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初一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

时间:2024-04-04

初一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精选。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会运用到各种各样的范文,写好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好的参考,范文的撰写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一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精选",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初一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 篇1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初一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 篇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学生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初一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 篇3

初一物理实验报告

浮力消失了

做下面的小试验。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学生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

扩展阅读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精选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范文吧!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精选”,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篇1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总结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对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计划指导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把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条件下,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来完成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观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认识理论的目的。

2、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学期初,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有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在学习上和动手能力上都是比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规范、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和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认真辅导,还注意巡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发现操作不规范的不认真的,教师认真辅导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对认真规范的同学,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会了许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3、课外的小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本学年我们还不断的提倡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的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4、实验报告的填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的鼓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把观察的实验直观的操作与理论相联系,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学期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和上级的实验教学要求还有差距,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努力探索创新,使实验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篇2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XXX

20xx年X月XX日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篇3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

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篇4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物理实验报告

____级__班__号

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篇5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总结本学期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对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计划指导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把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条件下,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来完成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观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认识理论的目的。

规范、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一学期的训练和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认真辅导,还注意巡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发现操作不规范的不认真的,教师认真辅导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对认真规范的同学,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会了许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3、课外的小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本学年我们还不断的提倡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的.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4、实验报告的填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的鼓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把观察的实验直观的操作与理论相联系,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学期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和上级的实验教学要求还有差距,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努力探索创新,使实验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篇6

用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

学校姓名

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目的: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停表测量时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二、实验器材:毫米刻度尺,停表,三角板(2块),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2.用毫米刻度尺测课本的长和宽,数据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4.测细铜丝直径,数据记录要求同上。5.用停表测量心率数据记录要求同上。6整理器材。四、实验记录

1.刻度尺的量程为cm,分度值是,零刻线是否磨损:。2.记录数据:

课本长,宽。硬币的直径。细铜丝的线圈长度,线圈圈数,细铜丝的直径。

3.用停表测出你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五、反思与拓展

测细铜丝直径时,如果绕线时没有紧密绕线,则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填“偏大”、“偏小”)

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

学校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一、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二、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盒尺,匀速直线运动实验器,铅笔。

三、操作要求: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AC段的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读出时间为t1,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5、收拾整理器材。

五、记录和结论:记录:

六、反思与拓展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相同或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校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中间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后竖直地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3)(4)(5)。(7)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和物体跟平面镜的位置关系。(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五、反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校姓名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人姓名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中间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后竖直地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改变点燃蜡烛在玻璃板前的位置,重复步骤(3)(4)(5)。(7)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和物体跟平面镜的位置关系。(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2.结论:(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五、反思与拓展: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需要什么条件?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凸透镜焦距,并记录。(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高度大致一致。(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5

)整理器材。四、实验记录和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cm。当物距u=2f和uf时凸透镜成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和放大实像需要什么条件?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

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观察凸透镜焦距,并记录。(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高度大致一致。(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范围。(5)整理器材。四、实验记录和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cm。

当物距u=2f和uf时凸透镜成像分别有什么特点?。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校姓名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二、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毛巾。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估测热水的温度。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2.记录数据: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学校姓名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二、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毛巾。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估测热水的温度。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6.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2.记录数据: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温水的温度?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滴管、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记录总质量。3.测盐水的体积。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5.计算盐水的密度。6.整理器材。四、实验记录:

1.观察器材:天平的最大称量值克,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克。量筒的最大刻度值毫升,最小刻度值毫升。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学校姓名

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盐水、滴管、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2.记录总质量。3.测盐水的体积。4.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5.计算盐水的密度。6.整理器材。四、实验记录:

1.观察器材:天平的最大称量值克,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克。量筒的最大刻度值毫升,最小刻度值毫升。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篇7

器材:木头

步骤:

第一种:

