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案模板 >导航

平移教学设计

时间:2023-09-19

平移教案通用。

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在每节课开始前,教师都要准备一份教案。教学进程部分是教案的最重要的部分,第一次写教案要注意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移教案通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板书)。

1.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3.初步建立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变化的表象。

自学教材第30、31页。

1.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么运动的,你能根据它们的运动方式把它们分分类吗?

2. “想想做做”的第1题。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1.缆车.小火车.青蛙跳都是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板书:平移);而旋转木马、观缆车都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板书:旋转)。

2.“想想做做”的第1题。哪些物体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或者旋转?

动手实践,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在左边的小房子图上找一个你最喜欢的点,再到右边的小房子图上指出它平移后的位置,并说说它向右平移了几格。

指名学生汇报: 你选的是哪个点?它平移后的位置在哪里?平移了几格?还有谁和他选的不一样?(指名三到四名学生汇报,注意抓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

1.学生写作业。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研究什么?

平移:沿着直线运动的,我们把这样的运动方式称为平移。

旋转: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的,这样的运动方式我们就称为旋转。

课后反思:

小编推荐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通用


教书一分育人,赢得十分尊敬,做一份好的教案是老师的特长之一。好的教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该如何才能将一篇教案写好呢?教师资源网的编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为方便后续阅读,请你收藏本文!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情境导入:

师: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都需要买一些文具,今天老师就给你们介绍三家文具店——“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豆豆文具店”。现在我们就请三家文具店的售货员分别给我们介绍商品的价钱,请同学们注意听,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由三个同学扮演售货员,分别介绍商品的价钱。)师:听完售货员的介绍,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三家商店都有卖橡皮的,但价钱不一样。

生2:我发现到“丁丁文具店”卖的书包会便宜一些。

生3:我发现同样的铅笔盒在“奇奇文具店”与“丁丁文具店”卖的价钱不一样。

师:由这些发现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卖的价钱可能不一样,我们买东西时要进行比较后再买。

生2:我们应该到价钱比较低的商店买东西。

师:在生活中,我们喜欢到物品价钱比较低的商店去买东西,我们的这种做法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货比三家”。师出示课题:货比三家。

二、学习新知。

1、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师:大家都知道买东西应该“货比三家”。如果我要买铅笔盒到哪家文具店买便宜呢?

生:到“奇奇文具”店买便宜。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奇奇文具店”的铅笔盒是元,“丁丁文具店”的铅笔盒是元,只要比较元与元的大小就知道了。

师:怎样比较元与元的大小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策略一:元=4元9角元=5元1角5元1角大于4元9角

策略二:元比5元多,元比5元少。

策略三:先比较小数点前面的数,小数点前面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小数点前面的'数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办法,真棒。

2、提出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有关比较小数的大小的问题,你们能根据情境图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下面请同学们轮流在小组里提出问题,请小组的同学来回答。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

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并请一个同学来回答。生1:我要买一个书包到哪一个文具店买便宜呢? 生2:到哪家买橡皮便宜?

(解决这个问题涉及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要让学生来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三个小数的大小。)生3:“奇奇文具店”的什么东西最贵? 生4::“丁丁文具店”的什么东西最便宜? ??

三、拓展运用。

1、游戏——抓珠子。(1)介绍游戏规则:

师:下面我们要进行一个很在意思的活动——抓珠子游戏,这盒子里有红珠子和蓝珠子和绿珠子,一个红珠子代表1元钱,一个蓝珠子代表1角钱,一个绿珠子代表1分钱。你们任意从里面抓出一把珠子,看看可能会得到多少钱?(2)老师示范。(3)小组活动。

师: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这样的盒子,小组同学轮流从里面抓一把珠子,并填写在统计表中。填完统计表之后,在小组里比一比谁抓出的钱多。

红珠子几个蓝珠子几个绿珠子几个共几元几角用小数表示(几元)3元2角1分元

(4)师:请各小组抓出的钱最多的同学向大家汇报自己抓了多少钱,我们最后来比一比全班的冠军是谁?

(5)小结:想一想,抓到多少钱跟什么有关?

2、完成书上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互相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四、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好,上完这节课之后,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喜欢哪一个活动呢?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2】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二、教学重难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四、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2.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3.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三)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五)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教案篇2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和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和估算的范围。例1教学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用解决邮递员10天、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等实际问题的活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探讨口算方法。接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经历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过程,掌握口算方法。新教材把口算教学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扩大口算的范围,相信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出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掌握整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学生活动,体验数学学习方法。

六、教学设计思路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并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估算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无源之水。其次,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任何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我在备课前想过,既要让学生牢牢的掌握这堂课的内容,又要尝试让他们自己去学习。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个井井有条的步骤:注意口算联系经常化,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逐步提高口算速度,培养口算能力。依据的理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估算黄豆粒数

教学目标:

学会估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利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黄豆,杯子,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黄豆。

师:你们想知道这些黄豆有多少粒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黄豆有多少粒。

二、小组讨论,确定方案。

师:你们可以用课桌上的工具。

(杯子,天平等)

三、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四、汇报交流

方案一:

先数一杯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二:

先测一把黄豆的数目,再看这些黄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计算即可。

方案三:

先测100粒黄豆的重量,算出一粒的重量,再称出总重量,再用除法计算即可。

五、小结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大家都要做留心观察的人。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关于"嫦娥一号"的具体情境感悟比的意义,并学会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学生在经历将比改写成除法和分数的过程中,体会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掌握比、除法、分数的相互关系;感受比、分数、除法的区别。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养成观察、思考和交流的习惯,并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4、通过比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感受比

1、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1)出示问题情境(根据月球探测工程中心掌握的资料统计,截至20__年12月,人类对月球进行的探测活动,成功61次,失败63次。)

问:看完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受?

师:你有这种感受是因为你对这则消息中的两个数量进行了比较,你是怎么比的?(板书:63-61=2)

小结:用减法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差关系。(板书:相差关系)

(2)问:用除法可以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板书:63÷61=636161÷63=6163)

师:6361表示什么?6163呢?

小结:用除法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叫做倍数关系。(板书:倍数关系)

(3)师:判断两个数量之间是相差关系还是倍数关系关键看什么?

2、研究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1)揭示课题

师: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板书课题:认识比)

(2)出示:失败次数与成功次数的比是63比61;

成功次数与失败次数的比是61比63。

(板书:63比6161比63)

3、读、写比

(1)师:63比61写作63:61,(板书:63:61)这里的两点":"在数学里面叫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板书:比号前项后项)

问:在63:61中,63叫做比的?61叫做比的?

(2)指名1人写61比63,其余学生在草稿本上写。

(3)读比:63:61,61:63。

5、感受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

问:63比61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61比63呢?

问:63在失败次数与成功次数的比中是?(前项),63在成功次数与失败次数的比中是?(后项)

追问:同样是这个数63,为什么在前一个比中是前项,而在后一个比中却是后项呢?

小结: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6、进一步感悟比

(1)播放"嫦娥一号"发射画面

问:在这段画面中有没有听到比?(1:3)

问:大家现在看到的画面是"嫦娥一号"的模型,在这个比中,你认为是把谁的大小看作1份?"嫦娥一号"是几份?

追问:那么"嫦娥一号"的大小与模型的比是?(3:1)

(2)完成"试一试"

①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②讨论:

如果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③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1:1表示洗洁液和水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相等)

④问:这四个比的前项都是1,能表示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体积相等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⑤问:用分数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3)①出示身高图片

师:这是一位六年级同学的照片,你估计她的头的长度与身高的比大约是几比几?

②出示身高与双臂平伸的照片

问:你估计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几比几?

给出正方形后你怎么就能确定是1:1了?

(3)师:比在生活中又岂止这些,这不,在我们的班级里就有比。

(出示:我们班有男生()人,女生()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教案篇5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班学生只有少部分新转来的,从上学年老生的考试试卷分析,学生的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大部分学生的解决问题掌握基本良好,但是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也较差。本学期首先还是要强调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如预习及复习,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同时,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概念的掌握。因此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奖励机制,让孩子齐头并进。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4、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理解“倍”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7.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尽量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另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P107)

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

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

(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

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

二、新授内容

1、教学例3、

(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①。读题,学生试做。

②。学生汇报(可能情况)

(90+75)×4

提问:90+75求得是什么问题?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问:90×4与75×4分别表示的是什么问题?

(由学生计算出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设经过x小时相遇,

(90+75)×x =660 或者, 90×x +75×x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3)、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660千米。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术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设货车每小时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让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和解题的思路

教师小结(略)

让学生比较上面三道应用题,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比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反馈。(P109---1题)

1、根据题意把方程补充完整。

(1)张华借来一本116页的科幻小说,他每天看x 页,看了7天后,还剩53页没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妈妈买来3米花布,每米9.6元,又买来x千克毛线,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电工班架设一条全长x 米长的输电线路,上午3小时架设了全长的21%,下午用同样的工效工作1小时,架设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题)解应用题。

东乡农业机械厂有39吨煤,已经烧了16天,平均每天烧煤1.2吨。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烧1.1吨,还可以烧多少天?

小结:根据同学们的不同方法,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

3、思考题。

甲乙两个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货船从甲港开往乙港,下午2时一艘客船从乙港开往甲港。客船开出12小时后与货船相遇。如果货船每小时行15千米。客船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P110---5题)不抄题,只写题号。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应用题

等量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3:一列火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站的铁路长多少千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加强四则运算的口算练习。

2、掌握算24点的基本方法

3、会算24点,能用不同的方法算24点。

4、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教学难点:

用四张牌算24点

教学准备:

每人A—9的扑克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今天数学课小朋友们都带来了什么?

生:扑克牌。

师:别小看这样的一副牌,它里面可有很多的小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

课件演示,介绍牌的知识:一副牌有54张,大王代表太阳,小王代表月亮,其余52张代表一年中的52个星期。有四种花色,红桃、方块、梅花、黑桃四种花色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种花色各有13张牌,表示每个季节有13个星期。把J、Q、K当作11、12、13点,大王、小王为半点,一副扑克牌的总点数恰好是365点。若把大小王各算为1点,共366点。

【说明:开课伊始,从深受小朋友们喜爱和熟悉的扑克牌入手,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介绍扑克牌与时间相关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 揭示课题

师:你们玩过牌吗?用牌玩过哪些游戏呢?

师:你们用牌会玩这么多游戏。刚刚听到有位小朋友说牌可以用来算24点,你知道算24点是怎么玩的吗?【点击课件】

师:哦,我们在玩算24点时,把A看作1,利用几张牌,用+-×÷使其结果为24,每张牌只可用一次。今天我们就用九张牌来玩个益智游戏——算24点。(板书课题:算24点)

师:想玩好算24点,要掌握一些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对对碰!

(二)游戏活动

1、游戏一:幸运对对碰(2个数算24点)

师:游戏规则是:我出一张牌,你用你手中的一张牌和我碰,碰成24。准备好了么?

(点击课件:闪现对对碰页面)

1. 三八二十四(点击课件:出现扑克牌8)

师:我出8,你能从你的手中拿一张牌和我碰成24吗?(手举8)

生:我出3,三八二十四。(手举3)

师:你怎么想得这么快?适时板书:三八二十四

师:真聪明!很快就想到用口诀来算。

师:我还出8,你能拿两张牌跟我碰成24吗?

生:(1,3)(3,6)(1,2)……生说师板书。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两张牌的?

师(引导观察板书):我们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第二步,都是3×8=24,第一步呢?都是先用两张牌凑成3,再利用三八二十四的口诀碰成24的。

(如果还有学生举手,请他们与同桌说说。)

2. 四六二十四

师: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出一张牌,让全班同学也只出一张牌就能跟你碰成24?

生:我出4。

师:谁拿牌跟他碰?(6)

师:小脑筋转得真快!你怎么想到出6的?生答师板书:四六二十四

师:拿两张牌跟他碰,你会吗?师有选择的板书。

3. 师(引导观察板书):我们刚刚都是先凑成几来和4碰的?再利用四六二十四的口诀碰成24。

【说明:设计这一环节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想口诀从牌中寻找能算出24点的里找能算出24点的算式,为后面三、四个数算24点做好基础工作。】

2、游戏二:幸运凑凑碰(3个数算24点)

师:如果我出9呢?你能用一张牌碰出24吗?两张行不行?

