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1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系列6篇。

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包括学习能力的多方面能力,认真准备好教案,是老师爱岗敬业的表现。一份完整教案通常包括三部分:摘要、过程和反思,教案包含哪几个层次呢?根据您的要求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美味的文章欢迎您品鉴!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1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说说你们喜欢做什么游戏(生自由说),有些游戏既好玩又有许多奥秘和数学知识,你们玩过抛硬币的游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玩抛硬币的游戏,看看在这个游戏中有那些奥秘和数学问题。

二、抛硬币游戏

看老师这有一枚一角钱的硬币,请同学们也把准备好的一角硬币拿出来,找到写有一角的这一面,我们把它看做正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徽的一面叫反面。现在我把它扔一下,你们猜一猜看哪面朝上?(生猜)请一名同学到前面看一看,师在抛一次,生猜。

2、学生抛硬币,并记录。

你们想不想玩这个游戏?好,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抛,一个同学猜,并作好记录。(本次活动为

共抛( )次

正面( )次

反面( )次

哪组愿意来汇报一下,汇报后再把你组的结果,和你的'前后桌说一说。

师:通过刚才抛硬币,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这就是一种不确定现象可能发生。(板书,可能)

三、摸球游戏

师:我们用刚才发现的知识再来做一个游戏。“摸球”袋子里有并做好活动记录。

“摸球”活动记录单

黄 球

白 球

我组有( )人 摸白球( )人 摸黄球( )人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师:在口袋里可能摸到黑球吗?(不可能)为什么?

师:老师这有一个袋子,里面有一些球,谁愿意摸,老师猜,(袋中全是白球),板书:一定。

四、巩固练习

2、 老师想去北京玩,准备了一些物品请你们帮老师参谋一下应带些什么。

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情吗?

板书设计: 抛硬币

可能 不可能 一定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2

活动纪实

一、组长说明本次活动内容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更多的要靠他们对生活实际情景来帮助理解,他们能否主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能否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答是我们教者最应该研究的问题。这次活动我们主要从这个课题出发,以4的乘法口诀一课的教学为切入点来共同研讨这个问题。

二、老师做客《小熊请客》

教学设计如下:

《小熊请客》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让学生利用4的连加和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得出,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和掌握4的乘法口诀,并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能运用所学口诀,完成表内乘法的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在数学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乘法口诀”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结晶,他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之心及自豪感。

教学重点:自主编制4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口诀完成表内乘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关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36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观察发现

上课,同学们好,看,秋天到了,小熊家种的红果树丰收了,树上结满了有红又大的果子。小熊今天想请咱们班同学到他家做客,板书课题:“小熊请客”。小熊要用这些红果串一些糖葫芦招待咱们,想吃吗?不过,他有个条件一定要先回答对他的问题,准备好了吗?1、直接写得数:5×6= 5×7= 6×3=5×4=3×6=9×3=7×2=5 ×2=

2、看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 四五二十

同学们真聪明,顺利地通过了小熊的考验,不过小熊还有一个困难想请大家帮忙解决,咱们一起听听看看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课件出示:二年级三班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你们能帮我一个忙吗?我想请大家吃糖葫芦。可是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你们能不能帮帮忙,按照我的要求每串请串谁来告诉大家,小熊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同学们记住了吗?

二、积极参与探究感受

1摆一摆

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圆片代替红果摆摆看,开始摆好的同学请背手坐直。

咱们一起看大屏幕,老师也来摆一摆,你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看看老师摆得对不对?和老师摆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请仔细观察这些糖葫芦,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先请3名同学进行示范提问。

你们会看着果子提问了吗?能不能把问题解决了?好,下面咱们就一起来解决xx的问题。到底9串有多少个红果呢?请同桌俩互相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数的?

指名汇报。如果有四个四个地数的时候请全班同学一起看着大屏幕四个四个数一遍开始。

2、填一填

同学们数得都非常好,有信心把下面的表格填对吗?开始填。填好的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表格中1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完整地说就是一串有4个红果,谁能像老师这样接着汇报下去?填对的请举手。

红果有几串

1

红果有几个

4

师:你为什么填得这么快,这么好?

生:用数的,用加法,用乘法。

请同学们接着看这个表格,1串有4个红果,这里面表示有几个4?求一个4是多少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吗?8是求几个4的结果?怎样列式?12呢?......你还能接着说下去吗?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分米长度的直观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会测量一些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并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尺,课件、彩纸条。

2.学生准备: 彩纸条,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个长度单位?(毫米)现在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板书:米、厘米、毫米)你能用手比画一下 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1毫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测量一只小蚂蚁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测量这张纸条的长度用什么单位?估计一下是几厘米?

