个单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以及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三位数的加、减法主要包括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万以内数的认识 2.有余数除法 3.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能正确解答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能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或几十,能认识约等号,能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能正确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4.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理解加、减法计算的算理,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6.认识角,了解直角、钝角、锐角,能正确识别直角、钝角、锐角。

7.认识分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

8.在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分类、体验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主要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教学进度安排

1(3.2-3.6)

有余数除法(3)

2(3.9--3.13)

有余数除法(1) 时、分、秒(2)

3(3.16--3.20)

时、分、秒(2) 认识方向(1)

4(3.23-3.27)

认识方向(2) 认识万以内的数(1)

5(3.30--4.3)

认识万以内的数(3)

6(4.6--4.10)

认识万以内的数(3)

7(4.13--4.17)

认识万以内的数(3)

8(4.20--4.24)

认识万以内的数(2)分米和毫米(1)

9(4.27--5.1)

分米和毫米(2)期中练习

10(5.4--5.8)

劳动节放假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

11(5.11--5.15)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4)

12(5.18--5.22)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4)

13(5.25--5.29)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4)

14(6.1--6.5)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4)

15(6.8--6.12)

角的初步认识(3)

16(6.15--6.19)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17(6.22--6.26)

期末复习

18(6.29--7.3)

期末复习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篇8)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一、本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意,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7人,男生11人,女生6人。该班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动手操作,语言表达、合作意识明显增强,但学生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争取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长度单位,了解1厘米和1米的的实际长度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全用刻度尺量线段。

2、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方法。

教学、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写法。

4、角和直角的认识用三角板画直角、乘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乘法意义的理解,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5、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感知对称现象。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也比较困通过实例,在过去学习统计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1格代表2个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学习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

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估算学习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与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近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测、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互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5、要注意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6、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7、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二)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三班、四班共有学生60人,多数学生爱学习,学习积极性很高,能独立思考,认真完成作业,但也有个别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对于实践性作业敷衍了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措施如下:

四、教学措施:

1、笔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5、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6、有步骤的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小朋友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

三、总体目标: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具体目标

(一)、数与代数

1、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法的意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除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四)、实践活动在从事“节日广场”“趣味运动会”以及“小调查”等活动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具体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篇9)

4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班级分析 执教的班级共有51名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 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培养优等生,转化后进生措施 我班后进生形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学习习惯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们不能把握学习语言课程的要点,常常不完成听说读写的任务,怕苦畏难,不肯去做认真理解的细致工作,久而久之,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下降了,敏锐接受新授知识的能力丧失了,他们不差也变得差了。

要转变他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应以精彩的语言引发话题,及时点拨,准确评价,创设出和谐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使后进生畅所欲言、主动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2、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常常向取得进步的学生竖起大拇指;有时给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本本子;还有时投给学生一缕赞许的目光,伸手亲切地摸摸学生的头,拍拍他的肩膀……

3、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学科,教师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后进生的注意力,通过直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性质。

4、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难易适中,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督促他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后进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教师要特别注意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如对后进生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从起点开始,耐心地给予辅导,让他们一点一滴逐步提高。

培养优等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创设竞争的氛围,如优等生他们之间的竞争,挑战难题的竞争等,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为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目标,在完成一个个既定的目标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以及增强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3、鼓励他们尽量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尽量想一想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4、教育他们多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余同学,在帮助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现在我们的学生已经从一年级升到二年级了,和我一年级时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有所变化,一年级的小学生什么也不知道们只能一切从头开始教他们,而在他们进入了二年级之后,他们已经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了,我在教学上就要有所变化了。

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