将木头放入水中,测量水面上升的幅度,或者放入满满的量筒中,测量溢出的水的体积,可以间接得到木头浸入水中的部分的体积。

然后将木头沿水平面切割,取下,用天平测量水下部分的质量。

通过公式计算其密度。

然后总体测量整块物体的质量

通过v=m/p

计算得出全部体积。

第二种:

取一量杯,水面与杯面平齐,想办法将木头全部浸入水中(如用细针将其按入水中),称量溢出水的体积即可。

第三种:

如果容器是个圆柱形,把里面放满水,然后把物体放入水中,在把物体取出。容器中空的部分就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圆柱的面积=底面积×高

如果物体不下沉,就把物体上系一个铁块放入水中,测出铁块和物体的体积,然后再测出铁块的体积,接着用它们的总体积减去铁块的体积就得出物体的体积.

现象:包括在步骤里面了。

结论:得出木头的体积。

XXX

20xx年X月XX日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篇8

1、提出问题:

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响度)可能

1)、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

2)、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2、猜想或假设:

1)、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人离声源的距离越近,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用控制变量法)如,

探究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关系:

考虑让人与声源的距离相同,使声源的振幅不同, 看在声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探究2)响度与人离声源距的离大小关系

考虑让声源的振幅相同,使人离声源距离不同,看在人离声源的距离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探究1)选一只鼓,在鼓上放一小纸屑,让人离声源的距离0.5米(不变)

(1)第一次轻轻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如0.5厘米),听到一个响度不太大的声音;

(2)第二次重重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如1.5厘米),听到一个响度很大的声音。

结论:人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探究2)的实验过程与上类似

结论是:声源的振幅相同时,人离声源的距离越近,人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大。

5、自我评估:

这两个结论经得起验证。如,我们要让铃的声音很响,我们可以用力去打铃;汽车鸣笛,我们离汽车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响。

6、交流与应用

如果我们声音小了,听众可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声,我们可以考虑:

1)让说话的声音大一些(声带的振幅大了);

2)与听众的距离近一些。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篇9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3月6日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三、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实验器材。2.测量手的拉力。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0-5N,分度值0.2N,指针是否指零刻线是。2.记录数据: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一、实验目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5)整理器材。四、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N,分度值为0.2N。

实验结论: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实验目的

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摩擦力。

(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5)整理器材。

木块

时木块受到的滑动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分度值为0.2N。

(3)实验结论:

在接触面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杠杆平衡后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杠杆平衡后再次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杠杆标尺上的分度值是cm,每一个钩码的重力是N。(2)数据记录:

(3)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名称: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一、实验目的: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是否有关二、实验仪器和器材(要求标明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毫米刻度尺,长木板,木块(附挂钩),弹簧测力计,细线、木垫(或塑料垫)。

三、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η=W有/w总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2.测出木块所受重力。3.组装斜面。

4.用弹簧测力计将木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5.测出木块上升的高度h和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6.计算有关物理量的数值,并得出结论。7.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时间:

实验目的:知道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斜槽、木块、铁球、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1)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

用同一铁球从斜槽上不同的高度滚下,观察从斜槽上滚下的铁球在水平槽上运动的速度有何不同(越高铁球滚下的速度越快)

在靠近斜槽下端的水平槽上放一木块,用同一铁球从斜槽上不同的高度滚下,观察铁球碰上木块后,将木块撞出的距离。木块被撞得越远,表明铁球运动越块,具有的做功本领越强,动能越大。(2)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用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槽上相同高度滚下,观察从斜槽上滚下的铁球在水平槽上运动的速度。(速度相同)

在靠近斜槽下端的水平槽上放一木块,用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槽上相同高度滚下,观察铁球碰上木块后,将木块撞出的距离。木块被撞得越远,表明铁球质量越大,具有的做功本领越强,动能越大。实验结论: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与质量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精选5篇)


探索“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内涵让我们一起看看背后的故事,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被更多人分享。一般而言,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报告,撰写工作报告,能让我们在职场上不断提升自己。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1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2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20xx年X月XX日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2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

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4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5