师:大家猜得很快。现在给你三张牌,你们能把牌上的数字加减乘除,算出结果是24吗

【点击课件:闪现3张牌的题目】

1. 师:你能用这3张牌算出24点吗?【课件出示:】

(2,3,4) (7,6,3) (9,8,3) (3,5,9)

①2×3=6,6×4=24 7-3=4 9÷3=3 3×5=15

②2×4=8,3×8=24 4×6=24 3×8=24 15+9=24

③3×4=12,12×2=24

让学生边算24边寻找算24点的秘诀。

师:你们的计算的方法多种多样,你们发现什么诀窍没有?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师:多数可以凑3和8,4和6,应用口诀进行计算,不能应用口诀的再想办法进行加、减、乘、除混合算。

【说明:在活动过程中,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注意引导学生探究游戏活动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让他“玩”有组织,“玩”有目的,“玩”有方法,“玩”有收获。 ]

3、游戏三——幸运比比拼 (4个数算24点 )

【课件出示:】(1,2,5,8)

师:先独立想一想,想好了可以在小组里交流,看哪一个四人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活动。

汇报板书。

师:看来用4张牌算24点也难不倒你们。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们想试试吗?

好,请拿出纸和笔,老师出题,你们把方法写在本子上。开始!

(4,6,7,8)(2,6,7,9)(2,3,4,5)(5,6,5,3)

学生写完后,逐题汇报 。

与三个数算24点比较,小组讨论、交流。

师小结:刚才大家都开动脑筋,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算出了24,下面我们来分组比赛,好吗?

【说明:通过分析比较学生,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三个数算24点和四个数算24点方法相同,只是后者算法更多样些。】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3】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现状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实践应用的能力。我国现有的数学教材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应结合实际生活所需的数学知识,来改造数学教材。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中数学知识,能够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小学生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然而这种创新精神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不再按教材内容去讲解,而是着创造性地选择使用教材。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身边的数学问题,更开发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也就很难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能力的环境,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更好地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索机会,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生活中找到许多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收集起来和同学们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并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极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将生活时间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提高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热情地去学习数学知识。

三、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研究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将数学中的理性知识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广大小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所在,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完善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转变的过程,也能够使广大学生认识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过程

1、在课程进行之前,要培养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

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珍惜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这是实现学生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

2、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密切的关注,并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生长点和起步点。并在此基础之上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展开数学教学工作。这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做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反馈工作

在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过程中,要重视教学反馈和评价。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学与生活并非要达到严格意义上一致。它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实现学生由经验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的思维能力的转变,最终再回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去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使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1、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

数学学科讲授的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小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应使用平实的生活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充分理解。

2、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游戏与活动

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经验的成长过程,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在生活中,积累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游戏和活动。游戏和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数学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趣味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

3、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数学教学评价要特别重视数学评价体系的发展性功能,同时也要逐步淡化评价体系的选拔性功能,将评价工作作为改善教学工作的重要举措,评价工作的开展既要密切关注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发展,也要重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做到全面评价,既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不仅能使数学教学具有趣味性,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对于数学教学工作的更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协调好生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这些都是目前我们生活化数学教学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要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更好实施与发展。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4】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试看平面示意图,运用已有的数经验,寻找相应的座位。

2、体验模拟小课堂的乐趣,乐意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活动准备:

座位表PPT、有数字的胸饰、题卡等。

活动过程:

一、说说小学课堂

1、小朋友,我们都去参观过小学,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主要说说与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

2、小学生会上哪些课呢?

3、小结: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很不一样,小学有不同的课,不同的课堂。

二、看试题找座位

导语:小朋友就快入小学了,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模拟小学生课堂的游戏。谁来说说什么叫模拟?

1、猜测:小学生的课堂就在那里,等会儿我们要找座位坐下来,哪张椅子是你的呢,与你胸前挂着的数字有关系,猜猜怎么找?

2、交代要求找座位:看清自己胸前的座位号,这是式题的答案,找到贴有相应式题的椅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3、检验:幼儿一个个开火车念算式及答案,教师验证。

4、提问:这种弯弯月亮型的座位,小学生也坐吗?可能在上什么课?(音乐课)

5、谁愿意来当音乐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唱一首好听的歌?(请一幼儿)

三、看图示找座位

(一)图示一

导语:音乐课上完,要上数学课了,数学课怎么坐呢?一起来看看这张座位表。

1、 出示座位表:这次座位是怎么排的?(排成了四排,每排四个人)用你胸前的座位号找一找,想想,你会坐在哪一排的哪一个座位上?(请一幼儿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

2、 交代任务:根据座位表,先计算相应的式题,找到自己的位置,再把椅子搬到相应的位置。

3、 师:好了,都坐好了,可以开始上课了,谁想来当数学老师的,出几道加减运算题考考大家。

4、 小结:在小学里,不同的课可能有不同的座位,刚才我们坐成了四列队,除了要算对题,还要看清座位表,分清前后左右,才能正确找到座位。

(二)图示二

1、提问:

(1)这里还有一张座位表,和前一张座位表有什么不同?这样分成小组的座位可能在上什么课?(讨论课、绘画课、手工课等等)

(2)1号桌是活动室里哪张桌子?2号3号4号桌呢?(请几名幼儿帮相应的数字放过去)(教师指黑板)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我们的黑板在哪里?

2、找座位:看着这张座位表,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吗?

3、共享交流:提问:你是怎么找到座位的?

4、小结:要找到座位除了算式题要算对,方向也不能搞错。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5】

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目标预设: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主题图: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先请学生猜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

2、同桌商量

3、介绍解决方法

4、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国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因为8乘30等于240,所以8乘29的积比较接近240,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扩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x6=49x5=218x4=581x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景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估算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6】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70-74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重迭、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用一用、想一想,从实际生活中形成面积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引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如果咱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

中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哪张纸?为什么?

2、师小结:纸的面有大有小。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面积的概念

1、出示实物,引导观察

(1)出示一本数学书和一个练习本,先用手摸一摸它们的封面,再比较一个它们的封面哪个大,哪个小。

(2)组织学生汇报比较的结果。

(3)你再摸一摸课桌的面和铅笔盒的面,它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吗?

2、师小结:刚才通过我们的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师板书

3、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现在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那我们以前还认识过一些封闭图形,比方说:“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出示课件)那这些图形有大小吗?(生汇报)

4、师小结:对,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5、揭示面积的概念。

物休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认识面积单位

1、引导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你们每人小组都有两张不同颜色的彩纸,这两张彩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生汇报)

2、师:对于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刚才大家有三种猜测,那么到底哪种猜测是正确的?你有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吗?

3、组织交流

师:为什么要用同样大小的图形呢?不一样大的图形行吗?(生汇报)看来在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时,一定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4、引导动手操作,实际测量

下面请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来摆一摆,这两张纸的面积到底谁大谁小?(生汇报)

5、揭示面积单位:

(1)的确,为了方便,人们就统一用正方形做为面积单位,(板书:正方形)

可是,正方形有大有小,那究竟用边长是多长的正方形来做为面积单位呢?

(2)生汇报,师板书: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3)小结:同学们,这里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就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面积单位。

6、认识面积单位

(1)下面,我们就先认识平方厘米,好吗?

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找到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把你找到的1平方厘米都举起来看一看。

(2)同学们,看一看,再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3)认识平方分米:

你们能不能从学具袋中找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呢?找找吧,把你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同桌互相交换交换,看看,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平方分米有多在呢?好,睁开眼睛,你们能用手来比划比划吗?

(4)例举生活中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的实例。

(5)认识平方米

①现在我们认识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那1平方米,也就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会有多大呢?同学们,你们想看看吗?(老师出示1平方米的纸)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②找四名同学上台1平方米。

③例举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米。

7、揭示课题,并板书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面积单位,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

三、巩固练习

1、数学书76页第1题

2、数学书76页3-4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汇报)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只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奥妙!

板书设计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边长面积

面积单位:正方形1厘米1平方厘米

1分米1平方分米

1米1平方米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7】

一、 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2、4、5、6题。

二、 教材分析

在小学阶段已学习了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复习,加法是在计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性计数,是最基本的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也是加法的还原。乘法又是加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也是乘法的还原,它是减法的发展,是求相同减数的减法的简便运算。分数与百分数的运算与整数运算完全相同。

三、 学情分析

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使所学知识结构化,是“整理与复习”单元教学的首要任务。复习时,应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发挥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注意查漏补缺,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以及它们的计算法则;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梳理整数小数四则运算之间的内 在联系,沟通与四则混合运算、简算的关系。

2.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六、教学准备

课件 小卷子

七、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一节有关计算的复习课。请你看小卷子完成第一题: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把这几道题按自己的想法分类。

530+380= 83-57=16×50= 96÷8=0.37+1.6= 1-0.74=0.25×4=3.2×0.4= 8.4÷0.7= (加减乘除、整小分)出示表格:课题:整数小数的计算 动画:各种运算意义

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整数小数的四则计算,这节课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整数加减法

计算并验算4325+385=(学生板演)

师:进行整数加减法计算应做到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满十向前一位 进1)(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

为什么强调相同数位对齐?

(二)小数加减法

请你把这道题改编成一道小数加法题。

出现:43.25+38.5=81.7543.25+3.85=47.1 43.25+38.5=81.75 强调:小数点对齐问题,小数末尾有0的问题。

选择一题由学生验算,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计算方法) 强调:

1.减法与加法的关系(逆运算)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与区别

(三)整数乘除法

出示:102×37= 3774÷37=请你选择一道题完成。 这两道题你是怎么算的?(自己的话说方法) 观察发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逆运算)

(四)小数乘除法

以小组为单位,把102×37改编成小数乘法计算,看你能写出多少道,并迅速写出答案,不写竖式。 我们可以写出多少个?(无数个) 展示学生成果。(小结方法) 强调:补0占位的问题。

(1)47.5+7.65=73.06-3.96=

(2)32.5÷0.25=1.2×750= (集体订正,反馈。)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篇8】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土地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认识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和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估计和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同学们,小明邀请小朋友到他的新家参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图。

观察图画,说说在图画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想一想:1公顷有多大?

学生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说一说。

【设计意图:具体的情境导入,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经验先说一说对公顷的认识,了解学生的已知经验基础,为下面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探究学习。

1、认识公顷。

(1)课件出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学生算一算: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列式:100×100=10000平方米

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

(2)想一想,说一说:1公顷有多大?

学生相互说说。

课件出示:100米长的跑道。

教师:这是100米长的跑道,这样的四条跑道围起来的面积就是1公顷。

出示:教学楼图片。我们的教学楼占地面积大约500平方米,这样的20幢楼房共占地1公顷。

教师: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想一想:大约多少个这样的教室面积是1公顷?

