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小学二年级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4-03-25

小学二年级音乐说课稿合集(4篇)。

老师可以在很多方面拓展学生的兴趣,在老师教学时,教案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教案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可以让你了解的更多吗?以下为编辑为你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音乐说课稿”,请您将我们的网站记在心里继续关注我们的最新情报!

小学二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1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金铃铛》,那是描写什么景色呢?对了,是秋天大丰收的景色。今天啊,我们再来听一首《丰收之歌》。

三、新课教学

1、初听全曲

a、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b、它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2、再听全曲

a、哼唱它的主旋律

1=c2/4153|135|135|11|

4666|3555|2432|1—||

b、说说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c、简单介绍歌曲

?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它描写秋天田野上的庄稼都已收割,果园里的水果也已摘完,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同时,也不忘记帮助别人,表现了劳动人民丰收后,到处都是欢歌笑语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四、参与表现

师:丰收的时候是一个热闹喜庆的时候,为了庆祝丰收的节日,农村里的劳动人民喜欢敲锣打鼓来庆祝,我们就用打击乐器来庆祝吧!

1、教学生用铃鼓、沙锤和碰铃,用轻快的节奏给乐曲伴奏;

2、请同学上来用乐器伴奏。

五、总结下课

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

小学二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2

1、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2、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

3、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学唱《打花巴掌》《蜗牛与黄鹂鸟》

感受音乐情绪教学方法:动感教学法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聆听《玩具交响曲》、聆听《出发》。

一、聆听《玩具交响曲》

1、导入师:“小朋友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玩具?”

师:“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关于玩具的歌”[出示《玩具交响曲》音乐]

2、引导学生体会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3、复听乐曲,试着让学生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在听到乐曲中模仿小鸟的声音用手势表示出来。

4、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或模仿敲击某种乐器。

二、聆听《出发》

1导入师:看到小狗拉着雪橇你想到什么?[出示《出发》图文]

2初听音乐提示:音乐中描绘的小朋友是怎么出发的?你仿佛听到什么?

3复听时,学生随乐曲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小学二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3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首先要带小朋友去蒙古大草原看看,了解一下那里的人民的生活。你们听,太阳快要下山了,牧羊姑娘正敲着竹梆呼唤小羊儿快回家呢。小羊儿跟着妈妈跑过来,还带来了一路铃铛声。天慢慢黑了,星星亮了,小青蛙也唱起了歌。小羊小羊不要怕,牧羊姑娘为你点着了灯火。

师:这首歌曲好听吗?

生:好听。

师:今天,老师就请小朋友们来当小乐手,用刚才老师手里的这些乐器为这首14

歌曲伴奏,好吗?

二、引导掌握。

(一)、认识四种打击乐器。

谁认识老师手里的这些打击乐器?

1、敲一敲听一听。

请几个学生上台来演奏这样乐器,要求按节奏演奏,其他同学认真听辨音色。

2、想一想做一做。

生活当中有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和这些打击乐器的声音相像?家可以试着做一做,敲一敲。

(二)、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1、听赏。

2、学习曲谱。

a、老师一句一句带唱一遍。

b、学生跟琴演唱全曲。

3、学习歌词。

a、老师一句一句带唱一遍。

b、全体学生齐唱。

c、无伴奏演唱。

d、跟演唱整首歌曲。(第二遍唱伴奏带)

(三)、为歌曲伴奏。

1、分乐句为歌曲伴奏。按照书上的要求进行伴奏,伴奏得的小朋友上台来担任小乐手,用相应打击乐器带领其他小朋友进行伴奏。

2、小乐手伴奏。

请八个同学担任小乐手,完整伴奏整首歌曲,其他同学演唱。

三、结束课业。

1、小朋友喜欢这首歌吗?一起来学一学。

2、读歌词。

3、采用全曲听唱方法学习歌曲。

4、跟着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5、“接龙”演唱歌曲。

6、感受。观看有关夜晚优美的场景,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歌曲的意境。

7、表达。学生自由的说月亮,他(她)心中的月亮。

8、引导学生创编歌表演。有感情地进行歌表演或创设情景表演。分组进行展示。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四、课题小结。

教师对学生上课的情况进行小结。

小学二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4

1、能用轻快的声音演唱“动物唱歌”歌曲,感受对小动物的爱心和愉悦的音乐情感。

2、能运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并即兴创编各种动物演唱及动作,在合作中学会社会交往。

3、欣赏“快乐的'小熊猫”管弦乐曲,体验小熊猫开百货商店高兴地心情,感受强弱记号的效果。

重点:能够运用柔美亲切的声音准确的演唱“动物唱歌”歌曲,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难点:通过运用动作、唱歌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多媒体课件、钢琴、动物头饰、录音机、

本教案的设计,充分渗透新课程的理念,整个教学环节是在一个大情景中的小游戏串中进行。在设计上,注重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注重学生即兴创作能力和个性发展。使学生从开始到结束,始终沉浸在对音乐美的情感体验中。

一、感受音乐、创设情境

1、教师播放音乐《在动物园里》,学生随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进教室。

3、(节奏游戏)

师:“蓝天白云飘,天气真正好,动物来唱歌,请来了小花猫”

生:“喵喵喵喵喵喵”小猫心情好!

师:请来了小小鸡

生:“叽叽叽叽叽叽”小鸡笑嘻嘻,

师:请来了小小鸭

生:“嘎嘎嘎嘎”小鸭笑哈哈,

师:请来了小青蛙

生:“呱呱呱呱呱呱呱呱”青蛙乐开了花,

师:团结起来亲又亲,合唱的歌声真美妙。(四种动物合唱)

在着美妙的歌声中,你们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什么喜事?

