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师资料 >导航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08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3篇。

以下的内容“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是教师资源网小编特意为您准备的。老师是学海中指路的灯塔,作为教师编写教案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教案在教师讲课中起参考提示作用。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这篇文章会让您受益匪浅!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篇1)

722331.coM

《笋芽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在成长过程。

于是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把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潜在能力得到发展。

一、“生活化教学”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往的语文教学,更多地是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与语文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忽视了语文对于人的精神生命的影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则不然,它的教学触角已经延伸到学生的生命领域,彰显出非凡的人文气息。

在教学《笋芽儿》这篇文章第6自然段时,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想“如果你是笋芽儿,笋芽儿还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小朋友的回答真好。第一个小朋友说:“我看见了一棵大树,有黄牛伯伯在树下吃草,并且它还向我问好。”我说:“你也向牛伯伯问声好吧!”第二个小朋友说:“我看见一位仙女在弹琴,一个小姑娘在跳舞。”我说:“那个小姑娘肯定就是你。”第三个小朋友说:“我看到了许多鲜花,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说:“老师也闻到了花香。”……。这些问答,正因为老师关注了孩童纯真的生活,关注了孩童纯真的心灵,语文教学才充满了温情的人性之美,才滋润了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播撤了爱和希望的种子,而没有因为预先设定的答案,机械僵化、生硬、失去活力。

二、“生活化教学”发展了学生的个体潜能。

每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着相对优势的智力领域,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孩子擅长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孩子喜欢用语言来陈述自己的思考等等,这些都是显示了他们各自的优势智力领域。在教学《笋芽儿》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这些才能,学生把“春雨姑娘的美就像弹奏着乐曲,大嗓门的雷公公,唠叨的竹子妈妈,可爱的小笋芽儿”读得出神入化,有时还边读边演。此时,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是天才。

三、“生活化教学”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当学习与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时,就可以利用生活资源丰富的优势,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

教学《笋芽儿》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读中感悟笋芽儿在大家的帮助下,奋力向上,努力想长大,向往外面的世界,最后终于长成了一棵健壮的竹子。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想怎样长大?一位小朋友说:“我要像笋芽儿一样,克服困难,一个劲儿地长大。”一位小朋友说:“我要像笋芽儿一样,经历风雨,才能茁壮成长。”……。学生的回答,让老师觉得学生从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体验。

生活化教学向我们昭示了如此诱人的教学前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更好地实践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篇2)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师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二年级语文教师,我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我将详细具体且生动地回顾一篇教学反思文章。

本学期开始,我们使用了全新的语文教材,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初步了解学生基础情况后,我决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古文《岳阳楼记》时,我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运用已学的知识自行推测和分析。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其次,我注重了教学资源的拓展。在讲解古代诗词时,我通过放映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诗词朗诵。同时,我还请来了一位专业的诗人为学生进行讲座,给予他们更直观、生动的诗词启示。这样的方式既使学生对诗词充满兴趣,又拉近了课堂和现实生活的距离。

另外,在实施课堂作业时,我始终注重个性化差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我给出了不同难度的作业,并提供了相应的问题分析和解答。例如,在讲解《小强实验》这篇科普文章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实验任务,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这样的差异化教学既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在每个单元结束后,我都会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通过和同事们的讨论和交流,我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比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阅读篇目时,我发现学生对于其中的感情描写理解困难,于是我决定增加配套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感人故事和小说来增强情感的理解力。这样的调整和改进,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掌握程度。

总结起来,本学期的教学反思中,我始终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我还通过拓展教学资源和及时的反思调整,持续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我也意识到,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比如在组织课堂活动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方面仍有进步空间。

未来,我将更加努力地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我还将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更多。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成为一位更优秀的二年级语文教师。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篇3)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初步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一、 在课文开始时,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通过音效,引出课题。

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雷声和雨声,身临其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为后文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 注重生字词的教学。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字词教学本身就比较枯燥,因此我采用了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开火车读、做动作读等多种形式的认字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气氛也比较高涨,获得的效果也不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本教材中安排了两幅插图,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雷雨前的图片,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初读课文之后要让这么小的学生说出课文是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顺序来写的,是很难的。为了突破重点。所以我选择了三幅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打乱了顺序,让学生按照课文描写的顺序重新摆一摆,希望把这种叙事方法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以此来弄清课文的脉络。又如: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这句话中的“垂下来”一词学生不好理解清楚,容易与掉下来搞混淆,于是我通过放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视频让学生看,学生就会对“垂”的理解到位,进而体会出课文用词的准确,把这句话读好。

都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上完本节课时,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第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心里素质较差,缺乏调控能力,紧张情绪贯穿师生,贯穿于整堂课。由于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整堂课显得非常沉闷。练习用“越来越____”句式说话时,学生的思路没打开,没有及时地进行引导,教学过渡不够自然。学生在看图片复述课文时,语言不够精炼,随意性较大,使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预设的效果,这主要是教师本身的随机教育能力欠缺的问题。我深知,在教学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努力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例如:语言基本功、普通话、字的书写等等。

扩展阅读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通用3篇)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极尽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老师都会面临讲公开课,那准备一份教案就非常关键。教案撰写能让老师督促自我,激励自我,写教案时要小心哪些误区呢?在众多文章中栏目小编为大家挑选出一篇优秀的“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1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以“热爱自然,了解自然”为主题,共有四篇课文,既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有描写延景观的古代诗歌,也有语言平实的介绍自然知识的短文。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既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积累了丰富的语言,也汲取了自然科学的琼浆,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一、注重了学生读的训练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坚持以读为本的进行设计,有效地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多形式和多次数的读书活动中,理清思路,感受语言,体会情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书,如:开火车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读,有感情朗读等,让学生在读书中一遍又一遍地了解了课文内容。在男女生比读中,男生一改往日的拖沓,不认真,涌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读得很有气势。

二、利用课件,激发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创作了动画课件,当一播放时动画时学生就深深地吸引住了,一个个认真地看着画面,从而它们很容易地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也为感情朗读课文打下了基础。

三、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甚好

课程标准一再强调,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在本节课中,处处都有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子。如学生字这个环节,我把整课的写字任务安排在第一课时,集中时间和精力。引导观察,分类指导,突出了重点,促进了学生自主写字能力的提高。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画出生字词及句子,在学生熟练的掌握了本课的词语及句子后,学生自己再去想别的词别的句子,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放开来了。交给他们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翱翔,我们将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2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一”。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优缺点如下:

一、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针对班级中一部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文字较差的现状,从开学初我就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突出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名不离篇。教学中,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尤其是对一些易混淆的字,我主要采用比较法、归类法、重点突破法,使学生牢记在心。在作文指导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因为从以往的作文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这与他们的联想能力薄弱有一定关系。许多事实证明,从不同角度、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主题,即变换角度指导作文,能使学生有更多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全面观察事物,想象丰富。

二、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有得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尽量体现这种学习方式。如上课时的小组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体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而且进一步体会了文章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朗读指导不到位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出来。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朗读指导有些少,在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朗读指导的设计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语文课的朗读目的之一是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应该要有朗读技巧的运用问题。要重视朗读训练,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1、整各单元教师注重朗读的指导,强化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通过齐读、比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进行朗读,在加上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教学形式较为多样,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鲜明的体现。通过共同完成板书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有被重视感和成就感。

3、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判断、纠正,这样的反思策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的信心。

4、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词语手册等活动理解词语意思,从而,正确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中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这一过程。

5、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单元中,由于本人年龄原因,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

一、学生在“玩”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 法。

二、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生字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然后指名拿自己喜欢的生字读一读并领读。接着让小老师以考大家的方式来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最后从生字中挑出“四会字”让学生一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组词、造句、换偏旁等)如此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了起来,参与面就广了。但是不足的是小老师的作用发挥得不够理想,还需要老师的指导。

本单元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能给人一启迪的故事,学生对故事兴趣浓厚,但认识事物还比较片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需要表达的意思,但在教学明理中,应该选择学生更感兴趣的话题或是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而不是纯粹的说教。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课文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作为引导者的我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如评价性的语言较少,给学生读的时间有时不够多,字词的复习巩固有些孩子没有过关等,这些都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主题是以传统文化为依托集中识字。主要安排了《俗语》、《有趣的成语》、《对联》和《诗词曲名家》四篇课文。让学生在识字、识词的同时积累丰富的语言和实践资料,初步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高尚情感。教学时我注重朗读,对课文内容如词语、典故等的理解不求全求深,先背诵下来,留待日后再去慢慢回味、消化。本单元仍以识字教学为主,我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字典老师”是要教会学生部首查字法,这是二年级训练的一个重点,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查字典的方法,并调动学生主动运用字典识字的热情。培养动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我们把查字典的步骤给学生讲清楚,让每个孩子都掌握。但是查字典有个熟练的过程,这就需要练习。在这一点上,二(1)班卢老师的做法非常好,我们组里的老师都采用了这个方法。在每一课的预习时,我们都要求学生对生字的预习动手查字典,需要写清楚生字的部首、除部首外几画、在字典中的页码、字的读音、组两个词。一开始,学生十个生字查下来用时一个小时,孩子觉得作业时间长了,家长也不理解。我们及时给家长讲明这样做的目的,得到了家长的配合,每次作业给孩子看着时间,并签上时间。经过两周的训练,孩子查字典的步骤熟练了,用时由原来的一小时减少到30分钟,而且准确率大幅提高。现在孩子们写作业,写周记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字,都习惯拿起字典了,我感觉这是我们这单元做的最有成效的事情。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扑面而来的是求新的气息,是创造的渴望,是发现的生机。《玩出来的发明》告诉我们,发明的火花常常蕴藏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善观察、勤思考,就能捕捉到它。《地动仪》这一史无前例的伟大发明,闪耀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之光。《充气房子》让我们了解了现代建筑技术的新发展。《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利用自然景物辨别方向的方法。《骑“白马”的苍耳》告诉了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途径。课文感情浓厚、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显得亲切而生动。学习这一组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勤于观察、乐于创新的好品质;在阅读中识字、学词、学句,增强语文能力。