学生说一说自己理解的1公顷有多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计算明白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利于学生对公顷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的感知、感受1公顷的大小,形成面积单位公顷的表象。】

(3)生活中“公顷”。

出示图片、文字:

世界文化遗产——南京明孝陵占地面积大约是170公顷

美丽的台湾日月潭面积大约是827公顷

北京中华世纪坛占地面积大约是4.5公顷

xx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755亿公顷

中班教学教案反思通用11篇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就像是老师的缩影,在授课前,一份好的教案可以让教学更有效率。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您也在困惑怎样制定教案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中班教学教案反思通用11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中班教学教案反思【篇1】

设计说明

本课语言生动有趣,结构简单,重复句式较多,语言浅显易懂,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真童趣,情感乐观积极。这首儿童诗十分易于学生朗读和识字。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到快乐的含义: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折纸船、踢毽子、听音乐、下象棋、打排球、讲故事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词组,积累动词。

课前准备

1.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孩子们,刚才的课间十分钟里你们玩得快乐吗?说说为什么?(生交流)

2.师小结:是呀,一个人玩有一个人玩的快乐,有许多小朋友玩,大家会感到更快乐,无论怎么都快乐。

3.板书课题:怎么都快乐

4.指导朗读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以课间十分钟为话题和学生交谈,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师生对话,同时因为聊感兴趣的内容而产生了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边读边圈出生字词,把诗句读通读顺。

2.学习新字新词。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怎、很、音,后鼻音绳、讲、行。读准多音字得,强调在本文中读děi。

(2)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教师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4)朗读词语。

怎么 独自 跳绳 羽毛球 排球 篮球 游戏 运动会

跳绳 踢足球 讲故事 听音乐 打排球 玩游戏

①自由读一读。

②观察第二组词语。有没有发现什么特点?都是前面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

③学生自由说几个这样的词。

3.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示范朗读。

(2)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朗读。

设计意图:低年级,识字是主要的教学任务。在阅读教学中,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三、规范书写,形成习惯

1.着重指导讲、许的写法。

(1)指导观察字形、结构。(左右结构,言字旁,左窄右宽。)

(2)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字的最后一个横画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书空。

(4)生各描红一个,临写一个。(师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5)反馈,评价。

2.学生自学玩、很、当、音、行的写法。

(1)观察这几个字的笔顺演示。

(2)观察这几个字的占格位置。

(3)在描红本上练写。

设计意图:遵循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原则,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使学生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明确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突破书写难点。通过交流自己识字的好方法,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自主性。

中班教学教案反思【篇2】

设计意图:

这首诗歌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诗歌用生动形象的小动物形象,用拟人的手法,用对话的形式告诉了孩子们,遇到事情和困难要自己去尝试、积极的面对,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因为中班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如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生活自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在突飞猛进地发展,他们更需要外界的精神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独立、放手的去尝试,为大班各方面能力进一步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

本此活动教学方法是:一是结合中班幼儿爱听故事的特点,以故事方式,引导幼儿猜想诗歌内容,进而导入诗歌名称;二是运用图谱儿歌展现诗歌结构,让幼儿很快熟悉诗歌内容;三是组织幼儿分组朗诵模仿不同角色对话,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四是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迁移并提升生活经验,明白不依赖成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也可以独立学会本领的道理。

活动目标: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角色对话,初步模仿不同角色的语气,体验儿童诗的情趣。

2.知道遇到事情要自己独立的尝试才能获得成功。

活动准备:

诗歌图谱(小猴、小鸭、小鹰、果树、池塘、大山)、配乐诗、山、池塘、树的场景布置,小猴、小鸭、小鹰、猴妈妈、鸭妈妈、鹰妈妈的胸饰

活动过程:

一.逐一出示图谱引入诗歌名称,猜想诗歌内容。(老师和孩子的互动中可以用诗歌中的语言回应幼儿)

师: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好听的故事,树上的果子熟了,小猴子和妈妈来到果树下,小猴想吃果子,他会对妈妈怎样说?(对了,小猴说妈妈我要吃果子)妈妈会怎么回答(妈妈说:树上多着呢,自己去摘吧)?这样,小猴学会了什么本领?(暗示,爬树)

师:天气真好,鸭妈妈带着小鸭来到池塘边,小鸭想洗澡,它会对妈妈怎么说呢?猜猜妈妈又会怎么说(妈妈是这样说的)?这样,小鸭子学会了什么本领?

师:鹰妈妈带着小鹰大山下,小鹰想知道山那边有些什么,它会怎么问妈妈的?妈妈会带它去还是让它自己去?(对了,妈妈说。。。),这样,小鹰学会了什么本领?

师:老师把这几个故事编成一首诗歌,名字叫《自己去吧》,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学习朗诵诗歌。

1.完整欣赏诗歌,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师:诗歌里有哪些小动物?他们都学会了什么本领/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动物宝宝们是怎样对妈妈说的?(让幼儿带着目的欣赏)。

2.再次欣赏诗歌,引导幼儿掌握动物妈妈和宝宝们的语言。

以游戏的形式学习动物妈妈和宝宝的对话。(老师分别出示小猴子、小鸭子、小鹰图片与幼儿互动)

(1)学习动物宝宝对话。游戏一看谁学得对

指导语:你听清了动物宝宝对妈妈说的话吗?大家来玩游戏看谁学得对,你们来当小动物,老师当妈妈,我指着哪只小动物,你就变成这个小动物,还要用诗歌里的话对妈妈说。(这一环节老师可提示幼儿)

小猴说。。。。,小鸭说。。。。小鹰说。。。。。

(2)学习动物妈妈对话。游戏二我来当妈妈。

指导语:你们太棒了,如果请你来当妈妈会吗?

幼儿当妈妈,教师当动物宝宝,在互动中完整欣赏诗歌。

三、表演诗歌。

1、尝试模仿不同角色的语气

师:诗歌里的动物宝宝和他妈妈的声音一样?我们听一听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示范一句)一起来学一学动物宝宝和它妈妈的声音,(完整朗诵诗歌)

2、布置场景,幼儿自由选择角色,戴上胸饰,分别表演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对话。跟着配乐诗表演。

师:现在老师要带小朋友到森林里去玩,这是果树、池塘、大山,老师准备了动物宝宝和妈妈的胸饰,我们用诗歌里的语言表演一次,表演时一定要注意,宝宝和妈妈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3、互换角色表演诗歌。

师:现在我们换一下角色,刚才当动物宝宝换成当妈妈,当妈妈的换成当动物宝宝表演诗歌。

四、迁移经验

师:小朋友们表演真棒,诗歌的名字什么?教案网诗歌里的小动物没有妈妈的帮助,小动物学会本领了吗?为什么?没有妈妈的帮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师小结:我们要像小动物一样,自己学本领,不要依赖别人,要自己大胆尝试、独立完成。

五、延伸活动

师:回家后请小朋友尝试一件新的本领,要自己独立完成,然后把它编到诗歌里或者画在画纸上。

自己去吧

小猴说:

妈妈,我要吃果子。

树上多着哩,自己去摘吧。

这样,

小猴学会了爬树。

小鸭说:

妈妈,我要洗澡。

池塘大着哩,自己去洗吧。

这样,

小鸭学会了游泳。

小鹰说:

妈妈,山那边有什么呀?

风景可美哩,自己去看看吧。

这样,

小鹰学会了飞翔。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紧紧围绕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展开了教育活动。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下来很顺利,幼儿的兴趣极其浓厚,课堂氛围较活跃。也达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标。

中班教学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雪的特征,感受雪景的美。

2.理解故事内容,能尝试表演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3.丰富并理解词汇:“推”“铲”“扒”“扫”。

4.能简单复述故事。

5.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教师带幼儿欣赏美丽的雪景。

2.故事《冬天的小路》课件。

3.小胖猪、小鸭子、小花狗、小松鼠的动物头饰各4个。

4.在地板上设计4座房子。

【活动过程】

一、利用课件,感受雪景的美丽,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雪景图,说出雪的特征,感受雪景的美。

让幼儿观看PPT画面上的雪花图片,简单认识一下小雪花。播放幼儿玩雪的图片,让幼儿说出雪的特征。(你把雪放在手中是什么感觉?雪会发生什么变化?踩在雪地上有什么感觉?一不小心还会怎样?)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雪的特征,凉凉的、遇热会融化、软软的、不小心还可能滑到。】

2.幼儿观看雪景图。

小朋友们喜欢下雪还是下小雪?老师这里还有几幅雪景图,一起看一下。

【设计意图:感受雪景的美。】

3.雪下得太了就会把有的东西给变没了?它会把什么给变没了呢?

【设计意图:用很低的声音告诉幼儿这句话。对接下来的故事图片产生兴趣。】

二、引导幼儿尝试讲述故事

1.每隔3秒连续出示四幅图画,整体感知图画内容。

提问:雪下得太了,把什么给变没了?引发幼儿对小路的关注。

【设计意图:每幅图片之间间隔3秒一一展示给幼儿,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感知这四幅图,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内容。】

2.在小路上发生了什么?

幼儿可以尽情述说在小路上看到了什么?猜想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试着讲一下故事。

【设计意图:幼儿观看图片,可以用模仿一下图画上每个小动物的动作和表情,感受一下发生了什么事情,并尝试进行讲述。】

三、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1.下雪了,下雪了!雪花飘啊飘,飘到树上,树好像穿上了羊皮袄;飘到屋顶上,屋顶好像盖上了棉被;雪花落到小路上,小路不见了。

小胖猪一摇一摆过来了,扑通,滑了一跤,急得嗷嗷叫。小鸭子摇摇摆摆走来了,哧溜,滑了一跤,痛的嘎嘎叫。小花狗蹦蹦跳跳跑来了,扑通,滑了一跤,抬起头来汪汪叫。小松鼠在树上急得吱吱叫:“糟糕,真糟糕!小路不见了,家快来把雪扫!”

小胖猪用鼻子推呀推,小鸭子用嘴巴铲呀铲,小花狗用爪子扒呀扒,小松鼠用尾巴扫啊扫,不一会儿,就把雪扫得干干净净。啊,小路又出来了!

小胖猪晃晃脑袋:“嗷嗷,累得我直喘气!”小鸭子拍拍翅膀:“呷呷,我心里真高兴!”小花狗又跳又蹦:“汪汪,谁也不会再摔跤。”小松鼠转起圈子:“我们一起跳个舞,好不好?”

太阳出来了,小路晒干了。他们手拉手,高高兴兴跳起舞来。

【设计意图: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将幼儿自己讲述的故事片段连接,让幼儿加深印象。教师讲故事的时候要声情并茂,幼儿可以充分感受到故事的趣味性。】

2.小朋友听明白故事了吗?

下雪了,树、房子、地,变成了什么样?小路哪里去了?

有哪些小动物在雪地上摔倒了?它们怎么样?小松鼠怎样做的?小动物用什么方式扫雪的?它们扫完雪后,在小路上干了什么?心情怎么样?

【设计意图:幼儿在回答中,可活跃思维,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教师创设故事情境,幼儿自选头饰进行故事表演

小动物们一起努力把小路上的雪扫完,又可以在小路上跳舞了。老师把它们的照片带来了,我把照片贴到它们的家门口。(带领幼儿再次认识一下小动物们的家。)

小动物们要邀请你们到它们家玩,想去吗?但是它们有要求。听一下:

小胖猪说:“你们只要把刚才的故事表演一遍,就可以来我们的家玩。”

小松鼠又说:“你们喜欢到谁家玩就要带上它的头饰,知道头饰在哪吗?在后面。自己去选一个喜欢的小动物戴在头上吧。”

幼儿戴好头饰后,回到各自挑选的小动物的家,播放背景音乐,教师讲述故事,幼儿表演。

【设计意图:让幼儿充当小动物,在老师的指引下,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动物的动作,感受一下小动物们是怎样扫雪的。体会其中的乐趣。】

【课后思】

由于中班幼儿对词汇的理解还比较浅显,在教学活动中还应当借助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采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借助情景表演助幼儿丰富并理解一些词汇。由于本节活动幼儿比较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我根据中班幼儿的特点,设计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和针对性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培养表达能力。

中班教学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全景图来回顾故事内容,同时让孩子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感。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图大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兴趣

1.这是一个美丽的池塘,池塘里面和周围住着许多的小动物,它们会经常串门做客。想知道它们是怎样串门做客的吗?

2.教师出示大图书,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教师引导幼儿用手指做出虫虫爬的动作,幼儿自由做

虫虫、虫虫爬,爬到蝴蝶家。

教师:还可以爬到哪?

出示第二幅图,引出第二句内容:蝴蝶蝴蝶飞,飞到青蛙家。

教师:还愿意飞到哪呢?(幼儿做动作)

三、听音乐:呱、呱、呱,提问:是什么在叫

引出下面的内容:

青蛙青蛙跳,调到鱼儿家。鱼儿鱼儿游,游到谁的家?