二、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2、(感受乐曲)师:刚才我们听赏的乐曲是用管弦乐队演奏的,现在请看部分乐器演奏的姿势(出示课件)请你们每一小组自选择一种乐器来模仿演奏,管弦乐队演奏开始。

3、师:演奏的真棒!现在我们来根据乐曲,两人一组来体验“快乐的小熊猫”开商店的过程。

三、体验强弱记号,师生合作

2、(出示课件)师说:这里有两位小朋友会告诉我们,这两小朋友有什么不同?说的很好!小红离我们近,小娟离我们远,离我们近的叫喊声音怎样?离我们远的声音又怎样?。

3、师:我们就用强弱的方法,把“熊猫百货商店”开业的消息告诉远方的伙伴,请右边小朋友在不近不远处,左边的小朋友在远处,老师在近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好消息告诉大家。(师生一起感受f———mf———p)

四、学唱“小动物唱歌”歌曲

2、(感受节奏)师:先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歌曲中的节奏(拍击或用跺脚的形式来感受原形节奏)

3、(熟悉旋律)师:(1)请小朋友根据旋律用走路的形式来感受节奏,按教室绕一圈;(2)用柯尔文手势来感受一下旋律的高低;(3)现在请你们按节奏唱一唱字母谱。

4、(课件)教师按节奏念歌词,学生集体念一遍。

5、跟琴学唱歌曲

6、歌曲处理:在小动物叫处加入两个大小不同的,再唱一唱,并用动作来模仿小动物的形象。

五、拓展音乐、才艺展示

1、师:你们演唱的很好,现在我请几位小朋友上来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会唱歌的动物,其他小朋友配合,怎么演唱呢?你们唱“许多小动物,在唱着歌…”上面的小朋友就把你模仿的动物用歌声一个接着一个的告诉大家。(举例)

2、(音乐剧)师激动的说:小朋友配合的非常好,下面我建议我们来创编一个音乐剧,把我们感受过的乐曲、歌曲及音乐技能连串起来进行表演,能行吗?请二组的小朋友扮演熊猫准备开业的过程,小鸟在森林里自由的飞翔,其它小朋友模仿成管弦乐队,结束后这组的小朋友开始买卖活动,第一、三组小朋友用强弱的方法把开业的消息告诉远方的伙伴,接着自由自在地边唱边表现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来祝贺熊猫商店开业快乐地心情。

六、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表演的真棒!今天我们这节课的课题就叫“快乐的小动物”(出示课题),让我们把这快乐地心情带回去吧!(听“快乐的小动物”歌曲,走出教室)

小编推荐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合集4篇


有备无患,是一名教师所必备的素质,书写教案对于教师来说也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方式。撰写教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您可以考虑阅读一下“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教师资源网的编辑认为它对您会有所启发,这里有您需要的答案快来找找!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篇1)

《蜗牛搬家》: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以朗读为主,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文,让学生体会光有愿望,没有行动,终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演示课件:小蜗牛图,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蜗牛吗?(指名介绍)

2、大家都说得好,可是你知道吗?小蜗牛还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呢?要想理解小蜗牛的这段经历,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那就一起来听听故事吧!

二、听课件录音朗读,通过听朗读,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桌。

四、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一)学习课文第1、2、3自然段,了解蜗牛搬家的原因。

1、蜗牛为什么想搬家?找出相应的句子读读。

(1)指名读,生评。

(2)课件出示山丘美景图。指名介绍景色。用上“有……有……还有……”。

2、螳螂说什么?

住在那么美的地方,它会感到怎样?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3、分角色朗读。

4、小蜗牛的家是怎样的?听了他们的话,它怎样想?读一读。

(二)学习第4、5、6自然段。

1、蜗牛要搬家的喜讯传出以后,乐于助人的小动物来帮忙,到底有谁呢?蜗牛有什么表现呢?请大家自由读4、5、6自然段,边读边在书上做上记号。

2、出示表格,汇报交流。理解“犹豫”。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犹豫过?

3、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课文4、5、6自然段。

五、揭示寓意,拓展延伸。

1、蜗牛的家终于还是没有搬成,蜗牛是怎么认为的?

2、在蜗牛看来,是天气不好,真是这样吗?你有什么看法?

3、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课件出示:今天尽你大的努力去做好,明天你也许就能做得更好。——牛顿

六、作业超市。

1、合作表演《蜗牛搬家》。

2、把《蜗牛搬家》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教案篇3

《杨树之歌》: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歌声,非常动听,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学生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想办法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生字并检查。

3、全班交流识字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困难和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4、学生认读含生字的词句,检测认字效果。

5、同桌互相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准能把自己读得好的诗句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理解:聊家常,悠闲。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语文实践,拓展延伸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师举例:“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快来吧……”

“老奶奶,头发白……”

“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2、同桌编一编,唱一唱。

3、指导唱,评议。

4、同学们,大叶杨是我们的朋友,其它的树也是我们的朋友,你能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吗?

①小组交流自己曾观察过的,比较熟悉的树;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③把自己说的写下来。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奇怪、亲切的语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回声的成因。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声”,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字?

2、平时同学们听到过什么样的声音?

3、(板书“回”)构成课题,这种声音你听到过吗?(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打开书,自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下面请同学分段接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⑴(课件出示插图)说图意,美吗?

