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28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汇总7篇)。

在写教案时怎样才能更全面呢?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风雨,要成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在备课上下真功夫。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关注学生的状态,教师资源网的编辑精心整理为大家带来最新的“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我们将不断更新相关资讯以保持与时俱进!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焦急、筋疲力尽、喘气、枯死、亡羊补牢、羊圈、叼走、劝告、堵上、后悔、接受等。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3课《寓言二则》。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字音的情况。)

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明确:揠,“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明确: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指名回答。

(2)“巴望”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

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

明确:用“巴望”好,因为巴望可以更体现那个人很急,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的急切的'心情。

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哪些语句也表示这种急切的心情呢?

(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

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明确: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

明确:因为禾苗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得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没长,于是就想办法帮它们长。

(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一段的意思?

明确:应读出着急、焦急的语气,突出人物的迫切心情。“巴望”、“天天”、“好像一点”也没长、“焦急”、“转来转去”都应该读得重一些。

(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

(7)指名朗读,大家评述。

2.默读二、三段。

---------------------------

(1)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4] [5]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2】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 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 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 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后一笔。

3.语言训练: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亡羊补牢》 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他劝告他说---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最后。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3】

一、说教材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第六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我的教学思路就清晰了,教学与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来说说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2、学法指导,形成能力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语,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寓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课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意义深远。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在赏析语言中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在理解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体验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我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位目标。于是,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二、说教学设计

谈话激趣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质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样做,为学生学习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孩子都具有表现欲,在课堂上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这一环节。在这环节中,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既能锻炼了胆量,又能训练观察力。】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四、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五、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六、拓展补充

1、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原来出自于一个八字成语,后面还有四个字,你们知道吗?

出示: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他还有另外两种说法,你们想知道吗?

出示: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读读记记)

2、这句成语出自哪里你知道吗?

(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历史资料的整理,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上至战国初期,下至秦朝统一六国,反映了当时政治、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面貌。

3、你想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出示故事)

4、积累抄写

七、说板书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

结果又少再没丢

本节课的板书,既概括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体现了知错就改,为时不晚的寓意。形象直观,条理清晰,既辅助了教学,又达成了三维目标,便于学生学习。

总之这节课,我以疑为线索,以思考为核心,以拓宽创新精神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把时间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由乐学到学会,最终达到会学会用。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焦急、筋疲力尽、喘气、枯死、亡羊补牢、羊圈、叼走、劝告、堵上、后悔、接受等。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3课《寓言二则》。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则”。

1.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学生认读。(了解学生初步掌握字音的情况。)

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明确:揠,“拔”的意思。揠苗助长就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明确: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指名回答。

(2)“巴望”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

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

明确:用“巴望”好,因为巴望可以更体现那个人很急,想让禾苗长得快一些的急切的心情。

请同学们再找一找哪些语句也表示这种急切的心情呢?

(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

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明确: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

明确:因为禾苗生长的速度很慢,一两天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而这个人不懂得植物生长的规律,所以就认为禾苗一点儿没长,于是就想办法帮它们长。

(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一段的意思?

明确:应读出着急、焦急的语气,突出人物的迫切心情。“巴望”、“天天”、“好像一点”也没长、“焦急”、“转来转去”都应该读得重一些。

(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

(7)指名朗读,大家评述。

2.默读二、三段。

(1)他想出了什么办法?

“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明确:“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说明这个办法是很不容易想出来的,一旦想出来办法,马上就行动起来。

(2)这个人是怎样拔禾苗的?”指名回答。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

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请大家结合图思考一下?

明确:他地里的禾苗很多,这么多采苗他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说明他干得很认真,从中午一直到忙到太阳落山,所以才筋疲力尽。

(3)他认为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句子。

明确:他认为自己的`办法很好。从他回家说的话知道他对自己的办法很满意。

(4)“白费”是什么意思?“没白费”说明了什么?

(7)指导朗读。要注意这个人一边喘气一边说话的语气,说出对自己的办法很赞赏很得意的语气。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5.讨论:(1)禾苗为什么会枯死?(2)他错在哪里?(3)他应该怎样做?(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禾苗拔高了,根离开了土地,不能吸收水和养分了,必定会枯死;他错就错在不懂得按禾苗生长的规律办事,结果事与愿违;要让禾苗长得快些,要靠采苗本身的力量,人工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锄草、灭虫等办法。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的例子呢?(指名说一说,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1.用讲述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

2.抄写生字。

3.预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2.《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明确: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就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明确: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①先理解“窟窿”、“羊圈”等词语。

②看图理解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如果你碰到这种事情该怎样去做?

