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时间:2023-11-27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4篇。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付出,每个优秀的教师都应当在课前准备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可以提高老师的计划能力,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的相关资料敬请查收,希望你在浏览完这一页之后能够有所收获!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篇1】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学习,它以学生的实践和经验为基础,提倡亲历亲为。《特色食品》这一活动,学生走出了封闭的校园,走向了社会,不仅切实地开展了有意义的`寻找活动,而且将自己的活动方案付诸于社会实践中。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的明显进步,首先他们的社交能力增强了,走出校园从原来的腼腆到现在已能和陌生人,公园的游人、社区里的居民进行较自如的交谈。其次各位同学在表达、礼仪、逻辑思维等各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提高。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得到体验是深远而有意义的,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技巧增强了、自信心增强了,这种良好的心态,为学生今后积极、主动、全面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第二课时建议:

1、让学生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想方设法克服困难)。

2、让学生积极做好资料积累、分析处理工作。

3、让学生为小组的研究工作积极出谋划策。

4、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设想。

5、鼓励学生关键时刻敢于作出决断。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篇2】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3、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阅读的方法。

抓住三次棒打白骨精的不同描写,体会悟空的性格特点。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

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学生思考回答)

2、为了降妖除魔,扫清取经路上的障碍,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那么,三次斗争的情形又有什么时候不同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八课《三打白骨精》。(板书课题)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描写第一次斗争的段落,分别画出描写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词句,然后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适时出示下列投影片:

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朝妖精劈脸一棒。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白骨精不胜欢喜……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片上的内容,看看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人物的性格。也可以小组展开讨论。

5、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到了孙悟空、唐僧和白骨精的性格特点。现在大家来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来体会的呢?

(学生概括学习方法,教师板书:阅读课文――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

1、大家已经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试,看看从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斗争中,你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哪些特点。

2、各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部分内容来体会。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先挑选一个小组的.同学来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作补充。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体会。

4、小练笔。

在第三次斗争中,课文没有写到唐僧的表现。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想一想当唐僧看到白骨精原形毕露时,他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请用一段话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

1、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本领高强、机智勇敢的孙悟空更加佩服,对诡计多端的白骨精更加憎恨,那么你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吧。

温馨提示: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可以展开合理的想象,力争把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2、学生在小组内讲故事,可采用一人讲一段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各组推行讲得最好的同学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孙悟空除掉了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又踏上了前往西天取经的道路。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更多的凶险,但是孙悟空有善于识别妖魔诡计的火眼金睛,有降妖伏魔的高强本领,我们相信他们一定能化险为夷、一路平安。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篇3】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文化,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和小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首先,我在课堂上简单地介绍了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让学生对这个神话故事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我播放了一段动画视频,生动地展现了盘古开天地的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个故事的神奇和奇幻。

接下来,我组织了一个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他们对盘古开天地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们积极发言,纷纷表达了自己对盘古的赞美和对盘古开天地的好奇。

为了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设计了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们在小组内创作盘古开天地的续篇故事。每个小组都要设定一个情节和角色,然后用图画和文字呈现他们的想法。学生们思维活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每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独特的续篇故事。他们之间还相互交流和分享,互相借鉴和提出意见,提高了彼此的综合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们除了对盘古开天地故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外,还学会了用想象和创造力来编写自己的故事。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合作,在分享和交流中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增进了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教学时间过长,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影响了课堂效果。以后应适当缩短教学时间,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其中。其次,小组活动的设计应更有针对性,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合作和创造能力。最后,在教学中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让他们从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中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结起来,这节课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了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并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课堂参与度,让他们更好地领略中国古代神话文化的魅力。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篇4】

标题: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引言:

课程名称: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XX年XX月XX日

授课老师:XXX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詹天佑的人物形象、事迹和贡献。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分析詹天佑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詹天佑的敬爱与喜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

1. 课堂活动1:展示詹天佑的图片和视频,简要介绍其人物背景和主要事迹。

2. 课堂活动2:讲解詹天佑的科学成就,重点介绍他在轮船和铁路建设中的突出贡献。

3. 课堂活动3:讨论詹天佑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观看一个简短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詹天佑的兴趣,并导入课堂活动1。

2. 课堂活动1:展示詹天佑的图片和视频,简要介绍其人物背景和主要事迹。

3. 讲解:介绍詹天佑在轮船和铁路建设中的突出贡献,使用图示和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

4. 课堂活动2: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詹天佑的科学成就并进行展示。

5. 引导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詹天佑的科学成就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6. 课堂活动3: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促进交流和合作学习。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表达对詹天佑的敬爱和喜爱之情。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课件:包含詹天佑的图片、视频和相关资料。

2. 实物模型或图片:如轮船模型、火车模型等。

3. 小组讨论题目或辩论材料。

第二部分: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充分参与、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性。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利用图示和实例的讲解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詹天佑的科学成就。整个课程结构清晰,内容有机衔接,使学生能够逐步深入了解詹天佑的贡献和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的形式,学生能够全面总结和展示詹天佑的科学成就,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激发了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然而,有几点需要改进。首先,在课堂活动2中,讲解詹天佑的科学成就时,需要更注重师生互动,积极引导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其次,在课堂活动3的讨论环节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力,可以提前设置好合适的问题或引导学生提问,避免讨论过程中出现学生回答少和讨论不深入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兼顾了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情感的培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共同促进课堂有效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詹天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

延伸阅读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1500字


伴着我们工作的不断优化,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一篇好的范文能够提供好的参考,值得参考的范文有哪些?经过搜索整理,小编为你呈现“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1500字”,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篇1】

教材简说

这是一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意境优美,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文章讲诉盲女安静用心触摸春天的故事。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它表现热爱生活的事例作品。

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⑴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会的方法理解字词。

⑵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情操。

教学重点

1、体会盲童安静的内心感受。

2、体会难句,重点句。

教学难点

理解“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课文

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片段。

2、观后谈感受。

3、引入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听后谈感受。

三、品析语言,探究感悟

师:盲童安静做到了一个盲人可能永远做不到的事,可以说她创造了奇迹。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细细品读课文。找一找安静创造了那些奇迹?动笔划一划,并旁注自己的感受。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4、出示“安静在花丛中穿梭……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5、为什么你认为这是奇迹?

(请一名同学蒙上眼睛从教室一角走向门口)

6、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安静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7、出示“她慢慢地伸出双手……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⑴生谈体会。

⑵大屏幕去掉“慢慢地”和“极其准确”两个词语。

师:这两个词去掉可以吗?(生答)看来读好这句话,重点要读好这两个词,你想怎样读?

8、出示“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⑴“竟然”可以换成其他的词吗?(生“居然”可以。用“竟然”说一句话?看来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

⑵“神奇的灵性”指的是什么?“神奇的灵性”来自于哪里?

⑶小女孩的力量神奇吗?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9、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⑴出示“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我深深的感动着。”

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随着安静感受她的内心世界,全体起立,跟着老师的声音做动作。(停顿片刻)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答)

师:这就是小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作者被深深地感动了,你们被感动了吗?让我们再继续看课文,看看你还有哪些感动你的地方?

⑵出示“许多……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①“张望”是什么意思?用动作表示表示。

②“张望”应该是用来形容有视觉的人,而安静是一个盲人,这个词用在他身上准确吗?

③安静用心看到了什么?

④明媚的阳光,芬芳的花多,美丽的蝴蝶沿着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翩翩起舞,多美的文字呀!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读读这句话吧。

四、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1、课文读到这里,你觉得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

(生)回答,老师归纳总结。并板书“乐观,将强,热爱生活。”

2、有一个和安静同样境遇的小女孩,你们想知道他的内心世界吗?

(放录音,阅读连接)

3、出示课文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海伦·凯特的照片。教师相继旁白: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来感受美好春天;一群残疾人用他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她──海伦。凯特,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的人却做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有感而发,自由交流)

4、出示语句: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齐读。

5、相信同学们此时一定被这些生活中的强者深深的感动了,课后把你们的感受写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乐观

坚强奇迹

热爱生活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懂”“貌”等14个生字,会写“洗”“认”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懂得儿歌中的良好品质。

3、产生尊敬长辈、爱劳动、爱家庭的意识,努力成为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

课前准备

一张全家福的照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昨天,老师已经教给你《三字经》里的两句话,谁来背一下?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应该要孝顺父母,尊敬和友爱兄长。

2、我们都有温暖的家,我们都爱自己的家,爱爸爸妈妈,爱家里的每一个人,所以我相信小朋友都知道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和友爱兄长。

3、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指名读导语,感受一种家的温馨)

二、初读儿歌,合作认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儿歌,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分组合作认字。

3、开火车读字组词:

用“文、错、扫、事、改、懂”口头扩词。

三、读文明理

1、认识了生字,我们也该正确读文,并试着去理解课文在说什么:

⑴谁是今天的读书大王?

指名读文(正音)

⑵同桌互相读,检查个别学生的朗读效果。

⑶师生、男女对读。

⑷轻声朗读。

⑸拍节奏朗读。

2、出示“全家福”,说说怎样做才算爱家呢?

引导各小组任选一句进行情境表演,然后各小组汇报表演。

学生欣赏评析。

由教师引导讲解。

3、小结:

从这首儿歌中,我们知道了孝敬父母、友爱兄长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要求我们小朋友要牢记于心、认真去做的榜样。

三、写字

从刚才小朋友读字、读文、表演的学习劲头来看,老师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认真”,那“认真”两字该怎么写呢?