光学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质中传播时各种性质的学科。物理光学过去也称“波动光学”,从光是一种波动出发,能说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而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是电磁波的假说以后,物理光学也能在这个基础上解释光在传播过程中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的部分现象,如吸收,散射和色散等,而且获得一定成功。但光的电磁理论不能解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另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及各种原子和分子发射的特征光谱的规律等;在这些现象中,光表现出它的粒子性。本世纪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物理光学的另一部门“量子光学”。

【杨氏干涉实验】杨格于1801年设法稳定两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见光之干涉实验,并由此求出可见光波之波长。其方法是,使太阳光通过一挡板上之小孔使成单一光源,再使此单一光源射到另一挡板上,此板上有两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与单光源等距离,则此两同相位之两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因为通过第二挡板上两小孔之光因来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长相等,并且维持一定的相位关系(一般均维持同相),因而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变的干涉条纹。若X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条纹与中心点O的距离,D为双孔所在面与屏幕之间的距离,2a为两针孔S1,S2间之距离(通常小于1毫米),λ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发出的光之波长。

两光源发出的两列光源必然在空间相迭加,在传播中两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当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亮点。这些亮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的整数倍。在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暗点,这些暗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2的整数倍。实验结果的干涉条纹,它是以P0点为对称点而明暗相间的条纹。P0点处的中央条纹是明条纹。当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各明暗条纹的间距并不相同。波长较短的单色光如紫光,条纹较密;波长较长的单色光如红光,条纹较稀。另外,如果用白光作实验,在屏幕上只有中央条纹是白色的。在中央白色条纹的两侧,由于各单色光的明暗条纹的位置不同,形成由紫而红的彩色条纹。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000字


你知道哪些优秀的报告的范文吗?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往往都需要撰写报告。报告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周报、月报、年度报告等,本文聚焦于与“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有关的主题,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1)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2)

1.在易拉罐中分别装入不同体积的水,依次用金属棒敲击听声,可用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短有没有关系。

2.将两个易拉罐用棉线相连做成一个“土电话”,用来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3.将三个易拉罐装入质量不同的沙,用天平分别测出其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罐和沙所受的重力,用来研究物体的质量与所受重力的关系。

4.将易拉罐放在倾斜的木板表面,使其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分别滑下和滚下,观察两种情况下运动的快慢。比较相同情况下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5.用铁钉在易拉罐不同的高度上扎眼,装水后比较其喷射的距离。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6.将空易拉罐口向下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烤一烤,罐冷却后能听到声音且看到罐变瘪了。用来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7.将空易拉罐放在盛有水的盆中浮在水面,而将其卷成一团下沉。说明将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8.用白纸和黑纸包住两个装满水的易拉罐,在太阳下晒相同时间,看谁的温度升高得多。研究相同条件下的白色物体和黑色物体的吸热能力是否相同。

9.用导线及导线夹将电源、开关、灯泡和易拉罐组成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看灯泡是否发光。研究易拉罐的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气球在物理演示实验中的妙用

(1)声音在液体中传播

材料:手机、气球、细线、水槽、水。

方法:先将手机装入气球内,用一根长线密封好。然后把它慢慢浸没于水槽中,并让手机的屏幕正对着学生。用另外一个手机对其进行拨号,手机开始振铃。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手机屏幕的亮光,又可以听到从手机发出的声音。如图1所示。这就证明了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2)水凸透镜

材料:气球、细线、水。

方法:用一个透明的气球,在里面充入一部分水,用细线扎紧,让太阳光照射气球,可以观察到在气球后面出现了一个很亮的光斑。如果在气球后面较近的位置放一个物体,气球就变成了一个放大镜,通过气球观察,就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3)气体的性质实验

材料:气球、广口瓶、双孔橡胶塞、两根玻璃管(一弯管,一直管)、两用气筒。

①验证玻意耳定律,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装置如图2所示,在直玻璃管的下端拴一个气球,把气球放入瓶中,并用塞子塞住广口瓶口。先在气球内充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封闭直管,通过弯管向瓶外抽气,发现气球变大;向里打气时,气球又会变小。表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过程中,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减小,压强增大。即定性地验证了玻意耳定律。