⑵书上是怎么写的呢?生读第一段。

⑶美美地读第一段,指导学生读,理解句子“半圆形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⑷指着图说一说什么好像个大月亮?用“好象”说句子

2、就在这美丽的桥洞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呢!请同学们读第二、第三段。

⑴小青蛙看到周围美丽的景色,怎样了?(课件出示第二段)学习“呱”字,指导形声字

⑵指导读好小青蛙高兴的句子。

⑶这时,不知哪里来的一只小青蛙也在叫:呱呱呱,多好看哪

当听见有人学他时,这时候,小青蛙心里会想什么?

⑷课件出示问句:你是谁,你在哪?朗读指导

⑸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小青蛙听后怎么样?出示第三段,指导读好奇怪的语气。随机学习“哩”

3、学习四五段

⑴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青蛙妈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也跟着青蛙妈妈一起去看一看吧。(看课件)

⑵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学生回答。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四段。

⑶出示字卡“圈”,读。学生用手画一个圈。老师画很多圈,指导一圈圈。河水激起一圈圈什么?出字卡一圈圈波纹,认读。再看课件,河水被激起一圈圈波纹后,波纹又怎样了?

⑷填空: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到河岸,又()回来。

⑸读一下青蛙妈妈的话

师示范读,评价,学生练习读

⑹读了青蛙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再看课件,填空:声音的()碰到()要()回来。学习“返“

⑺同学们看来都明白这个道理了,那小青蛙明白了吗?他的心情怎样?从哪看出来的?

指导读好句子:小青蛙高兴地一蹦老高,高兴地说:“妈妈,我明白了,这就是回声吧!”

4、小青蛙又回到桥洞里了,我们再来读最后一段。

(齐读)。

四、总结拓展。

大家平时听到过回声吗?在什么地方?

课后可以体验回声,和大家谈谈感受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篇3)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蓝色的树叶》。

一、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翻开小学语文(人教版)国标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的课文,《蓝色的树叶》跃入我的眼帘。咦,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我认真地读了下去: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小朋友向林园园小朋友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小朋友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二、说学生

《小学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也是社会意识初始建立时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他们已学会了汉语拼音,具备了借助汉语拼音学汉字的能力,也有初步了解文中词句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课案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目标的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首要目标也是重点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同学有困难时,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因此我把它定为本课的难点目标。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四、说教法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此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因为著名小语学家李吉林老师认为,无论是认知活动、道德活动还是审美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驱动。语文课标第一条也指出对低段儿童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于儿童,尤其是低年段儿童,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因此营造出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基础的学习情景和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朗读,尽量使课堂充满吸引力。

五 说资源 课件 生字卡片

其目的是增加课堂的新颖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说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二年级说课稿(篇4)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回乡偶书

・・      一、导入

・・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      2、板书课题、解题。

・・      二、学习《回乡偶书》。

・・      1、简介作者及背景。

・・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      (1)分角色试练表演。

・・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      (生谈)

・・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nb

二年级音乐说课稿集锦6篇


人自菁山出,先须问老师,作为教师编写教案是一种对教学能力的体现。教案有利于教学目标明确,可以从教材和学生两方面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本文的重点在于与“二年级音乐说课稿”相关的讨论,如果你喜欢这个想法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同事看看!

二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1

案例名称 《日月潭》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学生 提供者

课时 第二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生子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东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个班是个普通班。经过试验教学后,班上学生思维活跃,对语文非常感兴趣,阅读的愿望很强烈;

学生对课文很熟悉,而且很感兴趣;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错,但对把握文章的关键词能力还不够;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先扶后放、“双主”教学法

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的多媒体情境,在大量的语文“读”的实践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方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供教师使用的资源:自制ppt课件;

供学生使用的资源:课本,印好的拓展阅读资料。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对话平台

复习

1.认读词语卡片:猜词卡──以打擂的形式抢读。

2.分组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交流

1.默读三、四自然段,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子。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多媒体课件播放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湖面上飘荡着薄薄的雾是什么样子?看到“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朗读

1.指导读文:第三自然段中第一句要突出雾的特点,“薄江”、“隐隐约约”读得轻一点。读第四自然段第一句时,音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艳丽之美,第二句要舒缓,声音较虚,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2.学生练习读──范读──配乐读

读思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吸引”的意思。

2.根据教师的提问,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①什么吸引了游人?(突出“风光秀丽”)

②日月潭吸引了谁?(突出“中外游人”)

③日月潭吸引了多少中外游人?(突出“许许多多”)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采用问读的方式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与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注重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感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3.配乐朗读全文。

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群山环绕:指日月潭四周有很多山,被群山包围起来。

名胜古迹:指前人遗留下来的建筑。

朦胧:模糊不清。

仙境:指传说中神仙住的环境优美的地方。

1.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日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

2.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写字

用多种方式查阅资料,看看我国宝岛台湾还有哪些美丽的风光,然后开个‘‘台湾知道少’’的展示会。 1.学生想更深更细地了解日月潭。

2.出示日月潭彩图,引导观察。

3.配乐朗读全文。

背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中喜欢的部分

实践

1.交流日月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月潭,争做最佳“小导游”。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图片展。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展览。

【挖掘课外资源,拓展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深入。】

写字

1.学生观察其他六个字的写法,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强调“隐约、茂盛、省”中“点”的位置和写法,同时重点指导:隐: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省: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3.学生再写,体会字的结构和书写规律。

4.班级展示学生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规律,大胆进行书写尝试,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了写字教学过程的实效。观察发现,书写评议,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写字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5.访说好句。

总结。

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3)课文内容理解:朗读课文,体会日月潭的美。

(4)扩展阅读:解决课文疑问。

(5)创造性思维:制作图片。

八、帮助和总结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著名的风景区。我们喜爱美丽的日月潭,我们热爱祖国的宝岛台湾。 配乐朗读全文。

[《日月潭》(人教版二年级教学设计)]

二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2

1、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与本课主题“童趣”相关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2、能在音乐实践中编创适当的歌词。

3、能准确地按节奏拍击,边唱歌边做拍手游戏。

学唱《打花巴掌》《蜗牛与黄鹂鸟》

感受音乐情绪教学方法:动感教学法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聆听《玩具交响曲》、聆听《出发》。

一、聆听《玩具交响曲》

1、导入师:“小朋友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玩具?”