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我拓展延伸到:“除了课文中所说的忠实的向导以外还可以说忠实的什么?”“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等。在学完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仿照书上的形式,说说还有哪些可以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树木的年轮辨别方向:“年轮宽的一面是南面,年轮窄的一面是北面”;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果子的颜色来辨别方向:“果子颜色深的一面是南面,果子颜色浅的一面是北面。”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再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时间,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我还利用简笔画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理解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时,应该是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朝着南面,化得慢的一面朝着北方。对此,学生不容易理解,因为按照常识,应该是南面照到的阳光多,积雪化得快。我就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沟渠,阳光从南面照过来,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所以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沟渠中朝着南面的积雪先化,朝着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观的简笔画,学生就一下子就理解了。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走下课堂,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基本以读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品读感悟描写景色美的句子时,我没有指令性的语言,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那句就读那句。教师在教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在《清澈的湖水》教学中,我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我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往里乱扔垃圾吗?”等等,这些指向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深层含义的钥匙。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粗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和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教师要抓住时机,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已经划出了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能美美的读吗?”

4、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引导、指正、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的读吗?”我指名学生读,后渗入评价信息。出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领略略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还有许多的不足,比如说,自己虽然渗透了一些新的课程理念,但还不够放手,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比较突出,没有良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课文是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编排的,生动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偏偏文章引人入胜;茫茫的夜空,璀璨的群星,那个数星星的孩子能否数的清?移居到月球,旅游在星空,这难道仅仅是阿德的梦?几面镜子聚拢微弱的光,昏暗的房间顷刻变得明亮,小小的爱迪生竟然挽救了妈妈的生命!不可一世的恐龙,巨大而凶猛,这庞然大物为何今日无影无踪?一个个大的问号,吸引着孩子,等待这孩子和我一起去探究。《数星星的孩子》教学时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大幅满天星空图,在孩子们被一闪一闪的星星吸引的时候,我提问“晴朗的夜空凉风习习,星星眨着眼睛,你想说什么?”课堂立刻就充满了一种活力,也让气氛变得和谐了许多,然后,我再根据孩子们的回答,巧妙的引入了文中的一句话“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提问:“这句话,美吗?美在哪?”大家畅所欲言,气氛更热烈了。这样的设计,不仅烘托了气氛,更自然的导入了文本。为后面的教学也做好了铺垫。《爱迪生救妈妈》课前收集了爱迪生的资料,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围绕 “爱迪生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切入,让学生通读全文,想想文中什么事说明爱迪生聪明。妈妈病得厉害,爱迪生怎样救妈妈这件事。在朗读感悟中感受爱迪生的爱动脑筋。我注重以读为本,在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阿德的梦》在教学中,我以“梦”为话题导入课题,让孩子们畅谈,紧接着引到“阿德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为切入口,孩子们边读边想想阿德描述的未来世界。

《恐龙的灭绝》“恐龙”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文章从题目到内容吸引着学生的好奇心。然而恐龙却是生活中已经不存在的生物了。课前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丰富学生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录象里恐龙活泼的形象跟现实中的不复存在,又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学生产生巨大的情感落差,激起浓厚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去。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3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课件的直观作用,在学生理解的关键处进行展示,调动了学生多种思维,轻松愉悦地进入课文意境中,从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识记过程中,利用猜字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动作演示、语言叙述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最后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记生字,给学生以学习的自由空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让学生在读书时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体验文章蕴涵的感情,同时,这也是一种读书的能力和习惯。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篇课文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齐读等,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前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在学习中还注重知识的搜集与积累,使知识、能力、情感达到融合。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自己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查找关于傣族的泼水节及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搜集课外资料的能力。

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精选3篇)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身为教师要好好准备一份精心编写的教案。教案对于教材和知识点的把握更有力度,更有利于将来的讲课,你知道一篇优秀的教案该怎么写吗?教师资源网的编辑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把众多资料整理成这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 篇1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一、激发兴趣不一定要课件,或者各种各样的游戏形式,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独立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他才能尽情的展示自己的个性,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我们教师不要总是在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应该确实的考虑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班的孩子需要的是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而你的孩子们需要的又可能与我不同,就让我们敞开心扉,真正的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的实际需要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变识字教学的枯燥为生动。

二、我们教师要作到有收有放,收放自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识字教学的效果。我们放手给学生时间空间,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创造识字的方法,并不等于完全放任自流,我们教师要适时的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方法在班内得到交流,而且可以是学生在交流中听取别人的识字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方法得到优化。

三、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至于方法好不好,就让学生自己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去慢慢体会,我相信学生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 篇2

这是一首充满了纯真幻想的儿童诗,语言纯净优美,富于韵律美。全诗以:“我想”为主线,以独特的视角,亲切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美好,道出孩子们置身春天的遐想,勾勒出一个纯真的精神世界与想象世界……字里行间充满了童心、童趣。诗中的“我”热爱春天,热爱自然,对生机勃勃的春天充满了热切的向往。于是“我”的愿望在春天萌发了:身体的一部分与自然景物相接,共同感受春天的美妙,最后自己融进春天的大地……诗歌教学最好的方法是朗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朗读是尤为重要的。

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通过导语的精心设计,力求与文本、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

其次引导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想像、评读、赛读、对读等),使孩子把自己的感受与文本结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世界、感受生活,发掘心灵中的真、善、美,并把自己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深入进去感悟诗歌的美、生活的美。在这个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们,我们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我与他们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让自己的情感进一步被激活、被净化、被升华。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及表现能力的不同,同样的一段文字反应在不同的孩子头脑中,可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可能是一首短诗;可能是一段熟悉的生活……这些不同的反应,也带来了不同的表达方式,面对优美的文字,有些孩子高声诵读,通过读表达来表达理解;有的孩子拿起画笔,寥寥几笔,文与图巧妙结合,文趣盎然;有的孩子用诗一样的语言对文章进行再创造,有的孩子默默凝思,在内心深处反复品味……此时,我便趁此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小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听说读写相结合的训练目的。如我班孜炎写的:“我想把水彩笔挂在柳树枝上,拿一支支水彩笔,画呀画—— 画出五颜六色的图画,把我们的祖国装扮得更加美丽。”再如亚琦写的:“我想把脚丫连接在大轮船上,伸进清凉的水中,划呀,划——划到辽阔的太平洋上…… 还有好多孩子也都写出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整个教学过程,各种不同方式在课堂上所呈现:一句句优美的小诗,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声声饱含激情的朗诵……使学生不仅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更得到了美的享受……在这种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和想象被激活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使课堂成为他们自我表现的舞台。

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 篇3

学生把自己转变为文中的贝多芬,更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刻苦。单从文字上,学生很难感受到贝多芬的刻苦,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是自己在弹琴,怎样才能弹到手指发烫?”“手指发烫后,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再与文中的贝多芬比较,看看贝多芬是怎样做的。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贝多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本单元共有5篇课文,有《会跑的“黑板”》、《程门立雪》、《发烫的手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和《不懂就问》,这几篇课文是写古今中外的几位名人刻苦勤奋、尊敬师长、谦虚谨慎、勤于思考等事迹,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孩子这些优秀品质。

本单元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改变小学生读书“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倾向,可采用多种方法,设计精要的思考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集中精力、专心致至、饶有兴趣地进行阅读,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从而增强阅读的效果。操作的'途径有两条:

(1)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然后交流。

(2)尝试着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知道读书时要思考。

例如:教学《会跑的“黑板”》一课时,初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提出一些问题,“课题中的‘黑板’是什么?课文是写谁的?为什么‘黑板’会跑……”再让学生边读边想这些问题。学习《程门立雪》时,出示课题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故事,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程’指谁?‘立雪’是什么意思?”读完课文后,结合文中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学习课文后,让学生想像:程老师听了杨时的话,他望着门外漫天飞舞的大雪,会怎么想?《发烫的手指》一课,先让学生把自己转变为文中的贝多芬,想一想“如果是自己在弹琴,怎样才能弹到手指发烫?”“手指发烫后,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思考后说一说,再让学生与文中的贝多芬比较,看看贝多芬是怎样做的。通过比较,学生更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刻苦。《山里的桃花开得迟》的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沈括读了两句诗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先让学生找到沈括的疑问是什么,再让学生看看他是怎样去寻找答案的:请教母亲——上山寻找。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沈括善于动脑和细心观察的优秀品质。

在教学中,我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

教学中的过渡语言还需要“雕琢”。教学语言不够亲切自然,有时候上下环节的衔接太突然,没有达到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的效果。有时语言不够精要,比较罗嗦。

没有铺设好平台。教学中,有时提的问题难度较高,应该在此之前铺设一些平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上来,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2

走下课堂,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基本以读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品读感悟描写景色美的句子时,我没有指令性的语言,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那句就读那句。教师在教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在《清澈的湖水》教学中,我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我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往里乱扔垃圾吗?”等等,这些指向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深层含义的钥匙。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粗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和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教师要抓住时机,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已经划出了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能美美的读吗?”