(出示字卡)

1、分析“认真”字型结构,特别是“真”:

师范写,生书空。

2、读读其余要写的字,并口头扩词。

3、在这些要写的字中还有谁比较难写(母):

提醒学生注意“母”的笔顺、书空。

4、生练写:

师巡视、指导、评议。

四、实践活动

1、继续背诵《三字经》中其余内容。

2、把儿歌读或背给父母听,每天帮父母做一件事,每天把自己做的一件事用一句话写下来。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篇3】

在教《小麻雀》一课时,学生学会歌曲之后,我是这样引导孩子创编歌词。书上的原创歌词是这样的:"小麻雀喳喳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唱支歌呀,见了小朋友问声好。"

"小花狗汪汪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摇尾巴呀,见了小朋友啃骨头。小花狗汪汪叫,走起路来蹦蹦跳,见了妈妈笑一笑呀,见了小朋友伸舌头。"

接着,我请四人小组为在一起,说一说每个小朋友想把哪一种小动物编进歌中,选一种一起来创编。每个孩子都要发言,谁说得好就采纳谁的意见。编好了再连起来说一说,然后听老师放伴奏音乐,各组小组长领着组员再练唱几遍。最后请几个组分别上台表演一下自己组新编的歌词。

通过对《小麻雀》原创歌曲的分析,学生懂得了怎样编歌词,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进四人小组进行有效的创编活动。这个过程让学生明白:编创歌词每个人都能做到,当你做不到的时候,可以从小组同伴那里得到互助,通过训练,逐渐地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在编创中,兼顾到节奏、语言、自然常识的准确,达到了音乐与文学的融合,提高了思维能力。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篇4】

课时目标

1、进一步了解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詹天佑那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和创新精神。

2、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中心思想的,能深入理解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词语:杰出、嘲笑、藐视、恶劣、悬崖峭壁、要挟、勘测、竣工、阻挠、攀山越岭。(开火车读齐读)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来说说吗?

2、在上节课的学习中,詹天佑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文中哪句话高度评价了詹天佑?(板书:杰出、爱国。)

二、学习课文4~6自然段

1、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选取了哪几个典型事例来说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6自然段,看看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习提炼小标题的方法。板书:

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学习第4自然段:

⑴先请一生读,其他同学思考:从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划出词句并说明理由。

⑵生思考问题,划出语句。

⑶讨论交流。学生自由发言。(着重体会指导朗读教师相机板书)

⑷小结: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一丝不苟,认真负责,既见杰出才能,更见爱国精神。

3、画一画,学习“开凿隧道”:

⑴师: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詹天佑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开凿方法。其中最艰巨的是──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开凿工程。他采用什么方法攻克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开凿工程难关呢?请同学们轻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理解。

⑵我们来当一回小小工程师。小组合作画图,探讨。

⑶请学生上来交流。教师相机讲解,演示动画,感情朗读重点语句。

⑷表扬小小工程师。

4、演一演,学习“设计线路”:

⑴考一考小小工程师们。(师简笔画陡坡图)

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

⑵学生思考发言。

⑶师演示讲解“人”字形线路的动画。

5、师小结:

作者抓住“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等3个具体事例,紧扣“杰出”和“爱国”展开,突出了詹天佑为国争光、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勇于创新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

三、学习第七自然段

师过渡,再给“藐视”换词语。

四、设计取名

请同学们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五、作业

“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就是詹天佑。”铜像下方的人物介绍会写些什么呢?请你结合课文内容及搜集到的资料,试着写下来。

教学后记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我抓住“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3个典型事例重点突破,灵活教法,突破难点,讲练结合,学习理解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相结合的特点,继而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篇5】

设计意图

《灰雀》一文作为一篇精读课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运用人物自身的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事件发展的进程。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灰雀》一课时,教师可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在读中体验“自读感知──导读启思──悟读明理”的过程,实现“体会列宁对灰雀、对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体验男孩的诚实可爱”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与思想感情,并领悟列宁说话的艺术感染力。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对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从人物的对话中,体验自我教育、改正错误的优良品质。

3、能从列宁教育男孩爱鸟护鸟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保护自然生态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平时如何对待小动物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情导趣

1、用简笔画三笔两笔画下一棵树,枝头贴上可爱的小灰雀。

2、师:列宁在养病期间,有一天到公园散步,来到一棵白桦树下,看到了三只什么样的灰雀呢?

(学生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说说灰雀的样子。)

3、(教师把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取走)可是,有一天,当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时,却发现了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列宁心情如何?他是怎样做的呢?

鲜明的图画、实物图片、绘声绘色的语言等手段的恰当运用,能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共鸣,使他们快速进入新的教学情境。借用情景,一句话引起学生想知道灰雀的下落的欲望,并导出他们对灰雀失踪的惋惜之情。

二、自读自悟,层层深入

1、自读感知:

⑴请小朋友认真默读课文2~10节,想想深红色胸脯的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如何?他是怎么做的?

⑵学生交流,谈谈看法:

学生可能回答:

他很着急,见到小男孩就问。

他觉得非常可惜,这只灰雀非常漂亮。……

阅读是用心感受的过程,感受和领悟需要学生自己阅读,通过阅读来实现。

2、导读启思:

师:列宁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只灰雀。这时的他是怎样做的呢?请你好好读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

⑴读列宁说的话,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

①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②学生谈感受,教师根据学情,随机指导。

③重点学习: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理解词语“自言自语”,引导学生体会列宁感到很喜欢灰雀,他感到很可惜。)

④列宁如此的着急、担心、惋惜,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⑵读小男孩的话,体会小男孩矛盾的心理:

①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认为灰雀会到哪里去了?(小男孩抓走了。)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默读小男孩的话。

②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顺学而导,重点指导以下两处并加以比较: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学生谈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男孩说话为什么停顿了一下?体会男孩想说不敢说的心情。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学生谈感受,理解“肯定”,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体会小男孩决心改正错误的心情。

③分角色朗读,想一想男孩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的感动后,他每次说话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

④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前后的变化。

在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矛盾心理,再让学生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学生就能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味。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入境入情,达到层层深入。

⑶悟读明理:

①可爱的灰雀回来了。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②自由朗读课文11~13自然段,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

③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小男孩为什么要低着头?列宁为什么不问小男孩却问灰雀呢?”

④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加讨论,引导学生体会到:小男孩承认了错误。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意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⑤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让我们美美地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在学生自读自悟中,教师要随机引导探究,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主动探究。只有教师对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珍视,才能逐步培养出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三、结合训练,导之以行

1、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联系实际,说说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

2、联系自己做过的事或听到的小故事,进行自我分析,明辨是非。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开展适当的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晓意”“明理”。做到“导之以行”,引导学生向小男孩学习,自我修正,有错就改,不仅要做诚实的孩子,也要保护好鸟类。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篇6】

一、巩固练习,导入新课

1、听写下列词语(注意词语的布局、格式):

白鹅高傲叫声步态吃相

引吭大叫步调从容三眼一板架子十足

2、同桌对着黑板改。

3、让学生看着板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例子:

鹅的高傲,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

4、师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白鹅“叫声”的高傲,表现在见到生人或是篱笆外面有人走路时就会引吭大叫,非常有趣。但白鹅的“步态”和“吃相”这两部分写得更有意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部分。

二、精读“步态”部分

1、过渡:

课文的第4自然段描写白鹅步态就写得很传神,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

请(XXX)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思考:

在描写鹅的步态时哪些句子说明鹅的高傲。

2、理解: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一口。”

⑴让学生体会白鹅的步态不慌不忙,镇静,走起路来大摇大摆。净角是京剧里面性格刚烈和粗暴的人物。走起路的时候大摇大摆的。

⑵理解“傲然的站着,毫不相让,伸过颈子来咬一口”做动作理解。

⑶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对比手法,鸭子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的感觉。更显得出了鹅的高贵和傲气十足。

⑷指导朗读:

“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读得慢一点。

“鸭子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的感觉”读得语速快一点。

(男女生分角色读、齐读。)

三、精读“吃相”部分

1、过渡:

作者在介绍白鹅的特征时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吃相这一部分。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第64页,默读第5、6、7自然段,边读边用铅笔勾画出鹅吃饭时高傲的词句,然后再读读。

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提炼鹅吃饭时的高傲。

(随机点拨)

2、理解: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它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出去吃一口泥和草。”

⑴指名读。

⑵它是怎么吃的,指名做动作理解,全班作动作理解。

⑶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⑷练习:

将句子补充完整:

它需要_______:一样是_____,一样是_____,一样是_

______。它吃一口_________,再喝一口_________,然后再

到别出去吃一口_____________。

⑸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⑹指名背,全班背。

(背书时我们可以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背诵。)

⑺拓展练习:

请用“谁,先……再……然后……”说话。

(指名二人)

(说明是一个人连续做某一件事情的动作。)

3、理解:

“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⑴你在文中哪些地方体会“三眼一板”?那么“一板”指的一口饭;“三眼”又指的是喝一口水,再吃一口饭,然后吃一口泥和草。

⑵譬如就是比如的意思,作者对鹅是怎么吃饭的的,不厌其烦地描写出来,突出了作者的喜爱和对鹅的吃相感到好笑。

⑶总结:

这鹅就这样一丝不苟地“饭──水──泥──草”,“饭──水──泥──草”,从不更改(教师和学生一起做动作)好笑吗?