②验证盖·吕萨克定律,证明气体的热膨胀。

在气球内稍充气,并把直管封闭,然后把广口瓶放入热水中,使瓶内受热,就会发现气球变大,从热水中取出后稍冷却,就发现气球又逐渐地变小。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减小。

说明:玻璃管的封闭可外接一橡皮管,用止水夹封闭橡皮管就可以了。

(4)物体的沉浮条件

材料:薄气球、水、酒精、盐水。

方法:用一个薄气球,装入水,密封好,缓缓放入水中,就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悬浮现象。然后在气球中装入酒精,则可以看到物体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最后在气球中装入盐水,则会看到物体在水中的下沉现象。这有效证明了液体中物体的沉浮与密度的关系。

(5)动量定理

材料:大气球、砖块、锤子。

方法:将充好气的气球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气球上面放置一砖块,这时用铁锤迅速打击砖块,会发现砖块被击碎,而气球完好无损。本实验省去了海绵这一系统,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动量定理,也减去不少因海绵引起的疑惑。

注意事项:气球充气要适量,要保持气球具有一定的弹性,同时演示时要注意让学生远离,防止碎砖块击伤学生。

(6)反冲现象

材料:气球、吸管、气筒、细线。

方法:如图3,将吸管插入气球口,用细线把其扎紧,用气筒给气球打足气,用手堵住吸管,让吸管口朝下,然后放手,会发现气球沿直线竖直上升。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反冲运动。在这里要注意选用吸管要稍长一些,有利于气球沿直线上升。

(7)电荷的相互作用

材料:铁架台、丝线、气球。

方法:如图4所示,气球充好气后,用干燥的丝线将气球悬挂起来。用干燥的手擦气球的表面,使球带电(手最好先在火上烘干)。用摩擦过气球的手去靠近气球,手会吸引气球,让用手摩擦过的另一个气球靠近它,两球会相互推斥。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荷的相互作用。

其实对于气球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比如在瓶吞鸡蛋这个证明大气压的实验中,如果把鸡蛋换成气球,将既经济,又可以循环使用,学生也能够亲身实践,增加学习的兴趣。所以我们说只有不断地去思考,去摸索,才能挖掘出更好的实验,提高物理实验课堂的效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3)

一、开题会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后,在县教研室、学校聂校长及各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由李XX老师负责召开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开题会。通过开题会议使课题小组成员明确了课题提出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明确了通过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教师教的角度以20xx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基准,通过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研究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具体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从课程的角度来说,通过课题研究丰富校本教材。

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进一步促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2。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3。形成初中物理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

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并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1。课题研究负责人:李XX

2。理论研究负责人:苏XX、孟XX

3。实践研究负责人:李XX

4。课题实验管理负责人:陈XX

二、研究过程

(一)时间规划:本课题总体时间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负责理论研究的老师苏XX和孟X(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3)由负责实验研究的李XX老师对个案进行分析、整理,以教案设计的形式形成实验教学的有效模式。

3。汇报成果阶段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材料、数据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反思,并由陈盈利和李红锐老师进行课题研究过程是的创新实验资料进行整理,以丰富我校的校本教材。

4。修改完善阶段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并由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

5。上交专家评审

6。进行课题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结合情况

我们的课题研究程序:理论研究确定实验教学的策略→通过同伴互助,由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进行具体实验教学方法研讨→课堂实践→进行教学评价,发现问题→研讨、反思,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

利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在创设物理情景,提高感知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而且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而且培养了他们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得到较快的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

由三率和的变化不难看出,尽管我们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经历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观念的变化过程),但还是能肯定地说明通过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成员的专业成长情况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XX县东韩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博客,通过定期的研讨交流、定期的成果交流与总结并撰写材料,促进了研究成员养成了爱阅读、善思考、勤写作的学习习惯;研究成员自觉运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创建网班“XXXX”,也提高了课题组成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能力,推动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研究成员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机构举办的教研活动和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形成了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4)