(2)那个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默读二、三自然段后回答。

(3)“还修羊圈干什么”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把养羊人的想法说一说。

(4)同桌讨论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读起来应各用什么语气,练习分角色朗读。

(5)指名分角色朗读,准确表达他们的想法。

(6)教师指导朗读,学生再练习,指名再读。

3.第四自然段。

他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和街坊的想法也不一样。结果怎么样呢?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课文中用了两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5】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为: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的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本课,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和点拨法。

(设计理念:以题目切入,紧扣题眼“亡”“牢”,既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使学生意识到相同的字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发生变化。)

二、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朗读课文,掌握故事主要内容。

2、指导重点句式,把握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 通过对重点句式的指导,使学生明白了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这些特殊句式在表达中的独特作用;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为揭示故事寓意做好了铺垫。)

四、创设交流情景,揭示故事寓意。

在特意创设的情境里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进入角色。在“修”与“不修”的后果对比中,寓意的揭示自然是水到渠成。试用“亡羊补牢”的道理处理问题,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亡羊补牢的重要性,深化了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这次板书。

在整个板书内容的设计中,我充分遵循生成的规律,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由故事的起因、经过到结果,循序渐进,逐层深入,从而揭示小故事,大道理。力求通过板书让孩子们能根据板书的内容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6】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学会“钩、铲”等生字。发现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激发主动识字的欲望,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

2.认识近义词。学习怎样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

3.背诵、默写古诗《舟夜书所见》。懂得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美在你的心中,美在你的眼中。

4.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行医著书的事迹。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发现汉字的特点和规律。

2.认识近义词。学习怎样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教学难点】

阅读《李时珍》,了解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行医著书的事迹。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识字加油站

1.出示熟字“金、木、水、火、土”,读一读。

2.同时出示“金——钩、铲”,你发现了什么?

金+勾=钩 金+产=铲

“金”做了偏旁,形体变了样。

你还知道哪些“金”做偏旁的字?

如:铁、银、铜、针、钉……

3.那么,我们让一个熟字做偏旁,加上另外一个熟字变成新字的方法,就叫“加一加”识字法。

比如:金+勾=钩。

4.请学生根据“金”做偏旁的方法,识记其他生字。

小组合作。

5.用生字卡片检查学习情况。今后,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方法识记其他生字。

6.指导学生读生字,读组词。

二、字词句运用

(一)近义词

1.小组学习:自由读,指名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告诉学生:不同的词语可以表示相近的意思,这样的词语叫近义词。

如“忽然”“突然”是“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的意思。

“立刻”“马上”的意思都是“赶快”“立即”。

“一瞬间”“一眨眼”都是“时间很短”的意思。

“逐渐”“渐渐”都表示程度或数量逐步缓慢增减。

“慢慢”“徐徐”都有“速度或节奏缓慢”的意思。

“慢吞吞”“慢悠悠”都形容缓慢的样子。

3.你还知道哪些词语是同义词或近义词?

4.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如:飞快——快速 高兴——兴奋 漂亮——美丽 清楚——清晰

(二)仿写例句

1.课件出示:

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2.读一读这句话,说说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理解词语的意思。

慌慌张张:形容举止慌张,不稳重。

“害怕极了”是什么意思?(特别害怕,害怕到了极点。)

4.句子比较。

最后一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

最后一个太阳害怕地躲进了大海里。

这两个句子哪个好?好在哪里?

5.教师小结:

运用恰当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更具体,更能说明事物的特点。

6.拓展练习:如果李明杰很着急,你会怎样描写他?

李明杰很着急,急急忙忙地跑进了教室。

7.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使句子更具体。

小明正在地读书。

几只小麻雀地在树上交谈着。

三、我的发现

1.出示四组字。

福 冰

被 海

2.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小组合作,交流发现。

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这些字的部首都相同?

3.全班交流,归纳发现。

第一组:与“祭祀、祈祷”有关。

第二组:与“冰”有关。

第三组:与“衣服”有关。

第四组:与“水”有关。

4.你还积累了哪些相同部首的字?

社 冲

凌 衬

裙 江

四、布置作业

积累词语、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读得准,读得通顺。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舟夜书所见:夜晚在船上记下所看到的事情。

诗意:夜黑了,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水波动荡,映在水面上的灯光好像化成了许多闪耀的星星。

(4)男女生比赛读诗。

(5)背诵诗句。

引导背诵:抓住古诗押韵的特点。

(6)抄写诗句。

二、我爱阅读

(一)揭示题目。

1.板书题目。

2.看了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指导读文。

要求:

1.自由读文,力求正确。

2.读后思考:(1)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2)课文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

说说每一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理解:医药学家)

2.学习第2自然段。

自由读文并思考:

(1)“世代行医”“救死扶伤”各是什么意思?