4、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引导、指正、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的读吗?”我指名学生读,后渗入评价信息。出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领略略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还有许多的不足,比如说,自己虽然渗透了一些新的课程理念,但还不够放手,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比较突出,没有良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简短3篇


我们编辑了“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简短”以更好地为您提供服务。一名优秀的老师,会认真对待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编写教案是教师每一天必做的基础工作。教案代表着教学思路正式的从无到有。希望我的分享能够激励您迈向自己的成功之路!

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简短 篇1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蜗牛的奖杯》教学反思

贡在发

我在教《蜗牛的奖杯》这一课时,注重了两方面的训练。

一、如何突出探究意识

如何形成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我非常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想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小矛盾摆在学生面前,比如:“想想,只有这三种小动物在和蜗牛比赛吗?”“那老师这样贴可以吗?”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索,它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触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能使他们自主读书,并在读书中思索、探求、研究。同时我也努力和学生一起研究,充分尊重了学生,学生探究的欲望就更强烈。在整个过程中,我采用“以读代讲”、“动手操作”、“合作表演”等活泼有趣的形式让学生乐于学习,给学生创造了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在自主的读书探究中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快乐。

二、如何落实语言积累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无论怎么改,都必须强调“读要贯穿始终”、“字词句训练渗透其中”,一经一纬,相互交织,为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搭建一个平台。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紧紧抓住“遥遥领先”、“得意洋洋”等关键词句,指导学生去读书、去感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及准确、精当,并通过“练说”、“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内化这些语言,积累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培养了语感,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运用了语言,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使用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一理念我一直在努力地落实。

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简短 篇2

课文《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虫子是一种小昆虫,小伙伴觉得,当虫子一点儿也不好,屁股会被苍耳刺痛,掉进小狗撒的尿里会被淹得昏头昏脑,还会被小鸟吃掉。可我却认为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早上醒来,用一颗露珠把脸洗干净,把长触须须擦得亮亮的,还可以坐免费的特快列车起旅行。

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认为,激发学生兴趣是首要的。我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昆虫世界,自己也当一只小虫子。我还预设了与课文有关的一些小问题,如:“你最喜欢什么昆虫?”“你想变成一只昆虫吗?”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在生字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想办法去识字,如:查字典,互相交流等。这也是在培养孩子们用好字典的习惯。

这样一来,学生会觉得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从“鱼”变成了“渔”。

我的这堂课还存在不足,指导朗读部分,学生的节奏比较拖沓,导致没有很好地读出人物情感。我想我指导朗读的方式,应该设计得再灵活一些。其次,在小组学习时,课堂纪律不够好,学生积极性是很高,但是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有些内容没来得及讲。这一点也是我要去把控的,否则“自主学习”会变得没有章法。

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简短 篇3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

1、能通过具体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联想,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有趣的活动中,在联系已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

2、让学生在自学生字中发现规律,在空中运用语言,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性。

3、能充分参与交际的情境,激发兴趣,创设全体同学参与的条件,激励学生在多向互动的动态式活动进行对话,发表独特感受,培训口语交际能力。]

4、自选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春光美丽,语言的勉力。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反思

上课时,请学生上台做小老师。通过小老师认真细致的讲解、同桌商量、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分析字形,辨别字音、字义,熟记生字。学生的学习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许多学生在课前向他们的“小老师”提供最佳的学习方式,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好主好点子,才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由于师生交换了角色,学生学习起来兴致勃勃,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识字的方法,这对每一个孩子都有促进。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反思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于乐不可分。”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我发现孩子都喜欢画画,因为画能表现学生生活,反应孩子的思想。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一幅形象直观的画能胜过千言万语,学生不仅喜闻乐见,更热衷于自己动手作画。通过读读课文,作画和添画,学生的印象深刻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的内容丰富而又新颖,它与过去的单元训练和基础训练有着天壤之别,它是单元识字、阅读、积累、交际的延伸,是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桥梁,既是学生合作竞争的平台,又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我认为活动型教学更为适合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型教学以游戏活动代替单一的讲解和枯燥的练习,它是开放的,是快乐的,整个活动过程集趣味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学生犹如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乐此不疲。

本节课,由于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手段新颖、独特,教学环节自然、流畅,活动过程丰富、多彩,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愉悦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欢笑声、加油声此起彼伏,他们在语文园地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处于合作者、引导者的地位,与学生的关系是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那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读完课文,学生有一种去葡萄沟看看的愿望。于是,我指导同学们练习做导游给大家介绍葡萄沟。然后各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介绍的最好。比赛过程很精彩,大家把葡萄沟的美景展现出来了。有的说“新疆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有的说“新疆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有的说“新疆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你们到了那里,他们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有的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不仅有最好的葡萄,还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人们。”从同学们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读中已经产生了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了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写了敬爱的傣族人民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的无比幸福的欢乐情景,体现了总理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人民的总理和人民心连心,周总理是人民的好总理”是这篇课文的情感重点。可是,周总理的时代离现在的少年儿童有一定的时间距离,学生不容易理解周总理和人民之间的那份无法言明的感情,对课文的理解对小学生而言有难度,我想:“情”的感染更有效于“理”的说教。所以,我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并以此加以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上《邮票齿孔的故事》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两个人物,我问了一个问题:一位先生与阿切尔,你喜欢谁?为什么?

同学们发言很踊跃。一个平时思维特活跃的学生站起来却说:“如果我是阿切尔,我就不发明什么打孔机,我用缝纫机走一遍,就裁好邮票了。”显然,这学生很善于动脑子,是按自己的思路在说,而往往这样的发言总会搅得其他同学的思路也走了。我平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真的觉得两难。一是怕耽误时间,教学任务完不成,二是怕打击学生积极性。为阻止转移话题,我只好抢过话头,我只好说:“听你的发言,老师知道你找到了更好的办法。看来阿切尔是不足以让你喜欢的啦?我们来听听其他同学的看法。”就这样,我看到这孩子扫兴地坐下了,俨然没有了发言时的兴奋劲了。说真的,我真的很欣赏这学生的发言。

《充气雨衣》教学反思

《充气雨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本文较长,重点抓住“小林遇到几个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默读和快速阅读。由于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有些困难,在朗读展示时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直到“复述”这一环节,学生才活跃起来。我从三个方面设计了朗读,旨在通过朗读感悟“小林爱思考”的道德品质和“勤实践”的人文素养,从“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这一环节上有了体现,虽然学生在朗读时不是激情饱满,但感悟还是很深刻的。

《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我们的小制作》口语交际是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在教学中,我提前让学生在家中做自己的小制作,并说道:“要认真做自己的小制作,记住每一步是怎样做的,然后我们要进行评比,评出班级内的优秀奖,并进行奖励。”这样做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第二天上课时,学生都拿来了自己的作品,并且露出了欣喜的表情。看到同学们那兴奋的表情,我及时进行了表扬,从而更好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课上,我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说说自己制作的过程,听的学生要听清楚,并可以针对不清楚的地方进行提问。这样要求后,每一组的学生都认真地进行交流,我巡视、指导。然后让每一组评出最好的小制作,全班交流,说清自己制作的过程,评比,要说出为什么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把话说完整。最后我又提高了要求,让学生写一写。但学生遇到了难题,这时我对学生进行指导,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写,进行分类指导,并要求学生运用我们积累的成语,为三年级的作文打基础。当看到学生完成的小作文时,我的心情格外地高兴。为人师是快乐的!