本学年我任八年级物理教学。在所任课务的班级中,学生学习劲头极低,绝大多数同学有严重的厌学情绪,课堂组织纪律较差,只有个别同学能自觉学习,但是基础也较差,学习成绩难以提高。有些班级,虽有大多数同学自觉学习的能力较强,基础也较好,由于人数过多实验成绩整体提高不大,实验课的开展也有一定的难度。

一、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

1、认真备好每一节实验课,做到实验课前准备充分,绝不打没有准备的仗。

2、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想方设法将学生实验尽可能开展,寻找一些替代仪器弥补实验仪器和药品的不足。

3、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规范他们的实验操作,保证实验顺利安全地完成。

4、化学教学中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意识,让他们懂得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并从小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5、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锤炼他们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为了培养突出的物理实验尖子学生,我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扩大他们的实验量。对于绝大多数学生则注重基础实验操作的教学,让他们具有扎实的基础。对于后进生寻求更适应他们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求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6、积极参加教学教研活动,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已的业务能力。

7、认真批改每一份实验报告,强化学生多动手操作。

8、实验教学中渗透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有意地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格观和世界观等,达到热爱祖国、保护自然的目的。

9、实验教学中渗透劳动技能的传递,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劳动的理念。

二、取得的成绩

1、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实验教学任务,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学生基本上掌握了物理实验操作的技能。

2、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物理的兴趣,教会了他们一些学习方法,为以后他们学好物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3、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爱国、爱自然的良好理念。

4、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合格率达同80%以上。

三、存在的不足

1、学生厌学思想严重,整体实验成绩提高不大。

2、缺乏必要的教学参考书和直接的课改经验,教学课改中感到仍在走老路。

3、信息陈旧,总感觉到与现实相差较远。

4、实验教研没有到位,没有新的理念产生。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5)

一、开题会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后,在县教研室、学校聂校长及各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由李xx老师负责召开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开题会。通过开题会议使课题小组成员明确了课题提出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明确了通过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教师教的角度以xx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基准,通过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研究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具体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从课程的角度来说,通过课题研究丰富校本教材。

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进一步促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2.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3.形成初中物理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

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并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1.课题研究负责人:李xx

2.理论研究负责人:苏xx、孟xx

3.实践研究负责人:李xx

4.课题实验管理负责人:陈xx

二、研究过程

(一)时间规划: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1年(xx年9月~xx年7月)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xx年9月~xx年10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负责理论研究的老师进行撰写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实验(xx年11月~xx年4月)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3)由负责实验研究的李xx老师对个案进行分析、整理,以教案设计的形式形成实验教学的有效模式。

3.汇报成果阶段(xx年5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材料、数据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反思,并由陈盈利和李红锐老师进行课题研究过程是的创新实验资料进行整理,以丰富我校的校本教材。

4.修改完善阶段(xx年6月)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并由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

5.上交专家评审(xx年6月)

6.进行课题结题报告。(xx年7月)

三、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结合情况

我们的课题研究程序:理论研究确定实验教学的策略→通过同伴互助,由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进行具体实验教学方法研讨→课堂实践→进行教学评价,发现问题→研讨、反思,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

利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在创设物理情景,提高感知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而且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而且培养了他们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得到较快的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

从下面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各次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项目 月考1 期中2 月考3 期末4 月考5

