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2024年教师读书笔记

时间:2024-03-03

2024年教师读书笔记7篇。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2024年教师读书笔记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教师读书笔记 篇1

一个老师仅仅靠他的外表或者专业知识去打动学生是不长久的,只有他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长久的。

——题记

读了刘良华教授的著作《教师专业成长》,我深有感触。在这本书中,刘教授并没有徒劳地说教,而是通过积累案例、教育事件和相关的教育故事来阐释教育的原则。他的知识的渊博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探索,委实让我敬佩。

书中的建议使我们作为教师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并在思考上给予我们指导。它就象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的教学方向!

本讲提供了三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是“吃透教材”;(1) 改变教材有一个前提:应该知道什么样的改变是正当的,有意义的?如果是对教材的随意调整,给学生提供一些毫无意义、相对简单的学习内容,这样的改变总比不改变要好。

所以我们得出了一个基本结论:先吃透课本,再超越课本。不可以连自己现有的教材都没有弄明白,就想抛弃教材,另起炉灶。

(2)你知道教材怎么产生的吗?教材是经过审议的,审议通过之后,再做教材。每家出版社在制做教材时,都要汇集众多专家的智慧和优秀中小学教师的智慧。

你如果认为这个教材很糟糕,这个可能性不是太大。所以,要先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这是最基本的前提。

第二条建议是“补充教材”;(1) 推荐了三个案例,一是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第二个案例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老师的“反叛”。 第三个“补充教材”的案例是武汉的何文浩老师。

(2)什么是课程资源?有一种资源,就是教师自身的智慧、阅读、记忆和批判性思维。这就是资源。

每一个老师不一定都要有绝招,但每个老师都要过这一关:他必须能够“补充资源”。

第三条建议是“更新教材”。(1)除了“补充教材”之外,还有一种比较剧烈的改变,叫做“更新教材”,或者叫做“更换教材”,也可以叫做“开发教材”,就是重新开发一个教材来。这跟一般意义上的“补充教材”不同。

一般意义上的补充教材是做“加法”,“更新教材”不仅仅是做“加法”,它首先要做“减法”。(2) 第一个案例是山东的王泽钊老师。王泽钊老师是一个真正的语文教学的“叛徒”。

他自己编语文课本。无论哪个教材,他都不会用现成的。他偶尔也会用现成的教材。

怎么用呢?就是把多种版本的教材聚拢起来,在这本教材里面哪篇文章好,他就把它拿过来。最后,教材就变得很厚了。

推荐的第二个“更新教材”的案例是张思明老师的“数学建模”。张思明老师是北大附中的数学老师。张老师的课最美的地方在于他在数学领域有着更为开拓性的探索。

他的方法是引导学习和探索,独立解决问题,然后进行数学建模。(3)有一个说法:“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

”我们首先要保证我们教的知识是正确的,有意义的,然后我们才去想:如何用好的、正确的方法去教授这些知识。一个好老师必须先是一名课程工作者,然后才是一名教师。

中国的教育界一直把教师视为“教学工作者”,这没错。但是,真正优秀的教师,他首先是一名课程工作者。

什么叫课程工作者呢?这个说法有很多涵义,可以说得简单一点:教师善于加工、改变教材。

然而,真正有经验的教师利用自己的阅读和经验,寻找有意义的材料,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补充资源。首先,要确保提供给学生的知识材料有意义、正确、值得阅读。

读《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三:

第二讲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

(1)严格地说,教师的“课程智慧”与“教学智慧”是连在一起的,很难分割。教师的“课程智慧”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既显示为教师的“备课”行为,也可能存在于具体的教学过程的现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有相关的课程智慧和课程资源的临时使用和开发智慧。

但是,还是可以做一个简单的划界:教师的“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行为,而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课堂”行为。

(2)将教师的“教学智慧”概括为三点,这三点也可以视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素:第一是传道,推荐的第一个有关“传道”的案例是美国电影《死亡诗社》。第二个案例是南京师大附中的吴非老师。