师:“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关于玩具的歌”[出示《玩具交响曲》音乐]

2、引导学生体会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3、复听乐曲,试着让学生说出音乐中有哪些特殊的声音,在听到乐曲中模仿小鸟的声音用手势表示出来。

4、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表演或模仿敲击某种乐器。

二、聆听《出发》

1导入师:看到小狗拉着雪橇你想到什么?[出示《出发》图文]

2初听音乐提示:音乐中描绘的小朋友是怎么出发的?你仿佛听到什么?

3复听时,学生随乐曲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二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3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

2、欣赏童声合唱《猜调》。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

2、知道有关赵州桥、鲁班、八仙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1、比方歌曲《小放牛》的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歌中唱了什么?

2、你们知道赵州桥、鲁班和八仙的神话传说吗?

3、教师出示赵州桥的录象,并介绍。然后再介绍八仙的神话传说。

4、第二遍欣赏《小放牛》,巩固记忆歌词的内容。

5、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流畅,我们跟着录音唱一唱。

6、介绍对唱的演唱形式。对唱歌曲就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有的是一句问,一句答;有的是一段问,一段答。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种呢?(一段问,一段答)。

7、河北还有一首民歌《小放牛》,也是对唱的演唱形式。内容是说一个小姑娘去买酒,走道三岔路口,不知往哪里走。看见路边有一个牧童,于是上前去问路。但是牧童却没有直接回答她,俏皮地要小姑娘回答他的问题才肯告诉她。你们听听,牧童问了什么问题,小姑娘答上来了吗?

8、有许多歌曲都是对唱的形式,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云南的民歌《猜调》,这也是一段问,一段答的演唱形式。这首歌曲非常独特,除了开始和结尾的几个音稍长外,中间的大部分节奏都很紧凑,歌词很密,像绕口令一样,要仔细听。

9、第二遍欣赏《猜调》,说一说,歌中都唱了什么?

10表演《小放牛》。

启发学生根据各地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演唱。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的巩固新授过程中,我设计“猜谜对歌比赛”这样的活动即让学生根据刚学的歌曲旋律、填上自编的谜语唱谜面,再由另外的学生用同样的旋律来回答谜底,充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4

4、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及合作精神。

听赏乐曲《金蛇狂舞》,让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堂鼓和锣营造热烈气氛的表现力,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探索、表现乐曲表现的情境。

锣、堂鼓、主旋律挂图、“龙舟头饰”、彩旗、

课前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发彩旗;并要求搜集关于“赛龙舟”的资料。

师生问好!

小朋友,你们谁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有哪些主要活动?(学生回答)

师归纳小结: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相传人们为了纪念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然后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虾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尸体。所以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就成了主要活动。下面老师请小朋友提前来感受一下这个场面。

a、初步完整感受

师:请小朋友边听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课件出示:听这首乐曲你联想到什么场面?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情绪?播放乐曲,生静听

师:说的好!《金蛇狂舞》这首乐曲展现的正是端午节赛龙舟时欢腾的场面。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关于“赛龙舟”的资料,现在谁先展示一下!

播放全曲,课件中出示画面。

师:好,马上找到自己的音源,准备好了吗?

师:看老师左手拿锣,右手拿椎子!

b、分段聆听

a、第一乐段

师:我们的锣鼓声已经响了起来,在急促热烈的锣鼓声中龙舟比赛开始了,小朋友,你们听!

播放第一段音乐,及课件图片

师:好!那位同学讲一下,第一段音乐描绘的是一个怎样的场面?

师: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

师:第一段中乐曲通过整齐有力的节奏,表现出了一个热烈的比赛开始时的场面。下面同位两个讨论一下,合作为这段音乐设计一个奋力划船的动作。

师:准备好了吗,下面来听第一段音乐。

播放音乐,生加入动作再次听赏感受。

b、第二乐段

播放第二段音乐,及图片

师:音乐中是怎样表现的?

师:对一个是5656|545|,另一个是1212|561……像两条船怎样?

师:大家看,这种句子越说越短,最后只剩下一个音在音乐中就叫“螺丝结顶”;一问一答就是“对答呼应”。我们来跟琴唱一下主旋律。

生随琴用“嗨哟”哼唱

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老师都被你们吸引住了,再唱一边给我听好不好!左边加了跺脚唱问,右边加了拍手唱答,大家合作来一个“对答呼应”。

c、第三乐段

师:第二段音乐中运用“螺丝结顶”和“对答呼应”这两种手法,生动的表现出了龙舟赛中你追我赶的场面,可到底谁取得了胜利呢?请大家继续欣赏第三乐段!

播放第三段音乐,

教师指着旋律说明:

这里通过明快、流畅的节奏和热情、高涨的曲调使音乐更加热烈了。

尤其是最后2552|43212|4461|2446|5-|5-|6650||把整个音乐推向了高潮!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一分钟,讨论一下设计一个胜利的动作,把它加上去好吗?可以利用身边的小旗。

播放第三段音乐

c、完整体验

师:同学们,聂耳叔叔写的《金蛇狂舞》精彩吗?喜欢不喜欢?那好,我们再听一遍,把你感受到的和学到的知识都表现出来!

