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案模板 >导航

小学语文三年级湘教版教案

时间:2024-05-06

【热】小学语文三年级湘教版教案(合集5篇)。

老师如同园丁,辛勤播种努力浇水不求回报。作为教师就要极其认真的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有助于协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热】小学语文三年级湘教版教案(合集5篇)”,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小学语文三年级湘教版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

2.能借助词典理解生词。

3.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4.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课12个生字。

难点:理解课文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一课,我们来学习一个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爷爷有关的故事。

二、自读课文。

1.提示: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看谁能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为什么样要以难忘的小诗为题目?为了一件什么事?

(2)朗读小诗以后,我们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3)结果怎样?

2.学生自读。

3.把生字的字音读准,用最好的办法识记字形。

三、检查识字情况,老师相机指导。

难忘、但是、难免、骂人、注视、不甘示弱,朗读

四、再读课文。

1.要求巩固生字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注意故事情节是怎么样发展的?

五、注意结构、整体把握。

课文从哪到哪写的是争吵?

六、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要求根据人物的情绪读出相应的语气。

2.指名读、齐读。

3.小结:

这两自然段写了陶校长处理小磨擦自有办法,到两位同学发生争吵,为后面两首小诗的出现打下埋伏。

七、巩固生字。

重点提示字形中容易写错的地方。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

2.指导学生尝试自编小诗

3.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4.引导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相亲相爱,与人相处应规范自己行为。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仿写句子。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二、读讲课文。

1.学习第36自然段课文

(1)发生争吵以后,陶行知校长是怎样做的?

(2)下面请你们自己轻声朗读第35自然段。思考:

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3)再读一坊,看看这三自然段你是不是弄懂了意思。

(4)指导:这应该怎么读?

轻声地、充满高兴的情绪。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要读出同学们对那位同学的赞美和会心的笑声。

(5)陶行知校长这次没有训斥学生,而是用小诗来教育他们,收到了什么样的效果?

(6)让我们把这两首小诗再读一遍,你觉得陶行知校长做得对吗?你和小伙伴相处时要怎么样做呢?

2.学习第7自然段

(1)这一段课文是总结全文。

(2)指名轻声读最后一自然段。

(3)读了这一段,说说这两首小诗为什么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3.现在我们来说几句话来表达我们对陶行知校长的敬意吧。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3.背诵课文中两首小诗。

四、课堂练习。

小练笔:回忆自己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联系学校生活,自编一首小诗。

小学语文三年级湘教版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吴然的《歌溪》,有删减。课文主要写了村里的小溪爱唱歌,它像调皮活泼的孩子,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显示出小溪强大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歌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活泼,用词生动贴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是熏陶感、训练语言的好材料。

二.设计理念

在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不离文本,抓住关键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小溪、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书写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歌溪给我们带来的快乐,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条会唱歌的小溪,小溪的歌声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会给村里人带来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这条活泼、可爱、美丽的小溪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听录音朗读,对照生字表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3.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互相正音。

三.生字探究,识记生字

(一)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拼读识字。

1.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重点指导:

“源、莹”是整体读音节,“yuán”不要读成“yán”。“滑、雕”是三拼音节,要注意读准,尤其是“huá”不要误读“fá”。“虽”声母是“s”,不是翘舌音“sh”.

“番、翻”是同音字,字形上也有相同的地方,可比较学习。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2.识字生字,指导书写。

(1) 师提问,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① 生字加偏旁的方法。如:原+氵=源 骨+氵=滑 汤+火=烫 台+艹=苔等。

② 熟字换偏旁的方法:如“难”的偏旁“又”换偏旁“周”变新字“雕”。

③ 折字法。

④ 拼凑法。

(2)指导字形及书写要求。

(3)老师范写“爬”。

“爬”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第四笔是“竖捺”。不能写得太平,“巴”书写的位置要注意往上一点。

(4)学生练习写字。

(二)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或工具书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掌握。