笔名是吴非,真实的姓名叫王栋生老师。他写这本书叫《不跪着教书》。第三个案例是“教师的气质”。

有一种教师,他有自己的精神气质。北京师范大学的顾明远先生,中国教育学会的会长,给刘可钦老师写过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就叫做《教师的气质》。第二是授业。

“授业”指的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传授一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生活技能等。第三是解惑。

“解惑”意味着先让学生有困惑,然后教师才去引导。“解惑”实际上是引起学生“主动学习”,这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

(3)推荐的有几篇文章,一篇叫做《承受苦难》。人要是不能承受苦难,人永远长不大。他的脸上只有浅薄,只有浅薄的乐观。

另外一篇文章是《受伤的蜜蜂》。最后推荐一篇文章是:《夏令营中的较量》。

(4)“好课”总是让学生有一种感觉:他被你感染,一种力量感染,新课程称之为“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四:

第三讲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

(1) 如果一个人有课程智慧和教学智慧,基本上可以说这位老师能上好一课。但是,仅仅能够上好一堂课,还是不行。有些老师在课堂上表现很好,但这个老师却被学生们痛恨。

所以,我们讨论了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之后,我们要讨论教师的“第三种智慧”。我把它叫做“管理智慧”。

(2)教师应具备的管理智慧是: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即民主管理。提供的第一个案例,是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关于魏书生老师的管理经验,大家可以去读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第二、教师要有一些管理技巧。推荐老师读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万玮。万玮老师的书在很多地方可以找到,叫做《班主任兵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出版。

不过,不要迷信这本书。它的技巧并不总是正确的。这几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书,有一个“大夏”系列,做得很不错。全国教师都在读这个系列的书,比如郑杰的《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万玮的《班主任兵法》、窦桂梅的《玫瑰与教育》,等等。

第三、教师要有威信。教师在学生中是否有威信,取决于教师能否使学生敬畏、喜欢教师。教师可以询问自己:

我要让学生敬畏我,我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这一条,紧接着可以询问第二条:我要让我的学生喜欢我,我做到了吗?

推荐一些案例,其中敬畏和喜欢是两个基本要素。三份案例:一是电视剧“大宅门”;二是1999年李镇西老师出版《爱心与教育》(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三是鲁迅的“藤野先生”。

(3) 教师威信是重要的。但是,无论教师的威信怎么重要,也只能成为一个“民主”的前提条件。它不是最重要。

有些老师威望很高。如果他在教室门口停下来,整个教室就会立刻安静下来。当然,这样的老师会感到很骄傲,有成就感,但这样的老师师不成功的。为什么?

因为他并不能够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就是说,他只有威信,没有民主。

(4)作者的意见是:威信和技巧都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民主。这有些类似前面讨论的“教学智慧”:

教师的“传道”、“授业”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解惑”,即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学习。

读《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五:

第四讲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

(1)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是“主动精神”。“主动精神”首先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任何人都需要“执行力”:

在别人需要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你立即动身去做。这是一种雷厉风行的习惯。这里面隐藏了一个问题:

当一个人惯于雷厉风行地执行之后,他可能“只能执行,不能创造”。我提出一个说法,叫“创作性地执行”。

(2)教师不仅要执行,而且在对自己的一生负责,要有“生涯设计”。教师的职业生涯设计实际上是让自己活在希望中:知道明年要做什么,两年后要做什么。

有一个词语,可以为教师的主动精神提供解释,叫“自强不息”。

(3)关于“自强不息”,举了几个案例。第一个是《同学的差别》。推荐第二个案例。

这个案例叫《赐予我控制感吧》。这是华南师范大学迟毓凯博士推荐的病例。它是一个心理学实验。

推荐第三个案例是《水木清华》的一个片段,是有关清华大学的几个片段。

(4)清华大学的校训。第一条,自强不息;第二条,厚德载物。它是引用《周易》里面的一句话。

第一种是自我完善,它暗示着男人的性格,第二种是美德,它暗示着女人的性格。不是那么绝对:有时候男人需要女人的性格,有时候女人需要男人的性格。

每个人都需要这两种性格:自我完善和美德。

(5)“主动精神”除了显示为“创造性地执行”和“控制感”之外,还意味着“生涯设计”。

读《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六:

第五讲怎样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 教师行动研究包括三个要素:一是教师的学习;二是教师的行动;三是教师的出版。在这三个要素中,教师行动是最关键的要素,但教师行动必须有一个“前因后果”,否则,教师行动就做不下去。

“前因”是“教师学习”,“后果”是“教师发表”。

(2) 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当然可以通过自我反思来解决相关问题。只是有时,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获得他人的经验和智慧的支持。

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往往保存在专家、书籍或图像中。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访问教师、阅读和学习获得专业支持。

(3) 人类的学习始于模仿。向老师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模仿的体验。阅读使人对远古的智慧的领会与借鉴成为可能,这种阅读既包括“读书”,也包括“读图”,比如**教育电影、教育录像。除此以外,还要进行研修。

2024年教师读书笔记 篇2

暑假期间我读了河南安阳市殷都区教改实验校编写的《分数大变脸》,让我感慨万千。书中用大量的事实阐述了“无分数评价”,即对学生的多元评价。最大的亮点不仅在于分数,更在于如何从操作层面评价学生。

经过阅读,我认为殷都实验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什么是“无分数评价” 。

从观念上,淡化分数;从操作上,等级取代分数。无论是课堂检测还是单元检测,无论是作业批改还是期中、期末各类测试,无论是口试、笔试还是其他考核、考评,一律不出现分数,取代分数的是等级和各类标志。通过一系列配套的评价措施和方案,可以全面、定期地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

二、“无分数评价”的主要内容。

整个评价体系由考核、评价和评价三部分组成。“考试”在这里是“大考试观”,泛指一切测试、关注平时、关注过程。

一般来说,是指主要科目的笔试,如课堂测试、家庭作业练习、单元测试、期末测试等。期末学科测试试卷,用星级、激励性评语等来展示。“考核”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书面考试的单项考核,比如语文学科的普通话、朗读等。

“考评”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量化的考查评定,除考试、考核内容之外的情商素养,即非智力因素,包括学***、学***、学***、学***四项内容。

三、教师课堂的评价。

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采用“五率”评价:精力流失率、学生参与率、流程落实率、黑板利用率、目标达成率。

四、围绕考试的“四清”。

“四清”指:堂堂清、作业清、单元清、期末清。“堂堂清”:

(1)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导学案中的学***和检测题;(2)对于堂内确实“清”不了的学困生,只要尽力了,允许有学不会的,但要做到心中有数。“作业清”:主要从作业的改革方面进行,减少刚性作业、增加***业;减少书面作业、增加实践作业;减少课后作业、增加课前准备;减少课本作业、增加课外读看作业。

“单元清”:单元检测+单元知识数。单元检测允许学生重考。

“期末清”:诚信考试+密封反馈+亲子互动;命题权力下放学校、下放班组。成绩不理想,允许学生再考。

总之,它从操作层面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评价方法和方法。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以后还会再读。

2024年教师读书笔记 篇3

这个暑假认真阅读了《微课:课堂新革命》一书,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尤其对微课有了进一步了解。

书中我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为表现形式,以学***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它主要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短”是指**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震撼令人难忘。

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在学校上新课,在家里做作业,所有的内容都是一步步的,只照顾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还没能因材施教。学生下课后应该做什么?没办法解决就会到课外辅导班。通过对微格课程的学习和体会,笔者认为微格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具有许多重要的意义:

1.微课是一种浓缩型课程,时间简短,知识点明确,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自助餐”式的学***。无论是学***识,还是课后复习,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学***知识难点或者技能,并且可以反复学习,针对性强,灵活性强,学***充足,可以有效提高学***。

2。微课堂时间很短,10分钟以内,话题清晰,只有一个,这可以让学生在这段时间集中所有注意力,不容易分心。

3.互联网发展是大趋势,尤其是移动终端的快速崛起,网上学习、手机学***会成为日后的主流学***,而微课正是适应了这种改革趋势,走在发展前沿。

四。微课程可以促进一种自主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测试,培养学生的认知学习能力。

当然,这只是对微课的初步认识,微课如何设计与制作,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xx等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仍是一知半解,还需要不断学***。

2024年教师读书笔记 篇4

《做幸福的老师》读后感

现在,大多数的老师没有幸福感,因为每天要忙于各种各样的工作:备课,上课,等等......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名目繁多的检查,真的感到心力交瘁。

当有很多活动甚至带着工作回家的时候,怎么会有幸福呢?