师:大家积极性这么高呀!那我就再领大家做一个“赛龙舟”游戏。我们分成红、黄两队,那队在划龙舟时最团结,把主旋律唱的整齐流畅,便为胜利。开始活动后,各组先选出小组长把乐器和头饰领走。

第一步:分组准备

第二步:比赛

第三步:生生互评

师:今天的音乐课大家都有什么收获?

师:看来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今天我们通过听赏欢快、热烈的《金蛇狂舞》,共同感受了聂耳叔叔乐观、向上的作品风格。有机会我们再共赏他的更多作品,同学们再见!

二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5

教学内容:

1、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

2、欣赏童声合唱《猜调》。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

2、知道有关赵州桥、鲁班、八仙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1、比方歌曲《小放牛》的录音,要求学生仔细听歌中唱了什么?

2、你们知道赵州桥、鲁班和八仙的神话传说吗?

3、教师出示赵州桥的录象,并介绍。然后再介绍八仙的神话传说。

4、第二遍欣赏《小放牛》,巩固记忆歌词的内容。

5、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流畅,我们跟着录音唱一唱。

6、介绍对唱的演唱形式。对唱歌曲就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有的是一句问,一句答;有的是一段问,一段答。这首歌曲属于哪一种呢?(一段问,一段答)。

8、有许多歌曲都是对唱的形式,下面我们再欣赏一首云南的民歌《猜调》,这也是一段问,一段答的演唱形式。这首歌曲非常独特,除了开始和结尾的几个音稍长外,中间的大部分节奏都很紧凑,歌词很密,像绕口令一样,要仔细听。

9、第二遍欣赏《猜调》,说一说,歌中都唱了什么?

10表演《小放牛》。

启发学生根据各地的风土人情改编歌词演唱。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的巩固新授过程中,我设计“猜谜对歌比赛”这样的活动即让学生根据刚学的歌曲旋律、填上自编的谜语唱谜面,再由另外的学生用同样的旋律来回答谜底,充分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二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6

1、通过演唱汉族民歌《箫》感受歌曲流畅、起伏的情绪,体验歌曲所表的抒情、愉悦的情感,体验歌曲所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能用连贯、有支持的气息和舒展流畅、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箫》。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渗透传统民族音乐,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

重难点

1、能唱好歌曲中出现的一字多音处

2、渗透传统民族音乐。

教学准备电子琴,幻灯片,多媒体、电子琴、洞箫、竹笛。

教学过程复备

1、教师弹琴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生:你好!你好!张老师你好!

2、教师弹奏音乐

发声练习

lu.-.--..-lu.-lu-

3、复习敲打乐曲《小星星》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用酒瓶琴学打的《小星星》,谁来敲打?

生:学生敲打

1、说说自己认识的民族乐器

2、辨别“箫”和“笛子”【教师出示民族吹管乐器箫实物】

师:谁知道这是件什么乐器?生1:笛子,生2:箫

师:好!箫、回答对了。

师:有的学生说是箫,有的学生说是笛子、不好辨认,【教师出示笛、箫实物】

师:笛是横着吹、箫是竖着吹。

1、教师现场演奏箫

师:我来吹一下你们听一听、它的音色是什么样的、【教师用箫示范吹奏古曲《春江花月夜》片段】怎么样?生:好听!

师:它的音色是什么样的?生:是低沉的。

2、教师现场演奏笛子

师:好!下面同学们再听笛子【教师用笛子示范吹奏民乐曲《喜洋洋》】生:真好听!

师:笛子的音色是怎样的?生:明亮、快捷

师:好!明亮快捷,回答的很好!

3、出示课题,学生试吹

师:今天呀、我们就以箫做主题展开。教师播放课件“箫”图片

师:下面请哪位同学来试吹一下,生:学生试吹笛、箫。

师:对了!主要原因是方法的问题。吹笛、箫不但要有正确的方法,还需要细心和耐心。

4、介绍“箫”

师:同学们!笛、箫是同族同源、都是源于远古时期的古哨,新石器时代开始竹制,在汉代时期箫称之为“羌笛”,羌笛原为古代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唐代以前笛、箫不分,至唐代后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中国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希望同学们都喜欢我们的民族乐器。

5、音乐故事《冼星海与箫》

师:接下来我给同学们讲一个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与箫的故事:伟大的人们音乐家冼星海、从小跟着外祖父居住在江边的大堤下面,到了晚上的'时候、随着微风会传来一阵阵美妙的声音。每到这时小星海就问外祖父;这是什么声音?那是什么歌?这时外祖父发现幼小的小星海很喜欢音乐,于是就用竹子给小星海做了一支短箫,跟着外祖父学吹箫,小星海得到了这支短箫爱不释手,很快就学吹会了好多小曲和民谣。后来冼星海带着外祖父为他做的那支短箫远渡重洋去了外国学习音乐,学成后又带着那支短箫回到祖国,直至后来成为了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

6、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同学们通过冼星海的学吹箫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生:冼星海很坚定。

师:对!冼星海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立志坚定学音乐当音乐家,经过不断的努力实现了理想。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有自己的远大理想,而现在就要为自己理想而努力了。

1、新歌学习导入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箫的历史和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与箫的故事。接下来我为你们还带来了一首有关箫的歌曲、歌名就叫《箫》同学们喜欢不喜欢?生:喜欢!教师播放课件歌曲《箫》。

2、聆听歌曲

师:好听不好听?生:好听!