《雷雨》教学反思

《雷雨》是第四册看图学文。课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我在《雷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多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在强化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结合进行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语文,扎扎实实地理解词语,这节课中,我采用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首先让孩子们在读课文的同时,画出难以理解的词语,然后在课文的学习中自然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理解“刨根问底”,先问孩子们:文中的川川总是在干什么?孩子们在读了几遍课文后,已对课文有一定的印象,所以脱口而出:他总是在问问题。我接着问:问的问题多吗?问了哪些问题?面对川川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孩子们就自然地明白了,原来把事情问明白,问到底就是“刨根问底”。这样的教学预设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发挥了教师的有效引领作用。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涉及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点较多,由于我的教学经验的缺乏,以至于后半节课的理解课文环节显得急追猛赶,朗读训练的时间明显不足,并且孩子们虽然理解了课文内容,但缺乏消化反刍的过程,这一点在拓展环节中体现尤为明显。

在以后的教学研究中,我将针对自己的不足,有效地学习,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对动态生成的有效引领作用。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以诗的形式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太阳、北极星、大树和积雪,知识丰富,形式新颖、这是一首儿童诗歌。诗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韵脚整齐,在教学中我就利用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可能直接文字叙述很难理解,用画图的方法就简单多了,果然,学生都教会了。我接着让学生看图说话,请你能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语,把课文中某个小节的内容说清楚吗?在学完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再说一段话,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时间,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文方式,有:指名读、自由读、与小伙伴合作读、接龙读、范读、齐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小组合作读,激发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多种形式、多次读文的过程中轻松地理解了课文的把课文背诵下来。《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面对一篇新课文,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范读、配乐朗读、诗朗诵、讲故事,都是教师常采用的方法。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自由读、指名读或齐读。这是篇的整体感受。在具体教学某一部分时,也要先进行整体感受。不过,这时要求更高了,一般采用学生默读、指名读、教师引读或有感情地朗读等。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的感受。《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语言积累的意识。课文里的语言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合乎规范的,背诵若干这样的文章,对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会有不少帮助的。除了背诵以外,还有听写、摘抄等,这些都是记忆性积累。另外,我们要适当地安排具有创造性积累的训练,如复述课文、改写等。复述课文时,不必要求学生非要用自己的语言,如果能将范文语言放在口头上来练,使其意皆若出于我之心,使其言皆若出于我之口,那实际上已是学生在初步内化范文的语言了。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让学生受到精神的熏陶感染,决不能游离于语文之外。王尚文先生指出:“具体到语文课程,它正是通过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这一有别于其它课程的特殊途径使其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的。在上个世纪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舍人文而求语文,那当然是缘木求鱼。因为语言文字的运用绝不仅仅是个语文的知识、技能、技巧的问题,而是和思想、情感、个性等人文因素密不可分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具有深刻的相关性。但矫枉不能过正,舍语文而求人文,同样也有语文、人文两失的危险。语文以人文为灵魂,失去了人文这一灵魂,语文必将成为行尸走肉;但人文只能包括而不能取代语文,人文毕竟并不等同于语文。”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课外阅读使语文变得“丰盈”。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诗人杜甫觉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森主张“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作家高尔基认为“我读得愈多,书就使我和世界愈接近,生活对我变得更加光辉,更加美丽。”我们的父辈祖辈,为什么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即使没念上几年书,写出的文章为什么也大多文从句顺、开阖有度?究其原因,全靠多读熟读。如果只读一本薄薄的课本,那是绝对不可能奠定这样的语文功底的。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从一定意义上说,生活的语文,就是儿童的语文,就是基于儿童生活体验的语文。儿童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不但是课程意义的接受者,更是课程内涵的主动建构者。他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课程、建构意义的。对此,杨金林先生说得好:“作用于听觉和视觉的语言文字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隐藏于视听信息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这些要靠听读者心灵的眼与耳来把握。这心灵的眼与耳就是人生的积累和人心灵的感悟能力。”学生的生活体验是语文发展、当然也是精神成长的源泉和土壤。学生的生活体验越丰富,他能感悟到的语文内涵也就越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越深刻,他对语文底蕴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学生的生活体验越独特,他建构语文意义的方式也就越独特。

《阿德的梦》教学反思

1、本设计以“梦”为线索整合教学内容,识字、课文、汇报等都围绕梦而展开,充分体现“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的再加工,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效。

2、本文是连环画式的略读课文,教学要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默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展开想象等方面,对文中提到的那些新科技没有必要作科学的描述,应着力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激起对科技探索的兴趣和热爱才是教学的主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与新科技有关的这样那样的甚至荒诞的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和个性化疑惑。或许他提的问题与文本相去甚远,你根本不知如何回答,其实有些问题并不一定要向学生解说,实际上也解释不清,然而正好利用这个契机去有效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我的发现”,“日积月累”两块内容。在教学时,我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在轻松快乐中发现探索,在自主实践中积累运用。

在“我的发现”,我尽量让学生自已去探索发现,在总结规律时,我再适当地给予孩子们一定的帮助,主要让学生自已能把这种“合一合”的识字方法自学而会。

在“日积月累”中,我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让学生我一找每组字的异同点,让他们选填出正确答案,并让学生自己尽量给这些形近,同音字口头组词比赛,比一比哪组最正确、最多,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非常积极主动,有兴趣,也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当然,这课的教学还有些不足之处:有些忽视了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这字词他们无法区分,所以我在让他们自已组成词。但他们并无兴趣,只是低头做自己的事。我本想请会读的学生带读这些词语,这样差生也会有兴趣点,但是由于时间不够,也就没有让学生跟读了。在以后教学中,我想我也应该多多为差生设计一些好的学习环节。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下面是我们为您提供的有关“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的重要资讯。每当老师走进课堂,都会随身带一份教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做好充分的教案准备。教案的授课有利于分析学生的认知。欢迎阅读并参考!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时我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训练:

1.从说到写

从说到写,主要包括以下的“文”与“道”:

(1)说一说“丑小鸭”的名字是怎样来的。(2)以貌取人对不对?(3)丑小鸭为什么要离家出走?这样做对吗?(4)我会用“雪白的羽毛、漂亮的影子”“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等词语说一说,写一写。说话写话时,可以用一个词语,也可以用多个词语;可以说一句话,也可以说几句话,但必须与别人的不一样。

2.连词成句

如果说这节课前25分钟阅读教学的点拨引导,是一种教学手段,那么后面的15分钟时间的“连词成句”小练笔活动,就是教学的目的所在——用活用实教材,开展“连词成句,提升技能”读写结合教学研讨,更好地解决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言之无物、言之无序”的瓶颈问题,激发他们写话的兴趣,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更好地为中高年级习作学习打下基础。这个教学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的一些过程:

(1)齐读语句:a.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b.他扑扑翅膀,向湖边飞去,忽然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了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

(2)学生独立地用“雪白的羽毛、漂亮的影子”与“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等短语写话。(也可以写一写丑小鸭离家出走前后的心理活动。)

(3)把自己的小练笔读给同学听,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最好把自己的小练笔交给听课的老师看,认真倾听老师的评价。)

3.作业展示

这个环节,主要是随堂反馈“连词成句”小练笔的情况,让学生学有身边的榜样。本课我有两点提醒孩子:

1、丑小鸭为何会变天鹅?

丑小鸭为何会变天鹅?他是有前提条件的——这本来就是一只天鹅蛋。受童话故事《丑小鸭》的影响,人们或多或少会浮想联翩:什么时候,自己也会变成美丽的天鹅呢?作为教师,我们是很有必要向学生们作出正确指引的。

2、离家出走是不对的。

他为什么要离家出走?这样做对吗?

提醒:我们不要盲目向丑小鸭学——中小学生离家出走是绝对不行的。

(丑小鸭离开家后的生活好吗?)

(也可以写一写丑小鸭离家出走前后的心理活动。)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2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课文对于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

教学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伊始,我通过激趣引出课题《狐假虎威》,并对这四个生字进行了书写指导,由于课文中字词的掌握以及老虎和狐狸的对话部分是重点,而了解总结出“狐假虎威”的含义是难点,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生字词和重要语句,这除了遵循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读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并力图整体地从字里行间内含的意蕴进行感受、领悟和品味,从而最终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狐假虎威”的成语含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们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水到渠成地找出“借”这个词来解释成语中的“假”,教学难点轻松地突破了,这比起让学生死记硬背印象深刻多了。

在教学中着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分角色朗读、配合动作读、开火车读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努力让课堂洋溢情趣、生趣,并充满活力。文中对狐狸和老虎的情态描写,形象生动,十分逼真。如写狐狸被老虎逮住后“眼珠子骨碌一转”,马上想出一个坏点子,并且“扯着嗓子”发出反问,显示了狐狸的狡猾。再如“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情态都让人感到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因此我在课件中重点出示这些关键词,并细致地指导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出画面来,低段学生十分感兴趣,参与意识很强,教学效果不错。

其实,《狐假虎威》这篇课文很多学生都早已耳熟能详,因此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试想安排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来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但是同事们给了我更好的建议,由于比赛上的是第一课时,课前没有预习的环节,如果不把好字词和初读课文的关,贸然安排情境表演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我最终把这种表演环节定格到了文中的关键词语上,事实证明这样的改动是正确的。抓住文中特别关键的词句指导学生来演好,不仅是对识字教学的巩固,也是通过表演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和感悟。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在已经清晰呈现了主线的情况下,有些环节我还是放不下“面面俱到”的想法,总有把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拉到第一课时的想法,这会让教学环节略显拖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努力避免。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3

一、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指导学生感悟黄蝶谷和彩蝶谷的美之外,我让学生发挥想象,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蝴蝶谷,学生们六人一组,激烈地讨论着如何设计,并把事先准备好的纸蝴蝶贴到纸上,并给起了名字。我的蝴蝶谷叫“快乐的蝴蝶谷”,我的叫“美丽的蝴蝶谷”,“开心的蝴蝶谷”、“骄傲的蝴蝶谷”……听着同学们起的一个个这么有创意的名字,我不由得不佩服他们的想象力,他们的想象力是那样的奇特。

