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源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教师资源网 >教案模板 >导航

二年级音乐教案

时间:2024-04-11

二年级音乐教案通用。

是否想更深入地了解“二年级音乐教案”下面的资料或能帮到你,敬请您务必认真阅读此文。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 学生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教案和课件的改进。

二年级音乐教案(篇1)

教学内容:

1、歌曲:《童谣》学唱

2、综合训练2

教学目标:

采用以听唱为主的方法学习本课歌曲(一个降号的调),继续加强“流动的do的首调概念。

通过实践和比较,进一步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感受2/4、3/4、4/4三种拍号的节拍特点。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1

1、教师请学生说出2/4、3/4、4/4的含义以及强弱规律。

2、把全班分为三组,分别按拍号和节奏口读音节,要突出强拍上的重音。

3、三个声部依次进入,最后构成三个声部。

各组派一个人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各拍号的节奏。(教师订正)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请学生唱出小时候所唱的童谣,今天我们也来学一首《童谣》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们跟着哼一哼。

3、教师视唱曲谱,请学生说说do的位置在那?(这就是一个降号的调,我们以后会学到,do在五线谱上是可以流动的)

4、集体视唱曲谱。

5、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跟琴演唱歌曲《童谣》

四、听音乐下课

二年级音乐教案(篇2)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把部分当整体,“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问题的方法是错误的,但他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比如学艺,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刚接触时,自我感觉特别好,以为自己会了,待到用时,方才明白,山外有山,学无止境。这异于“坐井观天”啊。因此,进行本课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3.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教育学生开拓视野,多读书籍,增长见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及图片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激趣导入

为了奖励你们这些聪明的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从前啊,有一口古老的井,井底生活着一只青蛙。它每天坐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就这样平静地生活了很久。终于有一天,飞来了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俩发生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

请同学迅速把书翻到60面,大声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出示生字幻灯片。学生通过提示认识生字。

2、想一想:

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和谁发生争论的故事? 争论什么?(天的大小)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底)

板画,井,把青蛙移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呢?(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将小鸟移到井沿。

指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过渡:它们俩碰到一起是怎么争论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再次小声读读课文,找出它们的对话,用“--------”画记出来。

一共有几次对话?谁来读出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对,就是课文的第二段和第三段。

3、对话导读,理解

【出示第一次对话】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2、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   谁来试试?

3、青蛙说的话是个什么句子?要读出奇怪的问的语气。   谁来读读?

4、1、2组读青蛙的话,3、4组读小鸟的话,老师来叙述。

过渡: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觉得更奇怪了,而且一点儿也不相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

①谁找出他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 师贴出句条。

②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

青蛙认为天多大?(井口那么大)

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可是有趣的是青蛙还认为小鸟是在说大话,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吹牛,说假话。可见青蛙一点儿也不相信小鸟的话。

③改换句式:请看青蛙说的这句话,师读, “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

④指导朗读: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

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指名读

师带读-----------分男女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过渡:一个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另一个认为天无边无际,而且谁也不肯让输,你们瞧!

【出示第三次对话】

①1、2组齐读青蛙的话,3、4组齐读小鸟的话。

②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你认为谁错了?(青蛙)你们的意见相同吗?

③你们都认为青蛙错了,为什么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实验: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指名说。我们的视线被纸筒挡住了,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小结:青蛙不就是这样吗?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想象

小鸟为什么会认为天无边无际呢?  因为它一定飞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天的边际。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鸟,你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边想象边说句练习。(小鸟展开翅膀飞呀飞,飞过高高的山,飞过广阔的田野,飞过茂密的树林,飞过蔚蓝的大海------------)

你们飞过那么多地方,有没有看到天的边际?可是青蛙不相信啊,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相信呢?(让它跳出井口来看看)

四、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说话练习

①假如这只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将会看到一些什么?  (很大一片天空,美丽的风景)

②那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小鸟又会说什么呢?------ 指名说

③互动学习:同桌一个演青蛙,一个演小鸟,想象一下青蛙看到井外的世界之后会说什么,小鸟又会说什么。

2、揭示寓意

学习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谁呢?为什么?