(2)李时珍为什么会立下为穷人看病的志向?

3.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思考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句与句是怎样联系的?

(2)引导学生分层,把联系紧密的句子合并在一起。

(3)说说每层的意思。

(4)理解重点词句。

①“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李时珍为什么要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③“完善”是什么意思?怎样的药物书才能算是“完善”的药物书?

4.学习第4自然段。

(1)读读议议:为了重新编写药物书,李时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先画出有关句子,再与同桌交流)

(2)指导朗读。

①帮助学生定准第一、二句中的重音:重读“各地”“采药”,暗示后者难度之大;重读“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突出困难之多;重读“走遍了”,在读两个“不怕”后稍加停顿,突出李时珍不畏艰难的精神之可贵。

②后三句让学生边读边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重读的词语:好几天、饿了、干粮、天黑了、山上、上万里、千百个、书上。

③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5.学习第5自然段。

(1)齐读。

(2)提问:你们有谁见过《本草纲目》这部书?

(3)提问:课文中是怎样评价这部书的?(著名)它著名在哪里?

(4)讨论后齐读第5自然段。

(5)再问:现在有人正准备编写一部更新、更伟大的药物书,同学们知道是谁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意在将理想的种子播进幼小的心田)

(四)总结全文。

1.文章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立志学医和编写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的过程。

2.认识李时珍的思想品质。(救死扶伤,为人类的医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3.复述文章。(着重复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三、布置作业

1.抄写、默写古诗《舟夜书所见》。

2.把李时珍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了解《本草纲目》。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语文园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识字方法,积累好词佳句的重要场地。这节课特别注意的是如何举一反三,让学生根据提示,做到触类旁通,也注意了拓展。如“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中,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同一类的字词。这样再增加这种类型的字词练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总的来说,这节课教师能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采用自读自悟、讨论交流以及观察比较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不足之处] 在教学“字词句运用”和“我的发现”环节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较被动,学习兴趣不高,掌握得不够牢固。

[再教设计] 语文教学不光要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吐露出心声。当学生有了创造的激情,那么,课堂自然会成为他们情感激发、心灵对话的精神乐园。

二年级亡羊补牢教学设计【篇7】

《坐井观天》通过小鸟与青蛙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只看到井口大的天,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认真改,还不算晚。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言,从中受到启发。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1.生字卡片。

1.学会《坐井观天》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大家知道坐井观天的成语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

2.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①小声自由读,把带拼音的字读准。

②老师检查,指名认读生字。

③你怎么记住这些字?把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④采取多种方式检查认读效果。

(2)指导写字。

①出示会写的生字卡片。

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认真观察,注意书写。

渴、喝两个字右半部分完全相同,只是偏旁不同,可引导学生用会意的方法识记。口渴了需要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喝水要用嘴巴,所以喝字是口字旁。

(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

(3)读句子(投影)。

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见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说天无边无际,大极了。青蛙不信,还说小鸟弄错了。

(4)到底谁错了?

(5)青蛙为什么会认为小鸟说大话?

①讨论理解。

③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教师引导学生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因为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了解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整天坐井观天,认识的天空只有井口大。)

(6)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2.朗读感悟。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朗读提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4)感悟第三次对话。

①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青蛙:自信、愚蠢。小鸟:真诚,善意。)

②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③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1)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如果青蛙仍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跳出井口,后来可能发生什么事?

(3)最后谈谈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这个故事:

通过生动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1.学会《亡羊补牢》的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①谁能说说《坐井观天》的故事?

②今天我们再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再轻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想想课题是什么意思,想好了,同桌互说互听。

3.检查学习情况。

(1)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注意正音。

(2)自由读,开火车读,找出句子测读。

4.指导书写。

(1)出示会写的字生字卡片。

(2)生书写,师巡视指导。

1.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能提到课文中的内容即可。

2.再读课文,思考。

(3)街坊怎么劝他的?

①指名读街坊的话。

全班齐读。

(4)养羊人是怎么说的?要怎么读?

全班齐读。

(5)读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说,为什么用又字?

②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为了不丢羊,你认为最正确的态度是什么?

2.如果你是养羊人,应从这件事中吸取什么教训?

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