⑷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

⑸过渡:

鹅这种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架子,你喜欢吗?那就请你们一起将第5自然段读一读吧。

4、理解: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边侍侯,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⑴理解:

侍侯:在别人身边供使唤,照料别人的饮食起居。

堂倌:旧时用于称呼饭馆、茶馆或酒楼里的服务员。作者将自己的身份降低,突出显示鹅的高贵。

⑵鹅为什么要人伺候呢?

(添饭、赶狗)

⑶想象:

作者“站着侍侯时,脸上会怎样的表情,心里会想些什么?

(脸上会是笑嘻嘻的表情。)

(你吃饭可真有意思!你不知道狗在旁边窥伺你吗?)

(就喜欢你坚持原则的样子,你好好吃吧,我可爱的鹅老爷。)

⑷再读体会。

5、理解: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过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她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⑴什么叫窥伺?

(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通过对比说明狗的小偷般的表现,反衬出白鹅的大摇大摆高傲的态度。)

⑵同桌互相演一演,体验窥伺的感觉。

⑶“我们这位鹅老爷”明贬实质是褒,言语间突出了作者对鹅的亲昵。

⑷把作者对鹅的亲昵、喜爱之情带进朗读当中去吧。

6、理解:

“鹅老爷偶然早归……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⑴以老爷的身份想象一下,鹅看到自己的饭被偷吃,甚至吃光了会“厉声叫骂”“昂首大叫”,如果鹅也会说汉语的话,你们猜猜,它会说什么?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该死的狗,谁让你偷吃我的饭?)

⑵总结:

从你们丰富的想象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鹅的高傲和狗的小偷形象。全班齐读体会。

7、理解: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四、前后联系课文,感悟写法,尝试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1、联系全文,作者在描写白鹅高傲这一特点时是直接写的,请同学们把这样的句子再读一读。

2、通过刚才我们读的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3、看来你们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写法的作用,所以鹅的“缺点”也就成了作者所赞美的优点。那么,文中除了用这种写法来表达对鹅的喜欢,还用了什么方法呢?请快速浏览全文。

(把鹅当作人来写)

4、是啊!作者用这种方法写,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有许多的方法,大可不必口口声声地说我喜欢它。而是通过字里行间中体会自己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将课前,带来的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图片进行观察,把它的特点说一说。

五、作业

既然我们这么喜欢的小动物,我们就学习丰子恺爷爷的写作手法,将你们喜欢的小动物写出来吧!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篇7】

学习目标

1、学会“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

2、初步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理解字意,认清字形;认识竖、撇、捺三种笔画和偏旁“ク”“角字头”。

3、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学习重点

1、识记12个汉字,会写3个字。注意木和目的区别。

2、教给学生初步识字的方法。

学习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识字王国里,小朋友们认识了好多字宝宝,还记得它们吗?

1、出示生字卡片。

2、现在识字王国里,又有许多新朋友正焦急地等着跟小朋友见面呢。要想真正和它们交上朋友,小朋友们要进行闯关,有信心过关吗?

二、闯关激趣

1、第一关我会读:

⑴请小朋友们翻开书本46页,自己先拼一拼,跟字宝宝打声招呼,看谁先闯过关!

⑵检查。(课件出示苹果上的字)

⑶卡片出示去掉拼音的字。

2、第二关我会记:

古代的人很聪明,根据物体的形状画一些简单的图,这些图就是最早的文字。我们今天要学的这些汉字就是从图变化而来的。我们把这些汉字叫做──象形字。

⑴记字方法:

记字宝宝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想想这个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再记记它的字形,连在一起就能把它们牢牢地记在脑子里。

⑵回忆记字方法,说给同桌听。

⑶出示“羊”。(课件)

比较读──想办法记──找朋友(组词)

⑷迁移记生字:

①随机出示“鸟、兔、木、禾、竹”课件。

②指名说。

③教学偏旁“角字头”。

④归类识字动物类、植物类。

离开图片认字──同桌合作认字──抢答生字卡片。

3、第三关我会圈:

⑴拿出课前发下的装有儿歌的信封:

字宝宝可淘气了,跳到儿歌里去了,请同桌小朋友互相合作,找一找,圈一圈,看哪一组找得最快。

⑵反馈。(展示学生的作品)

⑶课间休息拍手唱儿歌:(投影的儿歌注有拼音)

小朋友们表现好,山羊开口咩咩叫。

熊猫拍手直叫好,吃着竹子满地跑。

木禾相差只一撇,千万不要弄混淆。

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一点趴。

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

跟读──齐读──拍手唱(配乐)

4、第四关我会写:

⑴先描红,在分别写一个,比比谁写得最漂亮。

⑵反馈评价。(实物投影)

四、小结

顺利闯过四关,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其实我们不仅可以在学校、课堂中认字,当你走在大街上或者看电视时,留心看,用心记,也能认识很多字宝宝呢!

五、布置作业

生活识字本创意拼帖。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篇8】

一、教学效果

依据教材特点和孩子们的生活储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比较理想,先总结如下:

1、批文入境揭题激趣。

在学生初读课题后便引导快速浏览课文——文章写了哪几个角色?指生交流并相机板书:小麻雀、猎狗、老麻雀和我。再次走进文本,抓住关键词句段说一说彼此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就把紧张的气氛烘托出来,也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关键句段简单概括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可谓是一举两得。

2、潜心感受体会情感。

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仍然是先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桌相互检查,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作者是怎样将下面的内容写清楚的?小麻雀的无助、老麻雀的无畏、猎狗的攻击和退缩。这一环节大约需要十几分钟,给足学生读书的时间,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感受不同角色在此时的心里状况,从而更好地感受角色的品质。比如,聚焦小麻雀时,抓住它的样子,为感受它在危险境地的无可奈何的无助埋下伏笔;聚焦老麻雀时,抓住关键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与“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飞到猎狗面前”。通过比较,体会它飞下时的速度、救孩心切时的不顾一切。这种果断勇敢坚定的形象如一座丰碑立在孩子们脑海之中。

3、合理想象迁移运用。

如果是你,会对老麻雀说些什么?先交流,试着写一写。通过交流再次去感受老麻雀的果断与勇敢!生活中有没有如此感人的一幕呢?此话题一打开,学生的生活储备便被激活,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知道的特别多,感恩的心受到洗礼,很好地落实了课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二、成功之处

生活化场景的预设很受学生喜欢,他们个个乐于参与,情绪高涨,思维有深度。

三、不足之处

课堂的危险境况展示不充分,致使孩子们的感受流于表面,略嫌肤浅。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新再上这堂课,我会通过各种手段再现文本展示的场景,引领学生真正地感悟文字内涵,让教学更圆满!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语气表现角色的身份和态度的变化。理解“严肃”“和颜悦色”等词语。

2、学习抓住重要段、重点词句读文章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在课文不懂之处提出问题。

3、学习从课文描写的事件中跳出来,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并从中得到启发,体会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杨桃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

二、理解“严肃”“和颜悦色”

1、课文中有两个表示神态的词语,看谁最先找出来。

2、请一名学生表演这两种神态。

3、还有一个词语也有“颜”“色”两个字(课件出示“五颜六色”一词),这两个“颜色”表示的意思一样吗?那么“和颜悦色”就是说神态怎么样?

三、研究文中泡泡里提出的问题

1、课文泡泡里抓住“严肃”这个词语提了个问题,一起读一读这个问题。

2、研究这个问题,必须要做什么?(读书)而且要“联系上下文”认真地读书,因为有的问题可能会涉及到全篇内容。下面请自由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3、学生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4、分角色读师生对话部分:

⑴请三个学生分别读叙述的话、老师和学生说的话。提两个要求:一是分清角色,不要读错了话;二是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和态度的变化。其他同学在听他们读的过程中可以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提出在读方面的建议。

在这一轮朗读中,主要引导学生用严肃的语气读老师说的话,用讥笑、嘲讽的语气读同学们说的话,重点指导读好“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

⑵全班一起把这部分再读一读,两名学生分别读叙述的和老师说的话,其余的读同学们说的话。如果仍有读得不到位的地方要停下来指导再读。

四、抓重点段、关键语句深入理解

1、这部分写老师和同学的对话占的篇幅真长,全文共19个自然段,这部分就用了16个段来写,但它是不是文章的重点呢?实际上重要的段落主要是哪几个段?找出来,在你认为重要的段前画上星号。

2、男生齐读第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父亲”)

女生齐读第二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全班齐读第十八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板书“老师”)

3、刚才我们在回答泡泡里的问题时,很多同学都引用了这三个重点段里的语句,可见,读文章有个重要的方法,那就是紧紧抓住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就像这篇课文,真正的道理在哪里呢?在这三个段里。因此,读文章的第一步,抓住最重要的段来读;第二步,重要的段里再抓最重要的词句,明白了吗?下面就请大家认真地默读重点段,看看自己都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注意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好不好啊?