3、按节奏读歌词、学唱歌曲

(2)、教师用琴弹奏歌曲旋律,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3)、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歌曲

4、处理重难点部分;教师范唱并引导学生练唱

师:同学们在演唱中,要注意一字一音、一字两音、和一字多音的正确唱法。教师播放课件歌曲《箫》学生模唱。

六、教师小结

师:好!同学们这节课上的很好、了解认识了很多我国民族乐器,下去以后回到家里上网查找了解更多的我国民族民间乐器,希望同学们都喜欢我们自己的民族乐器好不好!

板书设计《箫》

作业设计基础

拓展

教学反思

二年级说课稿合集(5篇)


只有心里真正想着学生,并为之付出行动,努力,才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一般来说老师都需要使用教案来辅助自己教学。教案有利于培养教师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写好一份教案要从何开始学习呢?“二年级说课稿”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须修4)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是高中唯一的戏剧单元,构成本单元的4部剧作兼及古今中外。学习重点是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通过学习,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同时,可以借此机会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风格、不同时期剧作的特色,步入戏剧殿堂的瑰丽之门。

二、对教材的理解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1932年它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文本节选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共有两场戏: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主要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文本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社会腐朽罪恶的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戏剧的矛盾冲突最为集中。因为戏剧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集中起来,才能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戏剧塑造的人物形象应该是活灵活现的,具有鲜明个性。戏剧冲突、戏剧人物都是通过一定的戏剧语言表现的,其中戏剧人物的语言(台词)对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

基于此,在教学教程中拟重点考虑这样一些方面的问题:

1、初学戏剧,应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4、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5、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多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须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三、教学目标

《雷雨》是最能体现作者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的一部作品,因此,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而真正把握剧本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本着“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多面发展,着眼于语文素质的提高,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2、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冲突的发展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及其丰富的潜台词。

2、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旧伦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征以及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伦亲情。

四、重难点确立及解决办法

《雷雨》一经问世,就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雷雨》的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因此,我将“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剧情的发展,把握矛盾冲突,了解剧本中有哪些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冲突的实质是什么,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思想做准备。

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品读语言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雷雨》中每个人物的语言都各有特色,周朴园的盛气凌人、鲁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都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经历、地位和个性。而且,《雷雨》中看起来直白明了的人物对话,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拟定为“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及其丰富的潜台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人物语言的深层内涵,挖掘其中的隐性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走近作者: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二年级说课稿(篇2)

教学目的:

1、会认7个生字。

2、正确书写8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学会关心同学。

5、能用“可爱的”“高兴地”造句。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体会同学之间的友爱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喜欢你周围的同学吗?假如有一天你生病了,你猜一猜你的小伙伴会以怎样的方式来探望你呢?(抽学生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就有一个小朋友生病了,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伙伴是怎样探望他的。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勾出要求认识的生字。

2、认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借拼音齐读生字。

(3)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生字组成词语。

(4)记一记生字,并给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5)抽学生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好记?你是怎样记住的?哪个字最难记?

(6)用多种方法读生字。同桌互相抽认生字条,不认识的作上记号。并教会同桌怎样记住这个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在认识字的基础上快速、轻声读课文两遍,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读通顺。

2、同桌读课文。

3、想听老师读吗?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并在不懂的地方画“?”

4、请生评价老师读的课文。

5、归纳学生不懂的地方。

指手画脚:说话的时候手脚都在动。

逗人:惹人喜欢。

招儿:办法。

6、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生自由读课文两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7、同桌说,抽生说。

8、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能说多少就说多少,师加以引导,体会科利亚、米沙及同学之间的友爱)

9、假如你的同学生病了,你会怎样去探望他?(四人小组讨论,抽生说说)

10、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抽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把生字卡片铁在黑板上,请生选择喜欢的生字组词,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3、学生自由观察各个生字,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生字说说,写这个字应注意些什么。老师相机点拨。

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户:独体字,点在竖中线上,横写在横中线上,要注意方框不要写得太大,最后一笔竖 撇要立起来。

亚:中间是两竖,两边的点和撇要向上。

周:中间的上面是“土”,不是“士”。

病:注意介绍病字旁及其写法。

4、学生描红、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小黑板,上有课后题“读读写写”。

2、读句子,将“可爱的”“高兴地”作比较:“的”“地”读音相同,字不一样,“的”后跟的一般是东西,“地”后跟的一般是动作。

3、请学生用“可爱的”“高兴地”说句子、写句子。

四、拓展训练。

课文中树叶里的字还有两个我们没学,你认识吗?认一认。

教学反思:

二年级说课稿(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习课文过程中自主积累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查找资料的兴趣。

5.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会写6个字,并且做到端正、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整体会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了解:大禹是什么时代的人?他是谁?

2.生字卡片。

3.教学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大禹)同学们,你们知道大禹是谁吗?(学生介绍自己找到的资料,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并进行概括提炼。)

2.(板书:治水)“治水”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2课,看看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小伙伴读),有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助你。读完课文把生字画下来,再读一读。

2.小组同学在一起读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可指读、开火车读、分组读)。

4.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和同桌交流。

5.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要治水?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为什么要治水?(第一自然段)

(1)播放录像资料:洪水泛滥的景象。

看完这段录像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无家可归”这个词。

(2)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3)朗读第一自然段。

2.大家都渴望安定的生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参加治理洪水的人多不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体会“成千上万”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

3.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你有什么感受?

4.大禹就是这成千上万人的首领,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词句做出标记。

5.集体交流,读中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学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

(1)“……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

他的心里在想什么?读一读“牵动”这个词。身边的人见到这种情景会对他说什么?他又会怎样回答?

(2)“他毅然转过身……”

请学生做一做“毅然转过身”的动作,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读一读这个词语,再读句子。

(3)学生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重点词语:牵动、望了望、毅然,帮助学生体会大禹的心情。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5)“大禹在外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但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的模样。”

①第二次路过家门,大禹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不进去?