流淌:流动。

文静:(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四.指导朗读。

1.放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

2.学生试着模仿朗读。

3.指名朗读喜欢的段落,师生评议,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有感情。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 爱唱歌的小溪

左右结构:源 滑 杜 雕 翻 咳

上下结构:苔 莹 番 烫 虽

半包围结构:爬

课时作业

一.我是拼音能手。

guāng huá qīng tái jīng yíng ké sòu

( ) ( ) ( ) ( )

fān qié fān shēn pá qù fú diāo

( ) ( ) ( ) ( )

二.我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烫 ( ) 咳 ( ) 爬 ( ) 雕 ( )

汤 ( ) 刻 ( ) 抓 ( ) 准 (

三.用带点的词说一句话。

我们争先恐后地游到对面,爬到一片被太阳晒得发烫的大石板上,翻扑着身子,让太阳晒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

2.出示多媒体课件。(依据课文内容制作)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吴然又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这条活泼、可爱、美丽的小溪的。

二.品读赏析

住在小溪旁的村民们都把这条小溪叫做“歌溪”,这是为什么呢?请分组讨论,找出相关语句品味朗读。

1.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提到哪个自然段,就引导学生理解、朗读那个自然段,全文朗读语调要轻松、活泼,富有朝气。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女生齐读。

(2)村里的人为什么把溪流称作“歌溪”?

因为这条溪流爱唱歌,所以村里的人叫它“歌溪”。

4.学习第2自然段。

歌溪有点野,像调皮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出示课件 “源头的水是清亮的,闪着光,从长满苔藓的山崖上跳下来,溅起一蓬蓬亮晶晶的水花。这时候,歌溪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它的歌声有点儿野。”

(1)读句子。

(2)引导学生抓住“跳、溅”等关键词语,领悟拟人句、比喻句,感悟作者用词准确。

(3)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师指导。

5.学习第3自然段。

歌溪的活泼从哪里得到体现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已的体会。

(1)抓住流速体会:读句子,让同学闭上眼睛,想像歌溪欢快、活泼的样子。

(2)课件出示句子。让同学们体会。

“石板上披盖着长长的青苔,像鲜绿的丝线,又像姐姐的长发。”

这一句把青苔比作丝线,是颜色上存在相同之处,都有“绿”的特点。把它比作姐姐的长发是从“长、亮”两个特点来描写青苔的。

谁能用“像……又像……”口头说话。

(3)指导朗读。(要带着欢快的语调来读)

6.学习第4自然段。

(1)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同学齐读。

(2)讨论交流。

文中的歌溪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静静的地流着”,“歌声也变得非常美妙”

等语句感受歌溪的静态美。

(3)这一自然段还着重写了什么?

溪边树林里的各种鸟叫声。

(4)想像一下百鸟歌唱的欢快场景。

说一说:文中写了哪些鸟?(金翅鸟、杜鹃鸟、画眉鸟、大山雀、白头翁)

演一演:模仿一下鸟叫。

(5)你还知道哪些鸟?请模仿叫声。

(6)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7.学习第5—6自然段。

(1)夏季,歌溪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所,为歌溪增添了欢腾,更加生机盎然,歌溪带给我们哪些欢乐呢?带着这个问题到课文中找一找,画一画。(小组合作学习)

(2)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8.学习第7自然段

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这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对歌溪,对家乡,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再读课文,巩固深化 。

1.小组比一比分段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你想对歌溪说什么。

四.拓展延伸

1.除了课文中描述外,想象一下,歌溪还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快乐呢?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2.为保护歌溪写一句广告词。

板书设计

2.爱唱歌的小溪

调皮 歌声有点野

小溪 活泼 歌声充满欢乐

文静 歌声非常美妙

夏天涨水 给予我们欢乐

课时作业

一.读词语,照样子写几个。

突突

绿莹莹

二.我会写比喻句。

1.石板上披盖着长长的青苔,像

2.平静的湖面像

3.