4、学生读后汇报自己读书的感受、体会。

5、课文最后讲到“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老师讲的哪句话与父亲讲的相似呢?请一名学生读老师的话,其余的勾画出那句话。

6、课件出示那两句相似的话,男女生分别齐读。

7、“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是什么意思?能否用一个成语对它所表示的含义进行概括?(板书“实事求是”)

8、正由于我听从了父亲的教诲(板书“教诲”),所以我才能做到画画时“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课件出示该句话),请把书上这句话里的“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两个词语加上着重符号。

9、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位摄影师从不同角度拍摄的杨桃吧,或许对我们理解“我”老老实实画杨桃有一些帮助。注意观察杨桃的不同形状。

五、跳出课文感悟蕴含的哲理

1、课文学完了,我们能不能从画杨桃这件事中跳出来看看别的事情呢?我在第三期《小学语文教师》教育文摘里读到这样一则名人轶事。讲的是一位记者在采访了巴金老爷爷后写了一篇报道,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他起身取一部书时,只听背部‘喀嚓’一声,人一下瘫倒,脊椎粉碎性骨折。”后来在巴金老爷爷94岁华诞时这位记者也到场祝贺,巴金叫住这位记者,凑在他耳边轻轻说:“你的文章我看到了,写得很好,但是‘喀嚓’那个词用得不好。当时,我没有听到‘喀嚓’的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记者两年前下楼时,重重摔了下去,当时听到‘喀嚓’的骨头断裂声音。于是,他便想当然地用上了这个词。

2、巴金对写文章就是一种什么态度?(实事求是)

3、那么“画杨桃”这件事就是告诉我们看问题做事情时应该怎么样?

4、道理似乎懂了,在生活中真正面临这样的考验时能否做到实事求是呢?

课件出示:

⑴当我因为在上学路上看热闹而来迟到时,不要________,要________。

⑵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时,不要________,要________。

⑶我不小心弄坏了爸爸的刮胡刀……

5、也许这对你来说还算不上什么考验,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在你们踏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后,会面临真正严峻的考验,在那样的时刻,仍然要做到实事求是,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无论怎样,不要凭空想象,不要想当然,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相信这样的教诲也能使你一生受用。

六、指导背诵第18段中老师说的话

怎么才能较快地记住这段话呢?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弄清这段话的层次。老师讲的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讲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第二层讲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第三层讲应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讲的同时用课件演示出这段话的层次)。第二点建议是抓住段中“但是”“因此”“不要……要……”等起着联结作用的词语来背。(有时间就当堂练习背诵,没有时间就留作家庭作业。)

七、课后质疑

还有什么不懂的?像泡泡里一样,在不懂之处提出问题,争取当堂解惑。

板书

1

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老师

教诲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关键词“周密、精密、大概、差不多”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默读,思考:本小节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

1、汇报交流。

2、教师小结:

课文从詹天佑“如何说、如何做、如何想“三个方面来描写。

3、说说激励詹天佑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再此进行感情方面的激励。)

4、句子理解: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思考:

⑴说说“大概”“差不多”什么意思?找一找近义词。

⑵“精密”和“周密”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⑶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的什么精神?(一丝不苟,高度负责)什么科学态度?(严谨)。

5、齐读这句话。

二、导学课文五、六自然段

1、指名读。

2、思考:詹天佑天有在修筑铁路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3、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

5、再读课文,自由读,绘制八达岭、居庸关以及“人字形线路”的适宜图。并指名三位学生到黑板绘制。

6、根据板书,让绘图学生用语言描述以上三个工程的具体做法。

(重点是“人字形线路”,可以多找几个同学陈述,并结合自己的示意图向同学们讲解,并说明设计意图。)

三、导学第七自然段

1、齐读。

2、示重点句:

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⑴“回击”指什么对什么的回击?

⑵它和前文的什么照应?

3、教师小结:

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竣工,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句子点明了修筑京张铁路的结果,再一次说明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与首句照应。

四、感情朗读全文

指导要点:

1、第二部分有关帝国主义者对修筑京张铁路阻挠、要挟、嘲笑的语句,要读出对帝国主义的愤慨。

2、读“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可争了一口气”要读出扬眉吐气的兴奋之情。

五、布置作业

1、课后搜集有关詹天佑的资料,下次返校后交流。

2、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后反思

《詹天佑》一课讲述的内容离现在比较久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因此很难深刻理解詹天佑那种为维护祖国的尊严而勇敢受命、倾注全部精力、克服一切困难去修筑京张铁路的精神。在教学时,我除了介绍大量的百年前中国贫穷落后、受尽欺凌的史实之外,还采用了“前引后联”的方法,将课文的前后文放在一起去引导学习,不让学生孤立理解课文片断。这样,学生的学习的感情脉络是一脉相承的,也就能理解詹天佑那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与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精神是如何产生的了。这样的“前引后联”理解,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感情朗读的基础。因此,虽然分两个课时上的是两个内容,但因为采用了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感情脉络并没有割断,不仅顺利突破了课文难点,也使感情朗读这一重点得以顺利落实。

春第二课时教学反思简短【篇11】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是春、夏、秋、冬。春天过去了,夏天就要来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吧!

(出示夏天的挂图)

师: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呢?他们由在干什么呢?

(蜘蛛在忙着结网,蚯蚓在土里造宫殿……)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小动物吗?(见过)可不可以告诉我们,你是在哪里见过的呀?

二、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这些小动物,有一首儿歌就写了这些小动物有趣的活动。你们愿不愿意先自己读读?(愿意)如果你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

(借助拼音,问问同桌……)

师:你们说得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们就先读读,读准字音,这首儿歌就在书的第57页。

2、请生读课文:

师:请你先把书放好,谁能把儿歌读给大家听听?(请一小组的学生,一人读一行。)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他们字音读准了吗?开始吧!

三、再读课文

师:第一遍读,就能把字音读这么准,真棒!这回,我们再读读儿歌,拿起笔来,用括号在儿歌中画出小动物的名字。等你同桌小伙伴也画完了,就请你把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名字读给他听,不认识的,你可以问问他。清楚了吗?开始吧!

(生边读边画)

师:现在请你大声地告诉我们,你画出了哪些词来?(生回答所画出的名字)一样的举手。

四、认读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

师:你们真棒!现在小动物们被你们从儿歌中叫出来了,那你们还认识他们的名字吗?快把书放好!看,小动物们都从儿歌中跑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的名字吧!

出示:(打乱顺序)

qīngyǐqiūzhītíngzhūmǎdiéyǐndǒuhúkē

蜻蚁蚯蜘蜓蛛蚂蝶蚓蚪蝴蝌

教师点生词:

学生朗读。请生带读,全班跟读。

2、认读不带拼音生词: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那你还认识他们吗?再仔细看看,发现什么了?

(拼音没有了。)

男女生比赛读不带拼音生词。

3、认读排好顺序的生词:

师:真了不起!这回,小动物们站好了整齐的队伍,你们看,还认识他们吗?(认识)真的呀?谁认识?认识的同学请你起立!你们可真是自信的孩子啊!

(齐读排好顺序的生词)

蜻蜓蚂蚁蝴蝶蝌蚪蚯蚓蜘蛛

4、交流难认的词:

师:在这些词中,有哪个词你还有一点点不认识呢?你就请你的好朋友来帮帮你吧!

(生说认为较难的词,另一学生帮忙读音)

师:如果你还有不认识的字,现在请你问问你的同桌,当经过你们两个人的努力,全都认识了,那就请你们坐端正吧!

5、图文结合认字:

师:我这里有小动物的名片:

出示打印的“蝴蝶”、“蚯蚓”等六张名。

师:我这里有小动物的照片:

出示打印的“蝴蝶”、“蚯蚓”等六张彩色图片。

做“动物找朋友”的游戏:

把动物的名字与图片相对应贴在黑板上。

6、认读形声字:

师: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他们的名字,准备好了吗?

师:这回请你睁大小眼睛仔细看看了,你发现了什么吗?

(都有“虫”字旁)从一个形声字分析入手:

“蜻”,左边表示意思,右边表示读音。

师:这个“虫”字旁与这些字有什么关系呢?

(这些都是昆虫)

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字,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就叫做──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是形声字,只要我们抓住这个特点,就可以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了。

四、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写“蚂”“蚁”。

2、出示三个书写不很规范的“蚂”字,请学生评论。

3、范写,书空、描红、书写。

关于《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


整理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是撰写教案的前提与基础。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准备所需重点,你懂得教案的结构吗?下面的“《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也许也许是你在寻找的内容,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区别

3、让学生从猴子种果树失败的教训中懂得做事要有耐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猴哥拔掉浇水耐心

梨树改种施肥成功

二、精读课文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门很聪明,已经解决了许多自己提出的问题,但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个大问题,没能解决,你们还记得吗?

生:猴子种了那么多果树,为什么吃不到果子?

出示自读要求:

1、读读课文,划出课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议一议。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为什么猴子种了果树吃不到果子?

分小组读课文并讨论。师指导。

师:猴子(图)先后种了哪些树?(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图)开始种梨树,他是怎么种的?(水壶、铲子图)

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怎么会种了那么多果树,吃不到果子呢?

汇报讨论结果:(三组汇报)

第一组:

正当梨树成活时,谁来了?(乌鸦图)

他说了些什么?(谁做乌鸦,读乌鸦的话,学生做猴子,读猴子的话)

是什么使猴子拔掉梨树,改种杏树?(生答)板书:梨五杏四

比较: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没有这个耐心。

哪句更能加强语气?(生答)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

第二组、第三组同第一组

师引读第九自然段

师:同学们,那吃不到果子,该怪谁呢?