②第三次路过家门,身边的人又会说什么?大禹怎样做?

③孩子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父亲,他会怎样问妈妈?

妈妈又会怎样回答他?(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

(从孩子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大禹的敬业精神)

(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6.经过十三年的苦干,河道疏通了,河水被制伏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整体感知。

大禹的时代离我们已经太久远了,但是他治水的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你们最想对大禹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大禹的精神是人们所敬佩的,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

(五)作业设计。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你还知道上古时代哪些部落首领的事迹?可以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无家可归安定

不辞辛劳

日夜苦干

三过家门而不入敬业世代相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做猜字游戏。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做到有感情。

(二)词语积累。

学习课文后,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读或背给大家听。本课四个字的词语较多,要注意积累。

(三)自主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抢读生字。

2.独立识记。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

(四)指导书写。

1.本课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可以重点指导。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

左窄右宽:治洪淹但代

左宽右窄:引

3.教师范写。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集”本上。

二年级说课稿(篇4)

一、 说教材

这是一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欢快心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丽景象。作者按照从天上到地面的顺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课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征,绘形绘色。作者抓住秋天里天空一望无边、白云变幻无穷的形态特点,以及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点,绘形绘色。

(2)情景兼备,真切细腻。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备,真切细腻。写秋景处处关情,字里行间流淌着喜悦;写秋游处处涉景,由远而近,由景及人,丝丝入扣。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配合,意境优美生动。

(3)句式整齐,富有节律。第二、第三、四自然段多有短句排列,句式整齐,简约灵动,富有节律,是朗读背诵的好文章。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掌握“郊”、“凉”两个生字,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背诵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如何在美读课文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流利正确地说话。

二、说教法

1、直观教学法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生活在四季如春的海南,对秋天这个季节的景物特征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因而我在教学这一课时,运用了自制的大幅挂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课文的空间距离,时空差异,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秋天景物有一个深刻认识。

2、以读代讲法

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语言文字生动优美,让学生通过多种读的方式(如: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以受到美的熏陶。 3、情境教学法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力量,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我在本节课一开始就运用了师生拍手齐诵儿歌《秋天到》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我还让学生动手把秋天的美景画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又让学生在画画中深刻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

4、游戏教学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除了在以上环节中运用画画等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设计了“摘苹果”竞赛游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并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画画——练练——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眼口手脑并用,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陶冶情操。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这节课我们还是去郊外秋游。请大家打开课文。

课本上有一幅非常美丽的秋景图,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教师相机出示图画。)

二、进入情境,美读课文

(配乐)呀,这儿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想和老师一起到郊外游玩的小朋友,请站起来和老师一起走吧!

请同学们继续自由地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一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美?(生自由读课文)

(随机教学)

1、让学生在读、评、画、议中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景。

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采用多种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评: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画:给学生一幅轮廓图,让学生给各种景物涂上颜色。抓住“颜色美”这一特点,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的美。

议:让学生自由走动交流、展示自己的画。

2、让让学生在玩、读、评中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郊外秋游的快乐。

玩:让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切身体会快乐的感觉,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朗读课文。

(读、评的方式同上。)

三、做“摘苹果”的游戏,进行说话、识字训练。

1、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可真棒,秋姑娘可高兴了,她给大家送来了一棵苹果树。呀!满树的苹果又大又红,你们想摘吗?可是,秋姑娘说了,你们要回答出她的问题才能摘。

2、 出示问题:

①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②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③“郊”怎样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④“凉”怎样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四、整体感知,深化主题

1、再读课文。

2、秋天的景色美吗?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一下秋天吗?

(学生思考,发言。)

二年级说课稿(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册语文书共分八组编排,其中第四组的专题是培养学生的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画风》是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本课是一篇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文章,讲的是陈丹、赵小艺、宋涛用不同景物描绘风的故事。这是一篇创新教育的好教材。它起到了激发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开动脑筋、合作创新的作用。

为此,依据教材内容和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难点: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形成一定的认知水平,会初步形成问题,并运用查字典及交流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还确实存在着——对于这种抽象概念,他们还不能明确、理性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通过多次读文,让他们感知风的特点,从而理解风并能用多种方法表现风。

三、教学理念

1、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本节课根据“主体参与,主动求知”的课堂教学模式,我采用了以情景教学法,讲读法、自学辅导法、交流讨论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思维,使整节课呈现了民主和谐的气氛。

2、教学手段:

我运用了多媒体、生字卡片、图片。

四、教学流程:

下面我将从以下4个方面谈具体的教学流程。

1、激趣启思导入新课

二年级学生对风这种抽象概念,还不能明确、理性地理解和接受。所以,上课伊始,我由谜语导入:看不见,摸不着;树儿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随机板书谜底:风。为了让学生觉得语文与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我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风都有哪几种,然后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唱有关风的歌、背有关风的诗、听一听风声(课件)以此感受风的特点。这时,我将总结:风能唱、能背、能听、能说,风能画吗?随机板书画,以此引出新课:画风。这样既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又很好地理解风这一抽象事物。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引入新课后,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用课件出示原文三个小朋友插图,让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并与他们交朋友。通过看拼音、去掉拼音认识6个生字,其中“宋、赵、陈”可结合学生姓名识记,继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其它生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记,注意学习多音字“杆、”。识字的巩固是识字教学的难点,为此,我创设多种方式,加强已认汉字的复现巩固,如:在词语中复现,在课文中复现。本课的“艺”是既要认又要写的字。顺承识字教学,课件出示都是上下结构的“艺、丝”两字,让学生观察分析两字的异同和写时应注意的问题。我注重写字教学的指导,在板书范写“艺、丝”时,重点指导“横折弯构”和“撇折撇折”的写法。随后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课另外两个上下结构的“显、忽”。在学生练写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养成。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不多,要注意总结写字的规律,要把字写端正、写美观,所以本节课只安排学生练写上下结构的字。