二、注重创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只有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学生才会乐学。正所谓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开课我就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蝴蝶头饰,张开翅膀(双手)向蝴蝶谷飞去。学生兴致很高。这一情境的设计,大大满足了学生们表演的欲望,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兴趣的基础。在感悟“上下翻飞”、“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团团围住,翩翩起舞”这些词句时,我让学生自由做动作理解,整个课堂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以悟促读。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要文道统一。本课语言优美,富有韵律,又有很强的画面感,非常适合学生朗读。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很多精美的课件,融合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绚丽多彩的画面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感悟文字美、体味意境美、塑造心灵美。教学中,我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让学生读书。如齐读、小组读、自由读、个人读、配音读等,读书占据了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首先,初读文时先悟再读。在教学第三自然段之前,我先播放一段五彩缤纷的蝴蝶在美丽的山谷中翩翩起舞的生动课件,让学生先整体感知蝴蝶谷的迷人,然后再让学生自由读文。这样,学生对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有个大概的印象。在深读感悟阶段,我抓住关键词句中的关键词让学生品读、理解。例如,课文中讲到黄蝶谷的美时,我抓住“金光灿灿”和“十分壮观”这两个词进行品读,为了让学生悟出“金光灿灿”的美,我除了播放课件“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的画面,还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东西是“金光灿灿的”,当学生悟出“金光灿灿”的意思后再指导朗读,效果很好。再例如,一生在读到“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的“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读得很轻、很美,我相机问他,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这么美。他说,因为五彩缤纷蝴蝶轻飘飘的,风一吹来,它就飘来飘去,所以我把这一句读得很轻。学生读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我真开心。学生在品词的过程中,感悟到了蝴蝶谷的美,最后我让学生通过读把蝴蝶谷美表现出来。

我认为我的课堂上在以上几个方面收到了让人满意的效果。可也出现了我预想不到的情况,有两处失误我感觉非常遗憾。在“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蝴蝶谷”这一拓展环节时,虽然学生设计了很多既漂亮又奇特的蝴蝶谷,也给他起了很有创意的名字,但却没有指导学生介绍蝴蝶谷。第二是漏了指导诵读这一环节。在今后要不断读书充实自己,并积累课堂教学经验,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日趋完美,更受学生欢喜。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4

新课标“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学生的感悟体验。”因此案例中,教师让学生潜心会文,充分与文本对话后,谈谈对春天的感受。当一个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感受到“春天是活泼的”,教师并未急着去谈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会读书,会思考后,便锁定“活泼”这一感受,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激发想象。这一引一拨,孩子所展示的思维空间竟是如此的广阔。想象是如此的丰富,假如没有这一环节的停留、挖掘,学生只是肤浅、走马观花似的多元解读,那么课堂上情感迸发的镜头也就不复存在了!

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性飞扬,还有赖于教师所营造的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新课标所倡导的民主平等的对话,让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对话过程中,学生充分展开了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接触。基于此学生才会在课堂产生“我也来说说”的大胆想法。当学生产生这些想法,教师除了大加鼓励,还可帮其“扶上马,送一程”,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

新课标强调要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语文实践,拓展学生的语文空间。《找春天》一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把春天说得更美丽,不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充分利用文本来拓宽学生写话的空间。由此可见,教材不应是码头,而应是航船。

一直以来,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老师讲,学生听,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讲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新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相信学生的潜能,把课堂还给孩子”才是素质教育真正的内涵。今天的课堂上,我听到的是多么富有童趣的声音,这声音源自孩子们独特感受,这声音源自孩子们的丰富想象!我感受到他们智慧火花的碰撞,在碰撞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展示了学生的潜能。学生极富创意的发言使我认识到:今天的儿童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不容小视。在课改的今天,学生勇于挑战的个性正渐渐地崭露头角。在充满想像和梦幻的儿童时期,充分发扬孩子们的个性,引导他们想像,才能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燃起一盏难以熄灭的明灯。

过去,我们的语文课程过于封闭,过于注重语文知识,把学生定格在语文书本世界里,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社会缺乏联系。语文学科必须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科本位的现象必须改变。在课改教学活动中,看到有的语文课变着花样渗透各种活动,热闹非凡,不管课文的体裁与内容是否适合,也不管知识是否落实到位。我认为,融合也好,沟通也罢,语文课不能脱离其根本,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小学生必背的70首古诗,在课改实验中,我将古诗的背诵与学生认字结合起来,旨在通过课外自主地学习古诗,达到促进学生认字的目的。熟知学生却将古诗与所学课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且比较和谐。它让我认识到两点:一是课标中所提倡课内老师的指导与课外自主的学习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途径,二是要重视语言的积累。积累,是表达的基础,是语言材料内化为个人语言储备的过程。

6、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泉水》的课后反思

这次的“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是我校第一次在全校青年教师中举行的以考核青年教师真实教学水平为主要目的的大型教学活动。这次活动旨在测试各青年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它从得知上课的内容到正式上课中间只各了短短的一天时间。这一天。老师们要在没有教学参考、教案参考的情况下,独立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把握学生在课堂的各个训练点,并撰写出教案。相信每个老师通过这次的活动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本次活动能够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培养教师对教材的独立把握能力,发掘自身的尚未发挥的能力,展现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对课堂的驾御能力。

本人在这次活动之后,也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本次上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实验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泉水》一课。课文的开头有这样段话明确指出这篇课文的设置目的:希望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自觉地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即使自己的能力不能够帮助他人完全解决问题,也要伸出热情的双手。因此,本人将这个思想教育作文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希望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对帮助他人的精神有一种敬佩和赞同,并且能促使理解深刻的学生在今后能指导他们自己的行为。同时,在二年级阶段的学习中,生字教学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不能因为是开课而忽视或省略了这个比较难教的部分。基于这样的思考,本人希望这次的课能够在落实基础知识的教学基础上,体现新课程的新要求、新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

本堂课在教学程序和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力争能使学生始终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能够使学生始终爱读、爱说、爱想象,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由此,本人在教学语言的设计上,采取轻松的、诙谐的、亲切的语气和学生交流,在问题的设计上也从童趣的角度切入。比如:在对果树和泉水对话的想象上,本人问:“泉水,你想对梨树说什么?”,“苹果树,你想读泉水说什么?”等,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他们就是果树、就是泉水。由此扩展到对“泉水还会经过,哪里帮助谁?”的想象说话时,学生自然而然的进行了合理的想象,说得合情合理。另外,在认读新词语的时候,本人用课件实行了一场竞赛:和屏幕上的小朋友竞赛。学生兴趣高涨,跃跃欲试,非常踊跃。这样,本人从学生的角度运用了童趣的语言,和学生亲切地交流,成功地实现了让学生愿意读,愿意想的目的。

新课程对学生的通过学习掌握学习能力的要求非常地重视,强调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要求课堂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实现“从课堂走向生活”,一小见大。本人在《泉水》这篇课文进行设计时,已经充分地考虑了这一点。但基于这堂课是第一课时,从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训练仍十分重要出发,决定第一可是侧重语言文字训练,而将训练学生能力这个方面的训练放在第二课时。就算这样的设置使第一课上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于学生来说,他们实实在在地学到了不少的东西。第二课时本人的安排是要学生对这则故事编一个小小的课本剧,加深他们对课文的要义的理解,对无私帮助他人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希望通过表演能使他们在无形中背会课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表演之后,插入课外的一篇文章,同样是童话的形式,但从另外的角度理解了帮助人的崇高精神,又使学生能够积累更多的词句。最后,将课文中所要体现的精神扩展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要求学生能给自己的同桌写一句话,说说他曾经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好事,并对他加以表扬。

当然,从这次的独立备课上课中,本人也发现在朗读时对教学方法的处理还不到位,显得呆板,重复,“朗读要体现层次”这个原则还没有做好。即使和过去比已经有所进步,但仍要不懈地努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快地提高。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5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任务三: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树立环保意识。

1.播放早春的课件,引导学生说说早春的特点。

认读生字,读通课文。读准字音、不读破句、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评价目标一)

2.导入: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我们必须留心观察,才会发现春天的踪迹。

1.教师出示要求。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通读课文,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大自然的情趣。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同桌同学互相读,听听身边的同学是否把字音读正确了。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1)仔细听同学读课文。

(2)评一评这个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确了。(师生一起评)(完成目标二)

2.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第1自然段中两个“!”表达了小朋友们怎样的心情;从“脱掉、冲出、奔向”三个词语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中小朋友们的表情、动作,体会其快乐、兴奋的心情。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几个孩子,掉()袄,()()家门,()()田野,去寻找春天。(评价目标一)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先自己练习读。

2.四个人为一组一块儿读。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2.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3.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完成目标一)

抓住汉字的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生字的结构。一年级的识字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教师要注重多示范,一笔一笔地教,力求让学生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