期中6 总分 6236 6511 5706 4655 6855 7347 平均分 57.2 59.7 52.3 42.7 62.9 67.4 考试人数 109 109 109 108 109 108 及格人数 49 55 39 28 63 70 及格率 45.0 50.5 35.8 25.7 57.8 64.2 优秀人数 22 16 12 3 30 40 优秀率 20.2 14.7 11.0 2.8 27.5 36.7 三率和 122.3 124.9 99.1 71.1 148.2 168.3 由三率和的变化不难看出,尽管我们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经历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观念的变化过程),但还是能肯定地说明通过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成员的专业成长情况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xx县东韩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博客,通过定期的研讨交流、定期的成果交流与总结并撰写材料,促进了研究成员养成了爱阅读、善思考、勤写作的学习习惯;研究成员自觉运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创建网班“xxxx”,也提高了课题组成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能力,推动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研究成员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机构举办的教研活动和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形成了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汇总(6篇)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可能会用到一些范文,掌握范文的撰写对自己会有很大的帮助,什么样的范文比较高质量?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汇总(6篇),感谢您的参阅。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1】

光学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质中传播时各种性质的学科。物理光学过去也称“波动光学”,从光是一种波动出发,能说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而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是电磁波的假说以后,物理光学也能在这个基础上解释光在传播过程中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的部分现象,如吸收,散射和色散等,而且获得一定成功。但光的电磁理论不能解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另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及各种原子和分子发射的特征光谱的规律等;在这些现象中,光表现出它的粒子性。本世纪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物理光学的另一部门“量子光学”。

【杨氏干涉实验】杨格于1801年设法稳定两光源之相位差,首次做出可见光之干涉实验,并由此求出可见光波之波长。其方法是,使太阳光通过一挡板上之小孔使成单一光源,再使此单一光源射到另一挡板上,此板上有两相隔很近的小孔,且各与单光源等距离,则此两同相位之两光源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因为通过第二挡板上两小孔之光因来自同一光源,故其波长相等,并且维持一定的相位关系(一般均维持同相),因而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变的干涉条纹。若X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条纹与中心点O的距离,D为双孔所在面与屏幕之间的距离,2a为两针孔S1,S2间之距离(通常小于1毫米),λ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发出的光之波长。

两光源发出的两列光源必然在空间相迭加,在传播中两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当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亮点。这些亮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的整数倍。在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暗点,这些暗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2的整数倍。实验结果的干涉条纹,它是以P0点为对称点而明暗相间的条纹。P0点处的中央条纹是明条纹。当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各明暗条纹的间距并不相同。波长较短的单色光如紫光,条纹较密;波长较长的单色光如红光,条纹较稀。另外,如果用白光作实验,在屏幕上只有中央条纹是白色的。在中央白色条纹的两侧,由于各单色光的明暗条纹的位置不同,形成由紫而红的彩色条纹。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2】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范文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报告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五、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3】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4】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

温度(℃)

4、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5、实验结果分析:

①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水的沸腾图像。

②请学生叙述实验现象。

沸腾前水中有升到水面上来,水声;继续加热时,水中发生剧烈的现象,大量上升并且变(填“大”或“小”),升到水面上破裂,放出水蒸气,散到空气中,水声变(填“大”或“小”)。

沸腾的概念:

③实验中是否一加热,水就沸腾?

④水沸腾时温度如何变化?

⑤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

20xx年X月XX日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2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③边观察边记录。

④做好实验后,把器材整理好。

观察记录:

①水温在 60℃以下时,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杯底上气泡越来越多,有少量气泡上升。

②水温在60℃~90℃之间时,杯底气泡逐渐减少,气泡上升逐渐加快。

③在90℃~100℃之间时,小气泡上升越来越快。

④水在沸腾时,大量气泡迅速上升,温度在98℃不变。

⑤移走酒精灯,沸腾停止。

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

②水在沸腾时,温度不变。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

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5】

初中物理杨氏干涉实验报告范文

光学中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在媒质中传播时各种性质的学科。物理光学过去也称“波动光学”,从光是一种波动出发,能说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而在赫兹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是电磁波的假说以后,物理光学也能在这个基础上解释光在传播过程中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时的部分现象,如吸收,散射和色散等,而且获得一定成功。但光的电磁理论不能解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另一些现象,如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及各种原子和分子发射的特征光谱的规律等;在这些现象中,光表现出它的粒子性。本世纪以来,这方面的研究形成了物理光学的另一部门“量子光学”。