四、幼儿进行猜测,进行续编

教师出示图片,问:孩子们看,这是什么?那我们的小朋友怎么办?幼儿各说出自己的办法。

小朋友跑啊跑,跑到自己家。

师:这就是我们好看的书,那我们再来看一次。

五、教师再次放图片,请幼儿看图书内容

师:那我们配上节奏来一次。

幼:我喜欢快的,我喜欢慢的。

师:那我们就用拍手打节奏的方法来读儿歌。

六、分组看书,四人一组,幼儿边看图书边读

教师出示小动物卡片,帮小动物找家。

 七、请幼儿边朗诵边用动作表演

活动反思: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班幼儿在直接行动思维基础上,逐渐演变为主要凭借事物的具在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后,和孩子逐页的观察和阅读时除了观察小动物的表情和动作,还有部分细节的观察,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是孩子专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活动中猜测的部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了享受美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与孩子之间还形成了温馨、和谐、信任的关系,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是孩子阅读的原动力,是让孩子自主阅读的前提,是孩子们快乐阅读的开始。

中班教学教案反思【篇5】

设计说明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喜鹊和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本课语言优美,因此教学重点应该以诵读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据此,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表达,进行说的训练。

课前准备

1.(1)课文朗读动漫。(2)教学辅助课件。(教师)

2.学唱歌曲《找朋友》。(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2.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

3.结合图片介绍喜鹊。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听故事的形式引入,不仅满足了低年级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还训练了学生注意倾听的习惯,他们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读准。

2.反复读课文,重点识记不认识的字。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1)用我来当小老师介绍我的好朋友等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着重强调:邻是前鼻音;静是后鼻音。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

(3)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

只 种乐

(4)认识部首孑。

(5)出示课后读一读,记一记的词语。

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⑤出示AABB式的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的时间,使学生能够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引导质疑,畅谈感受

1.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一环节就是通过学会提问,来培养低年级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3.师范写,生书空笔顺。

4.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自己书写。

(1)班内交流书写时发现的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根据书写情况具体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缺补漏,指导方法。

中班教学教案反思【篇6】

一、活动内容

冬天来了

二、活动目标

1、感受冬天的季节特征,了解动物、人类不同的过冬方式。

2、知道冬天的时候应该多运动,身体才能更健康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自然的爱。

三、活动准备

㈠冬天的情景图片若干

㈡幼儿已了解一些冬天的特征(活动前教师让幼儿向爸爸妈妈了解)

四、活动过程

㈠问题导入:说说冬天的变化?

1.师:现在进入什么季节了?(冬天)冬天是什么哪?冬天有些什么变化哪?

2.教师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表扬回答积极的幼儿。

3.教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让后再请幼儿进行回答冬天的特征。

4.教师小结:重点关注冬天动物迁徙、人们衣着等方面的变化(冬天人们换上了厚厚的冬衣,戴上棉帽……)

㈡游戏:找冬天

1.冬天还是怎样的哪?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2.在众多图片里找出冬天情景的图片,并说说为什么说是冬天?

3.进行小结。

㈢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活动思

幼儿通过活动交流感受了冬天的季节特征,了解了动物、人类不同的过冬方式。知道冬天的时候多运动,身体才能更健康。

中班教学教案反思【篇7】

一、出示大图书,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大很大的书,你们想看吗?(想,出示大书)

2.出示红、蓝、绿三种颜色的'气球,让幼儿逐一辨认后教师贴在书的封面上,让幼儿观察封面。并说出“封面”

3.师:“小朋友,这本书的名字叫《玩气球》,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书中谁在玩气球呢?

二、教师示范翻书的方法

(一)引导宝宝看书时要先看封面,看完后捏着下角的红点,轻轻地翻过去,观察书中内容。

提问:

1.请宝宝说说看到了什么?

2.蓝色的气球是谁的?接着教师出示小松鼠并把它贴上。

3.小松鼠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4.小兔子出去了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讲述:下雪了,小兔子坐在火炉边,一动也不动,小松鼠拿了一只气球进来了,我们去玩气球吧。

悬念提问:猜猜看,小兔子去玩了吗?

(二)教师示范再次轻轻地翻过一页,请宝宝观察书中的内容。

提问:

1.小兔子出去了吗?为什么?

讲述:小兔子不想离开火炉,小松鼠就走了)

2.这只绿色的气球是谁的呢?(出示小狗,并贴到书中)

3.小狗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讲述:一只小狗拿着一只气球进来了,我们玩气球吧。

4.悬念提问:这次小兔子去玩了吗?宝宝猜测

(三)示范翻书,轻轻的翻过一页,请宝宝观察书中的内容。

提问:

1.小兔子出去了吗?为什么?

讲述:小兔子不想离开火炉,小狗走了。

2.小兔子推开门看到了什么?这次它出去了吗?

3.请宝宝观察最后一页书中的气球,并分别贴出小松鼠和小狗,咦!这只红色的气球是谁的呢?(贴出小兔子)噢!原来是小兔子的。

4.大书我们看完了,它呀还有许多书宝宝呢,书宝宝很想和小朋友玩,就让我们一起和它们玩玩吧。

三、宝宝观看小图书,引导宝宝边听老师讲故事边学习一页一页的翻书,重点的图文可引导宝宝跟随教师点读。

四、鼓励宝宝送书宝宝回家。

五、做游戏《玩气球》

中班教学教案反思【篇8】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本课的设计中力求在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在教学指导中,针对生字的不同类型,不同特征,引导学生重视识字方法的总结与运用,帮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本文语言优美,充满童真。因此,本设计着重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激情中创新。让学生意识到: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了就是一种创新。

课前准备

1.制作相关课件;制作学生活动卡;准备四幅画。(教师)

2.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彩笔。(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种太阳》,引导学生说一说歌曲中提到了哪些有趣的事。

2.过渡:歌曲中的小女孩播种太阳、送太阳,让世界处处充满温暖。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中,有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你们看他在干什么?(课件出示课本插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男孩的画,想想自己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

3.小结:小男孩为什么这样画?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看看小男孩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听、明快的歌曲导入,激发学生热情表达的同时,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共鸣。通过欣赏小男孩的画,让学生对画中不同颜色的太阳产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可以向同桌或同组的同学请教,也可以用自己的办法解决。

2.教师示范读文,学生听读识字。认真倾听老师的读音,同时给自己不会读的字注上拼音。

3.分段读课文,请同学们从字音、语气、语调、声音等方面进行评价。

4.出示学习要求,学生按要求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依据各组学习能力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生字。

①把自己认读困难的字圈画出来,在小组内重点学习。

②自学生字,对生字的音、形进行分析。

③指名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生字的。

(2)交流会认的字,按照先音、形,再组词的顺序进行介绍。

(3)认识两个新偏旁舌页。

5.全班汇报交流识字方法。

(1)各组先说一说学习收获。

(2)认读字卡,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3)组织学生交流生字识记情况。

设计意图: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在学生进行识字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以自学要求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然后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把生字分类,对学生归纳总结不完善的方面进行补充,对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进行更为理性的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用笔在段落前标出序号。

2.分段指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段写了什么。

3.齐读课文。注意读得流畅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读文,让学生一边读一边理清思路,初步感受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丰富学生的认知和体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指导观察,书写生字

1.出示因,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强调书写规则:先进入,后关门。

2.强调书写要领:囗的书写不能顶格,要在四边留有余地,囗要写得方正。因里面的大的捺要变成点。

3.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强调书写姿势。

(2)学生练习写,同桌交流评价。

(3)评价之后,学生再练习写3~5个。

(4)进行组词练习。

4.出示阳字并指导书写。

(1)观察阳字,请同学们说一说阳字的偏旁。

(2)强调书写规则:从左到右。

(3)教师范写,要求学生书空练习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之间交流评价。

(5)组词练习。

5.指导书写太、为、片、金、秋。

(1)教师范写,要求学生书空练习笔顺。

(2)学生练习书写,同桌之间交流评价。

(3)组词练习。

设计意图: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特点,了解书写规则,并按照书写规则正确写字,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中班教学教案反思【篇9】

一、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培养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2.通过投掷和平衡的综合练习,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发展身体的平衡能力。

3、幼儿在活动中不断丰富投掷的经验,并体验成功和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园“侏罗纪动物公园”攀岩墙和周围草地。

2.动物头饰若干:平衡台30块;大小垒球、软皮球、小皮球、海洋球若干。塑料筐三个;奖励台

三、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幼儿扮演各种动物进行四散追逐练习,充分活动身体。

(二)活动导入

1.幼儿快速集合,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内容——“小熊斗兽”,并提出要求:“小熊要战胜怪可不容易,他必须走过一条很艰难的小路,而且还要投得准才能完成任务,你们行吗?”以吸引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2.师幼讨论:“小熊”要学会什么本领才能战胜“怪兽”?(“小熊”要学会走“独木桥”和掷“炸弹”两个本领)。

(三)选择性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选择一种本领(走“独木桥”和掷“炸弹”)练习,并注意听到信号后交换练习内容。

(1)练习掷“炸弹”的本领(学习肩上挥臂投准动作)

①幼儿自主选择大小、轻重不一的垒球进行练习。

②教师引导幼儿站在不同距离的位置上练习。

③幼儿自由选择目标(“怪兽”)进行练习。

(2)练习过“桥”的本领(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①站在平衡台上做各种动作,尽量保持身体平衡。

②走“独木桥”

③走“断桥”

④合作玩平衡台

(四)分享经验

1.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练习,并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指导和帮助。

2.幼儿自由选择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开支脑筋想出更多玩法,并互相交流经验。

3.教师小结,并组织幼儿讨论如何“斗怪兽”,重新布置活动场地。

(五)集体游戏:“小熊斗怪兽”

1.游戏玩法:每个幼儿手执“炸弹”,自由通过各种“桥”,跑到“怪兽”区进行投击。当击中5个“怪兽”后,从奖励台上领取一枚“胜利奖章”,接着回到起点继续游戏,直至所有“胜利奖章”被取完为止。

2.游戏要求:

(1)幼儿站在投掷线投击“怪兽”。

(2)打完5个“怪兽”才能领取一枚“胜利奖章”(站在距离较远线上投中者多奖励一枚奖章)。

(3)当“奖章”被取完后,即结束一次游戏。可进行2~3次游戏。

(六)放松运动

教师小结,幼儿四散原地踏步走、并作深呼吸放松身体。幼儿载着“奖章”回教室。

教学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组织活动,并让幼儿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性活动空间,明确自己的每一次行动任务,从而提高了幼儿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且能充分地让幼儿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体验到成功和合作的快乐,不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在进行分组练习时,老师对另外一组幼儿的练习情况观察和了解得不够,从而没能很好地、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中班教学教案反思【篇10】

穿衣服是幼儿很熟悉的一项生活内容,他们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分享阅读读本《今天穿什么》激发了孩子关注“穿什么衣服”的兴趣,同时也符合幼儿社会性知识发展需求。

本次教育活动是在“大书阅读”和“小书阅读”的环节之后,幼儿初步掌握相应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拓展活动——运动穿什么。目的是引导幼儿通过阅读读本来认识常见的衣服,在掌握有关服装穿着的知识之后,强化理解不同场合需要穿不同的衣服,并尝试帮助幼儿获得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真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大书帮助幼儿理解不同场合需要穿不同的衣服。

2、启发幼儿通过观察图画所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判断,并愿意表达。

活动准备:

1、小班幼儿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的穿不同衣服的生活经验,通过阅读大书《今天穿什么》,了解一些有关服装穿着的知识,掌握简单句式“……时候,穿上……带上微笑”。

2.《今天穿什么》大书一本、画架、画板、黑板各一个;小公主、小王子、小青蛙、小巫婆、小白兔等装饰物品若干个;图画两幅;《歌声与微笑》音乐一曲。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经验,理解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

难点:通过观察画面进行简单的线索推理和判断,得出不同场合、不同天气穿不同衣服的结论。

活动过程:

1、兴趣导入,阅读大书。

(1)教师出示几件常见的不同类型的衣服,引导幼儿一起看看说说(个别幼儿可以穿一穿),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教师请一名幼儿引领小朋友一起复习阅读一遍大书《今天穿什么》。(教师强调“带上微笑”,把握这个线索很重要)

教师:为什么他们都带着微笑?(穿上合适的衣服感到很舒服)

2、阅读图画部分。

(1)出示一幅图画:一位阿姨穿了一双高跟鞋正在打球。引导幼儿充分观察画面,并根据简单线索找到一处不合理的地方。(引导幼儿在一幅图画中根据简单线索进行判断)

教师:小朋友在画上看见了什么?她在做什么?穿了什么?什么的图画时,教师扮演了一个倾听者,认真倾听幼儿每一次的勇敢表达,同时还扮演了一位极尽赞美之词的支持者和引导者,不断为幼儿的表现鼓掌,竖起大拇指,带领幼儿一起共同完善语言表达,分享大家的知识经验。

通过分享阅读《今天穿什么》,教师、家长和幼儿受益匪浅,不仅使彼此得到互相理解和信任,而且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和家长的爱,引导幼儿喜欢阅读,分享不同经验,不是灌输式学习,而是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学习乐趣,效果很好。分享阅读其实就是在分享快乐!