{板书}:   见识广,见识少

所以我们认识事物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我们曾学过识字4,当中的哪两个成语与坐井观天一样都表示看问题不全面,目光短浅?管中窥豹,一叶障目。这样可是不对的。

我们班还有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学好知识,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做一个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人,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哦。

六、课后游戏:分角色朗读表演

下面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请人到台上扮演青蛙和小鸟,带上头饰进行朗读表演,演得好的话老师将把美丽的头饰送给他。

1、分角色朗读

2、评价、奖励

请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对他们的鼓励。

七、课堂作业及课后练习:

1、填空:(小黑板出示)看你能填出几个合适的词语

2、抄写课文后面的读读记记(积累词语)

3、课后同学们可以像老师这样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情景写一些。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全镇教育教学活动中,我所上的是二年级语文教材13课的《坐井观天》这一成语故事。这节课,我感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课堂中,我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这一点,既重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又加强朗读训练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要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然后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就是读书方法的指导)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

(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上课时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

1 .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五十个孩子就有五十只青蛙,五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老师拼弃了以前那种刻意去追求“标准答案”,哪必须得读重音,哪必须读拖长音或读轻声,而是充分的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该怎样读才会读好,让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实践中自己发现建构,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性。

2 .评价应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是一个认识、教育、提高的过程,把评价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进行聆听观察、分析反思、组织表达,从而加深学生的体验,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老师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尤其是让生生之间进行赏析性的评价,这使被评价的孩子得到激励,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在赞赏别人的优点时,也是在主动学习,积极接受。

(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我在课上注意让学生反复练习读书,并且还重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文中的词语“无边无际”,先让学生理解本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哪些事物是无边无际的,这样学生的理解很透彻了,还能运用了。学过这些好词,我们不就是为了学以致用吗?还有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教师的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在组织学生讨论“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这个成语是批评有什么错误的人这一问题时,我还联系前面所学过的成语,“管中窥豹”“一叶障目”,让学生更深一层的了解其含义,并强调要求学生把先后几个同学的发言连起来说完整一些……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但是,在这堂课上,我虽然努力的想教会学生怎样读好青蛙和小鸟的话语,可是还是缺乏具体的明确的指导,所以朗读效果还不尽人意。再者,当我说道:“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谁啊?”,学生都说道了小鸟,而本文意在通过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个成语故事,并懂得“坐井观天”的含义,而我的这一问题将学生带进了胡同,有点偏离轨道的倾向,值得深刻反思。

一、让学生快乐学习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主导作用不是教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

从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始终注意“导”,始终注意听取和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断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重视思维训练

在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通过适当的练习,启发学生思维。小菊老师大胆创新,给学生的不是原文,孩子们需要动动脑子才能将原文重现。在这样的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是活跃的。

[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音乐教案(篇3)

侯瑞华   钢管公司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掌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首篇精读课文,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课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通过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英子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值得我们去品读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落下残疾、忧郁、犹豫、慢吞吞、一摇一晃、掌声、热烈、持久、平息、歧视、鼓励”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英子的内心情感,体会掌声前的英子和掌声后的英子的转变。感受两次掌声所带来的不同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文本特点和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加上这一个学期对班内孩子的观察了解和认知,才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三年级上学期处在中年级的起步阶段,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体会情感等要求要相应降低,要巧妙地提供帮助,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学生正处在八、九岁的年龄,而文章的主人公英子也是同龄孩子,一个自卑忧郁的残疾小姑娘,经历了同学们给予的两次特别的掌声,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可以去揣摩体会。但要想让学生感悟掌声那改变一生的巨大力量,从中受到感动,却并不容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以读为主。以读为主线,引领学生从阅读出发,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蕴藏的情感,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 ,亲历情感体验。基于上述理念,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在本课时的教学将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为线索,以“英子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过程”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用心去学,动情去读。围绕一个“爱”字,深入体验感悟,张扬情感。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及两次掌声的含义。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情景导入

1.大家欢迎我给同学们上课吗?欢迎要有所表示。我从掌声中听出了欢迎。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可以把心中想说的表达出来,它不仅能表示欢迎,还包涵了许多内涵。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掌声》(板书)

3.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开火车)

落下残疾 忧郁   犹豫  慢吞吞  一摇一晃

掌声     热烈   持久  平息  歧视   鼓励

4.同学们读得真好,请大家和老师再读课题--29.掌声。

5.掌声不但代表着欢迎,还包含了鼓励呢,并且这种神奇的力量改变了英子的生活。老师这有一封英子的信,想看吗?(课件出示,指名读)

6.从信中我们知道了,是什么让英子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没想到掌声竟有这么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次难忘的故事会当中去吧。

二、品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出现几次掌声?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出示句子)

(1)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             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2)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齐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从这句话中读出掌声有什么特点?(注意“骤然间”“热烈”“持久”)引导学生知道读书的方法--抓关键词品读(板书)

3、这样的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找出句子。

(1)英子犹豫了一会,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个词读出来?(抓住动作和神态,品读英子的内心)

英子在犹豫什么呢?用(如果上去--不上去--)来说说。她的内心感受是什么?带着体会再读句子。

(2)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来。

生读句子。

英子为什么低头,她在想些什么?

