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案模板 >导航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时间:2024-03-14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7篇。

出于您的需求我搜集了以下信息:“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供您参考。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创新的必要手段。如有幸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我将感到非常荣幸!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5至8题。

教学目标:

1.经过反复练习和思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

教学重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听算练习

6梅260梅2600梅26000梅2

8梅480梅4800梅48000梅4

10梅22脳560梅320脳3

24梅3240梅32400梅3120梅3

70梅710脳754梅648梅8

2、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梅2378梅5435梅7297梅4469梅8194梅6

3、笔算比赛:

8梅280梅2800梅28000梅218梅3

180梅31800梅390梅35脳840梅5

54梅96脳981梅97脳98脳9

7脳927梅36脳745梅521梅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做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三第6题。

学生读题,然后在书上填写,全班评价交流。

3、练习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再提问题。

4、完成练习三后的思考题。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什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2、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积累了那些经验?

四、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7题。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运用信息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棒棒假日小队的同学们来到郊外开展了一次野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他们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同学们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后回答。(同学们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烧烤食物,有的在钓鱼,有的在洗菜,还有的给小鸟做窝。)

板书:搭帐篷烧烤食物钓鱼洗菜做鸟窝

二、引导观察,体会方法

1.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教师提问:参加活动的队员们已经把毛巾晾晒起来,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课件演示:晾晒毛巾的六个架子突出,其余场景虚化。

(有的学生可能是数出每个帐篷里住12人,教师引导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吗?)板书:26=12。

(2)教师提问:根据搭帐篷小组队员们的活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教师指导学生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追问:你怎么算出来的?学生可能说出以下解法。

解法一:每个架子上有6条毛巾,有6个架子,一共住了66=36人。

解法二:每个帐篷住12人,有3个帐篷,一共住了12+12+12=36人。

2.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参加活动的同学晾晒的毛巾,就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并用各种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参观其他小组的活动情况,看看你们会有什么新发现?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选择你喜欢的活动项目,仔细观察,和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再想一想,别人提出的问题你能帮助解答吗?比一比,哪组同学合作提出的问题最多,解决的办法最好。

2.各小组选择有关活动,在组长带领下,互相提问,开展讨论,解答说理。教师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组活动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四、汇报交流,应用拓展

1.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汇报的内容有时是无序的,教师通过以下有机的设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正确表达。

我提出的问题是(),发现()条件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说列式解答的过程及理由,教师板书相关解法。

(1)烧烤活动。

①学生可能提出: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17人)

根据图意,学生可能列出44+1、34+5等不同算式,只要能说出道理,教师都予以鼓励。

②学生可能提出: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43+3=15)

教师提出:你是怎样想的?

(2)洗菜活动。

①学生可能得出:在河边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在河边洗菜有3组,每组有2人,23=6)

②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个菜篮子?(每组有4个菜篮子,一共有3组,34=12)

(3)给小鸟做窝。

①学生可能提出: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每棵树放2个鸟窝,有5棵树,25=10)

②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大树?

(4)钓鱼。

①学生可能提出:扛鱼竿的小朋友钓了多少条鱼?(左边的小朋友说:我钓了4条鱼。扛鱼竿的小朋友说:我钓的鱼和你同样多。可见扛鱼竿的小朋友也钓了4条鱼)

②学生可能提出:两人一共钓了多少条鱼?(4+4=8或42=8)

教师对于能够根据对话提出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并及时小结:我们可以从画面中找到条件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对话知道解决问题的条件。

3.总结延伸。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

(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学生认数范围又一次扩展。全单元的内容包括一千到一万间各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相应的口算与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以下一些问题:

1、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运用学具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

(1)从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教材首先出示一幅体育馆的照片,并告诉学生:这座体育馆大约能坐一万人。"一万"是学生未曾学过的数,教材希望这个情境能激起一万有多大、一万怎样写、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一万等疑问,引起学生继续认数的愿望。

(2)利用教具和学具帮助认识整千数及一万,扩展数位顺序表。

(3)及时安排口算。把认数与口算密切结合在一起能促进学生对数意义的理解。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获得的基础知识。