2、活动中的不足:

在引导幼儿表达的时候,要思考引导语怎样能启发幼儿,怎样最有效;对于读本要进一步深人研究体会、挖掘读本中教育价值,从而使幼儿通过阅读活动在社会性、语言、想象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主要内容:

1、教师能从幼儿的生活人手引导幼儿。

(1)本活动重点是语言的运用,老师本次活动的切入点很好,能够从幼儿身边寻找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在开始部分展示幼儿常见的不同季节不同质地衣服,引导幼儿认识和试穿,把幼儿的兴趣调动起来;能够把握读本的切人点——运动穿什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推理、判断,符合读本要求,环节清楚,有一定的联系性,把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2)本次拓展活动设计巧妙。运用认知图画的冲突,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观察、分析、判断,两幅图画由一个错误到两个错误(由浅到深)来调动幼儿不断思考。

(3)教师设计“你觉得……”式的提问,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教师肯定赞赏每个幼儿不同的想法,利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同时鼓励幼儿通过线索发现分析,这一环节突破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大胆表达,让幼儿感受图片奇特荒诞的同时,加深了幼儿对不同场合穿不同衣服的感受和理解。

2、幼儿的相关经验没被充分调动。

教师还可以从“服装、尺码、标签”等方面,引导幼儿从身边谈起,当谈到园服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要穿园服上幼儿园”,而且通过幼儿身边常见的羽绒服、雨衣,对衣服的材质、式样及穿着的感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同时可以提供衣服实物,最好每人手里都有一件,进行选衣服,扮演角色。

中班教学教案反思【篇1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2、让幼儿认识交通安全标志,培养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事先在户外布置马路场景:人行道,斑马线、红绿灯,十字路口,天桥。

2、儿童自行车两辆、骑车方向盘四个、各种交通安全标志,小贴纸。

3、多媒体课件:

(1)兔宝宝离开妈妈跑到马路上去玩,差点被车撞到。

(2)兔宝宝不看红绿灯,想冲到马路对面去,被妈妈给拉住了。妈妈带着兔宝宝等绿灯时从斑马线过过路了。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去儿童乐园玩,激发孩子的兴趣。

师问:“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儿童乐园玩,你们开心吗?我们一起出发吧!”

场景一:老师带领幼儿走到人行道和车行道前。

师问:

(1)“小朋友们,我们应该走哪一种路呀?”

(2)“为什么要走这条路呢?”

请幼儿自由观察,讨论,引导幼儿认识人行道和车行道的安全标志图。

师: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靠右边走,不能边走边玩,特别是不能到车行道上玩。)

场景二:继续带领幼儿走到十字路口。

师问:“小朋友们,我们要过马路了,应该怎么走?”“这个路像什么呀?它有什么名字的?”“红绿灯是干嘛的呀?”

通过老师提问,幼儿观察,学习认识斑马线和红绿灯的作用,知道“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要减速”。

场景三:带幼儿继续走到天桥。

师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走呢?”

通过老师的提问,幼儿自由讨论回答,教师小结:“走天桥就像走幼儿园的楼梯,要靠右边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能推也不能挤。”

顺利到达儿童乐园之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围成一个圈,老师出示刚刚认识的交通安全标志,请幼儿进行抢答,看看谁最能干!老师奖励小贴纸对回答问题的幼儿进行鼓励。

二、幼儿观看课件。

兔妈妈和兔宝宝继续往前走。奶奶家就在马路对面,兔宝宝兴奋地想冲过马路见奶奶,可是被兔妈妈一把拉住了。兔妈妈带着兔宝宝走到斑马线前,等绿灯亮时再穿过马路去奶奶家。

(1)“小朋友们,兔宝宝又发生了什么事呀?”

(2)“妈妈是怎样做的?”

(3)“后来兔宝宝和兔妈妈怎样过马路的呢?”

请幼儿通过观察画面自由回答,教师提出问题:“兔宝宝在路上遇到了一些危险,你们知道怎样才能避免那样的危险吗?”请幼儿根据经验自由回答,教师进行小结。

三、模仿游戏,体验生活。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过马路的游戏吧?记得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老师请小朋友们自由扮演各种角色,有扮演行人,有骑自行车的人,有开汽车的人,老师拿着红绿灯,请幼儿在红绿灯的指示下过马路游戏,鼓励幼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幼儿互相角色进行游戏。游戏之后,教师进行小结:“小朋友们,我们以后过马路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行人要走人行道,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要减速。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走天桥呢,一定要靠右边一个一个上,可千万不能推和挤哦。”

四、延伸活动:

(1)教师课后将交通场景放在区域中,让幼儿自由游戏,

(2)请家长利用适当时机对幼儿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并处处以身作则影响孩子。

月度教案精选 《足球》教学反思通用


学得贵师,亦得贵友。每个老师都已经将教案准备工作作为自己的常态工作,"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你对于编写教案有什么想法嘛?小编特别编辑了“月度教案精选 《足球》教学反思通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发现问题

篮球原地传接球练习是三年级篮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是传球的位置。难点是手和脚的协调用力。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很难在准确、正确的位置将球传出,又或者是即使站在很近的位置,也很难讲球传到对方同伴的手上,更有部分同学容易在接球时不小心被球打到,拿不住球,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得今后学生在运用这一技术时得不到更好地实际效果。

二、问题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在评课以及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中,我总结了一下的原因:

1、 传球的手法不正确。

2、 传球时身体动作不够协调,没有利用全身的力量。

3、 接球时没有充分的后引缓冲。

三、解决方法

针对存在的原因,在练习中,我首先强调了无球时的徒手模仿练习,速度由慢到快,让学生体会完整的动作技术,其次,在练习中发现正确的手型出球后,球会有旋转,因此在教学中可提醒学生观察是否你的出球出现了旋转,另外,就是请完成不错的搭档来进行展示,请其他学生进行模仿。对于相互间的距离不做硬性规定,根据两人自己的能力进行调节。

四、解决效果

通过以上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以及重复的强调,不断的练习,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并且较好的完成这一动作技术。在出球、接球方面都有了很好的动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合作同学间的默契,体会了合作的意义,另外,由于主要是通过强调以及重复练习,因此,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五、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我更加清楚,三年级的学生在理解能力和练习能力上虽然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对于一些相对专业的用词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在讲解以及示范时应考虑更多的简单易懂的词语,在纠错时手把手的尝试、解说比单纯的说效果来的更好,更直接。

毕业诗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


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无论教龄长短,任何一位老师都要编写好教案。想要教学取得好成果,往往离不开一份优秀的教案,您对于写好教案有什么技巧呢?小编特地为你收集整理“毕业诗幼儿园大班教案通用”,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毕业诗幼儿园大班教案(篇1)

说目标:

1.感受诗歌中对幼儿园、老师、同伴的不舍之情。

2.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3.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说课件:

大班语言课件《毕业诗》

说准备:

诗歌《毕业诗》课件

说过程:

毕业谈话

师: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已经三年了,能说一说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事吗?

师:在幼儿园里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1.教师朗诵诗歌第一段

师:老师朗诵完诗歌第一段了,诗歌里是怎么说的?你记住了哪一句?

2.学习诗歌第二段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厉害,听一次就记住了这么多句诗,我们一起看视频,在把诗歌第一段复习一遍,会读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小小声的读,然后认真听诗歌第二段,老师有问题提问的。

师:刚才诗歌中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我们的老师教了小朋友什么?

师:小朋友刚来幼儿园的时候什么也不会,现在学会了自己上厕所、洗手、吃饭、唱歌、画画、跳舞、讲故事,有的小朋友参加讲故事比赛、画画比赛、跳舞.....获得了各种奖励。

3.学习诗歌第三段

师:小朋友获得的成绩和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现在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师:小朋友说的我们的老师都听到,现在我们听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师:诗歌里对老师说了什么?

师:我们一起说一遍诗歌的第三段。

4.完整的朗诵诗歌

师:小朋友看视频完整的听完这首诗歌,已经会朗诵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小声的读,不会的小朋友要认真听。

师:小朋友跟着老师完整的朗读一遍。

师:老师男生站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和女生比一比谁朗读的好?

师:请女生朗诵这首诗歌。

师:老师觉男生朗诵的很好,女生也不错,你们这么快学会朗诵这首诗歌来,源:qu,老,师都很厉害,我们为自己鼓掌。

师:我们安静的把这首诗歌再听一遍,可以小声的跟读。

结束

师: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歌曲《老师再见了》吗?我们一起唱一遍。

毕业诗幼儿园大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对幼儿园、老师、同伴的不舍之情。

2.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3.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配套课件:大班语言课件《毕业诗》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准备:

诗歌《毕业诗》课件

活动过程:

一、毕业谈话

师: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已经三年了,能说一说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事吗?

师:在幼儿园里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大班语言诗歌教案《毕业诗》含PPT课件

1.教师朗诵诗歌第一段

师:老师朗诵完诗歌第一段了,诗歌里是怎么说的?你记住了哪一句?

2.学习诗歌第二段

师:小朋友的耳朵真厉害,听一次就记住了这么多句诗,我们一起看视频,在把诗歌第一段复习一遍,会读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小小声的读,然后认真听诗歌第二段,老师有问题提问的。

师:刚才诗歌中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我们的老师教了小朋友什么?

师:小朋友刚来幼儿园的时候什么也不会,现在学会了自己上厕所、洗手、吃饭、唱歌、画画、跳舞、讲故事,有的小朋友参加讲故事比赛、画画比赛、跳舞.....获得了各种奖励。

3.学习诗歌第三段

师:小朋友获得的成绩和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现在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

师:小朋友说的我们的老师都听到,现在我们听听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师:诗歌里对老师说了什么?

师:我们一起说一遍诗歌的第三段。

4.完整的朗诵诗歌

师:小朋友看视频完整的听完这首诗歌,已经会朗诵的小朋友可以跟着小声的读,不会的小朋友要认真听。

师:小朋友跟着老师完整的朗读一遍。

师:老师男生站起来朗诵这首诗歌,和女生比一比谁朗读的好?

师:请女生朗诵这首诗歌。

师:老师觉男生朗诵的很好,女生也不错,你们这么快学会朗诵这首诗歌来,源:qu,老,师教案.网都很厉害,我们为自己鼓掌。

师:我们安静的把这首诗歌再听一遍,可以小声的跟读。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歌曲《老师再见了》吗?我们一起唱一遍。

活动反思:

这首《毕业诗》,描述的是孩子们毕业时的真切想法。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回忆以前的美好时光,感受孩子们那纯真而又细腻的情感,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而且,我还意外地发现,利用这个活动还能对孩子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

毕业诗幼儿园大班教案(篇3)

活动名称:毕业诗

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中对幼儿园、对老师、对同伴的依依不舍的情感。

2、把记忆最深刻的人或事编入诗歌中,并能有感情的朗诵。

活动准备:1、一只挂钟。

活动过程:

一、倾听毕业诗。

1、轻轻闭上眼睛,倾听挂钟滴答滴答走动的声音。

2、时间时间像飞鸟,滴答滴答向前跑即将毕业的时候,时间飞快地向前跑着,你想到了什么?

3、有一首毕业诗就是在说小朋友心里的事。

4、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两遍。

5、你最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6、集体跟念诗歌若干遍,感受诗歌中对幼儿园、老师、同伴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感。

二、忘不了。

1、回忆在幼儿园里最忘不了的事,并能用忘不了的句式进行创编。

2、集体朗诵前四句,从忘不了开始由教师帮助幼儿填入自己创编的人或事。如:忘不了滑梯上的欢笑,忘不了草地上的奔跑,忘不了老师的拥抱,忘不了我们曾经有过的争吵

3、分小组讨论,把小组成员中最忘不了的两件事编入诗歌中,然后集体表演。第一遍完整朗诵诗歌,第二遍的忘不了填入自己创编的作品内容。

三、说句悄悄话。

1、与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分享忘不了的人或事,可以是发生在好朋友身上的某一件事,也可以和好朋友分享别人的令人难忘的事。

2、给好伙伴一个最热烈的拥抱。

毕业诗幼儿园大班教案(篇4)

活动说明:

《毕业诗》,描述的是孩子们毕业时的真切想法。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回忆以前的美好时光,感受孩子们那纯真而又细腻的情感,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动着;而且,我还意外地发现,利用这个活动还能对孩子进行团结友爱的教育。

活动目标:

1、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激发幼儿对老师、幼儿园的留恋之情。

2、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朗诵。

4、丰富词汇:毕业。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物质——录音机、自录诗歌磁带;幼儿园园景图片,电脑、电视

知识——回忆在园生活学习的情景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朗诵

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你准备去哪个学校上学?