反复朗读,加强巩固1.学生组成四人学习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可以按照课文顺序读,也可以打乱顺序自己调整读。2.班内交流读。方法1:按照词语——词组——词语——词组的顺序。方法2:调整次序,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读。(完成目标三)

这里采用了多样的朗读形式,通过重组朗读,使识字语境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清晰的画面感。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教学难点:

1.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2.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一)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边听边唱,表演动作。

(二)引入课题: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只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孩子们,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独立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圈画出本课生字。

2.合作读。读给同桌听一听,同桌有不会读的字词,帮一帮。

3.集体对读。

(1)检查朗读。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真好!现在哪位小朋友愿意读给大家听听?(逐个自然段检查朗读)

(2)相机正音。第一至三自然段,提示学生“遮”是翘舌音。第四至七自然段,“嫩”字的读音是难点,提示学生“嫩”字声母是鼻音,韵母是前鼻音,强调读准确。第八自然段,“触”的读音易错,学生容易与“zhù”“cù”混淆,要注意区分。

(二)分类整合,多元识字。

认读词语“脱掉、寻找、探出、解冻、触到”,借助做动作识记。

2.第二组:生字“袄、姑、嫩、符、杜、鹃”组成的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1)认读词语“棉袄、姑娘”,联系生活经验识记,强调衣字旁的字与衣服有关,女字旁的字与女性有关。

(2)出示多种植物嫩芽的图片,认读词语“嫩芽”。

(3)联系音乐课本中所见,出示各种音符图片,识记“音符”。

(4)认读“杜鹃”,出示杜鹃鸟的图片,并作简单介绍帮助识记。

(1)教师做动作,让学生猜字读词“遮遮掩掩”。

(2)了解“遮”的意思就是“掩”,“遮遮掩掩”是一对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AABB式的词语。

(3)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两个,认读积累新词“躲躲藏藏、叮叮咚咚”。

甲骨文,像一个人手持羊头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隶书。它的原意是指谦恭进献烤羊,然后引申为恭敬的、惭愧的。

(一)轻声自由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小朋友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找春天的?你从那些词语、句子中体会到的。

(二)学生反馈。随机品读1、2自然段。

2.代入角色练读。春天悄悄地来了,你发现了,心情怎样?引导发现感叹号。你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谁?指名说、读句子。

3.为什么要一样的句子说两遍?怎么读能表达小朋友的心情?指名试读。

4.是呀,第一个“春天来了”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第二个“春天来了”是告诉所有人,那就要更大声地告诉大家呢!指导读出喜悦、兴奋之情。

5.出示第2自然段,找一找、圈一圈表示动作的词语“脱掉”“冲出”“奔向”。

6.看插图,孩子们为什么要“脱、冲、奔”?引导学生带上动作读句子,体会小朋友去寻找春天时无比急切、激动的心情。指导朗读,语速较快,重读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整体感知,春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出示句子: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害羞”。想象“害羞的小姑娘”的画面。

3.句子中还有哪些词语告诉我们春姑娘很害羞?相机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遮遮掩掩”,做动作体会“躲躲藏藏”。指导朗读,两个叠词读得轻而缓。

5.春天刚刚来到,她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我们”要怎样才能找到她的踪迹呢?(板书:找)抓住“找哇,找哇”指导朗读,重音落到“找”上,语气词“哇”要读得气息深长,读出期待之情。

(四)配乐齐读1至3自然段。

(一)发现规律。在田字格中呈现四个生字。仔细观察,你发现这四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冲、姑、娘”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寻”上下结构,上窄下宽。)

(二)重点指导。师生合作发现“寻”的重点笔画,“寸”的“一横”要写长,托住上面部分。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一)创设情境。开往春天的地铁要开动了,读对了车身上的词语就能顺利出发。

(二)认读游戏。巩固词语:脱掉、寻找、探出、解冻、触到、棉袄、姑娘、嫩芽、音符、杜鹃、害羞、遮遮掩掩。

(三)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找春天吧!

(一)自由读课文4至7自然段,思考: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孩子们找到了(什么),它就像是春天的(什么)。引导学生准确地提取出文本中的相关信息。

(二)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4至7自然段句子。(板书:小草、野花、嫩芽、小溪)

(三)观察四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四个问句,句式很像:什么景物+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吧?

(四)品读描写小草的句子,指导朗读,注意语气和重音。

1.抓住“探”体会,先让学生做动作理解本意,再换词,和“长”比较哪个用的好?

2.引导想象,从“探”字看到了怎样的小草?试试怎样读出小草的样子?学生练读句子。

3.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说探出头来的小草是春天的眉毛呢?将草芽图片和眉毛对照,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短而细小。

4.想象小草是春姑娘的“眉毛”。(板书:想 眉毛)指导朗读句子,注意“探出”重读,“眉毛”轻读,“眉”的读音拖长,“毛”读得轻而短,尾音上扬,表现出小草青青浅浅、稀稀疏疏的样子。

5.齐读句子。我们找到了!小草感受到春风的抚摸,从沉睡中醒了过来,破土而出,成为春天的使者,这是春的召唤。

(五)品读描写野花的句子,指导朗读,注意语气和重音。

1.早开的野花是什么样子的?抓住“一朵两朵”体会野花迫不及待开放。

2.早春的野花十分稀少,很难发现。引导学生体会野花像睁开眼睛来看看这个世界了。(板书:眼睛)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发现野花之后的的惊喜之情,可以把“眼”的读音拖长,“睛”读得轻而短,尾音上扬。

3.齐读句子。我们找到了!春天的眼慢慢张开,早开的野花随风摇曳,向过往的人们传递春的信息。

(六)品读描写嫩芽的句子,指导朗读,注意语气和重音。

1.一边读一边想象,树木吐出一点一点的嫩芽是什么样的?

2.出示嫩芽图。瞧,这就是嫩芽。演示“嫩芽”图与“音符”图重合,直观画面体会嫩芽小而多。(板书:音符)

3.当春风一吹,这一点一点的小嫩芽就用力地冒呀!冒呀!这一个个小音符就跟着一个一个的跳呀跳的,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指名说、读。

4.像这样一边读一边想象,眼前就有画面感,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就能读得更好了。指导朗读句子。注意“吐出”重读,“音符”的“符”读音拉长,尾音上扬。

5.齐读句子。我们找到了!枝条间吐出点点嫩芽,绿色的音符在树枝间跳跃,向人们宣布春的到来。

(七)品读描写小溪的句子,指导朗读,注意语气和重音。

1.同学们看到过什么样的小溪?指名说。

2.视频出示“解冻的小溪”。严寒的冬天过去了,随着春天的到来,温度的上升,冰冻的小溪开始解冻融化了。

3.播放小溪的流水声和琵琶的琴声。听着听着,你就会有发现!这是溪水声变成了琴声。(板书:琴声)抓住“叮叮咚咚”,体会小溪从解冻到奔流时的欢快。指导朗读,注意“叮叮咚咚”读得轻快,“琴声”重音轻读,快中显慢。

4.齐读句子。我们找到了!溪水快乐地奔流,叮叮咚咚,歌唱春的乐曲。

(八)看板书小结,搭建语言表达的支架: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我们仔细地找哇、找哇。通过读懂句子,我们找到了春天的“小草、野花、树木、小溪”,还通过想象画面,把这些景物想象成春天的“眉毛、眼睛、音符、琴声”,多么美妙啊!

(九)整合语言,自由表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的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十)师生配乐合作读课文4至7自然段。

(一)自由读第8自然段。春天真是无处不在!春天真的来到了人间,到处都是春天的信息。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到她?她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句子: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三)我们找到了春天,非常欣喜。指导朗读句子,读出“春天来了”的惊喜,重读“来了、看到、听到、闻到、触到”。

(四)我们继续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还会找到更多美丽的春天。春天还会在哪里呢?

(五)指名说。相机出示句子: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六)情境描述,拓展画面,感情引读。

(七)思考文末的省略号,春天还会在什么地方?

(一)出示句式:

(什么景物)(怎么样),那是春天的(什么)吧?