预设(上去?不上去?同学们会不会嘲笑我--)

带感情读这句话。

4、每个与众不同的动作和神态后面都有不同的想法。英子为什么会这样呢?联系上文找一找。引导学生注意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板书)

(1)“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为什么“不愿意”?这种“不愿意”还表现在哪?

(2)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从英子的动作和神态中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忧郁、自卑(板书)

5、正是因为英子这样的性格,所以大家在她上决定上台时,给予了她热烈而持久的掌声,假如你就是英子的同学,你想通过掌声告诉英子什么?

鼓励、尊重(板书)

6、英子听懂大家的掌声了吗?从哪儿看出来?

英子的泪水中包含着(感激)

7、读第二次掌声的句子。这掌声又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这次掌声又对英子说什么?(掌声中包含了赞美,板书)英子听懂了吗?

8、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又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心情是一样的吗?

9、同学们,同样一个英子,掌声虽然改变不了她的残疾,却改变了她忧郁、自卑的内心。

10、齐读第4自然段。

得到掌声后的英子发生了哪些变化?

开朗、自信(板书)

想象一下,之后的英子,下课时--放学时--(引导学生思考)

11、男女生对照读掌声前后英子的变化。

12、英子的变化可以用信中的一句话来总结,这就是--“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3、再读英子的信,说说有什么新的感受。

14、掌声使英子从自卑走向自信,使她鼓足了生活的勇气,使她有了灿烂的人生,这掌声中,还包含了同学们浓浓的爱。

从英子身上,我们学到了--

从同学身上,我们学到了--

学习本课,我们既要学知识,又要学做人。用编辑本单元的叔叔阿姨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学生活动

生鼓掌欢迎。

生书空。

指名一生起,依次开火车读。

生齐读。

指名读。

生回答:掌声!

生读文找句子,画句子。(五分钟)

指名回答。

生齐读。

同桌间交流。

指名回答,带着刚才的体会读一读。

生找句子。

指名回答,带着刚才的体会读一读。

学生体会思考。

联系上下文思考。

默读思考。

生想象填补空白。

男女生对照读。

思考交流。

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记住“掌”的字形。

复习巩固词语,这也是理解英子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

通过朗读,练习提升知识,加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通过问题,直接引导孩子进入文章重点内容的学习。

在思考交流中感悟体会。

讨论思考,交流思想。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快速读文思考并回答。让学生从读中有所悟。

情境导入,填补文中空白,意在使学生更直接的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去读书。

从读中感悟。

意在理解变得开朗、自信后的英子。

对比更明显,意在理解掌声的神奇力量。

意在让学生明白掌声中包含的是关爱。

我们不但要给予需要的人以掌声,还要理解别人掌声中的的鼓励和尊重。

升华主题。

七、教学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掌声》 学生姓 名 三(1)班

全体学生 评价日期

评价项目 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评价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优 良 中 差

课堂表现 √ √ √

回答问题 √ √ √

作业态度 √ √ √

知识掌握 √ √ √

综合评价 良 寄语 从读中感悟,多读多练,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才能有更多收获。

八、板书设计

自卑                     自信       读书方法:抓关键词品读;

掌声 (鼓励,赞美)                       联系上下文。

忧郁                      开朗

九.教学反思

整篇课文教学我以掌声为突破口展开教学,同时紧扣文本,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以及运用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来体会人物内心的阅读方法,动心去学,动情去读。整堂课,我设计了由读英子的信导入,品读课文感悟掌声内涵,以及体会掌声前后英子的变化几个环节。在学习时,我主要抓住英子的感情变化,让学生找描写英子神态,动作的句子和词语,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了一会-----”我问:英子为什么犹豫呀?用如果“上去------不上去------” 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感受到英子的内心,当英子鼓足英子勇气一摇一摆的走上讲台时,我又创设情境,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 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感受英子变化的过程,从而感受大家的爱,这部分情境创设我觉得还较为满意。

本课在突出重点上还有一定缺陷,对于理解掌声内涵上做的不够,没有及时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读词语部分的设计也不巧妙。如果设计上再精巧些,情景创设再自然流畅些,这样会更好,而不是一味乏味的去提问题。另外有些重点词也没好好把握,理解不够深入,让学生读的部分还是少了些,还不到位,还需注意。

[《掌声》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音乐教案(篇4)

(3)完整的轻声跟教师演唱歌曲

(4)学生独立演唱歌曲

5、歌曲的艺术处理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出来?(引导学生说出轻快的、高兴的等等)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要用力地喊,把自己这种劳动时高兴的心情和欢快的节奏融入到一起,我们试着来演唱一遍怎么样?

演唱歌曲,教师给与评价和鼓励

、个别同学的演唱展示

同学们进行自主评价

四、创编动作,《小熊猫学木匠》情景创编

师:同学们,咱们分组来进行创编一些动作,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歌曲的旋律来表现小熊猫学木匠时的情景好吗?