可是读《做幸福的老师》之后,一切都改变了。王三阳老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平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书中说:“微笑教学——出示最好的名片”,微笑会在脸上挥之不去,在心里洋溢,让快乐的生活和一天的工作拉开了迷人的序幕。

自尊、自信、自强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做一个快乐的老师才能让学生快乐。我想,很多人往往是在人生路上,在行走的途中,错误地把行走当作目的而忽略了观赏沿途的风景,造**生的错乱。而我,作为一名教师,努力调整着自己的思维,每当早晨早早来到学校, 也许有时会有身体的疲惫,但是,我觉得幸福,因为我可以早早享受校园的宁静,可以早点看到孩子们;早锻炼的时候,陪着孩子们一起练习广播操,累着,但是快乐着,因为,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的进步,感受的是他人所体验不到的做教师的幸福......

本书其中的一个章节--《没有孩子是差生》,更是让我感动的泪花闪闪。

在我们的社会,在很多人看来,优秀是标准,“差生”几乎存在于每一所学校。班级里差生多,许多老师就多了烦忧,幸福感大打折扣。“好学生”和“坏学生”之间似乎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自然受到不同的对待,甚至连老师的眼睛也不一样。

我试着从很多方面了解美国的教育,因为我想了解为什么美国人那么喜欢挑战,那么善于冒险,而挑战和风险充满了无穷的智慧。在读了很多书之后,我终于明白,美国教育的思维方式与我国恰恰相反。

有一次,一位中国家长问美国一所大学的校长:“你们学校有多少好学生,多少坏学生?"校长的回答也许令他很失望:

"我们这里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

书上还说:"学会欣赏你的学生"。是的,我发现有时候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我们每天报怨,感到无聊,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里都会不好看,所有的工作都会显得枯燥乏味。

感动之余又不禁想到自己,如果有人问我:"你会真正的喜爱自己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

喜爱。但仔细想想。比如,面对问题学生,你有足够的耐心吗?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真正喜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

成绩差的你是否缺少一些耐心?

教师的幸福人生需要我们用幸勤的汗水与泪水来滋润,当一切成为往事的时候,倘若我们能够坦然地迎接自己教育过的每一位学生的笑脸,那才是教师幸福的最高境界!

是呀,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我们应该知道如何欣赏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最重要**,必须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诸多不利因素,可以通过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和感恩来弥补。

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要把教材研究和教学研究作为提高素质的必由之路,把教学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体现。722331.coM

合理、科学、合理、与开发区相适应,在动态变化中不断提高目标,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前提。自我价值的不断实现是人们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伤。

善待自己──别跟自己过不去。首先,教师是个体。放下心中的“教师尊严”,学会平等、和平地与人相处与沟通。如果要把教师作为终身职业,就应该放弃不必要的攀比和功利之心,善于从自身的专业优势中寻找生活的乐趣。

保持心理平衡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基石。一些医学专家说,心理平衡的保健功能超过了所有其他保健功能的总和。只要我们关注并达到心理平衡,我们就会拥有开启健康与幸福之门的金钥匙。善待学生──努力做一个成功的教师。

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是教育成功的动力。没有学生的配合,教师的工作永远不会有成效。可以说,教师工作的成功程度取决于教师的兴趣程度和派遣学生与自己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感到快乐的教师是最快乐的教师。

善待同仁──做一个与人为善的人。教师间公共的人际关系无外乎合作与竞争两种。正确处理这两种关系,有利于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情商高的体现。

合作是第一位的。只有与同事有效合作,才能体现我们的专业价值。

现在,我终于有了一个令我感动的结论:“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朋友们,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幸福!幸福应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让我们一起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幸福从此熙熙攘攘。1