春天在(什么地方),她(怎么样)。

(二)学生选择一种句式,说一说春天是什么样的。

(一)发现规律。在田字格中呈现五个生字。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五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吐、柳、桃”都是左窄右宽。“荡、杏”是上下结构,“荡”是上扁下宽,“杏”是上宽下窄。)

(二)重点指导。“荡”是上扁下宽,注意不要写成左右结构,第七笔要一气呵成。“柳”字左窄右宽,要注意笔画的穿插与避让。提醒学生“木”字作偏旁时,捺要变成点。“卯”的第三笔是“撇”,写的时候要穿插到木字旁“点”的下方。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六)抄写词语“野花、眼睛、柳枝、桃花、杏花”。

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还有一颗热爱大自然、勇于探索的心。

根据自己的特长,任选其一,开展“我眼中的春天”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7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五课。课文主要讲述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方面展开教学:

一、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上课伊始,我出谜语让学生猜,学生在猜出谜底收获成功快乐之时出示课题,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唤起了求知的积极性。接着告诉学生答案就在课文中,学生想一探究竟,迫不及待捧起书,教室响起了朗朗读书声。

二、结合生活,识记生字。

语文来源与生活,反映生活,生活本身又蕴涵着丰富的语文知识。“语用”生活与课堂密不可分,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识字量,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生字的有效途径。当学生读一遍课文回答:“谁在画风?”时,我出示文中插图,采用与他们打招呼交朋友的方法,记住“宋、涛、”等六个字。学生在问好中认识了生字后,小组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熟悉的生活情景,轻松愉快的识字氛围,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三、抓重点词句,以读为本。

《画风》一课,内容浅显,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思考。以“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为主线,学生带着问题读,并动手划出相关句子。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让学生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并相机指导朗读,读出赵小艺的自信,陈丹、宋涛的兴奋、惊奇。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这一过程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四、读写结合、训练写作。

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想风、说风、画风、写风相结合。当学生理解了文中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后,我这样引导:“我们班有爱动脑筋思考的孩子吗?有爱画画的孩子吗?如果让你也来画风,你会画什么?”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柳枝随风舞动、画风筝飘荡、画树叶飘落、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了学生写话的兴趣。

本节课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同学明白要注意观察生活,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我们掌握的知识。同时注重朗读的训练。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让学生说自己怎样画风时,面不够广。后来巡视中学生画的多,但让学生表达的机会却少。同时发现有时问题问得太琐碎了。针对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进取,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趋完善。

《画风》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起初读到这篇课文,我觉得文章比较琐碎,都是一些对话,看似比较难上,但是细读之后,我想到每个小朋友画的风生动有趣,跟学生的生活贴近,因此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抓住“风是怎么画出来的?”这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较好。

激励性的恰当的评价,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如:当学生提出“是谁在画风呢?”“为什么要画风呢?”“怎样画风呢?”我评价道:“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在识记生字时,采用与他们打招呼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大海中的惊涛骇浪、画柳枝随风舞动、画风筝飘荡、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8

前两天上《沉香救母》,孩子们都挺感兴趣的,因为大部分孩子都看过《宝莲灯》,看见他们那兴奋的劲头,我就先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说说那些他们印象深刻的情节。孩子们哗拉拉的讲开了,纷纷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沉香做了什么啦,里面有什么神仙啦……直到有一个孩子站起来问我:“老师,二郎神是沉香的舅舅,那也就是他妈妈的哥哥,那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妹妹压在华山底下呢?”听了他的问题,不少孩子也点头喊着“对呀对呀,为什么呢?”我便煞有介事的说:“因为仙女是不可以私自下凡的,这样做要触犯天条,罪很大,要受到惩罚的,那二郎神要听谁的命令啊?”“玉皇大帝。”“对了,天命不可违,所以二郎神要来捉仙女啊!”“哦!”看着孩子那似懂非懂的表情,真可爱!

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孩子们的表演,我在讲到“再三”的时候,有几个孩子回答是指一次又一次,看到还有些孩子没吭声,我就点了两个男孩子到台上来演一演父亲和沉香。这两个孩子演得太好了,一个学生先问:“爸爸,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妈妈呢,我的妈妈呢?”“爸爸”叹了口气,没有回答。“沉香”又问,“爸爸,你快告诉我,我的妈妈在哪里?”“爸爸”看了看沉香,还是没有做声。于是,我们的“沉香”居然走上前一步,双手摇着爸爸的肩膀,大声又着急的问:“爸爸,您到底告诉我呀!快说呀!”看到这,台下的孩子们纷纷为他的逼真演出鼓掌,也更好的理解了“再三”的意思。这样解释词语的方法,比单调的查字典要来得有趣多了!

希望孩子们喜爱每一篇课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9

《一匹出色的马》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短小而优美的散文,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家四口郊游,返回时“妹妹”求父母抱,却得到“一匹出色的马”快乐回家的故事。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文中写景与叙事交融,巧妙地将自然风景和生活情趣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从文字中想象画面为将来将画面写成文字打下基础。

本文故事性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文,能够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聚焦学段任务,明晰单元设计意图,突出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本篇课文的独特作用及学生认知的特点,即:低学段学生学习的重点是词句,第二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读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围绕教学目标,本课我的讲课思路一直是“边读边想象”,朗读、练习都以此为基准。

反思在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课件背景应以课文插图为背景,不能太花哨;

2、抓课后题,融入教学中,不要串讲内容,而要训练技能,加入本单元课标要求,抄写文中带有教的生字的句子;

3、指导朗读,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重音,如在讲妹妹和妈妈怎么说的,提示这节课学什么,想象着这个句子的画面,来读出不同的读法,用妈妈的表情训练想象和朗读,让学生掌握方法而不是内容;

4、抓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与生活体验,结合句子中的事物,有助于内容的理解,要教对、教精、教细,说句子对你有什么启发;

5、教识字,练识字,可以上面拼音,下面是字,进行连线练习。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10

这是一篇科普散文。全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激光的特点和用途,展示了激光的神奇魅力和科技发展的新成就,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

导入环节,我采用了问题导入方式,向学生发问:有一种光,亮度极高,比太阳的亮度可高几十亿倍!(说到这时,学生发出“哇...~~~”,一副副不可思议的表情。)你们知道是什么光吗?学生似乎已迫不及待想知道答案了,在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后,引出课题。学生有了问题,就会有如饥似渴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探索“谜底”时建立一种“阅读期待”。导入新课设计和运用得好,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识字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样既可以使学习生字的速度加快,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字时有极高的兴趣,更不会对此感到枯燥。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了,整堂课使每个学生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拓了思维和想象,掌握了多种识字方法,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了识字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拓展训练,在新课结束后,我灵活地设计了“写话”的活动。课文中的激光,以第一人称“我”介绍了自己的名字和用途。趁着学生对“激光讲话”兴趣未退时,让学生选一样自己喜欢的物品,也像文中的“激光”一样,以第一人称介绍给大家。学生处于一种自由的、放松的、乐于表达的状态,没有写作压力。不论是写的好的还是不好的,都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勤于动笔、乐于写作的好习惯。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11

《一匹出色的马》是一篇极富童真童趣的故事,在备课时我多次研读文本并以孩童视角去赏析文字。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教学中我充分备课,备自己、备学情,充分地解读文本,争取在文本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点。

2、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春天傍晚的美景,并且借助课文插图的美景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好地欣赏美、感受美,进而心生幸福而愉悦之情,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本节课的不足:

1、教态过于严肃,缺少微笑。

2、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在自主读文环节行为涣散,多数同学在说话,没有阅读。

3、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状态的调整。

4、小组合作学习有待引导和加强。

5、课堂语言不够精炼,教师说的多学生反而听得少。

改进措施:

1、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和状态,及时调整坐姿。

2、加强教师教学艺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精心设计教学,让学生带着兴趣读书、学习。

3、课堂教学中试着编制一些口令,从而让学生规范有序地去学习,明确下一环节我该怎么做、做什么。

4、重点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会学习、会合作,让语文课去繁就简。

5、精炼课堂用语,精心备课,研究自己的课堂,唤醒沉睡在孩子心中多年的语文之春。

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一位优秀的老师在上课前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好的教案是讲好一节课的先提条件。教案要做到面向大多数学生。经过我们精心整理我们终于推出了最新的“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希望您能够收藏此文以便过后参考!

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1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一、激发兴趣不一定要课件,或者各种各样的游戏形式,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独立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在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他才能尽情的展示自己的个性,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能。我们教师不要总是在说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应该确实的考虑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班的孩子需要的是属于自己的时间空间,而你的孩子们需要的又可能与我不同,就让我们敞开心扉,真正的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孩子们的实际需要出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变识字教学的枯燥为生动。

二、我们教师要作到有收有放,收放自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识字教学的效果。我们放手给学生时间空间,让学生自由的发挥创造识字的方法,并不等于完全放任自流,我们教师要适时的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的方法在班内得到交流,而且可以是学生在交流中听取别人的识字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方法得到优化。

三、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争取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至于方法好不好,就让学生自己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去慢慢体会,我相信学生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

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2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

(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

(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

(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装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也为练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某件事情的口语练习做了准备。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表现在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在拓展练习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就问:如果是你,你

会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一下子孩子们沉默了,知道陈尚阳说出用人来代替石头进行称象之后,教室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展。《岩石书》教学反思

《岩石书》这篇课文,通过小朋友川川和磊磊跟勘探队员的对话,讲述有关岩石书的故事。

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写的,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上。但课文中对话的提示语有的在前,如:磊磊说“这书上有图画吗?”有的提示语在中间,如:“太好了,太好了1川川和磊磊一齐跳起来,拍着手说,“我长大了,也来读这本大书1有的提示语在后,如:“这书上写着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有些对话没有提示语,如2、3、4、5自然段的对话。所以,在分角色朗读之前,要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懂那句话是哪个角色说的,特别对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引导学生通过说话的内容来确定是谁说的话。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试读。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赛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我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当角色朗读的机会,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

通过朗读,使学生懂得了为什么叫“岩石书”,岩石书上“写”着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读了这本“书”有什么作用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地质科学的兴趣。