三.我是小警察 。(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渐渐地,歌溪变得文清起来了。

2.因为我们被水呛得咳嗽,所以还在撒欢地打水仗。

四.请设计一句保护小溪的广告用语。

小学语文三年级湘教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积累积累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3.感受北极风光的美丽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极风光的美丽。

教学准备:

小黑板、PPT课件、查找有关北极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简述北极的地理位置。

2.揭示课题,播放录音。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或说说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三、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小黑板,集体认读生字新词,游戏形式巩固。

2.重点指导记忆雁:注意笔画被:注意部首陆:注意右边的写法

3、再读词语,师生互议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4、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观察交流,指导练习。区被射季度雁熊陆狼至夺际

五、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课后练习第二题。

2、积累书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课题,说说课文内容。

2.复习生字词二、品读感悟,感受北极风光。

3.默读课文,指出课文的中心句做上记号。

4.细读课文,感受北极风光。

①学生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从课文中你感受到了北极有些什么特点?②汇报学习所得,师生评议,相机展示相关画面,加深学生印象。永远不受太阳光直射击队,只有冬夏两季;动物种类不少;也有繁花似锦的时候;奇异现象北极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1、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读两次。

2、学习说话:有时有时有时

小学语文三年级湘教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点难点:

通过文章的学习确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投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2、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同句子,想一想课文讲里一件什么事情?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疙瘩 自豪 骆驼 委屈 足够 沙漠 小溪 陷进 养料

风沙 茫茫 贮存 俯下身子 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注意辅导后进生的学习。

三、检查自学

1、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 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3、4自然段)

4、指名读词语,注意3个加点字应该读轻声。

5、说一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6、小结自学情况。

四、学习生字

1、自由识记生字,注意字形。

2、交流记忆方法。

3、用钢笔描红。

4、反馈,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_生齐读课题。

二、听说训练:

1、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

2、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师述 (2)指名说 (3)出示句子齐读。

三、讲读课文:

(一)、第1、2小节:

1、是什么事让小骆驼感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课文的一、二小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齐读一、二小节。

2、课件展示:出现小骆驼来到小溪边,小红马也来到小溪边,小红马看到小骆驼就开口了-

(1)指名读

(2)评读,读出喷着响鼻。

(3)再指名读。

板书:脚掌(又大又厚) 眼毛(两层) 肉疙瘩 难看

(4)齐读小红马说的话。

3、小骆驼听了觉得很--生齐。 附板书:委屈

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它会怎样说呢?指名说

妈妈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评读(疼爱)、再指名读、齐读

4、读好

(1)指名说读(一个演小骆驼,一个演骆驼妈妈)

(2)分角色读1、2小节:小骆驼、骆驼妈妈、旁白

过渡: 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二)、第3--4小节:

(出示沙漠图) 指名读3、4小节

板书:( )沙漠 请你说说:你看到了、听到了怎样的沙漠?

对呀,小骆驼望着这无边无际的沙漠开始担忧起来,小骆驼担心什么?经过这次沙漠之旅它又明白了什么?

1、自读3、4小节。

2、交流小骆驼担心什么?指名读(读出担心的语气)

3、同桌同学再读3、4小节,讨论并完成思考题:

(1)小骆驼在茫茫的大沙漠中行走不怕饿,这是因为( )。

(2)小骆驼不怕自己的脚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这是因为( )。

(3)小骆驼也不怕铺天盖地刮过的风沙,这是因为( )。

4、交流:

(1)出示句子、骆驼图,

指示驼峰,板书驼峰。

师生识图,板书:贮存养料 齐读句子。

(2)出示句子: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这句话?