乌鸦、喜鹊等有没有错?农谚有没有错?(生答)说理

三、学习生字

耐拔改短

四、布置作业

1、课后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收集一些农谚和谚语。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从文字和图片中感受他们的样子。

3、正确认读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白纸、钢琴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那里有无数的奇石、怪石,景色神奇,十分有趣。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课件)先出示黄山全景图,然后分别出示“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教师:这些奇石究竟神奇在哪里呢?下面我们就走进第4课《黄山奇石》中去领略一番吧!

二、朗读课文。

1、范读课文。(学生在优美的钢琴曲中,聆听老师朗读课文。)

2、分组分段读课文。(五个学习小组每组读一段,最后一段全班一起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请六个学生到前面,每人读一段。)

三、理解课文。

1、图文对照,在书上画出作者写了哪些奇石,说说分别是哪幅图。(学生在书上画,老师板书。)

2、教师:本课作者抓住这些石头的外形特点,运用准确的词语,把“静”的石头写“活”了。下面就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最后全班交流,老师板书。)

3、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想像,体会这读一读。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奇石,具体说说是什么样子的,象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配有课件出示)

5、听老师说奇石的特点,猜猜奇石的名字。(配有课件出示)

6、教师:课文还提到了哪些奇石呢?为什么没有象前面那些奇石那样,作详细地描写呢?(教师板书)

7、想一想、试一试。

教师:你能根据“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名字想像出它们的具体样子吗?

8、总结: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不仅能引发我们的联想,而且吸引着我们去游览,去想像,去尝试着起名字。通过对本课地学习,谁能谈一谈黄山风景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黄山的奇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教师板书:秀丽神奇、奇形怪状)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仙桃石——飞、落

猴子观海——抱、蹲、望

黄山奇石仙人指路——站、伸、指秀丽神奇

金鸡叫天都——变、伸、啼叫奇形怪状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第二课时

一、指名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分组分段读课文。

二、识字。

1、认读词语。

教师:这篇课文中有不少词语用得可好了!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认得最快,读得最准,记得最牢。

(1)出示课件,把学生带入一片花丛中,将十个认读字组成词语藏在每朵花的后面。点击花朵,逐个显示词语,指名让学生读,读对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2)比一比。

小组开火车比赛,比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最后全班齐读。

2、认读生字。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是今天要求认识的生字。(课件出示认读生字)请同学用笔在课文中圈出这些生字,并大声练读。

(2)小组互相读一读,听一听,评一评。

(3)小组开火车比赛,比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4)学生听读音找生字卡片。

(5)小组学习: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小组讨论)

三、写字。

1、指导生字结构、部首、笔顺。

2、区别形近字。

区——巨神——伸

3、指导书写。(教师范写)

要求学生描红,把生字写在田字格正中,要写匀称,写好看。

4、组词、造句。

(1)让学生给生字组词,能组多少就组多少。

(2)教师选择词语让学生造句。

四、你说,我也说。

完成课后习题,说一说“你曾经去过哪些地方?给同学介绍一下那里都有什么?”

五、作业:写写我的采蜜集。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的课题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我对本课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文章的第一部分以写静态为主,重点描绘了大榕树树大,干多,枝繁,叶茂的特点;第二部分则以写动态为主,展现了一幅百鸟齐鸣、万鸟纷飞的热闹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是这样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热闹情景。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确定这样的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同时,在实践学习中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知识的传授。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确定这样的重点,既符合教材的特点,又突出单元训练的重点,既让学生了解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情景,又学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确定这样的难点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情况而制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准确生动地运用词语。

二、说学情

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在心理方面,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育学中提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讲授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我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在内容理解中,以读促讲,重品味和感悟;在难点问题解决中,采用讨论探究法。如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理解。

确定这样的教法和学法,目的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1):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你们见过这样的大榕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感受这里的美。

通过模像直观向学生展现大榕树,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

1、学习“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部分

(1)读一读、想一想

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这课榕树的?“大榕树”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哪些句子里,找出来读一读。

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

提问由浅到深,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

(2)指导朗读。目的是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2、学习“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部分

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1)齐读感悟,主要是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主要是让他们体会“群鸟纷飞”热闹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再读讨论、思考:

作者这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与第一次所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作者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

鸟儿为什么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大榕树上的鸟儿为什么又那么多?引发学生对这种现象原因分析。

(3)拓展想象

假如你是“画眉鸟”你会说些什么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4)再读课文,在欣赏课文的过程中,领会作者对这一情景的描写。目的:通过读体会作者的欣喜,读出鸟的活泼可爱,读出鸟的多。

(5)感情朗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课堂练习:为什么这棵榕树长得这么大、美,鸟儿生活的这么快乐?目的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的中心,同时受到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4、小结:学生归纳。目的是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培养他们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5、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找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描写,要用到动态和静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目的是巩固课文重点内容,培养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读写结合,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于实际。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第一次榕树大美

鸟的天堂(留恋、赞美)

第二次鸟多欢

这是我本节课的主体板书设计,本板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知识积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辅助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

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

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7.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设计思路】

大班小朋友进行《我喜爱的成语》的主题活动,此活动得到孩子们的欢迎,区域活动中有一个活动是两两结伴玩游戏,一个小朋友将一张成语故事图片(小朋友们自己画的)翻开,另一个小朋友先观察画面,看懂图画是表现了一个什么成语故事,然后做相应的动作,孩子们的这个游戏提示和启发了我,可以根据成语故事的内容创编一个微型的音乐表演游戏,让孩子们通过唱、说、做动作来进行成语故事的表演。于是,我创作了一个《狐假虎威》的音乐作品,并设计了一个音乐表演游戏的活动。让幼儿通过玩游戏、表演,进一步理解成语的含义,不断提升音乐感受、音乐体验和音乐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玩音乐表演游戏《狐假虎威》,用相应的语气语调和动作表现狐狸和老虎的形象。

2、通过图片理解和掌握老虎和狐狸的对话,并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能较逼真地扮演狐狸和老虎。

3、与同伴相互配合,用动作和表情进行相应的交流。

4、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商量表达表现的形式,大胆表演。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狐狸、老虎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听,这是什么歌?

2、“狐假虎威”这个成语,讲了个什么故事?

3、狐狸见到老虎的时候,它对老虎说了些什么呢?想知道吗?请仔细听。

二、学习对话

1、老师说对话。

问:狐狸说了什么?老虎又说了什么?

2、老师再完整讲述一遍。

3、教师出示图片,打乱摆放,引导幼儿看图片与儿歌内容匹配。

三、选择角色

1、出示老虎、狐狸图片,选择角色,确定坐位。

2、完整练习狐狸和老虎的对话。

3、创编狐狸和老虎的动作。

四、学习游戏《狐假虎威》

1、“看他们怕我还是怕你!”他们是谁呀?小动物们到底怕谁?它们看到狐狸和老虎在一起,非常奇怪,咦,狐狸和老虎怎么在一起呢?于是它们悄悄地跟在狐狸和老虎的后面。狐狸和老虎发现了,一回头,小动物就不动。

2、做什么小动物?

3、听音乐,仔细听什么时候小动物停下来。

4、玩狐假虎威的游戏。

“我们先一起唱歌,狐狸看见老虎,和老虎对话,再扮演森林里的各种小动物,悄悄地跟着老虎和狐狸的后面。老虎和狐狸一回头,发现谁动了,就把它抓回去。”

5、根据玩游戏情况提出要求(狐狸不换)

6、再最后完整游戏,老虎唱歌,戳穿狐狸的把戏再去抓小动物,在高潮中结束。

【活动反思】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

教学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伊始,我通过激趣引出课题《狐假虎威》,并对这四个生字进行了书写指导,由于课文中字词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部分是重点,而了解总结出“狐假虎威”的含义是难点,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生字词和重要语句,这除了遵循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读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并力图整体地从字里行间内含的意蕴进行感受、领悟和品味,从而最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狐假虎威”的成语含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水到渠成地找出“借”这个词来解释成语中的“假”,教学难点轻松地突破了,这比起让学生死记硬背印象深刻多了。

在教学中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分角色朗读、配合动作读、开火车读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让课堂洋溢情趣、生趣,并充满活力。文中对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如写狐狸被老虎逮住后“眼珠子骨碌一转”,马上想出一个坏点子,并且“扯着嗓子”发出反问,显示了狐狸的狡猾。再如“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情态都让人感到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因此我在课件中重点出示这些关键词,并细致地指导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来,低段学生十分感兴趣,参与意识很强,教学效果不错。

其实,《狐假虎威》这篇课文很多学生都早已耳熟能详,因此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试想安排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来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但是同事们给了我更好的建议,由于比赛上的是第一课时,课前没有预习的环节,如果不把好字词和初读课文的关,贸然安排情境表演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我最终把这种表演环节定格到了文中的关键词语上,事实证明这样的改动是正确的。抓住文中特别关键的词句指导学生来演好,不仅是对识字教学的巩固,也是通过表演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和感悟。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在已经清晰呈现了主线的情况下,有些环节我还是放不下“面面俱到”的想法,总有把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拉到第一课时的想法,这会让教学环节略显拖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努力避免。

小百科:狐假虎威,汉语成语,拼音为hú jiǎ hǔ wēi,是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后以“狐假虎威”比喻仰仗或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出自《战国策