二、展开

1、 师:你在小学会做些什么呢?请小朋友听老师朗诵一首诗歌,名字叫《毕业诗》

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的第一段

师:再过几天,小朋友就要进小学,做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多么神气!

2、 回忆在幼儿园的三年中,能说一说对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吗?打示幼儿园园景的图片,小朋友游戏的图片等 提示幼儿可以说一说A、在上幼儿园时不会做的事上幼儿园以后学会了; B、在幼儿园最快乐的事。。。。。。

3、 我们一起听一听诗歌中是怎么说的?

欣赏诗歌的第二段

刚才诗歌中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

师:小朋友刚来幼儿园的时候什么也不会,现在呢学会了自己上厕所、洗手、吃饭、唱歌、画画、跳舞、讲故事,有的小朋友还参加了美术比赛、故事大王比赛、跳舞。。。。。。还荣获到了各种奖励

4、 你们获得的成绩和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是分不开的,那你想给老师说些什么呢?

引导

幼儿大胆说自己的心里话

欣赏诗歌的第三段

5、 我们一起完整地欣赏一遍诗歌《毕业诗》

可让幼儿和老师一起朗诵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之前,我播放了一段“大学生毕业”的录象。当孩子们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们依依不舍地分离时,他们的表情变得严肃了,似乎想到了自己即将面临的毕业。就在这样的情感背景下,我示范朗诵《毕业诗》,孩子们若有所思地听着。

第一遍朗诵结束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幼儿园有什么愉快欢笑的事情让你特别难忘?”孩子们将小班、中班以及大班的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描述得清清楚楚的。我真的好感动,原来以前的一些辛苦真的没有白费,那些过去的事情都已经成为孩子们脑海中的美好回忆。

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即将离别,你们有什么话要对老师和同伴说?”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就是“舍不得”,虽然显得有些单一,却是最真、最深的情感流露。我又一次被感动了,感觉鼻子酸酸的。可我不希望孩子们的记忆里会有我落泪的样子,我便开始转移话题。

我说:“其实,毕业了也还是可以联系的。想老师和好朋友的时候,可以打电话。不过,老师有个建议,我们很快就会毕业跟自己的好朋友分开,所以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希望你们能更团结、更友爱,多做一些让好朋友开心的事情。

毕业以后,大家就会永远的想着你,还会牢牢地记住你。”听了我的话之后,孩子们主动地相互拥抱。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情感火花在激烈的碰撞着,真是太感人了。

关于小学古诗教案1000字通用


愿作园丁勤浇灌,甘为蜡炬尽燃烧。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分配教学时间。您知道富有创意的教案都有哪些特点呢?由此,教师资源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小学古诗教案欢迎你的品鉴!

小学古诗教案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我说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第二册的第七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元日》。

这首诗描绘了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的热闹气氛。表现出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这一课是一首七言绝句,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这为本节课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我打算设计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一是使学生能够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难点

(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语文学科课程教学的理念,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小学古诗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古代诗歌更是中国璀璨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历尽千百年岁月的淘洗而仍光彩夺目。《古代诗歌四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套教材按照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三大板块来建立整体框架,第三单元属于人与自然的这一板块,要求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对自然的审美体验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从这意义上说,本单元在本册课本乃至整套课本中都具有独特的作用。

据此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诗句。

教学难点:比较诗歌作品的风格异同,了解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二、说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诗教学大都沿用“朗读——讲解——翻译——背诵”这样比较固定的模式,因而对古诗词只是停留在知道而缺乏理解、读过而缺乏情感共鸣、能背但不懂鉴赏的层面上。还有的教师又容易过多分析解释字句,而忽略了作品的整体价值,肢解式的分析使诗歌阅读走进死胡同。新课改强调“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

新的课程标准主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小学古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思想认识: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2.基础知识:理解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想像诗歌内容,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明确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李白写的一首思念、牵挂故乡的诗《静夜思》。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习宋代诗人陆游写的一首牵挂祖国的诗。(板书课题:示儿)

2.提问:我们在第十一册学了三首古诗,请回忆我们是从哪几方面学习的

引导学生回答,投影仪显示本课学习目标:

①学习词句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②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

1.读题质疑。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

2.读预习,简介作者陆游和他当时写这首诗的背景。

三、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由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注释,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细读全诗,理解内容

1.读。学生默读,把没读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2.查。学生查字典、词典讨论解决黑板上的不理解的字、词。

3.连。①根据第一句中字、词意思,说说这一句句意;②学生根据说句意的方法在草稿纸上写出第二、三、四句意思;指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句子意思。(老师点拨板书:心事、渴望)

4.疑。①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②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五、再现画面,吟诵玩味

1.读。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2.想。①听录音机朗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但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②学生边读边想。

①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像,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但我要离开人间了,看不到我们的军队收复中原,看不到祖国统一,我死不瞑目哇!

②先听老师范读,再点名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要读出老师描述的情感。

3.画。①用简笔画画出作者病危的情景;②同桌互相谈谈简笔画的创意;③学生自由读,读出画画时的感受;④看屏幕上老师选出的较好图画,听录音机朗读诗歌;⑤全班齐读,读出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板书:爱国)

4.背。在前面读的基础上试背。

六、练习延伸,落实目标

1.完成课后思考练习一。

2.读下面的短信,用诗填空。

台湾小朋友:

中秋节好吗昨天傍晚,我和爸爸在湖边散步,夕阳斜照在湖面,多美呀!此时此境,我想起了白居易的两句诗()。夜晚,清幽的月光照进我的小屋,我在床上辗转反侧,联想到了李白写的一首诗()。

今天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畅饮,我想到了香港、澳门小朋友,又想起了王维的一句诗()。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可你们远离祖国母亲,我们多么盼望你们早日回到祖国妈妈身边!这里,我只好用陆游的一首诗(),来表达我这时的感受。我深信:以后的中秋节我们会团圆的,这也是我们全体大陆小朋友的愿望!

欢迎到我们家乡玩!

小学古诗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二)体会思想感情,培养对诗的初步感受能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和默写课文(课后要求两首古诗任选一首默写,可在第二课时再让学生作选择。)

五年级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不再生疏。根据学生实际,我认为理解诗句含义,准确解释字义,合理想像诗句所描绘的图景,感受祖国风光的壮美,应该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的难点就是通过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教法。根据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幻灯、挂图、录音机、

课件等)直观教学法,图文结合创设情境,运用尝试教学法,如绘画、配乐呤诵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诗中的景象,以此来落实重点。并用举一反三法来开拓学生视野,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更加喜爱祖国语言文字,更加热爱祖国,以此来突破难点。

小学古诗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口述两首诗所描绘的情景。

4.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感受诗篇的语言美和情景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歌,能背给大家听吗?

2.指名背。

3.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是哪两首呢?自读课题。我们首先学习《村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释题:在乡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1)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

(2)指导书写,描红,临写。

(3)指名朗读,正音。

(4)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

1诗歌主要写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色?

2小组讨论,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

3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草长莺飞:野草旺盛生长,黄莺自由飞翔。

拂:飘拂、拂拭、掠过。

堤:堤岸。

醉春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

纸鸢:纸做的风筝。

4诗句的意思知道吗?同桌互说后集体交流。

(早春二月,地面草儿旺盛生长,空中莺儿自由飞翔,堤边杨柳飘拂摇曳,仿佛也陶醉在迷人的春光之中。孩子们放学回来天色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那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自渎指名读纠正指名读齐读跟录音读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1看图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在头脑中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作者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练习背诵。

3你是否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心情如何?说一说。

五、作业: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背诵

3抄写这首诗。

板书:

村居

草长莺飞儿童散学

醉春烟

杨柳拂堤|竟放纸鸢

早春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村居》。

2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你读了这首诗仿佛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

二、初读《宿新市徐公店》

1揭题,简介作者:

2题目是什么意思同桌讨论。(住宿在新市姓徐的人家开设的旅店时看到的景象)

过渡:诗人住在这家旅店里看到了什么呢?

3自读,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1)出示生字,读准音,记住形。

(2)指导书写,描红,临写。

(3)指名朗读,正音。

(4)跟录音读。

三、细读全诗,解词释句,弄懂诗意:

1逐句边读边想: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了,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2分小组交流,在组内提出不懂之处,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

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

树头:树的枝头。未成阴:树叶还不茂盛,还没能形成树阴。

急跑:快跑。飞入:纷乱地飞进。

3说说句子的意思:

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树的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没长大,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黄色的蝴蝶纷纷飞入金黄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4看图连起来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

5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再朗读全诗,读出感情。自渎指名读纠正指名读齐读跟录音读

四、赏读全诗,进入意境,熟读成诵:

1轻读全诗,想想诗人写的什么季节的景色,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为什么黄蝶飞入菜花中就无处可寻了呢?

3读了这首诗,你还体会到什么?

4指导朗读,背诵。

五、练习:

1诗的前两句写了(稀疏的篱笆、深远的小路、落花的枝头),还写了(暮春)的景色,展示的是一派田园风光;后两句既写了(儿童追逐黄蝶的活泼),又表现了儿童寻找黄蝶时的天真可爱。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趣盎然。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六、作业:

1朗读,背诵。

2根据《宿新市徐公店》的诗意,画一幅暮春图,涂上颜色,比比,谁画的最能表现出这首诗的意境。

初中语文课文猫教案通用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只有老师教案课件写的越好,在教学过程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感谢阅读栏目小编为你整理的初中语文课文猫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初中语文课文猫教案 篇1

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文作者是画家吴冠中,他以美术工作者独到的视角,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生活中的普通事物。文章所揭示的一些美学原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同时,这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与规范的说明文有很大的差异,可以让学生对说明的多样性有充分的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我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两个教学目标1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审美技巧,启发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通过比较阅读,使学生明白说明的多样性,应尝试不同的说明语言说明结构等。

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方法

本班学生已经完成了〈中国石拱桥〉,对说明文的基本常识已有所了解,因此我安排了自学环节,让学生自行熟悉文章的说明重点及主要内容,整体把握课文,以缩短课堂教学时间,使教学环节更为紧凑,同时也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为了让学生有直观印象,我收集了许多相关图片,特别是本地的一些桥梁图片,通过多媒体手段,把它们展示出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针对学生已经开始注重外在形象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运用作者的审美观点,正确评价自我形象,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行合理的拓展延伸。比较阅读和课堂练习则是为了让学生认识说明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简介

一、布置预习

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二、导入新课学习

投影显示以下语句

1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

2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俗语

3桥,多么美!------吴冠中

桥,简单实用,无处不在。桥,姿态万千,各具风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它们的无限魅力。板书课题《桥之美》

三、创设情境

(桥之美)说课材料,标签:初二语文说课稿,初中语文说课稿,

投影显示相关图片,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些桥美在何处?