2024年教师读书笔记 篇5

以上《不跪着教书》一书中谈论了很多话题,提倡读书,提倡思考,针对教师,针对学生,关于名校,关于校长……是名副其实的随笔杂记。书中观点鲜明,言辞尖锐,却体现出作者对教育爱之深,痛之切的深沉情感。

书中提出教师不跪着读书,不跪着教书的观点。一个没有思想的人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读书时不思考,没有独立见解并复制整套书籍的老师和录音机之间有什么区别?任何人都不应该跪着读书,老师也不应该跪着教书。

一个跪着教书的老师,不仅像一棵枯树,而且扼杀了学生的思想火花,教给了和他一样枯萎的学生。书中写得好:“语文教师不应当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那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这句话,我想对教任何课的老师都适用。

《不跪着教书》,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当这种人格和理想与现实竞争时,她就成了捍卫人格尊严和理想的**。

人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不跪着教书》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和生命本质的全面地关注。对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残酷的教育,对扼杀生命的**落后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长叹,或抑郁愤慨,惑无情讥刺……如果说人的本质,是由精神灌注出来的,那么,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教育本质的阐释。

把“人的教育”写在我们的旗帜上,让学生既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包括具有崇高精神和理想的人,成为庄严站立着的铁铮铮的人),又成为有科学精神的人,也许,这就是作者教育的理想,或者说是他所崇尚和实践着的理想教育。确实,对现今教育界和整个社会功利浮躁的众生相,对随处可见的人文精神的失落,道德的沦丧,作者是长叹感喟,痛心疾首,忧心如焚的……如果说当年鲁迅弃医从文,为的是拯救国人的灵魂的话,那么,我们能否说,《不跪着教书》就是作者高扬人文精神的理想呼吁教育归依正途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不可否认,全书很多篇,披露了人们都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可以说,大凡与中小学有关的人们:家长、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或者有人就是践行者,但又有谁能像吴非老师这样直面现实,直逼人生,洞烛幽微,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的疮疤并剖析个中原因的呢?

因此,有了这个,我可以说只有站着的人才能写出这样一本站着的书。

作为一个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知识分子,这部书的字里行间,始终流淌着作者对祖国对我们这个民族以及平民百姓所倾注的汩汩的一片真情,对民族文化精神的热切呼唤,这感情深沉炽烈,甚至催人泪下,虽然他的表达看似平静甚至苛刻,但赤子的情怀,只要你读了这部书,你随处可以触摸得到。然而,作者和共和国都经历了痛苦和反思的历史。

在书的第二辑《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我再一次看到教师“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的观点,想对于教师的地位仍旧没能高起来,为什么教师的群体的综合素质提高缓慢等而言,芸芸众生的教师已经成为不再读书的可悲一族。同样是睿智的话,还有“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这三句话是作者认为评价一位教师工作的三句话,对我是有启发的。

“现在的一线老师到了教育岗位,很快就钻营仕途,不愿意钻研教学,在他们看来,辛苦半生从事教学不如弄个小官做做。”或者都弄点钱花花。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潜心钻研自己的专业,不受这样的**,《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给了我全新的启示:

我一定能抵制**,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以前总以为这个世界已经没有良心,没有希望,到处都是道的沦丧的精神堕落;总以为中国的教育已经走进了死胡同走进了瓶颈走进了深渊走进了黑暗,因为社会中的一切势利恶俗庸碌功利人心不古已经渗透到学校这块所谓的净土……但,读完吴非老师《不跪着教书》一书,我空洞无奈形同沙漠乃至有点绝望的心海里,似乎有了点希望和亮色;环顾四周,看看眼前的社会,我们似乎有了一些信心和希望。是的,信心和希望!

平静的叙述也好,忧伤地感叹也好,甚至是愤怒的叱骂也好,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个赤子对母亲和我们这个民族的炽热的情怀,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理性的思考!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我想,如果每个教育者,在琐碎劳顿的教育工作中都能这样思考: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

那么,我们的国家真的有希望了。当然,我们还是不失望,因为,《不跪着教书》一书的本身,就告诉人们:这个社会还有希望,中国的教育还有希望,因为,我们的面前还有这样站着写作的人,铁骨铮铮的人!