《自己试一试》教学反思《自己试一试》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文章讲的是一个科学家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一个盛满水的鱼缸里放进一颗石子儿,鱼缸里的水马上漫出来了,如果放进去一条小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为什么?其他同学对这个答案深信不疑,回答的答案闹出了笑话,范文之教学反思:自己试一试教学反思。一个叫伊伦娜的孩子觉得科学家的话不对,在妈妈的提醒下自己做了试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明白了科学家的用意。文章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明白: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凡事要动脑动手,亲自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这篇课文,我在教学时采用理解重点句子来突破中心的方法,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两个很重要的反问句。第一句是妈妈的话:“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我采用重复读,联系上下文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并出示句子“我们不该好好学习吗?”让学生理解这类句子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孩子们很顺利地理解了妈妈的话的意思:想不明白的问题要自己去试一试。第二句是科学家最后说的一句话:孩子,为什么你会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呢?由于有了上一句理解的基础,这句话很快就被孩子们解决了:科学家的话不全都是正确的。孩子们把这两句

话都写在练习本上,这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为了更深一层地理解,我鼓励孩子们把这两句话的意思多读几遍,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说说有什么感悟?课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

这节课重点难点部分用的时间并不多,但孩子们理解课文的深度相当可观。语文课堂的知识点太多,我们不可能一一都能详细地讲给孩子。在实用的课堂上,我们更提倡抓住一两个方面讲细、讲深,让孩子们在在学习中有所悟,思想有所洗涤,能力有所提高。

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3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21.《画家和牧童》教学反思

《画家和牧童》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人物情感丰富,形象生动,内含深刻哲理,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事。赞扬了画家的虚心好学和牧童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优秀品质。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以感情朗读、以读促悟为主线,突出了以读代讲的学习方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促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了大画家戴嵩的虚心精神:

1、从课题入手,了解画家。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关注学生,教学才能有所收获。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看似简单的课题,却有他们还未知晓的内容。因此,我在揭题、读题后,问学生:画家是怎么样的人?学生说:画家是会画画的人。我追问:会画画的人都能叫画家吗?学生笑着举起了手:画画很本领的人才能叫画家;画画很出名的人才能叫画家。我又问:写字很厉害的人叫——学生马上说:书法家。接着学生说出了:科学家、发明家等。短短的谈话,为画家在学生心目中竖起了不平常的地位,为下文的学习,为感受画家的谦虚,打下了基础。

2、从“著名”入手,走进画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中,我从“著名”入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请你找出有关的词句。教师随机板书“一„„就„„”、“ 沉思片刻”、“浓墨涂抹”、“轻笔细描”及大家称赞的话。同时用“一„„就„„”说话,进行了语言的训练,边练边读,读好文中这句话。通过现场绘画,理解“浓墨涂抹”、“轻笔细描”。通过模仿围观人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言并做上记号,作为朗读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气,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课文,感受“戴嵩”的“著名”。“著名”含义的理解,为感受画家的优秀品质,再一次埋下了伏笔。

3、从对话入手,赞扬画家。

正当学生入情入境,认为画家的画无可挑剔的时候,教师及时引导:当画家沉浸在大家的称赞声中时,人群里出现了刺耳的喊声,让学生像小牧童一样读一读小牧童的话,然后问:假如你是戴松,你会如何处理这突如其来的,出自这不起眼的小牧童口中的批评?交流后再回到课文,看看戴松是怎么做的?品读对话,有感情的读好对话,让学生深刻感受戴松谦虚好学、不耻下问的优秀品质,并对戴松说出发自内心的称赞:戴松,你真了不起;戴松,我为你骄傲!2.《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四)本课以孩子的心理感受为线索,对其自我解脱的办法描写得细致而生动,老奶奶的那句饱含疼爱、宽容与鼓励的话,使人油然而生敬佩与感动。教过这篇文章,感到有很多体会。

1、针对这样一篇充满人文色彩的文章,我以小男孩的心理变化为主线,以多种形式的读为手段,让学生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中感悟文章所包含的深刻意义,领会文中的道理和情感,学会承担责任,学会宽容。很好地完成了德育目标。

2、在朗读中,能够做到在阅读中凸现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最大限度提供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反复让学生以小男孩的身份去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自己会怎么做,当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时,及时给与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增强自信,张扬个性。

3、做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我按照读文合作学习生字、认读带拼音生词、不带拼音的生词、单个的生字、在回文中朗读的顺序组织学习生字,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取得了较好的识字效果。

4、结尾写便条的环节较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练习了在课堂上简单写话,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同时我也感觉到一些有待改进的环节。

1、认读生词时,采取的方式不能很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显得有些脱节,生词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虽然用了不同的方式来读,但扩展不够充分,因此孩子的思路没有被打开,积极性没有激发出来。

2、朗读中的评价还不够,应该让学生之间多一些评价,评价应该具体,而不是泛泛的语气挺好、有感情等概括性的评价。

3、课上的启发性语言不够,有些问题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却没有做到循循善诱,使得问题解决得不透彻,说明教师在课堂灵活性上还需下功夫,努力钻研,多多练习。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次上完课,多多少少都会留下一些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多做反思,发现自己教学上的缺陷,扬长避短,不断磨练,使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23.《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三)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是浅显的文字中却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课文中的三个儿子,面对三个妈妈,看到妈妈们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着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着唱歌,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了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能帮助妈妈拎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教学中我们不必给孩子讲孝敬父母的大道理,只要在引导、启发、点化、调动学生读书、感悟、交流的热忱,学得生动有趣,读得入情入境,说得真切真实就可以了。

在教学设计上,我着意对学生进行质疑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预习时学生提出问题的梳理,直接切入主题——围绕两个重点问题展开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初步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围绕这两个问题,把老师的教成和学生的学成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教学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学生的学习也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学生理解能力和进入问题(文本)的能力快:

原因是因为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孩子们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全班近半的孩子提出,第二个问题“„„”,除了五六个孩子之外,三十多个人提出疑问,所以问题来自他们自己,是他们想迫切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专心,学得开心。

教学的预设文本和课堂的实施整合得和谐而有实效: 学生在课堂中的理解、朗读、思维、说话都很不错,上课的情绪和发言很棒,全情投入。许多环节可以体现,如: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水桶很重?一般的孩子找到的都是第八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但是我们有一位平时学习一般的孩子站起来说:“我认为第七段也写出了水桶的重,‘老爷爷跟在她们后边慢慢地走’说明妈妈们拎的水桶很重,走得很慢,所以老爷爷自然也跟着慢慢地走。”说得多精彩呀!那么细小的细节描写他竟能发现,可见这节课他学得如情入境。类似的问题还有许多:“妈妈们拎着这么重的水,这个时候你就是妈妈,你的心理会想些什么?”;“如果是你的妈妈提着这么重的水,走在你的前面,你的心里会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们发言真切的、积极的、精彩的。在解决第二问题“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时,还可以进一步设计教学点,将这个问题挖掘得更透些。

24.《《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课后反思

我所授教的这节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重点在学生自读自悟。但上完这节课后,感觉到自己在课堂上分析的太多了。也深刻感受到新课改的课堂艺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是你对新课改理念的综合体现,具体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感受:

1.创设教学情景很重要。这节课一开始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内容,拉近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逐步走入图画,便于体会人物心理活动,从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课堂。

2.以读代讲。读书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充分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实施有效指导的过程,以读代讲在尊重学生对课文个体化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文中人物的理解,从而挖掘它的人文思想,并能指导学生的行动。提高了读书活动的实效性,教育他们学会关爱父母,关爱他人。

3.结束时,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这点上体现了新课程中倡导的用教材交,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要合理利用开发教材,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

4.教师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所以对学生的评价应及时有效。多元化的评价也会博得学生的致高兴趣。所以,我觉得自身的应变能力及简洁明快的课堂语言很重要,在这方面我做得还不够。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面面俱到,也不在于热热闹闹,哪怕只有一点,只要它闪光,我们的收获就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包装自己,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篇4

语文贵在从读中悟,以读代讲,以读助讲。《听疹器的由来》一文中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出雷奈克医生发明直接上第一个听诊器的不易,从他看到很多肺结核病人痛苦地死去心里很难过,到整日思考,注意到两个男孩玩跷跷板,经过不断的尝试,分析,研究,从而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这其中的过程是漫长的,实验是艰辛的,可是,光凭教师的口头描述学生是难以体会的,因此,只有靠学生自己的读,从读中去体会,去理解。我抓住了其中两句话来读的:“原来,通过木板,在另一头能清楚地听到划木头的声音!”我把这句话写了两遍,第一遍用的`是“!”,第二遍用的是“x”。写完了后我请学生起来读,要求他们读出不同,学生开始根本就没有读出来,我问:“同学们,雷奈克是什么时候才知道通过木板,在这头能听到另一头划木头的声音吗?”学生肯定回答“不知道”。

那么,他第一次发现了这个秘密是怎么样的心情呢?然后再听我读,学生很自然就知道了应该是带着激动,兴奋,欣喜的语气来读。然后我又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啊!呼吸声,心跳声,都听到了!”让学生读,体会雷奈克终于发现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听见人心跳的高兴劲,急于告诉我们,所以应该读得快点

教师资料相关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