《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懂得大雪能给麦苗保暖,使麦子获得丰收;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被子、满天、雪花、麦苗、雪白、暖呼呼、淘气、北风、口哨、麦穗、丰收等词意,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能力。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懂得雪被子能给麦苗保暖,使麦子长得好而获丰收。

教学难点:

理解下雪怎么会给麦苗保暖,理解两个梦。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投影(句子)、生字词卡、图片。

教学时间:3教时

〖第2教时〗

教学要点:

学习2、3段课文,懂得大雪能使麦子获得丰收。完成课堂作业1、2、3、6。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说话练习)

1、听写:暖呼呼、盖上、麦苗、雪花、雪白

[听后出示词语(投影),错的课后改]

2、用以上词语说话。

3、上堂课重点学习了课文第一段,第一段告诉我们:雪被子能。(答后板书:保暖)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雪被子对麦苗还有什么好处?请看课文第2段。

①指名读第2段。

②读后出示词卡:淘气、口哨(齐读)

2、北风怎样淘气?(看图,联系句子说说)

淘气(换词:顽皮、调皮)

口哨(看图:再吹吹:hu)

3、北风把雪被子吹跑了吗?(吹不动)

出示句子:

(北风)想吹跑雪被子,可是吹不动。

(北风)想吹跑雪被子,可是怎么也吹不动。

(比较句子,体会拼命吹、使劲吹、用力吹也吹不动的意思)

4、指导读第2段

①范读(调皮而无奈的语气):教师读得好吗?为什么?

②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小结:这段写雪被子对麦苗还有什么作用?(板书:挡北风)

句式训练;雪被子能_________________,还能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第3段:

1、雪被子下面,小麦苗做了哪些快乐的梦?请看课文第3段。

①指句读,读后回答。

②快乐换词训练。

2、第一个梦是什么?

①指名读句子(板书:春天)

读词卡:小绿裙蓝天集体舞

②小绿裙指什么?跳集体舞指什么?

穿小绿裙

板书:

跳集体舞

③春天,天气暖和起来,雪被子慢慢地化成了冰,这时的小麦苗怎么样了?

④朗读:快乐

3、第二个梦是什么呢?

①指名读(板书:夏天)

读词卡:结满麦穗丰收歌

②唱丰收歌什么意思?小麦什么时候丰收?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结满麦穗

板书:

唱丰收歌

③这句话告诉我们,夏天到了,麦子怎么样了?

④朗读:快乐

4、这段话先写小麦苗做着快乐的梦,再写第一个、第二个梦,作者相告诉我们什么?

5、出示一段话,与原文比较,体会原文好在哪里。

①投影这段话,指句读。

②说说为什么喜欢课文第3段。

有趣:麦苗当成人来写,写他们快乐,写他们唱歌、跳舞、做梦。

长知识:故事里藏着科学道理。

6、有感情地读这段课文。

(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7、说话训练:小麦苗还梦见什么呢?

(投影:雪被子下面,小麦苗做着快乐的梦。梦见_________________。)

四、齐读全文。

五、复习生字:

1、读生字卡片(最后八个生字)。

2、哪几个生字最难写?(范写:淘、舞、穗)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最后八个生字)

2、课堂作业:2、3、6。

〈板书〉32.雪被子

保暖(挡北风)

麦苗梦见

教后感

1、教学一段话时,先引导学生理解学生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然后再仔细体会这段话中的具体语句,体现了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顺序。

2、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本课词语训练能彩不同的方法,如换词、看图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句子训练彩比较我方法,较顺利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重视说话训练:课始的用几个词说一句话;教学新课中的句式、说话训练。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认真教书是每一个好老师心中的义务,教师会给每一节课认认真真写教案。教案可以帮助教师保证讲课的进度,您是否需要了解“《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编辑很乐意为您整理相关信息,希望这些信息能够为你提供一些重要的参考和建议!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1

教材简说

《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散文。课文详尽地介绍了秦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众多的类型和他们各异的神态、特有的气势,发现了作者强烈的赞美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特点。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课文中的词语说兵马俑给你留下的印象并读好这几个词语。

⑴上节课我们随作者去了秦兵马俑,秦兵马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请用文章中的词语来说说。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

⑵指导读这些词。

2、目标揭示,走近兵马俑,体会鲜明个性:

⑴齐读第三小节。

(出示第三小节幻灯片)

⑵明确第三小节是过渡句。

师:这是文中的一句──(生接)过渡句。

⑶揭示目标: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已经研究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那这节课呢,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具体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兵马俑,跨越时空和他们对话。

二、学习4~8节,感受兵马俑种类众多、个性鲜明

1、浏览4~8小节,明白俑的类型:

⑴请大家快速浏览4~8自然段:

看看文中共写了几种兵马俑。

⑵指名答:

一共有几种?

2、过渡:

课文又是怎么具体写它的鲜明个性的呢?

仔细读课文,用心观察一下,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对哪个俑的印象最深呢?他们鲜明的个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⑴生自由读4~8自然段。

⑵指名交流:对什么俑印象最深?

3、学习将军俑:

⑴看来有好多同学喜欢不同的俑,那么将军俑的鲜明个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出示幻灯片)

(服饰、神态、职责)

⑵你们觉得将军俑该是什么样的形象?摆个造型吧。

指一学生上台摆姿势。

⑶我们来看,这就是一位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神态自若的将军。同学们,能读出将军的气势来吗?

指名读(2人)。

(出示幻灯片)

师相机评价:

你看,这真一位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⑷过渡:

同学们,将军俑的个性是多么鲜明啊,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位──

(引读)

4、学习武士俑:

⑴这就是武士俑,他是什么模样呢?喜欢武士俑的同学站起来读。

(出示幻灯片)

⑵与将军俑相比,他有什么不同?

指名答。

⑶对武士俑感兴趣的同学再站起来读。

5、学习其他俑:

⑴过渡:

将军俑和武士俑这两种俑作者介绍得很详细,而其他俑则写得比较简略。可是他们的个性也是很鲜明的。谁来读读其他几种俑。

指名几个同学读,请其余同学听好:其他俑鲜明的个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待会儿要请大家来认一认。

⑵看着图片大声说。

(出示幻灯片)

⑶小结:

你们都能根据课文的描述很快地认出来,可见这些不同的兵俑个性十分鲜明。一个个兵俑,他们的身份不同,职责不同,衣着、神态、动作也各不相同。

6、学习第八小节,充分朗读、体会兵俑的神态各异:

⑴过渡:

同学们,他们的个性鲜明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走近一点,再走近一点,把目光聚集在每一个兵俑的脸上,仔细端详,你会有什么发现呢?

(出示幻灯片)

⑵读一读第8自然段:

自由读。

交流:有新的发现吗?谁来说说。指名答。

师小结:

你发现他们的神态是各不相同的,这就是──神态各异。

⑶过渡:

作者用这一组排比句,四个分句给我们例举了四种神态,用这个冒号作了提示语。有哪几种神态呢?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出示幻灯片)

①小组分工合作读。

②先小组自由练习,然后指小组分工合作读。

⑷听了他们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各异的神态,还有什么发现?

指名说。

⑸指导朗读:

①你看每一件兵马俑经过工匠们的精心雕刻,他们似乎都有了思想,有了情感,有了呼吸,这沉睡了一千多年的兵俑在我们面前一个一个慢慢地苏醒过来了。所以有了这样一种感受。

(引读──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出示幻灯片)

②是啊,“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再读一读这句。

⑹这八千多件艺术珍品,文中只例举了这四种神态,就这四种神态吗?怎么看出来的?

(省略号)

⑺请大家来看这一组兵马俑,能用文中的“有的…好像”句式写一段话吗?

(出示幻灯片)

(配乐)

①仔细地看,用心地去揣摩,因为每一个兵俑当你去观察他的时候,都会引起我们丰富的联想。拿起笔来写一写。

②生写,师巡视。

(音乐沉重,肃穆。)

③同学们,我们来交流交流。

④师评:

说的时候能带着这种情绪来说就好了;好的,同学们想象力真是丰富……

⑻大家不仅观察了他们的神态,还想象了他们的动作、揣摩了他们的内心,同学们用生动的描述又让我们欣赏到了这一件件精美的艺术珍品。这神态各异的兵马俑真是个性鲜明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来欣赏一下这一件件个性鲜明的兵马俑。

(出示幻灯片)

师引读: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走近他们的身旁……

三、学习九节,联系文首,回归整体

1、说说总体感受,读出心声:

⑴总结过渡:

(出示视频)

作者例举了兵马俑的四种不同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兵马俑鲜明的个性,欣赏到了这一件件精美的艺术珍品。让我们的视线随着作者从一号坑恢宏的场景到每一个兵俑鲜明的个性。从两个方面感受到了兵马俑鲜明的特点。面对这八千多个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想说些什么呢?