(3)介绍骆驼鼻孔和眼睛的知识。

齐读第4小节。

5、读好3、4小节:

(1)分角色朗读。

(2)评读。

(3)再分角色读。

小结: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肉疙瘩般的驼峰,看起来不美观,可他们的用处大着哩!又大又厚的脚掌不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两层眼毛可以防沙,驼峰可以贮存养料,适于沙漠生活。所以,最后小骆驼相通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生齐。

(三)、第5小节:

1、齐读第5小节。

2、小骆驼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板书:自豪)

读好自豪。

师总结:课文讲述了小骆驼听小红马说自己很难看觉得很委屈,后来跟着妈妈到沙漠里走了一趟,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那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内在。)

四、续讲故事:

小骆驼的沙漠之旅结束了,有一天,它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欣赏它那又大又厚的脚掌、两层长长的眼毛和高高耸起的驼峰。恰巧小红马也来了,它们第二次的相逢,小骆驼会怎样对小红马说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交流。

板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脚掌 又大又厚 陷不进沙子

睫毛 双层 挡住风沙

驼峰 肉疙瘩 贮存养料

小学语文三年级湘教版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自主学习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

2、理解课文,能背诵课文第2段,并能运用“……是因为……是因为……”的句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自主去感受周庄的独特秀美,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并能恰当地运用。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教学难点

感受周庄独特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平时积累,激趣揭题

1、(出示小黑板)齐读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

“苏杭”指的是江南名城苏州和杭州。天堂是非常神秘,令人向往的,像仙境一样美好的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就是说苏州、杭州像天堂一样美。在这样美丽的城市之间,有一个令人神往的水乡古镇,这就是周庄。(出示课题:江南水乡——周庄)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从图片上对周庄有了一定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游览这个江南古镇,透过字里行间,看看你有什么不同感受。以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下作上记号。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正音。

2、同桌讨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同学们没读懂的,理解得不够的词语随着课文的学习一起再理解。

3、交流通过讨论学习理解的生词。

三、细品课文,感受水乡之美

(一) 第1段的学习

1、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结合课前的了解,想想课文里的周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周庄的独特风光?(老师相机指导画出概括的句子:“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2、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齐读第1段。

(二) 第2段的学习

1、轻声读第2段,边读边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然后美美地读给其他同学听,一起来分享,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再探究怎样读出喜爱之情?

2、老师范读,让孩子闭着眼睛边听边想,体会古朴典雅,崭新华美,静谧之美。然后,学生齐读这段话,再感受一下大都市的建筑和喧闹与周庄的房屋和宁静的对比,体会周庄带给人们的轻松和畅快。

3、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引读:“人们为什么那么热爱周庄?是因为‘蓝天下……的房屋。’是因为‘周庄到处……的轻松和愉快。’”

4、完整地熟读全段。

(三) 第3段的学习

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有水的地方,一定会有桥,现在周庄保存有14座古桥,几百年的历史让美丽的周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最有名的要数富安桥。

(1)让学生勾读描写富安桥的句子。

理解:“桥楼合璧”、“飞檐朱栏”、“雕梁画栋”等词语。使学生感受到建桥人的智慧及中国的古桥文化特色。

(2) 比赛读写富安桥的句子。

(3) 双桥、贞丰桥、福满桥……的资料。让学生猜猜另外的桥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根据富安桥的特点或联系对前面重点词的理解进行)

(4) 有感情地齐读第3段。(联系上下文感受“气势非凡”、“温馨”等词语)

(四) 教师小结

《江南水乡——周庄》以清新的语言,生动的描写,把我们带入秀美古朴的千年古镇。

1、教师引读“我们喜欢周庄,是因为(它那独特的水乡风光)”。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综合全文,以“我喜欢周庄,是因为……”的句式说话。

四、拓展延伸,探究性学习

老师指导学生制作“旅游记录”,让学生记录下自己旅游过的地方的景物及感受并与同学一起分享。

附:板书设计

江南水乡——周庄得苏杭之灵秀

(房屋、流水、桥楼)

集水乡之瑰丽风光独特

五、完成作业

1书写生字

2、课后练习

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