[说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一些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探索实践

1.认识分米。

(1) 量一量。

要求:快用直尺量一量你的纸条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出示10厘米的彩条)“10厘米”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分米。(板书:认识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等于几厘米?请同学们想一想,20厘米就是多少分米?5分米等于几厘米?

(2) 认一认。

引导: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指名演示交流: 不管从哪个刻度到哪个刻度,1分米都等于多少厘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

② 体验。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并借助直尺比画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大约是1分米。

一人比画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比画得对不对。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说明: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数一数、徒手比画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难度,有利于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3)画一画。

① 要求: 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

② 交流: 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

③ 引导: (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直尺上的刻度0画到刻度10。那么可不可以从刻度1开始画起呢?如果这样,应该画到哪里呢?为什么?如果从刻度2、3开始画呢?

[说明:让学生知道用直尺画1分米的线段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既利于进一步理解分米与厘米的关系,又利于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④ 小结: 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⑤ 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再组织全班交流。

(5)数一数。出示1根纸条,几分米?2根……9根是几分米?也几厘米?10根是几分米?也几厘米?伸手比画一下,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哪个长度单位表示?(1米)(板书:1米=10分米=100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分别接近几分米。(也可以先让学生估测一下,再进行测量)

[说明:学生估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有利于学生增强对实际长度的感知,培养估计能力。]

三、总结

1.提问: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

提问:连同前面学习的,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你能把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吗?

[说明: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初步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总结能使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四、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习册第1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填一填,再组织交流,启发学生说清楚选择的理由。必要时,可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

2.指导完成练习册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理由。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先让学生自由判断,再启发学生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猜想。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教材75页例2,练习十八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中,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2、在应用过程中,寻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能熟练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等活动,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

重点、难点:

重难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记忆口诀。

突破方法:通过合作探讨、交流来突破。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4×77×23×65×6

6×43×35×27×3

7×4+75×7+56×6+63×5-3

7×4-46×3+64×4+45×6-6

2、列式解答,集体订正。

1)6个4相加得多少?

2)7和5相加的多少?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8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军乐队在训练;站成了8排,每排有8人)

师:提一个数学问题?如何解决?

如:1排有几人?1个8是81×8=88×1=8

2排有几人?2个8相加2×8=168×2=16(板书)

……

2、引导学生完成数轴图,填出数轴上所缺少的数。(填书上)

0816()()()()()()

3、自己想办法,尝试编口诀

师:根据乘法算式编出8的乘法口诀。(学生回答,是补充板书)

如;1个8相加1×8=8一八得八8×1=8

2个8相加2×8=16二八十六8×2=16

……

4、寻找乘法口诀的规律

(1)齐读口诀。

(2)师:怎样很快地记住8的乘法口诀呢?它们有规律吗?你有什么窍门?(学生交流并记一记)

(3)师:你觉得哪句口诀难记?谁有办法帮助他?

(4)口答:7个8比6个8多(),比8个8少()。

三、巩固练习

1、P75做一做

2、练习十八第3、1、2题

3、补充练习(课件)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8的乘法口诀?(螃蟹,一只螃蟹8条腿…..)

五、拓展性学习:

1、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

3×8=246×6=3624=□×□

36=□×□24=□×□×□36=□×□×□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让学生整理1-6的乘法口诀,研究表内乘法的规律。熟练地记忆口诀,并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2.在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熟记口诀,灵活运用口诀。

教学难点:

研究、发现出表内乘法的规律。 教学准备 乘法口诀卡片、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回忆 搜集 再现

1、 提问:小朋友,我们学过哪些乘法口诀?(板书:1——6的乘法口诀) 闭上眼睛想一想,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学生闭上眼睛回忆。)

2、好,睁开眼睛,让我们一起有顺序的背一背1——6的乘法口诀。

3、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完整的口诀,你能把它说完整吗? 一般题:( )二得二 三五( ) 二( )得八 开放题:( )得六 ( )得四 ( )十二 ( )十八 [设计意图:课首让学生回忆旧知,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体现了整理与复习的必要性。设计的开放题练习,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口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整理 观察 记忆

1、 你们能把乘法口诀整理成一张表吗?