四、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指定学生读一读自己所画的相关语句,师生一起修正,并投影显示

2、作者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主要集中在那些段落?按课文顺序一一标出。

教师投影显示相关内容及图片。

五、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8组,每组选择两个例子,运用作者的观点,讨论分析这些桥究竟美在何处?要求学生结合文章中作者的阐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分析。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做评价。并总结板书。

六、能力迁移,拓展延伸

1、再次展示与桥相关图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座桥,运用作者的审美观点重新评价它们,并模仿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感受,以备交流。

2、请学生观看生活中的一些画面,说说它们是否具有独到的美。

七、布置作业

1、以我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写一则语文练笔。

2、预习思考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交流语文练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正确对待自己的外在形象。

二、对比阅读本文与《中国石拱桥》的异同。

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教师进行总结。

同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异语言风格不同,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中》文语言平实,准确简洁。

结合练习二,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堂练习------发放讲义,学生当堂完成。

三、布置作业

以家乡的桥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文。

初中语文课文猫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这篇课文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并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饶,坚持奋斗,要不停的翻过无数座山,要次战胜失败和苦难,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新诗很有吸引力,在小学他们接触更多的是格律诗,这首新诗语言美,富有节奏韵律,会给学生们一个全新的感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这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对形成学生的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和深刻的影响。教师一定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牢牢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迸出思维的火花,体验对人生的感悟,培养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的能力目标定为:

1、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理解、积累痴想、凝成、诱惑、喧腾、一瞬间等词语,学会运用;

3、学习象征的手法。根据新课标要求: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我把本课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定为:

1、学会朗读、品味诗歌语言;

2、在理解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感悟诗歌;

3、领会诗中“山”、“海”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人生,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

2、树立正确的理想,积极乐观的生活,实现人生价值。

(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是:新课标中强调了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新课标要求“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根据诗歌的文体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本诗的难点是: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在阅读时能够了解常用的写作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为此我特确定本课的关键点是:理解文中“山”与“海”的象征意义。

二、生情学情分析

我面对的是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初中语文的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们要从小学生过渡为中学生,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诗的第一节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估计不足,需要教师因势利导,突破难点。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课,对贯彻课程标准和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四、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朗读训练,调动学生情感来理解作品。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课文。

(联系地域特点,提问: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而是生活在苍茫的大山里,同学们会想些什么呢?引发学生想象山里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 )

2、出示学习目标。

3、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初一是起始年级,一定培养学生打好基础,不能忽视认字、写字的训练。)

4、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并思考:山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全诗为什么分为两节? )

5、研读赏析。

(学生通过朗读,自己主动品味揣摩语言,从中发现问题共同探究赏析。)

6、体验反思。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这首首诗给自己的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能走过文字的桥梁,用自己的心灵与诗人沟通达到共鸣,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有益的人生启示,丰富自己的个性,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 )

7、布置作业。

(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表达成文字。)

初中语文课文猫教案 篇3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客》,《信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10课,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分别是:1、说教材2、说学情3、说模式4、说设计5、说板书6、说评价7、说开发。

一、说教材

《信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爱为主题。所选篇目分别为《阿长与山海经》、《背影》、《台阶》、《老王》、《信客》。其中《背影》和《台阶》表达了对平凡而又普通的父亲的理解与同情。《老王》则表达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而《阿长与山海经》、《信客》则着重刻画了生活在社会下层、职业卑微保姆和信客形象。

同时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突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纵观这几年河南省中招语文现代文阅读,全都以“爱”为主题,塑造的一系列人务形象和这一单元出现的人物形象不谋而合,由此可以看出本单元的重要地位。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阅读叙事性作品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加上他们对未接触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相信他们对信客所要做的事情非常感兴趣。

由于科技的普及,信客这一职业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我将采用出示图片和文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近信客,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模式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学校结合新课标要求和学校实际逐步形成了导学案引领下的“先学后教,分层教学”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支撑下,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为:1、预习检测,2、自主研读,3、合作共享,4、拓展迁移,5、静思整理。

四、说设计

(过渡语: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出示目标、预习检测、走进信客、走近信客、感悟信客、寻找信客、写出信客静思整理

(一)首先我将用王顺友的照片和对他的颁奖词进行导入,在展示的同时简单介绍王顺友的事迹,这样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激发阅读兴趣

(二)出示目标

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②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③了解作者意图,弘扬社会正能量。

目的:让学生在开始上课时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做到心中有重点,突破有难点。

(三)教学过程的第三个环节是预习检测,我将重点检测字词。对本节课的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进行检测,要求学生用红笔把写错的纠正在导学案上。落实新课标识字写字的要求,同时日日积累基础知识,为中招考试做准备。

(四)(走近信客)

下面我将承接导入的话题进入自主研读部分,看一看文中信客的职业生涯如何?学生有话可说,多角度、全方位解读信客,完成学习目标1

(五)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和老师的适当点拨,相信能够体会到信客的苦,可信客一干就是三十,信客是怎样做信客?

信客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通过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检测一下学生在学完第二单元之后提炼概括总结信息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同时提前训练中招现代文阅读提型,并落实学习目标2。这个环节我将采用小组谈论,合作交流,并且在讨论时,我将要求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

1、把自己的答案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2、根据同学的答案完善自己的;

3、推荐本小组写得最精彩的同学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的习惯,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六)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我们真切的感受了信客的优秀品质,作者塑造信客这一形象,只是让我们感受他的优秀品质吗?探究这一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信客,敬重信客、记住信客,肯定其社会价值,同时落实学习目标③。

(七)寻找新客在深刻的领悟作者的意图之后,接下来我将让学生寻找身边的信客,并且在他们回答的基础上,展示几张图片,利用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关爱身边平凡而伟大的人,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品质。

(9)拓展迁移:在学生情正浓时我将要求他们用手中的笔写出身边的信客,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这个写作训练将在课下完成。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有感而发。写出心中话,抒发心中情。同时练习写作。

(10)静思整理首先整理本节的基础知识,对易错的地方做出特别的标记,方便复习时很快找到重点。同时,概括总结本单元叙事性作品的写作方法,加强记忆,学以致用。并且本单元几篇文章的语言各有特点,要求学生从每篇文章中各找一处,进行对比,进而学习。

五、说板书(下面我来说说我的板书)

板书内容:我的板书内容直接承接自主研读和合作共享部分。

设计意图:集中体现本课主要内容,简单明了,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小人物,大精神。

六、说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定性评价:自我反思评价,生生评价、教师鼓励性和指导性的评价。目的在于让学生发现题并及时纠正,同时老师激励性的评价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定量评价:学生做完检测题,给出优秀标准,组长统计本组情况对优秀者给予加分奖励,对出现错误的同学进行课下二次过关。

目的在于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行评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说开发

1、网络资源开发:在准备本节课课件时充分利用了网络,王顺友的照片、事迹、颁奖词,还搜集到了一些小人物的照片,做到既符合学生实际,又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生动性融为一体。

2、生成性资源开发: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小组合作、师生合作思想碰撞,擦出火花,体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信息技术资源:上课过程中用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实物展台,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

4、文本资源开发:结合我校教学模式及新课标要求,自己设计完善了导学案,引导学生在预设的框架内进行个性化阅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内容,感谢您的聆听!欢迎批评指正!

初中语文课文猫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1、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2、课文解读: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且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我定下了本文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的重难点。

3、教学目的

1) 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 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2) 能力目标:

a、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3)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则是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二、说教法

1、 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合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三、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因此我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我的教学设想是,第一课时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第二课时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感情。本说课教案只说明第一课时。

五、说教程

(一)、课前准备:主要分为学生准备和教师准备。

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渠道,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及代表作品,还可阅读老舍先生的另一篇佳作《济南的秋天》,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所带来的困难。

在课前,我精心准备了电教的平台、录音等辅助手段来丰富教学,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二)、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是按“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进行教学的。

1、引入新课:我先以简洁的话语引入新课一提起北国的冬天,总会让人想起“大雪纷飞”、“寒冬凛冽”这样的景象。然而在冰雪皑皑的北国之冬中,有一个地方的景色与众不同:它的气候温晴,它的水在冬天“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这个地方就是济南。这节课,我们就在老舍先生的引导下,一起到济南领略济南冬天的奇景。

2、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采用默读法,限定时间,要求学生不回读,全神贯注的读,并且让学生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朗读,使学生感知课文,问题用课件打出如下:

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通过读去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了解文章内容。解题思路: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发现,找出能够支撑作者说法的地方,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2)精读关键段落(3-5段)

老师可适时发问:你最喜欢那一句,为什么?

设题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地品析重点的语句,体会作者感情。也是突破本文难点的很重要的环节。

解题思路:让学生先读再说,甚至用多种形式去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文句的妙处。

(3)使用探究法,老师展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评价老师所展示的图片,哪些地方与课文内容相对应,哪些不相符。

设题目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让学生更为主动的去探究知识。

这种方式将一改以往的老师把学生的思维给固定了的模式。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来,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4)以写促情

要求:请仿照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结合前几天本地的一场大雪,写一写我们孝感的冬天。

设题目的: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抒发自己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感情。

写完后让学生交流,老师予以鼓励,达到本课高潮。

3、归纳小结

让学生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老师对学生的每一点见解都予以肯定)

4、反馈练习

让学生讨论: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设题目的:让学生领悟散文的特点、结构及抒发感情的作用,以便引入下一课时。

六、说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小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景中有情 热爱、赞美

城外远山——小水墨画

水:温暖、清亮、透明

初中语文课文猫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根据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准确、形象诵读课文,把握其故事情节。

2、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培养学生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积累成语。

教学重点:

1、注重朗读,紧扣情节,培养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3、培养学生们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

1、朗读:能准确、流畅、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复述并达到背诵全文。

2、识记:解释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识记、积累。

3、理解:把握课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情节,以及狼和人在较量中的不同表现。

4、探究:人狼搏斗主客观因素及课文寓意,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5、拓展:积累与狼有关的成语;进行课文写作上的评价。

关于教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按照学生们的认识规律,结合学生们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贯穿课堂教学,结合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通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式学习来完成教学任务。

关于教具:投影资料:《狼》故事情节投影胶片。蒲松龄介绍投影。问题设置投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生们课前准备:

1、搜集作家作品资料。

2、依据注释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画出疑问。

3、收集有关“狼”字的成语。

教学思路:

新课改注重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屏弃对课文机械式的分割,特别对于文言文而言,枯燥的独句串通很容易让学生们感其无味,难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针对这篇课文故事性强的特点,首先,设想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听读——讲故事——朗读——自读——个别朗读)形象的朗读,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大局地感知课文,这个作为重点安排;其次,在大方面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拔,落实小局的字词,学生们在知道情节的基础上,有理解的方向可循,字词的把握就不是纯死记硬背的难关。最后,通过合作探究,深入学习课文的内涵,使学生们的理解达到更高的层次,同时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程序:

(一)、整体感知,了解情节

1、教师范读,力求引入情景。

2、学生们讲故事,带入情景。同时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增强形象感。并归纳故事情节。

3、集体朗读,再次体会故事情节。

4、自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找出疑难,落实字句,共同探讨。

5、个别朗读,读出情景。

(二)、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设计四个问题,分别围绕:故事发生的客观条件;人狼搏斗的主观行为;人狼各自机智的体现;以及了解课文的中心。

(三)、延伸拓展

1、拓展知识面,检阅学生们搜集有关“狼”的成语的情况,并造出相关的句子。

2、拓展能力,评价式阅读。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用“……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的句式谈谈感想。

(四)、朗读结束,加深印象

(五)、作业巩固,深化新知

初中语文课文猫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感受游戏中的童心童趣,唤起共鸣;

2、初步领悟儿童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的道理;

3、由意会(理解文本、超越文本)达到会意(心灵交汇),发掘生活中游戏中所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难点】

1、感受童心童趣,与自身经验相契合,形成个性体验、个性感悟。

2、领悟、挖掘游戏中的艺术和美,在基础理解层面上有发展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光之美和光之用

1、展示画有竹和影并含有光的图片,欣赏后,根据图片提问,让学生说出课题──竹影

2、根据课题设问:影从何来?──光也。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写光的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1、2小节。重点领会:

⑴ 这两段写出了光的──?(写出了光的特点,变化过程)

⑵ 这两段写出了孩子对光的──感情。(喜爱,挽留)

3、除了1、2两节,还有哪里同样表明孩子们喜欢月光的呢?引导学生读第3节中描写月光的语句,并让学生把赞美一词具体化。可问问学生他们是如何赞美的,试着赞美一番。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设计说明:

光,对孩子们来说,是留恋的、喜爱的。晚霞下沉时的守定西天和不可挽救,月光升起时的赞美一番,就表现了孩子们当时的心情。没有光,就没有影,没了影就无以描,这不仅影响孩子们游戏,文章也就不真实。所以先引导学生阅读光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教学作铺垫,也有利于学生明白平时写作要求真的道理。

二、寻趣说趣──体验童趣和童真

清风明月的夜晚是多么的美好,竹叶萧萧的声音又是多么动听,孩子们在这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声音中,玩了什么?怎么玩?他们玩的有趣吗?(幻灯显示)后让学生一一找出并体验。

1、重点体验:

⑴ 猜烟气。放手让学生猜,不求科学准确,只求从大胆的猜想中,体验孩子们的那股猜劲,从体验中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创新意识。

⑵ 描竹影。通过比较阅读,读出语气,读出感情,体验孩子们自我欣赏的情趣。

2、设计说明:

趣事和趣味,学生们都有过。如何避免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体验,让年岁稍长于文中的孩子们的学生有同样的体验,就得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味。本环节的两个体验重点,前者让学生自己猜,后者让学生比较读,其目的就是多给学生自己体验。体验时,还应指导学生回到童年,沉浸在童年的生活中。