⑵指名说。

2、联系文首,感知文本结构,提升情感:

⑴课文最后一小节就是写出了大家的心声,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最后一小节。

(出示幻灯片)

⑵所以作者在文章开头是这么说的,齐读第一小节。

(出示幻灯片)

⑶文章首尾呼应,写出了秦兵马俑非凡的价值和影响。文章最后一节不仅写出了同学们的心声,也写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心声。我们再来读一读。

齐读最后一节。

(出示幻灯片)

3、配乐朗读,激发民族自豪感:

⑴兵马俑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了国界,各国首脑前来参观兵马俑,他们感慨万千。

(出示幻灯片)

⑵这独一无二的兵马俑在1987年12月被世界联合国教科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文物,我想,这秦兵马俑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可以大声地向全世界来宣告,同学们,站起来,我们再来读一读(音乐起),生读最后一小节。

(出示幻灯片)

⑶秦兵马俑以他气势恢宏的场景和每个兵俑鲜明的个性深深地震撼了我,成为华夏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也被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兵马俑真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绝无仅有。

(师指黑板引读词语)

四、课后联系

1、出示作业:

同学们,关于秦俑的话题、秦俑的谜还有很多很多。这篇说明文只是介绍了其中几个,课后,我们还可以去继续去实践、探索。

出示幻灯片:

探索与实践:

仿一仿:用“有的……好像……”的句式些一段话。

写一写:摘录文中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

找一找:收集秦兵马俑的相关资料,与伙伴交流一下学习的感受。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2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是春、夏、秋、冬。春天过去了,夏天就要来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吧!

(出示夏天的挂图)

师: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都有哪些小动物呢?他们由在干什么呢?

(蜘蛛在忙着结网,蚯蚓在土里造宫殿……)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这些小动物吗?(见过)可不可以告诉我们,你是在哪里见过的呀?

二、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见到过这些小动物,有一首儿歌就写了这些小动物有趣的活动。你们愿不愿意先自己读读?(愿意)如果你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办?

(借助拼音,问问同桌……)

师:你们说得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那你们就先读读,读准字音,这首儿歌就在书的第57页。

2、请生读课文:

师:请你先把书放好,谁能把儿歌读给大家听听?(请一小组的学生,一人读一行。)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他们字音读准了吗?开始吧!

三、再读课文

师:第一遍读,就能把字音读这么准,真棒!这回,我们再读读儿歌,拿起笔来,用括号在儿歌中画出小动物的名字。等你同桌小伙伴也画完了,就请你把你认识的小动物的名字读给他听,不认识的,你可以问问他。清楚了吗?开始吧!

(生边读边画)

师:现在请你大声地告诉我们,你画出了哪些词来?(生回答所画出的名字)一样的举手。

四、认读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

师:你们真棒!现在小动物们被你们从儿歌中叫出来了,那你们还认识他们的名字吗?快把书放好!看,小动物们都从儿歌中跑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的名字吧!

出示:(打乱顺序)

qīngyǐqiūzhītíngzhūmǎdiéyǐndǒuhúkē

蜻蚁蚯蜘蜓蛛蚂蝶蚓蚪蝴蝌

教师点生词:

学生朗读。请生带读,全班跟读。

2、认读不带拼音生词:

师:小动物们都回家了,那你还认识他们吗?再仔细看看,发现什么了?

(拼音没有了。)

男女生比赛读不带拼音生词。

3、认读排好顺序的生词:

师:真了不起!这回,小动物们站好了整齐的队伍,你们看,还认识他们吗?(认识)真的呀?谁认识?认识的同学请你起立!你们可真是自信的孩子啊!

(齐读排好顺序的生词)

蜻蜓蚂蚁蝴蝶蝌蚪蚯蚓蜘蛛

4、交流难认的词:

师:在这些词中,有哪个词你还有一点点不认识呢?你就请你的好朋友来帮帮你吧!

(生说认为较难的词,另一学生帮忙读音)

师:如果你还有不认识的字,现在请你问问你的同桌,当经过你们两个人的努力,全都认识了,那就请你们坐端正吧!

5、图文结合认字:

师:我这里有小动物的名片:

出示打印的“蝴蝶”、“蚯蚓”等六张名。

师:我这里有小动物的照片:

出示打印的“蝴蝶”、“蚯蚓”等六张彩色图片。

做“动物找朋友”的游戏:

把动物的名字与图片相对应贴在黑板上。

6、认读形声字:

师: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他们的名字,准备好了吗?

师:这回请你睁大小眼睛仔细看看了,你发现了什么吗?

(都有“虫”字旁)从一个形声字分析入手:

“蜻”,左边表示意思,右边表示读音。

师:这个“虫”字旁与这些字有什么关系呢?

(这些都是昆虫)

教师小结:

像这样的字,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另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就叫做──形声字。在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是形声字,只要我们抓住这个特点,就可以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了。

四、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写“蚂”“蚁”。

2、出示三个书写不很规范的“蚂”字,请学生评论。

3、范写,书空、描红、书写。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3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中重点段和重点词句,反复读、思、议,穿插教师的点拨,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2、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3、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之美,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法与学法

本课通过优化和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先进教学手段,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直观形象的图案、五彩缤纷的荧屏、不断变化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根据教材的内容,通过设境引读──悟境品读──入境演读──越境拓展四个教学环节,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给学生提供直观可感的形象,从而调动学生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都参与学习活动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阅读、音乐欣赏等多方面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

教学过程

-、设境引读

1、播放钢琴曲《月光曲》。

2、同学们好,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初步阅读,了解了《月光曲》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穷兄妹俩由《月光曲》想到了月光下的大海,而且刚才我们也聆听了《月光曲》的优美曲调,它是由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那么它描绘的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贝多芬又是怎样即兴创作的?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来探究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

月光曲

(设计意图:兴趣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能直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课文要求,播放钢琴曲《月光曲》,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悟境品读

1、自读,围绕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将感悟结果以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

2、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时加以引导或点拨。

3、班上汇报:

⑴针对“贝多芬走进茅屋,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这一问题进行交流。

①贝多芬在各地巡回演出的空闲散步时,无意中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走近时又听到屋内穷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感动,于是推门进屋,弹奏了刚才姑娘弹的那首曲子。

引导:

贝多芬作为大音乐家,到各地演出还到小镇上演出,并且无偿为盲姑娘弹奏,这一切说明什么?

(说明贝多芬没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热爱劳动人民,心地善良。)

②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说:“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

引导:

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

A、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

B、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练习朗读,把握好穷兄妹俩对话中的互相体贴及盲姑娘听完一曲后的激动的评价。

⑵关于“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这一问题,应引导学生弄清以下内容:

①贝多芬心情十分激动。

②他有卓越的音乐才华。

③当时“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银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这景色很美,这美盖过了茅屋里的贫困和凄凉,这美感染了贝多芬,诱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怀着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决定把美好的音乐奉献给这贫穷而爱好音乐的人。于是贝多芬即景抒情,弹奏出了《月光曲》。

⑶关于“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何联系?”这一问题的交流,让学生领悟出:

①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正是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

②皮鞋匠眼前景色的变化正是乐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现。

③乐曲与意境的具体联系:最初月亮升起,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这时音乐一定是舒缓的,轻柔的,表现了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静。接着月亮升高,穿过微云,这时音乐逐渐增强,有了曲折,表现微云开始破坏幽静。忽然风起浪涌,宁静被完全破坏了,这时的音乐一定是高昂激越的,表现整个世界充满了风浪。

4、再放钢琴曲《月光曲》,让学生感受旋律的进展,并想象乐曲的意境变化。

5、有感情地朗读8、9自然段,感受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正是他当时激动心情的真实抒发。

(设计意图:品读课文,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研究、发现、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加深对课文的了解,从中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的个性及能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展,令孩子的心灵之花尽情绽放,进而突破教学难点,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入境演读

分角色朗读,深入体会人物之间的语言和情感的交流。

(设计意图:在认真品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之间的语言和情感的交流,更深层次的对课文进行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艺术表演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真正学会学习。)

四、越境拓展

1、听一段钢琴曲,展开联想,用一段话把听到的描绘一下。

2、查看书籍或上网,更多地了解贝多芬。

3、课后欣赏一些音乐,展开联想,写出自己的感受,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看法。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听后把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课本走向课外,拓展思维空间,丰富想象能力,提高对资料的收集、优化和整合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

2、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能用“渐渐”说句子。

3、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要使学生明白乌鸦能喝到水的道理。

2、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指名读下面的词语:

许多办法口渴喝水到处怎么找水旁边

2、读全文,看两幅插图,仔细想一想哪些课文是描写哪幅图内容的。

⑴让学生自己动脑,边读边看边对照。

⑵指一名学生读全文,其他同学还是思考以上问题。目的让学生从课文整体入手,对课文内容有大概的了解。

⑶小结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刚才同学们读课文,知道一只乌鸦找水喝的过程,那么它到底怎么喝到水的呢?我们逐段学习课文。

二、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⑴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从这句中你知道了乌鸦怎样了?从哪儿知道的,引导学生会到书中、到句子中找答案。会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⑵指名回答:理解“口渴”“到处”的意思。“口渴”是乌鸦到处找水的原因。“到处”说明乌鸦为了找水而去了很多很多的地方。从“到处找水喝”说明这只乌鸦口渴得很厉害,心里很着急。

过渡: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那么它找到水了吗?