(1) 小组合作整理、排列,老师巡视。

(2)展示各小组用各种排列方法整理成的乘法口诀表,小组代表作介绍。(有宝塔形、楼梯形、梯形、大树形等)

2、小朋友整理得都有一定道理。这里也有一张口诀表,你有办法补充完整吗?

(1)学生独立思考后,在书上填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仔细观察这张表,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全班交流。

4、小朋友真会发现,其实这张乘法口诀表下面还有一部分乘法口诀呢。你知道还有哪些乘法口诀吗?(6、7、8、9的乘法口诀)

5、 小朋友真聪明,那你知道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吗?

6、是啊,乘法口诀的作用很大,我们要牢牢记住它。你能记下来吗?你准备怎样记? 学生自由背口诀,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小朋友记在心里了吗?背给大家听听好吗?指名背口诀。(有横背、竖背、横着倒背、竖着倒背等) 还有别的背法吗?老师会拐弯背呢。(示范背“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 同桌小朋友互相拐弯读一读,不会的可问问其他小朋友。读熟了试着背一背。

[设计意图:乘法口诀表的多种整理方法、乘法口诀表的多种补充思路、乘法口诀表的多种编排特点、乘法口诀表的多种记忆方式都让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的潜能在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景中逐渐得到开发。]

三、提取 应用 巩固

1、刚才小朋友说,乘法口诀的作用很大,那你能说说每一句乘法口诀能算哪些乘法算式吗?师出示“三四十二”“五五二十五”口诀卡,让学生说算式。 同桌用乘法口诀卡片合作练说。

2、计算

2×6 3×5 5×6 5×4 6×3 5×2

5×5 5×1 3×4 2×4 6×6 3×2

3、游戏:欢乐蹦蹦跳。每一组由正、副组长负责,各带3位同学成为小小组,组长做裁判,小小组3位同学要求第一位同学算出所给题目的得数,第二、第三位同学说出与它相邻的算式并算出得数。例如:所给题为“4×3”,你可计算:“4×2”或“4×4”;还可以计算“3×3”或“5×3”。算对的就可以跳过一格,比一比哪组跳得快。 各小组开展活动,学生兴趣很高。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延伸 告诉妈妈拐弯背的方法,并跟妈妈比一比,谁先背出来。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练习、小组合作游戏以及课后与家长合作比赛等多种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运用知识,在快乐中得到发展。]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 结合“花园”的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材分析〗

这节教材将乘法与除法混编,创设了“花园”情境,其中蕴含着与“倍”有关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是一所农村省级规范化学校,所在地区经济较发达,学生家长都比较有文化素养,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学生见识广,知识面比较宽,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他们从一年级开始使用这套教材,熟悉这套教材的设计思路,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发表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见解,会自主学习,并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堂实录〗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

歌曲引入。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春天,我们跟着小黄鹂一起到春天的花园里看一

看,好吗?(课件出示:花园图)

师:春天真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先观察思考,然后进行交流。

生1: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比蝴蝶多几只?

生2: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和蝴蝶一共有几只?

生3: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一共有多少朵?

生4: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白花比红花少几朵?

生5: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白花的几倍?

师:同学们,你们能解答这位同学(指生5)提出的问题吗?请你在练习本上

解答出来。

(学生独立解答。)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呢?

生1:我是用图表示的,我用△表示白花,用○表示红花,第一行画了2个△,第2行画了8个○,我圈了圈,就知道8里有4个2,所以8朵红花就是2朵白花的4倍。

生2:我用8÷2=4,红花是白花的4倍。

生3:我和他们的不一样,我列成了8÷4=2,现在我知道我的错在哪里了。

师:谁还有其他的问题?

生4:蝴蝶有4只,蜜蜂的只数是蝴蝶的2倍,蜜蜂有几只?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生5: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生6:小鸟有24只,蜜蜂有8只,小鸟的只数是蜜蜂的几倍?

(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现在我们请同桌互相检查,看有没有不同的解法。

生1:我们俩的不一样,算蜜蜂有多少只,我是用图来表示的,我用△表示蝴蝶,第一行画4个△,用□表示蜜蜂,第二行先画4个□,再画4个□,我就知道蜜蜂有8只啦。

生2:我是列算式,4×2=8(只)。

生3:我的同桌,漏写了单位“只”。

生4:我的算式后面多写了单位“倍”。现在我知道了“倍”不是单位。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