三、审美赏美──从影到画,深入浅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好问──是求知的前提。在清风明月的夜晚,竹叶萧萧的园子中,孩子们的玩是充满童趣的,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非常天真的。请说说他们提了什么问题,爸爸又是怎样深入浅出地说明的,从孩子们和爸爸的问答中,你们懂得了什么?(幻灯显示)

1、重点明确:

⑴ 模仿和创新的意义。──描和画,其实就是模仿和创新问题。模仿有模仿的意义,创新也有创新的作用。因事因时而异,有的需先模仿后创新,如练字、画画之类:有的更强调创新,如科技发明。可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发表见解,说说模仿和创新的不同意义。

⑵ 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在基本明确中西画风格之别后,展示两幅画,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重点欣赏中国画。欣赏的方法是让学生给中国画拟标题,在与原题比较中印证文本知识,加深对文本活的神气的理解。

2、设计说明:

孩子的问是天真的,爸爸的答是理性的。要让学生理解深奥的道理,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生活联系,才能体会创新和活的神气的意义。联系练字和画画,展示中西画并拟题,正是让可感的生活来解释抽象的道理。

四、跳出文本──体验生活,欣赏艺术

1、引向生活:

孩子们的问天真有趣,爸爸的答深入浅出。从爸爸的深入浅出的回答中,我们知道:就画画而言,有模仿有创新,我们要追求创新:有形似和神似,我们要讲求神气。但创新不能脱离生活,神气也离不了形似。前面孩子们的描人影描竹影,就是他们的生活,就是艺术的起步。诸如此类与艺术有一定联系的儿童游戏生活,你们也一定有过,也一定很好玩,我们不妨再回过头去想想,小时候你做过的哪些游戏也蕴含着艺术和美呢?比一比,谁的游戏更富有艺术和美。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大致明确:

堆雪人、堆积木、玩泥巴、玩沙子──建筑雕塑艺术

骑竹马、过家家、捉强盗、老鹰抓小鸡──戏剧表演艺术

涂鸦、在身上画手表、人体彩绘、在手指头上画人脸、男孩的地上撒尿

画、踩脚印画(用水或在沙滩上)──绘画类

敲击杯碗、玩拨浪鼓等有声玩具──音乐类

女孩子跳橡皮筋、跳房子、丢手绢──舞蹈类

起外号、编故事、猜谜语、瞎掰歌词──文学类

拍照片(摄影) 剪纸、做纸船纸飞机(手工艺)──另外

2、再次欣赏:

童稚的游戏里竟然蕴含着这么多的艺术和美!难怪有的西方学说甚至认为:艺术就是起源于游戏。不管艺术起源于什么,但是我们至少明白了:

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幻灯显示)

让我们大声把我们的感悟读出来。

现在我就请大家欣赏一组来自孩子游戏的艺术精晶,让我们再次来体验艺术中的童趣。(幻灯显示)──丰子恺的漫画。

(教学设想:在前一环节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在回忆自己的童年后再来看这几幅漫画,是对童心童趣和艺术美的再度体验,里面的认同感和强烈共鸣都化作一个会心的微笑。利用瞻瞻的脚踏车点拨:每个会游戏的人都有艺术天份,关键在于有没有努力把它发挥出来。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欲)

3、再来品读一首小诗:

时光带走我们的童年,让我们长大:岁月增长我们的阅历,让我们成熟。但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睁大聪慧的双眼,展开想象的翅膀,那么一片 绿叶是一首诗,一抹斜阳是一首歌, 一个游戏是一种创造(幻灯显示)

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在朗诵中细细体味。

(教学设想:在前一环节基础上趁热打铁,沿续心灵交汇的暗流,自然而然而引出下面的作业,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情欲诉。)

4、设计说明:

走进文本又跳出文本,从文本拓展到生活,又从生活进一步体验文本,这就是拓展延伸的要义所在。为延伸而延伸,往往是盲目的随意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延伸?本环节试着先从文本延伸到童年游戏,意在让学生领会游戏中蕴含着艺术;再从文本延伸到艺术作品,进一步证明艺术离不开生活。通过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五、课后练习

1、人尽其能,各显所长:

喜欢画画的,给童年生活画一幅画。

擅长写作的,将童年生活写一篇文。

爱好唱歌的,给童年生活写一首词。

懂得写诗的,把童年生活写一首诗。

2、设计说明:

练习练什么?怎么练?我以为在一定教学目标控制下,应该有相对的自由度。自由可以培养学生练习的兴趣,自由可以发挥学生的特长。鉴此,本练习就给学生选择而练。

播放儿歌《找朋友》,表达友情并道再见。

【板书设计】

竹影

丰子恺

游 戏───艺 术

趣 美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1000字(通用5篇)


教师是天底下最为特殊的职业,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准备教案是教师的职责之一。借助教案可以提高开展教学工作的合理性,有哪些可以用来参考的教案模板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1000字(通用5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拍、冬、有、个、叫、家、起7个生字;认识提手旁、口字旁、走字旁;理解下课大家一起等词语;能用有说一句话。

2、会正确朗读课文。

3、知道下课要跟大家一起玩,跟同学友好相处。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读课文了解大意,看图说图意,学习生字拍及提手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熟字:皮、下、了、大、你、我、月、云、米及宝盖头。

2、指名认读音节:dingyouqiujiaowanzhenkuai。

二、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事物皮球,问:你会拍皮球吗?(出示课题)让学生读题,教师正音。

2、指导学习拍,教学新偏旁ti手pang。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学,并分析、识记字形拍。强调偏旁表义。

三、看图说话。

1、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玩得怎么样?

2、你知道这个皮球是谁的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按课文顺序读带有拼音的字,读得好的同学可以做小老师来领读。

3、重点正音:拍、冬、叫、真、快。

4、指名试读课文。

5、教师范读、领读。

五、书写练习。

拍:应注意左窄右宽,提手旁应略写长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意思,知道自己是小学生,应和同学和睦相处,一起活动。

2、学习生字冬、有、个、叫、家、起及口字旁、走字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拍、皮球、有、个及提手旁。

2、指名书空:拍

3、指名朗读课文。

二、朗读、理解课文,再学字词。

1、皮球是谁的?你怎么知道?

练习读第1句。有个就是有一个的意思。

2、下课了,冬冬是怎么玩皮球的?

叫大家一起拍皮球,谁能学着冬冬的样子叫一叫?(教师拿出一皮球,让学生演示。)

练习读第2句。一起要读重音。

3、指名读第3句。读后问:谁能学着他们的样子来拍拍皮球?(指名两人,一人拍一下,教师引导学生齐读:你拍一,我拍一,你拍二,我拍二。)

练习朗读,可读得轻松愉快些。

4、他们玩的怎么样?

快乐是什么意思?真快乐呢?一个人玩有这样快乐吗?为什么?

指导朗读,注意真要读得重些,读出非常快乐的语气。

齐读全文,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

三、指导自学,分析识记字形。

1、出示新偏旁:

口口字png。

走走字png。它与我们学过的走有什么不一样?(一捺特长,要能托住上面的字。)

2、教给方法,指导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学习生字的方法是:

认:一个一个地看田字格的字,问自己认不认识,不认识的再到课文中去找拼音,多读几遍。

想:这个字怎么写?怎么记住它?

看:笔画、笔顺可看课堂作业,难写的字多书空几遍。

3、师生共同分析、识记字形。

你学会了哪一个字,是怎么学的?请你告诉大家。(学生说,教师板书。)

冬:可指名学生上来板书,注意下面两点要竖排,不能横排。

有:第二笔撇应写得略长些,月的第二笔横折钩应从横中线写起。

个:书写时应注意在正中位置。

家、起:可让学生说笔画、笔顺,教师放大写,并让学生数数有几画。

四、书写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认读生字词和新偏旁。

2、口头组词。

3、听写。

二、朗读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的:

一、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这篇课文都讲了哪些内容?

2、按事情发展顺序,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了石猴出世。

第二部分:讲了石猴跳入瀑布泉中,发现水帘洞,欲带领众猴在这里安家。

第三部分:讲石猴成为猴王称美猴王。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学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2、提问题一起讨论。

1)这一部分是围绕什么谈的?

2)花果山位于哪儿?

3)这块仙石什么样?

4)花果山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芝兰是什么意思?开辟是什么意思?既久是什么意思?

5)这个石猴有什么特点?

四、巩固练习

1、讲讲石猴出世的故事。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读课文,这部分都讲了些什么?

2、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3、集体讨论问题。

1)理解词意。

乃挈瞑目冲贯石窍石碣造化

2)石猴是怎样跳入瀑布泉中的?跳入后的情景怎样?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什么叫喜不自胜?

3)看图说说图意。

二、学习第三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部分内容讲的是什么?

2、众猴进洞后的表现怎么样?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是什么意思?石猴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

4、理解词语

供伏无违序齿排班

三、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讲讲猴王出世的故事。

3、讲讲你知道的《西游记》里的故事。

板书设计:

花果山:仙石石猴

水帘洞:天造地设猴王出世

美猴王:高登王位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篇3】

⒈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⒉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

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花瓣飘香》。同学们看了课题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

⒈自学生字词。

⑴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上的生字。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红艳艳不知所措惶恐懂事阳台

⒉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小屋清晨惶恐红艳艳阳台花丛懂事舍不得

⑵指名读词,注意读准字音,重点读准:花丛舍不得。

⑶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试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三、读讲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这一丛月季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谁会读这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描红。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第2-11自然段

1、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板书: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齐读第二自然段,板书:摘花瓣)

⑴、读这一自然段时,你注意到哪些词?在这些词下面加上着重号。(教师引导学生在俯在花前小心地摘双手捧着下面加上着重号)

⑵想一想:从这几个词语中你的头脑中会看出小女孩对花怎样?

⑶谁会读这一句?

⑷读了这一句,你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小女孩为什么摘花瓣?)

3、过渡:课文中的我同样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因此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摘花瓣时叫住了她。(指名读第3自然段)

让学生仿照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在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并围绕这些词语提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4、我叫住了小女孩,同小女孩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注意对话的语气,并在表示提示语气的词语下面加上着重号。

5、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引导学生在语气上进行评议。

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篇4】

《要好好学字》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明白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学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长句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讨论: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两遍。要求:

(1)画出生字词。

(2)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抽读生字词,正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齐读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谁?写关于他们的什么事?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

毛主席在()遇见()。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字形。

(1)出示:延、革、席。教师讲述书写笔顺:延、革、席

(2)出示:宝、贵。

(3)引导学生自学:刘、泽、参、腰。自学后指名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书上描红。

4、指名口头一字开花。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

2、课后练习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1、出示投影片,引导观察:这是什么地方?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

(2)讨论: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说些什么?

指导: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我们的革命根据地。

(3)“才”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说说。(只)。用在这里强调了什么?

(4)指名来图上指出谁是安定宝,谁是刘长贵。

(5)齐读第一段。

(6)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毛主席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4)比较句子:

A、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B、毛主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

①指名读句子。

②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为什么?

③“弯下腰”说明了什么?

(5)指导朗读。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

(2)投影出示第三段。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

(3)这是谁对谁说的?

(4)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5)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

(6)指导朗读。

三、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参加”说一句话。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条文罗斯福夫人的过程,懂得走向生活,广交朋友,才能为生活赋予价值,增添欢乐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向罗斯福夫人提出的是什么问题?罗斯福夫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三、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文章的第一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1)作者当时的身份。初出茅庐产什么意思?

2)当得知让自己去采访前总统夫人的时候,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什么是非分之想?

2、当责任编辑肯定了这件事以后,作者是怎样做的?功成名就是什么意思?成竹在胸是什么意思?

五、巩固练习

1、抄写四个字的词语。

2、朗读课文第一、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全班讨论

1、整个采访过程是哪几个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罗斯福夫人什么样?魁梧是什么意思?敏锐是什么意思?不可磨灭是什么意思?

3、我率先抛出的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是什么?我预想的答案是什么?

4、什么是始料未及?

5、罗斯福夫人为什么选中了作者呢?你怎样理解罗斯福夫人的这番话呢?

6、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作者有什么收获?什么是座右铭?

二、总结课文

1、罗斯福夫人是怎样的一个人?

2、这篇文章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抄写课文中四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决定:初出茅庐采访

准备:扎进寻觅吮吸迫不及待

采访:走向生活广交朋友

收获:获奖座右铭

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