⑶小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认真观察插图,画出乌鸦喝不到水的句子,并想一想,你怎样理解句子的意思。

⑷读2-4句,说说句子的意思。

①第2句话告诉我们,乌鸦找到水了,水在瓶子里。

②第3句话告诉我们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刚才让同学们画句子,应当画这一句。让学生再观察图,看瓶子的形状结合句子理解。瓶口那么小,把嘴伸进瓶里,根本够不到水。看图口述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

③第4句话,是问句,也表示了乌鸦在想办法。看图,认真观察,乌鸦的神情,瞪着双眼,歪着脑袋,认真地看着瓶子,在动脑筋想办法呢。

⑸指导朗读。乌鸦喝不到水的原因要读重些,“水不多”,“又小”,第三句要读出疑问句的口气。

⑹把一、二两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要读出到处找水喝的着急的心情。

⑺看着第一幅图,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第一幅图的图意。

2、学习第二段课文。

过渡:认真看第一幅图,乌鸦在认真动脑筋想办法,那么它想出办法来了吗?

⑴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怎样理解“许多”一词:“许多”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⑵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乌鸦想出办法来了。

⑶指导朗读这段:“想出办法来了”这半句要读的音重而声调高一些。学生试读,必要时教师范读,指名读。

3、学习课文最后一段。乌鸦想出什么办法呢?

⑴小声读课文。看第二幅图,用直线画出乌鸦是怎么做的句子,用曲线画出描写乌鸦喝到水原因的句子。

⑵指名读出你画的句子,并谈一谈自己的理解。理解“一个一个”。

比较句子:

①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

②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个放进瓶子里。

这两句话哪儿不一样?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因为乌鸦每次用嘴叼一个石子,一个一个表示乌鸦叼的次数很多,不厌其烦,不辞辛苦。

教师加动作演示:一个一个,一回拿一个。一个个虽然也是一个一个的意思,语意稍稍弱一点。

③“水渐渐升高了”,你怎么理解?(因为石子是一个一个地放,所以水就渐渐地升高,“渐渐”是慢慢地的意思。)

④师实物操作,演示给大家看。边看边想,为什么石头放进瓶里,水就升高了,放别的东西行吗?

(石子不吸收水份,石子放到水里占了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所以水就慢慢地升高了。如果放别的不吸收水份的东西也行,如果吸水的东西,放进去后,把水给吸收了,就更喝不到水了。再说,瓶子周围只有石头,没有别的不吸水份的东西。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想想乌鸦终于喝到水啦,它的心情会怎样呢?(让学生享受到肯动脑筋想办法,肯于吃苦劳动的成功的快乐,尽情地喝着瓶子里的水。及时对学生进行遇到困难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的教育和为达目的不怕辛劳的教育。)

3、你喜欢这只乌鸦吗?用一句来夸夸它。

四、知道背诵:

1、激发学生兴趣。想不想把乌鸦喝水的故事介绍给别人?

2、教师试背课文。

3、背课文。(集体——小组——指名——集体)

五、作业: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六、板书:

19乌鸦喝水

口渴到处

瓶口小喝不着动脑筋想办法

水升高喝着水

《狼和鹿》第二课时说课与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生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老支部书记,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临危不惧,为了拯救全村人,英勇牺牲的故事。

生2:我还知道了课文里的句段都很短小。

师:同学们抓住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那么老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二、潜心会文

1、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7~22自然段,勾画相关句子,在文章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认真批划,教师巡视辅导。

三、品味积累

1、全班交流。

2、生1:老汉是个勇敢的人(7~8自然段):

⑴师引导学生抓住“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理解人物形象。

思考:老汉如此清瘦,为什么会像一座山?

生甲:老汉沉着冷静,像一座山(与前文中洪水来临时人们的表现进行对比)

生乙:老汉先人后己,人格、威信像一座山,前文说老汉是全村人拥戴的党支部书记。

生丙:拥戴就是拥护爱戴,也说明了老汉的威信很高。

师:联系想象老汉以前可能做过些什么,这样受人尊敬?

生丁:老汉可能在老百姓家里遇到困难时出手想助,比如:一户老百姓家里有人生病了,老汉带着自己的家人给生病的农户帮忙做农活。

生戊:也可能有农户家里贫穷,孩子上不起大学,老汉主动捐款并号召大家给予帮助……

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的第一部分描写环境的部分音带学生体会环境的急迫。相机指导朗读。

⑵播放课件,大瓢泼雨,把学生带入情境,体会情势的紧急,指导学生朗读:

师抓住“像泼、像倒。”引导体会比较语言特点。出示幻灯片:学生比较品味句子: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师点拨:短句的表达,简洁、精练,突出句子所描绘气氛。

⑶抓住“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引导体会句子表达的特点(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出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而引出文章其他类似的表达特点的句子。

3、生2:老汉是个先人后己的人(10~12自然段):

⑴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引导学生品句:

①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②老汉突然跑上前,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叫到:“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很。

生甲:文中作者所用到的“冲、揪、吼、像只豹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汉在紧急的情况下,动作很迅速,更能表现情势紧急。

生乙:写出了老汉动作果断。

⑵老汉吼到:“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指导点拨:抓住文中两处吼那个小伙子的句子来引导学生体会老汉的形象。

(第一次吼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党支部书记,心中想到的是大家,群众高于党员;第二次吼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在生死攸关之时,儿子的生命高于自己,引导学生联系下文,了解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

4、文章到最后才写出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试着改一改,把他们的关系放在前面,比较一下,这样写的好处。(生:略)

师:你觉得老汉爱他的儿子吗?

师:是啊,做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做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舐犊情深。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他的身上充满着崇高的人格魅力,闪耀着灿烂的人性光辉。

师生再读一读课文的7、8两个自然段。

师: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像山一样的老汉,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

5、师配乐朗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师:一瞬间,汹涌的洪水让老太太一下子失去了两个亲人,让我们满怀着悲痛,满怀着崇敬之情和老太太一起祭奠老支书和他的儿子吧。

师生齐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师:肆掠的洪水冲垮了木桥,桥没有了,但是这座桥永远架在老太太的心中,因为在这窄窄的木桥上,她失去了两个最亲爱的人;这座桥永远架在每一位乡亲的心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甲:因为这座桥挽救了一百多位乡亲的性命,是一座生命桥,所以乡亲们不会忘记。

生乙:因为这座桥象征着老汉和他的儿子,象征着一种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师点拨: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是一座生命的桥,这是一座优秀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们无私无畏、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永远照亮我们,这也是课文以桥为题的深刻内涵。

四、升华情感

选做下列题目中的一题:

1、文章运用了很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洪水肆掠时的危急。请你试着写一些这样的句子,使句子表达更生动、形象。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老太太站在河边,桥已经没有了,望着流淌的河水,望着曾经夺去了丈夫和儿子生命的河水,嘴里喃喃地说……

[荐]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精选3篇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荐]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精选3篇,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篇1】

3月23日下午,为普及航天知识、弘扬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奥秘,激发全县广大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热爱航天、参与航天的热情,乌鲁木齐县教育局积极组织全县13所中小学近4000名学生直播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二课。

各中小学校利用“互联网+教育”,通过信息化设备纳米智能黑板、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等形式,直播观看了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以“天地对话”向同学们讲授太空知识。同学们专心致志,目不转睛,共同观看这次不一样的课程,观看直播过程中,同学们不时发出声声惊叹,激动和欣喜溢于言表。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等,并与地面进行实时交流。学生们看得兴致盎然,激动不已。

乌鲁木齐县小东沟小学学生王烁琪说:“观看视频,看了王亚平阿姨给我们展示的太空失重现象,这一系列在地球上根本做不到的高难度科学实验,让我见证了科学的力量,让我更加热爱祖国,从小立志,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长大后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力量”。

通过此次“天宫课堂”的收看,全县各中小学校学生们学习到了新的科学知识,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科学的热情,更激起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增长了学生的自信心。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篇2】

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轨演示了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一系列炫酷又好玩的实验。角弓初级中学全体师生借助云端观看了此次活动。

在约45分钟的授课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同学们被这堂特殊的科学课深深吸引,兴致勃勃地观看了航天员老师所带来的太空奇妙课堂,不时传出惊叹声。

“天宫课堂”激发了同学们探索的欲望,对未知的好奇,播撒了探索科学奥秘的种子。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意识到宇宙浩瀚,星空无限,唯有通过现代技术的方式去探索,让浩瀚的宇宙不在遥不可及。作为新时代的他们,今后会更加发奋学习,长大后投身到祖国的航空航天科研中,让我国的航天航空科技走得更远。

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观后感【篇3】

下午三点半时,老师打开了教室里的电脑。还能看直播?原来,学校里组织要我们一起上一节太空课堂,开课前,我的脑海里就蹦出了很多问题,宇航员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呢?他们是怎样睡觉的呢?他们能在太空中漫步吗?这些问题让我特别期待,这一节太空课堂开始上课了,我立刻被吸引住了,王亚平老师先带着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太空家园,告诉我们,太空用水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接着他们带我们一起做了几个小实验,太空转身做水球泡腾片水球,这些小实验让我觉得非常神奇,最有意思的是太空转身,叶光富老师在太空中尝试转身,可是身子一点都不听使唤,想让他往左,他偏往右,整个身体拧成了麻花,我们看了哄堂大笑,王亚平老师说:你试试用嘴巴吹气。可是一切在没有重力的太空里都是徒劳的,后来他们换了一种方式,两手摊开,然后再放到胸前,身体轻易的就转了过来,多么有意思的太空小实验啊!

看着他们有些变形的脸庞,想到他们之前介绍的太空生活给他们的健康造成的影响,我不由得对他们肃然起敬。在浩瀚的宇宙中,一批又一批的宇航员在太空留下了中国的一抹红,他们那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学习,看完天空课堂,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