我敢肯定,而且不止一个!

2024年教师读书笔记 篇6

近来,我读了《刻画教师》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可贵的好书。

《刻画教师》一书中,闻名的美国教育心思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想的近200个在学生年代所阅历的最不愉悦,且浮光掠影的工作。这些工作,触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日子,包含班级办理、幼儿活动、课堂教学、成果鉴定、师幼往来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实在地反映凝结了教师在教育办理中易呈现的种种过错。读着这本书,如感同身受,从所举教师的过错傍边,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事例中进一步了解了幼儿的感触,又一次站在幼儿的视角审视咱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招引我的是,在每一个事例后都有“处方”的方式,对产生的工作给予剖析,协助读者找出问题的底子。这些剖析依据人的心思开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幼儿的尊重、了解,重视、赏识、支撑、协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幼儿真挚的爱。比方:“当你伸出一个手责备他人的时分,剩余的四个手指其实在责备自己”,“优异的教师,长于发掘不拿手体现的幼儿其他方面的长处”。

作为新教师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功与失利,表彰幼儿仍是批判幼儿,促进幼儿前进仍是按捺幼儿开展,是咱们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想想自己或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损伤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常识能让我康复安静,坚持心思平衡。

2024年教师读书笔记 篇7

作为教师,如何成长?

李志欣老师在《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一书中,告诉我们:“成长的秘诀在于对万事万物的感恩与敬畏,每一件事物都肯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只要以一颗坦率真诚的心,一定看得到事物的优点,然后以此为契机,去阅读一本书,或者去听取他人的生命经验,或者当场启程前往某处,让自己更深入地学习与思考,长久下来,气度自然就会有所生长。”

《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这是一本含金量很高的书,李志欣老师现身说法,通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如何处理家校关系,如何提高教研能力,如何快速成长为名师……告诉我们成为名师最重要的密码:坚持不断的阅读,学习他人的长处,永不停止的写作,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

读完此书,再看其他教育家和名师的成长之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坚持广泛而大量的阅读,坚持恒久和漫长的写作,坚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坚持一如既往的初心和热爱。读书与写作是教师生命运行的永恒轨迹。

李志欣老师:“说课堂教学的广度,取决于教师教学视野的广度;课堂教学的深度,取决于教师教育思想的深度;课堂教学的高度,取决于教师理想情怀的高度;课堂教学的厚度,取决于教师文化积淀的厚度。”

教师的教学视野从何而来?教师的思想深度从何而来?教师为文化积淀从何而来?阅读,最()是书香能致远。站在教室讲台上的那个人,决定着教育的基本品质。为了让教育走得更远,教师需要大量的专业阅读。

李志欣老师读书遵循“三个一”原则:翻烂一本经典、主攻一个专题、精研一位名家。阅读+写作+反思=成长,李志欣老师让我知道,大量的阅读是一个教师必须要做的事,而反思后的写作才是成为名师道路的“捷径”。对比自身,读书“朝三暮四”,时常一本书没有读完又去读下一本书,读书仅凭个人喜好;写作反思内容太浅,缺少深度。读书与写作,我需要静下心来,潜下心去。

李志欣老师还说:“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要有成果意识,要注意总结自己教学中的一些得失和经验,善于把它收集和规整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看着办公室井少梅老师把自己教学教学、班级故事用心梳理,集结成册出版时,心中满是敬佩与震惊。敬佩井老师的执着,笔耕不辍;震惊于每日每周的点滴积累,乘以365天,是如此的具有力量。

“多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多订阅一些书籍和报刊,多读一些教育名家论著,学会用教育家的思想来充盈自己的头脑,这是最廉价的学习方式。”

“如果外界不能给你提供进步的机会,你要学会自己去寻找自我成长的途径。”

“亲其师,信其道,要学会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的奠基。”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李志欣老师老师从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成为名师、名校长,凭借的是自己的专注。专注于当下,脚踏实地,终究会自带的光芒和色彩。成长终究是自己的事情,从现在开始,做点滴的改变吧。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