杨格于,因而能在屏幕上形成固定不变的干涉条纹。若X为屏幕上某一明(或暗)条纹与中心点O的距离,D为双孔所在面与屏幕之间的距离,,λ为S光源及副光源S1、S2所发出的光之波长。

两光源发出的两列光源必然在空间相迭加,在传播中两波各有各的波峰和波谷。当两列波的波峰和波峰或波谷和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亮点。这些亮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的整数倍。在两列波的.波峰与波谷相重叠之点必为暗点,这些暗点至S1与S2的光程差必为波长λ/2的整数倍。实验结果的干涉条纹,它是以P0点为对称点而明暗相间的条纹。P0点处的中央条纹是明条纹。当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各明暗条纹的间距并不相同。波长较短的单色光如紫光,条纹较密;波长较长的单色光如红光,条纹较稀。另外,如果用白光作实验,在屏幕上只有中央条纹是白色的。在中央白色条纹的两侧,由于各单色光的明暗条纹的位置不同,形成由紫而红的彩色条纹。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篇6】

一、开题会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后,在县教研室、学校聂校长及各领导的悉心指导下,由李xx老师负责召开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开题会。通过开题会议使课题小组成员明确了课题提出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明确了通过课题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教师教的角度以xx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基准,通过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研究物理实验教学设计优化,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物理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具体方式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体验物理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物理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从课程的角度来说,通过课题研究丰富校本教材。

通过开题会议,确定了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1.进一步促使教师观念的变化,提高对物理实验重要性的认识;2.改变目前实验教学的开展方式,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3.形成初中物理实验有效开展的策略。

明确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并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1.课题研究负责人:李xx

2.理论研究负责人:苏xx、孟xx

3.实践研究负责人:李xx

4.课题实验管理负责人:陈xx

二、研究过程

(一)时间规划: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1年(xx年9月~xx年7月)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xx年9月~xx年10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强了对搞好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3)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物理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并由负责理论研究的老师进行撰写理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我们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

2.课题实验(xx年11月~xx年4月)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3)由负责实验研究的李xx老师对个案进行分析、整理,以教案设计的形式形成实验教学的有效模式。

3.汇报成果阶段(xx年5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论文、材料、数据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反思,并由陈盈利和李红锐老师进行课题研究过程是的创新实验资料进行整理,以丰富我校的校本教材。

4.修改完善阶段(xx年6月)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并由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

5.上交专家评审(xx年6月)

6.进行课题结题报告。(xx年7月)

三、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结合情况

我们的课题研究程序:理论研究确定实验教学的策略→通过同伴互助,由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进行具体实验教学方法研讨→课堂实践→进行教学评价,发现问题→研讨、反思,提出改进意见→进一步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

利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实验教学在创设物理情景,提高感知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探索精神,养成良好习惯等方面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自主建构,而且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了学习物理的方法,而且培养了他们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得到较快的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益。

从下面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收集的数据(各次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项目 月考1 期中2 月考3 期末4 月考5

期中6 总分 6236 6511 5706 4655 6855 7347 平均分 57.2 59.7 52.3 42.7 62.9 67.4 考试人数 109 109 109 108 109 108 及格人数 49 55 39 28 63 70 及格率 45.0 50.5 35.8 25.7 57.8 64.2 优秀人数 22 16 12 3 30 40 优秀率 20.2 14.7 11.0 2.8 27.5 36.7 三率和 122.3 124.9 99.1 71.1 148.2 168.3 由三率和的变化不难看出,尽管我们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经历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观念的变化过程),但还是能肯定地说明通过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成员的专业成长情况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xx县东韩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博客,通过定期的研讨交流、定期的成果交流与总结并撰写材料,促进了研究成员养成了爱阅读、善思考、勤写作的学习习惯;研究成员自觉运用研究成果指导教育教学,提高了自身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创建网班“xxxx”,也提高了课题组成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能力,推动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研究成员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机构举办的教研活动和科研成果评比活动,形成了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