3、读文探究深层感悟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学完生字之后,这一环节我紧紧围绕“读”来展开,以不同形式的6次读文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体会文中小朋友画风的创意。

(1)初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指名读文,感知全文内容;

(4)带着“他们到底是怎样画风”的问题默读课文,体会文中三个小朋友的创意;

(5)图文结合,赏读文中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段落;

(6)分角色展示读文。这个环节,先是小组内练读、展示读,最后全班展示读。在练习分角色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怎样读出文中孩子画风的“聪明劲”,引导学生在小组里互相揣摩时,要进行合作学习的培养。此时,我也注重了启发性的示范朗读。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读书,让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熏陶情感。

4、拓展应用设计作业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提出“你喜欢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整合文本,深化主题。在得到学生肯定答复后,我会提出“你有其它更好的画风的方法吗?”由小组到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这时,我会播放动听的背景音乐,给学生创设轻松、联想的学习空间。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了“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现风。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演一演”我没有设置统一表现风的方式,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4篇)


详细的编写教案,是有利于教学水平提高的必备条件。教学方案应该更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不可照本宣科,写好一份教案的前提是什么呢?发现您关心的内容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感谢您的光临我们期待您的阅读和收藏!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篇1)

这首歌曲是二年下册开学第一节唱歌教学内容,我在上课时仍然继续巩固唱歌教学的常规:歌唱的姿势,发声的位置,自然的声音,不喊唱等要求。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了情景教学,让孩子们通过进行郊游的音乐活动来学习知识,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音乐活动加以拓展。随着故事的情节发展,孩子们在演唱、器乐和表演的能力上都得到了发展。同时上课的注意力也更为集中,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本课的教学设计偏重于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孩子们在课上的表现非常积极踊跃,小组活动中都能够积极地去参与讨论。但在课上让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时间有些不足,有的小组积极讨论的结果没有通过实践去体验。没有能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能力。因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练习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在音乐课堂上,锻炼学生演唱的自信是最重要的。

需要反思的问题是,在课上要给学生多少练习的时间。我认为,一些平日课上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课上也应该给学生多一些时间去对新接触的歌曲有一些把握,并给够时间让每一个学生登上舞台展示自己。所以在以后的课上,时间的分配需要更加注重。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篇2)

在本次活动中,我对活动进行了一些修改。首先是对目标的修改。我们知道,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的设定上,应从幼儿的情感态度、认知与动作技能等方面考虑。在原教案的活动目标中,情感目标并不是很明确。《郊游》是一首欢快明朗的歌曲,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很容易就勾起幼儿之前去郊游时开心的记忆。幼儿在活动时会自然而然产生开心的心情,和小伙伴一起表演时也是开心的。所以我对目标进行了修改,希望通过活动,幼儿能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与朋友结伴表演的快乐。

其次,是对活动过程的修改。我们小朋友已经有过集体郊游的经验了,所以通过一个关于郊游的谈话活动引出整个活动。并播放音乐,让幼儿随着音乐再“去一遍螃蟹市场”。不仅唤起了幼儿郊游记忆,还产生了和同伴一起郊游时愉快的心情。保持着这样一份心情,幼儿很快就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来,学习的更加积极了!《指南》中指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所以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还用语言创设了多个郊游的情景,鼓励幼儿用邀请的方式再来演绎整首歌曲。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幼儿并不会觉得唱歌是枯燥的,反而是有趣的。边唱边做动作,边邀请小伙伴,幼儿的表演能力和交往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与发展。

虽然在课前对活动进行了修改,但是活动结束之后,还是发现有一些不足之处的。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篇3)

《郊游》这首歌中的第二乐段的音准是个难点,特别是1 6 1 5 5 | 535 63 | 5 — | 5 — ||这一句,5与5之间是一个八度音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讲比较困难,因此我创设了向山谷问好的情境,通过让孩子们扮演回声的角色,

1 5 | 5 6 | 5 — | 5 — ||

向 你问 声 好!

来解决八度音程的困难,效果非常好,孩子们在扮演回声的过程中有了很准确的感受。这种感受不是教师强制性的,是孩子们自愿的,而且还非常投入的去体会和感受,同时也为解决歌曲的难点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紧接着在山顶上,完全解决了歌曲的难点,通过大石头上的诗句“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来对秋天景色的赞美,我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情感,同时让孩子也唱唱这几句,结果孩子们唱的有滋有味,音准基本得到解决。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反思(篇4)

《郊游》为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要求学生在演唱歌曲,感受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音乐表现的能力。课堂上,引导学生运用各种音乐方式创编歌词,创编动作,做游戏,创设了郊游的心情和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使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在春天里,可以坐火车出发,去踏青,放风筝,还可以开展许多有益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表演,一组表演坐火车,一组表演放风筝的情形,其他同学分别表演划船,穿山洞,过小桥。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中,用心感受、体验了音乐的情绪。提高了自己的音乐表现力,最后我还设立了个人表演奖,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演进行适当的评价,并提出新的努力目标。

在这堂课上让学生亲身去参与郊游的音乐活动,体验生活中音乐的乐趣,自己去寻找春天郊外的景色,体验大自然的变化,并运用音乐方式同他人进行交流和情感沟通。通过讨论,创编歌词,歌表演,从不同层面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提供了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