生:好!

师:老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小熊猫的头饰,每个小组长来领取。

学生分组进行创编动作,教师分别给与指导

五、成果展示

师:好了,同学们非常认真地编出了好多小熊猫学木匠时的动作,我们来一组一组的展示一下,让同学们一起来欣赏。

学生分组展示成果,师生互评

六、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的动画旅程,你们这么高兴,都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主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演唱这首《快乐的小木匠》结束今天的旅行。

集体演唱歌曲,结束音乐课。

二年级音乐教案(篇5)

【设计理念】

首先是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法宝,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否对所学的内容具有浓厚的兴趣,是能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因素,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采用了猜乐器,穿插游戏等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其次,注重儿童良好聆听音乐的习惯。我们都知道,人们对音乐的了解,都是从耳朵开始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对学生开启音乐之门是至关重要的,在聆听《箫》时,我采用让学生先听歌词,然后再让学生把听到的歌词用动作表演出来。学会后,带着这成功的喜悦为歌曲加入新鲜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感受抒情、愉快的歌声感受后唱,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感受到歌曲亲切的、活泼的、好听的旋律情境,激发了学生创编歌曲的兴趣。如果他们持续这种兴趣来学习,那么,学习变为一种主观需要,学习将变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的民族乐器--箫。

2.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箫》。

3.分小组自由选择(舒缓、欢快、编动作,创编歌词)自由表演歌曲。

【教学重难点】

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箫、多媒体、打击乐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 2 3 4 | 5 - | 1 5. |

同学们你好你好

1 5. | 5 4 3 2 | 1 -|

你好()老师你好

常规教学

二、共同律动

学生跟着老师随音乐律动。(伴奏:爵士音乐)

在律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爵士音乐,使课堂的音乐元素多元化。

三、乐器导入

1.猜乐器(课件出示:三角铁--响板)

2.出示乐器--萧

3.吹奏歌曲《箫》的旋律。

用箫引《箫》,即让学生认识了民族乐器--箫,实物也增加了学生的好奇感。为后面充满兴趣的学习歌曲做好铺垫。四、

学唱歌曲

(一)初学

1.听音乐记歌词。

2.跟着音乐加动作。

3.试用"lu"来唱一下这首歌的旋律。

4.找前五句的规律

5.音符接龙游戏。

6.学唱前五句旋律。

1)大家再找找规律,看看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之处。

2)第一句他是"小宝宝吁嘀吁嘀学会了",只是吹响,第二次"小宝宝吁嘀吁嘀学会了"就有难度了,他"了"里面就有内容了。

3)学唱后两句。

4)老师范唱,同学们看歌词有没有不认识的字。

5)和老师进行歌词接龙游戏。

6)完整地唱歌曲。

(二)加叹词

引导学生庆祝学会歌后的心情,并加上动作。

(三)感受不同旋律

1.用舒缓的旋律弹奏,让学生发散思维看想到了什么。并把这种情绪带到歌中。

2.用欢快的旋律弹奏,让学生发散思维看想到了什么。并把这种情绪带到歌中。

(四)演唱比赛

与原二年级三班的田正阳同学作比较,处理歌曲。(老师录好田正阳唱歌)

1.生找区别,处理歌曲。

2.跟琴声的强弱,唱歌曲。

让学生完整的感受音乐。

让学生感受遇到困难时的困惑,和成功后的喜悦。

在老师唱的同时,让学生找相同旋律,来降低学习难度。

音符接龙游戏为学生三年级学习歌谱打好基础。

老师用形象的描述来简化歌曲,突破难点。

让学生在玩中学会歌词。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这首歌曲用抒情和欢快的旋律弹奏,让学生进行无限制的遐想。

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努力演唱好歌曲。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和唱歌方法。

五、创编歌词

1.聆听流行唱法的《箫》找出歌词的不同地方。

2.学生自由创编歌词。

3.大家一起唱创编过的歌词。

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六、自由表演

1.小结今天表现歌曲的四种方式(舒缓、欢快、编动作,创编歌词)

2.学生每小组选其中一种表现方式进行创编。

3.小组展示

让学生自由选择表现歌曲的方式,全面提升学习兴趣。自由表演,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年级音乐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2、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3、通过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①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②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要求不漏述试验的重要内容。

③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①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②学生自读体会。

③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①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②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③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④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⑤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写的生字:测、括、确、误、途、超,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②学生组词书写书,用实物投影展示,评议优点或不足。

拓展活动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板书:

14、蜜蜂

辨认方向能力强!

遇到问题实验求证得出结论

教案模板相关文章

更多>