2、科学地安排非整千数认、读入写的教学。

(1)由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

(2)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练习。

3、在开放情境中教学比较数的大小。

(1)由一般到特殊、从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操作、计算、解决问题等活动,认识万以内的数,知道计数单位“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含义,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以及整千数加整百数与相应的减法,能灵活的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特点,加深对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以及数的大小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会计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整十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体验万以内这些较大的数的实际含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课时划分:

5课时

认识整千数,1课时

认识非整千的四位数,2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练习三,1课时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5】

教学内容:

P13-15例1

教学目标:

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本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进一步发展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组织口算练习

下面的题目你能很快算出结果吗?试一试

出示口算题目

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2、组织学生进行填写

60里面有()个十

240里面有()个十

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子解决。

603=6003=2403=

师:这些问题都是用除法来解决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起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揭题)

2、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1)603的结果是多少呢?可以用学具进行研究

(2)全班交流,汇报

603=20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也就是20

203=60

6个十3=2个十所以603=20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5做一做1、2题

2、组织学生开火车计算P17第1、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6】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同学们试着计算两位数乘法:35+53=;35+39=;59+93=

(要求用竖式计算),并让同学们说出各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进位次数不同。)

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二)讲授新知:

出示课本第15页图片,让同学们认识这些动物,并引导学生回答这四种动物分别属于哪个种类。

接着让同学们看图下面的《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试着分析。教师让学生试着讲解“已知种类”、“中国特有种数”以及“濒危和受威胁的种数”各是什么意思。

在此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渗透保护动物的思想,让同学们接受全面的教育。

例1。

让同学们试着从15页的《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找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所需要的已知量,而不是去看16页上面的简化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统计表。

由学生列出算式:98+25=_____(种)

再让同学们不用笔算,是这估计一下结果是多少?(教师指导估算的方法。)

再让同学们用笔算计算出,让一名同学上黑板列式计算并点评。

98

+215

————————

123

最后提示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写“答”。并根据学生计算的实际情况做单独指导。

(三)强化新知,巩固练习:

让同学们先估算、后用竖式计算第16页“做一做”第1题。

65+7839+8667+9543+88

教师巡视,并对所发现的问题给与提示与解答,特别是不要忘了进位,计算要认真……

(四)课堂小结:

着重提示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的方法,渗透估算的思想。

(五)课外作业的布置:

1。第16页“做一做”第2题(用竖式计算);

2。练习四第2、3题。

六、板书设计加法

98

+215

————————

123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利用6的乘法口诀写出算式。

3、培养学生品牌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6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杷不完整口诀填写完整。

四五()五六()

四六()六六()

()二十五()三十

()二十()十八

(2)根据算式写出口诀

45()66()

55()56()

46()35()

3、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

()()

二、进行练习三1-4题

1、教学第1题,看图,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并回答问题。

2、教学第2题

让学生观察,把得数相同的结果连接起来.

3、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63()56()

62()66()

45()53()

64()34()

4、让学生反复进行口算,出示口算卡

作业设计:

1、计算。

626456

355452

2、利用口诀写出算式。

三六十八五六三十

()()

()()

练习三(二)

主备教师:徐莉使用教师:

备课时间:20xx.9.12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科书20页第5-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欲望。

1、我们学习6的简洁口诀共有几句,让学生复述,看谁回答的正确。

2把不完整的口诀填写完整。

四五()六六()四五()

()二十三()十二三()十五

3计算。

56664363

46243436

4、四六二十四可以写出哪两道算式。

二、学习教科书20页5-10题

1、练习三的第5题。

先让学生看题,观察题目中的内容,学生互讨论交流学生探索答案。

2()=6()3=15()3=18

3()=12()4=8()5=20

2、学习第6题

让学生说清楚图意,然后再联系乘法含义进行列式。

3、教学8、9题

让学生说说图意,独立练习,再要求说一说列式的理由,最后进行比较,在比较时才可以用乘法去算,如果是两个加数不同,要用加法算,让学生发现问题的存在。

4、第10题,先让学生观察题中的场景图,明确,一班种了四行花,每行是五棵,二班种了四行花,每行是六棵,由此作出判断,再进行计算验证。

作业设计:

计算:

5()=306()=36

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